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记录:玩沙区的孩子
发布时间:2021-05-04 幼儿园观察记录 区域观察记录 幼儿园玩沙游戏观察目标1、学习运用拍、压、印、堆、深挖等多种技能,用不同材料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充分挥洒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2、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的能力,遇到问题能积极想办法解决。3、遵守玩沙规则,守护自己和同伴的作品,体验玩沙的快乐。观察实况这节课是我代入了他们很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情节,孩子们一听帮小羊们建造房子帮小羊们做陷阱就充满了干劲,A先挖了一个坑,B和C看见了觉得很有意思就一起加入了,坑挖的越来越大越来越深,B问A:挖这个坑是要做陷阱吗?A回答:是的。B:那我们怎么才能抓住灰太狼呢?灰太狼掉进坑里,没有东西拦住他也会爬出来的吧!有什么东西能将洞搭高让灰太狼爬不出来呢?C:我这个有很多小锥子,我们可以把它插在洞旁边把它当成墙,当灰太狼掉进去之后,锥子就会升起来跟个神奇的机关一样,像这样(C动手演示,将小锥子插在土里)。A和B也很同意开始搭建更完整的陷阱。A:洞漏在外面灰太狼才不会上当呢。B:我们去找点树枝来把洞藏起来吧。分析与反思用孩子们都喜欢的情节来引发幼儿兴趣,当我一说美羊羊来找小朋友帮忙,幼儿注意马上被吸引,并且思绪千奇百怪,有的孩子搭建房子,更多的孩子搭建陷阱,都想挖个大陷阱来惩罚灰太狼,或者用网抓住他等等。孩子的作品分享总让人意想不到,他们会用工具来加固让自己建造的更完整。孩子们在过程中会玩着玩着总忘记自己要建造的主题目标是什么,我会用情景语来提醒他们“小羊的家建造好了吗?灰太狼又来捣蛋了,谁的陷阱能让灰太狼受到惩罚呢?”孩子们一听就会更加有干劲,更加专注快乐的来做他们想做的东西。像我介绍的A、B、C三名幼儿的实例,他们从一个人玩到合作玩,并能积极的提出问题,其他幼儿能积极回应来完善他们搭建的陷阱,一步一步的将他们的作品完整,想吃搭高陷阱,灰太狼掉进去陷阱就会升高,用树枝遮住陷阱这些好办法。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建构区观察记录
区域活动许多老师会认为,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满足自己的活动要求,产生愉快的游戏体验,根本不需要老师“教”也可以很好的游戏,很好的满足自己。通过对本班幼儿进区情况的观察,我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区域中总有个别幼儿无所事事,处于逗留闲转的状态。如:每次进区都会有个别幼儿占主导作用,而区域其他孩子总是一会儿动动这,一会儿动动那,没有目的的消耗时间。
2、教师缺乏有效,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因为基本区域活动都是放任幼儿“自由活动”。其实建构区教师还是起着主导作用,支持,帮助,引导,鼓励孩子们区建构。建构区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几个孩子在认真的拼搭,而有的孩子到处扔玩具,乱跑。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该想办法把孩子吸引到拼搭的过程中,而不是任由孩子毫无目的的玩耍。
3、孩子缺乏协商合作的意识。现在的孩子都比较自私,都是经过老师的引导才愿意分享,而基本情况都是拿到自己手的就是自己的,别人别想动,别人手里的自己硬强,毫无协商合作的意识。
那么,对于孩子无所事事,我们要考虑到材料投放的丰富,难易程度,是否适合孩子的兴趣爱好,我们可以鼓励家长和孩子或者老师和孩子,自己动手制作感兴趣的游戏材料。其次,教师要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去引导帮助鼓励孩子,在日常游戏活动中,要培养孩子的协商合作意识。
阅读区观察记录
每周一的下午,是我们班固定的进行自主阅读的时间,孩子们都很喜欢来到二楼的阅读区进行阅读。观察一:亿亿,今天亿能拿了一本《小房子》坐在小沙发上看。她看得很仔细,从封面开始仔细观察。在看扉页的时候,因为有很多相似的简笔图,就连大人有时候也会粗略的扫一眼就过了,但是她发现了这些图片的变化,寻找规律。正文出现了,她一边看一边会思索,看得很慢、很投入……看完一本以后,她发现了一件事——“原来,前面(扉页)上面的就是这个小房子边上(很多年来)的那些变化啊!”
观察二:BABY奕奕
BABY和子奕两个人一来到阅读区就同时选中了同一本绘本,经过商量以后,两个人决定一起看。她俩一页一页翻得可轻了,一边看两个人还会交流一些自己关于这本绘本的意见想法。比如BABY就认为自行车他(主人公)这样骑会……奕奕认为其实在故事开始的时候可以……两个人不单单交流了自己的“阅后感”还对故事的后续发展进行了想象和续编。后来我们回教室的时候,她们两还意犹未尽呢。
“抢玩具”观察记录
观察时间:***
观察对象:贤贤、小雪
观察记录:
晨间活动,所有幼儿都在玩着自己的玩具,这时贤贤跑过来说:“老师,小雪不让我玩玩具。”我走去说:“玩具要跟大家一起玩。”小雪点点头。过了一会,贤贤又跑过来:“老师,小雪又抢我玩具。”我问小雪:“刚才不是说玩具一起玩么,为什么又抢呢,这里还有这么多玩具啊?”小雪说:“老师,他又不玩这个玩具,我才拿的。”我说:“那你可以跟他说‘可以将玩具借我吗?’我们要做个讲礼貌的好孩子啊。”
分析:
这种现象在每天的晨间都会上演,抢玩具,那是幼儿对玩具感兴趣想占有的一种表现,也是因为他们缺乏交往意识和未形成良好的行为规则,他们往往强烈地“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的情绪和需要缺乏控制能力和恰当的表达能力,所以不能和同伴友好地相处。对于这样的幼儿,我们更应该引导他们学会用简单的语言,如“请”“谢谢”“对不起”等,让他们体会交往沟通,学会与同伴相处。
幼儿观察记录:有趣的沙漏
一、活动设计
一次,我从精品店买来一个五颜六色的小沙漏,带来幼儿园给孩子们看,没想到这些小可爱们十分喜欢,看着彩沙慢慢漏到另一个管子里觉得很有趣,一个小朋友说:"老师我们能不能自己做呢?"这句话点醒了我,何不满足这些小不点呢?让他们自己动手做,自己去探索?为此在科学区投放了矿泉水瓶让他们自己制作,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发展幼儿的比较、观察、判断能力。
2、通过观察、比较探索沙漏速度与漏口大小、沙多少、沙粗细的关系。
3、培养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
三、活动准备
不同大小的饮料瓶,胶布、粗砂细沙等,记录表。
四、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观察沙漏并猜测
“这是两只连在一起的瓶子,里面有沙子。请小朋友猜一猜,如果我把瓶子倒过来回事什么情况。‘’
”沙子会从一只瓶子流到另一只瓶子里。”
“你们桌子上有这样的瓶子,请你们试一试,玩一玩”
(二)、幼儿操作
“沙子是从哪里漏下来的?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我斜着看发现里面有个洞”
教师总结:原来沙子是从洞口流下来的。这就是沙漏。(教师打开瓶子让幼儿观察瓶盖是否真的有洞,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三)、幼儿制作沙漏你们有办法制作一个比原来那个流的快的沙漏吗?请把你设计的办法记录下来,幼儿在记录纸上记录。
“请你们介绍一下自己的方法,再听一听别人的方法可行不可行”(教师展示孩子的记录
)
“教师为你们提供勺子、空瓶子、有洞的瓶盖。请你们去做试验别忘了试验后记录结果。”
幼儿选择材料进行试验,教师观察幼儿试验情况,如幼儿是否根据自己设计进行试验,是否把制作的沙漏和原来进行了比较。然后询问幼儿为什么采取这种方法,这两种方法对比后有什么想法。
四、交流试验结果。
“你是怎么做的?把你的试验结果告诉大家。那为什么沙子少了也会快呢?”
”为什么洞口大,洞口多了沙子就流的快呢?”
五、活动延伸
把材料投放到科学区,探索你们有什么办法制作一个原来的漏的慢的沙漏呢?(引发新的问题)
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观察对象:欣欣
时间:***
观察区域:建构区(坚持性品质)
投放主题材料
建构积木、长方形的纸板、硬纸筒、图书
幼儿活动情况
欣欣选择了进建构区搭建宝塔山,她拿起积木,按照大班幼儿的搭建方法开始尝试,当她搭到第五层时,旁边的小依拿起老师提供的宝塔山照片对比看了一下自己和欣欣的作品,对欣欣说“不是这样的,老师说塔的身体是八角形,你的不是。”欣欣拿过照片看了后,又数了数自己搭的塔身,发现不对,于是她将自己做的宝塔山拆掉,重新开始,当她搭建完成后,再次拿起图片对比,发现还是不像,挠了挠头发,又看了一下其他人搭的宝塔山,每个人搭的都不太一样,“老师,为什么我们搭的宝塔山都不像呀,真奇怪。”“欣欣,你再观察一下老师提供的照片,老师相信心细的你一定能发现哪里不对,及时调整一定能成功,而且,你比其他人搭的都要好,坚持一下,你一定可以的,加油。”于是欣欣继续开始看图片,好像还是不明白,就在她要放弃时,我再次对她进行鼓励提示,终于,在进区结束时,她和小依一起克服困难,坚持完成了宝塔山的搭建。
教师指导情况
1.给幼儿适当的鼓励与引导,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2.幼儿遇到困难,选择合适的时机给予提示帮助。
效果
在教师的提示鼓励下,幼儿坚持完成搭建作品宝塔山。
分析
宝塔山的搭建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比较困难,因此欣欣在搭建过程中,先是参照了大班幼儿的作品,后发现不对时,能听取同伴的建议及时调整。之后在搭建时加入自己的想法,并对比自己与同伴的不同,发现问题,主动找老师沟通商量,遇到困难没有放弃,在老师的提示鼓励下,越搭越好,并坚持完成作品,是真正的参与进游戏当中。
反思
1.在认知层面给幼儿更多的图片提示,不仅仅局限于延安的宝塔山,而是更多塔的图片。
区角游戏观察记录
观察实录:
区角游戏开始了有一段时间了,我发现晨晨还在到处走动,一会来到了动手动脑区,一会来到了小博士区,一会又来到了艺术创想区,大家都在用橡皮泥做月饼,晨晨在边上坐了下来,一会儿,边上小朋友就着急了,来向我告状:老师,晨晨把我的月饼弄坏了。我一看,月饼烂了,晨晨手里还拿着一点橡皮泥。我问晨晨:为什么要搞坏小朋友的月饼啊?这样月饼就不好看了!晨晨一下就哭了起来,边哭边说:我要回家了,我不来了。让我很是郁闷,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把晨晨带到了一旁,轻声问他:你能告诉我为什么要弄坏月饼么?他边哭变说:我也想做月饼,但是他们不给我做,幼儿园不开心,我不想来了。我说:不是小朋友不给你做,可是小朋友用的都是自己的橡皮泥做的,你想做,你可以和他们一起合作呀,或是借小朋友的呀,你说对吗?晨晨委屈的点点头。
分析:
晨晨一直是个大方、宽容的孩子,今天的表现让我有点惊讶,晨晨也想参与做月饼,但是因为没有橡皮泥,他就发脾气损坏了别人的。可能是因为过了一个暑假,孩子在家有点被宠坏了,到了幼儿园一下子还没有适应过来。忘记了可以用合作的方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啊。
措施:
我在讲评时请小朋友一起想想办法,遇到小朋友没有材料的时候,但是也想来参与的时候怎么办呢?小朋友有的就想到了找别人合作,也可以找别人借。在以后的活动和游戏中可以加强幼儿的合作意识的培养。
大班观察记录:沙池插曲
观察情况记录
昨天,我们开展了教学活动沙子、泥土、石头,孩子们对于这三样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户外活动时间,我带着孩子们来到幼儿园的沙池玩耍,孩子们看见沙子都抑制不住喜悦。发好器具后,孩子们都到沙地里,用他们选中的器具开始挖沙子挖泥,有的小朋友一组合作,有的两个一组,有的三、五个一组,用工具搭城堡,还有的一个人在玩,孩子们都玩的佷高兴。
我看见李晨轩一脸迷茫的自己在挖坑,我对李晨轩说:“你怎么一个人玩呢?要不你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做个生日蛋糕吧。”他点点头,说:“好。”去邀请杨章语一起来做,两个人互相合作,不一会,一个内容丰富的蛋糕就做好了,对于他们的表现我及时给与了表扬,我说:“哇,真棒。”他们俩说:“老师咱们一起吃蛋糕吧。”我忍不住笑了,孩子们也笑了。
评价与分析
当孩子在活动中需要老师指导时,我选择换一种方式给出想法,给幼儿建议,提起幼儿兴趣,自主加入到游戏中去创造。通过同伴间的相互合作,即让体会到合作的乐趣,有让幼儿很好的参与到活动中,幼儿对于玩沙的兴趣也会跟着浓起来。这也为我以后在组织幼儿活动提供了新的思路,我要在以后遇见类似的情况时多多思考怎么样指导效果会更好的让活动顺利进行,不断积累经验,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活动体验。
观察记录《爱劳动的孩子》
观察过程:
今天下午放学,等所有的家长把孩子接走后,我拿出拖把准备像往常一样开始拖地。这时,杨**小朋友看见了,连忙跑过来说:“妈妈,我来帮你拖地板(在幼儿园我既是妈妈,也是老师)。我说:”我来拖吧,你现在还小,等你长大了再帮妈妈拖地吧!“可杨**坚持不肯。我说:”好吧,那你来拖地吧!”杨**兴高采烈的拿起拖把拖了起来。过了一会,她不仅把台阶上的地板拖干净了,而且把台阶下四个教室的门口都拖干净了。看到这些,我欣慰地笑了。
观察分析:
从杨**小朋友的表现可以看出,她乐意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她热爱劳动,也渴望得到劳动的机会,我们就应该给孩子这样一个平台,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也培养了孩子的能力,等将来长大了,才能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而我们有些家长总觉得孩子还小,不让孩子做这,不让孩子做那,什么都包办,久而久之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