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养笔记:她能大胆走路了
发布时间:2021-05-17 教养笔记 教育教养笔记 小班教养笔记观察记录:
慧慧小朋友高高的个子,看起来应该是个很能干的小朋友,但刚入园时,她从不敢和小朋友一起走路、上厕所,看到前面有跑的小朋友就吓得停下来大叫,害怕别人撞到她,总要等到别人进教室后,才敢慢慢地走到厕所。
通过家访我们了解到,因为慧慧小时候摔了一跤,手臂骨折,从此以后她的家人就不敢放手让她一个人走路,总是有人扶着她,久而久之,她也从不敢一个人走路了。Www.Yjs21.COm
教育方法及效果:
对于她这种长期形成的依赖及对单独走路的恐惧情绪,我知道不是一两句话或一两天就能消除的,而需要耐心的引导和细心的帮助。
首先,要消除她的紧张情绪。下课时,我拉着她的手,带她和小朋友一起上厕所,让她知道别人是不会故意撞她的,我又请几位能干、细心的小朋友带她一起玩,鼓励别的幼儿关心、爱护和帮助她。其次,我们和家长达成协议,在家尽量放手让她一个人走路。最后,对她的每一点进步,我都给予热情的赞扬,在周五的小红花评选中,给她贴上一朵漂亮的小红花,她高兴地笑了。
在以后的时间里,我总是用鼓励的目光关注她的一言一行,适时地表扬她。渐渐地她变得放松了,脸上的笑容多了,还能和小朋友一起跑跑跳跳,参加游戏了。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小编推荐
案例:个案:我解开了她的心结
一、个案基本情况
小丽女年龄5岁幼儿园中班小朋友
二、案例概述
小丽是一个长得漂亮、清秀且自理能力强的女孩。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她手臂上有一块大大的胎记。就是这块胎记给她带来了无穷的烦恼。夏天她不敢在同伴面前穿短袖,即使天很热也是如此。面对同伴关切的询问,她更是不安。小丽渐渐的变得不愿与同伴、老师多说话了。
三、个人背景资料
小丽是个独生子女,父亲平时工作较忙,照
顾孩子事落在了母亲身上。母亲对孩子很关爱,但对小丽手臂上留下的胎记始终有一种负疚感。
小丽对自己手臂上的胎记很自卑,总是小心的不愿让人发现这秘密。
四、分析与诊断
分析:
1、小丽的妈妈处于自己关爱女儿的方式,她尽量不让其他人看到小丽手臂上的胎记。母亲过度的保护,使小丽对自己手臂上的胎记特别敏感,且为了不让他人发现手臂上的胎记,小丽还转过幼儿园。这更增加了孩子的自卑感。
2、小丽也曾问过妈妈手臂上的胎记是怎么回事,可父母总是吞吞吐吐,或唉声叹气。
3、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丽也不例外。夏天她也想穿上漂亮的短裙,可是这只能在家穿。外出只能换上长袖。她也曾问过妈妈这是为什么?妈妈的回答是:长袖可以遮住胎记。妈妈过度的保护更增添了她的一份负担。
判断:
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可以发现小丽对于外界的事物比较敏感,多虑,特别对自己手臂上的胎记很自卑,导致对自己缺乏一定的自信心。
五、辅导策略与经过
1、指导家长,配合教育。
和家长进行交流与沟通,将孩子在幼儿园的
情况告诉其父母,让他们知道孩子的自卑情
绪和他们以前的教育有关联。指导家长正视
孩子现状,切忌对孩子在心理上施加无形的
压力,帮助孩子寻找身上的闪光点,让小丽
和同龄人一样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家长表示
一定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教育方法。
2、循循善诱,消除心结。
天气渐热,孩子们将穿上短袖。我开始为小丽担心起来,同伴的关心是否会增加她的自卑心理呢?于是,我开始寻找打开她心结的钥匙。为此,我特意设计了一节谈话活动,还邀请了部分家长参与,其中也包括了小丽的妈妈。首先我请小朋友介绍一下父母是如何关心自己的,大家抢着回答,但小丽一句也没说。接着我告诉小朋友,正因为爸爸、妈妈爱我们才生下我们。但是妈妈在生小宝宝时为了不让自己的小宝宝和其他宝宝搞错,所以在每个小宝宝生上留下了只有妈妈自己知道的记号。这时我故意问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的妈妈留下的记号?”“想”全班小朋友大声的回答,我发现小丽也开口说了。这时我请了几个妈妈来介绍,有的说:我在孩子脸上点了一个黑点:有的说:我在孩子的背上画了一个圈。而小朋友们则开心的寻找着妈妈做的记号。最后我让小丽的妈妈来介绍,小丽妈妈按照我事先和她说好的话加上自己的感受动情的说着:我女儿身出来时很漂亮,为了不让其他妈妈抱走,我特意在女儿的手臂上画了一个大大的红印,这样我一看就知道了。此时,我又适当的推了一把,我问大家想不想看看小丽妈妈画的圈,大家都举起了手。而此时的小丽则大方的上来让大家看她的手臂。我则
高兴的在一旁为小丽走出她的心结而鼓掌。第二天我就发现小丽穿上了漂亮的短袖,而小朋友也没有特别的关注她的手臂。
3、帮助小丽寻找身上的闪光点,重塑自我。
虽然小丽的心结解开了,但是要真正帮助她
克服自卑的心理还需要挖掘她身上的优势,予以放大。如:小丽自理能力强,我就鼓励
她去帮助同伴,让小丽在帮助她人中得到交
流,提高自信心。小丽有进步了我就及时在
全班面前表扬、鼓励她。
4、和搭班教师交流小丽的情况,取得她的配合,共同帮助她消除自卑的情绪。。
六、辅导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与帮助,小丽逐渐消除了自卑的情绪。夏天穿起了漂亮的短裙。有时别人无意中问到手臂上的胎记,她会自豪的告诉人家:是妈妈给我画上的,且反问到:你们有吗?
七、回顾与建议
通过对小丽事件的处理,使我感到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负面的影响。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进一步作好家长有关幼儿早期教育的宣传工作。
案例分析:她俩终于成了好朋友
案例背景:
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是我园课题重要内容,让孩子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与分享,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能力。当他们学习交往时肯定会遇到许多问题,会出现一些错误的举动。这需要我们一起和他们面对,并且帮助他们指引方向。最终学会与他人交往,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案例描述:
这一天班上有几位女孩子穿了裙子,他们围在一起互相欣赏对方漂亮的裙子。
这时瑶瑶说:“甜甜,明天你不能穿裙子来上学。”一边用命令的口气说,一边还用手去拽拽甜甜的裙子,一副很不满的神情,刚说完有几个小女孩也跟着起哄,甜甜的表情似乎很委屈。户外游戏的时候,瑶瑶又用命令的口气对甜甜说:“你不要跟我们一起玩。”说着还去拉甜甜,甜甜很无辜地走开了!
第二天,瑶瑶对甜甜的鞋子做出评论,“你的鞋子真难看。”“你的头发扎得不好看。”总之甜甜处处都针对甜甜,总是找她的茬。
案例分析:
本案例中的瑶瑶是我们班的“小公主”,家里人对她百依百顺。在班里,她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情感较丰富。性格也很倔强,稍有不如意,就会使性子。而甜甜比较安静,胆小,遇到强势的瑶瑶,她表现得都是退让,无助。而甜甜不善于沟通、讲话,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也稍弱一些。因此每次瑶瑶在找茬的时候,她也选择不告诉老师,而是回家跟爸爸妈妈说。其实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而甜甜的父母也跟我反映了这个情况,希望能让她们化干戈为玉帛。
瑶瑶嫉妒心强,看甜甜穿的裙子好看,她就强势得命令她明天不能穿,这是她骄傲小公主的表现,在她的世界里觉得自己是最美的。当看到好欺负的甜甜时,就耍出她小公主的脾气。而甜甜则不太计较。但瑶瑶这些话语肯定伤害到了甜甜。如果长此下去对这两个孩子都会产生很不好的影响,强势的更会变本加厉,而受伤的将会让阴影更大。
采取措施及效果:
1、调查了解。我知道事情根源在瑶瑶那里,我问她为什么对甜甜有意见,而她则是一句话:“我不喜欢她,不愿意跟她成为好朋友。”表情是很不屑的样子。而我同时也对甜甜进行了了解,其实甜甜是个不太计较的孩子,她愿意和瑶瑶成为朋友的。
2、找到突破口,对症下药。我发现瑶瑶很重视老师给予的肯定和表扬。如果哪个小朋友被老师表扬,那她会很佩服她,同时那她会露出很羡慕的眼光。所以利用她这一点,我在这段时间我有意对甜甜更偏爱一些。对甜甜各方面的进步都给予肯定,让瑶瑶知道:甜甜是个很棒的孩子。甜甜各方面也自信了许多,也更愿意和老师交流了。
3、甜甜成了老师眼里小名星,瑶瑶对甜甜投去了羡慕的眼光,我就创造机会把她们分在一组,一起合作。例如在一次美工橡皮泥活动中,我对于甜甜的作品又给予肯定,其实甜甜一直各方面都表现很不错。而当我表扬完之后,我马上就把瑶瑶叫过来问她:“你愿意和甜甜一起做一个吗?”瑶瑶马上高兴的答应了。以前的“小公主”气完全没有了。同时我也争取了甜甜的意见,问她愿意和瑶瑶一起合作吗?她也高兴得答应了。就这样一对冤家向朋友迈进了一步。后来我又把她们分在一组,一起当老师的小助手。让她们有更多的合作的机会,同时也是互相学习的时候。这时候发现她们的关系有了很大的转变。最让我高兴的是,终于有一天甜甜的妈妈对我说:“甜甜回家告诉她,自己和瑶瑶成为好朋友了。”听到这句话,我心里真是替她们高兴。
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玉,一块未经雕琢没有成型的玉。在他们幼小的时候,如果我们能正确地引导,加上有效地教育,那么他们就会闪闪发光。我们老师更要以爱、以耐心来关注他们,了解他们的内心,尊重他们的个性,同时又要以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孩子。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只要我们坚持,只要我们家园共同配合,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好孩子。
《扶爷爷奶奶走路》案例分析
《扶爷爷奶奶走路》是一个小班音乐游戏活动,让孩子在音乐中感知老年人是如何走路的,学会怎样照顾老人。现在的小朋友都是独身子女,平时以自我为中心,只有爷爷奶奶照顾他们,他们不懂得关心爱护别人和周围的事物,甚至还要年纪大的爷爷奶奶抱着走路,还要爷爷奶奶喂饭。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先用图片激发小朋友的兴趣,让幼儿看看爷爷的头发白了,爷爷奶奶走路都不方便,要用拐杖。接下来,我还用两种不一样的音乐,一种是小朋友走路欢快的音乐,还有一种是慢慢的爷爷奶奶走路的音乐。通过音乐让幼儿进一步体会爷爷奶奶走路的不一样,提高幼儿对于不同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在整个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爷爷奶奶走路的时候,大多数幼儿都知道要弯腰,捶捶背,走的慢慢的。最后就是游戏,首先我请幼儿做小朋友,我做老奶奶,让他们想一想怎么扶爷爷奶奶走路的,然后再请幼儿个别表演。小班音乐活动只有15分钟,在下午的游戏活动中,为了让每个孩子都有参加游戏的机会,我把小朋友们做成两排,一排当爷爷奶奶,学着他们走路的样子,另一排当小朋友,去扶爷爷奶奶走路,这样小朋友们就有足够的空间活动。这样不仅巩固了幼儿对爷爷奶奶的认识,还让幼儿多次重复听音乐,提高他们音乐审美能力。
《防走失》教案(范例)
俗话说,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和准备。在学习工作中,幼儿园教师有提前准备可能会使用到资料的习惯。资料可以指人事物的相关多类信息、情报。参考资料有助于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所以,关于幼师资料你究竟了解多少呢?或许"《防走失》教案(范例)"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在现代社会中,孩子的走失已经成为了家长们十分担心的问题。孩子在外活动时,如果不注意自身安全,很容易出现意外,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在孩子走失的问题上,我们必须给他们提供一定的防范措施,让他们在外出活动时更加安全。下面,本文将给家长们介绍一些《防走失》的教案,给予大家在孩子成长中提供保障。
一、目的与意义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防止走失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本课旨在提醒孩子们在外出活动时要提高对自身安全防范意识,了解如何更好地规避风险,为孩子提供安全的成长环境。
二、内容介绍
1.认识走失:介绍孩子走失的原因,让孩子们认识走失的危害。
2.防止走失:针对孩子走失的问题,采取多种措施,如:通过设置标志物、父母陪伴等方式防止走失。
3.如何寻找走失的孩子:介绍孩子走失后应该如何寻找,告知孩子们在孩子被走失的情况下,应该立即报警及联系家长。
三、教学方法
1.前置知识讲解:让孩子们认识走失的危害,引起他们对这个问题的重视。
2.讲解案例:通过讲解一些被走失的例子及其后果,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提高他们自我防范的意识。
3.互动式教学:与孩子们进行互动,让孩子们自我意识到一些问题,让孩子们参与进来,让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四、教学流程
1.孩子们认识走失的危害。
2.介绍如何防止走失。
3.介绍走失后应该如何寻找。
4.实践操作:组织孩子们在饭堂、教室、操场等场所寻找标志物,并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们明白依托物品也是可以节省寻找孩子的时间。
5.问答环节:通过问答的形式,佐证扩展孩子们所学知识。
6.总结回顾: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
五、温馨提示
在孩子走失的情况下,如果家长不知道该做什么,可以考虑立即报警,以便能够及时找到孩子。此外,在孩子出门前,家长应该教导他们多注意安全,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行走道路。
总的来说,让孩子们养成高度安全防范意识是十分重要的。家长们应该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安全保障,既要注意人身安全,也要关注心理健康,帮助孩子成长。通过以上《防走失》的教案,我相信能够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养成更加安全的生活方式,让他们安全地成长。
案例:爱,让她破茧成蝶
童心是一泓清泉,透明、晶莹;童心是一朵花蕾,欲放、美丽;童心,也是一道彩虹,绚丽、夺目。在我眼中,每颗童心都是一个新世界,斑斓、各有千秋,但有时它的外面却包着一层厚厚的茧,不愿别人轻易触及……
辰蕙是这个学期班上转学来的新生。即使在事前我们已经对她进行了一次专门的家访工作,可是在开学的第一天,我依旧可以从她的眼神中读出无助、惶恐、不安的内容。她像一个“玻璃娃娃”,好象随时都会在这个大集体中被挤碎似的。因此,我在班上对孩子说,“辰蕙是新来的小朋友,需要小伙伴们的经常帮助,希望大家今后可以和她成为很好的朋友。”可是,事实并不像我所愿的那样,总是接二连三的听到孩子跑来向我告状,“吴老师,辰蕙不愿意和我们一起玩……”“辰蕙她打***了……”“辰蕙她总是和别人抢椅子……”慢慢地,班上要是发生了什么纠纷事件,每当我问孩子原因的时候,大家经常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我,“是辰蕙做的……”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比平时更加留心地观察着辰蕙,发现了原来她是一个很自卫的孩子,要是发生了什么她认为“威胁”到自己的事情,她就会像小刺猬一样竖起浑身的刺来“备战”着,甚至有时候把小伙伴对她的过于热心也当成是一种“危险的信号”,于是就发生了许多不必要的“小误会。其实她过于自卫的心理来自于对新环境的恐惧,于是就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对身边新事物的抵触。所以此时,她内心的大门还是禁闭着的,不允许有任何一个人轻易地进入,包括我这个老师在内。
作为一名幼儿的教师,我比任何人都清楚地知道“鼓励“这两个字对孩子的分量有多重。改编一位名人所说过的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用我的杠杆撑起你的心。我想说的是,我的支点就是鼓励,即也是一种不逊于血浓于水的真爱,这份情感对孩子来说是“灵丹妙药“,对老师来说是对职业的一种誓约,对孩子的一个守诺。经常轻轻地揽着她,告诉她老师也很想做她的朋友,并且带着她在身边做着欢乐的游戏,慢慢地我感觉到了自己手心里握着的小手也用力地回握着我;在她尚且孩子对小伙伴们还产生隔阂的时候,我依旧开心地做着她的“大伙伴”,鼓励她融入“小伙伴”的温情中;在她面队手工活动显得“手足无措”的时候,我还是鼓励她,鼓励她通过不断的尝试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渐渐地,我开心地看到了她脸上绽放出最美的笑容,那是和小伙伴在一起玩耍时候的笑容,也是她打开自己的心扉迎接新世界的笑容,更是她对成长过程用心的诠释的笑容……的确,是爱让她破茧成蝶的!
案例:爱让她破茧而出
童心是一泓清泉,透明、晶莹;童心是一朵花蕾,欲放、美丽。在我眼中,每颗童心都是一个新世界,斑斓、各有千秋,但有时它的外面却包着一层厚厚的茧,不愿别人轻易触及……
十月,一个金色的季节,我披着一身阳光走进了中(1)班。“来,都到蔡老师这儿来,和我说说你自己。”我热情地伸开双臂,孩子们先是疑惑,继而窃窃私语,但在我的一再邀请下,他们很快就抛开了怯生,兴奋地围在我的身边,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可是,透过一条小小的缝隙,我发现一个小女孩一声不响地坐在原位,两眼望着窗外,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于是,我走到她的身边,蹲下身子轻声问:“你叫什么名字?”“她叫紫薇!”有孩子大声地抢答,这个叫紫薇的女孩却依然紧闭嘴唇不吭声。我不肯罢休,再次尝试着和她套近乎,但她还给我的除了沉默还是沉默,想不到我和她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竟如此失败。
从此,倔强的紫薇成了我留意的对象。慢慢地,我发现在紫薇倔强的背后隐藏的是胆小、自卑:她很少和其他孩子交谈、玩耍,却经常坐在座位上用羡慕的眼神小心翼翼地望着她们,而一旦有人向她发出邀请,她又象只受到惊吓的蜗牛迅速收回刚伸出的触角,把冰冷的硬壳留给对方。看来要想和她说上话,我必须投入全身心的爱才能打动她的心。于是,我每天都有意无意地和她叨上几句“紫薇,今天你的小辫扎得真漂亮!”“紫薇,今天你吃饭又有进步了!”虽然,她依然不搭腔,可我的表扬和赞许有如一股暖风,悄悄地融化了她脸上的冰霜,我继续等待着……
一次,我教孩子们画蝴蝶,和往常一样紫薇只是捏着蜡笔发呆,我走到她身边,象变魔术一样从衣兜里掏出一只振翅欲飞的蝴蝶发夹,低声说:“瞧,美丽的蝴蝶在请你帮它画像呢,你愿意吗?”她的眼眸忽地一亮,但犹豫了一下还是摇了摇头:“我不会画。”她和我说话了!她终于和我说话了!!!按捺不住的喜悦从我的心里一直跳跃到脸上:“没关系,你先跟着强强一起画,一定会画得和他一样好。”可是她还是捏着蜡笔欲画又止,我真恨不得帮她下笔才好。不过,“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紫薇目前缺少的是自信和勇气,只有我帮她战胜胆怯,改变“我不行”的想法,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才能使她品尝到自信的甜头。想到这,我耐心地递给她一个微笑,模仿蝴蝶的口吻继续请求着:“请你帮帮我吧,我相信你一定能把我画得漂漂亮亮的!”紫薇盯着蝴蝶发夹想了又想,终于点点头决定下笔了。“唰唰唰——”很快,一只蝴蝶的轮廓就出现在我们面前,“瞧,你多棒啊!要是再给它画上漂亮的衣服就更美了。”紫薇腼腆地一笑,又埋头画了起来。不一会儿,一只五彩的蝴蝶就画好了,“耶,紫薇的蝴蝶画好了!”看着紫薇这份处女作,我忘情地喊了起来,引得其他孩子纷纷围了过来,“哇,紫薇画得真漂亮!”“这只蝴蝶还是五颜六色的呢!”听着同伴那毫不吝啬的赞扬,紫薇的脸上漾满了幸福的红晕。哈哈,初战告捷!
关键的一步跨出后,下面的路就好走了,紫薇渐渐变得活跃起来:上课时能见到她举起小手回答问题;游戏时能听到她邀请其他孩子合作游戏的声音……但我觉得仅仅这样还不够,我在等待让紫薇面向更大的集体展示自己的机会,一个让她彻底“破茧而出”的机会!
在新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时,我的机会也终于来临了——少年宫举办少儿绘画大赛。当我向孩子们宣布这个好消息,并动员他们踊跃报名时,我偷偷地扫了紫薇一眼,从她的小脸上我捕捉到一丝瞬现即逝的兴奋,我知道她心动了,只是要面对更大的集体战士的时候她又退缩了,必须拉她一把!我先和紫薇最喜欢的人——她的妈妈面谈了一次,希望她能旁敲侧击一下;接着,我每天都公布一次报名参赛者的名单,请他们进行表演并大加赞扬。一天、两天、三天……我发现紫薇看着报名的孩子的眼神越来越热切,时机成熟了!“今天是报名的最后一天,还有小朋友要参赛吗?”我大声地问孩子们,眼睛却紧紧地盯着紫薇:她咬了咬嘴唇,她看了看我,她的小手动了一下……我的心随着她的一举一动而起起落落。终于,紫薇的手坚定举起来了,我长长地吁了口气:“总算没白费心机”。最终,紫薇和我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她在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看着她手捧奖状甜甜地笑着,我的心中溢满了快乐——我成功了!
爱,让紫薇破茧而出,不再封闭自己的心扉;爱,让我走进童心,和他们一起放飞快乐和梦想;爱,让我可以自豪地大喊:“我和孩子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