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心得:孩子游戏,我做什么
发布时间:2021-04-29 孩子上幼儿园学什么 孩子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 做优秀的幼儿园教师整理了幼儿园教师教育孩子的心得孩子游戏,我做什么,希望对幼儿教育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能确保幼儿自主游戏时间,提供丰富游戏材料的基础上,幼儿游戏,教师该做什么呢?
尊重孩子,做一个静心的观察者
【案例1】走廊上拴着一只"小狗"
大(1)班的走廊里,轩轩脖子上套着一个用塑料玩具连接成的链子,链子的另一头挂在走廊墙壁的挂钩上,孩子嘴里不停地"汪汪"直叫,像极了一只被拴住的"小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我带着疑问开始观察,过了一会儿,阳阳取下挂钩上的链子,摸摸轩轩的头,牵着他蹈了一小圈。轩轩一脸的高兴,边爬边叫,没有一丝勉强的意思。
我问轩轩:"你们在玩什么游戏呢?"
轩轩高兴地告诉我:"我是小狗。"那表情分明是得意。
"那你为什么要做小狗呢?"
"因为人家刚送我一只小狗,那只小狗可爱极了,我特别喜欢它,天天陪它玩。"
了解完这个特殊游戏的起因,我悄然离开,游戏继续进行着……
【分析】在成人的世界里谁愿意去当一只狗。而在孩子的世界里,当一只小狗是自愿的,是愉悦的,在这样的角色游戏中他能体会到当一只可爱的小狗受人宠爱的快乐。家里最近养了一只小狗的种种趣事,自然就成了游戏情节的原型,成为游戏情节发展的动力。如果不去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也许游戏就会在成人世俗的思想中被扼杀。
【案例2】优优啃鸡腿
小(3)班的手工区,小朋友们自己在探索各种折纸方法,优优把正方形的纸揉成了一个团儿,放在嘴里使劲儿地撕咬,咬一口然后就吐出来,再咬一口,再吐……纸屑吐了一地,而且这种行为一直持续了大约七八分钟,十分专注。
我蹲下来问他:"优优,你在干啥呢?"
优优天真地看着我说:"我在啃鸡腿,我不喜欢吃鸡皮,还有骨头啃不动。"
我摸摸他的头说:"那你把鸡腿上的肉啃干净点哦。"
【分析】在成人的眼中,一个孩子咬纸首先是不太卫生的,而且把碎纸屑撒了一地,无疑很让人头疼。但是通过仔细观察和询问,知道了他在玩想象游戏,把纸团揉成团儿,变成了鸡腿,在专心地啃鸡腿呢。那一地的纸屑有的是鸡皮,有的是鸡骨头。孩子的游戏不受地点、材料的限制,创意无处不在。
在孩子的游戏世界里,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而成人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固有的价值评判,在观察游戏时可能会凭着直觉和经验误读了孩子的游戏行为,就可能会喝令案例1中的那只享受宠爱的"小狗"停止游戏,要求案例2中的那个津津有味啃鸡腿的优优马上捡干净地上乱七八糟的纸屑,那样的话,孩子的游戏将被迫终止,教师就成了干扰幼儿游戏的绊脚石。唯有从尊重孩子的理念出发,做一个静心的观察者,尊重孩子,看懂孩子的游戏行为,理解孩子独特的游戏方式,才能保证孩子游戏的绝对自由、自主、自发。
相信孩子,做一个机智的"甩手掌柜"
【案例3】尝试商量、等待的小绅士
小(3)班的娃娃家里有两个积木桶,芃芃和淇淇把它们戴在头顶上,玩得挺开心。天天看见了,也想玩,他就跟芃芃说:"芃芃,你把这个桶给我玩一会儿好吗?""不行!我还没有玩好呢!"芃芃果断地拒绝。天天转过头来看了我一下,又转过去跟淇淇说:"淇淇,把桶给我玩一会儿好吗?"淇淇啥也没有说,直接转过身去,给了天天一个冷屁股。天天很尴尬,又朝我这边看了看,我装作没有看见,期待他自己解决。两次协商都没有成功,他有点沮丧,但依然没有放弃,又转过去对芃芃说:"那你玩好了给我玩好吗?""好的。"芃芃爽快地答应了。天天一听来了精神,开始玩其他玩具,玩的时候还不时地看看芃芃。又过了大约5分钟,淇淇放下桶,天天眼疾手快地拿起来,心满意足地戴在了头上,脸上绽放着满意的笑容。
【分析】天天比较强势,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什么都是我要玩,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但是今天我观察到他已经在尝试处理游戏中的一些问题,不管是不是因为有老师在一旁的原因。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相信孩子,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解决问题,在结束后及时给予正面的引导和鼓励,让孩子知道什么行为是正确的,帮助孩子强化正面行为。[实用申请书 373939.cOm]
【案例4】冲动的小宇遇上文静的小茹
大(1)班的积木区里小宇在建构一个警察局,忙碌了好半天终于完工了,正当小宇心满意足地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时,小茹一不小心碰倒了警察局的一角。小宇叫起来:"讨厌!碰坏我的东西了。"准备发飙了!我紧张地在一旁观望,生怕冲动的小宇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但是理智告诉我,等一等,相信孩子能处理好的。这时小茹回过头蹲下来,满脸歉意地开始帮忙修复。小宇刚才还怒气冲冲的脸这会儿已经多云转晴了,他也蹲下来一起修复。一场眼看就要掀起的风波,在孩子们很自然的处理中解决了。
【分析】小宇比较容易冲动,而小茹是一个不善言语的文静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我担心小茹要吃亏。关键时候我选择了相信孩子,在一旁静观其变。事情果真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游戏中的磕磕绊绊不可避免,如果我们选择做一个"灭火者",天天可能就失去自主尝试商量、等待的机会,小宇就会失去一次尝试原谅别人的机会。老师要相信孩子能自己解决问题,相信孩子在每天的游戏中能逐步建立规则意识,相信孩子会尝试各种交往的方法和技巧,适时做一个"甩手掌柜"。
走进游戏,做一个理智的游戏者
【案例5】无人问津的"冰淇淋"
小(3)班的娃娃家里,雅清把雪花片一片一片地堆积起来,然后开始叫卖:"卖冰淇淋了,谁买冰淇淋?"叫了好几遍都没有人搭理,可她还是乐此不疲地叫卖着。我说:"我要买一个冰淇淋,你的冰淇淋多少钱一个?""给你。"她拿了一个红色的雪花片放在我手上,对我问的问题置若罔闻,可能孩子是对钱没有概念。我继续问:"这是什么味道的冰淇淋?""这是草莓味的。"她奶声奶气地回答。我"啊呜"吃了一口,说:"好吃,好吃!"其他孩子开始观望,我赶紧撤。雅清又开始了她的叫卖,我远远望见悦悦在和雅清互动……
【分析】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买卖这样一个需要合作的游戏是富有挑战性的,他们大部分都喜欢玩平行游戏,不太会进行合作游戏,所以就出现了案例中无人问津的"冰淇淋"。这时,我选择参与进去,和雅清进行买卖游戏,吸引其他孩子的同时,也让孩子游戏时有型可模。然后我又及时撤出游戏,主要是考虑到有吸引孩子寻求教师注意的风险。
教师参与游戏,可能存在成人会替代孩子而主导游戏的风险,也可能存在吸引孩子寻求教师注意,但是只要能掌握好适当的时机进入和撤出游戏,掌握好自己游戏的参与度,这些风险就不是什么风险了。当孩子游戏遇到瓶颈时,当孩子游戏缺乏点子时,当孩子游戏中缺乏跟同伴合作的技巧时……教师要及时参与;当教师参与游戏帮助幼儿解决好问题时,要及时撤出。做一个理智的游戏者其实是建立在静心观察的基础上的。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育儿心得:孩子带给我们什么?
育儿心得:孩子带给我们什么?
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养育他,教育他,照顾他,帮助他。。。。。。看起来,好像是我们带给了孩子很多。于是,我们便自认是孩子的主宰。因此我们会觉得,孩子更应该一切都听大人的。然而,仔细一想,仅仅是我们带给孩子了吗?孩子带给了我们什么?
1、对生命的认识
我们在没有做父母之前,对于生命的认识大多是很自我的。生命对于我们个人来说,也许仅仅只是一种存在,使命感和责任感并没有那么重。有了孩子以后,生命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种存在,同时也是一种延续。做了父母以后,我们对生命的认识更加深刻了,使命感更重了,责任心也更强了。在生命的字典里,没有放弃,只有努力和奋斗,因为我们要用美好的生命陪着孩子走很长很长的路。我们要在这条路上,看着孩子长大,看着孩子成人,看着他成家,看着他生儿育女,如果可以,我们甚至希望看到他儿孙绕膝的样子。
2、对生活的认识
大部人人成年之后,终于摆脱了未成年时的诸多约束,在生活中变得更为释放,不再一定得晚九点睡觉,早七点起床,也不再一定是必须每餐定点吃,餐餐有营养。因为,我们终于自由了,可以对生活做主,熬夜,快餐,应酬。。。。。。感谢孩子,他的到来让我们不得不重归正常的规律生活。早上你想赖床吗?孩子醒了要让你陪,让你给他穿衣,给他做营养早餐,甚至要带她出去晨练。晚上你想晚归吗?等着你回家陪他玩陪他亲子阅读,孩子等着你带他上床睡觉。为了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我们甚至连电视都少看了,电脑游戏也不玩了。每次做这样的事情,还得偷偷摸摸,确定孩子已睡着。但往往哄着孩子睡觉,会连带把我们自己也哄睡过去。
感谢孩子,他的到来,让我们对生命有了全新的认识,让我们成为一个生活更有意义的人,让我们成为面对困难不轻易放弃的人。这一切,不都是孩子带给我们的吗?
孩子在幼儿园一天都做些什么?
你知道孩子在幼儿园9小时在做什么?你知道孩子在幼儿园9小时在做什么?
7:30——8:00?高高兴兴问老师好!
孩子们背上书包,和爸妈挥手再见,向老师和同伴问好,开始幼儿园一天的生活!
孩子们入园最晚也不会晚过8点钟,这样才能吃上热呼呼的早饭。
接下来,保健医会对孩子进行晨间检查,主要是检查孩子的口腔、面部、身体动作等,如果孩子身体不舒服,父母需要和老师及时沟通,以便老师能给孩子更多帮助。
8:00——8:30?早餐吃个饱!
吃早饭是孩子在幼儿园很重要的环节。老师会提前把孩子们的食谱贴在幼儿园外,父母可以看到的位置,如果有什么意见,父母也可以和老师沟通。
在吃饭的过程中,老师会提示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比如吃饭不拖拉,进餐时不讲话等等。吃完饭后,老师还会引导孩子自己收拾好餐具,主动擦嘴漱口。
8:30——9:50??玩游戏学知识!
早餐过后就进入到区域游戏的环节,各个班级都设置了不同的活动的区域:娃娃家、美劳区、建构区、拼插区、阅读区、棋类益智区、表演区等。
每天孩子们都会在这里度过1个多小时的时间,这1个多小时也分成几个阶段,15分钟的读书或绘本,然后15分钟唱唱歌、做做手工,还有30多分钟,他们可以自由选择、自由结组、自由发展。
9:50——10:00?休息一会儿,可以喝酸奶,吃干果啦……
10:00——11:00?伸胳膊,踢踢脚,运动起来!
孩子们在吃完加餐后,就要在老师的带领下到户外做操、自由奔跑、锻炼身体了。户外活动时间是上下午各1小时,夏冬季节会根据天气来调整具体户外活动时间。
11:00——12:00?上厕所、喝水、洗手,静静坐在小桌子前等着吃午饭啦!12:00——14:00?甜蜜午睡,会不会梦见妈妈?
孩子们吃完午饭散完步,生活老师就会把孩子的小床铺好,孩子就要脱衣服、轻轻盖上被子,快快闭上眼睛,准备午睡了。
老师会教孩子正确穿脱衣服的方法,也会教孩子如何叠放衣服,午睡时学习良好的睡姿,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起床后学习自己整理床铺等。
14:00——14:30?穿衣服、上厕所、洗手,准备吃甜甜的水果
14:30——15:00?动手动脑学东西
吃完水果,老师会有组织地教孩子一些东西,根据不同年龄孩子注意力时间的不同,每节教学活动时间也不同,一般小班15分钟,中班20分钟,大班30分钟。
教学活动还是以游戏为主,会分成数学游戏、谈话游戏,还有音乐游戏,这样既可以增加每个孩子表达的机会,还可以照顾到个体差异。
15:00——16:00?到户外进行阳光浴和空气浴,自由奔跑起户外活动结束后,孩子们照例喝水、去厕所、洗手,准备吃晚餐了。
16:00——17:00?吃晚饭刚刚好
17:00挥手再见啦!
在离园前老师们都会比较忙,帮助孩子整理衣服、整理带回家的物品,也要多次重复一些回家要做的小任务。夏天的时候,老师要为宝贝擦痱子粉,秋冬的时候老师会为宝贝擦润肤霜。
提醒:回家吃不吃晚饭?
很多妈妈担心孩子在园吃不饱,回到家里就让他跟着大人再吃一顿,如果只是吃几口宝宝爱吃的饭菜,不必过于严格禁止,但如果量过多的话,就容易积食而引发身体不适,所以,简单地吃一点水果、一点小点心或一杯酸奶,是不错的选择。
新西兰孩子在幼儿园里做什么?
对于孩子们来说,在幼儿园主要就是玩。跟家里不同的玩法是,爸爸妈妈不在身边,取代的是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们,幼儿园的玩具比家里多,老师和小朋友没有爸爸妈妈好使唤,如此而已吧。我想,如果有人跟我说有小朋友在家念叨着要上幼儿园是为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那我一定会笑翻一个跟头。
很多家长送孩子到幼儿园后总会很牵挂,不知道孩子们在幼儿园里都干些什么?虽然也会收到我们老师每天写的Report,但毕竟是很简单的。有家长问我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干什么?我的回答是:“Havefun。”洋人家长往往就一脸欣慰地说:“That’scool。”中国家长一般就有点紧张:“啊?光玩啊??”
我今天并不是要引用些什么蒙特梭利或者华德福教育体系里所说明的这个年纪的小孩子“玩”的重要性,而只是想简单介绍下我们幼儿园的内容和一天的程序。
基本上玩的活动场所分室内inside和室外outside。不同年纪的班配备的玩具不同。早上孩子们来了之后可以自由选择室内和室外玩。9点半左右会有morningtea上午茶,上午茶之前会有10分钟的Mattime。(这个Mattime就是把小孩子聚拢了坐在地上,老师主要做的事情是利用不同教具根据不同年龄的孩子来进行简单的字母、数字、歌曲、动作的教学)。上午茶时间之后又是玩,室内室外自己选。室外会有滑梯,秋千,花园,沙坑,水泵,水槽,攀岩,画架,木工车床,厚木板,三轮车,手推车,呼啦圈,球,轮胎,木板等等,室内通常分为familycorner(过家家用的,所有用具从烤箱冰箱到茶杯蔬菜面包,从帽子到衣服,从小洋娃娃到儿童推车都有),有bookcorner(小图书馆),blockcorner(各种不同的积木),有puzzle拼图玩具,七巧板玩具,有不同basket装的各种类型大小的车类玩具,医用玩具,五金玩具等等,当然,都是塑料和木头的。还有自然角,上面放有各种天然制品,包括贝壳,火山石头,鹅卵石,树叶,干花,树皮等等等,还有科学角,各种镜,放大镜,多棱镜,万花筒,望远镜,手机样板,键盘等等。
室内老师和室外老师还都要负责各自范围内的ARTWORK,就是让小朋友们尝试不同方式不同工具的画画和手工制作,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这话真的不假:画画所用的颜料都是可水洗的,虽然我们给小孩子都带上专门画画用的围裙,但经常还是有小朋友会把手上脸上都弄得一塌糊涂。这一点上亚裔孩子的表现都很有趣,好象他们家长的教育方式约好了似的,几乎90%亚裔孩子在绘画时都会很小心的保护自己身上的干净程度,洋人孩子的手和脸倒是每次自由创作之后都是五颜六色的,他们还都乐呵呵的,不象亚裔孩子着急的就把手伸过来表示很yucky:)
然后是午餐时间。午餐时间之前是第二次的十分钟Mattime。
然后是午睡时间。通常两小时。
然后是十分钟Mattime或者Music&Movementtime。
然后在三点半左右是下午茶。(各个中心在下午的时间安排上略有不同)
然后还是玩,直到孩子们陆续的被家长接走。
孩子为什么做事不专心
宝宝做事不专心,这本书看俩页,那本书看俩页,结果哪本书都没看完。还有吃饭的时候也是,吃一口,玩一会。穿个袜子吧一只就要穿半年。艾玛!稍微耐心不足的大人直接急Cry。宝宝做事不专心到底怎么破?现在喵姐就来说一说。
”
1 你要排除宝宝身边的一切干扰因素
如果宝宝看书的时候,旁边开着的电视一直吵啊吵;选择太多,好看的绘本一下子扔给他10本+,宝宝能专心那才叫奇怪。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在宝宝做事的时候爹妈爷奶总是不知不觉的干扰宝宝。比如宝宝刚专心看了一页书奶奶就让宝宝喝水,第二页还没看完又让宝宝吃水果。亲人们,宝宝一分钟两分钟不吃不喝肯定没事 ,但是因为你们的干扰让宝宝形成了不专心的习惯,就不要一直怪人家啊ok?
2 不要事事包办,让宝宝自己做事
平时事事包办,什么都替宝宝做好,宝宝根本没什么动手机会。当宝宝真正动手操作起来时,才发现一个玩具竟然如此难搞!这样啊,一旦玩不好就会着急,当然就不会有耐心玩下去了。所以,平时一定要多给宝宝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宝宝大胆去尝试。
3 爹妈在宝宝面前要树立榜样,有责任和担当
如果爹妈平时说话做事都特别着急,毫无耐心,肯定会对宝宝产生不良的影响,不管你是想快点完成工作也好,快点做完家务也好,你的急切心情都会给宝宝树立不好的榜样。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之下,宝宝越来越没有耐心也很正常啊。所以,爹妈应该为宝宝树立一个做事专心,不急不躁的光辉形象。
4 不要动不动就给宝宝贴标签
话说中国爹妈喜欢给宝宝贴标签,真是堪比交通协管贴罚单啊!爹妈一旦着急起来,在很多时候就会出现不耐烦的语气。你怎么这么不专心啊,你怎么这么不认真啊。话一出口,这标贴就算贴上了。被数落的宝宝只会更加否定自己,还会让亲子关系恶化。
5 多和宝宝玩专注游戏
带宝宝玩一些专注游戏。比如拼图,可以从4块拼起,慢慢增加拼图的片数。看书,画画,走简单的小迷宫等游戏,也都能培养宝宝的专注力。如果宝宝做到了一定要鼓励宝宝。宝宝得到了表扬,感受到了成就感,慢慢的,他专注的时间就会越来越长。
育儿心得:你关注孩子什么?
育儿心得:你关注孩子什么?
学习内容:要想改变孩子的行为,先要改变自己的态度。你关注孩子什么?请您学习《不输在家庭教育上》P50页。
学习体会:
阅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对我教育孩子是很有启发的。
我家诺诺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她喜欢被人表扬,喜欢被人关注,但有时在家里习题做不出了,新闻背不出了,她就会很沮丧,还会有消极的情绪。这时,我不会因为她无法完成作业而批评她,而是让她休息一下,适当的玩一会放松一下,再和她一起分析习题,朗读新闻,告诉她,她很棒已经完成一大半了,给她一些鼓励,这样她就又能有信心完成作业了。
其实孩子的内心很简单也很脆弱,他们需要家长的关爱,做任何事都希望被肯定。但是孩子终究是孩子,他们会犯错,也会闯祸,也许家长会觉得是孩子调皮,但是说不定这是孩子吸引你注意的一些小手段。作为家长,我们不能只是关系孩子的吃穿问题,还应该多自我检查,看看是不是自己忽略了孩子的情绪。
每个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而父母就像拿着画笔的画家,也像是一部投影仪,能肆意的把这张白纸填满。如果想让孩子能有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那么做为父母,不但要先做出正确的榜样,还要了解孩子的内心。对他们的好习惯、小进步。千万不要吝啬,一定要给予赞美和表扬。对他们做出的成绩要给予肯定。那么,就能达到你关注什么,孩子就能发展什么了。
育儿心得:孩子为什么会哭?
育儿心得:孩子为什么会哭?
孩子为什么会哭?实际上,孩子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有了不满,有了压抑,有了痛苦,就哭了。
强行制止孩子哭有害无益
快乐教育、快乐生活是家长和孩子的理想状态。有的家长说,我很难长期做到。其实,偶尔为之就很好,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画面永远定格在孩子的心中,这些将给孩子留下美好的回忆。我所说的任何一种方式都不是要你每天都这样做,或者一定要做得很完美,那不可能,但是你必须有这种意识,知道这样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好处,该做的时候就要做。
孩子的成长需要快乐和轻松,但实际上,令父母揪心的是孩子的哭声,从一出生哭声就陪伴着孩子。今天为这个哭,明天为那个哭,很多父母最怕听到孩子的哭声,孩子一哭就慌了。怎么才能让他不哭,让他只有笑声而没有哭声?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孩子哭没错,家长的认识有误区。
很多父母一见孩子哭了,第一反应是制止孩子哭,想方设法去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别哭。可是哭有那么可怕吗?有谁听说过孩子哭一哭会导致什么严重的后果吗?没有。孩子哭没那么可怕,他从一出生就哭,哭是他正常的一种情绪发泄。哭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有时候我们成人也要哭一哭来缓解情绪和压力。哭与笑一样,是人的两种不同情绪。为什么他笑的时候你不去制止而哭的时候要去制止呢?你要明白,孩子哭不可怕,别慌,别着急,让他哭一下,舒缓一下情绪,再来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要了解孩子为什么哭。举个例子,孩子要去爬阳台,这是很危险的,有可能掉下去没命。父母的理智在警告,绝不能纵容孩子的这种行为,一定要制止。但对孩子来说,他想爬阳台,那是他的一种好奇心,这种欲望驱使他根本不去想危险不危险。父母的制止扼杀了孩子的这种欲望,孩子的欲望与父母的理智形成冲突,孩子哭了。
认识这一点很重要,孩子无理的哭几乎都是因为孩子不合理的欲望与父母的理智产生冲突,孩子认为父母有意阻止他,所以用哭来抗议,来发泄不满。这就是大部分孩子哭的原因,比如他要去玩很容易摔碎的贵重物品,他要吃一些不能吃的东西,他要得到他不该得到的东西,等等。家长认为,这是孩子的非理性欲望,有责任去纠正他。
孩子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有了不满,有了压抑,有了痛苦,就哭了。父母怎么办?有的父母慌了,第一反应就是不让他哭。其实没必要,哭一两声没什么大不了,练练嗓子而已。让他哭,让他发泄一下坏情绪。我们成人事业不顺感情不和的时候也要哭几回,孩子比你更没理智,怎么能不让哭呢?不能剥夺孩子哭的权利。你要认识到,孩子也是个人,孩子的成长过程会有不断的非理性欲望冒出来,这是他的天性,这些非理性欲望会不断地被压制,所以他必须承受欲望得不到满足的痛苦。他通过哭一两声,哭出高潮,先把不满发泄出去。
找准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
孩子哭过后,父母的理性教育就可以开始了。为什么要等他哭完呢?假如我们要去说服某个人,千万不要在他气头上去说,没用的,那时候他处于情绪高峰,听不进去任何话。必须等他气消了,心平气和的时候再跟他讲道理。孩子也一样,必须等哭的高潮过去。有的父母看孩子哭兴正浓,慌了,赶紧做工作,结果事倍功半。再加上处理方法不当,这时候有什么要求都答应他,反而被孩子抓住了弱点,以后想要什么就用哭来吓唬你,哭成为了孩子的杀手锏。
所以让他哭,必须等他哭的高潮过去后,能听进一些话的时候,再开始跟孩子讲道理。像前面孩子爬阳台的例子,父母可以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说:“这阳台你爬上去,会摔下去的,你摔坏了爸爸妈妈怎么办?以后不要爬了,爸爸妈妈也不敢爬。”用孩子能听懂的方式讲,不管孩子能听进去多少,甚至当耳边风,你也要这么讲,讲多了,他总能听进去一些。你坚持这样做,让他习惯你的方式,他就明白他哭完之后,你就要跟他讲道理了,他知道这个道理的重要性,就能把道理当回事。
对待孩子的哭,有的父母采取软的办法(答应他无理要求),有的父母采取硬的办法(使用暴力),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以理服人,才是王道。在实际中你可以灵活运用,比如说在他接受道理之后加一点奖励等。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明白,现在让孩子哭一下,是为了让他以后少哭。你想找到一下子制止他哭泣的做法,只会导致他以后更经常地哭,以哭来要挟和耍赖。
因此对孩子的这类问题,我们最好不要针对问题的表面去纠正,而是要针对问题的根源来矫正。孩子正在成长中,习惯几日一变,性格几日一变,如果父母只看问题的表面,慌了手脚,头痛治头,脚痛治脚,天天都处于忙乱和烦躁中,愁眉苦脸,心力交瘁,哪还有精力来教育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