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笔记:《我不随便乱跑了》
发布时间:2021-06-01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 教育笔记 教育笔记小班教育笔记:《我不随便乱跑了》
这天下午,天气凉爽。
我带着孩子们从户外活动回来。刚一进活动室就听到有小朋友和我说“老师,梓逸跑步摔倒了!”我吓了一大跳,连忙过去查看。梓逸是在活动室的木地板上摔跤的,所以并没有哪里摔破了或是摔伤哪里了,不是很严重。
因为小孩子都是活泼好动的,他们最喜欢跑来跑去,不管是在活动室或是在户外活动场地,做什么事情都喜欢跑。每次看到我们3位老师都是胆战心惊的。从小班孩子们入园以来我们就和孩子们说过在幼儿园里做事情不可以跑来跑去,否则摔跤了就会受伤,有些摔伤了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可是到了中班下学期,就在我们天天的强调下有些孩子还是记不住。
在组织孩子们离园前整理衣物后我带孩子们上了一节健康课,主题内容,就是跑步摔跤后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我找了张摔跤后头摔破需要包扎的图片;胳膊摔破了和摔断了需要缠绷带还有摔断胳膊、腿的X光片;摔跤后牙齿掉了这几张图片。
我请孩子们说出图片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情?我们怎样做可以避免这些事情的发生?孩子们一个个都争先恐后地回答说做事情不可以跑来跑去。我说“你们都知道在幼儿园里不可以随便乱跑,否则一个不小心就会让自己摔跤,甚至可能让自己摔伤。可是总是有很多小朋友不听或是记不住,如果真的是摔跤受伤了怎么办呢?你就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去医院检查,不能来幼儿园玩,行动上也会有些不便利。那我们以后做事情能不能跑来跑去呢?”“不能!”“对,我们做事情不要急,但是也不能太慢。老师给你的时间足够你去做事情了。如果你做事情的时间实在不够老师也会等等你的。以后我们在幼儿园做事情还要不要跑来跑去了呢?”“不要!”
果然,从那天起我再没有看到有小朋友在教室里或是去外面活动跑来跑去的现象了。我知道孩子们一定是把不能随便跑来跑去这件事情记在心上了。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教育随笔:批评不要随便出口
批评不要随便出口
今天阳光灿烂,孩子们在户外玩,一会儿陆秋彤跑过来说:孙老师,朱致远打我!我一瞧,朱致远撅着嘴,一脸的不高兴。我走过去:朱致远,注意点啊!显然我的语气有些不耐烦,因为朱致远平时总爱招事。又过了一会儿,邵敏琪跑过来对我说:孙老师,朱致远拧我。怎么又是朱致远。我心里嘀咕着。当我看到他时,他只是低着头,像是等待着我的批评。我扪心自问:我是否应该采用另一种教育方式呢?于是,我轻轻叫过朱致远:朱致远,刚才怎么了?他理直气壮地说:他们都抢我手里的玩具,我不给,他们就抢。我就不给!我看看他手里的玩具:呀,真好看,我也想跟你玩,好吗?他高兴地点点头。我一边和他玩,一边自言自语:如果想跟你玩的小朋友都加入进来,咱们更开心了。朱致远听了我的话,很快就把刚才那几个孩子找来一起玩了起来。听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我为刚才的教育取得成功感到很欣慰,同时我也意识到:这又是一次良好的教育契机。于是,我对孩子们说:玩具好玩吗?孩子们齐声说:好玩。朱致远有玩具让大家玩,咱们谢谢他吧。于是,许多幼稚的声音一起说:谢谢朱致远朱致远低下头不好意思地笑了。
这件事让我思考着自己平时的教育行为,我们每天可能都在处理类似的问题,但每次我都没有认真想过:我平时的教育行为是否有问题?是否让孩子接受?孩子是迫于老师的严厉接受的,还是心甘情愿接受的?朱致远,你注意点啊!这句常说的话不是批评却暗含批评,暗中已经将朱致远放在犯错误的位置上。一时的效果换来的却是孩子与老师的陌生感,这样的教育不能深入孩子的内心。我们确实要思考:批评不要随便出口!
教育随笔:喜欢乱跑的小家伙
年味儿还未散尽,新学期已然悄悄来临。
开学第一天,班级来了三位新成员,齐齐小朋友是其中年纪较小的一位。由于年纪小,之前从未上过幼儿园,这个小家伙可让我们头疼了。
入园第一个星期,面临分离焦虑,他不愿上幼儿园,每天早上奶奶送他来幼儿园时,他都哭闹不止,奶奶走后,他趁着老师不注意就要开门往外跑。每次从奶奶手中接过他,我都要牵着他的手,安抚他的情绪,待到他情绪稳定后,再带他去洗手,吃早饭。
一个星期后,他慢慢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每天早上开开心心来幼儿园,能和奶奶说再见。然后,另我们头疼的问题又出现了。这个小家伙,每天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在教室里乱跑。别人集体活动时,他在乱跑;别人区角游戏时,他在乱跑;别人户外活动时,他仍然在乱跑。老师喊他的名字,告诉他要停下来,他基本上是无视的,好像没听见一样,仍然在继续着自己喜欢的“游戏”。对于他这种危险的行为,我必须要采取一些措施了。
一次户外活动中,小朋友们在玩掷飞盘的游戏。小家伙不听老师的要求,自己爬到滑滑梯上玩,接着又是一阵风一样的跑来跑去。我告诉他:“齐齐,不能乱跑!”他仍是不听。我让他搬来板凳,坐在外面晒太阳,并嘱咐班级的保育老师看着他,不能乱跑。可能是他看着老师组织的游戏很好玩,他也想玩。于是,他悄悄的走到我面前,小声的说“老师,我也要玩。”我告诉他:“你现在不能玩,因为你老是乱跑”。他跟着我,小声嘀咕着说他想玩。我故作听不见。过了一会,他拉着我的衣角,对我说“我也想玩”。我认真的看着他:“老师为什么不请你玩游戏?因为你不听老师的要求。乱跑很危险的。下次还能不能再乱跑?”他听了我的话,点点头“不乱跑了。”我说“真的吗?”他很用力的点了下头。听到他的回答,我同意他加入了游戏。在游戏中,我偶尔提醒他不要跑。他听到了以后,会慢慢停下来。我想,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而我要做的,就是慢慢等待,看着他慢慢的成长。
我愿意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我要做的就是:用心浇灌,用爱呵护,等待花开。
教育随笔:我长大了,我不哭
新学期开始了,迎来了我们小一班的宝贝们,他们刚刚离开了父母的保护,要学着面对陌生的环境,控制自己的情绪,独自面对一切,这些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换一个新的环境都会感到一些陌生、无助,那么,我们想想一个孩子又会怎样呢?答案只有一个:哭——孩子特有的能力。当他们无助、无奈、没有人可依靠、没有安全感时,他们必然会显现出特别焦虑、烦恼直至放声痛哭。
对于小班新生来说,入园是他从家庭走向集体的第一步。第一天入园通常会出现哭闹现象,这种情绪也叫“入园焦虑症”。因为他们从出生到现在都是生活在父母或祖父母的身边,对于自己亲人的依恋性太大,所以让其一个人在幼儿园的大环境里都会感到陌生与不安全,这时候的幼儿只能通过哭或者闹着回家来发泄自身的恐惧心理。涵涵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入园第一天他还没走进教室却已经听到他的哭声了,此时爷爷正抱着他。走进教室时他始终拉着爷爷的衣服,连去拿张纸巾都咬抓着爷爷的衣角。当他发现爷爷有要走的趋势时,他会想各种办法让爷爷留下来,比如陪他一起玩积木,要喝水等。涵涵发现爷爷偷偷地走掉后便开始哭闹的很厉害,要找爷爷,在老师的安慰下涵涵的哭声慢慢小了,可是当他看到别的孩子哭的时候他又哭了起来,午睡前又会哭着找爷爷,睡醒了也会哭着找爷爷,一天下来这样反反复复的哭。第二天第三天还是这样。开学两周后,别的孩子基本上不哭了,而涵涵也比入园时进步了很多,平时都不哭了,只是早上来园时还要哭。
对于涵涵的情况,我们了解到他从小就跟着爷爷的,从来没有离开过爷爷身边,因此对爷爷的依恋性特别大,进入幼儿园以后与家人分离产生的不安情绪以及环境的陌生产生的不安全感使他有了这种哭闹情绪。对于涵涵我采用先安慰后冷处理的方法。当涵涵爷爷走后,不管我怎么安抚都无济于事,甚至他越哭越厉害,我觉得可能自己的方法不对,所以选择暂时离开一会儿,果真没多久他就慢慢不哭了,安静地坐在那里。我还发现涵涵的自理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很强,我就让涵涵自己收拾东西等,同时采用表扬的方法使他的内心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使他喜欢上幼儿园。
适应是小班幼儿园入园面临的第一个考验。我想更多的是需要老师的耐心和爱心,当然针对不同的孩子还需要用不同的方法,用心去包容每一个孩子相信我们的孩子也会越来越好!
教育随笔:我不跟你玩了
教育随笔:我不跟你玩了
前些天,有位家长来和我说,他的孩子回家很苦恼,都不太愿意来上幼儿园了。我问其为什么呢?原来
是班上有位小女孩经常说:“×××,你是神经病,是告状机,我不跟你玩了,我叫班上所有小朋友都不跟
你玩了。”孩子的心灵受到了伤害,觉得没有小朋友会和他玩了,于是就很苦恼,不愿意来上幼儿园了。家
长也很生气,但毕竟是孩子们之间的事,也不好说。我一边安慰小朋友一边告诉家长别担心:“我来了解是
怎么回事,请放心,一定让孩子开开心心的在幼儿园度过每一天。”
我没有直接去批评那位小女孩,在活动时我特地留意观察×××小朋友和他周围小朋友的活动情况。
在下午的美术活动时,大家都在画自己喜欢的画,红红小朋友没有画纸了,于是向×××借了一张,红红作
画时,看到小玉画的美人鱼特别的漂亮,于是也想画,就照着小玉的画了,可是她怎么也画不出像小玉那样
的美人鱼,每次只下笔画了一笔两笔就把只纸撕掉,这样不断的向×××借了好几张纸,红红画不出来就着
急了,×××画纸也快没了,就不愿意再借了,红红就生气的哭了,边哭边说×××:“我不跟你玩了,神
经病,我让全班小朋友都不跟你玩了,哼!”
看到这,我立刻走上前去,制止了红红。大家都说红红哭了,是因为……虽然红红哭了,可是大家都在
说红红的不对。红红见状不再说了,还是一只哭,看得出,红红并没有认识到自己错误,还很不满意。等红
红冷静了,我把红红拉到一边对她说:“你不能因为画不出画,借不到纸就对×××说不跟他玩了,还给
×××取不好听的绰号。这样是很不尊重小朋友的一种表现。如果别人也对你这样,也都不和你玩了,你会
高兴嘛?”红红低着头不说话。“画不出来没有关系,别着急,可以让小朋友教你啊,×××已经借你好几
张纸了,老师都看见了,你这样也是浪费纸张啊,对不对?”红红点点头。“那你应该去谢谢×××小朋友
借你纸画画,向他道谢,不能那样和小朋友说话。你能做到吗?”红红不吱声。
美术活动后,我们班上展开了一次谈话活动:我们大家都是好朋友。孩子们说了很多:我们全班的小朋
友都是好朋友,全幼儿园,全世界的小朋友都是好朋友。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不能说“不带
谁玩了”这样的话了……
放学前,我看到红红走到×××小朋友面前去道歉了。×××也原谅了红红,他们开心的笑了。
教育随笔:老师,我不哭了
由于今年孩子入园的年龄偏小,适应的有点慢,所以在开学两个星期了,suiran有的小朋友已经结束了哭鼻子的比赛,但是还有的小朋友仍旧不卑不亢的坚持着,尤其是早晨入园,肯定要来一曲。
针对这个情况,我制作了好多的哭哭脸和笑笑脸.并且把班里所有的小朋友的照片都贴在了墙上,并且告诉他们凡是早上到幼儿园不哭的小朋友,就在他的照片下面贴上笑笑脸。哭的小朋友就给他们贴上哭哭脸,因为老师不喜欢每天早上哭鼻子的小朋友。
到了第二天,不哭的小朋友都贴上了笑笑脸,有的小朋友,正想咧开嘴哭的时候。我拿着哭哭脸走了过去说到:你看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有好多都贴上了笑笑脸,你是要哭脸还是要笑脸。他抽抽噎噎的说:我,我也想要笑笑脸。我连忙对他说:你看你现在的摸样只能发给你个哭哭脸的。我的话还没有说完,他就急忙说,不,老师,我不哭了,我不想要哭哭脸的,我以后也不哭了。他这么一说结果有几个想哭的小朋友也都不哭了,虽然脸上还挂着泪.但是都已经转化成笑脸了,从这以后,每当有小朋友来幼儿园想哭的时候.我都让他们看看笑笑脸和哭哭脸.而且还表扬他们说,哎哟,你们最棒了,老师说过喜欢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好宝宝的.结果他们就会破涕为笑了,就这样渐渐的不到三天。我们班里小朋友在早上来幼儿园的时候,就没有一个哭的了。我们常说在教育中要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我们都应该单独对待,不是孩子们不懂事,而是我们还没有找到更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教育随笔:我不吃零食了
每天早上小朋友8:10入园,幼儿园每天都是早8:10准时开门,小朋友有秩序的进入幼儿园。在这之前都是由家长负责在幼儿园大门外负责看护好孩子,等待入园。
在这期间幼儿要让家长买零食吃,有的小朋友家长瞬时会教育孩子,“那些东西不干净,吃了会拉肚子的。”小朋友有的会听家长的话,而有的孩子只要家长不给他买,直接就哭起来,丝毫都不会顾及周围人对他的看法,对自己家长的看法。
我们班李仕江小朋友以前入园之前都会向爷爷要一块钱,跑去摊位上买零食吃。如果爷爷不给马上嚎啕大哭,也不来幼儿园。他的爷爷把这种情况反应给老师,老师找时间和李仕江小朋友讲:“外面的东西不干净,吃了会生病的。”“老师我就是觉得好吃,才让爷爷买的,吃零食对身体不好,那我以后不吃了。”
我每天都在观察他入园之前的情况,结果他真的坚持没有吃,他的爷爷反而买一些水果,早上来幼儿园的时候给他洗干净,让他拿在手上吃。慢慢的他爱吃零食的习惯改掉了,身体也一天比一天棒。
教育随笔:不和孩子“乱”说话
小孩子的情感还没有完成成熟,他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呵护。但是当小孩子开始调皮,好些幼儿老师被折磨得失了耐心,便会讲出伤害孩子的话来。特别是这些话:
“你再不乖,老师就不喜欢你了。”这句话,看似是哄孩子安静下来,乖下来的,但是却是以威胁的方式讲出来的。可能孩子不乖是有原因的,你威胁孩子不喜欢他了,孩子怕你不喜欢他,可能会变乖,但是他的委屈和无法表达出来的情绪却一直在,对孩子成长来讲,并不利。
“明天别来幼儿园了。”孩子惹出事了,孩子惹老师生气了,孩子和其他的小朋友打架吵架了,老师都有可能怒从心来,讲出这句话来。本身孩子就不愿意与父母分离来幼儿园,如果你再这样讲,完全是把孩子从集体里剥离出去。
“你不乖,大家都不愿意和你做朋友。”孩子在幼儿园里是极度需要小朋友们做朋友的。但是如果你这样讲,一方面是让受罚的孩子难受,另一方面也会暗示其他的小朋友不要和他做朋友。这其实对于孩子来讲,是双重的伤害的。
“随便你,爱怎么就怎么吧!”当老师失去了耐心,就会说那好吧,随便你,爱怎么就怎么吧。实际上,这句话对孩子来讲,也是有极大的伤害的。这证明你已经不想再管这个孩子了,孩子就会有一种被老师抛弃了的感觉。
教育随笔:我的鞋子不见了
这几天午睡后,都会有一两个幼儿说"老师,我的鞋子找不着了。"开始我不在意,只是在教室里把鞋子找到,让孩子把鞋子穿好。可是这些鞋子,不是在角落里,就是在其他小朋友放衣服的柜子里,我想鞋子不会无缘无故的跑到这些地方,肯定是那个小朋友搞的恶作剧,故意把鞋子藏起来的,可是,谁是这个搞恶作剧的人呢?我犯难了这么多孩子怎么找呢?
一天又是我值中午班,起床时,班上又有一个小朋友跑来告诉我说:"老师,我的鞋子找不着了。"肯定有人故意干的。我想一定要想个办法,把这个藏鞋子的人找出来,想了个办法:让孩子来帮忙找,哪个藏鞋子的一定先找到。我来到活动室说:"我们班的小A小朋友的鞋子神秘失踪了,我们去帮他把鞋子找回来好吗?我看谁能先找出来"。孩子们在活动室里开始找,不一会儿小B的手里拿着小A的鞋子跑过来说:"老师,我是最棒的,我找到了鞋子"。我表扬了小B,因为他帮小A找到了鞋子。我接着说:"找到鞋子的小朋友很聪明,藏起鞋子的小朋友有很聪明。我也很想知道藏鞋子的是谁。"这时小B站起来说:"藏鞋子的也是我",脸上露出一丝自豪感,我的心理也有一丝自豪感,终于找到根源了。我把小B带到我的办公室里问她:"你把小A藏鞋子的是想干嘛?","我跟他闹着玩的。"小B不假思索的回答我。"那以前的几次是谁干的?""也是我"我想不能批评他,因为他藏鞋子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别人没鞋穿,只是让别人一时找不着鞋子罢了。果然如我所料,我说:"你给别人藏了鞋子的时候,别人找不到鞋子是很着急的,你想一想如果找不到鞋子的人是你,你是什么心情?"我不说话让他自己想想,小B想了想说:"老师,我以后在也不给别人藏鞋子了。"
从那以后班里的鞋子在也没有神秘失踪过,小B也变得爱帮助别人了。大班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在处理这件事的过程中,我并没有直接指出小B的行为是不正确的,而是让他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发现自己行为的不当之处,从而自觉改正。作为老师,我们不光要让孩子认识错误,更要让他们学会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