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小贴画的魔力
发布时间:2021-05-25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小班孩子的注意力相对较差。这不,上课还没几分钟,有几个孩子就坐不住了。有的说话,有的玩东西,甚至有的离开小板凳在教室转悠。老师见此情景,说:“今天,谁认真听课了,谁就是最棒的小朋友。老师就奖励他一个小贴画。”听到老师要发小贴画,躁动的孩子们马上安静下来。他们坐的端端正正,一双双小眼睛全神贯注的看着老师,小耳朵也几乎竖起来,听的特别认真。
小贴画的魅力可真不小啊!,它能让躁动的孩子安静下来;它能让吃饭就得喂的孩子乐于自己吃饭;它还能让不愿午睡的孩子开开心心的躺在小床上睡觉。
静下心来好好想想,不是小贴画有什么特殊魔力,而是孩子希望得到老师关注,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在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下,他们愿意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努力争取成为“最棒的小朋友”。
其实,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拥抱比小贴画更有魅力。你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关注的眼神或一个充满爱心的拥抱都会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注。他就会很开心的接受我们的教导。
所以,爱孩子就请关注每一个孩子,多表扬他,鼓励他。相信在你的表扬和鼓励下,孩子们一定会成为一个个身心健康的快乐天使!yJS21.cOM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教育随笔:小贴纸的诱惑
幼儿升入中班以后,荣誉感和竞争意识较小班有了很大的提高。针对班级中出现的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我和谈老师商量,以发放小贴纸作为每天的奖励方式。如果幼儿和自身相比,吃饭有进步,看图书时能安静,不打扰别人;安静自主入睡;有序排队;做事不拖拉等等,我们就可以奖励一个小贴纸,贴在自己的抽屉上,一周得到小贴纸最多的幼儿,即可获得一次特权。如当一次小老师等。
每天吃饭很慢的诚诚,今天没有发呆,没有和别人聊天,而是安静的吃着饭。今天他没有拖拉到最后一个。吃完以后很兴奋的跑来告诉我:老师,我吃完了,我可以有小贴画吗?我点点头,说:如果你每天都能吃饭这么快,那就更棒了!诚诚高兴的笑了。
下午起床后,诚诚就走到我面前问我:老师,小贴画什么时候发呀?我说:等你们吃完点心以后就会发。他开心的点头说:我一会吃点心也要吃的快快的。
一日活动中每时每刻都有孩子进步的足迹,如:今天有的孩子吃饭好了,可以奖励一颗;有的孩子做事部拖拉了,可以得一颗;集体活动时专注的参与;做操进步了可以得到一颗;午睡好了可以得到一颗等等。这样每个孩子都有了机会,也有了努力的目标。孩子有了动力,在各方面都有了进步,常规习惯也好了很多。
自从这个方法实施以后,果然初见成效。孩子们有事没事就跑到自己的相片前伸着可爱的小手数着自己有几颗星了。我们还准备布置一面墙,面墙壁上制作“今天你进步了吗”?是我们亲手用漂亮的卡纸做的一个个五颜六色的氢气球,上边贴有宝贝们的照片,来鼓励孩子的进步,同时也锻炼孩子数学方面的能力。
中班阶段,承上启下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最佳期。这个阶段的孩子们都有了自己的主见,有了自己的思想,各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有了分辨是非的能力,所以对他们的要求就不能和小班一样了,各种常规习惯都要严格要求。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有助于孩子的发展。但在要求的同时要纵向比较,不能横向比较,尊重个性差异,善于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进步的时候及时肯定,犯错的时候要引导幼儿积极改正。同时,作为教师要懂得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榜样作用,让孩子充满爱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小班音乐游戏教育随笔:音乐的魔力
幼儿园的小朋友受到年龄的限制,在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方面能力较弱。就算老师在一旁时时刻刻的提醒,效果也不一定好。但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这个方法,或许能在建立幼儿良好常规方面助老师一臂之力,那就是——音乐的魔力。
音乐让孩子们学会自我约束和相互管理。区域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娃娃家,孩子们一进入这个区域,就完全没有了时间观念。可是自从请上了“你在哪里”这个音乐以后,就完全不一样了。
情景再现:
区域活动时间到了,该是收工的时候了,可娃娃家的孩子还是不想出来,这时响起了“345|345|55i5|”的音乐,机灵的孩子整理好东西马上出来了,孩子们坐在位置上唱着“XXX,XXX,你在哪里?”一些贪玩的还在区角里磨蹭的孩子也唱着“ii55|ii55|323|1-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你好不好?”立刻,从娃娃家里蹦蹦跳跳地出来了。
这种提醒孩子结束区角活动,同时又能让先出来的孩子叫回迟出来的孩子的游戏音乐,总让孩子带有满满的自豪感我的动作好快,我能找回自己的好伙伴。音乐让孩子们主动安静下来,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有些幼儿园有一段时间是孩子们的生活活动时间,而自由松散的自由活动时间与较为严谨的集体教学相衔接,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如何自然和愉悦的过渡?音乐的运用,令这个过程变得不一样。
情景再现:
今天的过渡时间孩子们的情绪还是不太稳定,尤其刚刚下课后,孩子们似乎比其他时刻显得更加活跃。看这情形,老师立刻打开了琴盖“13|2-|13|2-|1122|32|1-……”一串《摇篮曲》响起,孩子们立刻进入了另一种状态,喧哗不见了,代替的是一个个安静入眠的小宝宝。(高音区:13|2-|13|2-|1122|32|1-)“星星宝宝来。看你们了,看谁休息最好。”(低音区:13|2-|13|2-|1122|32|1-)“大灰狼来了,大家静悄悄的哦,别让大灰狼发现了我们。”
简简单单的音乐,却让孩子们展开了无限的想象,享受着安静的美妙时刻,如果再加点游戏进去,譬如《小朋友散步》一静一动,一定令孩子们更加喜欢这个过渡时间,并且精神愉悦、全神贯注进入下个阶段。
音乐让常规的培养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
小班孩子的注意力是难以集中的,因此,集体教学活动时间会控制在15-20分钟之间,但即使是这样,还是有些爱动的孩子,一刻都不能停下来,注意力不那么集中。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是老师在集体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方法有很多种,但用音乐的方式引导孩子倾听,更加有效果。
情景再现:
浩浩机灵聪明,思维能力、语言能力都很强,但就是坐不住,经常要走动,有时听一会儿,注意力就分散了,于是“眼睛在哪里?”“耳朵在哪里?”“一闪一闪亮晶晶,谁的眼睛最最亮。”音乐成了老师的杀手法宝,只要一唱这些“神曲”,浩浩很快就会回应老师的歌声,并很快坐好。
小贴画的魅力
小班孩子的注意力就是差。这不,上课还没几分钟,有几个孩子就坐不住了。有的说话,有的玩东西,甚至有的离开小板凳在教室转悠。韩老师见此情景,说:“今天,谁认真听课了,谁就是最棒的小朋友。老师就奖励他一个小贴画。”听到老师要发小贴画,躁动的孩子们马上安静下来。他们坐的端端正正,一双双小眼睛全神贯注的看着老师,小耳朵也几乎竖起来,听的特别认真。小贴画的魅力可真不小啊!,它能让躁动的孩子安静下来;它能让吃饭就得喂的孩子乐于自己吃饭;它还能让不愿午睡的孩子开开心心的躺在小床上睡觉。静下心来好好想想,不是小贴画有什么特殊魔力,而是孩子希望得到老师关注,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在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下,他们愿意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努力争取成为“最棒的小朋友”。其实,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拥抱比小贴画更有魅力。你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关注的眼神或一个充满爱心的拥抱都会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注。他就会很开心的接受我们的教导。所以,爱孩子就请关注每一个孩子,多表扬他,鼓励他。相信在你的表扬和鼓励下,孩子们一定会成为一个个身心健康的快乐天使!
小小班随笔:具有魔力的“吻”
今年我接手的是一个小小班,孩子的年龄都在2岁到3岁之间,孩子由于年龄特别小,因此入园特别难,每天都有几个孩子抱住妈妈的脖子哭喊着不下来,孩子撕心的哭喊不但妈妈的心在疼,身为母亲的我也禁不住鼻子酸酸的。
可是,来园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不横下心来将孩子留下,这样下去也不是长久之计。于是我事先与孩子的家人商量好,来园后,陪伴孩子玩一会儿,让孩子安下心来,之后再悄悄地走掉,剩下的时间让老师和孩子玩耍沟通。
几天下来,孩子虽然与老师熟悉了很多,但是每天早上总有那么一会儿,孩子不愿意留下来。每到晚上我的耳边都是孩子的哭声。
这一天
,在离园的时候,我班的小乐乐看见妈妈来了,高兴地跟我说:“老师,拜拜!”我先把孩子抱到怀里,对乐乐说:“乐乐,今天跟老师玩得高兴吗?”乐乐羞涩地点点头,“明天还来吗?”乐乐先是点点头,接着又摇摇头。呵呵,我笑了,这个小家伙!我不禁在乐乐的脸上吻了一下,说了一句:“乐乐真可爱,老师喜欢你!明天还等你来哦!”
没想到第二天,乐乐入园的时候没有哭,只是在妈妈耳边说:“妈妈早点来接我!”我一阵惊喜。他的妈妈悄悄地对我说:“昨天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个熟人,乐乐高兴地对她说老师亲我了,老师说喜欢我,回到家又跟爸爸和奶奶说了好几遍,今天来园也不哭了,真是奇迹啊!”
听到这里,我高兴极了。从那天起,每到离园的时候,我都会在每一个孩子的小脸上留下一个深深地吻,告诉他(她):“宝宝,老师喜欢你,明天见”。
通过这件事,我深有感触,孩子为什么会依恋母亲?是因为妈妈给予他的一种温柔、爱抚、贴心地感觉,孩子能感觉到妈妈是爱他(她)的,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给予孩子的都是这样的感觉,那么孩子一定会愿意待在你的身边,把你当做他(她)的妈妈。
教育随笔:亲切评语魔力无穷
教育随笔:亲切评语魔力无穷
卢梭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评价语应让学生能感受到“爱”,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只有教师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友善的微笑,再辅以恰到好处的体态语言,如爱抚地摸头、亲切地握手、由衷地鼓掌、有力的大拇指,才能营造一个充满关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品尝到被人尊重的喜悦。
我参加工作后第一次听课,是二年级张老师的一节语文课,课上朗读部分,张老师在听完一个男生朗读后主动走上前去,亲切地拍拍这位男生的肩膀,并诚恳地说:“你读得太好了,你的声音感动了老师和同学。在读这篇课文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这位男生在受到于老师表扬后,朗读得更加声情并茂了。我特意留意了一下这位被表扬的同学,在后半堂课中都表现的相当出色。
由此,我感觉到亲切真诚的评价语,传递的是一种情绪,交流的是一种感情,擦出的是一种火花。
所以,在之后的教学中,尤其是自己成为新课程改革行列中的一员,对课堂评价有了更深的认识之后,我总是真诚热情地表扬鼓励我的学生,当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完课文,我会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当学生拿来书写规范、美观的生字本让我批阅时,我会为他画上几面“红旗”,让全班传阅;当听到学生精彩的发言,我会及时地发扬与激励;当学生回答错误或偏离主题时,我总是诚恳地指出,委婉地提醒,适当地引导;当学生没思考周全,还不知如何回答时,我会送上期待、信任的眼神……
学生们会从我们真诚地话语和自然的体态语言中感受到了关爱,感受到了赞赏,更感受到了无声的动力,这样有助于优化我们师生情感的发展。
教育随笔:爱画画的小姑娘
慧凝小朋友是个不爱说话的小姑娘,平时在班里很难引起老师注意的那种,安安静静、不争不抢。有一次在做班级吊饰的时候,我在教室一边的桌子上画画,孩子们去尿完尿回来,我感觉边上站了一个小朋友,也不说话,就是安静的站着,我抬头一看,是慧凝站在我旁边看着我画画,我也没在意,就继续低头做我的事情。第二次孩子们尿尿的时候,她再一次站在了我身边,我又看了她一眼,我发现她并不是过来凑热闹,而是真的在看我是怎么画,我就想,这个小姑娘应该是喜欢画画,于是在以后的美术课上,我对这个不爱说话的小姑娘多了一份关注。不看不知道,一看还真有惊喜,慧凝宝贝的画真的很有自己的特点,而且画的很仔细、很认真。
这个不爱说话的小姑娘成了爱画画的小姑娘,每次美术活动我对她的关注也多了一分,有时在环境创设时还会请她帮忙。《指南》中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爱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幼儿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慧凝最开始看我画画的时候,也可能跟其他小朋友一样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来的,但是慢慢的,她似乎被这些吸引,不只是单纯地看热闹,而变成了自己的兴趣,于是她就开始自己研究,在美术活动中她也开始认真思考,认真在纸上表达自己的思想。孩子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对社会、自然及各方面的知识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孩子对某一方面知识产生了兴趣,必然会不断地接触、探求。儿童兴趣爱好非常广泛,但保持时间短,特别是新鲜劲一过或一遇到困难便会退缩、回避。所以,在美术活动中,我会由简到难,先培养起孩子的自信心,让她知道自己在这一方面是可以的并且能够做到更好,慢慢地再给孩子提升难度,谁也不能一步登天。
慧凝宝贝在同一个主题里两次的作品,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有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方法,我们要肯定幼儿的特点,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于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教育随笔:我喜欢画画
小C今天第一次玩蜡笔。一开始,她在蜡笔盒里翻来翻去,拿了3支蜡笔放在自己的手心,然后随意的在纸上每种颜色的笔都画了几笔。这时边上GG已经画好了一个苹果,他很高兴的向我炫耀自己的作品。小C看了一眼GG的作品,于是也开始绕着圆圈来画。画完后,又换了一只颜色的蜡笔,用左手开始绕圈画。画了几下,小C又换了一只手,换了一个地方开始画。
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中“表现与创作”的目标1中提到“3-4岁幼儿喜欢涂涂画画并乐在其中”。从小C的游戏情况来看,小C就是喜欢涂涂画画,她对新接触的蜡笔非常感兴趣,所以一开始并没有按照游戏的要求来画苹果,而是选择了各种自己喜欢的颜色蜡笔,在纸上随意的涂鸦。后来开始绘画时,她一会儿用右手画,一会儿用左手画,这也是一种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进行干预,只是在一旁观察,最后,小C画出了不同形态的苹果。
小班上学期的孩子手指精细动作发展较弱,老师不需要在绘画技巧上给予太多的要求。只要孩子是一种处于探索的过程中,并且乐在其中,我们教师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探索机会。
教育随笔:小班幼儿画画有感
又到画画的时间了,我们班的刘益良小朋友又开始哭了,每到画画时间,他总是会哭,每次走到他身边问他。“你为什么哭”,他总是不回答。让他画画,他又说不会画。和他父母交流后,他妈妈说在家画画很好,但可能是他胆子比较小。了解原因后,经过几次观察,我发现小班幼儿可能由于年龄比较小,刚进入到幼儿园也比较陌生,所以比较害怕老师批评他,有一次,早上晨间活动,我走到他身边,看到他搭了一个非常好看的图形,就像一个大大的苹果,我问他,"这是什么呀?"他说,这是一个红苹果,我最喜欢吃红苹果了。我借助这个机会,画了一个苹果,让他涂颜色,他拿到纸又开始不开心了,我急忙说,“看看,这是你最喜欢吃的红苹果,可是它没有穿上漂亮的衣服,你能帮帮它吗?”他迟疑了一会,点头答应了,我在一旁看着他画好了苹果,可高兴了。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有的胆大,有的胆小,但是只要你耐心的教导他,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出发,他都会慢慢达到你的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