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玩沙子的乐趣
发布时间:2021-05-12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教育随笔:玩沙子的乐趣
我们东沙园区自去年开始,就开设了自主选择的户外体育活动。这是孩子们最为快乐的时光,每到户外活动时间,孩子们会奋勇而至,快乐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我分管的是沙烧区。
喜欢玩沙子可能是孩子的天性,在玩沙时,孩子全然不顾夏日的炎炎、瑟瑟的秋风,用小桶、小铲等家什不厌其烦地玩着沙,沙满身、汗沾脸也不在乎。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那胖乎乎的脸上洋溢着明亮和满足的笑容。这一笑容是如此震撼人心,也使我不由自主地满满的都是快乐。在一直思考:玩沙,这个在成人看来貌似平淡的游戏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每到玩沙时间,孩子们会排着队喊:“徐老师,我是玩沙的!”当听我说“出发吧!”时,孩子们像快乐的小鸟一样快乐的蹦蹦跳跳,抢着玩沙的用具来带沙池边。现记录玩沙事件吧,让我们一起来体会孩子的乐趣和执着。
事件一、垒高
有一次玩沙区活动,因连续几天的天气晴朗,池子里的沙有些飞扬,我怕沙子扬到孩子的眼睛里,就拎了桶水,这下孩子们的兴趣更大了,都跑来用工具来舀水。因为有了水,好多孩子感受到了水和沙子的区别。我想,何不借这个机会引导一下孩子们感受一下沙子的特性呢?我问孩子们:“你们猜是湿沙子垒的高,还是干沙子垒的高?为什么?”大班小朋友对此兴趣很高,有的说:“干沙子垒的高。”有的说:“不对,是湿沙子垒的高了。”孩子们的意见不统一,并且各说各的。看在孩子们针的面红耳赤的样子,我对孩子们说:“让我们来试试不就知道了吗?”
我将大班孩子分成个两个小组,一组是“干组”,一组是“湿沙组”,比赛垒高。湿沙组的孩子们一边垒一边拍;干沙组的孩子们不断地往上到沙子。一段时间过去了,干沙组的孩子们发现干沙堆不上去了,用手按也固定不住,而湿沙组的孩子们不慌不忙的往上垒,小山堆得也结实,堆得象一座高峰。
事件二、探宝
每次玩沙子,总有孩子不停地往深处挖掘。挖到深处沙子就湿湿的,这孩子们已经习以为常。他们的乐趣在于沙子深处的石子多,在他们眼里就是宝石。但大都孩子用小篮子筛出宝石和贝壳,他们筛得是乐此不彼。再后来,这些宝石和贝壳变成了饼干和蛋糕上的装饰品了,配以树叶和树杆,看上去真的很美观。
事件三、绝配
一次为孩子们提供了水后,每次都有孩子提出需要水。所以,每到玩沙子时,我会为他们拎一桶水。有次玩沙子时,一个孩子跑来告诉我,一个小朋友在浪费水。我走过去一看,他的桶里只有少许的沙子,大多是水。真的很浪费,但是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做,还是先问清楚原因再作处理。孩子说他在烧稀饭。我一看,哇,真的很不错。沙子和水在孩子们眼里还是沙子和水吗?我说你的稀饭好吗?他兴奋地说:“很好吃的,我加了好多东西呢。有菜、肉、豆子。”我说:“那让我来尝一下吧!”大家都被我们影响了,都烧起各式美味的饭,孩子们真的很聪明。水和沙子真是绝配呀,何况还有不少宝石和树叶树枝呢?yJs21.COm
沙子和水是孩子们常见的、喜爱的一种自然物。在玩沙玩水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均得到较好的发展,并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使幼儿在与沙和水的零距离接触中得到快乐。同时,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的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那就让我们的孩子尽情地去和沙子去接触吧。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教育随笔:进餐的乐趣
教育随笔:进餐的乐趣
幼儿期是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关键时期。我认为,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最重要是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进餐习惯。作为小班教师,首先就要学会善于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采取有趣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育,做到因人而异,从而来纠正幼儿的偏食、挑食及不良的进餐习惯,从小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幼儿普遍存在挑食的现象,尤其不喜欢吃蔬菜。老师虽然在幼儿进餐的时候不断提醒,但是效果不佳。
一次,餐前准备时,我带孩子们玩了个游戏,说到哪个小朋友的名字,这个小朋友就说出自己爱吃的蔬菜的名称。一开始,孩子们说来说去也就那几样蔬菜。之后,我搜集了大量的蔬菜,带幼儿认识,并告诉他们这些吃这些蔬菜的好处。孩子们慢慢地认识了好多蔬菜。再玩这个游戏的时候,有了经验的支持,孩子们玩得可开心了。孩子们玩熟练之后,我又提了一个游戏要求:点到你的名字,请你说出最喜欢吃的蔬菜名称并说出吃这些蔬菜的好处。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再次了解了蔬菜的营养。中午进餐的时候,孩子们发现午餐会有胡萝卜呀、花椰菜啊等等,都很开心,也都很愿意吃。通过这些有趣的小游戏,孩子们慢慢喜欢吃蔬菜了。
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很多家长也反应,在家中进餐时,孩子也是很爱挑食。家庭教育中其实也可以在进餐中营造欢乐的氛围,让孩子慢慢养成进餐的良好习惯,例如《亨利叔叔的晚餐》是一本非常有趣的绘本,在进餐前,父母可以和孩子们分享这个故事。在欢声笑语中开始进餐,愉快的情绪可以带动孩子的兴趣。
无论是园内进餐,还是家庭进餐都可以用生动的形式介绍菜名或讨论有关菜的作用或者是一些简单得吃饭礼仪,用自己的热情来带动幼儿吃饭的兴趣,幼儿良好的用餐习惯也在无形中逐渐养成了,这就是进餐中的乐趣吧!
教育随笔《吃饭的乐趣》
每次吃饭,总有一些不喜欢吃蔬菜的孩子,对他们,我是伤透了脑筋却又无可奈何。不断的提醒对他们来说只是耳边风,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怎么办呢?后来,我灵机一动,为什么不换一种教育方式呢?于是,在一次午餐前,我从阿姨手里接过饭菜时就故意大声的说:“今天的饭菜好香哦!你们闻到了吗?”这时,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起来,都翘起小鼻子夸张得闻着。一边闻一边说:“真的,好香!”“今天的蔬菜闻起来也很香,一定也很好吃。”说着神秘的偷瞄了一眼今天的蔬菜盆子,大家也都好奇地睁大了眼睛。我又说“那谁来猜猜我们今天吃什么菜?蔬菜吃了有什么好处呢?”我刚说完,好多小朋友都争着要回答,飞飞说:“老师,我妈妈说多吃蔬菜就会不生病,还会更聪明。”小茹说:“吃蔬菜会变得更漂亮。”“哦,是吗?那还有谁也喜欢吃蔬菜呢?”“我!”“我!”……在我的鼓动下,大家的热情高涨,就连几个不爱吃蔬菜的小家伙也乐在其中。果然,那天的蔬菜是供不应求,而且小朋友吃饭的速度也快了很多,菜好吃,饭也多吃了。
从此,在每次吃饭前,我总是用生动的形式介绍菜名或讨论有关菜的作用或者是一些简单得吃饭礼仪,用自己的热情来带动幼儿吃饭的兴趣,幼儿良好的用餐习惯也在无形中逐渐养成了,这就是吃饭中的乐趣吧!
教育随笔:科学课的乐趣
在户外活动《雪》中,让我有了一次不一样的教学感受。活动一开始我和孩子们一起唱着好听的“小雪花”来到室外的雪地里。孩子们伴随着音乐用温馨好听的声音把这首歌哼唱了一遍。我就切入本次活动的主题,便问孩子们:“下雪天美不美?你们知道雪花是什么形状的吗?”一个问题让孩子们在思考中进入我的活动预设。大家开始猜测,有的说:“雪是从天上下来的”有的说:“雪是圣诞老人送来的”还有的说:“天气冷了就有雪了”,每当听到孩子们不一样的回答声音,我总是很开心,说明孩子们都在动脑筋,不管正确与否,他们都在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疑惑中,首先我让幼儿体验和观察雪花的特点以及雪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变化。我的问题一“那么谁来说说雪的颜色、形状、”有的孩子说“雪是白色的”、有的孩子说,“形状有粒状的”、还有的说“六角形的”等等,“我们再来说说对雪的感受”,“用手一摸凉凉的”、“捧起来很快就会化成水”、“踩在雪上会发出咯吱的响声”、“雪能团成球来滚,还能堆成大雪人”…
我的第二个问题:“你觉得雪像什么”?孩子回答“像盐”“像棉花”“像白糖”、、、这时,阳阳着急的问我:“老师,冬天为什么会下雪”对于孩子的提问作为老师应该在态度上给予肯定,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是难能可贵的,看着阳阳满脸的兴奋和期待的目光,我瞬间整理好自己的思路,便以简单的方式给孩子们讲着“因为冬天,温度很低,地面的温度都在0℃以下,高空云层里的温度就更低了。云中的水汽直接凝成小冰晶、小雪花。这些雪花增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气流托不住它了,就人云层里掉到地面上来,这就是下雪了。如果有比较强的上升气流,空气温度比较大,雪花在云层里增长的时间长,降下来的雪花就比较大。同时,因为雪花面积大,受到阻力也大,在空中飘飘扬扬,不会很快掉到地面上,所以在空中和其他雪花磁撞、粘连,越聚越大,到贴近地面的时候,就是纷纷扬扬的大雪了。你如果注意观察的话,就会发现雪花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六角星状,有的是六角板状,有的是树枝状。但是不管是什么形状的,都有六个支角。雪花的形状变化,是在雪花形成过程中水汽供应情况不同造成的“听完后孩子们开心的笑了,孩子们一个一个的提问,我一个一个的回答,孩子们觉得我很厉害。
面对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我想,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尤为重要,有好奇心的孩子,才会形成主动探索和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才能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有钻研精神。
玩泥巴的乐趣 2020教育笔记
一场小雨过后,校园的小花更娇艳了,空气异常清新,我决定带着孩子到操场上进行活动。来到操场孩子们兴奋起来了,跑跑跳跳玩的不亦乐乎。玩累了孩子们蹲在地上休息。忽然听到“老师,吃蛋糕吗?”我转头看见了一个小小的“蛋糕”,我对孩子说:”真漂亮一定很香。”原来休息时,嘉欣用泥巴制作了一个小蛋糕。我灵机一动,让孩子们都过来欣赏。孩子们围着漂亮的蛋糕唱起了生日歌。不一会孩子们四散在操场的各个角落,玩起了自己的创意。我也参加到了孩子们的队里,和孩子们一同挖土、和泥、制作。孩子们用泥巴做成了元宵、月饼、馒头、水饺等美味的食品,这些物品有大有小,形状各异。我和孩子们看着地上摆满的作品,开心地笑了起来。发现孩子们对玩泥巴的浓厚兴趣
,我决定在操场上玩泥巴作为每星期孩子们的必修课。
曾经也见过这样的事情,孩子用小手捧起路边的泥巴,妈妈看见了赶紧拉起孩子说:“你看看身上多脏呀?妈妈给你买了这么多的玩具你不玩,非得玩这么脏的泥巴。”家长的这种做法我真的不敢苟同。泥土,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不仅孕育了人类本身,也孕育了人类的游戏、艺术与文明。物质文明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孩子们离大自然的距离却越来越遥远了。玩泥巴的游戏虽然有些俗,但孩子们在创作各种作品时,全身心投入,力争做得形象、生动、逼真。并在欣赏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制作技能,从而提高孩子的创造能力和欣赏水平。
我真心希望孩子们能回到大自然,去体验大自然带来的无穷乐趣。
教育随笔:体验游戏的乐趣
教育随笔:体验游戏的乐趣
在主题活动“宝宝真棒”的社会领域中进行了《好宝宝有礼貌》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学会如何去用礼貌用语。知道哪些都是礼貌用语,而且会主动去说,从而学会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宝宝。根据活动目标及内容,我将此活动内容的图片投放到了娃娃家,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直接感受,并运用礼貌用语“请、你好、谢谢、再见”等。在区域中我还投放了玩偶、厨房用品,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巩固认识礼貌语。
我们的亦森宝贝在进行“我是小主人”的时候,他会主动对每一位“小客人”说:“欢迎你、请进”,在“小客人”离开的时候,还会主动去说:“再见”。孩子会将主题活动中的学习内容和好的融入到了区域互动中。而在区域活动中,我还将礼貌用语贯穿在了其中,让幼儿在无时无刻去运用、感受礼貌给我们带来的愉悦心情。对于本次活动、材料的投放,孩子们的兴趣还是很高的,每个孩子都愿意主动去运用礼貌用语,友好的进行活动。但是,因为孩子的较小在运用的方式、方法上还有欠缺,大多时候还是需要教师去提醒和引导。
在主题活动“宝宝真棒”的科学领域中《轱辘辘和铬噔噔》活动中,要让幼儿认识三角形,圆形,方形的认知能力,并根据它们的突出特点进行分类,从而喜欢参与到科学活动中。根据活动内容及目标,我在益智区投放了泡沫圆形,三角形,方形的立体图形,让幼儿通过触觉的碰触直接感受到图形的特点。圆形是圆圆的,能滚动起来的,三角形和方形是有尖尖的棱角,是铬噔噔,不能滚动起来。而且还投放了一些和图形有关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巩固认识轱辘辘和铬噔噔。朱佳琪小朋友在玩泡沫图形时,每拿出一个图形,他便先把图形滚动一圈,能滚动起来的就说“这是轱辘辘”,不能滚动起来的就说“这是铬噔噔”。我们在区域活动中投放了图形卡片,提前制作好图形拼搭效果图,让幼儿根据模型把图形镶嵌到作品上,再次感受到图形活动的趣味。
对于本次活动如何进行材料的投放,我班幼儿的兴趣点还是很高的,他们的认知能力得以发展,但在动手操作方面上能力有所欠缺,需要多加练习和发展。在以后的区域材料投放中,我们会根据主题活动在区域中的延伸和幼儿的兴趣来投放,让幼儿体验操作中感到的乐趣,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教育随笔:“我的”玩具
事件实录:在午餐后的自由活动时间,先吃完饭的小朋友们可以先搬小椅子到黄线上,然后玩自己从家中带来的小玩具。A最喜欢玩玩具了,任何空隙的时间,他都会围在玩具筐周围,尝试着伸进箱子摆弄一会玩具。今天我在给小朋友们盛汤的时候,突然传来一阵哭声,我一看,只见A的两只手把汽车紧紧地攥着,正张开嘴巴准备用咬来反抗,而一边的B则心急的大叫:“给我,你给我!”我连忙跑过去把他们拉开,但是他们还是在争抢玩具。我连忙把玩具从A手中拿走,问:“要是抢玩具,玩具宝宝就归我了哦。”我先安抚在哭的B,再询问他们事情的经过。A:“是我先拿到的玩具,他要来抢。”我问B:“那你记得陈老师说过,能不能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B说:“不可以。”“那你想玩其他小朋友手里的玩具应该怎么办?”A说:“要问他能不能借我玩。”我说:“你很棒的,知道要用嘴巴问,那嘴巴可以用来咬人吗?那你也可以用小嘴巴告诉他不要来抢玩具。”“B,那你再用小嘴巴问一下王熠名能不能把玩具借你玩?”A马上同意说:“可以。”
分析、思考:
虽然上幼儿园已经快一个月了,但是A他在常规这方面的意识还是很薄弱,如有时间就去玩区域里的玩具、集体在活动中随意走动等自由散漫的行为。再加上小班孩子比较以自我为中心,常常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当成是自己的。因此,在分散玩时看到自己想玩的玩具就会去别人手里抢。
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让A带一个他喜欢的玩具到幼儿园,满足他想玩玩具的愿望。和他说道理的时候他都懂的,但是性子急,有的时候会动手、咬人。因此要告诉他正确的解决争抢玩具的方法,让他慢慢地学会用语言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动手。还有,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想办法让A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如表扬、冷处理等,帮助他慢慢地学会与同伴交往的技能。
教育随笔:有趣的“夹豆子”
区域活动和户外活动是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最喜欢的两项活动,上午的户外活动,可以加强孩子们强健的体魄,递进互相的友情,让孩子们自由自在的在户外快乐玩耍;下午的区域活动是让孩子们开动脑筋,在每个不同的区域里学到不同的知识和技巧。
最近益智区的人少之又少,很多以前喜欢益智区的小朋友都选择了别的区域,我就在想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不再选择这么好玩的益智区,看着他们无精打采的样子,我问了益智区的小组长马梓宸,只听她说:“袁袁老师,我们不想再玩七巧板、拼图、扑克牌。”
我一听也对,孩子们最近一直在玩这些东西,确实也有些腻了,我安抚下剩下的这几个准备想走的宝贝,在益智区转了一圈想到以前记得有些家长带过一些小豆子,我把豆子分为三种颜色呈到三个盒子里,找出几双筷子,几块七巧板的空盒子,放到他们的桌子上,还没有说游戏规则,这几个孩子脸上的微笑,和那期盼的小眼神,让我知道他们肯定很喜欢。
这个游戏是夹豆子比赛,比一比看谁用筷子夹的豆子多,但是三种豆子的颜色必须区分开;比赛开始了,本来可以坐着玩的游戏,因为孩子们太兴奋,都站起来开始往自己的盒子里夹豆子,只听罗瑞莹说:“马梓宸,你慢点夹,你不能这么快。”朱乾恺又说;“你们都慢点行不行,我这还没拿好筷子呢!”马梓宸骄傲的说:“你们都太慢了,一看就知道你们不会用筷子。”这是于新颖笑着说:“别说话了,赶紧夹吧,再不夹就到点了。”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开心的边夹豆子边聊着天;其他的区域的孩子们也不时往这边好奇的观察。
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了,马梓宸开心的走过来给我说:“袁袁老师,你看我已经把盒子夹满了。”我一看真的是满了,问了一句:“宝贝,你是不是在家一直用筷子吃饭?”只听她骄傲的说:“我在小时候,就已经会用筷子吃饭了。”我笑着跟她说:“你很棒,那你可以去帮帮他们吗?”她骄傲的点点头,投入到他们热烈的讨论中。游戏结束了,谁也没有说谁是第一名、最后一名,在整理区域的时候,只听于新颖和罗瑞莹开心的跟我说:“袁袁老师,明天还可以玩夹豆子吗?这个好好玩啊!”我笑着说:“好啊,明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比赛!”我想明天益智区肯定又恢复到以前的热闹了。
在本次的区域活动中,只是新加了一项新的游戏,孩子们就已经玩的很开心了,我也并没有重点纠正如何让他们如何拿筷子,而是利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互相帮助,在游戏中改正过来不正确的习惯,我也会给孩子们创新更多好玩又能动脑的益智游戏,让孩子们也可以利用游戏的环节改正一些自身的不足。
教育随笔:玩具怎么玩
区角活动时,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去建构区和益智区玩玩具,刚开始时孩子们是很安静的,可是一会之后就会由静到动,从不说话到大声地争论,在每次玩玩具,孩子们都会把玩具撒落一地,把这个玩具扔到别的玩具盒子里,有的小朋友不想玩自己的玩具,就会把玩具扔在地上等等,弄得乱七八糟的。
一天,班里一个男孩子把玩具扔到地上,我就拿了一盒玩具坐在凳子上,对小朋友说“XXX,你们喜欢玩玩具吗?”“喜欢”“老师呢,也喜欢玩玩具,但是我发现,我们班呢有好多玩具,但是有的小朋友好像不喜欢呢,我不喜欢玩这个玩具。”我扔了一个玩具在地上,我用眼睛看了看小朋友,“不知道玩具疼不疼,怕不怕脏。我想玩这盒玩具也想玩另一盒玩具,那我就把它两盒混在一起,就可以同时玩了。”我们班有小朋友说“老师,你这样是不对的,不能把玩具扔在地上,玩具会疼的,玩具也怕脏的。而且不能把玩具混在一起,那样不好分开。”“对,不能那样做,那样是不对的”小朋友们异口同声。我说“那老师做的不对,我向小朋友保证,不会再这样做了,那小朋友呢”“小朋友也不能这样做。”扔玩具的,混在一起的小朋友偷偷看了我一眼,把玩具捡了起来。
从那之后,班里扔玩具的现象少多了,小朋友们之间还出现了相互提醒的行为,我想孩子们在家庭教育中,他们的父母是不是也会用同样教育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子女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