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知道的育儿新观念
发布时间:2021-04-29 幼儿园感恩父母活动的总结 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 育儿游戏一直以来,不少父母愿意遵从一些已被定论的育儿观念去抚育自己的孩子。其实,随着时间的推移,育儿观念也在不断嬗变。以下介绍的五种育儿观就是根据最新研究结果而对父母的提示。
育儿观念1:古典音乐可提高智商
分析:音乐可以丰富宝宝生活,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否多听古典音乐就能提高智商?其实这个结论是源于1993年美国的一项实验,在给学生听或不听莫扎克奏鸣曲的对比测试中,听组的考分要高于不听组而得出的结论,并且由此而被广泛传播开来。于是,专门播放给宝宝甚至胎儿听的古典音乐CD也纷纷出版。让妈妈们都相信,那些高雅音乐是可以提升孩子智力的。
更新版:一项研究显示,让4~6岁的孩子学习一些乐器,可以提高他们的记忆力和注意力。但究竟对孩子的智商有什么帮助,至今还没有定论。因此,如果父母希望孩子能够从音乐中获益的话,还是建议在孩子年纪足够大后学习一门乐器。
育儿观念2:手语益于孩子早说话
分析:手语对帮助宝宝更早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是有益的。但是专家认为,当父母对宝宝使用手语的时候,同时也在用嘴直接表达。也就是说,父母与孩子之间实际上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交流的。这样看来,手语对宝宝语言表达仅仅起到的是一些积极的辅助作用。何况目前尚没有科学证据表明,早些说话、走路、识字对宝宝漫长的人生有多大的意义。
更新版:不应把手语当作育儿的功利性手段,而应作为与宝宝进行亲子沟通的一种形式,在有时间、有精力的前提下进行。这样做更有利于父母和宝宝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交流。
育儿观念3:学步车有助宝宝走路
分析:一项研究证实,宝宝每使用24小时学步车,会使他独自站立的时间推迟3。3天。而且学步车还有个更大的问题,是孩子容易在移动中发生磕碰或坠楼梯的事件。资料显示,在学步车盛行期间,美国每年有2。5万宝宝因此而发生意外伤害。
更新版:由于学步车很容易成为危及幼儿安全的隐患,还是别用它,让宝宝从一开始就学习依靠自己的双脚和双腿站立和行走。
育儿观念4:早入幼儿园不利成长
分析:虽然有些研究证实,那些较早进入幼儿园的孩子,会比那些呆在家中的孩子会多出现一些行为方面的问题。但是,两种育儿方式并没有非常显著的差别。尤其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当孩子更多地走出家门之后,他们的自理能力、自控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交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更新版:其实,每个家庭的环境不同,每个孩子的性格不一样,孩子成长中所遭遇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所以很难用同一标准去量化不同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事实证明,在任何一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只要他能得到足够的关注和鼓励,他们就会过得很开心。所以,不必太过于忧虑孩子是否过早进入幼儿园,而是哪种方式更适合你的家庭,对你孩子来说就是最好的方式。
育儿观念5:电视影响宝宝专注力
分析:曾有不少研究项目是围绕宝宝看电视与专注力之间的关系进行的,但是结论却大相径庭。
美国的一项在3~4岁期间收看大量电视节目的宝宝中开展的研究发现,这些孩子在7岁时发生了注意力问题;但另一项研究结论却持相反意见,认为这两者之间没有关联。不过尽管如此,电视所带来的其它负面影响还是存在。因为宝宝还不能准确地区分电视里的生活和现实中的生活,看电视会占用宝宝很多用来提高身体素质和社交能力的时间。
更新版:不必绝对禁止宝宝看电视,如一些动画片对孩子的成长还是有一定教益的。但是最佳方法,应花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进行一些电视以外的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等。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家长应知的育儿高招
导读:育儿是一件很繁琐的事情,很多的育儿方法需要家长掌握,从而才能教育出健康成长的好孩子。
如果孩子急躁、任性……
我们认为,关键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对孩子进行教育。分析孩子的需求,树立家长威信。家长对孩子的需求要进行分析,合理的需求要分轻重缓急,有的情况应立刻给予满足,有的则可以暂缓满足。不能立刻满足的事情家长应用语言讲清道理。
如,家长正在忙工作,孩子却缠着家长讲故事。家长应对孩子说:“现在妈妈(爸爸)有要紧的事做,等忙完后一定给你讲故事。”当然,家长在做完事情后必须实现承诺,让孩子知道父母说话算话。长期坚持这样做,孩子就会懂得学会等待,不能影响别人做事。对不合理的需求也要讲清楚为什么不合理,并说明正因为这种要求不合理,再闹也不能得到满足。这样做就会使儿童的行为逐渐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从而减少哭闹的现象。
合理制定生活计划,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凡是应该给予孩子的,都应在计划中得到体现,使孩子感到满足和愉快。计划的周期性重复,使孩子很自然地记住生活程序,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如饭后散步,睡前听故事,即使孩子突然想去散步,也会抑制自己的欲望,耐心等待散步时刻的到来。
家庭成员对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上应当注意一致和一贯,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因为家长遇事急躁、任性、好发脾气,也会影响孩子。
如果孩子哭闹……
抓住教育的时机,恰当地运用表扬。家长一定要分析孩子所提要求的性质。如果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只是态度不对,就应该告诉他:“妈妈(爸爸)不知道你为什么哭。等你不哭了,好好讲。妈妈(爸爸)才会帮助你。”如果孩子不哭了,家长应及时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帮助。给予孩子正面的表扬和鼓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方法。对待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向孩子讲清道理后给以明确的拒绝,这样做几次使孩子明白“哭闹”是没有用的。
另外,家庭的气氛要和谐,各个家庭成员对儿童的要求要一致。一个批评,一个“保护”,一个制止,不利于儿童良好性格的培养。
新生儿也知道饥饱
刚刚出生的宝宝显示的第一个本领就是吃奶,他不但会吃奶,还知道什么时候该向妈妈要求吃奶,饱了,饿了,他都会用无声的语言表达的淋漓尽致。
饿了怎么办:1)饥饿性哭闹,2)用小嘴找乳头,3)当把乳头送到他的嘴边时,他会急不可待地衔住乳头,满意地吸吮着。4)吃的非常认真,很难被周围的动静打扰。
饱了怎么办:1)吃奶漫不经心,吸吮劲减弱。2)有一点动静就停止吸吮,甚至放下乳头,转头寻找声源。3)用他的小舌头把乳头抵出来,再放进去,还会抵出来,如果这时您再试图把乳头送给他,他会把头转过去,不理睬您,甚至会以哭来抗议妈妈的强迫。
前面所说的是一般情况,还有一些特殊情况:
1)新生儿睡眠时间比较长,尤其是出生两周以内的新生儿,除了吃奶,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睡觉,有的甚至一次睡眠时间超过4、5小时,这时,是叫醒宝宝吃奶,还是让他自然醒来?当然是要叫醒宝宝吃奶,早产或体重低的宝宝,觉醒能力差,如果一直让宝宝睡下去,有可能发生低血糖。所以,如果小儿睡眠时间超过3小时仍然不醒,就要叫醒,给孩子喂奶,如果宝宝仍然不吃,就要看看宝宝是否有其他异常情况,是否有病了。如果是在后半夜,就不要主动去叫醒宝宝,除非时间超过6小时一直都没有吃奶。
2)十几分钟就醒:这时您是否宝宝一醒就喂奶呢?这是不对的。如果是没有喂饱,就应该尽量一次喂足,不要养成吃一会儿就睡,睡一会儿醒来再吃的习惯。如果偶尔一两次出现这种情况,就不要介意,如果很频繁,就要寻找原因了,是否奶水不足?宝宝是否有消化不良?是否该换尿布了?是否孩子想玩一会儿?还是有什么其他情况呢?新妈妈应该不断积累养育孩子的经验,学会观察宝宝的各种表现。
父母应重视幼儿的心理偏离
所谓幼儿心理偏离,是指幼儿在心理和行为中表现出的偏离正常的倾向。如爱发脾气、行为古怪、注意力障碍、强迫倾向等。幼儿的心理偏离虽然在程度上不如成人的心理疾病那样表现明显和稳定,但如果不及时采取矫治措施,则会越来越严重,最终会导致心理疾病。
导致幼儿心理偏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有先天的原因,如母亲在孕期患传染病、中毒、营养不良、以及出生时窒息、严重缺氧、难产或产伤等,均会通过影响幼儿的精神及神经发育而导致心理偏离。但主要还是家庭环境和教育影响的原因。因为父母的素质、彼此的关系、教养方法,都能对幼儿心理发育产生影响。如父母之间不和睦或离异,会对孩子失去应有的爱抚,容易使幼儿情绪抑郁、性格古怪、心理反常。而过分溺爱容易使孩子形成骄傲、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自理生活的能力也很差;对幼儿过于粗暴、简单,易使孩子形成胆小怯懦、恐惧心理,也易使其形成说谎、粗暴、无理的性格。
那么怎样对待幼儿的心理偏离呢?首先在平时应注意观察幼儿心理情况。当孩子出现心理偏离时,父母应先从自己的言行、教育方式、家庭环境中寻找根源。轻度的心理偏离,只要注意改变教育方式,用科学、正确的方法抚育孩子,就可很快奏效。而对有明显的心理偏离,学习困难,或有行为问题的孩子,宜及早让儿童心理专科医生给予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育儿知识:父母如何正确的向孩子表达爱
父母的爱有很多形式,有的会很直接,有的会很含蓄。不管如何都是爱孩子的一种方式,但有时候孩子依旧会觉得,自己父母并不是很爱自己。这种情况大部分还是因为父母表达爱的方式问题,那父母如何正确的向孩子表达爱呢?
父母如何正确的向孩子表达爱
1、与孩子在一起时,多用积极、肯定的词汇。避免使用尖刻讽刺的话语。尽管孩子们也许不懂这些,但是如果他们懂,会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2、当孩子有生理或是情感上的需要时,迅速做出、充满爱意的回应,千万不要不留余地的直接回绝。孩子想和你说话时,尽量抽出时间倾听,即使时间并不充足。
3、无论在家还是在公共场合,多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比如:多用礼貌用语“对不起”“请”“谢谢”等。
4、孩子心情不好、生气或是与人争吵发生不愉快时,给孩子一个拥抱、依靠、轻拍或是其它孩子喜欢的表达爱意的方式。当他感觉好一些的时候,再跟孩子谈谈这件事。
5、不要使用暴力的惩罚方式。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几年前,就制定出对孩子的奖惩措施。减少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时所产生的麻烦。无论是多大的孩子,都不要放纵孩子。犯了错误不予以及时的约束,只会助长孩子继续犯错的坏习惯。
6、抽时间陪陪孩子、陪他们做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如果是大一点的孩子或是青少年,可以与孩子一起动手制作节日贺卡,表达父母对孩子的爱。
7、父母尽全力去帮助孩子、鼓励孩子,为他提供所需的指导和设备。当孩子长大一点了,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电视,并利用好这段时间与孩子交谈。
8、孩子的健康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在孩子最初的几年里给予的关怀和引导。定期地带孩子去医院检查身体,让孩子远离意外事故,鼓励孩子进行身体锻炼,保护孩子的身体,强健他们的体魄。
9、帮助你的孩子与他的朋友、兄弟姐妹以及周围的邻居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10、帮助孩子培养自尊心。父母需要相信孩子,这样他会学会相信自己。爱孩子、花时间陪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以及赞扬孩子取得的成绩等。
当然以上表达并不是唯一的答案,作为父母也要明白,爱有很多,但有边界的爱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安排,因此除了关心孩子饮食起居之外,还要多关心孩子的精神和情感。
知识拓展: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有好处
白岩松说:“家庭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而且现在的人也越来越重视原生家庭的教育和对孩子的影响。
1、好的家庭氛围
家的氛围给孩子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好的氛围是一种好家风,可以让人好变得更好。
2、好的家庭行为
家长的行为是孩子模仿的榜样,有好的模板,才有好的复制品。
3、家庭物质
贫乏的物质可以孩子从小成熟独立,但也容易会让孩子自卑懦弱;富裕的物质可以让孩子自信无忧,但孩子的看挫折能力或所谓的逆商较差。虽然都有优弊,但总的来说还是富裕点比较好,毕竟从寒门崛起的人太少太少。
4、充满爱的家庭
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对于孩子的帮助很大,会让孩子感受到世间的美好,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
父母应懂的急救措施
导读:不管孩子做了什么,爸爸妈妈首先要记住的一点就是:冷静第一。不要慌张。慌张和胡乱的担忧,只会给孩子也造成紧张气氛。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你需要身教给孩子的品质。
如果孩子吃了狗狗的食物,如果孩子湿着头发吹冷风,如果孩子擅自喝了他的小儿维生素……看看这里的建议,也许会对你做一些临时的紧急处理有所帮助。
好奇的、可爱的、无所不能的宝宝们,他们每天每天都在创造着让你或欣喜或惊讶或愤怒或无可奈何的“事迹”。可是有的时候,他们也会做出一些打死我也想不到的事儿来!
不管孩子做了什么,爸爸妈妈首先要记住的一点就是:冷静第一。不要慌张。慌张和胡乱的担忧,只会给孩子也造成紧张气氛。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你需要身教给孩子的品质。
好了,来看看这些孩子的“事迹”吧。如果你的孩子也……,那么这里就给你一些参考的建议。
如果孩子吃了狗食……
假如孩子由于好奇或者根本不知情的情况下,吃了自家或别人家的狗食,通常状况下,他应该是没有事儿的。
“虽然狗食不应该进入到孩子的肚子里,但是狗食本身并不是毒药。它的主要组成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以及水分。”某狗粮公司的兽医专家DanCarey医生说,“如果孩子因为吃得太多或者其他原因发生了呕吐,你就需要立即带他去医院,让医生进行处理了。”
如果孩子喝了浴缸里的水……
假如在洗澡的时候,天生就爱水的小家伙不管是一不留神还是存心故意,喝了好几大口洗澡水,请不知如何是好的妈妈放心吧!
“孩子不会因此遭受什么细菌感染――除非他是和其他宝宝一起在洗澡,这样就说不准了。通常状况下,单纯的肥皂水很可能会让他干呕或者呕吐,也可能会使他腹泻。”美国纽约大学医学中心的临床微生物学主任、PhilipTierno博士说,“所以,最好不要让宝宝和别的宝宝一起洗澡,并且监督好他,毕竟喝了肥皂水的滋味儿不好受。”
如果你的孩子在冬天用舌头舔了冰凉的金属杆……
宝宝总是像一只顽皮的小狗,喜欢用他们的嘴去检验他们觉得有兴趣的东西。假如冬日户外出游的时候,宝贝趁你不备伸,出小舌头舔了一下某个金属栅栏,那么,糟糕的事情就会发生了!
“舌头上的唾液会在冰冷的金属杆上结晶,可怜的小舌头就会粘在金属杆上。”密歇根儿童医院急诊部的主任StephenKnazik告诫父母,“这时候,千万要固定住宝宝的头,千万不可以让他任意晃动,这样他会将舌头的表层组织撕扯下来,造成流血和肌肉的损伤。这时候,你要赶紧找来温水,浇在宝宝舌头和金属杆粘住的部位,使冰晶融化,它们就能够分开了。”
如果你的孩子喝了大半瓶小儿维生素……
假如在一个你万万没有想到的时候,你的淘气宝宝悄没声息地喝了大半瓶小儿维生素,猛然发现继而惊惶失措的父母请你们暂且冷静――
这时候你需要立即确认的是:他是不是确实误服了“小儿维生素”,检查一下周围,是不是他还吃了其他的东西,然后,确认他喝了多少(你应该知道之前大概剩的量,再看看地上有没有洒的)。记录下这些信息,和孩子误服的时间,以及之前的状况(吃过什么东西,做过什么运动等等)。万一之后孩子需要就医,这些信息对于医生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
威斯康辛州有毒物品中心儿童门诊的高级护士AnnaTravis说:“如果仅仅是维生素的婴幼儿补充剂,一般会被认为是安全的,不存在特别严重的危险。只要其中不含有铁剂或者氟化物。但它也可能会引起孩子一时的腹痛、呕吐或者腹泻。”
但是对父母来说,最关键的还是把所有不该“擅自”进孩子口的东西,都高高放起。
如果孩子头发没干就跑到屋外……
你正收拾给宝宝洗澡后的“残局”,“可恶的”宝宝头发还没有完全干,就冲到阳台上去开着窗户看雪花飘,你呵斥着把他叫回来,最担心的就是他会感冒!
“孩子会挨冻,那是必定无疑的了。但是寒冷会导致感冒只是一种想象,真正导致感冒的是病毒或者细菌。”Knazik博士说,“不过,如果湿着头发在寒冷的空气中呆上30分钟以上,头皮和耳朵是直的.”
父母应该懂的宝宝心声
导读:父母们似乎每天都在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而实际上,孩子们在成长中也会形成自己的意念,心理学家们把他们这种没有用语言表达的心里话归纳为“摇头的心意”。
请不要听见我哭泣而不理睬我
在孩子哭的时候,大人往往觉得很烦,但如果只是拿个玩具或食物给他,并不能满足孩子的真正需要,年幼的孩子需要成人在身旁陪他玩,和他说话。
成人了解孩子,就得付出观察的时间,您不妨在喝斥孩子“不许哭”“老实点”之前,也从孩子的角度考虑一下他的伤心情绪。
请不要只在我做你不喜欢的事情时,才注意到我的存在
当孩子处在安静的状态中,成人经常不闻不问;而孩子表现出顽皮或多动时,却会马上引起父母的注意。由此孩子发现:“只有在我调皮的尝试中,父母亲才注意到自己。”这会引起孩子层出不穷的负面行为,令成人觉得如今的孩子更加调皮。
请不要指责我“笨蛋”“愚蠢”,而不告诉我应该怎样做
“真笨!”是一些父母指责孩子的口头禅,即使心中并非真的那样想,却经常随口而出。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显现出的自我评价是从周围人的反应中建构出来的,如果他常听到“差劲”“笨拙”等字眼,使得他对自身的价值不够乐观,而在尝试新能力的表现上大打折扣。
请不要把我留在陌生的地方
如果儿童对养育的环境并不熟悉,又不了解照顾他的人,这种经验对幼稚的心灵无疑是一种创伤。因为孩子无法理解父母去那里了,更担心父母一去不回。怕生、黏人、常有恐惧感的孩子大多经历了这样的早期生活。
请不要常给我糖果、玩具、书籍来代替你自己
父母们在家里经常做一些儿童不能参与的工作,或者为了做自己喜欢的事而忽略孩子。然而,孩子最需要的是和父母共同交流的时间,糖果、玩具等物品都不能取代善讲故事的妈妈和能够与自己游戏的爸爸。
请不要强迫我吃你认为好吃、该吃的东西
中国人非常注重饮食,觉得孩子的吃比其他问题都重要。饮食,原本为了健康,使人更有活力;如果在孩子的三餐上花过多的时间精力,而使丰富的环境尝试相对减少,对于孩子生活目标就显得本末倒置了。
请不要今天亲我、赞美我,明日打我、责备我
有的父母情绪起伏很大,心情好的时候对孩子百依百顺;情绪恶劣时,就会一巴掌打在孩子身上,孩子经历了这种强烈的外界情绪感受,会产生很大的不安。
请不要在我过多任性、无理表现时,反而放松给我的约束
孩子有时会表现出任性、无理取闹,如果成人不坚持已经告知孩子的原则,以后孩子就会用各种方式争取他想要达到的目标,从而带来育儿上的困扰。要知道,安静的孩子是来自权威式的家庭。这里的权威不是指专制,而是允许孩子表达意愿,而最后的决定权是在父母的一致决定上。研究表明,这种形式的家教对孩儿的社会适应能力颇为有效。
请不要哄我、威胁我,给我不能实现的诺言
有的父母觉得:“反正孩子不懂,哄哄他就算了。”或是恐吓孩子:“再不老实我就把你交给警察!”这些做法都会导致孩子对父母言行的不信任感。
请不要只问我为什么打架,为什么哭,而仍忙于你的工作
孩子发生自己的小问题时,成人容易马上做出指责的反应。然而,家长生硬的态度,常令孩子感觉自身问题的渺小,往往出现自卑心态。所以,留心观察孩子犯错误的原因,检讨亲子之间相处的各种可能,是现代父母应该用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