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植物用什么喝水
发布时间:2021-05-27 喝水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喝水教案 幼儿园植物教案又是一个美丽的早晨,伴随着一阵阵银铃般的欢笑声,孩子们蹦蹦跳跳的来到幼儿园。盥洗后,孩子们陆陆续续的开始吃早饭。我班上有几个孩子在进餐上挑食的现象非常严重,为了增进他们的食欲,我总是变着法的说些激励和鼓励的话,总算较有成效。这天,我又的对孩子们说:“要好好吃饭哦!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长得高,长的结实;就象植物每天喝水一样,才能长得好”。我刚说完就有个声音反映过来:“杜老师,植物又没有嘴巴,它是用什么喝水的呢”?“对呀,对呀”。许多孩子随声附和着。听到这个问题,我的第一个反映就是“这个问题有意思,虽然看似简单,但却是孩子由自身经验而有感而发的,且充满童趣”。我刚想回答,可又一想,如果我告诉他是植物的根,他们一定又会问为什么根会喝水等等许多问题,这样一来岂不是剥夺了孩子们一次观察和探究的机会吗?《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我何不抓住这个兴趣点,让他们自己寻找答案呢?肯定我们都会有丰富的收获。于是我笑了笑说:“你们先吃饭,吃完了我就告诉你们”。
饭后我带着孩子们到自然角,看了许多植物的种子。我对他们说:“你们不是很想知道植物是怎样喝水的吗?我们现在就来种一些植物吧,你们仔细观察就会得到答案的”。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选了一些大豆种子,放在种植筐里加上水,放在自然角里。孩子们七手八脚的帮我挖土、灌水,还拿来了标签,请我写上名称和时间,我们在最后写上了大(二)班全体小朋友种植。孩子们显得更加的兴奋了。我们还为这些大豆准备了一个“观察记录本”,请小朋友用绘画的形式来记录大豆的生长过程。一切工作就绪后,我对孩子们说要经常浇水,经常换水。
大豆种好后,总有孩子不时的去关心,并议论着。过了两天,几个孩子跑来告诉我:“杜老师,大豆变胖了”。
又过了几天,孩子们又拉着我去看:“大豆变得更胖了,还长出了小芽。”他们高兴极了。从那以后,孩子们更是对大豆精心照料,早晨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大豆又有什么新变化。放学后也要拉着爸爸妈妈去看看大豆,并自豪的向爸爸妈妈介绍说“这是我种的大豆宝宝,看,它越长越高了”。大约过了十天,大豆长出了叶子。又过了几天,大豆长高了,又长出了几片叶子,下面长了许多白色的“胡须”。
区域活动时,有几个孩子来告诉我:“有两个小朋友吵架了”。我赶过去问明原因。原来,有个小朋友说“白胡须”会喝水,另一个说凡是被水泡着的地方都会喝水,于是就争了起来。孩子们看看我,似乎让我来评一评谁说的对。我故作为难的说“哎呀,这个问题还真是难办呀,到底谁说的对呢让我来想个办法吧”“好呀,好呀,快想呀,快想呀”。孩子们有点迫不及待了。“这样吧,珊珊认为只要泡着水的地方都能喝水,那我们就把芮芮说的能喝水的‘白胡须’割掉,看看没有‘白胡须’的大豆还能不能喝水,就知道谁说的对了”。我的提议很快得到了孩子们的赞同。于是我把一部分大豆苗用刀子割掉“白胡须”,放在另一个种植筐内,加入水。让孩子们继续观察两个种植筐里大豆苗的变化。
这几天孩子们往植物角跑的次数更加多了,每天都会有新的发现。有一天,几个孩子激动的拉着我往植物角跑,边跑边说“杜老师,你快来,你快来,看看大豆苗这是怎么了”。我过去一看,原来没有白胡须的大豆苗在水里的部分已经烂了,叶子也枯萎了,原来有“白胡须”的大豆苗还长的很好。孩子们已经发现了这个现象,于是我们得到了答案:是“白胡须”会喝水!我又问孩子们:“这‘白胡须’叫什么呢”?有的孩子说“叫根”,我点点头:“对,它不叫‘白胡须’,叫根。植物都有根、茎、叶;根是吸收水分和养料的,而‘白胡须’上面的部分叫茎,茎是把这些水分养料送到植物的各个部分去,这样,植物才会长得好”。“哇,原来是这样啊,太神奇了,”孩子们雀跃不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植物用什么喝水引起了幼儿的极大兴趣,我没有急于直接的告诉幼儿答案,而是为幼儿创造了一个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孩子们亲自种植植物并从中去观察、发现,最后得出结论时,我庆幸我当初没有直白的告诉他们答案,因为我相信孩子们的此时的喜悦远大于我的泛泛而谈。
为了培养孩子观察的持久性,和责任感,我给孩子们准备了“观察记录本”,开始时孩子们在观察中有了点滴的发现,我都会鼓励他们记录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观察记录本”就一直在孩子们的手中传递着,一直到最后,我们的问题得到了答案,“观察记录本”就是我们这次探究活动最好的“见证”。上面的记录清晰的让我都叹为观止。特别是当两个孩子出现矛盾时,作为教师,我并没有及时站出来“伸张正义”,而是以支持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接纳和尊重幼儿的想法并继续进行探究,与幼儿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在孩子经历了足够的探究活动后,我又在孩子们认知基础上给予适宜的总结、概括,使孩子获得了内化的知识经验。
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活动也辐射到家里,在这其间许多孩子从家里带来了许多关于植物的书籍,有热心的家长也帮我们在英特网上收集了许多有关的资料和图片,我们也从孩子们的这个兴趣点生成了我们班本月的主题:植物-我们的朋友。使孩子们收获的知识更有科学性和系统性了。
作为教师我及时的发现了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给孩子们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直接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从而使他们在实地操作与观察中获得了易被他们理解和接受的知识经验。
总之,孩子的兴趣是一切活动的根源,作为教师所要做的就是了解孩子的兴趣点,并不断延伸。因为只有孩子有了兴趣,那么我们的探索才是有价值的,我们的活动才可以不断深入的开展下去。就是因为有了兴趣,孩子们才会主动的去观察,去发现,才可以让我们的活动变得如此的生动,孩子们才能从活动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展。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案例:植物和孩子
新叶子和老叶子
这几天正好教有关颜色的英语单词,带孩子外出也忘不了复习。当我们走过冬青树时,我问:“Whatcolorisit?”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Green。”没走几步,杰杰不满地问:“老师,你看这个Green不一样的。”原来,冬青树的老叶子和新叶子颜色有深浅。我请小朋友一起看:“为什么冬青树的叶子颜色不一样呢?”迪迪很直爽地说:“老师,你上次说过有新叶子的。”看来他的记性很好。听了他的话,孩子们似乎都想了起来,也跟着说开了:“这个是新叶子,那个是老叶子。”
看到孩子兴趣的转移,我想该让孩子仔细观察的时候到了,“我们再去看看别的树上新叶子和老叶子有什么不一样,好吗?”在我们的路途中,我听到了不同的回答。
婷婷说:“有的新叶子小小的,还没有长大。”
悦悦说:“桃树没有老叶子的。”
溶溶说:“紫荆树老叶子、新叶子都没有。”
宇宇说:“这个(桂花树)新叶子有点红颜色的。”
迪迪说:“我发现新叶子往上长的。”
……
虽然孩子们只是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在表达,但是这里包含了许多知识点,有叶子色素变化的知识,有叶子生长时节不同的知识,有落叶树和常绿树的知识,有叶子向光性的知识等等。我想孩子能关注身边环境的变化,对他们吸取新的知识经验是很有帮助的。
会“开花”的芦荟
早上来园的时候,庄成认真的看着自己的“朋友”——芦荟,小心的用手摸摸叶子,一副很陶醉的样子。这时花匠也搬来一盆芦荟说:“陆老师,这盆芦荟给你们班级。”我听了连忙道谢,接过芦荟放到庄成的芦荟旁。庄成听到声音转过头来看,马上一脸惊喜地说:“老师,你看它会开花的。”我很高兴看到庄成有这么快的观察反应,我说:“咦,真的呀,它的花真好看,那你的芦荟怎么不开花呢?”,庄成很自信的说:“以后它会开花的。”我表示怀疑地问:“是吗?”。
这时,刚好来园的悦悦听到了说:“不会的,这个花不是它自己的。”庄成听到了好象很不高兴地维护道:“会的,它会自己开的。”于是两个孩子争论起来。一会儿工夫来了好几个小朋友,他们也看到了新的芦荟,也看到了芦荟叶子尖上五颜六色的小花,他们开始参加争论。我看火候差不多了,就对着悦悦说:“你来说说看,为什么这个花不是它自己的呢?”悦悦胸有成竹地说:“我家里也有的,我妈妈说这个花是装上去的,好看呀!”大家看到悦悦这么肯定地说就有点相信了。我对庄成说:“庄成,你说呢?”只见他低下头不说话。
“小朋友,现在只有悦悦一个人听妈妈说过,芦荟上的花是装上去的,你们还有什么办法知道芦荟上的花是不是它自己开的呢?”我对着大家发问,小朋友们你看我我看你,一直没有说过话的迪迪说了:“如果是假的花,那就拿下来看看,它又不会疼的。”他的办法得到了大家的支持,我小心翼翼地摘下一朵黄花,刚拔出一点小朋友就发现了花朵根部的大头针,当我把带针的黄花给大家看时,小朋友们都高声叫起来:“是假的呀!”
在一片笑声中,我仔细观察三个孩子的表情,庄成睁大眼睛地瞧着花(不会吧,真的是假的?),悦悦喜滋滋地抬着下巴(我妈妈说的就是假的),迪迪斜眼看了看花转过头微微笑着(我想出来的办法)。
我想通过这件只发生了不过几分钟的小事情,孩子的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他们能自己发现问题,大胆地提出问题,既而又在争论中解决了问题。这样的经验会给他们以后的探索带来帮助。
给小树喝水
早上桌面游戏结束,小朋友们陆续收拾好玩具。刚坐定,琦琦就一脸天真地说:“老师,你看太阳公公出来了,我们去给小树喝喝水好吗?”听到了他的建议,我很高兴孩子会主动“关心”树朋友,就问大家:“你们说好吗?”孩子的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可是,用什么来给小树喝水呢?”我疑惑地问,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用娃娃家的小水壶。”“用自然角里的雪碧瓶”“用阿婆浇水的东西”……。“可是,我们小朋友这么多,浇水的工具不够怎么办呢?”我又向孩子发问,“那我们明天从家里带来瓶子好吗?”陈晨着急地说。为了趁热打铁,不扫孩子的兴,我对孩子们说:“让我来想个办法,对了以前我们带来许多酸奶瓶还在,我去拿出来看看够不够。”孩子们听到我的话,感到有希望了。当我从储藏室里取出一袋子瓶子,没想到孩子们竟然高兴地拍起了手,我被他们的激情感染了。
当我们拿着不一样的装好水的工具,浩浩荡荡地出发时,我看到每个孩子都是乐滋滋的。班级前有两排瓜子黄杨,孩子们开始工作,大部分孩子都是从叶子上往下浇水,只不过有的小心翼翼,有的一下就浇完了水,只见陶晨宇蹲下身体,把水瓶的口对向黄杨的根部,慢慢倾倒着水,突然他的眼光开始寻找老师,当他发现我在看他时,他一手点着树根激动地说:“老师,你看他们把水和掉了。”“哪里?”我朝着他点的地方问,“真的,水会下去的,是它喝掉了。”于是我招呼大家来:“小朋友,你们刚才给小树喝水了,那小树的嘴巴在哪里呢?”这个问题不难,小朋友回答:“根就是它的嘴巴。”“那你们是怎么给小树喝水的呢?,我请陶晨宇来介绍他的发现。”我一边说一边把陶晨宇推向前。虽然当时陶晨宇的介绍不生动,但是孩子们都听得很认真。
回想在以前的谈话中,孩子们都了解根的作用,但在实践中孩子往往会以自己的兴趣为主,而忽略原来的知识经验。看来,孩子们的经验如果没有直接的实践,很难成为真正的经验,有时只能算是“纸上谈兵”。只有在经常的实践探索中发展孩子的经验,那么才会使孩子加深对知识经验的理解。
绿绿的花
幼儿园里的花真多,小朋友已经能认识十几种不同的花,当我问小朋友:“你看到的花是什么颜色的?”孩子的回答不外乎红、黄、蓝、白等。这几天我发现冬青开花了,它的花小小的,绿颜色的,不太容易发现。于是我给孩子一个挑战:“小朋友,我的眼睛亮亮的,我发现幼儿园有一种绿颜色的花,你们看到过吗?你们想不想去找一找呢?”孩子们当然愿意接受我的挑战。
我带着孩子们顺着路往前走,一路上我总是在鼓励他们:“你们可要仔细看吆!”当我们经过桃花、长春菊、紫荆花,来到冬青树旁,我满以为孩子会发现,可是孩子们似乎不愿意在这里逗留,激情高涨地说:“老师我们走呀!到前面去找一找。”我本想暗示他们去发现,但我还是忍住了。结果当然是孩子们走遍了“儿童乐园”也没有发现,我们开始往回走,这时的大路两旁还是冬青树,眼看快要到教室了,他们的激情渐渐消失了。
“小朋友,我们在这里玩一会儿再回去吧!”听到我的建议,他们的小脸蛋开始多云转晴。于是我们玩找小猫的游戏,随着歌声的变化,孩子们又投入到音乐游戏中,唱到“找个地方躲躲好”他们不约而同地躲到两旁的冬青树下,我做“猫妈妈”开始找小猫。就这样玩到第三次时,躲在冬青树下没有被找到的“小猫”迪迪抬头发现了绿色的花:“老师,我找到了绿绿的花。”大家被他的话吸引了,都围过来看,我指着花问:“真的是绿绿的,那这是什么花呢?”迪迪响亮地回答:“冬青树花。”大家听了他的话好象觉醒了,开始自己寻找,一会儿孩子们都开始叫起来:“老师,我也找到了。”最后我们都带着幸福满足地笑容回到了教室。
看来,孩子们的观察特点是最能注视大而艳的花朵,对于小小的冬青花,他们一开始简直是视而不见,这里也不排除他们的认为——冬青不会开花,今天的活动,孩子积累了观察小花、与叶子同色花的经验,也使他们了解到许多树会开花。
中班《我爱喝水》教案(范例)
常言道,优秀的人都是有自己的事先计划。在幼儿园教师的生活工作中,时常需要提前准备资料作为参考。资料是时代的记录,它是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参考相关资料会让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更高。那么,想必你在找可以用得到的幼师资料吧?小编收集并整理了“中班《我爱喝水》教案(范例)”,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教案题目:中班《我爱喝水》教案
教案制作者:XXX
教学目标:
1. 学习认识水的重要性,养成喝水好习惯。
2. 学习表达“我喝水”、“我爱喝水”的句子。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交流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 打开课件,播放与主题相关的儿歌《喝水歌》。
2. 引导学生看看自己身边是否有水杯,问:“小朋友们,你们都有自己的水杯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喝一口水吧。”
3.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喝水,引导他们认识水的重要性。
二、学习
1. 让学生看看画面展示的卡通小人喝水的动作,学习模仿。
2. 学习表达“我喝水”、“我爱喝水”的句子,并让学生带动其他同学大声说出来。
3. 带领学生一起玩游戏:老师说“我喝水”,学生跟着模仿,老师再说“我喝水,我爱喝水”,学生继续跟着模仿。
三、拓展
1. 带领学生一起做手工,制作自己的水杯。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名字或者爱喝水的字样粘在水杯上,让水杯更特别。
2. 让学生自己去倒水喝,引导学生教室要保持干净整洁,还要遵守用水的规则。
3. 引导学生了解和保护水资源,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行为去爱护环境。
四、总结
1. 让学生回想一下今天学了什么,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 发放学习笔记纸,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自己画图表达“我爱喝水”这个主题。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通过游戏、手工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对水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倒水喝、了解和环保意识的培养,不仅简单地让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还让他们知道如何爱惜水资源,积极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来。在学习过程中,我多次使用了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提升了教学效果。
银色情人节送什么礼物(范例)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学习中,常常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的定义范围较大,可指代生产资料。有了资料的帮助会让我们在工作中更加如鱼得水!那么,想必你在找可以用得到的幼师资料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银色情人节送什么礼物(范例)",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银色情人节即将到来,这是一个特别的节日,让人们可以表达对彼此爱意的时刻。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送一份银色的礼物是一个很有创意的选择。以下是一些范例,希望能够帮助你选择合适的银色情人节礼物。
1. 银色珠宝:珠宝是许多人心仪的礼物,尤其是在情人节这个浪漫的日子里。一枚银色项链、一对银色耳环或者一枚银戒指都是很好的选择。银色的珠宝可以增加女性的气质和魅力,同时也可以表达出对她们的特殊关爱。
2. 银色手表:手表是一种实用又时尚的礼物,而选择一款银色手表可以增添一份优雅和高贵。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可以选择一款适合自己风格的银色手表。在手表上刻上情人节的日期或者一段特别的留言,会让这份礼物更加意义深远。
3. 银色摆件:银色摆件可以作为装饰品放置在家中或者办公桌上,既能增添美感,又能提醒着双方之间的爱意。一个银色的玫瑰花摆件,一对银色的恋人摆件或者一个银色的爱心摆件,都可以传达出对对方的深深情感。
4. 银色钢笔:如果你的伴侣喜爱书写或者在工作中需要使用钢笔,一支银色的钢笔是一个很好的礼物选择。可以在钢笔上刻上伴侣的名字或者一段特别的留言,在使用钢笔的时候就会想起你的关怀。
5. 银色香薰灯:在忙碌的生活中,一支银色的香薰灯可以帮助伴侣放松心情,创造浪漫的氛围。选择一款设计精美、外形独特的银色香薰灯,让伴侣在香薰的陪伴下感受到你的关怀和温暖。
总而言之,选择一份银色的礼物可以在银色情人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表达出深深的情感。不论你选择什么样的礼物,重要的是展现出对彼此爱意的关怀和温暖。通过详细的描述、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使得这篇文章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选择银色情人节礼物。
案例:脸上还有什么
(一)案由:
本周四,小朋友对老师预设的活动“脸上有什么”非常感兴趣,能基本上说出脸上有鼻子、眼睛、嘴巴、耳朵等。张予捷小朋友听完大家说的之后,就反驳道:“不对,老师老师,脸上还有眼珠子呢!”我非常惊讶,小班幼儿的观察力尽然如此仔细:“啊,对,老师都没有想到,你真棒!老师请小朋友们在仔细看看我们的脸上还有什么啊?”有的说:“有眉毛”,有的说:“有眼睫毛”。顿时,整个教室。热闹起来。
(二)分析与策略:
通过与张予捷的爷爷交谈,了解到她从小就去过很多地方,很早就与外界接触。因此,她的观察力比其他小朋友的仔细,阅历也相对丰富些。在大多数小朋友之间就很突出。作为教师既要照顾全体幼儿,又要考虑个别幼儿。顺应幼儿的观察热点,以点带面,让幼儿们在老师和个别幼儿的带动下,深入思考。同时要采取各种形式,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营造相对宽松的氛围。
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我请爱画画的小朋友把脸画出来,用符号语言来表达。请不喜欢画画的小朋友玩关于脸的小游戏,使他们通过游戏这个小朋友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深化认知。
(三)效果:
在画画和做游戏过程中,小朋友们对于探索五官的活动充满浓厚的兴趣。能够关注脸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活动中所引发的问题是他们自己提出来的,对于自己的疑问能够通过自己动手来解决的形式非常欢迎。
案例:牛奶为什么会倒翻
从“五一”长假后,孩子们在早上来园的点心时间里,我们采取了让他们进行自助式喝牛奶的方法,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件非常新鲜和好奇的事情,为此我连续观察了三天的时间,并对一些事件进行的记录和分析。
案例一:牛奶为什么会倒翻
在开始自助式喝牛奶之前,我们没有向幼儿介绍应该怎样使用小茶壶,应该怎样去喝牛奶等,而只是告诉他们从今天开始他们喝牛奶可以自己倒了,然后我就在一边悄悄地观察。
孩子们洗完手后,大多数的人都不是急于去倒牛奶,而是先看看同伴是怎样倒的,然后自己再倒,而且倒的时候,都非常得小心,很多人都只倒了小半碗牛奶,喝完后再倒第二碗的,结果全班三十位幼儿没有一个人将牛奶打翻。
反思:
原以为第一次让孩子们自己倒牛奶喝,教师在没有提示和暗示的情况下,可能会有许多孩子把牛奶打翻,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竟然所有的孩子都顺利地喝完了牛奶。
事后我仔细的分析了原因,从中不难发现:其实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他们在生活自理方面较以前更独立了,尤其是手部动作的协调性和控制能力都有了较好的发展,因此他们对于一些简单的劳动都能很好的完成,而且这一时期的孩子他们会观察、会思考,对于一些自己不太熟悉的事情也不会很冲动的去做,而是会“三思而后行”了,所以第一天的自助牛奶无人出差错。
第二天孩子们在自助牛奶之前,我依旧没有对幼儿进行任何提示,而是在他们都喝过牛奶之后,请小班长对今天幼儿喝牛奶的情况进行的讲评,结果只有辉辉将牛奶倒翻了,原因是他倒好牛奶后没有及时喝掉,却又去帮别人的忙,结果一不小心把自己的牛奶打翻了。
第三天自助牛奶后,小班长在讲评中告诉大家:今天有两个小朋友把牛奶打翻了,一个是蕗蕗,他把牛奶倒得太满了,所以他端起来喝的时候,一晃就翻掉了;另一个是骋骋,他倒牛奶的时候没有看准,结果倒在外面了。这时骋骋站起来说:“我没有瞄准呀,我是不小心的。”
反思:
为什么在第一天之后连着两天都有孩子将牛奶倒翻,而且人数有上升的趋势,是不是我该对幼儿进行一些必要的提示呢?但我转念一想,可能是孩子们在第一天的自助牛奶之后,发现这件事情不是很难做,所以有些孩子在自助牛奶时,不像第一天那样认真地去做这件事了,这也是一些孩子的特点——不会长久的、专注的去重复做好一件事,如果我对他们进行教育的话,或许能收到一时的较好的效果,但却压制了孩子们的自主意识,忽略了让他们自己在活动中总结、提升经验的方法,于是我决定继续观察孩子们喝牛奶的情况,并采取下列措施:
1、鼓励幼儿用互相提醒的方法,当发现同伴的牛奶要打翻的时候及时提醒他。
2、坚持请每天的小班长对当天大家喝牛奶的情况进行讲评,总结大家好的经验和方法,并让大家帮助那些打翻牛奶的幼儿分析原因,用幼儿教育幼儿的方法。
请幼儿尝试对每天打翻牛奶的人数进行统计,争取做到“0记录”,以此来鼓励幼儿不要打翻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