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教育随笔:还有谁要上车

发布时间:2021-06-01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

背景:

教学进行到“车子叭叭叭”的主题,主题活动中有一个故事——《还有谁要上车》,主要内容是讲小动物们要乘车外出,每一个要上车的乘客都请求司机等一等,因为还有自己的朋友也要上车,直到所有的小动物们都来了,车子终于开动了。

故事里人物的对话简单、重复,一遍遍非常有礼貌地请求司机等等自己的好朋友,我看到故事中有发展幼儿社会性的教育价值,就在故事教学后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实录一:

我扮演司机,邀请我的好朋友曹鑫雨当乘客,曹鑫雨上了车,我问他:“我可以开车了吗?”曹鑫雨说:“能不能等一等,因为我的好朋友李俊承昊也要上车。”“好吧,我们就等等他吧。”我回答说。李俊承昊来上车,我问他:“我们可以开车了吗?”李俊承昊说:“能不能等一等,因为我的好朋友聂可欣和安宸乐也要上车。”我说:“可以啊,我们一起等一等。”……第七个孩子上了车,我问他:“我可以开车了吗?”他点点头说:“可以开了。”我就带着一车的孩子在教室里转了一圈,全班的孩子都很开心,没有玩到的孩子强烈要求下次一定要等他。我们就一直玩,直到所有的孩子都至少玩了一遍。

实录二:

班里孩子喜欢玩开汽车游戏,他们把体操圈当作方向盘,举在胸前,边跑边喊:“嘀嘀叭叭,汽车开来啦!”一天,“马路”上突然出现了一辆由两个小朋友一起开的“汽车”,只见他们把自己套在同一个圈里,一个在前,一个在后。新的玩法立刻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新奇之余,孩子们说:“我们也要一起开汽车。”经过讨论,我们把两人一起开的“汽车”命名为“朋友车”。

实录三:

杨乐怡问潘梓语:“我先当司机,好不好?等一下我们交换。”潘梓语想了想说:“好吧!”李暄毅对毛毛说:“毛毛,你先当司机吧!”“好的,谢谢。”毛毛很有礼貌地回答。我见状都给予了表扬。

闫嘉轩和闫吕祎好久都没有商量好,因为两人都想先当司机,谁也不让谁。我轻轻地走过去,指着已在行驶的一辆辆“朋友车”说:“瞧,很多朋友车已经开起来了。如果你们都只想着自己先当司机,游戏就玩不成了。如果你们谁能等一会儿当司机,朋友车就能开起来了。”闫吕祎看着正在行驶的其他“朋友车”,露出羡慕的眼神。过了一会儿,闫吕祎说:“我让闫嘉轩先当司机,等会儿我再当。”我立即给予了肯定。

分析与反思:

从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特点来看,小班幼儿往往比较关注自我,较少关注同伴,交往范围小,缺乏主动交往的技能。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要想促进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首先要让他们结交同伴,和同伴一起玩,学习关注同伴,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学习轮流、谦让、交换、配合等交往技能。因此我在日常活动中有意地创设了一些游戏情境,让幼儿随着游戏的发生、发展,抓住契机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小班幼儿的交往刚刚开始,他们还不知道如何主动结交同伴,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的幼儿比较被动。这时,我利用游戏引导他们愉快地寻找自己的交往对象。“还有谁要上车”的游戏使幼儿有机会结交平时不太交往的同伴,有利于扩大他们的交往范围。

我在观察中发现,在玩朋友车这一游戏过程中,一些幼儿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运用交换、轮流的方法顺利地分配角色。这时,我会立即给予表扬,这样做既有利于巩固幼儿的良好行为,也有利于其他幼儿模仿学习。也有的幼儿会坚持要自己先当司机,有的幼儿则想当然地认为汽车应该朝自己想要去的方向开,由此不断与同伴发生矛盾,导致游戏无法顺利进行下去。这时我抓住矛盾冲突,积极引导,以此作为帮助幼儿去自我中心、学习交往技能的良好契机。事实上,这对幼儿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过程,幼儿可以借此克服自我中心,学会延迟满足,调整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如果教师只凭借权威加以干涉,无论替哪个幼儿作决定都是不可取的,因为它不能对幼儿学习交往产生促进作用。

一辆“朋友车”自然地将两个幼儿联系在了一起,他们共同经历了“朋友车开起来——朋友车安全开——朋友车快乐开”的过程。随着游戏的展开,我利用不断出现的交往契机加以引导,促使幼儿的认知水平得以提升,经验得以丰富,交往能力得以提高。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教育随笔:坐车安全要牢记


坐车安全要牢记

幼儿园班车的安全问题,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对于自我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和自我保护能力比较差的孩子来说,班车老师的责任心尤显重要。

一天下午,我像往常一样交接完坐班车的孩子,把孩子清点了一下,孩子们坐好就出发了,班车行驶的过程中,我都会认真仔细地观察每一个幼儿,当我看到安琪的时候,发现他的腮帮子鼓鼓的,心里咯噔一下,开始以为他在偷偷的吃东西,于是我让他张开嘴巴,安琪死活不张,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便耐心地说:安琪是个乖孩子,老师不批评你,请你自己把东西拿出来好吗?等他拿出来,我才知道原来他嘴里有一个玻璃球,心里一阵后怕。

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后果却不堪设想,由于孩子们较小,好奇心强,对于一切认为新鲜事物都乐于去尝试,而且不知道深浅,所有,幼儿园要建立幼儿班车安全检查制度与措施,加强幼儿自我安全保护意识。

教育随笔:不要教导孩子以牙还牙


教育随笔:不要教导孩子以牙还牙

最近这些天,总是有小朋友向我“告状”,说丁丁小朋友打人了。我悄悄地和丁丁询问原因,丁丁却对我说了这么一句话“我妈妈说别人打我,我一定要打回来,不打回来,妈妈就不要我跟着去旅游了。”我心想,怪不得最近老听到小朋友说丁丁打人。

今天小金小朋友不小心碰了丁丁一下,她挥手就打了下去,还喊着“她打我”,小金在一边哭的很伤心,我过去问了小朋友,都说小金没打人,小金也哭着说没打人,我想两人坐在可能是不小心碰了一下,但丁丁就是固执地说“她打我。”

小孩子在交往中难免有磕磕碰碰,这是孩子的世界,我们要用孩子的眼睛去评判看待,有时成人在旁参与把事情化大了,使得孩子有了错误的观念,只要碰她一下,她就觉得打她,让孩子时时刻刻都警惕着别人,对孩子的交往能力发展肯定是不利的,有时有的孩子只是出于友好拍一下同伴,这在我们成人看来很普通的一件事,但不同家庭教育出的孩子就有不同的解读,以前小怡也常常因为别人碰了她一下,就误解为被人打了,到老师这告状,我们通过几次观察了解就发现了只是幼儿间无意的肢体碰触,如做操后面小朋友碰了她的背,两人坐一起时,一位小朋友拉椅子起身时由于幅度大一点,手与手碰了一下,我们向小怡解释了这是小朋友不小心的,我们有时也会有不小心的时候,你只要请她以后注意一点就行了,慢慢地她也清楚了:哦,小朋友不是故意打我的,只是不小心碰到了。当然,有时碰疼了,撞到了,那么我们也该好好安慰受伤者,让闯祸的幼儿去抱抱受伤的孩子,安慰安慰她,培养孩子的爱心、同情心。在这里小怡她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但是丁丁小朋友被家长灌输了“还手”的观念后,孩子由于本身判断是非能力差,再加上这样的观念,本来一件小事也会变大事。

“打人,还手”,无限循环必将恶化孩子间的关系,双方因无法达成一定的平衡,最终不论打人还是被打者的利益都无法得到保护和补偿。所以,最好的解决方法是要求孩子共同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家长一方面要教育孩子不能打人,另一方面应培养孩子通过合理渠道解决问题。从更深的层次讲,还手的孩子会养成自己的利益必须得到及时补偿的习惯,容易让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社会的集体规范;反之,教育孩子不还手有助于培养孩子宽阔的胸襟、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协调人际的方法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教育孩子“以牙还牙”只会弄巧成拙。与其让自己的孩子和同学之间成为敌人,不如想办法让孩子成为朋友。小小忍让,培养孩子宽广的心胸,这才是为人父母之道。父母宽容的美德在孩子成长的岁月之中必将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孩子将来的人格特征。任何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他们都还只是一棵小树,犯错是在所难免的。给人改过的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

教育随笔:你是谁?


每天早出晚归,和他们在一起的时间比他们的妈妈都要多,你是谁?

每天一起游戏学习,一起疯狂嬉戏,他们爱围着你团团转,搂腰抱腿的腻着你,你又是谁?

每天吃喝拉撒,怕谁撑着,又担心谁挑食饿着,一天8杯水喝够了没有,这时你又成了谁?

每天要检查谁的口袋里有危险品,摸摸额头、看看嘴巴,谁又精神不佳、肚子疼了,你是谁呀?

每天和他们相依为伴,从刚见面时教会他们离开妈妈,到三年后又要教会他们离开自己,接受这种揪心的别离,你到底是谁?

一天、一年,时光荏苒,他们来了又走了。花开花落,物是人非,而你依然在那里坚守,我想知道你是谁?

把爱全给了他们,自己的孩子却眼里噙着泪,这么狠心的人,你是谁?

不用说,也不需要说,因为没有任何理由解释,她们心甘情愿的将爱扎根在这片沃土,固守着那份清贫,无怨无悔!

教育随笔:我也还小


教育随笔:我也还小

我班今天的晨间体育锻炼是玩轮胎。这是孩子们第一次玩轮胎,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待我将各种注意事项交代完毕后,孩子们就一哄而上玩起了滚轮胎。

等“拥挤的人潮”散去,我发现陈江莹正费力地想把一只蓝色的大轮胎扶起来,陈江莹是我班年龄、个子最小的女孩,而她想扶起来的却是一只最大号的轮胎。看着她努力地想将轮胎扶起来却总是差那么一点点的样子,我想过去帮她。恰巧这时蕊蕊滚着一个绿色轮胎经过这里,我看见蕊蕊的那个轮胎比较小,而且蕊蕊又是我班个子较大的孩子。于是,我马上对蕊蕊说:“蕊蕊,你能不能和陈江莹换个轮胎玩?陈江莹还小,她的轮胎太大了,她推不动!”蕊蕊犹豫了一下,随后放开了轮胎。我以为她同意了,就赶紧把蕊蕊的绿色轮胎给了陈江莹,再把陈江莹的蓝色轮胎给了蕊蕊。我以为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就去别的地方巡视孩子们玩轮胎的情况了。

可是,没过多久,我远远地望见蕊蕊把那只蓝色轮胎扔在一边,一脸不高兴地站在那里。我赶紧走过去问:“蕊蕊,你怎么了?发生什么事情了?”蕊蕊看了看我,没说什么。见她这样,我想她心里一定有事。于是,我蹲下身,拉过她的手,继续耐心地了解情况。过了好一会儿,蕊蕊才小声地蹦出一句:“可是,我也还小。"我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只好又问蕊蕊:“你的意思是你还小,不想玩轮胎吗?”蕊蕊摇摇头,仍然小声地说:“我想玩那只绿色的轮胎。”

原来,蕊蕊是因为我把她的绿色轮胎换给了陈江莹而不高兴。虽然因为教师的权威,蕊蕊没有拒绝我的要求,其实她内心是不同意我这样做的,我自以为是“圆满解决”实际上伤害了孩子。

后来,我诚恳地向蕊蕊道了歉,蕊蕊也和陈江莹一起玩起了那个绿色轮胎,但我的心里仍无法平静。我扪心自问曾有多少次这样的“自以为“理所当然”,也许每一次带给孩子的都是委屈。看来,要真正做到“尊重孩子的意愿”,我还需要作出更多的努力和改变。

教育随笔:选择谁呢


教育随笔:选择谁呢

一次,在上海的一所幼儿园里,我观摩了英国插画大师科奇•保罗执教的“小贝挖宝”活动。活动开始前,大师需要从上课的孩子中选出一位来当“模特”,只见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看到这种“壮观”的场面,大师面露难色。停顿片刻之后,他眼睛一亮,问孩子们:“今天有没有人过生日?”只见一个男孩高高地举起了手,说:“今天是我的生日!”可还没有等他的话音落下,旁边的另一个孩子站起来大声说道:“不对,你刚刚过完生日!”两人的对话惹得现场听课的教师哈哈大笑。到底该选谁来当“模特”呢?茫然的大师把选择的难题交给了班主任教师。年轻的班主任教师立刻回应,一抬手便指定了一个小姑娘来当“模特”。于是,在其他孩子的叹息声中,大师开始上课了。

虽然我只是坐在下面听课,但是有一个问题始终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这位班主任教师是依据什么选择的呢?我不禁联想到另一个场景:早晨升国旗时,教师发现升旗手因病缺席了。“让我来吧!”好几个孩子跳跃着,争先恐后。教师的目光扫了一圈,用手一指,说:“你去升旗吧!”只见那个被选中的孩子兴奋地奔向升旗台,其他的孩子则悻悻然沉默不语。之后,落选的孩子们照常唱国歌、做早操,丝毫没有异常。看来大家都已经习惯于这样的选择与被选择了。

确实,作为教师,我们经常会遇到“选择谁”这样的问题。同一个提问,选择谁来回答?每日升旗,选谁来担任升旗手?值日生工作该由谁先来做?游戏中出现争执时,该听谁的?谁来定规则?这类选择折射出不同班级的不同文化氛围,而和谐的班级风气与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息息相关。

当然,我们可以采取“轮流制”进行选择,如“轮流回答”“轮流表演”“轮流游戏”等,让孩子们轮流当值日生、升旗手,这样一个也不漏,一个也不少,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关注。在一定程度上,这种皆大欢喜的方法确实能够做到满足每个孩子的需求,促进每个孩子的发展。

但是,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件事都适合采用“轮流制”的办法,如同本文开头大师遭遇的选择谁当“模特”之场景,显然就无法“轮流”。但毕竟面对了,那么,该如何解决才好呢?

当下,诸如“以儿童发展为本”“让每一个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等教育理念都已被教师熟稔于心,在国家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反复强调要理解与尊重儿童,出现了许多如“保护”“接纳”“允许”等词语。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听听孩子们的心声呢?

幼儿园的屋顶农场丰收了,教师带领中班的孩子们去挖土豆。孩子们一边收获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一边大声嚷嚷:“发财喽!发财喽!”土豆被挖出来了,教师让孩子们数一数究竟有多少个土豆,接着又说:“你们有38个人,一人一个土豆还有多的,怎么办呢?”孩子们回答说:“今天没来的小朋友,我们给他们留着吧。”教师又说:“但还是多了2个呀!”一个孩子想了想说:“婷婷和朗朗营养不良,让他们多吃点。”孩子们纷纷表示同意。

原来,一旦让孩子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教师立刻会收获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体现孩子想法和愿望的方法,才是真正能让孩子“口服心服”的办法。

在大师的课堂上,面对选择的难题,或许年轻的教师更在意的是在那一刻快速作出决定,让现场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故此情此景尚属情有可原。但我还是建议事后教师要记得“关注”,不仅应该有目的地去观察孩子们的反应,更应该深入思考,找寻今后应对此类“选择谁”的棘手问题的适宜方法,以此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

无论是皆大欢喜的“轮流制”,还是出自孩子的“口服心服”法,对于一位幼儿教师而言,我相信只要心中装着孩子,时时倾听孩子的心声,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

教育随笔:教师要做有心人


区域活动中,小朋友都很积极在各个活动区玩,只有**在哪儿趴着,我问她:“**,为什么不去参加活动?”她说:“不愿意玩。”我对她说:“你为什么不愿意玩呢?”她却说:“老师我趴着行吗?”我想她是不是病了,用手摸摸她的头不发烧,如果硬把她推到活动区,似乎违反了尊重幼儿意愿的规则,我该怎么办呢?我决定在不违反《活动区规则》的情况下,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让她们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使珂薇以大家能接受的理由进入到别人活动的区域,这样既能有效的保护幼儿的游戏热情,又可以发挥集体的作用,让大家来想办法帮助她,于是我问其他小朋友:“你们谁愿意和**一块呀?”“**来我们这儿玩吧”“来我们这儿玩吧......”别的小朋友争先恐后的邀请她。最后她加入到“草莓医院”去玩了。

**是一个比较活泼好动的女孩,经常性坐不住,爱在教师乱跑,在区域活动中经常会破坏别人的成果,不懂得相互合作,偶尔会影响区域的规则,所以小朋友们都不喜欢和他在一起,越是这样别人和他一起,时间久而久之孩子总觉得没有人愿意跟她一起,就不愿意参与到活动中了,但当小朋友们都邀请她的时候,我能够看出来珂薇的高兴,相信她这一次就不会破坏别人的游戏成果了,而是学会合作。

我觉得老师要做有心人,善于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引导幼儿,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真正做到心中眼中都有孩子,多为孩子着想,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教学随笔:比一桶水还要多


我班有个女孩名叫周奕玲,她身体素质不够好,显得不活泼,可她爱提出一些别人想不到的问题。

课间她喜欢亲近我,抢着拉我的手。有一次,我牵着她在室外走,那天天气特好,明亮的太阳挂在天空,她突然对我说:“老师,为什么太阳总是跟着我们做,我们到哪儿它就到哪儿?”当时,我对她讲:“我们是生活在地球上的,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所以我们就感觉到太阳在跟着我们走。”

又有一次,上课铃响了,她拉着我的手向教室走去,走着走着,她说:“老师,晚上不能吹【吁儿】,晚上吹【吁儿】鬼会来。”我立刻对她说:“这是人们迷信,世上哪有鬼啊?”

在一次安全教育活动中,讲到苍蝇是一种传播疾病的害虫时,她又问:“老师,苍蝇飞到我们的身上会生病吗?”我说:“不会,它要飞食物上把细菌传播到食物中,人们吃了带细菌的食物才会生病。”

她的问题很多,偶热又听见她说:“老师,你说树有生命,可它问什么不会走呢?”老师说:“天空中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星星?”老师:“人为什么会长大?”等很多问题,这些都让我无法正确的回答。为了不传授错误的知识,有时不能正确的回答的,我说想好了再告诉他,可好多时候都是不了了之。想到这些我很惭愧,我的知识面太狭窄,太有限了。为了正确回答孩子的提问,教给孩子更多的知识,我必须终身不断的学习,拓宽长大的知识面,掌握更多的知识。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可面对科技、信息飞速发展的时候,现在的一桶水已经远远的不够了。”

教育随笔:快乐还给她


教育随笔:快乐还给她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可是很多时候,已经拥有丰富物质生活的孩子却不快乐。为什么呢?

其实,是能力弱的孩子不快乐。

奕奕是个能力比较弱的孩子,在班里,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一起玩游戏。在一次表演游戏中,奕奕举起了手,于是我请他来表演,没想到奕奕一站起来,别的小朋友就马上说:“奕奕不会,他肯定不会表演。”看到这里,我批评了其他幼儿,鼓励奕奕大胆的表现自己。可是,他的勇气受到了打击,垂头丧气的在我面前比划了一下,就回位了。并留下了伤心的眼泪。

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常常会根据能力的强弱来选择合作伙伴。能力弱的孩子,会遭到排斥,因为在游戏活动中他们不能达到和同伴相同的水平。但是,如果一个孩子他经常受到排斥,就会影响到幼儿的智力发展的。

鉴于这种情况,我在班里组织了抱一抱活动,让每位幼儿都和真真做朋友,都和他抱一抱,和老师一同来帮助、关心、鼓励他。现在,奕奕已经渐渐摆脱了不良情绪,和其他幼儿一起快乐而健康的成长起来……

相关推荐

  •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还有谁要上车》 小班体育教案《小兔子拔萝卜》适用于小班的体育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了解公共汽车外观及乘坐方法,知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体育《小兔子拔萝卜》教案吧。 活动目标: 1、知故事中象声...
    2020-11-03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小班活动区活动:还有谁要上车 目标: 1.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边操作桌面材料边模仿儿歌中有关角色的对话。 2.愿意与同伴共享材料。 准备: 1.幼儿已学过儿歌《还有谁要上车》。 2.将小朋友(司机)、兔子、大鹅、小猪、小羊、小...
    2019-12-16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小汽车要回家 今天是星期五,快四点半的时候班里的孩子基本上都接走了,只剩下王仕博小朋友还没接走,在教室里玩小汽车。 过了一会儿,他妈妈来接他了,他抱着小汽车跑到妈妈跟前说:“妈妈,妈妈,我玩玩具车了,真好玩。”妈妈...
    2021-05-24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坐车安全要牢记 坐车安全要牢记 幼儿园班车的安全问题,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对于自我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和自我保护能力比较差的孩子来说,班车老师的责任心尤显重要。 一天下午,我像往常一样交接完坐班车的孩子,把孩子...
    2021-03-22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不要教导孩子以牙还牙 教育随笔:不要教导孩子以牙还牙 最近这些天,总是有小朋友向我“告状”,说丁丁小朋友打人了。我悄悄地和丁丁询问原因,丁丁却对我说了这么一句话“我妈妈说别人打我,我一定要打回来,不打回来,妈妈就不要我跟着...
    2021-06-02 阅读全文

小班体育教案《小兔子拔萝卜》适用于小班的体育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了解公共汽车外观及乘坐方法,知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体育《小兔子拔萝卜》教案吧。 活动目标: 1、知故事中象声...

2020-11-03 阅读全文

目标: 1.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边操作桌面材料边模仿儿歌中有关角色的对话。 2.愿意与同伴共享材料。 准备: 1.幼儿已学过儿歌《还有谁要上车》。 2.将小朋友(司机)、兔子、大鹅、小猪、小羊、小...

2019-12-16 阅读全文

今天是星期五,快四点半的时候班里的孩子基本上都接走了,只剩下王仕博小朋友还没接走,在教室里玩小汽车。 过了一会儿,他妈妈来接他了,他抱着小汽车跑到妈妈跟前说:“妈妈,妈妈,我玩玩具车了,真好玩。”妈妈...

2021-05-24 阅读全文

坐车安全要牢记 幼儿园班车的安全问题,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对于自我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和自我保护能力比较差的孩子来说,班车老师的责任心尤显重要。 一天下午,我像往常一样交接完坐班车的孩子,把孩子...

2021-03-22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不要教导孩子以牙还牙 最近这些天,总是有小朋友向我“告状”,说丁丁小朋友打人了。我悄悄地和丁丁询问原因,丁丁却对我说了这么一句话“我妈妈说别人打我,我一定要打回来,不打回来,妈妈就不要我跟着...

2021-06-02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