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孩子过早上幼儿园的危害

发布时间:2021-05-05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开学季又到,不少妈妈让刚过2岁或2岁半的孩子插班上幼儿园,除了面对宝宝嚎啕大哭的表象,其实宝宝的内心除了恐惧,还将会对年幼的宝宝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后果:1.孩子更容易生病年幼的孩子抵抗力比较小,而幼儿园是一个公共场所,再好的幼儿园也不会像家里一对一的照顾那么好。年龄越小的孩子与父母的分离焦虑越强烈,这种情绪会影响孩子的进食,进而会影响孩子的抵抗力,就特别容易生病。2. 导致厌学、自卑、焦虑孩子由于年幼,理解能力差,很多时候会跟不上老师的节拍,在跟大孩子的日常相比中,可能会感到有压力,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导致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接触。年幼的孩子很多时候,跟年长的孩子玩不到一块,这样也让幼儿感到焦虑和烦躁,不利于心理的发展。3.孩子更富有攻击性澳大利亚儿童教育专家指出,那些很早就脱离父母到幼儿园的孩子更容易发展攻击性性格,英国儿童问题权威人士与牛津大学的研究结果,也支持以上观点。由于在缺 乏安全感的因素下,过早上幼儿园会严重影响幼儿的大脑发育、情感发展、社会行为、认知能力培养,另外也导致他们的身体发育迟缓常问题。这样的孩子在日后会 遭遇人际关系问题,不容易与人建立密切的关系。4.亲情冷淡幼儿在3岁之前仍处在亲子依恋阶段,过早入园会导致孩子由于心智发展不够成熟,语言发展有局限性,不懂调节情绪等问题导致孩子产生强烈的心理负担,变的不愿意主动社交和表达。过早地把孩子推向陌生人的环境,会让他们感到不安全而无所适从,在心理上无法形成家庭情感。这些孩子会逐渐变得与父母的交谈越来越少,长大后与父母的关系也会没那么密切。人生的前三年影响后三代人生最初的18个月是负责社会和情感功能的大脑结构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一生都有影响,母子相互作用则在这种能力的培养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妈妈是孩子内分泌和 神经系统发育的调节器,孩子从父母身上得到安全感,也获得最初的情感影响。而过早入园的孩子,缺少了情感调节器,容易导致孩子情感的缺陷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师资料阅读

全托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危害


导读:家长觉得,孩子“全托”,独立性得到了锻炼,生活自理能力也得到了增强,人际关系智能也会得到提升。然而,没有人注意,“全托”对孩子所造成的危害——

现在的家长,要为事业打拼,为生计奔忙,缺少照顾孩子的时间,因此,虽然寄宿制幼儿园价格昂贵,但家长还是趋之若鹜。家长觉得,孩子“全托”,独立性得到了锻炼,生活自理能力也得到了增强,人际关系智能也会得到提升。然而,没有人注意,“全托”对孩子所造成的危害——

故事一从“将军”到“士兵”

3岁的振刚,在家里是说一不二的“小霸王”,有时主意上来,任何一个人都管不了他。例如,他说了,要看完动画片才睡觉,要听一个故事才准关灯,那就一定要这样才行。振刚的父母都是生意人,根本没时间照顾、管教他,爷爷、奶奶经常向振刚父母抱怨:家里的一切都要听这孩子的命令,好像他是个小将军,我们是他的士兵。他太有主意、太任性,这样下去不得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振刚父母认为,以振刚现在的情况,有必要把他放进寄宿制幼儿园,让他学学与人相处的方式,同时也能学些知识。于是,他们每月向当地的一家私立全托幼儿园交2000元,把振刚“全托”了起来。

一段时间之后,振刚果然发生了变化,变得十分乖巧、听话,甚至学会了看眼色行事。

有一次,振刚被爸爸接回来,和爷爷、奶奶看电视,看到电视里一头狮子追赶小羊的镜头。爷爷和奶奶故意逗他:“看,那条大狗真厉害,把小羊追得四处跑。”“是啊,那是大狗,大狗都厉害。”没想到,振刚竟然也随声附和:“小羊当然怕大狗了。而且,它可能是牧羊犬呢。”爷爷奶奶把他抱在怀里:“傻孩子,那是狮子呀,你不认识狮子吗?”“是狮子吗?”小振刚挣扎着扭过头去,仔细看了看:“真的是狮子呀,和狮子王一样呢。”于是,祖孙三人都笑了。

振刚的父母感到,送孩子进全托幼儿园是件绝对正确的事情。现在,让他什么时候睡觉,他就什么时候睡,虽然有时也会有不同意见,但只要大人稍稍强制,就立即遵从,尽管有不满,但不会有异议。

“‘全托’好啊,”爷爷感叹,“把振刚从小‘将军’变成了小‘士兵’!”

振刚的爸爸听了这话,感到心里怪怪的。将军毕竟是有主见的人,而士兵却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他是个生意人,隐隐地觉得其中有些什么不对,但究竟是哪里不对,却又没有头绪……

旁敲侧击:在很多家长看来,孩子“全托”后,会变得有合作性,会改变他不良的习惯。其实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在“全托”幼儿园里,老师作为成年人,始终控制着孩子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评价,是绝对的权威,而且,老师很快会指定某个自己喜欢的孩子,由他来带领大家进行活动及生活、内务自理,其他的孩子就由主动变成了配合,渐渐丧失了思维的自主性,遇事喜欢往后缩,而幼儿园由于管理方面的需要,更是对这种退缩给以鼓励,久而久之,孩子自然视自主思维的缺失为正常。这种隐性的伤害,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渐渐呈现出来。

表面特征:注意力不够集中,遇事没有主见。

发生时段:入园后。

危害指数:★★★☆☆

故事二没办法的情绪化

当年,小郭夫妇是从外地来这个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在同一所学校做教师。女儿3岁多时,他们学校需要上“等级”,工作一下子变得繁重起来,没办法,他们把孩子送进了寄宿制幼儿园。他们想,孩子在幼儿园就开始学习知识,起步要比其他孩子早,相信只要通过努力,就可以获得比自己更好的未来。

然而,这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孩子不愿进幼儿园。她不愿离开自己的爸爸妈妈,她认为爸爸妈妈在幼儿园门前离开后,就再也不会回来。孩子哭得小郭夫妇肝肠寸断,真想带着她一走了之。可是,钱也交了,而且现实情况的确不允许两个人带孩子,所以,还是硬起心肠,把她留下了。

后来的一段时间里,小郭夫妇经常能接到幼儿园老师的电话。

“您女儿不吃饭,只要没有活动,就跑到幼儿园门口去等你们,说什么也不愿回教室。”老师的语气里带着焦虑,同时也有些夸耀、表功的成分,“后来是我把她硬拉回教室的。晚上她也不愿睡觉,影响了其他小朋友的休息。不过,你们放心,我一定会把她管好的。”

“谢谢,”说这两个字时,小郭感到心里很不是滋味,“让您多费心了。”

这样的电话多了,小郭还真就打算给老师买点礼物。小郭的妻子每次接到电话,想的却是自己的女儿,她想去看看女儿,被小郭阻止住了,他不想让孩子的情绪有太大的起伏。送了几次礼物后,小郭接到电话的内容变了:孩子终于适应了幼儿园的环境,变得听话了许多。小郭夫妇这才安心。

时间过得飞快,学校如愿以偿地上了“等级”,孩子幼儿园毕业上了小学、中学,一切都在向成熟和完美发展。然而,小郭却发现,女儿变得非常情绪化,有一件事不顺心,她就会摔东西,如果批评她两句,竟然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整天。有一次,她半夜才回家,小郭的妻子批评了她,她第二天就离家出走了,急得小郭夫妇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差点把整个城市翻过来找她。两天后,她却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似的回来了,原来,她去同学家住了两晚……

旁敲侧击:孩子在幼儿期,最重要的就是和父母建立起安全、温暖的情感纽带。把孩子送进寄宿制幼儿园,会使孩子产生强烈的、无法排解的分离焦虑。他们时刻地期待着父母亲的到来,但都是以失望而归,有种被家庭抛弃的感觉。而且,在这样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孩子生理、心理上的无力感,让他觉得完全被孤立了起来,会产生一种绝望的不安全情绪,加上有些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水平及承受力不强,可能无法完成老师规定的活动,被抛弃的感觉将越来越强烈,并根植于他记忆与情绪体验中,长大后,将造成他人格价值中的透视点,轻易地便发生情绪与情感的冲突。

表面特征:人格机构中情绪和情感的极化,精神障碍。

发生时段:脱离基础教育后。

危害指数:★★★★★

你的孩子怕上幼儿园吗?


导读:退缩心理是儿童严重的心理行为问题之一,指孩子表现胆小、害怕、孤独、退缩,不愿到陌生环境中去,也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交往,常一个人独处而无其它精神异常的一种心理、行为障碍。

汪洋夫妻两人的工作都特别忙,儿子从小由奶奶带大,奶奶身体也不太好,儿子时常只是一个人在家玩。如今到了上幼儿园的时候,才把他接回家里来住。但近来儿子却常拒绝上幼儿园,他害怕与老师、小朋友接触,从不主动与其他小朋友说话,上课也不敢举手发言,显得与其他小朋友格格不入。

在幼儿园他整日惶惶不安,可是一回到家里,和父母却有说有笑,没有任何异常表现,只是一见陌生人就很害羞,常常不敢说话,躲在一边。通过心理医生对他作了全面检查,确定他的表现在心理学上称为退缩心理。

退缩心理是儿童严重的心理行为问题之一,指孩子表现胆小、害怕、孤独、退缩,不愿到陌生环境中去,也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交往,常一个人独处而无其它精神异常的一种心理、行为障碍。有退缩心理的儿童尽管有上述种种特征,但他们在家里却很懂事,有礼貌,和大人也有说有笑,还能作一点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扫地、洗手帕、帮助检菜等。故做父母的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常常会因为被误认为是“老实”而未被重视,只有待上幼儿园甚至上小学以后问题才会暴露出来。

儿童退缩心理的形成与发生和后天的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是多方面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教育方式不当,不但会使孩子长期处于压抑状态,产生恐惧,还会从精神上退却,迫使孩子放弃其他的心理防御形式,而仅仅采取退却方式进行适应。本来,与同伴交往是儿童学会社会交往的重要途径,但有的家长往往忽视儿童的心理需要,尤其是对一些体质较差的儿童,家长不仅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受欺负,而且怕孩子们在一起时会吵嘴、打架、或者怕孩子与其他儿童交往会学坏,因此就尽量限制,当孩子提出要到外面去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时,总是会说:“不行!”

缺乏交往的孩子容易养成胆小、退缩、孤僻、内向、冷漠等不健康心理。还有的家长以封建家长式的态度对待孩子,忽视儿童喜爱活动,好奇心强,什么事都爱“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生理心理特点,常常对其正常的提问或要求表示心烦,甚至强行阻止。孩子稍有过失或不遂心愿,就训斥打骂。这样,孩子成天提心吊胆,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形成自我退缩心理。

另外,父母本身的行为与习惯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行为。有些孩子的父母本身就性情古板,生活单调,平时寡言少语,不善交往,很少参与集体活动,而仅仅喜好单独娱乐,如书法、读书、养花等。通过言传身教,也会使自己的孩子变得沉默而内向。

对于儿童的退缩心理如不能及时处理会严重的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父母和老师要正确地自待这些孩子,耐心教育并改进教育方法。对孩子既不溺爱,也不能粗暴,更不能冷漠,要鼓励他们热爱集体,培养积极、热情和开朗的性格。特别是作父母的要以良好的风范去影响、塑造孩子。对已有孤僻、退缩行为的儿童,父母及老师都要耐心的逐步引导,使之与其他儿童建立信任而亲密的关系,在集体活动中改变退缩行为。

熬夜对青少年的危害


熬夜最大的伤害是对身体的生物钟造成干扰,从而影响身体的各种生理功能,长期熬夜可能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因此,保持健康的生活作息、合理的工作计划和优质的睡眠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熬夜对青少年的危害”,欢迎收藏阅读!

熬夜对青少年的危害(一)

1. 影响生长发育:熬夜会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尤其是影响性腺发育,也会影响身高的增长。

2. 扰乱生理时钟:熬夜会扰乱人体的生理时钟,影响醒睡节律的调节,导致白天疲劳、晚上难以入睡。

3. 反应能力下降:睡眠不足会引起认知功能下降,使记忆力、注意力、反应能力等受到影响,严重时还会引起大脑萎缩。

4. 免疫力下降:长期熬夜会导致免疫系统受损,易患感冒、流感等疾病。

5. 心理问题:熬夜会引起情绪波动,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青少年应该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睡眠规律,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和恢复。

熬夜对青少年的危害(二)

1. 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熬夜会导致身体疲劳,影响大脑的思维和记忆功能,造成学习和工作效率降低。

2. 增加精神压力:熬夜会使人变得焦虑和紧张,增加精神压力,长期下去会导致情绪波动、抑郁症等情况。

3. 降低人体免疫力:大于人体免疫系统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易感染疾病。

4. 影响生长发育: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熬夜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身体发育。

因此,青少年应该尽量避免熬夜,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这样才能保证身体和大脑健康,更好地完成学习和工作。

孩子能不上幼儿园吗?


说个真实的恐怖故事吧:某宝2岁,家住东四十条附近,划片二幼。但是!二幼已经整整五年没有收过她们家楼的孩子了!五年~整整五年~老师是这样说的:“我们的确是离您家最近的幼儿园,但您不是离我们最近的住户。”隔壁家孩子去年上幼儿园,一幼、二幼、五幼、新中街都报了,没中!连朝阳的幸福天使都报了,还是没中!最后,孩子去了红黄蓝。红黄蓝的大名好多妈妈都听过,口碑、档次、性价比就不用细说了吧,大家都懂的。落差啊!所以,今年宝妈各种提前电联、各种实地考察、各种专业对比,最后,只听了某园一堂公开课便交了1万的定金!为什么?满意?并没有!说到底:占名额!

简单说说幼儿园的名额有多稀有吧。幼儿园分公立和私立两大类。

公立幼儿园录取是有一定顺序的:第一顺位,子弟园。比如空军子弟去蓝天、海军子弟去海娃、国务院二幼啦、住建部幼儿园啦……第二顺位,有背景的。第三顺位,共建单位。第四顺位,能找到砸钱地儿的。第五顺位,占坑儿班适龄孩子。第六顺位,附近片区适龄孩子。注意,所谓“附近片区”“适龄儿童”,除了父母名下房本、孩子出生落户、年满3周岁、独生子女证书这些要求外,幼儿园还拥有最终解释权,可不管你附近不附近。

所以,那些说自己没有动用任何关系,孩子裸面就顺利进入知名公立园的亲,其实真的可以去买个彩票什么的。不过,有时候,幸福来的太突然,也不见得就是好事。您问为什么?话说教委最新不是又想出一新点子了嘛:“公立园严令禁止小学化!”什么概念?就是您家花个10万赞助费把孩子送一级一类以后,老师在8小时/天*5天内只负有托管责任,想学点什么,孩子加班、家长加钱。另外,说起托管,某顶级高校子弟园的妈妈曾经这样形容:有次在窗外悄悄看,一个班30多个孩子排排坐,仅有一个老师坐镇,教室里竟鸦雀无声,确定是雅-雀-无-声,掉根针都能听到的那种。我们不禁要问怎么管的?宝妈说,不知道!瘆人就瘆人在谁都不知道怎么管的!监控也不给家长看,孩子说不出个所以然,身上也没伤,但是小孩儿,那么多小孩儿凑一块儿,没一个出声的,您说可怕不可怕?

私立幼儿园也分两种,有资质的纯私立幼儿园和没有资质的家庭园。管理正规化、理念国际化的私立幼儿园通常收费非常贵族,而且很多会有国籍、身份的限制,名额属于洛阳纸贵。理念有特色、口碑不错的家庭园因为规模较小等原因,需要提前排队才能确定名额。其他幼儿园报名相对容易些,但也需要预交定金才能确定名额,龙年、小龙年、马年宝宝扎堆,学位紧张程度在各大论坛已可窥见,妈妈们还是别存侥幸心理为好。

那咱孩子不去幼儿园不行么?有的帖子里说了,别人家孩子自个儿爷爷奶奶带的,上学以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亲,那是别人家孩子好么?别人家宝爸宝妈已经是红三代兼富二代了,请审视自身,量力而行!还是聊点有营养的吧,不去幼儿园?

老家儿看着?如果没有权威的专业的且与时俱进的教学经验和育人理念,就先放弃这种封建思想吧。哪个80后没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检索过自身的性格缺陷?这里难道就没有折射出我们父母性格中些许特征么?现在都讲性格决定命运,原生家庭决定原始性格,如果不想孩子拷贝家庭习惯、家庭人格,那还是送幼儿园理智一些。

保姆看着?这个话题还用讨论么?您要是靠谱的人,就别干这不靠谱的事了!

父母辞职看着?这话题太沉重了。要是展开了聊,估计爱恨情仇就说不清理还乱了。概括一下有这么几个问题:

1.辞职带孩子,等6岁上小学,父/母那时候再扔人力资源市场上,竞争力怎么样?工作适应性怎么样?是否具有空杯心态?

2.如果父母的职业发展带有不确定性,能不能保证自己永远不会因为“陪伴孩子”的这种自愿选择而抱怨?永远不会给孩子精神压力?

3.如果双方或者一方不工作,家庭收入水平,注意不是工资水平,会不会发生变化?会不会因为收入变化引发家庭生活品质的变化?

4.父母的育儿水平、对幼教理念的认知范围和理解程度能否与孩子的发展需求相匹配?

5.孩子在完全自由的环境中成长,能否形成时间观念?很能否养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能否构建与人分享的沟通观念?能否有效锻炼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

6.父母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否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与发展空间?比如普通话的水平、外语能力、语言表达吸引力、可为孩子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等等。

总之,亲,忘了那些什么不上幼儿园的幻想吧,也别指望幼儿园随时对你开放怀抱,抓紧报名!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报名!报名!报名!

害怕上幼儿园的6种行为别忽视


孩子刚上幼儿园初期会不适应幼儿园有一些哭闹现象,或者上了一段时间的幼儿园也有可能害怕,一旦孩子出现了以下6种行为,爸妈要引起重视,务必帮助孩子及时调整心情。

1.在幼儿园不说话

宝宝在幼儿园里不说话,坐在角落里呆呆地什么都不愿意做,也不跟其他小朋友玩,不参与游戏,也不敢与老师交流。

对策:妈妈送孩子上幼儿园后,要经常与老师交流,并让孩子看到这一亲切情形,逐步将宝宝消除对老师的陌生感;或者有时候带孩子到老师家里拜访。

2.从不在幼儿园大便,经常拉裤子上

宝宝从来不敢在幼儿园大便,甚至小便也时常拉在裤子,或者有时候整天憋尿,一放学就立即拉。

对策:妈妈可以将事情向老师反映,让老师经常带孩子上厕所,让宝宝习惯在学校如厕,记得叮嘱老师不能强迫。

3.一上学就哭,拉住大人的手不放

宝宝早上看到妈妈拿起书包就哭,说不肯上学,即使到了学校门口,宝宝也拉住大人的手不放。

对策:妈妈跟宝宝约定时间,什么时候会回来接宝宝,还可以跟孩子约定,晚上会跟宝宝一起做的事情。如果还不行,妈妈只能狠狠心走了。要相信宝宝的适应能力很强。

4.上学就喊肚子痛或不舒服

有些孩子一提上学就喊肚子疼、头晕,甚至呕吐、晕厥,可到了医院又查不出原因。这就是孩子的躯体障碍。焦虑时,宝宝会出现一些躯体性症状,如肚子疼、发烧、腹泻、出虚汗等。比如有的孩子每到周日晚上开始肚子疼。

对策:家长需要先带孩子去医院,排除身体疾病。如果表现严重,妈妈可以考虑让宝宝暂时休息几天,并带孩子放松心情。

5.说害怕老师

宝宝经常说害怕老师,甚至要上学时,会紧张恐惧,这种情况爸妈就要考虑老师是否曾经惩罚宝宝,或者做了让宝宝害怕的事情。

对策:妈妈要耐心询问宝宝,为什么会害怕老师,根据宝宝反馈的情况,再进一步采取措施。

6.在幼儿园特别乖,对老师言听计从

宝宝在家里很活泼,但是到了幼儿园之后,显得特别乖,而且老师叫做什么就做什么,一刻也不敢怠慢。

对策:妈妈可以有意识地找宝宝同班的小朋友,周末跟宝宝一起玩耍或郊游,让宝宝在学校里有熟悉的小伙伴,消除恐惧感。

相关推荐

  • 专家建议几岁上幼儿园 太早或太晚的危害 随着小宝宝慢慢长大,家长会考虑到应该到幼儿园接受系统的教育了,那么到底小孩什么时候上幼儿园最合适呢?如果去太晚怕跟不上节奏,如果太早好像也有坏处,孩子上幼儿园的最佳年龄是什么,下面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了解吧。
    2024-03-13 阅读全文
  • 溺爱的孩子的危害 当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 下面的实例不是每个家庭全部都有的,但是一般家庭在各种溺爱中会占有几种,或各种都有轻度表现也是值得警惕的,我们要以科...
    2021-07-17 阅读全文
  • 别再让上幼儿园的孩子晚睡了,危害实在太大了! 常常发现11点之后竟还有人在朋友圈里晒孩子在床上玩得不亦乐乎。于是忍不住好心地提醒:你娃到现在还不睡? 很多妈妈不以为然地回:他天天都这么晚,习惯了! 天呐,一个几岁的孩子深更半夜精力充沛不睡觉是怎样...
    2020-03-26 阅读全文
  • 幼儿时期,宝贝过早学习知识有四大危害 危害一:早学数学没用 孩子到5岁以后才能形成抽象的数字概念 有许多家长从孩子三四岁开始就教孩子算数,有些孩子也能很快说出答数,但这不是孩子真正掌握了数学知识。一般来说,3岁前的幼儿对数已有笼统的感知,...
    2021-01-04 阅读全文
  • 对孩子说“随便 ”的危害 大们经常说的一句“随便“,“随便”一词出自“客随主便”,在字典中对“随便”有几种解释:1.随其所宜;2.任意、不经心;3.任何、无论;4.简单,简便。 而“随便”一词出现得最多的会是在一些生活琐事上。...
    2021-08-20 阅读全文

随着小宝宝慢慢长大,家长会考虑到应该到幼儿园接受系统的教育了,那么到底小孩什么时候上幼儿园最合适呢?如果去太晚怕跟不上节奏,如果太早好像也有坏处,孩子上幼儿园的最佳年龄是什么,下面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了解吧。

2024-03-13 阅读全文

当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 下面的实例不是每个家庭全部都有的,但是一般家庭在各种溺爱中会占有几种,或各种都有轻度表现也是值得警惕的,我们要以科...

2021-07-17 阅读全文

常常发现11点之后竟还有人在朋友圈里晒孩子在床上玩得不亦乐乎。于是忍不住好心地提醒:你娃到现在还不睡? 很多妈妈不以为然地回:他天天都这么晚,习惯了! 天呐,一个几岁的孩子深更半夜精力充沛不睡觉是怎样...

2020-03-26 阅读全文

危害一:早学数学没用 孩子到5岁以后才能形成抽象的数字概念 有许多家长从孩子三四岁开始就教孩子算数,有些孩子也能很快说出答数,但这不是孩子真正掌握了数学知识。一般来说,3岁前的幼儿对数已有笼统的感知,...

2021-01-04 阅读全文

大们经常说的一句“随便“,“随便”一词出自“客随主便”,在字典中对“随便”有几种解释:1.随其所宜;2.任意、不经心;3.任何、无论;4.简单,简便。 而“随便”一词出现得最多的会是在一些生活琐事上。...

2021-08-20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