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宝贝勇敢
发布时间:2021-05-07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晨间体锻的时候,孩子们一个接着一个走过了平衡木,轮到壮壮了,他先是在平衡木前站了一会,有点怕,不敢走上去。后面的小朋友都开始催促,他就用手先撑住平衡木,然后爬上去,他试图要站起来,可是摇摇晃晃的,不敢松手起身。
这时,后面的小朋友都开始急了,歆歆也急得哭了起来。我走上前拉起他的手,带他走过了平衡木。
第二次走平衡木的时候,又轮到歆歆了,这次歆歆似乎有点恐惧了,他看看我,希望我去拉他一把。我走过去把他拉起来,让他尝试稳稳地站住,然后慢慢松开我的手,让他自己向前走去。歆歆张开手臂,有点害怕地往前走了一步,我借机表扬他做的很好,鼓励他继续往前,歆歆好像有点知道窍门了,越走越顺,接下来又走了几遍之后,歆歆已经能够独立稳稳地走过平衡木了。yJs21.COm
对于歆歆的行为,我先是观察了一会,发现歆歆其实挺坚强的,而且有毅力,不是遇到困难就选择退缩。在他需要别人拉他一把的时候,我选择了帮助他,带着他走过平衡木。第二次的时候,歆歆对我有了依赖性,我没有一下子放掉他,我先帮助他,让他掌握保持平衡的要领,先稳稳地站住,然后带着他一步一步往前走。孩子是需要鼓励的,他们只是对未知的东西感到害怕,只要帮助他们度过这个关口,给予他们信心,孩子就不怕了。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教育随笔:你比我勇敢
班级里的瑞瑞小朋友聪明可爱,就是非常害怕血,有一次流鼻血了,大声的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说:“老师,我会不会死,”原来她是把血和死亡联系到了一起了,我仔细的告诉了她,为什么人会流鼻血?并且告诉她不会死亡。听完之后,她的心情好了许多。
今天上午和小朋友说儿歌,说到小床时,小朋友们都在说自己的小床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们很是开心,这时,小雨说了一句,我现在都敢一个人睡觉了,瑞瑞听了很是羡慕,说了一句:“那你比我勇敢,我不敢一个人在小床上睡觉,因为我害怕做恶梦,做恶梦让人很害怕,我也想变勇敢,一个人睡觉。“
我随机开展了一节心理健康活动,告诉他们害怕黑暗、做梦并不是一件很羞的事情,我们可以有哪些方法来帮助我们不怕黑?不怕血?不怕做梦。孩子们讨论着,我们一起一个一个的去解决。
看来孩子心目中也有自己对勇敢的理解,敢一个人睡觉就是勇敢,不怕血就是勇敢。。。。。
孩子们有自己的情绪体验,但愿我们能更好的引导他们。让他们快乐,使他们勇敢。
宝贝,勇敢一点!
晨间体锻的时候,孩子们一个接着一个走过了平衡木,轮到歆歆了,他先是在平衡木前站了一会,有点怕,不敢走上去。后面的小朋友都开始催促,他就用手先撑住平衡木,然后爬上去,他试图要站起来,可是摇摇晃晃的,不敢松手起身。
这时,后面的小朋友都开始急了,歆歆也急得哭了起来。我走上前拉起他的手,带他走过了平衡木。
第二次走平衡木的时候,又轮到歆歆了,这次歆歆似乎有点恐惧了,他看看我,希望我去拉他一把。我走过去把他拉起来,让他尝试稳稳地站住,然后慢慢松开我的手,让他自己向前走去。歆歆张开手臂,有点害怕地往前走了一步,我借机表扬他做的很好,鼓励他继续往前,歆歆好像有点知道窍门了,越走越顺,接下来又走了几遍之后,歆歆已经能够独立稳稳地走过平衡木了。
对于歆歆的行为,我先是观察了一会,发现歆歆其实挺坚强的,而且有毅力,不是遇到困难就选择退缩。在他需要别人拉他一把的时候,我选择了帮助他,带着他走过平衡木。第二次的时候,歆歆对我有了依赖性,我没有一下子放掉他,我先帮助他,让他掌握保持平衡的要领,先稳稳地站住,然后带着他一步一步往前走。孩子是需要鼓励的,他们只是对未知的东西感到害怕,只要帮助他们度过这个关口,给予他们信心,孩子就不怕了。
在老师的陪伴下,歆歆首先是心理上有了依靠,经过多次反复练习之后,动作技能掌握了,老师再选择放手,孩子也就容易掌握了,而且这个过渡比较自然,孩子不会因为恐惧而再也不敢尝试。
教育随笔:做个勇敢的你
户外活动,我带领孩子们来到骑行区,一开始我让孩子们自由的选择小车骑行,孩子们嘴巴里边玩边喊,加油,快一点,非常开心。我看到玟玟一个人站在那边似乎不愿意玩,于是我帮她挑选了一辆车给她,她却不肯骑车,我尝试询问原因,原来她不敢骑害怕摔倒。于是我鼓励到:“玟玟,你不敢的话,老师和你一起骑好不好,这小车很稳哦,你看别的小朋友也没有摔倒呢。”她点点头开始骑车了,我在后面一直鼓励加油,她很快就适应了,还和她的好朋友朱谨毅一起骑车去玩呢,玟玟终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玟玟小朋友平时性格活泼可爱,但是比较怕痛,有的时候手指是有一点肉刺,她也要哭闹一番,所以在这种骑行的活动中,她比较担心会受伤,不愿意参与骑行的游戏,而是一个人默默站在一边看着其他小朋友玩游戏。当老师鼓励她时,她也能鼓起勇气去尝试,是一个勇敢的孩子。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她害怕的东西时,老师尽量给她提供安全感,鼓励她大胆参加游戏,成为一个勇敢的孩子,让她多参与这种游戏,增加勇气和信心。并且多鼓励幼儿你是一个勇敢的孩子,手受伤了也没有哭,鼓励她变的勇敢坚强。并且可以向家长推荐一些关于勇敢坚强的故事,引导幼儿懂得勇敢坚强的孩子是好孩子,其他小朋友和大人都喜欢勇敢坚强的孩子的道理。
教育随笔:勇敢地说再见
童童是一个很缺乏安全感的小男孩,在家里都是奶奶带。这学期来的时候还喜欢喝小朋友一起玩,可是有一段时间,每天来园的时候就哭,也不和老师打招呼问好,不管我们怎样主动,他就是透露出来满脸的不开心。
发现了这样的状况,我每天都会观察他。慢慢的我发现他情绪稳定的时候会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但是每次到妈妈来送他的时候就会出现在入园的时候有哭闹情绪。我等他进到活动室里和家长交流才知道,爸爸妈妈平时工作比较忙,孩子希望有更多的时间来让妈妈来陪她,所以只要妈妈来送他上幼儿园,他舍不得妈妈就产生了每天早上的哭闹。后来,我悄悄趴在他的耳朵上告诉他,妈妈希望他好好的来幼儿园,学习新本领。除此之外,我发现他喜欢进图书区,在每次进图书区的时候我会坐在他旁边讲一些关于红色革命的小故事,我告诉他当时的小红军都是很勇敢的,来和敌人作斗争。那童童是不是也应该像他们学习,他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之内,我每天坚持给他讲一个关于小红军的故事,并且坚持在他耳朵说“悄悄话”,我慢慢的发现,他由刚开始的哭闹不止,到现在可以坚持数天和妈妈勇敢地说再见,并且更加自信和勇敢了。
教育随笔:嘟嘟宝贝
教育随笔:嘟嘟宝贝
对于任何人来说,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都会感觉陌生、无助,孩子特有的能力就是哭,当他们无助、无奈、没有人可靠、缺乏安全感时,他们特别会显现出特别焦虑、烦恼直至放声痛苦。
综上所诉,新入园的孩子哭闹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嘟嘟宝贝是我们托班第一个新来的小朋友,他的身体比同龄的孩子显得瘦小一些,他刚来的时候就是哭闹,而且很厉害,作为老师的我们给他最多的就是关心和鼓励,让他尽快融入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经常会抱抱他亲亲他,让他感觉在幼儿园像在家一样,老师像妈妈,会给他温暖的怀抱。嘟嘟宝贝在第三天来幼儿园哭闹的就不是那么厉害了,他还自己玩玩具,当老师在旁边陪他一起“工作”时,他会把自己的‘成果’展现给老师看,看到他脸上那绽开的微笑我都感到很欣慰。只是他玩完玩具后就会在那摆着,有时会把玩具放的哪哪儿都是,他一点也没觉得自己做错了还很开心。户外的时候他最开心了,滑梯、小车、就是不跟我们一起做操,他自己玩的很开心,唯一一点就是他不愿意跟小朋友在一起上课。吃饭的时候都是老师哄着喂的。他不吃肉,挑自己喜欢的吃。他不爱多说话更不爱回答你问他的问题,例如;嘟嘟你饿吗?你小便吗?他不会跟你说。几个月过去了,他在幼儿园的常规培养上有很大进步,接下来的这几天不管是哪个老师去接他都是微笑面对以免消除他对幼儿园的恐惧,进入到班里是他虽然只是带哭声但这只是暂时的,到班里自己就会主动把衣服放到自己的衣柜进入正常状态,在玩的过程中他会把玩具分享给好朋友一起玩,不摔不抢玩具,玩完了还知道把玩具放好。户外的时候跟我们一起做操等解散了才去玩大型玩具。吃饭方面有很大的进步,他不但不挑食了,还自己主动拿勺大口大口的吃饭。他现在很愿意跟小朋友在一起上课。对于嘟嘟宝贝的这些进步我也感到很欣慰,现在他爱说话了不像以前似的那么沉默了,他虽然声音小但是总算开口了,希望嘟嘟宝贝在交际方面加油!老师们都爱你,加油!
教育随笔:宝贝笑了
教育随笔:宝贝笑了
在家访中了解到:辰辰一直是由妈妈一个人带,很少与其他人交流,喜欢一个人玩耍,孩子见了生人就害怕。所以孩子对带她的人依恋程度非常高。一旦要脱离她的周围,反应会特别激烈。
开学了,小班的宝贝们都来上幼儿园了,基本上都是爸爸妈妈抱着来了。当家长们抱着孩子跨入我们班时,撕心裂肺的哭声使我们不约而同的围了上去,接过每一个孩子。“宝贝,让老师抱抱!宝贝真乖。”“不哭不哭,老师带你玩好玩的玩具好吗?”……大多数孩子在老师阿姨的安抚下都能比较安静的吃早饭了。只有辰辰,无论老师阿姨怎样说都无济于事,只见他双手紧紧勾住妈妈的脖子,哭的大汗淋漓,嘴里还不停的说:“我要回家,我要妈妈,我不上幼儿园……”一直哭的妈妈的也泪水夺眶而出。好在妈妈还是比较配合工作的,放在孩子就走了。一连几天辰辰都是如此哭闹舍不得妈妈。这样以来,日常活动不能正常进行,而且也影响着其他的小朋友。
从入园前的家访中了解到辰辰一直是由妈妈一个人带,很少与其他人交流,喜欢一个人玩耍,孩子见了生人就害怕。所以对妈妈依恋程度非常高。对面这种情况,要认真分析原因,采取不同的方法,耐心的来对待宝贝的哭泣。这样才能使宝贝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幼儿园的生活中去。老师们积极引导,关心辰辰,逐渐成为他的依恋对象,并组织有趣的活动,吸引他的注意力,使他忘却孤独和焦虑,投入新的环境中去,变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渐渐地可消除他的不安全感。经过两周的时间,辰辰宝贝早晨入园时终于能笑着的和妈妈说再见,开心的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了。
孩子的成长过程只有一次,我们需要多听孩子的心声,给予孩子尊重、信任与鼓励,还有我们的爱,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彻底摆脱阴影,让孩子开心的过好幼儿园中的每一天。其实在我们给予孩子爱时,孩子也给予了我们不曾拥有的爱;在我们给予孩子快乐时,孩子也给予了我们一张张天真的笑脸;我们也拥有了更多的欢声笑语。
教育随笔:泥工宝贝
你们还记得小时候子田野里玩泥巴的时候吗,阳光、黄土、自来水、男孩子们光着膀子,女孩子也是一脸的泥土,黄黄的泥巴,满手满脸,肆意的欢笑熏陶着我们的童年。现在的孩子却很少有这样的机会去无所顾忌的玩泥巴了。所以当美工部室出现陶泥的时候,小朋友们欢呼雀跃。曹妙涵在第一次玩陶泥转盘的时候,满脸充满了好奇,一种跃跃欲试的表情,等到上了陶泥转盘机子时,手马上就摸上了陶泥,但是由于第一次,陶泥还没有转动几下就飞了出去,她先是很惊讶、又变成好搞笑的表情。然后老师去给她手把手地教授,只见她专注的看着自己的手,感受着陶泥在手中转动的丝滑感觉,一脸的兴奋。感受后,马上就和身边的小伙伴交流起来“好好玩啊,泥巴滑滑的!”一群小朋友们一直处在兴奋的状态。大班幼儿学会了艺术欣赏,并在艺术欣赏时候常常用表情、动作、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愿意和别人分享交流自己的资环的艺术作品和美感体会。曹妙涵在游戏中有专注、认真、探索尝试、交流能分享的良好学习品质,幼儿能够将已有的语言的词语经验迁移至其他方面。但是在操作感受中,表现的手部力量有些不够,不能够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手腕部的力量。所以,陶泥机器的操作容易将陶泥弄出来。在游戏中,将对艺术的欣赏,动手操作的感受,正确流畅的描述出来,不仅巩固记忆,并且带动其周围的小朋友一起参与,有一定的影响力。
我希望多还给孩子们一些“脏”,脏脏的去玩,肆无忌惮的动手去做,让孩子感受过去的欢乐,不怕脏。多多的动手,陶泥不仅塑造得是艺术的造型,也是孩子用手去感知自然材料的过程。泥巴从自然中来,我们将它与水调和,塑性成就艺术的魅力。但这些对于孩子还不如是去玩泥巴,无拘无束,在才是美术带给人应该的感受。
教育随笔:宝贝,对不起!
教育随笔:宝贝,对不起!
临近学期结束,结合我园阅读特色,每个班级都在积极准备最后的阅读展示活动,濛濛班也不例外。我的女儿濛濛在同轨的班上,她们的活动展示是中华美德小故事。于是我和女儿商量了就从中选了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行表演。女儿的语言发展不是很好,说话口齿不清,也可能是小龄的特点吧,尽管如此,也阻挡不了女儿爱讲故事的热情。我一直期盼着女儿在故事表演中发挥她的优点:大方,不扭捏。也许是我的期盼值太高,在排练的过程中出现让我很内疚的这一幕:“濛濛,你讲话的声音就不能大一点吗?你瞧,诺诺的声音多大声呀。”“濛濛,你能不能别太随便,知道我们在表演吗?这样一次又一次的重复着,真是浪费我的时间。”“濛濛,你说的话怎么还记不住,你瞧瞧你的朋友们,说的多好。”在一次又一次的重复表演后,我终于安奈不住心中的怒火,冲着女儿很暴力的发了一通火,我想,这不仅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深刻,在女儿的记忆中更加的深刻了吧,她会并不会一辈子记住她暴力妈妈的形象了呢?我懊悔,不该拿女儿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更不应该当着全班所有小朋友的和同事的面对宝贝发火,狠狠的伤着她的自尊心,女儿一直很好强。我反思着:我能把爱心、耐心和细心分享给别人的孩子,为什么就不能分享给自己的孩子呢?能够对别人的孩子做到宽容,为什么就不能宽容自己的孩子呢,总是要求自己的孩子做到尽善尽美,其实连自己都做不到,何况是一个5岁的孩子呢。事后的我很自责,也许是教师职业的后遗症吧,把工作中的情绪发泄在了自己孩子的身上了,我悔悟,也呼吁,如果是你,如果你也遇到这样的情况,希望你三思。孩子的童年很重要,父母的爱和引导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