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只会摇头点头来回答老师
发布时间:2021-05-02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豪豪是个插班生,刚入学时性格内向,不会主动与小朋友交流,上课也不敢举手发言,在幼儿园不愿意开口说话,只会摇头点头来回答老师的提问,即使简单的回答,声音也非常轻。在家中也只和家长交流比较多,遇到邻居熟人话也不多,问他就只点点头摇摇头,不愿意说话表达,平时言语表达的机会比较少。
根据豪豪的情况我展开了多方面的干预指导,每次和孩子交流时都要求他用语言来回答,从简单词句开始,让孩子慢慢习惯用语言更多地代替肢体语言;孩子没有朋友,就建议其他孩子主动邀请他一起玩,也鼓励、引导他参与到同伴的活动中,把孩子引向更多更广的交流中;上课多请他来回答问题,从模仿同伴的话语开始,让孩子多一些表达的机会;及时和孩子家长沟通,请他们注重对孩子这方面的正确引导。YJS21.COm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欣喜地看到了豪豪的进步。他开始融入到同伴的活动中,有了自己的好朋友,尽管交友范围并不广,但他还是能较主动积极地和熟识的同伴交流。学习、游戏中能看到他高高举起的小手,尽管声音轻轻的,但是他勇敢地回答问题、试着表达自己的想法。遇到问题时他也慢慢试着主动向老师请教,有些羞涩,但是他正在不断进步,每踏出一步都是值得肯定的。
孩子健康成长,离不开我们(包括孩子身边的每一个人)真心、耐心的关爱和帮助!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教育随笔:老师,我也想梳头
每天下午午睡后,给孩子们梳头已经是件最普通不过的事情,每次梳头时,小女生都会排着整齐的队伍等着我给梳辫子,梳好之后摸着辫子满意的走开。一天下午,我和往常一样给小女生梳头,这个时候周浩宇小朋友走了过来,老师,我也想梳梳头,小朋友们都笑了起来,哈哈,你是男孩子怎么要梳头?我看着周浩宇,周浩宇正用期待的眼光看着我,我说当然可以,然后给他梳了头,并且抚摸了一下他,他很雀跃的离开了,一边走一边说,老师也喜欢我,给我梳头啦,紧接着一帮小男生排着整齐的队伍等着我给他们梳头,有的甚至来了两次,看着他们梳过头满意走开的笑容,
我的心不由的一震,每次帮小女生梳头似乎已经成为了女生的专利,而小男生也希望我给他们梳梳头啊,孩子们想的不是梳头,更是和老师的亲密接触呢,从这以后,午睡后的下午我都给孩子们梳梳头,让他们和我亲密接触下,感受到我对他们浓浓的爱!
教育随笔:把鸡骨头带回家
周六午睡时我发现陈**小朋友在小床上翻来覆去,久久不能入睡。我一走过去,他就迅速把小手放进被子里,装作已经睡着的样子。第一次我没有说什么就走开了,躲在一旁静静地观察他。一会儿,又见他在枕头上面摸来摸去,拿出一件东西放在手里,并不时放到鼻子上面闻一闻。等我走过去,他又快速把子放回被子里继续装睡。我—离开,他就又拿出来……如此反反复复好几次后,我不禁觉得奇怪:这个四岁半的小家伙到底在跟我捉什么迷藏?
过了一会儿,看他又把东西拿出来玩,我就突然快步走近他问道:“陈**,你在做什么?把你的东西拿出来让老师看看可以吗?”原来,是一块中午吃饭吃剩下的鸡骨头。我想,这孩子居然把鸡骨头带进寝室当玩具玩。我没出声音把手伸向他,示意他把东西交给我,他很不情愿地拿出它的“宝贝”递给我,我刚要转身走开,他突然从小床上爬了起来,胆怯地对我说:“王老师,不要把他扔掉,给我留着好吗?”“为什么?”“我家的小狗乐乐生病了,今天在家打吊瓶,它最喜欢吃骨头,我想把骨头送给它,这样它的病很快就好了。”
原来小家伙是想把骨头作为礼物送给乐乐。听了孩子的话,我不禁被感动了,这么小的年龄就有了爱心,知道关心自己周围的人和动物。于是我重新用小塑料袋把骨头包好放在一个小纸盒里,放在桌子上让他在傍晚带回家。
教师随笔:一定要回头看看
现在回想起昨天下午放学时发生的那件事,还让我心有余悸。通过这件事的发生,更让我进一步体会到了“吃一堑长一智”的深刻含义。“一定要回头看看”这句话成为我今后雷打不动的工作作风,只有这样做,我才感到心安,心安!
昨天下午,离园的音乐响起来了,我便动身组织我们小班的小朋友穿衣、戴帽、背书包,准备排好队,坐校车回家。
“冯老师,王暖小朋友打盹了。”王怡慧小朋友快嘴快舌地报告说。
我随声望去,果然看见王暖小朋友,两眼似睡非睡,坐在椅子上摇摇晃晃的。我赶紧走过去,一边轻声的呼唤着孩子的名字,一边蹲下来,把孩子晃醒。
“王暖,放学啦!快醒醒,冯老师要带你坐车回家啦------。”在孩子们的嬉笑中,王暖小朋友有点害羞的站了起来跟着我按顺序排在离园的队伍里,数一数,正好16名孩子乘车。随手拿起小旗,走到队伍前面,吹起哨子,领着孩子们走出教室,上了校车,准备回家。
“冯老师,你今天赶集买的菜忘记拿了吧?”保安老齐关心地问。
“啊!对对对,你看我这脑子,光忙着放学、上车,把这事都给忘了,谢谢啊!”说话的功夫,我赶紧跳下车,跑进办公室,拿起菜,习惯性的朝我班的教室里望了一眼,印象中是看一我班教室的门关上了没有?这一看,不要紧,简直是“救”了孩子,更是“救”了我的心。天哪!真的很出乎我的意料:我看见暖暖小朋友自己孤单单的趴在小桌子上,睡着了,一动也不动。我当时就感觉周围的一切都停止了,教室里出奇的静,静!话说不出来,腿也迈不动的的感觉油然而生。缓了缓神,我轻轻地走过去,把孩子抱起来(那时手都有点抖),喃喃地说:
“暖暖,快醒醒,我们回家睡觉去。你这孩子,吓死老师啦!要是老师不回来拿菜,不往教室里看这一眼,那后果就不堪设想啊!我、老师们、小朋友们,幼儿园里所有的人都放学回家了,整个幼儿园,整座楼房,空空的,只剩下暖暖你自己,如果你半夜睡醒了------。”不想了,再也不敢往下想了,我差点真的摊上“大事”啦。
“一定要回头看看”,无论是放学时看教室,还是下车时看校车的每一个座位,千万别拉下孩子啊!安全工作,重中之重;老师们,安全工作,一定要防患于未然。一定要提高警惕啊!
教育随笔:最好的回答
“妈妈,我为什么要上幼儿园?可以不上吗?”这是我见过最好的回答...
当孩子不情愿的来到幼儿园,在离别时问你“妈妈,我为什么要上幼儿园”的时候,作为妈妈的你,是怎么回答的?
要想给孩子满意的答案,做家长的首先要搞清楚孩子上幼儿园的意义。如果家长都对去幼儿园保持无所谓的态度,孩子又怎么会适应并喜欢上集体生活呢?
为什么要上幼儿园
1、幼儿园是一个小型的社会
幼儿园是孩子们进入社会之前的实习期,宝宝们作为“实习生”在幼儿园里会接触到跟家中完全不一样的环境。
在这里,宝宝将学习到许多“社会化”的规则:要遵守时间、要排队、要学会尊重和分享...这些规则将会让宝宝受益终生。
2、幼儿园教孩子学会自理
在幼儿园这个大集体里,宝宝不再会像在家中那样受到“一对一”甚至“多对一”的关怀。
但爸爸妈妈们不用担心,宝宝们会在老师的耐心引导下逐渐学会独立吃饭、穿衣、学着去照顾自己,保护自己,获得更好的成长。
3、幼儿园帮孩子学会社交
现在的许多宝宝大都是独生子女,家中没有年龄相仿的玩伴,长辈们也都习惯性的让着宝宝,很容易让宝宝养成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
而宝宝会在幼儿园中结交许许多多的同龄小伙伴,在不断的磨合中去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去交到更多的好朋友,这也是他们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课哦!
4、幼儿园教给孩子学习的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宝宝需要的不仅是知识本身,还需要学习获取知识的方法,而幼儿园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
在这里,老师们会耐心的指引宝宝,不仅学习这个年龄阶段应该掌握的常识和技能,还会鼓励宝宝发现和探索,让宝宝学会独立和主动学习。
5、幼儿园让孩子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
成长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宝宝们会经历挫折,但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幼儿园里有竞争也有失败,宝宝们会在经历的过程中学会正视这些困难,始终保持前进的勇气和动力,这何尝不是一种收获呢?
这样说,让孩子爱上幼儿园
幼儿园能教给宝宝的东西太多了,可能许许多多的大道理宝宝都无法去理解,因此,当宝宝问:妈妈,为什么我要上幼儿园呢?我们可以这样回答他(她):
1、因为你长大了
每个人长大了都有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就像爸爸妈妈每天都要去上班,每天按时上幼儿园就是宝宝需要承担的责任哦!
2、因为你很勇敢
你已经是个勇敢的孩子了,妈妈相信你就算独自待在幼儿园也不会害怕,能听老师的话、按时吃饭,和小朋友们好好相处。
3、因为幼儿园里有好多好玩的东西
幼儿园里有好多好玩的东西,老师会讲有趣的故事,会带小朋友们一起愉快的做游戏...宝贝,如果你不上幼儿园,就没办法和幼儿园的小伙伴一起玩了哦!
4、因为老师能告诉你很多爸爸妈妈不知道的事情
天空为什么是蓝色?星星为什么眨眼睛?这些你好奇的问题妈妈可能都没办法解释给你听。
但老师不一样,她们会用你听得懂的方式,耐心的讲给你听,让你能学到更多、感受到更多,你会学到更多新奇的事情,所以,你要上幼儿园。
幼儿园里有欢声笑语,也有眼泪和挫折,最重要的是孩子在幼儿园会不断的进步,会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这正是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得到的最好的礼物。
教育随笔:头发甩甩
班里的女孩特别多,平日里她们都喜欢比一比漂亮的衣服,比一比谁的头发长,每一天给女孩子梳头发都是一件忙事。可我特别喜欢女孩,每天午休后我都会给女孩各式各样的发型,每当这时侯可把镜子忙坏了,女孩们都挤到镜子边看着自己是不是变得更漂亮了。
有的女孩甚至早上都不梳头发,等来幼儿园让我梳,而我也不辞辛劳满足她们的愿望。每当给长辫子女孩梳头发的时候,短头发女孩总是在一旁看着,终于有一天起冲突了。
雅琪是班里年龄较小的女孩,头发也比较短,每次女孩梳头发她都乖乖站在一旁专注的看,有一次回家又哭又闹非让妈妈给她装上大辫子。妈妈没办法只好找到我,向我讲明情况,当我听完后不禁心里一颤,顿时觉得很惭愧,每天只顾长辫子的女孩展示她们的美,却忽略了旁边短头发女孩的感受,怪不得每次梳头发她们都那么安静,这些女孩们心里该是多么羡慕啊!想到这里我觉得自己很惭愧,现在既然了解她们的想法,就应该帮她们打开症结。
在一次《我就是我》的主题活动中,我们讲到了自己的优缺点,我提问到孩子们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孩子们津津有味的谈论着。当每个孩子都说完后,我问:“你喜欢的小朋友和穿着打扮有关系吗?”
这时班里一阵鸦雀无声,我说:“穿着打扮都是表面的东西,如果一个小朋友不友好、爱打人、没有礼貌,就算他穿的再漂亮打扮的再好也没有人会跟他做朋友。小朋友们团结友爱、礼貌待人,就算他没有光鲜亮丽的外表只要干净整洁相信我们都愿意跟他做朋友”。
我说完了孩子们也若有所思,我接着说:“女生们也一样,不管是长发还是短发都一样漂亮”。
从那一天起,我们班的女生梳起了高高的马尾辫,在活动室活动的时候,头发一甩一甩好看极了。
大班的孩子正式需要正确评价自我、认识自我的时候,首先我们要正确引导孩子们区别个体差异和独特性,从而让他们形成独立正视的判断意识。每个孩子都是天上闪闪的星星,拥有自信、独立、正直的品格会让他们在夜空里散发更美、更亮的光芒!
教育随笔:彩虹头发
**月**日上午,幼儿园开展了创意美术活动。围绕“认识男孩、女孩,了解其在性别、性格、喜好方面的差异”这一主题展开讨论,给幼儿以思维的空间,让幼儿发现问题。然后自由创意,给画纸上的男孩、女孩装饰发型和衣服等。这一过程中,让孩子积极发言、大胆表述“男孩、女孩”不同的优秀品质,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意识。
通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后,大家开始积极构思。老师发给每人一张带有男孩、女孩头像的画纸,孩子们迫不及待的涂起来。先在女孩头像上面涂了头发的颜色,“头发”的颜色大都是红、黄、黑色的;又在男孩头像上涂了颜色,颜色多是黑色、棕色的……当走到陈翰阳小朋友旁边时,我发现他的画纸上女孩的头发像彩虹一样,有条理的涂满了多种颜色。便凑到跟前问:“翰阳,女孩的头发怎么是这样的啊?”他马上兴高采烈的告诉我:“老师,我给女孩染了很多种颜色呢!像彩虹一样,这就是彩虹头发!。”说话间带有一种满足和自豪感!我笑了,举起陈翰阳的画纸:“大家看,翰阳真的好有创意呀!”立刻,活动室里掌声一片,面向陈翰阳,每个小朋友的脸上带着一份喜悦的表情。随着欢呼声,翰阳脸上也顿时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彩虹头发”!多么有创意的构思!孩子们的想象总是奇妙的,他们的奇思妙想总是耐人寻味的!孩子的想象,蕴含在他们的生活里,蕴含在他们的成长中,蕴含在他们的快乐里!在教育教学中,老师要适时引导孩子的想象力,挖掘他们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创意,扩大他们的思维空间,让孩子“跳一跳,就够得着”,在不同层面上得到发展。开发孩子的智力,提高孩子多方面的能力。
教育随笔:“枕头”惹的祸
郁晓兰聪明,好学,是班中有名的“才女”。也因为如此,家人对她很宠爱,尤其是她“奶奶”听不得她受半点委屈,成了她的“保护神”。对孩子也颇有震慑力,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有一天午点后,孩子们都在活动室玩,郁晓兰欣欣然取出了从家里带来的充气“枕头”,开心地独自拍了起来。拍了一会儿,就把兴趣转向了平时颇爱玩耍,又挺冒失的“张立涛”并朝他拍了上去,张立涛则开心地与她追逐拍玩枕头……过了一会儿,郁晓兰大哭着向我跑来,“老师!张立涛用枕头打我的牙齿!”她边哭边指着自己的牙齿,“他怎么打的,会打到牙齿?”我诧异得的问“他是这样拍的!”她边说边做给我看。“张立涛呢!”我问,“在那!”几乎有一群孩子异口同声的回答我,“郁晓兰,肯定会告诉他奶奶的。”有几个孩子在悄悄的议论。听着议论,张立涛则更像惊弓之鸟,“我是不小心的,我不是故意的!”他不停地用这样一句单调的话极力得为自己辩护着,可是似乎没有人相信他。如果没有看见开始的一幕,我也会毫不犹豫地相信张立涛的“冒失”在先。
如何让两个自我感觉良好的孩子同时认识到自己的负面行为呢?于是我决定让孩子通过讨论来分析事情的是非对错,这对于培养大班幼儿分辨是非,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很有价值的。我先请他们俩说说事情的经过,郁晓兰仍委屈地说:“张立涛用枕头打我的牙齿!好疼!”“他用枕头拍到你了,你能说说你拍他了吗?谁先拍的?”我接着问,这时,她才稍稍收起了音量说:“我先拍的,我想跟他玩。”孩子们听了纷纷议论,于是我请孩子,帮他们找找问题出在哪?怎样做可以解决问题?
通过讨论,孩子们觉得郁晓兰先用枕头去拍人玩,这样做不对;张立涛用枕头拍人也不对。他们俩玩的方法不好,容易伤人。解决的方法是:郁晓兰玩拍枕头要和张立涛商量玩法,在游戏中张立涛拍痛郁晓兰应马上向她道歉。
这时,郁晓兰仍觉一脸委屈地低喃:“我真的是轻轻地拍的,可他拍的好重!”“是啊!你的玩法正确又好,但是你告诉他了吗?”她摇摇头。我马上说,“这就对了,下次玩游戏的时候,一定要和小朋友商量着玩。不然又会发生这样的事。”她连连点头。之后,张立涛慎重的向郁晓兰表示了歉意。
平时这样的事发生的很多,郁晓兰是班中的佼佼者,深受老师的青睐,在同伴中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当她的利益受到侵犯时,很快会向老师声援,在声援过程中,由于孩子年龄小,考虑事情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她心疼的是她的利益受到了侵害。看到的只是张立涛粗暴的行为造成了她的痛苦。而无法看到自己的负面行为。在本案例中如果我没有看到郁晓兰主动去拍打张立涛,可能会毫不犹豫地斥责张立涛的“冒失”!试想这样做非但会助长这些“佼佼者”的娇众感,而且会使老师的威信在张立涛这些孩子的眼中大打折扣。长此以往还会影响孩子是非判断能力的形成。《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适宜的社会性行为必须通过体验才能真正内化。郁晓兰有了较为“沉重”的体验,而张立涛也感受到了自己的“不小心”带来的“战战兢兢”在引领他们认识各自的问题根源时,我一改平时直面主题,以老师“说理”为主的教育,而是把问题抛给了孩子,在同伴的讨论过程中帮助郁晓兰指清了问题的根源,由于孩子自我中心意识太强,她还会委屈“低喃”,这时老师的适时、适宜的点播使孩子豁然开朗了。张立涛在大家的明示下,也发现了自己的过错。体验到了自己的“不小心”给郁晓兰带来得痛苦。
看来,当孩子在交往中出现问题时,教师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沉着冷静地搜集各方信息,把握问题的根源,把其中可讨论,发展孩子的机会及时的抛给孩子,大胆得引导他们去分析处理,使孩子学会明辨是非,获得较为充分的体验。从而优化孩子的社会性行为。
教育随笔:石头的故事
今天放学以后,东屹的妈妈和我聊了很长时间,他说起了东屹以前在老家的一件事,我非常的感兴趣。
东屹家住在一座高高的塔楼里,爸爸妈妈偶尔外出有事的时候,会请楼上的李爷爷临时照顾他。
自从东屹第一次到李爷爷家去玩过之后,就迷上了那里。
有时爸爸妈妈去接他的时候,他都不想回家。
所以,东屹的爸爸妈妈很是纳闷,李爷爷家没有小孩,更不会有新奇的玩具,到底李爷爷家有什么魔力呢?
原来,李爷爷家有好多石头,大大小小、各种各样、色彩斑斓的石头。
这些石头有的摆在玻璃柜里,有的放在百宝阁上,还有的大石头干脆就放在地上。
一直在大城市长大的孩子,很少能够一下子接触到这么多绚丽多姿天然城趣的石头。
它们有的特别的逼真,或像人,或像花,或像小鱼。
有的颜色十分好看,红的、白的、黄的、又蓝又绿的,实在是美不胜收。
东屹最喜欢的有两样,一个是红白相间的像天上的红云彩,李爷爷把它叫做“鸡血石”,说是给大书法家刻图章用的。
还有一个比黑眼珠还黑还亮的拳头大小的石头,李爷爷叫它做“黑旋风”,说他是梁山好汉黑旋风变的,真是让东屹佩服的不得了。
这对东屹来说,李爷爷家太有魅力了,完全是一个新奇的世界,让他百看不厌,还时不时央求李爷爷允许他拿一拿、摸一摸。
李爷爷见东屹这么喜欢石头,也像遇到了知音一样,带着他一起琢磨石头,一起给石头起名字。
一老一小有时还争执不下呢。
比如一块黄色的和鸡蛋差不多摸样的圆石头,李爷爷说它好似枇杷果,起名叫“赛枇杷”,东屹则不以为然,说不知道什么是枇杷,应该叫“皮卡丘”才对。
因为每个小朋友都知道皮卡丘,这个小石头一定是皮卡丘变的,要不怎么和它长的那么像呢。
时间一长,东屹就不甘心只是到李爷爷家去看石头和玩儿石头了,他要自己攒自己的石头。
每次出门,东屹的眼睛总是爱往地上看,每次回家都要带几块石头。
当然,他捡回来的石头没有一块是被爸爸妈妈看顺眼的,在他们眼里这些石头就是垃圾,一钱不值。
到积攒了一纸箱的时候,爸爸妈妈终于对东屹宣布说:“一块石头都不能再往家里拿了。
”
怎么办?“对,往李爷爷家放!”东屹爸妈的禁令没有压制住孩子对石头的兴趣。
当他兴冲冲地往李爷爷家搬他的宝贝石头的时候,李爷爷没有打击他,只是说:“不许多放,每次只能放一块石头,还要说说你喜欢这块石头的理由。
”
秋天,一次郊游之后,东屹把在山沟里捡到的一块灰色的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条状石头搬到了李爷爷家。
“你看,它是灰色的,我喜欢。
”东屹就是这样说他的理由的。
“李爷爷,你一定要留着,别给我弄丢了。
”东屹临出门的时候又不大放心的嘱咐了一句。
冬天来了,整整一个冬天,东屹都没有到李爷爷家去过,当然也没有去放石头。
那块灰色的石头依然在李爷爷家,只是李奶奶觉得它和李爷爷那些美丽的石头相比太丑陋了,悄悄把它放在了阳台的角落里。
而东屹呢,尽管经常在楼道等电梯的时候和李爷爷见面,可是李爷爷从来也没有提起过那些捡来的石头,看来,他已经把石头的事情忘了。
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东屹又一次兴冲冲的来到了李爷爷家。
他马上找到了自己存放的那块灰石头,然后,从衣服兜里取出一个红色的晶莹闪亮的小圆石头,迅速的摆放在灰石头的一个尖叫上面,说:“李爷爷你看,大鲨鱼。
它是霸王鲨,可厉害了,现在归我指挥。
”
李爷爷仔细端详后不仅在心里感叹到:简直是化腐朽为神奇。
在小红石头的映衬下,那灰色的大石头果然生动起来,宛如一条奋力游动的大鲨鱼。
李爷爷笑眯眯的看着东屹,东屹得意洋洋的看着李爷爷,这一老一小的心里别提多美了。
我听完东屹的事情以后,使我想了很多:孩子的想象力经常是超出大人的预料。
幼儿阶段,想象是孩子心理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孩子的想象特别的活跃,他们几乎是时刻刻都在想象,不仅是在玩娃娃家、做游戏的时候,在生活中也处处可以看到孩子想象的成果。
想象使孩子的心理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李爷爷喜欢收藏石头,意在玩石和赏石。
东屹的父母起先不允许孩子捡石头,更多是看到石头可能会带来的经济价值。
而东屹喜欢石头则是因为造型各异的石头能够给他带来丰富的想象。
每一块石头都能使他产生联想,建立想象。
在大人看来没有意义的石头,经过想象的作用,变成了东屹眼里各种有趣的人或动物形象。
不仅如此,他还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编出故事来。
孩子有孩子的心里世界,这个世界很可能是自以为是的、大人并不完全知晓的。
许多孩子会捡破烂似的往家里捡父母认为没有用的东西,其实那些都是孩子的玩物,也是孩子赖以想象的实物。
通过这件事呢,我也想建议父母给正在兴头上的孩子一个放这些“宝物”的地方,并且拿出时间和孩子一起欣赏他的藏品,满足孩子喜欢想象的心理需求。
越是在那些大人一眼看不出像什么东西面前,就越是能显示出孩子想象力的丰富,不信你就试试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