教育随笔:隔代抚养的误区
发布时间:2021-04-28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教育随笔:隔代抚养的误区
隔代教育几乎成了农村幼儿园的主力军。但是天长日久,隔代教育的弊端已日渐明显:
一、祖辈对孩子包办代替,过度溺爱。
曾有专家做过一个研究,将从小在托儿所、幼儿园长大的孩子,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大的孩子进行心理比较,发现有很大的不同。那些在幼儿园长大的孩子群体意识强,适应能力好,社交圈子宽,胆子大,能吃苦,许多事都能自己动手做。而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大的孩子则不然,有的已经二三年级了,还要老人接送,事事不愿动手,像提书包这样的事都要别人代做。稍不如意撒娇哭闹,甚至和同龄孩子都难以相处。
二、祖辈为孩子“护短”,不讲原则。
一些老人带孩子往往溺爱无度,任何规矩都不放在眼里,孩子自然变得任性顽劣。当父辈批评教育孩子的时候,祖辈老人却反过来袒护孩子,当着孩子的面责怪他们的父母:“对孩子那么凶干吗?你忘了你小时候啦?尿床、打架、逃学,还不如你儿子听话呢!”
三、老一辈思想观念比较陈旧落后,教育理念方法跟不上时代要求。
四、容易导致亲子隔阂。
时间久了,与爷爷奶奶比爸爸妈妈亲,再者,父辈的严格管教与祖辈的过分宠爱已发展为隔代教育矛盾的焦点。作为幼教工作者,很是替他们担心,更是为孩子的未来担忧,希望所有的爷爷奶奶该放手时就放手。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随笔:雪的抚慰
开学已经很久了,小朋友们整天一边学习一边打打闹闹,都很开心。但小玲却总不那么活泼,她很不爱说话,也不爱笑容,平时也只有爸妈来接时她才说话。
有一次,旁边的小朋友欺负了她,她甚至大哭了起来,我去问她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小朋友之间的打闹并不算什么,但我觉得小玲这么内向,对她以后的成长一定有影响。从此以后,我每天都抱抱她,虽然渐渐的她愿意和我说话了,但在还是不敢和班上的其它小朋友说话,我感到很揪心。
有一天,下雪了,我抱着小玲和小学生一起去看雪,鹅绒般的大雪铺的很厚,很洁白,大家耍耍闹闹,堆雪人,打雪仗,十分开心,另一个小朋友突然把雪球扔向了我,我郁闷的中招了,于是我拉起躲在雪人后面的小玲帮我一起“战斗”,我把雪球揉好,放在小玲的手里,牵着她的手一起投雪球,第一次投中了,她笑的很甜。
不料第二次却扔到了另一个老师那里,小玲当时吓楞了,那位老师却也笑了起来,和我们对打,雪球漫天飞舞,小玲后来都不知道砸到谁了,她和小朋友们一起笑着,玩累了,小朋友们也牵着小玲的手问这问那,小玲笑着,和大家开心的说着话。以后,她渐渐的话多了起来,总是笑着。
我觉得,这正是雪抚慰了小玲的心,打开了那扇孤独的门,感谢这场唯美的雪。
教育随笔:对调皮鬼的误会
今天孩子们吃饭的速度特别快,早早的搬好椅子坐在电视机前面,因为上午答应过他们今天中午看动画片。王艺意平时吃饭就很快,听到今天吃完饭可以看电视,就更加快了节奏,赶在很多孩子之前就坐到了第一排。不一会儿,很多孩子都吃完饭搬着小椅子过来了,大家都争着抢着想坐在第一排,结果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你推推我,我碰碰你的。
平日里他是我们班的小霸王,调皮鬼!今天却掉下来泪珠!我感觉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于是我轻轻地走到他旁边问他:“你今天为什么要杨鹏鑫呢?”“他很吵,我想让他不要讲话,可是他不听,所以我就打他了….”听到这里突然感觉自己很惭愧,原来是我的火气冤枉了艺意。原来现在的艺意没有乱打人而是想要维持别人的纪律而打了别人。于他而言,已经有了质的变化。
于是我想正要走过去让他们安静下来,这时候杨鹏鑫很委屈的走过来向我告状:“林老师,王艺意弄我!”我知道艺意从来就没有让我省心过,总是碰了这个孩子,弄了那个孩子,跟他爸爸妈妈也聊过很多次了,这时候一股莫名的火马上冲了上来!我快步走向前,厉声地对他说:“王艺意,你怎么又去打其他小朋友了?今天你就不用看电视了,把椅子搬过来跟老师一起坐!”说完,我就去安排其他小朋友的椅子了,艺意独自站在一边,背朝着小朋友,看着他的背影我不禁感叹道:你什么时候才能改掉打人的坏习惯呢?正当这时他忽然回头看了一下,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两颗亮晶晶的东西闯进了我的眼帘,原来是两颗泪珠!
从这件事情中,让我对于这些调皮的孩子有了重新认识,作为我们老师应该多考虑考虑这些孩子的心理世界,不要总是凭着自己的主观意向来判断他们,忽视他们。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很敏感的,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有可能伤害到他们幼小的心灵!
教育随笔:承认错误的孩子
教育随笔:承认错误的孩子
今天班里的老师请假了,只有我自己一人带班,虽人有点累但是我并不害怕,反而担心的是孩子们的安全,怕他伤着碰着,所以每次我要是有急事情时总是特别嘱附孩子们的安全,每当想到安全这两个词语的时候我总想到开会时园长常说的一句话:“安全,是第一位的,假如你们班出现了安全问提那么你今天所做的一切都为零。”所以我每天都把这句话记在脑海里时刻提醒着自己,我也常常提醒着孩子。
领点的时间到了为了避免一些事情的发生我先对孩子们进行教育我的教育刚开始时候小二班的一个孩子来对我说:“我老师让你领点,我说我马上就去。”我刚拿着点盆走出教室的门口时在楼道里就能听到班里的吵闹声、桌子的响声于是我一声不吭的走进教室却只看见牛牛站在桌子上在给孩子们做表演,看到这些我又好笑又好气,因为前短时间芸萱上桌子我已经批评过了,这次又有同样的事情发生了,于是我把他叫到面前,非叫他表演个够。看着他底着头聋拉着脑袋可没有了刚才那表演的兴趣了。看到他这样我的脑海里便有了想法我想为什么几次的批评他总是不改呢?是不是自己的方法处理的不当,还是……我不断的对这件事情进行着反思还是他们压根不明白这样做是危险的。想到这里,我便问孩子:“你们谁知道为什么不能上桌子。”这时我听到有的孩子说:“因为踩的桌子很脏,还有的说站在桌子上会摔伤的。”听到孩们说的句句有理,我想孩子对事物有了一定的辨别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他们讲的都很有道理,在看这时的牛牛,竟主动承认错误针对这些,我有强调了安全教育问题。
通过这件事情让我明白幼儿做错了事情,光靠生硬的语气一味批评说叫是不正确的,要通过启发诱导,让他真正的明白自己为什么错了,错在哪里自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自觉改正错误。
教育随笔:粗心的代价
粗心的代价
终于,忙忙碌碌的一天又结束了,我整理好了东西赶着回家了。在路上,突然,我接到了值晚班的老师的一个电话,她说我们班有个叫李浩然的小朋友的奶奶,带着孩子要来找我了,说是她家的孩子回家说今天老师把他的鼻子打得流鼻血了,流血后给塞了餐巾纸,还没把餐巾纸给拿出来,因为老师说没牙签不给拿,现在那位家长非常的生气,要找到园长评理,在她们的劝说下,才冷静下来了,刚刚走,让我联系一下那位家长。我一听,差点没晕过去,根本就没有的事,怎么会变成这样了。仔细想想肯定这里面有什么误会在,于是我赶紧回家,准备找出电话跟家长沟通,到底怎么一回事。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拨通了李浩然家长的电话,在一番沟通后,我终于弄清了事情的原委,李浩然的奶奶告诉我说,放学回家,李浩然跟他奶奶说,鼻子里有餐巾纸,他奶奶一看真的有,就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流鼻血老师给塞的,问他为什么,他就说是老师打得。看到孩子的样子,又是“证据确凿”,他的奶奶心疼孩子,所以就很生气地要找老师算账了。一听,我就知道是我的粗心惹的祸,确实今天孙俊杰流了一点点地鼻血,不过那也是因为他自己挖鼻子导致的,而餐巾纸是阿姨塞的,她也是好心,看到他有点血出来,想帮他止血,没想到纸巾塞在鼻子里后,因为被血粘住了,后来拿出来的时候没有全部拉出,而我们都没想到这点,没有帮他仔细的看一下,那变了颜色的纸时不容易看出来的,后来李浩然又自己抠鼻子把剩下的那纸抠到里面去了。今天放学的时候,没碰到他奶奶,也就没跟她说浩然流鼻血的事情,弄清楚事情的原因后,我知道是我的错。我尴尬而惭愧对他奶奶说:“真是对不起,我没注意到孩子的鼻子里还残留着餐巾纸,害他受苦了,这是我的疏忽,真的非常的抱歉,要是我早知道的话,我肯定会帮他拿出来的,这事,不管发生在哪个的身上,家长都会心疼的,我可以理解你的心情。”李浩然的奶奶看我的态度很诚恳,口气也慢慢的缓和起来,说:“这小孩子瞎说,我们也不相信老师会打人的,不过这也是一个教训,以后要重视了。”以后,我一定要更加地细心,把工作做得更加细致、周到,避免这种错误的再次发生。
教育随笔:爱心的培养
教育随笔:爱心的培养
前几天,我们全班小朋友集体种豆子,在活动中小朋友们的积极性很高。当小朋友们种完豆子后,我就此让他们讨论:“我们该如何来照顾小豆子?”小朋友们顿时积极的举手发言,有的说:“我要每天去看看小豆子。”有的说:“我会和小豆子说话。”还有的说:“我要给小豆子浇好多好多的水。”听到小朋友们的发言,我感到他们真的长大了,懂得了关心爱护小植物了。于是,我讲解了应该怎样照顾小豆子以及注意事项。比如:浇水时,水不能太多。看小豆子的时候,不要用手去弄小豆子等。我发现,他们都听得很认真。
接下来的几天,通过我的观察,发现小朋友们会在吃饭后或区域活动的时候,围在小豆子旁一起观察交流,发现问题还会及时的提出来,并且当由小朋友提出问题时,别的小朋友会为他解答或找老师帮助。
由此,我觉得通过这个活动,幼儿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观察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并且他们还能相互交流讨论,增强了幼儿之间的友谊,提高了幼儿爱护植物的意识。
教育随笔:老师误会你了
教育随笔:老师误会你了
我们班有个叫加和的小男孩,非常调皮。日常平凡,总有小朋友告他的状。"老师,他打我了。""老师,他抢我的皮球。"……为此,我们不知教育了他多少次。某一天,他和小朋友一起看图书。开始时,他边看本身的书,还边给旁边的小朋友讲解,和小朋友的瓜葛很融洽。过了一会儿,他忽然把旁边孩子的图书抢了过去。不知道他要干啥子。我刚想大声斥责他,可转念一想,不,看看他要干什么。于是,我没有大声诘问诘责他,而是走到他身旁,很随意地问:"你在干啥呢?"他说:"她的图书坏了,我想帮她修修。"听了这话,我才名顿开。我鼓励了他的做法,并帮助他找到了一个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后,我暗自庆幸,其时要是按以前主观的判断去批评他,没有尊重幼儿的观念,那必然会危险孩子的自尊。
是以,作为幼儿教师,要学会尊重幼儿。也就是要努力做到不武断地批评或否定幼儿的设法和做法,不简单粗暴的诘问诘责幼儿,而是了解真实情况的来龙去脉,再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进步,成为孩子们喜欢的好老师。
教育随笔:幼儿养成教育
幼儿养成教育的内容包括的面很广:爱祖国、讲卫生、懂礼貌、文明进餐、遵守公德、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等等。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
大部分家长认为幼儿上幼儿园就是为了学会书写数字、背诵唐诗、认识汉字、学习书面上的知识。然而,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的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
幼儿进入大班后,我们发现班级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大体有三种情况:有些幼儿不但学习习惯好、上课认真听讲、物品整理的井井有条、也很懂礼貌、守规则,各项常规都很好,一般不需要老师提醒就能做到;而有一部分幼儿,吃饭磨蹭、集体活动开小差、区角活动打闹、争抢玩具、不午睡,需要老师不断的提醒。还有一部分幼儿表现在某些方面的情况比较明显,如有的幼儿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有的行为拖沓、还有的规则意识不强。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为幼儿树立好榜样。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我们也要按照这些要求做。如:见面有礼貌的问好,饭前便后洗手,有需要协作的事情主动帮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让幼儿知道好习惯是每个人都需要养成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正面鼓励,耐心引导。班级中没有养成良好常规习惯的幼儿不仅让人格外费心,而且还会对其他幼儿产生不好的影响。有段时间,班级有些小朋友上课总是不能集中注意力。有一次,上课发现一个小朋友很自觉的就坐好了听课。我马上表扬他,其他小朋友看到了,都向他学习。那天大部分上课都非常的认真,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及时的对幼儿表扬鼓励,哪怕一个赞赏的眼神,都会使幼儿产生更加要好好表现的欲望,也就是产生了“良性循环的效应。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鼓励,多用正面强化。从某一个“闪光点”的行为出现,带动整体行为改善。
第三,让幼儿明确自己的不足,集中突破。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在某一具体行为方面出现问题。有的是不讲礼貌,有的是午睡习惯不好等等,这就需要针对具体问题来解决。在与孩子沟通交流中,家长要指出幼儿出现的问题。比如:动作慢。你衣服叠的真整齐,如果叠的在快一点就更好了。
以上三点是我在幼儿养成教育中的一些体会。家庭教育在幼儿养成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应正确教育孩子,只有让幼儿做到了在家与在园一个样,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真正的意义。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幼儿从他律到自律,使常规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2020幼儿园教育笔记:小班常规培养的几个误区
1、一个拉着一个排队走。
一个跟着一个走是幼儿进入园需掌握的最基本的常规。小班幼儿
常常信步游走,他们即使排队也总将队伍走得稀稀拉拉,很多老师为了尽快将队伍走成型,就让幼儿一个拉着一个排队走,即后面的幼儿拉着前面幼儿的衣服走。我认为这种做法弊端颇多。首先,刚入园的 幼儿同伴间互不熟悉,还不善于相互交往,许多幼儿不愿意让别人拉自己的衣服;互相拉着也是被拽着衣服的幼儿有不适感,于是就经常发生推拉、扯打、哭闹的现象。其次,幼儿用手拉着前面幼儿的衣服,腾不出手扶栏杆等辅助物,不利于自身平衡,同时由于是相互拉扯着,幼儿还要顾及整个队伍的平衡(这对于他们是很难的),一人走快一步,势必引起整个队伍的骚动,还往往出现一人摔跤,多人跌倒的情况。再次,如此训练,幼儿只能迈着机械的步伐盲目跟从,束缚了幼儿的手脚,幼儿毫无自主,不利于幼儿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建议:教师再引导幼儿练习一个跟着一个走时,不妨先开展小组练习,然后再进行全班练习。为了帮助幼儿能整齐地排队走 ,教师可要求幼儿现在窄窄的走廊里或沿着地上画好的标记走,然后再到比较广阔或复杂的地带(如楼梯)练习,采取这种由易到难的 练习方法有利于提高幼儿排队走的速度。
2、谁哭得厉害就抱谁。
刚入园的幼儿由于对幼儿园陌生环境的恐惧及对家庭的依恋,往
往用哭闹来抗拒入园,为了让其他孩子能安静地活动以及安抚哭闹的幼儿,老师出于高度的责任感往往赶紧对这些哭闹的孩子又抱又哄,给予他们好玩的玩具或好吃的东西。殊不知老师这样做是好心办坏事,其他幼儿看到哭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关爱,于是纷纷效仿,教室里顿时哭声此起彼伏,老师手忙脚乱去安抚这些哭闹的幼儿,各项活动根本无法正常进行。
建议“哭闹的幼儿可由保育员带着离开活动室去室外进行安抚,这样有利于减小哭闹对其他幼儿的影响。教师对不哭的幼儿要多加表扬、鼓励、赞赏,以加强正面影响。
3、上厕所要跟老师讲。
为了做好小龄幼儿的保育工作,对于年龄小还不会拉裤子的幼
儿,以及为维护正常的集体教学秩序,老师往往要求幼儿上厕所要跟老师讲。小班孩子生理机能发育还不完善,自控能力较差,有很多时候往往是一边跟老师说一边小便已从裤腿里留下来了。有些孩子由于羞怯或不善于表达,在集体活动时即使想上厕所也不愿跟老师说。再说集体活动中幼儿请示和老师批假的过程本身就影响了大部分孩子的正常活动。还有些幼儿由于对新环境不熟悉,对厕所的远近距离估计不准,等跟老师讲好,在去厕所途中尿却已撒在了身上。
建议:允许幼儿随时上厕所,不必跟老师请示。老师应加强卫生间的巡视,密切关注小龄幼儿入厕情况,并及时提供帮助。
4、定时的、集体的要求多。
很多幼儿园在课程中专门开设常规要求的活动,有些教师也习惯
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如晨间谈话或餐点后)进行常规教育。小班的孩子记忆具有即时、随意的特点,集体活动时刚刚讲了下课时要将小椅子摆到桌子下面去,等到下课时又有很多人忘了。同样晨间谈话时说洗手,餐点时说玩具的整理,由于时间太远,幼儿在实施时只会大打折扣。
建议:多进行即时的、小组的或个别的教育。下课离位时提醒
小朋友将小椅子摆到桌子下面去并及时督促检查,餐点前教幼儿洗手,玩完游戏教幼儿收拾玩具等。发现小朋友乱扔玩具、打人、撕图书时应就地及时地进行教育,这样幼儿才印象深刻,教育效果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