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小孩拖拉磨蹭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1-05-14 拖班的教育笔记 拖班幼儿故事 睡前故事哄小孩磨蹭,也就是拖拉,这是一个世界性的儿童行为问题,我在书本上看到过,在国外好几个幼儿园也亲自看到过。有的孩子真是拖拉得惊人,一顿饭自己吃的话,比一般同龄儿童慢两三倍时间才吃完。
磨蹭在3-6岁儿童那里很常见。表现很不同,有的早上起床慢、有的吃饭慢、有的走路慢、有的在集体游戏中慢等等。
造成这种磨蹭行为的原因有:
1、 家长的姑息。一开始,让他自己吃饭、早上起床、一块儿走出去,他总是慢,家长认为他年龄小,让他慢一点做,没关系。等到要上幼儿园了,需要跟上集体生活时,才发现孩子落后了许多。
2、 对让他做的事,如穿衣服、漱洗、走路、绘画等,他不感兴趣,没有动力。
3、 技能差。穿衣、潄洗、吃饭、绘画、拼图等需要一定技能才能完成的活动,对他来说,都是困难的,因而做得慢。
4、 分心的事情太多了。早上一睁开眼睛就发现昨天没搭完的高楼还在那儿“招手”呢!先完成它,再洗脸;啊!小娃娃掉到地上了,得先起她来看看哪儿摔了没有,衣服嘛,一会儿再穿(天冷了也不管)……。这就显然会使应该做的事(如穿衣、漱洗)放慢了。
5、 不懂安排时间,或者说没时间概念,不知道不赶快起床(或干一件什么事)会影响下一件事的进行,你急他不急。
6、 天生性格特点,干什么事都慢。
早上起床磨蹭,可以试用以下方法,这些方法只能解决孩子磨蹭出现的问题,比如到幼儿园晚了;你因为他晚上班也晚到了等等,不是解决他的磨蹭。需知,磨蹭的习惯已经形成,就不是很容易纠正的。再说还有的孩子还有一点先天的原因,就更难靠简单和方法纠正了。当然,孩子长大一点从道理上让他懂得拖拉的坏处,他自己也有过一些教训,会主动去改掉这个毛病。
1、 对那些姑息孩子拖拉的家长,可以劝导她不要这样,以免日后孩子形成习惯后,就不好改了。
2、 你自己可以早一点起床做你日常要做的事,比如淋浴、穿衣、梳洗、做早饭、放好中午要带的食盒等,这样就会有较多的时间来使他准备好,不致于最后几分钟太紧张。
3、 提早喊醒孩子(不要心疼他),提早到一个小时以前,这样他就可以比较从容地离开家上幼儿园了。为了保证孩子的睡眠,应该提前一个小时让孩子去睡觉。
4、 头一天晚上把第二天要做的事做好。比如把自己的衣服、孩子和衣服拿出来,放在方便拿取的地方(先生的一切,由先生自己关心);听天气预报,如明天会下雨,先把雨具准备出来;有什么信要读、有什么报要看、有什么衣服要叠,都在晚上做完,不必占早上的时间。
5、 把孩子容易分心的东西拿开,穿衣服时,不必看见积木、娃娃、毛绒小动物、拼图等。如可能,当一叫醒他,就帮他马上穿衣服,这时,他还在半睡中,还不大会被玩物所分心,也不大会反抗穿衣这个过程,比较容易配合。
6、 叫他起来的时候应带有微笑,不要板着脸凶他,有时还要亲亲他,让他感到高兴,觉得起床是件高兴事。
7、 用一个定时器(times),穿衣、漱洗、吃早饭,都根据他可能完成的时间调好。如果早于这个时间完成要完成的事,就大大表扬。规定的时间可以一点一点缩短,而且允许他把这定时器拿来拿去,听响,这会使他很感兴趣。当他会认数字、懂得读钟表的时间了,可以用数字钟,让他自己调整时间,这也会使他感兴趣,觉得是大人了。
8、 培养孩子手的技能。穿衣、穿鞋袜、漱洗、吃早饭等,就会比较快地完成了。
9、 不要对他的慢抓住不放,唠唠叨叨,而不去帮助他,这样会适得其反。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改变做事拖拉磨蹭的方法
对策1.于孩子动作慢,可以通过游戏来加以改变。父母可以经常与孩 子玩一些小的竞技游戏,使孩子在游戏中提高自己动作的敏捷程度。例如,比赛看谁吃饭快,比赛看谁穿衣服快等,这些游戏能激发孩子进取心。孩子喜欢玩,但 是,玩多了孩子可能就会觉得没趣,这时,要给予适当的奖励来鼓励孩子的“胜利”。
对策2.孩子可以 与自己比赛。父母帮孩子设计一张“比赛”成绩表,记下最初的时间,然后,每天记录实际完成的时间,如果比以前有进步,就给予奖励,如果没有进步,保持原 状,或者退步,就不给予奖励。父母可以让孩子先从简单容易的做起,逐渐向比较困难的任务进发,一直到达合适的时间为止。这种方法,目的在于缩短完成每一件 事情所需要的时间,是克服动作慢的直接办法。在此期间,家长要对孩子进行解释分数的意义,激发孩子进步的渴望。
对策3.父 母还可以采用记数法来督促孩子抓紧时间完成某件事情。记数法很简单,随时可用,父母可以与孩子事先讲明白,看数到第几声的时候孩子可以做完某件事情。然后 父母让孩子准备好,说声“开始”,就开始计时了。“1、2、3、4、5……”, 一边数,一边看孩子,孩子为了完成任务,就会尽量抓紧时间将事情做完。如果在计数开始的时候,孩子动作依然很慢,父母就故意数快一点,让孩子感觉到时间就 快要到了。如果在快要结尾的时候,孩子还差得较远,就放慢记数的速度。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如果快一点做事,就数慢一点,让孩子有尽快完成的希望。如果家长 总是很巧妙地常常使孩子在快接近尾声的时候可以把事情做完,就能使孩子获得成功的感觉,孩子完成了任务,就表扬孩子“真不错”、“又长大了”等。
对策4.如 果给孩子表扬的方法没有效果,就可以使用硬性规定的办法来达到改变动作慢的目的。父母首先估计出孩子尽最大能力能够完成某项事情的时间,然后规定孩子在这 个时间内完成这项事情,否则就不让他继续做下去。时间一到就要停止。比如吃饭,到时间就把饭菜收起来,并且对孩子说:“我很失望,我希望你下次能按时把饭 吃完。”
对策5.还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时间的办法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在日常活动中,父母要教会孩子如 何利用做事的先后来提高效率,使同样的时间,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或者同样的事情可以用更少的时间。如起床大小便之后就不能再回被窝耍赖了,要直接穿好衣服 去洗漱,然后等待和家长一起去上幼儿园;再如,吃饭之前不能再看第二张动画片的盘了,否则时间又被拖延过去了。 在宝宝效率提高的同时,父母也要告诉孩子动作快不等于做事马马虎虎、敷衍了事,而是要把事情做好,如果再快一点就更好了。
改变孩子做事拖拉磨蹭的方法
怎样帮孩子改掉拖拉的习惯?
一位妈妈的疑惑:我女儿三岁半了,在上中班.可她还一点都不知道时间的重要性.比如早上起床不急着穿衣.洗脸,刷牙.好象不太愿意做这些事,有时我会跟她说你是不是不想刷牙?如果是就别刷了,可她又说不是.但就是不动,看到别的小朋友都上学去也不急.拿着牙刷玩.吃饭也是,一口饭很难进嘴,到嘴里了又很难下肚,如果不喊她快点一碗饭至少要一个钟.问她是不是不吃她又说要吃。请问我该怎样教她?
不少家长也都遇到类似的问题。孩子心理发育过程随意性很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常常是一边吃饭,一边玩耍;一件事情还没有做完,心里又想着另一件事情;做事总是杂乱无章,缺乏条理,没有计划性。这时候,爸爸妈妈如果不加注意,就会让孩子养成“做事拖拉,没有时间观念”的坏习惯,久而久之,这种坏习惯会根深蒂固。怎么样帮孩子改掉拖拉的习惯呢?
1、要让孩子建立时间的观念
宝宝的时间观念是慢慢形成的,在具体认识“时间”以前,他不知道什么是浪费时间,什么是准时,父母和宝宝的沟通因此也就会出现误解。家长应善用孩子所能理解的事物,将时间观念带进生活中。和宝宝一起做一个只有时针的大时钟,把钟表上的数字形象化、具体化,画一些简单的图画,如床、面包、玩具等,或者是把现成的贴纸,贴在相应位置,表示此时间要做的事情。
2、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个行为结果,要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不吃饭自然会饿,不及时穿衣自然会着凉,早晨赖床自然会迟到,东西乱放自然会找不到……,这些结果是伴随行为自然产生的,叫自然的行为结果。父母只需提供机会让孩子体会自己行为的结果,孩子自然会从不当行为的结果中得到教训。比如早上起床,上学的时间,让他自己掌握,每天早上就叫三次,过了时间,上课迟到,自己承担后果。
3、生活作息有规律,并带动孩子严格执行
要孩子从小就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给他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表。这样,他就可以知道,每天妈妈起床后他也应该起床了;吃过午饭后就应该午睡……这样就会加强孩子的时间观念。另外,如果家长本身的生活就没有规律,孩子在认识时间、遵守时间方面就会无所适从。答应孩子的事要做到,说好六点起床绝不赖床到七点;说好五点去接他回家,就不要让他等到五点半,还要办事麻利,不要拖拖拉拉。
4、通过生活习惯“比赛”训练
通过训练缩短孩子生活自理行为的时间。比如和爸爸妈妈比赛穿袜子,看谁更快。家长在比赛时,可以故意放慢一点,让孩子觉得有取胜的可能。甚至有时候不经意输给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能做得快。让孩子在生活中做事快,在学习中才会快起来。或者让孩子与别的孩子比赛,你可以给孩子腾出一个比较大的房间,让孩子邀请他的同学、伙伴到家里玩,比做家庭作业、画画等,孩子通过“比试”提高其做事的速度,克服其磨蹭、拖拉的毛病。
5、 和孩子一起量化分析时间,孩子的进步要予以表扬
与孩子一起来制作一份时间使用的表格,孩子每主动完成一件事,统计一下用时是多少,通过这种有意注意会让孩子感受到时间的有形性。通过阶段性的时间统计,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时间的量化分析,让孩子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表现,在家长的鼓励和表扬下增强孩子做事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孩子时间自我管理意识。
孩子做事拖拉磨蹭怎么改善
孩子由于年龄小,时间观念不强,不会惜时如金,往往做事情拖拉磨蹭,那么家长该怎样帮助孩子改掉这个坏习惯呢?对孩子磨蹭,家长一定要用耐心和爱心帮助孩子逐步改正,不要操之过急,要注意总结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孩子的速度。其实方法很简单实用,父母做好以身作则及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运用好引导、发现、赞赏、惩罚和耐心,就能让孩子懒散磨蹭变成历史。
1、千万别总是骂他/她慢,用行动来干预他/她的“慢”生活。
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骂多了,习惯了,他/她就会把慢当作他生活的一种状态。不骂他慢,不代表放任他慢,我们要从行动上来惩罚他。比如让他/她走过来,他磨磨蹭蹭半天时,就直接过去,一把拽过来,把他从“慢”中拉出来,让他/她明白他/她之前的行为是不对的。比如时间到了就让他上床睡觉,让他/她为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担忧。
2、用故事引导孩子。
当孩子做事变的有些磨蹭懒散时,父母可以找一些好听的故事来引导孩子,让他/她明白磨蹭和慢会失去很多,错过了演出、错过了好吃的、错过了好玩的等等,这样孩子听了,心里会很有感触的,慢慢地就知道磨蹭的坏处,做事情就会积极一些了。
3、用心发现他/她的“快”。
一个人不可能什么方面都是慢的,比如有人做作业、吃饭都很磨蹭,但是跑步很快、玩玩具快,就可以抓住这一点好好表扬,表扬完了再补上一句,如果你做作业也这样快那就更好了。不知不觉间你会发现,他做作业速度变快了。
4、用"生物钟"和作息时间来让孩子做事情。
每个人都有生物钟和固定作息时间,有时候孩子做事情懒散,很可能是生物钟和作息时间的影响,比如孩子晚上记东西很慢,爸爸妈妈教他背诗总是记不住,这不光是孩子懒散,也是生物钟和作息时间的影响,晚上不适合记忆的,最好安排在早上起床教孩子记忆,效果会更好。
5、表扬孩子点滴进步,用奖励来激励孩子。
用心观察孩子的表现,当他取得进步时,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表扬,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要时时刻刻都来,不然说多了就廉价了,孩子也烦了。如果孩子做事懒散,吃饭磨磨蹭蹭的,不利于消化吸收,时间长了对孩子肠胃不好。所以要抓紧解决孩子的懒散磨蹭问题,可以使用奖励的方法激励孩子,比如孩子吃饭很慢,父母可以说吃的快可以奖励一块糖或一个喜欢的东西,然后你就会看到孩子狼吞虎咽的样子了。但是也要提醒孩子不能吃的太快。
6、重视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很多家长抱怨孩子的作业做得慢,拖拖拉拉,但是你是否观察过孩子在家吃饭是怎样的,早上起床的时候是怎样的。其实很多的不良的学习习惯都是从生活习惯中带来的,要想改掉磨蹭的学习习惯,爸爸妈妈们要好好把控好其他习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7、和孩子做好约定,遵守规则,完不成就要惩罚。
当孩子穿脱衣服、收拾玩具等行为时,父母可以和孩子做好约定,在规定时间内,孩子如果完成了任务,父母就给她发个小粘贴,或者奖励一个苹果。如果无法完成,那就惩罚他原地站10分钟。通过这种约定,孩子会懂得时间的重要性,知道做事要麻利迅速了。
8、父母以身作则,进行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镜子。
在教育孩子做事时,父母要做好榜样才行,只有父母以身作则,孩子才能知道如何去加快速度做事。比如早上洗脸刷牙或者晚上洗脚,如果父母就懒散磨蹭,孩子也会跟着学的,而父母再教育孩子提高速度,孩子就会反驳。所以父母要特别注意做好榜样,身教大于言传!
9、父母不要太着急,要试着冷静处理孩子的懒散磨蹭问题。
当孩子出门磨磨蹭蹭,穿个鞋穿半天,父母不要着急,越急孩子越是不配合的,要冷静处理。让孩子坐下来,沉住气穿鞋,手脚利索一些。父母不要总是不断催促,应该说“孩子,妈妈相信你能很快穿好鞋子的!”
10、讲究方法,让孩子感觉到事情的趣味性。
对于孩子做事懒散磨蹭的问题,比如系鞋带,父母可以让孩子体验系鞋带的快乐,比如系鞋带时让孩子听听音乐,唱唱歌曲等等,这样孩子就喜欢系鞋带了,也会很利索,慢慢知道具体怎么穿了。
要改变孩子懒散磨蹭的习惯,从生活习惯抓起,先给他规定时间,要求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己要做的事儿;再通过训练缩短孩子生活自理行为的时间;还可以通过游戏来加以改变,父母可以经常与孩子玩一些小的竞技游戏,使孩子在游戏中提高自己动作的敏捷程度。
第一招:一分钟专项训练。
(1)训练孩子专心做题。
准备几十个简单的加减法口算题(根据年级不同,难度可以不同)。规定一分钟,看孩子最多能做多少道题。让孩子感觉到一分钟都能做十多个小题,而自己写作业的时候,有时候几分钟也写不出一个小题。
(2)一分钟写汉字训练。
找一些笔画和书写难度相当的生字,看孩子在一分钟内最多能写书多少个字。记下每次的情况,并进行对比。
(3)一分钟写数字训练。
班上一个孩子的数字书写特别差,而且非常慢。这学期,数学老师让他 每天练习一分钟“0123456789”的快速书写。写一分钟算一次,看一次能写几组,他给我看了最近几天的练习成绩,原来一分钟最多能写5组,现在最多可以写9组,而且还写得工整好看多了。
以上训练让孩子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原来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珍惜时间。同时也提高孩子的写字速度和做题的速度。训练时以1分钟为一组,每天练习三至五组。在训练的时候注意记录孩子的成绩,并进行对比,练习时间以一星期为宜。
第二招:停止催促,坚持表扬。
孩子做事情磨蹭的时候,很多家长喜欢喊,不断的催促,结果感觉是越催促,孩子的动作越来慢,家长就更生气。父母对孩子做某件事情的速度快,就要表扬。随时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现,对做得快的事情立即表扬,通过表扬,会激发孩子内在快的动力。
第三招:节约的时间由孩子自由支配。
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布置一些家庭内部的作业,比如孩子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家长会布置什么读英语,孩子刚读完英语,家长又安排做奥数题,等等。总之家长给孩子安排得相当充分。孩子也看出问题的所在,那就是,只要有孩子空闲时间,家长就会安排任务。所以,孩子的对策是,化整为零,在写作业的时候边写边玩。这样拖很长的时间,由于老师的布置的作业没有完成,家长也不会另外安排任务。孩子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就玩了。
对策:把每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做一个大概的时候估计,将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家长布置的任务)进行一个时间预计。一定要给孩子留下休息的时间(自由支配的时间)。如一共要一个半小时,那么孩子一个半小时(甚至提前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余下的时间就必须由孩子自己支配,如果玩他喜欢的玩具,或者打一会儿游戏,进行一会儿体育锻炼等,就是做孩子喜欢做的事情。养成这样的习惯以后,孩子会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因为早写完就有很多时间玩了。
第四招: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
早上按时起床,晚上按时睡觉,整理自己的书、衣服、玩具等,从生活习惯抓起,先给他规定时间,要求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己要做的事儿。一位家长说,她女儿早上起床穿一双袜子要十分钟,孩子在床上把袜子理呀理,理得家长冒火。什么吃饭,穿衣,洗漱能拖时间,尽量地拖时间。
对策:通过训练缩短孩子生活自理行为的时间。比如和爸爸妈妈比赛穿袜子,看谁更快,家长在比赛时,可以故意放慢一点,让孩子觉得有有取胜的可能。甚至有时候不经意输给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能做得快。让孩子在生活中做事快,在学习中才会快起来。
第五招: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立即停止。
有些孩子写作业拖延时间到晚上十点,减少了睡眠时间,导致第二天上课没有精神,降低了学习效率。周而复始,造成恶性循环。这时,我觉得可以给孩子确定一个作业完成的最后时间。要保证孩子十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孩子的作业还没有完成,就不再写了,要求孩子必须睡觉。作业没有完成,会受到老师的批评,以后,孩子就会抓紧时间完成了。这个是狠招,家长要具体分析孩子作业的量,有时候老师布置的作业超标了,就不能用这个办法。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使用这一招。
总之,对孩子磨蹭,家长一定要用耐心和爱心帮助孩子逐步改正,不要操之过急。要注意总结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孩子的速度。
教育是种慢艺术。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才能养成一个习惯,所以耐着性子慢慢来,长久的坚持,才能让磨蹭远离。你的孩子是真的磨蹭吗?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慢”并不是磨蹭,而是我们大人忘记了他们只是孩子,对他们来说很多事情都是有技术难度的。所以在要求孩子快之前,家长也应该反思一下,这件事情你是否已经很耐心地教过他了,他是否已经有了足够的能力来快速完成。
怎么改善孩子做事拖拉磨蹭
在实际生活当中,有许多孩子会有这样的表现。有时,当他们在进行感兴趣活动,而爸爸妈妈想让他做另外一件事情的时候,孩子要么不给予理睬,要么磨磨蹭蹭。有时在做作业的时候,他们也总是写一会作业,发一会呆,或做一些别的小动作,诸如摆弄铅笔、小玩具什么的。这样的孩子总是让大人很着急,同时又觉得无能为力,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从孩子心理发展的角度看,这种磨蹭行为不是一种良好的行为方式,它不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往往会使孩子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以后走向社会也难以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生活。因此父母应该认真对待孩子的磨蹭行为,了解其中的原因,帮助孩子改掉这一习惯。
虽然磨蹭在许多人眼中只是一个简单的行为问题,但是造成孩子磨蹭的原因却不简单,主要有以下几种。先天因素有些孩子的磨蹭行为是由神经兴奋机制和抑制机制的强度不同造成的。当神经抑制机制强于兴奋机制时,孩子的行为可能就表现为反应慢、不灵活、不敏捷,而当神经兴奋机制强于抑制机制时,孩子的行为则会表现为灵活、敏捷、麻利。
压力磨蹭很多时候也是由于个体面临的压力、矛盾等造成的。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晚上看电视的时候,心情特别轻松,可是另一方面你心里又很清楚,今晚必须完成一项枯燥的工作,这时你就会磨磨蹭蹭,总想多看一眼电视,碗一些去工作。这种磨蹭行为就是个体在面对压力时的一种应对行为。看有趣的电视与做枯燥的工作在个体心理上形成了冲突、矛盾,而又没有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因而这就给个体带来了心理上压力,这种压力表现在行为上往往就是磨蹭。上面案例中的这个小朋友的问题就是如此。他一方面想玩,另一方面又迫于父母的威严和要求,这就在他心理上形成了压力,进而表现出磨蹭的行为。
不成熟的行为调控方式儿童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对自我行为的反思、监控、调节能力还很低。因此,他对自己的行为是什么样子,应该是什么样子还没有明确的认识,无法做出合理的调节。这样即使当他们的行为中出现磨蹭现象时,他们也很难做出及时的调节首先,要理解孩子的磨蹭 即使是承认在一些问题上也常常会产生紧张情绪,需要心理准备时间来进行调试。
对于正处于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孩子而言,心理上的准备时间久更为重要了。因此,父母首先要对孩子的磨蹭行为给予适当的理解,这是孩子进行心理自我调节,进而作出行为决定的一个缓冲期。
其次,可以做一些小游戏来锻炼孩子做事高效的习惯。比如和孩子比赛拣黄豆。放一盆大米在桌上,里面掺些黄豆,爸爸和孩子比赛谁拣得快而准,妈妈在一旁数数,数到50时双方停止。经常做诸如此类的游戏,可以锻炼孩子在做事时神经充分兴奋、精神高度集中的习惯。
(以下是一位老师的游戏方法)
一分钟专项训练。
(1)训练孩子专心做题。准备几十个简单的加减法口算题(根据年级不同,难度可以不同)。(2)一分钟写汉字训练,找一些笔画和书写难度相当的生字,看孩子在一分钟内最多能写书多少个字。记下每次的情况,并进行对比。 (3)一分钟写数字训练。我班上一个孩子的数字书写特别差,而且非常慢。这学期,我让他每天练习一分钟“0、1、2、3、4、5……9”的快速书写。 (4)停止催促,坚持表扬。如刚开始可以给孩子出几道简单的题,给1分或2分钟,孩子会很快做好,家长要作大吃一惊状呼道:“还不到一分钟呢!”总之,很夸张的样子。随时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现,对做得快的事情立即表扬。“现在穿衣服快多了!”“现在收拾书包快多了。”
第三、给孩子一段必要地心理缓冲时间。
对于有磨蹭习惯的孩子,父母在要求孩子做事情之前,可以事先告诉他待会要做什么了,适当给他一个缓冲时间,然后在规定时间到的时候,果断地督促孩子从事某一项活动,使他逐渐改掉磨蹭的习惯。比如,在吃饭前,父母可以说:时间到了,我们应该吃饭了。再给你5分钟玩电脑的时间,5分钟之后你自己关了电脑,去吃饭。如果孩子不照你说的做,你可以再警告他一次,你现在可以玩电脑,也可以去吃饭,到底要什么你自己想一想,想好了告诉我。当然,父母在语气上定要轻柔而决断。要让孩子知道你的立场很坚定,没有缓和的余地。不要让孩子看到你的犹豫或不坚定,使他有机可乘。
第四、惩处体验法。
对于有些磨蹭的孩子可以使用惩处体验法。比如有的孩子做家家庭作业时磨磨蹭蹭,别的孩子半小时的作业,他2个小时完不成,而且又没有改正的意思。这时父母可以给他规定9点钟之前必须做完,做不完也不给时间做了。等到9点钟,父母准时让他停止,不管做完做不完。万一真做不完,他第二天就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就会体验到磨蹭的坏处,这样才会主动去改正了。当然使用这一方法要注意两点:首先在规定的时间之前,要和孩子一起商定,从而防止他到时心里不服气;其次要事先和老师沟通好,希望老师给予配合,共同帮助孩子纠正坏习惯。
拖拉磨蹭的小孩改怎么办
关于孩子为什么磨蹭,以及孩子磨蹭怎么办,以前的帖子里都说到过好多次。今天小美就汇总一下,给大家一个参考。关键,还是家长要用心分析自己的孩子,对症下药,毕竟你才是最了解你家孩子的人!
一、如果孩子作业磨蹭是因为没有时间观念、没有自我控制力、做其他事情也拖拉。
很多家长为孩子写作业磨蹭而着急和焦虑,一般家长都会使用“表扬”、“批评”、“讲道理”、“要求”四种传统但没有效果的方法,遇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先分析孩子写作业磨蹭的原因是什么?有一类孩子写作磨蹭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时间观念、没有自我控制力、做其他事情也拖拖拉拉”,针对这样的原因,作为家长首先要静下心来,大量家长在遇到孩子问题的时候,静不下心来——急躁、过早干涉、情绪化、破坏性批评、喋喋不休的唠叨,要知道,就是“烦躁的心情”才导致“孩子教育的失败”。
遇到孩子问题就想下面两句话,可能你的心情就能平静下来:
其一,孩子也是人:“孩子也是人,是人就一定出问题,出问题很正常,不出问题的孩子那才是有问题的孩子,失败是成功之母,孩子是在不断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成长和成功的,我的孩子出问题了,说明他又有进步空间了!”。
其二,孩子是孩子:“孩子毕竟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经验并不足,遇到问题的时候靠自己想出好的办法去解决并不是很现实,作为家长,我要想办法引导我的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我的孩子解决问题,这是我的责任!”。
因此,当你找到孩子出问题的原因后,你要做的事情就是想办法帮助孩子,针对上述写作业磨蹭的问题,我一般告诉家长方法:
1、去找老师,和老师商量,“我的孩子在家里写作业磨蹭的不得了,我想了个办法,老师你能不能帮助我,试试这个方法”。绝大部分的老师都希望能够配合家长;
2、想出办法:“你和我的孩子说,听说你在家里写作业很磨蹭啊,我不相信,以你的能力和实力一定能独立并快速的写完作业啊。这样吧,你回家告诉家长,让家长在你的作业本上签字,签字的内容是:一、是否独立完成,二、用了多长时间”;
3、积极配合老师,回到家后和孩子说“老师说你能自己独立并快速的完成作业,我不应该说你写作业磨蹭,老师希望我能在你的作业本上每天签字,看你是否独立完成,统计你写作业花费的时间”;
4、客观统计,如果孩子爷爷奶奶陪伴孩子写作业了,就签字“不是独立完成,在爷爷奶奶陪伴下完成”,如果孩子写作业过程中看电视、玩耍,不要多说,只要记录作业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就可以,然后在作业本上签字“写作业过程中,看电视、玩耍了,6点开始写作业,10点钟结束,共持续了4个小时”;
5、老师再配合,单独找到孩子:“我们班绝大部分同学都能独立完成作业,平均时间是1个小时,你怎么会是4个小时呢,你要努力了。”利用孩子怕老师的心理,很快就能解决写作业磨蹭的问题;
改善孩子做事磨蹭的方法
在路上,我对她说:“女儿你看,因为你没有好好计划时间,每天早晨都起不来,心里都不高兴,是不是?”
她说:“是啊妈妈,我心里不高兴,姥爷老是说我。”
我又说:“其实,妈妈有时候也会拖拉,时间安排不好,今天的行李都没收拾完呢,如果赶不上飞机,妈妈的工作都要耽误啦,等妈妈出差回来以后,我们互相监督,一起改掉拖拉的坏习惯,好吗?”
她在后座使劲点头。
后来一段时间里,我们的确做了一些努力,相对于之前,女儿在计划时间方面,进步了很多。在跟孩子进行时间管理的同时,我也愿意去改变我身上不太好的的一面。因为孩子不仅仅会模仿我们好的行为,还会模仿不好的行为。所以今天,我想通过这篇文章,分享一下跟孩子相处时对时间管理方面自己的体会,也欢迎大家在后台给我留言,一起交流一下你们的经验和教训。
告诉孩子,时间是有限的
其实,对于很小的孩子来说,这一点是非常抽象的。
女儿在我面前,特别喜欢撒娇。一天不见我,晚上总是想多腻歪一会儿,舍不得去睡觉。我也曾经因为这种情况说过女儿,晚上不舍得睡,早上又睡不醒,但也心疼孩子,觉得她只不过是想跟妈妈多待一会儿。可是每次纵容她晚睡,早晨呵欠连天不起床的样子又真的很让我着急。最初我也不太知道,如何跟孩子说“时间有限”这个概念。
后来,很偶然的,我跟一个师兄吃饭。他是做投资行业的,平时经常出差,也没有特别多时间陪伴孩子。聊到怎么跟孩子进行时间管理,他说了一个办法,我很受启发:
我在跟孩子说时间有限的时候,会借助一个道具。可以准备一个盒子,里面放些不同颜色的积木,方形或者球形都可以。每次从盒子里拿出一个积木,就代表着用掉了一部分的时间。我们给这些积木进行定义,白色准备8块,代表着睡觉的时间,这个是不能动的,一旦睡眠的时间减少了,意味着我们的身体会生病。
“黄色是3块,代表了吃饭的时间,这个也是固定的,如果缩减吃饭的时间,肚子会吃不饱,会不舒服。绿色是8块,代表着读书画画练琴的时间,剩下的6块就是玩耍的时间。这两种时间是比较机动的。如果每次学习的时候拖拉了,就要去玩耍的积木里借时间,这样孩子就知道玩儿的时间会缩减掉了。
“如果学习的时间全部都借给玩耍了,那么势必没有时间去读绘本,去练琴。这样,孩子就要承担不能读绘本和完不成作业的风险,而如果某一天,我们在学习的这一段时间内能够高效率地完成,那么,孩子玩耍的时间就增加了。这对于他们来说,能很大程度上起到一种督促的作用。”
将时间具体化,确实是个好办法。对孩子来说,前面的时间利用好,才能更多的拥有另一段时间。这也是我们平时一直说的“学要学得高效,玩要玩得尽兴”。利用好这个“看得见的时间”,各位妈妈可以尝试。
以身作则,守时守约
这一点上,我也承认我最开始做的并不好,还是女儿姥姥点醒了我。
比如,我送女儿上学之前,总要梳洗一下吧,总要擦个粉底吧,总要穿件得体的衣服吧,女人嘛,梳洗打扮确实会比较麻烦一些。每天早起,先坐马桶上刷一下前一天文章的阅读量,回复一下后台的留言,时间就差不多快没了,我就开始催女儿,姥姥姥爷更受不了磨蹭,也开始一起催,这个时候女儿就会不耐烦,上学的心情也很糟糕。
有一次女儿姥姥说我:“你天天催她,还不是你自己没算好时间,下次你自己早起十分钟看看是不是还这么紧张。”于是第二天,我特意比前一天早晨早起十五分钟,留出来时间放在女儿起床和挑选衣服的环节,果然比之前轻松一些,说实话,多睡十几分钟对于大人来说,可能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但对于我们在孩子面前的表现,多十分钟,不仅仅是多了一份从容,更重要的是教给孩子一个守时的良好习惯。
跟孩子一起安排时间
随着孩子长大,对于时间的把控越来越有自己的认知,这个时候就可以让孩子跟我们一起来制定时间计划。比如,从幼儿园的假期开始,我们可以写好在什么时间范围内起床,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每天读几本书,画几幅画,都可以跟孩子一起来制定。打印成漂亮的表格,贴在墙上,或者冰箱门上,全家人都可以督促孩子去执行表格中的任务。对于孩子的执行力发展也是特别好的。
女儿就特别愿意当自己的小主人。今年我们在美国过年的时候,每天的行程计划中,她自己安排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国会山前面草坪的松鼠准备好吃的。这也是促使她早起床的最重要的因素。
我们必须相信,孩子们可以学着安排自己的事情。
超额完成任务,有实质性的奖励
如果每次时间表格里的任务孩子能超额完成,我们必须要有物质奖励。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孩子会看到,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得到了爸妈的肯定和奖励,这会是巨大的鼓舞。接下来,他们才更有兴趣尝试更高效的时间管理方式。
今年寒假的时候,制定的时间计划里有每天帮助姥姥做家务的部分,当时我跟她讲,姥姥做家务很辛苦,如果坚持帮助姥姥一起做家务二十天,我会送她一整套乐高的公主城堡。
当然,做家务都是她力所能及的,比如收拾餐桌,摆放筷子,整理自己的玩具等等。当她拿到公主城堡那一瞬间,特别兴奋和满足,主动对我说:“妈妈,接下来我想再在计划表中安排一项任务。”
听到这话,我虽然替我的钱包捏了一把汗,但还是特别高兴。孩子可以逐渐完成自己时间计划的任务,就是学着对自己负责。
让孩子体会到浪费时间带来的后果(惩罚)
我们家离幼儿园有一段路上的时间,有时候没有按时起床路上就会很赶。幼儿园是每天上午八点到校,有二十分钟的时间来吃早餐。
冬天的时候,大人也想多赖会床,别说孩子了。在紧赶慢赶的情况下,还是会迟到几次,吃早餐的时候,女儿发现最爱吃的花卷没有了,自己很是不开心。于是会在第二天早上因为前一天没吃到的花卷而耿耿于怀,自己会惦记早起一点。
还有一个例子,是尹建莉的书里曾经讲过的。她的女儿曾经因为晚上没有及时完成作业,妈妈提醒过她,她却也没有当回事。结果第二天上学无法上交作业,得到了老师的批评。这次批评对于一个平时表现特别好的孩子来说印象太深刻了,后来孩子再也没有让妈妈督促过写作业这件事。
时间管理对于孩子来说,是要有秩序和合理的步骤来实现的。但不能强求一个年龄很小的孩子有良好的时间概念,毕竟时间对于3岁以内的孩子来说还是非常抽象的。
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有好的引领作用。因为,我们是孩子的镜子,孩子在我们身上可以模仿各种好的或者不好的生活习惯,但反过来,孩子同样也是我们的镜子,当我们在孩子身上看到问题,那一定是我们的引导出了问题。
我们都不是圣人,也不可能有严格操作程序的人工智能,但在很大范围内,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作息整理出一套适合他的时间管理方式,培养孩子对时间的感知和安排能力,我想,这对孩子将来进入小学后的自立能力和时间管理都会是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