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小班音乐游戏教育随笔:音乐的魔力

发布时间:2021-05-25 小班音乐游戏 小班音乐教案 小班教育随笔

幼儿园的小朋友受到年龄的限制,在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方面能力较弱。就算老师在一旁时时刻刻的提醒,效果也不一定好。但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这个方法,或许能在建立幼儿良好常规方面助老师一臂之力,那就是——音乐的魔力。

音乐让孩子们学会自我约束和相互管理。区域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娃娃家,孩子们一进入这个区域,就完全没有了时间观念。可是自从请上了“你在哪里”这个音乐以后,就完全不一样了。

情景再现:

区域活动时间到了,该是收工的时候了,可娃娃家的孩子还是不想出来,这时响起了“345|345|55i5|”的音乐,机灵的孩子整理好东西马上出来了,孩子们坐在位置上唱着“XXX,XXX,你在哪里?”一些贪玩的还在区角里磨蹭的孩子也唱着“ii55|ii55|323|1-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你好不好?”立刻,从娃娃家里蹦蹦跳跳地出来了。yjs21.CoM

这种提醒孩子结束区角活动,同时又能让先出来的孩子叫回迟出来的孩子的游戏音乐,总让孩子带有满满的自豪感我的动作好快,我能找回自己的好伙伴。音乐让孩子们主动安静下来,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有些幼儿园有一段时间是孩子们的生活活动时间,而自由松散的自由活动时间与较为严谨的集体教学相衔接,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如何自然和愉悦的过渡?音乐的运用,令这个过程变得不一样。

情景再现:

今天的过渡时间孩子们的情绪还是不太稳定,尤其刚刚下课后,孩子们似乎比其他时刻显得更加活跃。看这情形,老师立刻打开了琴盖“13|2-|13|2-|1122|32|1-……”一串《摇篮曲》响起,孩子们立刻进入了另一种状态,喧哗不见了,代替的是一个个安静入眠的小宝宝。(高音区:13|2-|13|2-|1122|32|1-)“星星宝宝来。看你们了,看谁休息最好。”(低音区:13|2-|13|2-|1122|32|1-)“大灰狼来了,大家静悄悄的哦,别让大灰狼发现了我们。”

简简单单的音乐,却让孩子们展开了无限的想象,享受着安静的美妙时刻,如果再加点游戏进去,譬如《小朋友散步》一静一动,一定令孩子们更加喜欢这个过渡时间,并且精神愉悦、全神贯注进入下个阶段。

音乐让常规的培养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

小班孩子的注意力是难以集中的,因此,集体教学活动时间会控制在15-20分钟之间,但即使是这样,还是有些爱动的孩子,一刻都不能停下来,注意力不那么集中。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是老师在集体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方法有很多种,但用音乐的方式引导孩子倾听,更加有效果。

情景再现:

浩浩机灵聪明,思维能力、语言能力都很强,但就是坐不住,经常要走动,有时听一会儿,注意力就分散了,于是“眼睛在哪里?”“耳朵在哪里?”“一闪一闪亮晶晶,谁的眼睛最最亮。”音乐成了老师的杀手法宝,只要一唱这些“神曲”,浩浩很快就会回应老师的歌声,并很快坐好。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音乐教育随笔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以有组织的乐音为形式,以丰富的思想感情为内容,把人们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去,催人联想,发人深思,给人以精神力量,引导人们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未来,激励人、鼓舞人驶进高尚的境界。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它内容丰富,包括:唱歌、音乐欣赏、音乐活动(音乐游戏、舞蹈、律动),是显露孩子个性、爱好、能力的最好途径。

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有意识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具有好动不好静,注意力易转移,抽象思维还未完全起步,形象思维和无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

所以,我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讲故事、做游戏、即兴表演等各种“动”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使他们想学、爱学、肯学。

以下是我多年音乐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一、拉近距离,引起情感共鸣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教师与幼儿之间配合得是否默契。

若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双方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

如要保证桥梁的正常沟通,让幼儿能积极地、主动地接受教师的一切授课内容,我认为关键是教师要“童化”自己,和孩子拉近距离,“以童心唤童趣”。

大班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对那些抽象、平板的讲述是很难产生兴趣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就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进行授课。

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短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

久而久之,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对我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喜欢和我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同时,他们就会把对我的这种感情迁移到对我所担任的音乐课的学习上,逐渐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并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而信其道”。

对此,我深有体会,因为在我小的时候,喜欢哪个老师,就特别喜欢上他(她)教授的课,并且这几门课成绩也就最优秀。

二、创设意境,提高歌曲表达力唱歌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唱歌也是表现情意的好工具,但对于大多数大班幼儿来说,通常却只是一种机械性的背唱。

因此,听起来总觉得干巴巴的,没有感情色彩。

孩子们在开始学唱时还有点样子,可等一段时间再去听他们唱时,一首优美的歌曲就面目全非了。

如何培养幼儿对歌曲的表达力呢?1、讲述故事,引发兴趣歌词,是音乐的一种文学形式,虽词语不多、篇幅短小,但却是幼儿与歌曲接触的第一步,歌词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

但幼儿园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朗读和理解词义的能力,此时若采用传统的条文式的灌输,对他们来讲则会由于抽象而失去吸引力。

因此,在教学中我通常把歌词变化为孩子们爱听的小故事,作为教授新歌的导语,或者以故事情节贯穿整堂课,用生动的语言向他们讲解。

如在教授《春天来了》这首歌时,我先绘声绘色地讲述:“春天来了,外面的世界真美啊!瞧!有谁在迎接春天的到来?听!是谁在为春天歌唱?美丽花儿、嫩绿的草儿、可爱的布谷鸟”------或者将歌曲融入故事情节当中。

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我就是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将歌曲通过角色对话演唱出来的------这样,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随之高涨。

2、范唱感染,激发欲望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感,他们或高亢、或低沉、或欢快、或抒情,如何让幼儿感知这一切呢?这时就需要教师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风格特点进行有感情的范唱。

例如在歌曲《娃娃上灶》这节课,我进行了两次范唱。

第一次范唱是清唱并借助于动作,让幼儿感知歌曲的美妙、欢快活泼及有趣;第二次范唱是边弹边唱,让幼儿根据我唱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描绘出歌中所唱娃娃厨师切菜切肉、翻炒做饭,用心者饭香菜香味道好,贪玩者饭焦菜焦真糟糕的有趣画面;而在歌曲《小乌鸦爱妈妈》的范唱中,我通过丰富的表情,抒情的旋律以及有感情的演唱,让孩子们体会妈妈生病了,小乌鸦不贪玩,捉了虫儿飞回家,一口一口喂妈妈的感人画面------这样,使孩子们对歌曲有了一个较完整的艺术形象,从而激发了幼儿学唱歌曲、急于表演的欲望。

3、模仿演唱,提高能力唱,是一项重要的音乐实践活动,是一首歌曲最重要的表达方式,通过唱可以使幼儿在音准、吐字、唱词、节奏等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

由于大班孩子尚未具备一定的视唱的能力,不能独立处理关于音准的高低、节奏的快慢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他们只能采用模仿演唱的方法来学唱歌曲。

在教学中,我多用录音带。

在幼儿初步了解歌曲的基础上,通过三个步骤来帮助幼儿进行模唱:第一步,要求幼儿耳听录音,心里默唱;第二步,要求幼儿随录音进行轻声哼唱;第三步,要求幼儿模仿录音,反复进行齐唱练习,直至幼儿能够基本跟上录音的速度为止。

4、辅助律动,融入情感律动,是一种根据歌曲的内容创设动作,随着旋律的发展进行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

由于孩子们好动,尤其喜欢随着音乐的节拍动,而律动正好符合他们这一年龄特点,因此也就成为他们唱好每一首歌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

例如在学习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这节课,通过梳头、穿衣服、系鞋带、叠被子等一系列动作的编配,使幼儿在边唱边做的过程中,理解性地记忆歌词,并能把疼爱妈妈的感情付注于演唱当中。

三、通过欣赏,提高鉴赏能力音乐欣赏是人根据乐曲旋律的发展,进行形象思维的一种心理过程,是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班幼儿尚不具备独立欣赏的能力,他们必须有赖于歌词的引导和教师讲述的启迪,才能完成整个欣赏过程。

在教学中,我一般这样引导幼儿:1、通过讲解、了解音乐。

幼儿对事物的首次印象一般是比较深刻的,在首次给幼儿欣赏音乐作品时,一定应尽量使幼儿对音乐产生一种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这个过程应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想象活跃,情感上也有所触动。

例如在欣赏《啄木鸟》时,我要求幼儿闭目聆听音乐,并跟随教师有感情的配乐讲解,在脑中展现出一幕幕啄木鸟为果树治病以及果树除虫后枝繁叶茂的美丽画面,使幼儿情不自禁地与音乐融为一体,更深地感受乐曲的旋律美及意境美。

2、通过动作,表现音乐。

如在欣赏圣桑的《动物狂欢节》这组乐曲时,我先提出要求,让孩子们只用动作,不许出声,听一至三遍音乐,并观察孩子们的反应。

结果,有的孩子很快用动作表现出了乐曲中个别动物的动作。

我抓住时机,鼓励幼儿随着乐曲中动物角色的变换,发挥想象,大胆地自编动作,使幼儿在边听边想边做的过程中感知音乐,表现音乐。

3、通过图画,展现音乐。

例如,在欣赏《嘀哩、嘀哩》这首曲子时,孩子们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我则鼓励幼儿运用画笔、大胆想象,在纸上把关于春天的种种美妙景物展现出来,从而完成这一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总之,对于大班孩子来讲,教师只能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规律,利用多种形式,突出一个“活”字来进行音乐教学,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实践表明:孩子们通过科学的音乐教育,不仅学到了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质,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其智力的开发

教育随笔:音乐游戏活动的创新方式


音乐是一门很“难”的情感艺术,而游戏是儿童的本性活动,当我们把音乐有机的融入游戏中就构成了幼儿们喜欢的音乐游戏。音乐游戏是它能让幼儿在自由愉快地游戏中,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为了更好地发挥音乐游戏的独特优势,我们通过以下几条途径来有效的组织音乐游戏活动。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每一种音乐、每一首歌都蕴含了其独特的思想感情,那孩子又怎能轻易的理解其中的韵味呢?因此,预设通过情境化的游戏氛围,让幼儿轻松自然的融入音乐作品的意境中去。

情景再现,感受音乐气息。在聆听音乐之前,首先以春天的PPT呈现在孩子们面前,为幼儿聆听、赏析音乐埋下了伏笔。故事引入,理解音乐意境。在幼儿对音乐有了初步的接触之后,再以故事的形式贯穿整个音乐。游戏穿插,诠释音乐内涵。通过故事的讲解幼儿对音乐有了一定了解,在此基础上以幼儿喜欢的游戏形式演绎了这首音乐,加深幼儿对音乐的理解。

“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游戏材料的适当投入是激发幼儿音乐情感和促进游戏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适宜材料的使用,能吸引幼儿自主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可视材料的提供。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而图谱、PPT、节奏卡等可视材料的引用可以使音乐变得看得见、摸得着。操作材料的投入。音乐游戏中适宜的游戏材料运用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除了提供头饰、纱巾、面具等装饰材料,还要投入小锣、小鼓、小木琴等各种打击乐器。

每首音乐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法,有的音乐节奏鲜明、有的音乐音色独特,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音乐风格,设计合适的音乐游戏,帮助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听觉游戏主要是培养幼儿听觉的敏感性和对声音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基本特征的分辨能力为目的的音乐游戏。主要包括声音配对、声音猜谜、声音辨别等声音游戏和听觉感受游戏。表演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某一音乐作品的角色,通过动作、手势等情节的表演来表现音乐。

教育随笔:从游戏入手让幼儿感受音乐的魅力


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是培养幼儿音乐素质的基础,采用游戏化的方法组织音乐活动,不仅能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激发兴趣,而且能有效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陶冶幼儿的情操,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在音乐活动中,我们教师首先选择合适的音乐游戏。在活动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游戏的形式,对幼儿进行音乐素质及非音乐素质的培养,使幼儿在自由、轻松、愉快、灵活、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初步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如,我在执教大班音乐游戏《猫和老鼠》时,让幼儿在熟悉乐曲旋律并会演唱的基础上,根据歌词的内容进行动作的创编。鼓励他们自由表演,分别扮演猫和小老鼠的,并且一定要将猫和小老鼠的形象用身体或语言来表现。而音乐是分为两部分的,第一部分是小老鼠出场,通过活泼可爱的小老鼠形象来理解音乐欢快、活泼的节奏;第二部分猫出场,音乐是缓慢而低沉的,这与猫吃老鼠的性格特点相吻合,可以尽情地找找好吃的东西,用幼儿活泼的身体动作来表现韵律之美。音乐起伏和环境的渲染,幼儿被歌曲中小老鼠那种偷吃和贼头贼脑的动作及遇到猫时那种惊慌,恐惧的游戏情节所吸引,在老师的鼓励下。孩子们都纷纷参与到游戏角色的扮演中。随着音乐的变化自由地创编各种动作和表情,使幼儿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丰富音乐活动内容和形式,采用游戏化的手段更好地唤醒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更好地实现音乐教育的目的,有效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陶冶幼儿的情操,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让孩子们从游戏中产生对音乐的兴趣,在游戏中引导他们进入音乐的殿堂,在游戏过程中去学习音乐知识。当他们在游戏中获得一定的认识后,及时加以鼓励,发展他们的智慧,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教育随笔:音乐蘑菇


户外活动的时间到了,我们带着孩子外出活动,今天的玩的内容是练跨跳。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井然有序地排好了队开始练起来,一轮练下来发现大部分孩子都不会,我与王老师便一个个给予指导,等指导完前面的孩子该请后面的孩子练了,回过头,只见一大群人都围着身后的一个蘑菇,耳朵还贴在蘑菇上。“你们在干嘛呢?”我大声问道。“老师,快来呀,这个蘑菇会唱歌。”说完开心地拍起了手。其他的孩子也笑着附和。我强压住心中的怒火缓和语气说:“是吗?我怎么不知道,你们可真棒,发现了一个会唱歌的蘑菇,让我也来听一听。”说完我也把耳朵凑过去。“哟!耳朵真难受。”我故意大声说道。“这样听久了,耳朵会生病的。宝宝们如果真的想听,耳朵要离蘑菇远一点,可不能这样听。现在我们先一起去学跨跳,等学会了本领,老师再请你们来听蘑菇唱歌,好吗?”“好”说完,我带着孩子离开蘑菇,来到原来的地方,又练起了跨跳。

孩子在活动中无意间发现了会唱歌的蘑菇,兴奋之余,忘记了本该做的事,老师如果应孩子没遵守活动规则,加以批评,而不是耐心的引导我想孩子就不会自愿的随你回到原先的活动中。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老师的一言一行及言行中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

幼儿园音乐教育随笔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它内容丰富,包括:唱歌、音乐欣赏、音乐活动(音乐游戏、舞蹈、律动),是显露孩子个性、爱好、能力的最好途径。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有意识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具有好动不好静,注意力易转移,抽象思维还未完全起步,形象思维和无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所以,我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讲故事、做游戏、即兴表演等各种“动”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使他们想学、爱学、肯学。以下是我多年音乐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一、拉近距离,引起情感共鸣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教师与幼儿之间配合得是否默契。若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双方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如要保证桥梁的正常沟通,让幼儿能积极地、主动地接受教师的一切授课内容,我认为关键是教师要“童化”自己,和孩子拉近距离,“以童心唤童趣”。大班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对那些抽象、平板的讲述是很难产生兴趣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就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进行授课。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短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久而久之,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对我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喜欢和我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他们就会把对我的这种感情迁移到对我所担任的音乐课的学习上,逐渐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并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此,我深有体会,因为在我小的时候,喜欢哪个老师,就特别喜欢上他(她)教授的课,并且这几门课成绩也就最优秀。

二、创设意境,提高歌曲表达力

唱歌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唱歌也是表现情意的好工具,但对于大多数大班幼儿来说,通常却只是一种机械性的背唱。因此,听起来总觉得干巴巴的,没有感情色彩。孩子们在开始学唱时还有点样子,可等一段时间再去听他们唱时,一首优美的歌曲就面目全非了。三、通过欣赏,提高鉴赏能力

音乐欣赏是人根据乐曲旋律的发展,进行形象思维的一种心理过程,是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班幼儿尚不具备独立欣赏的能力,他们必须有赖于歌词的引导和教师讲述的启迪,才能完成整个欣赏过程。总之,对于大班孩子来讲,教师只能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规律,利用多种形式,突出一个“活”字来进行音乐教学,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实践表明:孩子们通过科学的音乐教育,不仅学到了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质,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其智力的开发

教育随笔:快乐的建构游戏


区域活动前,先向幼儿介绍了建构区中提供的材料:旺仔牛奶罐子、雪花插片、木质积木、塑料泡沫积木。幼儿当时兴趣很高涨。史济轩和田梓潼进入了建构区,老师:“今天,我们来试试用这些积木拼搭好看的房子,你打算造幢什么样的房子?”史济轩:“造城堡。”卢骏喆:“造幼儿园。”于铭浩:“造自己的家。”一开始,他们各自从积木中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积木开始拼搭。史济轩先选择了泡沫积木进行搭建,并将颜色分开横竖分开,大积木横着放在地上,又去拿了相同颜色的积木搭在上面,很快他的城堡就搭建完成了,对旁边的卢骏喆说:“你看,我的房子造好了。”卢骏喆问他:“你搭的是什么房子?”他说:“是城堡。”然而,一旁的于铭浩手里拿着积木,骏喆说:“你这个旺仔牛奶罐子可以借我吗,我幼儿园上面需要一个标志”。荆智涵:“好呀!”最后两个人一起用旺仔牛奶罐和泡沫积木进行了幼儿园改建。

根据《指南》中艺术领域指出: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力与创造力。对于建构区材料运用搭建自己的房子,卢骏喆能够挑选出自己喜欢的来搭建,选择同一种材料的积木进行搭建,说明幼儿对材料的运用有一定的认识,并且会运用颜色的搭配,在最后看到其他小朋友的积木,征求同意后,两个人最后一起设计了幼儿园的标志的位置,并且一直在沟通交流怎么样搭建更好看,体验游戏的同时感受到了游戏带来的乐趣。

对建构区的墙面进行了重新布置,多放一些建筑物的实物图和一些用积木搭建的建筑物的图片,方便幼儿进行建构时候作为参考。区角游戏结束后,孩子再按照标志将玩具送回家,从而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物归原处的好习惯。在下一次区域活动前,教师与孩子一起探讨我们的建构材料还可以怎样玩出新花样如:探索怎样可以用旺仔牛奶罐子搭建城堡......让建构区中所投放的材料做到物尽其用。在活动结束后,我们班的幼儿总是将自己所搭建的给拆掉,没有给自己的作品留下印记,在下次活动后,让孩子们将自己的作品保留,可以请其他幼儿进行点评,并给予鼓励,这样可以让孩子们共同成长。

教育随笔:体验游戏的乐趣


教育随笔:体验游戏的乐趣

在主题活动“宝宝真棒”的社会领域中进行了《好宝宝有礼貌》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学会如何去用礼貌用语。知道哪些都是礼貌用语,而且会主动去说,从而学会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宝宝。根据活动目标及内容,我将此活动内容的图片投放到了娃娃家,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直接感受,并运用礼貌用语“请、你好、谢谢、再见”等。在区域中我还投放了玩偶、厨房用品,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巩固认识礼貌语。

我们的亦森宝贝在进行“我是小主人”的时候,他会主动对每一位“小客人”说:“欢迎你、请进”,在“小客人”离开的时候,还会主动去说:“再见”。孩子会将主题活动中的学习内容和好的融入到了区域互动中。而在区域活动中,我还将礼貌用语贯穿在了其中,让幼儿在无时无刻去运用、感受礼貌给我们带来的愉悦心情。对于本次活动、材料的投放,孩子们的兴趣还是很高的,每个孩子都愿意主动去运用礼貌用语,友好的进行活动。但是,因为孩子的较小在运用的方式、方法上还有欠缺,大多时候还是需要教师去提醒和引导。

在主题活动“宝宝真棒”的科学领域中《轱辘辘和铬噔噔》活动中,要让幼儿认识三角形,圆形,方形的认知能力,并根据它们的突出特点进行分类,从而喜欢参与到科学活动中。根据活动内容及目标,我在益智区投放了泡沫圆形,三角形,方形的立体图形,让幼儿通过触觉的碰触直接感受到图形的特点。圆形是圆圆的,能滚动起来的,三角形和方形是有尖尖的棱角,是铬噔噔,不能滚动起来。而且还投放了一些和图形有关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巩固认识轱辘辘和铬噔噔。朱佳琪小朋友在玩泡沫图形时,每拿出一个图形,他便先把图形滚动一圈,能滚动起来的就说“这是轱辘辘”,不能滚动起来的就说“这是铬噔噔”。我们在区域活动中投放了图形卡片,提前制作好图形拼搭效果图,让幼儿根据模型把图形镶嵌到作品上,再次感受到图形活动的趣味。

对于本次活动如何进行材料的投放,我班幼儿的兴趣点还是很高的,他们的认知能力得以发展,但在动手操作方面上能力有所欠缺,需要多加练习和发展。在以后的区域材料投放中,我们会根据主题活动在区域中的延伸和幼儿的兴趣来投放,让幼儿体验操作中感到的乐趣,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教育随笔:享受游戏的快乐


教育随笔:享受游戏的快乐

进入大班后孩子们总是会让我们更为操心些,他们已不再是只有小中班时的乖巧、可爱,这时的孩子们已经长大,已经不再满足于“现状”,不再满足于固有的一些习惯,有了自己的独立意识,更多了自己的主意。尤其是我们的小男子汉们,总会不停劝告地在室内打闹,总会使我们倍加注意他们。

幼儿园午餐后的时间,是幼儿自主活动或散步的时间,这个时候我们会给予孩子更大的空间,更多的自由,让他们享受更多的快乐。对于这宝贵的自由活动,孩子们非常喜欢。他们可以玩自己带来的各种玩具、书籍,或者与自己的好朋友围在一起做喜欢的游戏,这时,也是我最为关注他们的时候。

今天午餐是卤面,这香喷喷的面食是孩子们最喜欢吃的,很多孩子都会吃上两大碗。小轩轩同往常一样又是第一个吃完,他整理桌面、擦嘴、漱口一系列活动有序进行。不过,今天不同的是他并没有直接跑去活动区域玩,而是倚在门框上,看着班内的小伙伴。康康小朋友刚好要出门漱口,被轩轩在门前给堵住了,康康来回走,轩轩也来回堵,康康生气的就往轩轩身上撞,轩轩就是不理睬,也不后退。这时,赵忆彤小朋友也吃完了,准备出去,看见堵在门口的轩轩竟出其不意地在轩轩的额头上轻轻地摁了一下,嘴里还发出“芝麻、芝麻快开门”的声音,马上,轩轩就“嘻嘻”一笑闪开了,彤彤出去了。

看见彤彤出去,康康也准备趁机出去,却被机灵的轩轩发觉,又拦了下来,有些焦急的康康气得脸红红的,警告轩轩要告诉老师,轩轩这才到了一边,让康康过去。不过,轩轩还是不离开,等有小朋友再来时,他还是倚在门边,还真有小朋友模仿彤彤的样子在轩轩的额头上摁铃,只要是摁铃的小朋友,他们都会说出不同的“暗语”,这让更多的小朋友也开始效仿起来,就连刚走开的康康也再次过来,大声地说了声:“报告,我是奥特曼。”轩轩高兴地马上闪开,并做了一个“出发”的手势,然后两人就高高兴兴地跑出去玩了。

看到这一幕,我不禁被孩子的举动逗笑了,连忙去与吴老师分享我的发现。本是孩子的调皮之举,却也让我看到了孩子对游戏的渴望,这样的简单的游戏规则,也会让孩子玩得很开心。静下来,想一想,很多时候为了防止孩子们出现意外,我们总是过多的去束缚孩子,要求孩子这不可以,那不可以,条条框框反而束缚了孩子的思维。就像今天,如果我当时阻止了轩轩的举动,就不会出现孩子们可爱的模样了。

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更多的关注孩子们,给孩子们宽松的环境,让孩子们自由的进行游戏,希望我们的孩子能保持着探索的兴趣,发现出更多的快乐源泉。

相关推荐

  • 音乐教育随笔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以有组织的乐音为形式,以丰富的思想感情为内容,把人们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去,催人联想,发人深思,给人以精神力量,引导人们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未来,激励人、鼓舞人驶进高尚的境界。 幼儿园的...
    2020-10-28 阅读全文
  • 中班音乐游戏:魔镜 中班游戏:魔镜 一、设计意图 现今社会不管是哪个场所都会有一样东西——镜子。镜子是当代社会所有人所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在对镜子认识的基础上,配上范晓萱的健康歌由此引伸了《魔镜》这一堂音乐游戏课。 1、...
    2019-12-12 阅读全文
  • 中班音乐游戏魔镜教案 中班音乐游戏魔镜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等内容,当别人在发言时会尊重他人,会遵守游戏规则,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游戏活动课,快来看看魔镜教案吧。 设计意图 现今社会不管是哪...
    2020-11-09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音乐游戏对幼儿的影响 教育随笔:音乐游戏对幼儿的影响 音乐游戏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用游戏的方法,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将音乐的内容用游戏化呈现出来,使音乐与游戏融为一体,让幼儿在游戏中学,教师在游戏中教。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
    2021-06-19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音乐游戏活动的创新方式 音乐是一门很“难”的情感艺术,而游戏是儿童的本性活动,当我们把音乐有机的融入游戏中就构成了幼儿们喜欢的音乐游戏。音乐游戏是它能让幼儿在自由愉快地游戏中,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为了更好地...
    2021-06-07 阅读全文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以有组织的乐音为形式,以丰富的思想感情为内容,把人们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去,催人联想,发人深思,给人以精神力量,引导人们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未来,激励人、鼓舞人驶进高尚的境界。 幼儿园的...

2020-10-28 阅读全文

中班游戏:魔镜 一、设计意图 现今社会不管是哪个场所都会有一样东西——镜子。镜子是当代社会所有人所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在对镜子认识的基础上,配上范晓萱的健康歌由此引伸了《魔镜》这一堂音乐游戏课。 1、...

2019-12-12 阅读全文

中班音乐游戏魔镜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等内容,当别人在发言时会尊重他人,会遵守游戏规则,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游戏活动课,快来看看魔镜教案吧。 设计意图 现今社会不管是哪...

2020-11-09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音乐游戏对幼儿的影响 音乐游戏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用游戏的方法,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将音乐的内容用游戏化呈现出来,使音乐与游戏融为一体,让幼儿在游戏中学,教师在游戏中教。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

2021-06-19 阅读全文

音乐是一门很“难”的情感艺术,而游戏是儿童的本性活动,当我们把音乐有机的融入游戏中就构成了幼儿们喜欢的音乐游戏。音乐游戏是它能让幼儿在自由愉快地游戏中,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为了更好地...

2021-06-07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