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案例分析:游戏中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1-06-01 幼儿园游戏的案例分析 幼儿园游戏案例分析 幼儿园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建构区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区域,为了孩子更好的发展,近来我们以PVC管为建构材料,孩子们很是喜欢,但仔细观察,发现部分孩子合作意识不强,他们总是各自玩自己的,致使搭建的效果不够理想。从小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非常重要。浩浩是个聪明活泼的男孩,在班级非常活跃,但与小朋友游戏时总是发生争执和矛盾。

案例描述

孩子们对这些新进的管子很是感兴趣,他们自由组合后,便各组搭建起来,可发现各组幼儿缺乏主题性,普遍存在搭建物品十分凌乱,个别小组幼儿还有各自收藏管子的现象,感觉他们的操作没有计划、没有目的,盲目搭建。只有浩浩一人专心致志地拼搭出一架超级大飞机,当一旁的幼儿都发现浩浩的作品时,小闲说“好想和浩浩一起搭啊!浩浩我们一起搭飞机吧!”浩浩点点头,接着瑶瑶也要加入,就这样三四个小朋友一起帮助浩浩,开始了合作拼搭。

分析与评价

大班幼儿已具备合作意识,大部分幼儿愿意与同伴合作游戏,或在面对问题时与同伴合作解决,但他们的自我意识却比较明显,只关注自己看到的或感兴趣的事物,意识不到如果别人在做一件事时,自己还可以做哪些事。他们欠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尤其是当合作遇到问题时不知怎样解决。如何能够让幼儿的合作高质量、见成效?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幼儿合作的方法,对幼儿的合作进行科学的引导。

实施措施及效果:

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各自商量组建小组,让幼儿在自主的环境下,在自发的体验中学会合作;这样小组内部成员才能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这也是合作产生的基础,良好的沟通氛围需要小组内部成员的共同努力,当然教师也要对分组进行正确的引导与调整,正确的引导与调整是指教师要保证小组内的成员能够取长补短,通过调整使每组幼儿的水平相当,保证小组间竞争的公平性。

其次,幼儿在合作中愉快的情绪体验也是合作学习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教师应在活动中强化幼儿对合作成果的感知,可以在活动评价的过程中对能够体现合作成果的方面进行重点点评,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好处,激发幼儿在合作学习中快乐的情绪体验。当幼儿看到了合作的成果,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自然会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从而为进一步提升合作能力打下基矗

另外,小组合作是合作的一种有效途径,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不仅能加深幼儿对合作的理解,提升幼儿的合作能力,还能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幼儿案例分析:没有意识到的偏心


小露是我们的一个很机灵的小女孩,她很聪明,很大方,嘴巴特别的甜,胖乎乎的,很可爱。连平时犯错误老师都舍不得批评她。这一天,小露和小荣在帮老师打扫卫生,还没打扫完,小露就跑出去和其它小朋友玩了。小荣说:”老师,小露没有打扫完就跑出去和小鹏友玩了。”我正在忙着拖地,小荣的声音说的又很低,我没听到也没有去在意。小荣撅着小嘴和几个小朋友说开了:“老师就是喜欢小露,不喜欢我,她没打扫完就走了,老师都不说她。”这次,小荣的声音很高,也很生气。一句话引起了许多小朋友的讨论:“对的,老师就是喜欢小露,不喜欢我们。”听了孩子们的话,我意识到,孩子看的是很清楚的,以前,在别的活动中总是给小露开后门,是她养成了骄傲自满的习惯,也不遵守各项纪律。加上我没有及时去制止,反而让小朋友觉得我偏心,只喜欢小露,不喜欢其他人。我的做法既害了小露,也伤害了全班的小朋友。于是,我及时向孩子们道了歉,保证下次不会再这样了。孩子们都开心的点点头。是的,孩子们是需要公平去对待的,老师的行为对他们的影响会很大。

我们班有个小朋友特别的聪明,他叫王涵。不过他有一个特别不好的毛病,就是没等老师话说完,他就开始插嘴。有的时候,我刚说了一个开头,他就开始插嘴说话了,连同其它小朋友一起开始说话。哪怕在课堂上,他也自己说自己的话,不理会老师。这一天的喝水时间到了,我刚开始说:“小朋友啊,我们来喝点水吧!”我话还没说完,王涵小朋友就开始喊:“第一组小朋友先去拿茶缸倒水!”可是全班小朋友并不听他的,都坐着不动。见到这个场景,我灵机一动,突然笑眯眯的,让所有小朋友在位置上坐好,然后,我宣布让王涵小朋友来当小老师。小朋友们见到让王涵来当小老师,都很吃惊的看着他,开始吵开了。王涵大声地喊:“第一组小朋友小朋友先去拿茶缸倒水。”话音刚落,可是没有一个人听他的话,大家都还在吵。

借此机会,我对他说:“你一个人的声音怎么能比得上我们班这么多小朋友的声音呢?老师上课的时候,你总是在讲话,那别人还听得见么?只听你说话了。王涵听了以后,红了脸低下了头。从此以后,王涵改掉了这个不好的毛病。有时候针对孩子的特点去教育,比凭空的说要好得多。

小班幼儿游戏区案例分析1


早上,程程很早就来到了幼儿园,一来就跑到娃娃家里忙开了。过了一会儿,小朋友们陆陆续续地都来了。忽然天天跑来告诉我说:“老师,程程在抢娃娃家的刀。”我一看,只见程程手里紧紧地拽着一把玩具刀,而涵涵和乐乐正想从他手里夺回小刀,乐乐嘴里还嚷着:“这是娃娃家的,这是娃娃家的。”问明原因后,得知程程从涵涵手里抢过小刀后一直不放手,要一个人玩,不让当娃娃家妈妈的涵涵切菜,烧饭。“程程,你是不是喜欢玩这把小刀啊?”

我问他,程程点点头,“可是娃娃的肚子饿了,想吃饭了,你不把刀还给娃娃的妈妈,妈妈就没法烧饭做菜了,那样娃娃可要饿坏了,你待会儿再玩好吗?”

“好吧”程程想了想,有点儿不情愿地将手里的小刀放了下来,去其他区域玩了。

【分析】这一案例说明小班的孩子在活动中往往带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的倾向,常常以自己的需要作为唯一的标准。案例中程程拿着小刀不肯放这一行为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而且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还喜欢模仿,见别人拿什么就跟着拿什么,别人怎么玩也跟着怎么玩,这样当玩具缺少时就出现了争抢的现象。因此作为教师除了用语言去调解幼儿之间的矛盾外,对小年龄幼儿来讲,同种类的玩具数量应尽量多一些,为孩子的选择、模仿创造条件,以减少因玩具不足而引起的冲突。

【指导策略】

1、教育幼儿抢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友好的游戏,而不是去抢别人的东西。

2、教师可以根据这次事情投放多点的游戏玩具,避免幼儿再次争抢,引起不必要的争执。

幼儿问题意识的培养


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在这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创新能力变得尤为重要,然而“发明千千万,起点只一问”,告诉我们一个人是否有问题意识将对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幼师是幼儿发展的领路人,我认为一个具有问题意识的领路人才能培养出敢问、擅问、会问的幼儿。

作为老师的我们首先应该善于发现问题。

比如在区域活动中,在水池的海洋球竟然漂着,我就装作不知道的说:“快来看,宝贝们,这些球,怎么漂着?”小朋友们就会好奇的过来看,并用他们幼稚的想法解说,“怕淹死”“它有翅膀”等等,回到教室后,我一本正经的拿了本说:“告诉大家海洋球真正漂浮的原因吧……..”

因此在日常活动中,教师要常常发现问题,并向幼儿提出问题,最后还要告诉幼儿正确的答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慢慢的,你的幼儿也会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老师们也应该积极的解答问题。

教育随笔:幼儿合作意识的技能培养


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是顺利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保障。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合作技能。

一、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1.精心设计墙饰,营造合作氛围

幼儿学习的无意识性和模仿性极强,他们容易从环境中接受教育影响。教师应通过创设环境和有效利用环境,来营造合作氛围,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幼儿园的墙饰作为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变化多样、贴近幼儿等特点,对幼儿具有直接的教育影响。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墙饰,使其蕴含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价值。比如,教师可以用拟人化的手法布置有关介绍人体消化器官的墙饰,让幼儿懂得每一消化器官各有各的功能,正是各个器官的相互配合,我们的身体才得以保持健康。教师也可以以合作为主题,把幼儿合作完成的作品贴在墙上,使幼儿感受到合作的力量。教师还可以把生活中幼儿与同伴合作、互相帮助的情景拍摄下来,布置成主题墙,从而调动幼儿参与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创设游戏情境,引发幼儿的合作需求

在游戏中,随着游戏情节的发展,幼儿为了共同的兴趣,往往不需要商量、计划就会自发地产生合作行为,从而逐渐萌发合作的意识。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引发幼儿的合作行为,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例如,在大班游戏“超市”中,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景:超市马上就要开张了,可是里面的物品还没有准备好,架子没有搭,物品没有分类。老板很着急,想请小朋友帮忙布置超市,但是一个小朋友不可能完成这一任务。孩子们在教师的启发下产生了合作的需要和意识。由于布置超市需要搭四个区的货架,把杂乱无章的物品分成四类。并把物品放在搭好的货架上。因此,教师提出了活动的两种任务: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利用准备好的器材搭建货架,并把属于自己区域的物品摆在货架上;由于搭建货架的材料比较重,而且有些“货物”不是一个幼儿能够搬动的,需要小组成员分工与协作。通过这样的游戏,幼儿逐渐认识到了合作的好处,从而萌发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3.巧妙利用材料,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

在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活动材料达到促进幼儿合作的目的。

一方面,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减少活动所需的材料,促使幼儿与同伴共享资源、互相帮助,从而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例如,在小班综合活动“小白兔拔萝卜”中。教师以“兔妈妈领着小白兔去地里拔萝卜”的情景导入活动。出发前,兔妈妈发现家里只剩下8只篮子了,可是现在有16个兔宝宝,怎么办呢?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何解决问题。最后,幼儿一致认为需要两个好朋友合用一只篮子。教师便让幼儿寻找自己的好朋友,两人一组手拉手去地里拔萝卜。活动中,由于幼儿要与同伴合用一只篮子,他们不得不围绕“装多少萝卜”“怎么装萝卜”“怎么把装满萝卜的篮子抬回家”等问题进行讨论,这样促进幼儿合作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又如,在大班美术活动“化装游戏”中,教师以开化装舞会的情景导人活动。教师准备了画笔,但是没有准备化妆镜。活动中,有的幼儿发现了这一问题,教师便启发幼儿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最后幼儿决定小伙伴之间互相帮着化装。教师便把幼儿分为2人一组,让幼儿在同伴脸上作画。在本案例中,由于缺乏镜子这一化装必需品,幼儿间不得不互相帮助。幼儿围绕“谁先画,谁后画”“你想要把什么画在你脸上”“我想在你脸上画什么”等问题进行协商,同伴合作行为也就自然产生了。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给特定角色分发特定材料,使每个小组成员只占有完成小组任务所需的一部分材料,以资源的相互依赖来促使幼儿间合作行为的发生。这是一种把资源互赖和角色分工相结合来促进幼儿合作的方法。比如,在手工活动中,给负责裁剪的幼儿发剪刀、尺子,给负责粘贴的幼儿发胶水、胶布,给负责涂色的幼儿发颜料和画笔,通过发放特定的活动材料使幼儿明确自己的任务。每个幼儿只拥有活动所需的一部分材料,资源的相互依赖使得幼儿要想完成任务必须与同伴进行分工、分享、合作。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促进幼儿间合作行为的发生。

二、通过有针对性的活动提高幼儿的合作技能

幼儿合作学习中所需的合作技能主要有协商、理解他人、互相帮助、道歉、感谢、低声讲话、耐心等候等。这些技能能从不同侧面保障合作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确定需要培养的某项技能,并找出该技能的具体行为表现,然后设计相应的教育活动,提高幼儿的合作技能。下面重点介绍两种合作技能的培养。

1.提高协商能力

协商对于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至关重要。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经常要面临分配角色、共享资源等任务,如果不能很好地进行协商,就会发生冲突,无法有效地完成合作任务,从而降低活动的效率。有的教师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在发现幼儿间发生冲突时,总会介入进行协调,替幼儿做决定,而不会巧妙地提醒幼儿自己协商解决。幼儿因为没有协商的经验,也就不会协商解决问题。为了合作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有必要把“协商”作为一项重要的合作技能,并组织相应的活动提高幼儿与同伴进行协商的能力。例如,在大班幼儿合作学习活动“娃娃剧院”中,教师把幼儿分成每组6~7人,其中一个小组在选小组长时产生了意见分歧。文文第一个说:“我来当组长。”小雨说:“不行,你连名字都写不好,还是由我来当吧。”琳琳马上说:“你这么凶,我不同意你当。”还有4个幼儿虽然没有为自己争取,但也表达了不同的意见:有的想选琳琳,有的想选小雨……就在他们为选小组长争执不下时,教师出现了,对他们说:“你们可以尝试用举手的方式决定呀,谁的票多就选谁。”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结果小雨和佳佳的票数最多,但票数相同,都是2票。这时,文文提议:“用石头、剪子、布来决定吧,谁赢就由谁来当小组长。”这个提议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最终小雨获胜。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没有立刻干预,也没有帮助幼儿指定小组长,而是引导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做比凭借自己的权威直接干涉幼儿的冲突更能提高幼儿的合作技能。

2.提高观点采择能力

观点采择是指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进而根据当前或先前的有关信息对他人的观点(或视角)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它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能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具备这种能力的基础就是个体能够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从而发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并在考虑问题时将他人的观点也考虑在内。幼儿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观点采择能力,才能更好地运用合作策略,与同伴协商解决合作中遇到的困难,共同完成合作任务。为了提高幼儿的观点采择能力,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和组织一些角色游戏,引导幼儿通过扮演角色、体会角色的心情和感受,学习换位思考,明白应该怎样尊重同伴的权利和需要,学会宽容和谅解他人,进而提高正确理解彼此行为意义的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游戏“快乐帮帮帮”,具体操作过程是:幼儿两两组合,一名幼儿扮演求助者,一名幼儿扮演提供帮助者,如一名幼儿扮演盲人,另一名幼儿扮演帮助盲人者,在室内模拟横穿马路的活动。被帮助者要对帮助者表示感谢,但感谢的内容不是简单的“谢谢”,而是“你的帮助使我……谢谢你”“多亏有你,我才能……真的谢谢你”,等等,帮助者则表示“不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等等。活动时要进行角色更换。活动后教师引导幼儿交流助人和受助时的不同感受。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会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慢慢地以他人的意图和愿望来考虑问题,学会设身处地地理解、体谅他人,更好地认识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案例分析:游戏中的协商


【事件描述】:

通往“旋风快递公司”的通道上挤满了送快递的快递员,送完快递的杨浩齐和要去送快递的董一正撞到了一起。董一正被撞到了,快递也掉到了地上,他生气地说:“杨浩齐,你撞到我了!”杨浩齐说:“我不是故意的,人太多了,我想过去!”董一正慢慢站起来说:“那你可以走那边过呀!”用手指了指通往“旋风快递公司”的侧面,杨浩齐说:“那里不是路,走那边会影响别的区域的小朋友,我们要遵守规则!”董一正说:“好吧,可是大家都走这一条,真的有点挤!”杨浩齐回应说:“对呀,而且大家都乱走,有的进去有的出来。”董一正说:“如果大家都排队那样会比较好!”杨浩齐说:“可以的,而且像我们上下楼梯一样,进去出来都靠一边走就不会撞到了。”董一正说:“你这个办法真好,我们可以去告诉老师!”

【教师解读】:

在游戏中,孩子们有了主动遵循游戏规则的意识,而且理解了遵守规则的意义。更值得高兴的是,他们在渐渐地形成属性他们自己的游戏规则,他们能在自主的游戏中体会到没有规则的不方便,且乐意和同伴协商、讨论规则、并且自觉遵守。

【幼儿讨论】:

在游戏结束评价环节中,教师对今天杨浩齐和董一正提出的新规则“分道通行”跟幼儿进行了讨论:

教师:你们有遇到像他们一样的麻烦吗?

幼儿1:有啊,我经常在快递中心出不来,那里的人实在太多了。

幼儿2:我也有被人撞到过。

教师:那我们就实行他们说的“分道通行”怎么样?

幼儿3:可以用箭头来表示“进去”和“出去”,那样大家就能明白走哪边了。

幼儿4:中间还可以放上隔板,把路隔开来。

幼儿5:对,就像我们的马路。

幼儿6:最好还要有个交警,看看谁违规了就罚款。

幼儿7:也可以设置一个红绿灯,这样大家也不会去挤。

教师:除了在“快递中心”这条路上设置“分道通行”哪里也需要设置呢?

幼儿8:速八餐厅那里人也很多。

【策略跟进】:

1、设置路标、路牌

教师根据孩子们的协商、讨论的内容,模拟真实场景,给每一条路张贴了路标方向,在转弯处设置了路牌,还用孩子们的创意为他们通行的主要干道取了好听的路名,如“幸福大道”、“光明路”等等。场景内容更为丰富、生动了。

2、创设了交通指挥站

在流量较多的地方,根据孩子们的要求我们设置了“红绿灯”,由交警负责管理秩序,根据路况和人流量更替红绿灯,且可以提醒、督促幼儿更正确的滑行,对违规者可以有适当的惩罚。

【幼儿成长】:有商有量精彩纷呈

穿上轮滑鞋的孩子犹如会飞的鸟儿,他们在活动中兴奋、自由自在,也常常因为这样而出现超越活动区域、速度过快等有碍游戏正常开展的情况。但是,孩子们在游戏中自己一步步地发现了这些问题,并能和伙伴讨论、协商共同解决了一个个问题,活动不仅没有因此终止,反而越来越精彩,越来越有序,越来越自主了。

三、游戏感悟:

在整个自主游戏中,我们的场景是随着孩子们一次次的提议而丰富起来的,我们的评价是从孩子们遇到的问题中生成的,我们的一切都是源自孩子们的发现,他们在游戏中学会了互助、学会了协商、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共享,一点点地在成长,一步步地在飞跃。而我们老师要做的,只有支持、肯定和欣赏,让孩子们穿上自由的鞋子,在他们的天地自由的滑翔,让他们的童年因为脚步稳健而精彩,因为自主快乐而无憾。

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


好奇和模仿是幼儿典型的行为特点,他们的行为无意性大,自制力差,对一切新鲜的,特殊的事物都感兴趣,都想尝试一下,但由于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发育不完善,综合能力差。因此,在活动中,由高处往下跳,快速奔跑以及迅速改变方向和速度时,会力不从心,往往会发生事故。再则,由于成人过度的实施各种保护措施,限制幼儿的行为,忽略了对孩子安全自护意识的培养,使幼儿遇到突如其来的意外事故,往往手足无措,因此,由而自我安全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帮助幼儿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由于幼儿年龄小,他们识别和预先危险的能力差,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向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利用游戏,看图讲述,观察场地,看有关的专题片等,使幼儿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应该怎么做。活动后要进行评析。对有益的、安全的行为予以肯定,对有危险的,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的行为应批评制止。另外,对一些易被忽视的问题,如;活动前的自我检查,鞋带是否记牢,,裤子是否往下掉,纽扣是否扣好等。这些是易造成意外伤害的因素,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注意。当危险苗头出现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讲明道理,帮助分析前因后果,使幼儿对出现的危险有深刻的印象。久而久之,使幼儿逐渐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并提高预先危险的能力。二、帮助幼儿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为使幼儿在活动中避免或减少创伤,应当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帮助他们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如:去操场活动时,服装要穿的合身,运动鞋要系好鞋带,不要将别针、硬币、小刀等物放在口袋里;玩大型玩具时必须遵守活动规则,不抢先,不乱爬,不推,不蹬倒后面的小朋友;不在场地上拥挤追逐;活动时不小心要跌到时,不要以手撑地,应用肩着地、抬头、团身滚动,防止头部和手臂受伤;投掷时,其他幼儿应避开,防止被投掷物击中而受伤害。三、有计划地开展活动提高自护能力幼儿的身体运动能力,是预防事故发生,保证生命安全的重要条件。幼儿的感觉综合能力,协调能力,身体平衡能力,反应速度及手、腿的力量等是影响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因素。许多家长和教师都很重视对孩子进行安全意识的教育,但往往采用“少活动,防事故”的对策,长此以往,幼儿自我保护能力每况愈下,形成恶性循环。事实证明,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能迅速脱险的一般都是反应速度快、动作协调能力强的孩子。所以,教师和家长开展有计划的体育活动,在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同时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平安。因此,我们幼儿教师及家长都要防患于未然,采取有效的方法,多种形式,多侧面地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保证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幼儿案例分析


案例:我们同行之间经常在一起研讨,小班的孩子在刚入园的这段时间,除了“对付”孩子们的哭,缓解焦虑心理以外,还得时常关注有尿裤子、拉裤子现象,而且比较严重,虽然我们老师们每时每刻都嘱咐他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提出上厕所的要求,但有的宝宝还是尿湿裤子,拉到裤子里,对此现象我展开分析。

分析:即使每次我们都是强调,随时都在提醒,看到这些孩子们的这种现象,我自己心想:可以安排自理能力强的幼儿在身边随时提醒经常尿湿裤子的孩子。避免经常尿湿裤子老师不知道。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了措施:

首先,我们班李文梦是个孩子自理能力很强,适应能力也很强,又是一个细心的小女孩,我鼓励李文梦干什么事情都“携带”尿裤子、拉裤子的孩子,随时提醒该干什么该干什么,有什么事情不好意思跟老师说随时跟李文梦说都可以。但我们对经常尿裤子的幼儿也要亲密接触,使他们知道老师是爱他们的。

其次,为了让每个孩子的自理能力有所提高的意识,我们每天都是特殊对待这类幼儿,以强带弱,促使全班孩子一起进步,让家长放心。

最后,我们经常和家长取得联系,经常沟通交流,家园合作慢慢改掉孩子的这种尿裤子、拉裤子现象。

小班幼儿集体意识的培养


小班幼儿刚入园集体意识差,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有许多纪律要遵守,但许多幼儿毫无纪律意识。上厕所、喝水、拿积木、洗手都是一窝蜂样乱挤,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我为了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品质,我充分利用一曰生活的各个环节,潜移默化地强化幼儿集体的概念,逐渐帮助他们形成集体意识,洗手、喝水,吃点心时我们总是一组一组地请幼儿去,并提醒幼儿如果你一个人慢了,或者没做好事情,那你们这一组的小朋友都不会受到表扬。在室内活动后,我们总是先评价这一组集体的表现,再评价每个幼儿在这一组的表现。例如今天上课时第五组的宝宝举手多,请第五组的宝宝来黑板上找朋友,(找朋友图片)这个组的宝宝都为图片找到了朋友,然后再问是谁找到的?并分别表扬以肯定幼儿为小集体作出的贡献。户外活动游戏时,我往往把幼儿分成四个组进行游戏。因为小班幼儿在全班走圆圈时,有几个幼儿总是会乱走,走成的圆圈不是圆的,要圆圈变大时,他总是退得圆变破了,变小时又挤在一块扁扁的,把遵守游戏规则的一组抽出来示范给大家看,不遵守游戏规则的个别组,让他们停止游戏站在边上看。这样让个别捣乱的幼儿意识到,因为他的扰乱而影响他们小组的游戏,今天吹泡泡时,贾天皓捣乱影响了六组游戏,大家都责怪他没有好好走,害得他们只有看看的份,贾天皓也意识到了大家不高兴,难为情地低下了头。我走过去摸着他的头说:“贾天皓想做游戏吗?好好站队遵守纪律还是好孩子。最后一组让你们这组做游戏吧!”大家高兴地拉起了手,圆圈也走得有进步了。或许3岁的孩子还做不到成人期望的那样好,但只要我们平时注意培养,天长曰久聪明的孩子们就会树立起良好的集体意识。

相关推荐

  • 自主性游戏中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幼儿喜爱游戏,不仅是幼儿身心特点的反映,更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寓于生活、游戏之中,游戏不仅使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得到再现,而且为幼儿各种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2019-12-19 阅读全文
  • 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研究 导读: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现实生活是角色游戏的源泉,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在假想的动作、情景和物体中反映他们眼中的世界。幼儿未来的生活不应该是我们现...
    2019-12-19 阅读全文
  • "游戏中幼儿自主意识的培养"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在信息瞬息万变,知识加速更新的现在与未来,社会所需求的是具有自主独立拼搏创造等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但据有关专家调查发现,目前幼儿素质发展中有部分孩子在以下几方面表现不足:(1)...
    2019-12-19 阅读全文
  • 运用游戏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策略 (一)融规则于游戏中,让幼儿体验和感知各种规则 幼儿的游戏内容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是缩小了的社会。教师要善于将规则渗透于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游戏活动特别是区域活动中学习和体验各种规则。如幼儿通过游戏“红绿...
    2021-02-18 阅读全文
  • 幼儿案例分析:幼儿在游戏中的创造性表现 案例背景 随着时代发展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作为幼儿园教育者我们在努力追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幼儿。研究表明幼儿具有丰富的想象和创造力,但由于自身年龄发展特征,缺乏生活和游戏经验,幼儿在游戏中大...
    2021-05-24 阅读全文

幼儿喜爱游戏,不仅是幼儿身心特点的反映,更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寓于生活、游戏之中,游戏不仅使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得到再现,而且为幼儿各种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2019-12-19 阅读全文

导读: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现实生活是角色游戏的源泉,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在假想的动作、情景和物体中反映他们眼中的世界。幼儿未来的生活不应该是我们现...

2019-12-19 阅读全文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在信息瞬息万变,知识加速更新的现在与未来,社会所需求的是具有自主独立拼搏创造等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但据有关专家调查发现,目前幼儿素质发展中有部分孩子在以下几方面表现不足:(1)...

2019-12-19 阅读全文

(一)融规则于游戏中,让幼儿体验和感知各种规则 幼儿的游戏内容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是缩小了的社会。教师要善于将规则渗透于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游戏活动特别是区域活动中学习和体验各种规则。如幼儿通过游戏“红绿...

2021-02-18 阅读全文

案例背景 随着时代发展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作为幼儿园教育者我们在努力追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幼儿。研究表明幼儿具有丰富的想象和创造力,但由于自身年龄发展特征,缺乏生活和游戏经验,幼儿在游戏中大...

2021-05-24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