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让孩子自己来
发布时间:2021-05-04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孩子刚升入大班的时候,为了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我要求孩子来园以后自己脱衣服,并且挂好衣服。在我观察了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还是有好多的家长替孩子拖衣服挂衣服,上前说了好几次但这种现象还是有,现在都一个宝,家长心疼孩子可以理解,但是也不能老是替孩子做该孩子做的是啊!怎么改变这一现象呢,得想个法子才行。
于是我就把衣服架子拿到教室来放在桌子上,孩子们进教室在桌子上脱衣服,挂衣服,家长不许进教室,这样就杜绝家长包办孩子做事情的现象了,而且我还要求孩子回家也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老让爸爸妈妈帮你做,还把表现好的孩子发到我们班的群里,让其他的家长也跟着学习,效果不错,现在孩子们都能自己穿脱衣服并且挂好,而且还能主动帮助其他的孩子,我们在锻炼孩子自理能力开了一个好头,同样也希望家长而坚持下去,孩子的事情然他自己做,学会放手。
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并不是靠老师一方面的培养就够了,还需要家长的配合,我们家园联合共同来培养宝贝们!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教育随笔:让孩子自己解决
教育随笔:让孩子自己解决
我班的小朋友每天来园时,喜欢从家中带来各种各样的玩具,孩子们喜欢在一起玩玩具,有的自己玩,有的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时间长了,孩子们懂得了一个道理,无论是谁,不一定要将自己的玩具给别人玩,但是在玩别人的玩具的时候,一定得事先征得别人的同意。
明明小朋友一向都十分爱惜属于自己的东西,玩具带到幼儿园里,自己不玩的时候总是很小心地把它放在玩具柜里,可是别人的玩具有时候也很好玩的,于是他就藏好自己的玩具,不客气地拿别人的玩具玩。如果别的小朋友要拿回但他却还没有玩够,他是不会轻易放弃的。“再给我玩一会儿吧,不要这么小气,老师说有好玩的玩具要拿出来和大家一起玩。”如果小朋友真的大方还好,要是碰上真的“小气”的,那就要发生纠纷了。我却装作没看见这一现象,我想尽量让小朋友通过的规则发挥作用,让孩子的行为得到自然的后果。后来,明明发现每次在争抢玩具时自己都是失败者,因为别的小朋友都会站在另一个小朋友的身边说:“明明是个小气鬼,我们不要跟他玩。”于是,每当他要玩别人玩具的时候,大家都会马上把玩具抢回去,抱在怀里,不肯给他,他觉得很委屈,就到我这里来倾诉:“老师,他们不和我玩。“是吗?那为什么呢?”明明嘟着嘴巴:“我也不知道。”我假装想了想说:“我知道了,我给你想个好办法,下次你要玩别人的玩具时,先要跟别人商量,商量好了,别人就会跟你玩了。这个办法一定有用,不信你试试。”后来,明明在想玩别人玩具的时候,会事先询问:“让我玩一会好吗?”碰到爽快的,就给了,碰到不爽快的或讲条件的“我们交换玩”,这时,他有时会犹豫,考虑半天,在玩别人的玩具时,老惦记着自己的玩具,赶快又换了回来。渐渐的明明也能把自己的玩具给别的小朋友玩了。
在传统教育玩玩具的做法是:小朋友要学会谦让,老师往往回说“你们俩一起玩吧”或者“先让他玩,玩好了他会换给你的”。这些要求和劝告虽然常常能够奏效,但久而久之,活动室里发生了问题,就会找老师投诉,要求处理。其实,小朋友在交往中出现争执,让他们自己来解决,当时机不成熟,孩子没有内在迫切需要的时候,老师不出面。孩子自私,藏自己的玩具,“不合法”地玩别人的玩具,可让他满足一下自己一时的欲望,教师不必干预,也不指责,让他来尝尝自己的行为带来的苦果,让孩子自己碰壁、自己回头。陈鹤琴说过:“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情就让他自己去做,孩子自己能够想的事情就让他自己去想,要让孩子自己根据自己的利益和需要,去慢慢认识他自己的行为同他自己经受的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以,我们要坚持奉行“让孩子自己解决”的教育原则。
教育随笔:让孩子学会尝试自己做
教育随笔:让孩子学会尝试自己做
今天早晨来园时,听到扬扬小朋友又开始哭泣起来,不愿意上幼儿园,我问奶奶是什么原因,奶奶说:“扬扬回家说他每天吃饭都是最后一名。”奶奶说话时看着孙子非常心疼的样子。我听了,感受非常羞愧,是我们工作没有做好,对扬扬不够深入了解,导致孩子有这种心理啊!
我决定好好的观察下扬扬,我发现他还不太会拿勺子吃饭,吃饭时不愿意自己吃,一口饭在嘴巴里包很久也没咽下去,到最后大部分孩子都吃完时,扬扬就哭了。他的眼睛总会不停的看着老师,希望老师喂他吃饭。老师喂饭时他吃得比较快,但一勺不能吃的太多,不然他会有点犯呕。我总结:扬扬是个希望得到老师关注的孩子,依赖性比较强,希望表现好,但自己又做不好,不愿意做最后一名。做不好时就会哭,以哭泣来表达他的想法。
第二天午饭前,我把扬扬带到操场上的台阶上说:“扬扬,我们一起边晒太阳边聊会天好吗?”扬扬答应了。我问扬扬:“你是因为每天吃饭都是最后一名,所以不愿意来上幼儿园的吗?”扬扬说:“是的,我吃不完那么多。”我说:“真的是吃不了那么多吗?哦,那我今天给你盛少点饭,可以吃完吗?”扬扬不说话了。我又说:“我们今天一起来试一试,老师相信扬扬一定是可以的。我们进教室吃饭吧。”盛饭时,我特意对扬扬说:“你看,你的饭比别人盛得少哦,扬扬加油哦!”孩子们吃饭时,我不停的鼓励他们:“孩子们,你们真棒,都能把自己的小肚子喂饱。我们需要丰富的营养长高个子,还要变得越来越聪明,只有喂饱小肚子,丰富的营养才会‘跑’到你身上去。”我简短的鼓励,孩子们吃的更起劲了。我走到扬扬身边轻声的说:“你肯定也是最棒的孩子,快用你的巧手把你的小肚子喂饱吧!”扬扬很顺利的一勺一勺的吃起来了,(虽然身上、桌面弄的比较脏)我向他投去了赞许的目光。今天扬扬吃完饭,还喝了一大碗汤,是全班第二名。下午离园前,我开了个表扬大会,重点表扬了几位进步的小朋友,扬扬就是其中一个,还给他奖励了一颗小星星,扬扬高兴极了。第三天扬扬吃饭得了第一名,高兴地拿着空碗来给我看,我表扬他又进步了。慢慢的我给扬扬盛得饭也逐渐加多了,阳阳吃饭也越来越棒啦!
爱孩子就要学会锻炼孩子,作为家长或老师,首先应该了解孩子的心理,学会放手,孩子自己干。在培养孩子生活自理和参与简单劳动的过程中,需要按照从少到多、从轻到重、从简到繁的原则,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同时给孩子多一些鼓励,少一点挑剔;多一些指导,少一点包办。让孩子通过自己做,来一步步认识世界,适应社会,变得聪明、能干、坚强和自信,哪怕时常会摔跤,我们也只需要远远看着,在心里为他喝彩加油。
教育随笔:让孩子拿出自己的勇气
教育随笔:让孩子拿出自己的勇气
勇气是我们学习、生活、工作中的敲门砖,只有大胆的去敲门,才能走进幸运女神的庭院。当然,或许你敲开的是失败之门,但是你接着敲下去,幸运女神的门就向你敞开了。
勇气是成功的保证,如果面临抉择犹豫不决,那么你就会错过瞬息即逝的机会,只有拿出当机立断的魄力与勇气,机会才会牢牢的把握在你的手里。
希腊有句谚语:“勇气是上天的羽翼,怯懦却引人入地狱。”缺少勇气的孩子是可悲的,这将意味着他们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展现自己的才华。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只有勇于展开翅膀飞向蓝天的学生才能享受到飞翔的快乐,才能俯瞰到大地的壮观,才能到达知识殿堂的大门。
在幼儿阶段孩子们对于一切都是陌生的,而且孩子之间的关系也是纯洁的,他们之间没有歧视与嘲笑,因此在这个阶段让孩子们拿出勇气,做各种尝试,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体会到只要有勇气一切都是可以做到的,这样做就可以让他们从小树立自己能行的信念,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他们就有勇气去做任何的事情。
记得曾带过的几个孩子,党昊明是我新接大班带的一个孩子,一个聪明、羞涩的男孩子,记得刚接触他时,无论是课堂上还是生活中,无论他说得多么的精彩,都会把他自己紧张得满脸是汗,更有甚者会泪流满面。针对他的情况,我与家长交换的意见,建议他们多带他走出去,提高他的交往面,同时鼓励他多参加幼儿园的各种活动。清楚地记得在我们第一次组织的诗歌朗诵活动中,他只是朗诵了一首古诗《枫桥夜泊》,但是他站在台前声音是颤抖的,最后是留着泪朗诵完了,当他终于走下台的时候,我带头和所有家长小朋友一起送给了他最热烈的掌声,在泪眼中他看到了大家赞许的目光,也自信的扬起了头。从那次以后,无论做什么他都能够大胆的去做了,在我们的新年联欢活动时,妈妈陪他一起表演的节目,看着自己虽然仍十分害羞但已不再胆怯的儿子,妈妈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光芒。
教育随笔: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错误
教育随笔: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错误
我们大班刚开学几周,我就发现新的画报摆出几天后,封面与内芯就分家了,水彩笔用了几次,不是少了笔帽就是少了几支,新的玩具拿出来没多久也会变得七零八乱的。尽管我反复强调孩子们要爱惜幼儿园的玩具、学具,可是收效并不大。
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让孩子们自己去体会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于是,玩具损坏了,我收起来了;图书撕破了,我就收了起来,不再添置新书;彩笔、蜡笔颜色不齐了,我也不提醒了。一段时间下来,孩子发现没有书看了,也没有玩具了,画画时想用的颜色也不齐了,他们就觉得难受了,也开始着急了。见此,我对孩子们做成了一次教学活动《物品去哪儿了》,让孩子们自己来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他们都争先恐后地讲了起来,不用老师多费口舌,孩子们都自然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知道没有书看,没有玩具玩,没有蜡笔用是他们自己不爱惜的结果。后来我把新书、玩具、蜡笔都补齐了,孩子们都能很爱惜物品了,班上的新书、玩具、彩笔少掉的情况也减少了很多。
总结:对于大班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单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错误,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手段,我们当老师只要运用适当的方法,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的。让孩子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和错误效果会更好,切忌以教师为中心,让幼儿无条件地服从。
教育随笔:让孩子也来评理
谢力翱哭丧着脸来告状:奚海霞抓我。我说:知道了,把奚海霞喊上来。谢力翱去叫她时,她气鼓鼓地不搭理,于是我示意她来到我身边。她极不情愿地拖着缓慢的步子上来了,撅着嘴巴说:“他坐了我的位置。”我说:“是他坐错了吗?”她摇摇头;“是他想在你的位置上玩一会儿吗?”她还是摇摇头。于是将谢力翱也叫上来,两个小朋友轮流说了事情的经过。原来他俩本是同桌,谢力翱跑到奚海霞的座位坐了一下(不知为何去坐),奚海霞二话没说,对着谢力翱的脸就抓。
一旁的吴佳薇听了说:“奚海霞不对。”我一听,何不让孩子们一起来评理呢?于是待幼儿安静后,让他们各自将经过给大家再说一遍。刚才的吴佳薇又在那儿大声说:奚海霞不对,谢力翱对。可和奚海霞要好的李兴彪却说:奚海霞对,谢力翱不对,因为谢力翱不该坐奚海霞的椅子。这下可好了,由于奚海霞的“人缘儿”较好,许多孩子都跟着说奚海霞是对的。奚海霞渐渐得意起来。吴佳薇一看急了,站起来大声说:是奚海霞不对,她不该打人。于是我故意说:谢力翱把他的位置占了呀!这时许多幼儿在思考:那到底是谁错了?一些幼儿说话了:谢力翱坐了她的位,也不该打他,应该喊她走。“怎样喊他走?”我引导幼儿说出后面的话。苗苗说:“请你让一下,我自己要坐。”“那她还不走怎么办?”许多幼儿都接话了:“告诉老师,告诉阿姨,反正不能打人。”在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中,奚海霞渐渐收起了得意之色,低下了小脑袋,很不好意思地站在那儿。
我看孩子们议论得差不多了,就问奚海霞说:“现在该怎么办?”奚海霞低声说:“给谢力翱说对不起。”两个象仇人一样的孩子又成为了好朋友。
幼儿之间每天都会发生许多的小矛盾,他们也有是非观念,这些观念要在成人的引导下趋于完善和理性。所以在发生矛盾后,孩子的自评、互评,老师的点评,能使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印象也特别深刻。
教育随笔: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选择
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他们喜欢参与游戏,在游戏中感受到活动的快乐。但也有些孩子受到情绪的影响或者其他原因,不喜欢参与游戏,这时,我们不要强迫他,让他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这样才有利于孩子们的发展。
上午户外活动,我们做好热身活动之后,我对孩子们说:“今天咱们来玩一个新游戏好不好?”一听到要玩新游戏,大部分孩子们兴奋地拍手叫着、跳着,但这时也有孩子说了:“老师,我喜欢玩老狼老狼几点了”,还有的孩子说:“我们喜欢玩木头人。”听到孩子们这么说,我想了想后对他们说:“好,那我们今天分组玩好了,想跟着老师玩新游戏的小朋友我们为一组,想玩别的游戏的小朋友自己组合,这样行吧?”孩子们的要求得到了同意,大声的答应着。
在提了玩游戏的要求之后,我们开始分组玩自己选择的游戏了。可想而知,今天上午的活动孩子们都玩得很开心。因为他们自主选择了自己想玩的游戏。我认为,要尊重幼儿自己选择游戏内容的权利,尤其是户外体育游戏,因为我们做游戏的目的本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若让孩子勉强参加游戏,活动的仅是幼儿的身体,而他们的心里并不愉快,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所以,我认为一定要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
幼儿园教育随笔:《多让孩子表现自己》
为了能给更多孩子得到锻炼的机会,我在班级内进行小组长轮流制的方式,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体会到能为小朋友和老师做些事情,是很快乐的事情,当然每次选举还是得请孩子们自己选择。在选举前,我请孩子们现说说当小组长的需要做到什么,孩子们都很认真地讲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为能当上一名光荣的小组长,成了孩子们最期盼的事情。
张含是一个非常调皮的男孩子,上课时总是和边上的孩子讲话,老师不知道提醒了他多少次,还是没有多大的效果。这次我有意想让他当小组长,看看他能不能管住自己的行为。当然我的提议也得到了孩子们的同意。上课了,新上任的小组长果然和以前不一样了,不但不和边上的孩子讲话了,还小声地提醒边上讲悄悄话的孩子。晚上,当他爸爸来接他的时候,他看见爸爸第一句就说,我当小组长了!兴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一个星期很快就过去了,我们又在一起总结小朋友这一周的表现,小朋友都说张含进步了,和小朋友争吵的事情在这一周内几乎没有发生过。 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周时间,但我相信孩子们一定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但为了争取做小组长的机会,更为了成为了一个合格的小学生做好准备。我们要认真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教育随笔:老师,我自己来
今天美术活动时,孩子们都在认真地给小花伞涂色,我巡视了一圈,看着孩子们的小花伞不如我想象的那么好,我就拿起油画棒帮他们添几下,修一修。“翰宝,你这个伞边上没有涂到,像老师这样按序从上往下涂,不要着急。”“颜色要均匀,不能留空白的地方”,我走到飞飞身边对他说。他低下头去开始进行加工。
过了一会儿,大部分的小朋友都画好了,我看见成成小朋友还在认真地涂着,我走过去一看,好多地方没有涂均匀,我正想帮他修改时,他很快拿走画纸,对我说:“老师,我自己来。”当时我愣住了,看着成成的眼神好像在对我说:老师,这是我的小花伞,我自己用心能涂好,上面的图案是我的想法,你为什么要破坏我的作品呢?是呀,我们老师总自以为是地为孩子的作品进行修改,为了让作品看起来更加锦上添花,可是孩子们却不这么想,他们都想自己独立完成自己的作品,这样才能真正尝到成功的喜悦。
《纲要》艺术领域目标指出:要让儿童“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成人“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所以在幼儿艺术活动中,教师们认识到:感受、喜欢、大胆表现才是我们在艺术活动中应该追求的教育价值,我们的艺术教育活动不是以造就艺术家为最终目的的,艺术教育是通过艺术活动,提高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创造力,发展幼儿智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艺术启蒙教育。儿童艺术活动更多的需要情绪、情感的支持,所以我们应该变过去的“要我画”为“我想画”“我能画”。我们要做的是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支持幼儿大胆地表达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达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