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对《解放儿童》的两点理解
发布时间:2021-06-08 幼儿园游戏的案例 对幼儿园游戏的认识 幼儿园对教师的管理最近读了刘小东老师的《解放儿童》,发现他对于传统教学有着不少独到的思考。他反对把学习作为学前教育的目的,更是对某些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小学式的教育提出鲜明的反对意见。在这次参加骨干教师培训班的过程中,我也有幸聆听了一些幼教专家的亲自授课,获得了最前沿的幼教资讯。在这里,就将自己对《解放儿童》这本书的两点理解作简短阐述。
到底在幼儿园里要不要学习?
在《解放儿童》中,刘小东老师明确提出,“学前儿童的学习主要是亲历、体验,主要表现在他的生活乃至于学习是诗性的,游戏的,童话的,梦想的,艺术的,好奇的,探索的。”也就是说,孩子的学习事实上是存在的,不过,它并不是学前教育的目的,它只是儿童了解周围世界的桥梁,是帮助儿童建构自己将要变成的那个成人的手段。
在教育普及的今天,大多数幼儿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前儿童的专业教育机构——幼儿园中度过的。学前教育的第一线实施者——幼儿教师对“学习”的理解,就直接影响着孩子们幼年生活的方向。非常让人欣喜的是,在我们正在实践中不断领会、贯彻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地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幼儿园的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总则部分)“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是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教育评价部分)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当前的教育趋向并非是要求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会多少本领和知识,而是引发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和探究习惯的养成。
所以说,学习,在幼儿园里是可以存在的。只是,它绝不是我们实施教育的目的。通过学习,幼儿可以对周围世界产生更加敏感的发现,可以在成长的过程中获得了解世界的方法,从而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所以说,学习,是帮助幼儿建构自己完满人格过程中的有效手段;健康的成长,才是我们进行学前教育的真正目的。
教师扮演怎样的角色?yjs21.coM
在《解放儿童》之《中国儿童教育的抉择》中,刘小东老师写到:“……相应的教育便是,把成人世界的东西搬到儿童脑瓜里,儿童不会什么便教什么,儿童不能做什么便偏要他学什么、做什么。”在这样的情境里,儿童的教育者——教师,不去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不去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只是凭空想出自己愿意教给,或者不如说是塞给幼儿怎样的教育内容,实际上扮演的是填鸭者的角色。
在《纲要》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语句:“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适当引导……关注幼儿在获得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这字里行间表达的,就是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在现在的教育环境下,我相信绝大多数老师早就摒弃了《解》书中提到的那种填鸭者的角色。而怎样扮演好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样的角色,也绝不是我们讲讲、说说那样简单就可以做到的。在这里,我想用一个也许并不太恰当的比喻来说明引导者这个角色:在许多发型发布会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模特儿项上生辉的发型,很少是规规整整,一丝不乱的,反而看似凌乱,却往往能博得一片喝彩。这样的设计,外人看似简单,不经意,其实它的背后,倾注了设计师很多的思考。要知道,刻意的凌乱,比刻意的整洁更难做到。在教师发现幼儿需要怎样的引导的时候,我们肯定不能单刀直入地告诉孩子:“你应该这样,你应该那样。”我们应当在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已有经验等诸多因素,通过实施教学,提供材料或实践机会等多种方式,给予幼儿隐性的,却是能实在地推动幼儿内在性成长的指导。孩子感觉不到教师生硬的指挥,却在教师精心创设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获得成长的养分,这,应该就是一名优秀的教师要做到的吧。
最后,用一句古诗结束这一篇读后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希望我们的教育能象温和的春雨,滋润孩子们的心田,不让他们在小小的年纪感受到什么压力,让他们在自由的环境中舒畅地呼吸,健康、快乐地成长。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延伸读
幼儿园案例分析:了解幼儿的兴趣点
了解幼儿的兴趣点
情景描述:
最近这段时间天气不好,经常从一早开始就飘着蒙蒙细雨。为了避免让孩子们感冒,我们决定取消每一天的户外活动,代之以在走廊散步一会儿。这天上午的活动结束了,快吃午饭的自由活动时间里,有的小朋友在一齐交谈,有的在相互嬉戏,只有谢子诺站在靠近走廊的窗户边,透过玻璃窗向外凝神张望了好久,老师叫她也好像没听到。我顺着她的目光看去,那边是操场的大型户外玩具――孩子们最喜欢爬上爬下的城堡
下午幼儿要离园了,送小朋友去坐车时,我发此刻谢子诺的奶奶在操场上拖着谢子诺往前走,谢子诺一声不吭,一脸的倔犟,最后拗但是奶奶,老大不情愿地走了。谢子诺的奶奶看到我,无奈地笑着说:她硬要在那里玩要回去呢。
分析:谢子诺也属于我们班典型的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一齐生活,老人家开了间小店,白天在店里忙生意,谢子诺经常也只能和爷爷奶奶一齐在店里玩,较少到外面去玩。自然,幼儿园的大型户外玩具是吸引她来上幼儿园的诱-惑。从孩子的种种表现来看,她十分渴望和别的孩子一样有充分的自由玩耍时间,而不是和老人家在一齐被约束天性。
措施:透过和谢子诺说悄悄话,我了解到她十分想玩幼儿园户外的大型玩具。我和孩子们约法三章,定下了几条玩城堡的“守则”,让孩子们明白有规则才能更快乐地玩。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思考到幼儿人数较多,最后分组由老师带领去玩户外的大型玩具。和谢子诺的奶奶沟通,让她理解孩子的想法,推荐她趁生意不太忙的周末带孩子来幼儿园玩户外玩具。
反思:玩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在游戏中成长。没有游戏的童年是残缺的。个性是小班的孩子,注意力容易涣散,空洞的群众教学活动往往很难吸引孩子的眼光,个性是在操作材料匮乏的状况下,儿童自然表现出的“不合作”尤甚。顺应自然的天性,让幼儿在生命内在驱力的召唤下自由活动,充分运动其肢体,激发其思维,能让幼儿更好地发展。
案例:理解每一个孩子
孩子的需要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倾听自己的心声,是孩子们的一种需要。为此,我班创设了动物角,并准备了许多自制玩具和小朋友们聊天,其中有小猫、小狗、小猪等,可不知为什么,却没有人光顾这个角
于是,我与孩子们进行交谈。“他们都不会动”,“我喜欢活的小动物。”……
原因找到了,孩子们需要的是自己喜欢的倾诉对象。于是,我和朱老师商量让幼儿带来里两条泥鳅,生物角终于发挥了作用。
教师要了解孩子的需要,并从孩子的需要着手,使每个区角都成为孩子们的成长乐园。
孩子是教师的一面镜子
一天,汤文建的妈妈送女儿来幼儿园,汤文建站在门口大声的向正在指导幼儿活动的我问好。孩子的话音刚落,便传来母亲对儿子的轻声教诲:“离老师这么远喊话,多不礼貌。”听到这句话,我马上联想到迎送孩子的时候,我常常是忙着手头的事,离孩子很远漫不经心的喊着:“你好!”“再见”……
虽是生活中的细微小事,却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教师的言行是幼儿模仿的榜样,大声对幼儿讲话,不经意间将垃圾扔到地上,都在影响着我们的孩子,孩子就是教师的一面镜子。
教师应多关爱每一位孩子
许嘉琪小朋友是我班中途转来的幼儿,个子矮小,不起眼的他并没有引起我太多的关注。然而,一天,他爸爸的一句话却让我对自己的失职感到惭愧,他说儿子最近告诉我“爸爸,人活着真累”小小年纪竟然说出这样的一句话,着实令我大吃一惊。之后,我便对他进行了细心的观察,我发现上课提问他时,他不敢直视我的眼睛,甚至会因回答不上问题而流泪。下课,他不和其他小朋友们交往,常常自己闷坐在那儿,大小便不敢告诉老师,针对这样的一个儿童,我及时对他进行了一番特殊的教育;人说教师的爱是教育中最宝贵的营养,沐浴在爱的甘露下的幼儿才会有安全感;于是我加倍关心爱护他,常常和他拉家常,夸他可爱是个好孩子……这样他对我已没有那么恐惧了,集体活动时,我鼓励孩子们和他交往,让他融入集体生活中去。平时,我尽量发现和表扬它的优点,让他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于明凯小朋友有了很大的进步,性格活泼开朗了许多,集体活动时也能主动参加,上课勇于举手回答问题,表现的很有上进心。看到他一天天在进步,我由衷的感到
高兴。
幼儿的变相询问
幼儿大多爱告状,告状的次数多了,便觉得心烦,有时对幼儿的告状,我心不在焉的说声:“好”便敷衍了事。后来我发现对于孩子的告状,不应把它当作坏事,从孩子的告状中,可以了解到其他孩子的活动情况,如果我们教育方法得当,还会提高教育效果。
吃饭时,有的幼儿告状,“××小朋友坐得不好”“××小朋友说话”“××打××”“××出去玩了”,当幼儿告状以后,发现老师“毫无反应”之后,坐得不好的、说话的、打架的幼儿更加肆无忌惮了,连告状的幼儿也坐不住了,出去玩的幼儿也逐渐多起来了。我逐渐明白了,原来幼儿的告状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询问,或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当她告诉老师“××坐得不好时”,其实也是告诉老师“我做得很好”,如果老师这是不及时表扬、批评,幼儿便认为老师可能让说话,告诉老师“××出去玩了”如果老师不及时批评,幼儿便以为只要吃完饭就可以出去玩。
所以,我们老师一定要正确对待幼儿的告状啊,及时明确的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当幼儿抱怨别人不守规则,要求使其遵守规则时,教师应支持孩子,明确每一个人都要遵守规则,并及时肯定其积极方面,以强化起积极行为。
怎样解读两三岁孩子的心理
有句俗话是:两三岁的孩子,连狗都嫌。是的,他们从那么乖的一个“小天使”,变成了一个“小魔头”,不听大人使唤了,搅马桶是他们的强项,冰箱上有他们的手印,时不时要噘起小嘴说:“不!”……当他们终于上床睡觉了,你不觉轻松了半截,长叹一声:“小鱼儿终于走出恶人谷了!”
2岁,情感开始丰富
当你正为工作的事情苦闷的时候,一脸失落地躺在沙发上,这个小不点或许已经悄悄地爬上沙发,冲你一笑呢!这个时候,可能你会惊讶,这个曾经事事都让你操心的孩子,怎么能看出你已经累了,给你安慰?
解读:因为他们正学着去爱。一个两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学着理解别人的情绪,比如,他能读出妈妈脸上的表情,知道妈妈累了;看动画片时,看到唐僧把孙悟空赶走了,会为孙悟空感到难过而落泪,这时,他不但能够察觉到别人的情绪反应,而且已经能够体验到别人的难过。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这种情绪反应能保持适度敏感和积极态度,你就为孩子“爱”的情感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
喜欢说不
“不”已经非常频繁地出现在一个两岁孩子的身上,“我不要!”“不好!”“不吃这个!”他们怎么就不乖了呢?
解读:两年的成长,已经让这个小家伙变得更有能力了,他们不再满足于爸爸妈妈抱着他们到某个地方去,同时他们开始逐渐把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分清楚,特别是把自己和他人分清楚,此时,他们成为了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小大人”。当他们发现爸爸有爸爸的想法,妈妈有妈妈的想法,而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想法的时候,他们会有那么一点点的焦虑,因此,他们要通过某种方式来确定自我的感受,说“不”是最常见的表现,通过与别人不同的意见来确认自我价值的存在。比如,当妈妈提出我们出去吃饭吧,他很可能说:“不!”然后你告诉他:“那,你到奶奶家去吃,爸爸妈妈出去吃。”他很可能说:“不!”然后却紧紧地跟在你们后面。
给父母的建议:切不可乱了方寸
在这个时候,千万要坚持住,不要因为孩子的变化而乱了方寸,大吼大叫。打骂是没有用的,平静地接受这场风暴,对待他们不要强制,不要粗暴,也不能迁就和纵容。通过书籍或者其他途径对这个时期的孩子的心理发展做充足的了解,这样你就有了一个精神支撑。你保持积极的态度,你积极地应对,孩子的情绪和情感就会朝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同时,建议爸爸妈妈们分给孩子一些小任务,比如,让他们在吃饭前,摆摆小板凳,拿自己的小饭碗;或者,夏天的时候让他们自己洗洗小手绢,没洗干净不要紧,关键是给他们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
妈妈们应该了解婴儿期心理特点
婴儿期是指儿童从出生到1岁的时期。胎儿刚出生后主要依靠皮层下中枢来实现非条件反射来保证他的内部器官和外部条件的最初适应,此时重要的非条件反射有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及定向反射。婴儿期由于神经髓鞘的形成不全,神经兴奋不能沿一定的通路迅速传导,故兴奋特别容易扩散,这也是小儿易激动的生理原因。
随着脑的不断发育,皮质中的暂时性联系也日益发展起来。新生儿明显的条件反射的是在出生后两周左右。4个月的儿童能区别各种气味,能分辨不同颜色的物体。4-5个月便能分辨出亲人和生人。从第4个月起开始分辨出成人的声音,如听到母亲说话的声音就高兴起来,并开始发出一些声音以回答成人。
5-6个月婴儿就可以再认妈妈,这是由于条件反射的建立和发展,婴儿出现的短暂记忆的表现。7-8个月时起,由于儿童多次感知某种物体或动作,并同时听到成人说出关于这一物体或动作的词,在他的脑里,就在这一物体或动作的形象和词的声音之间,建立起暂时联系,以后只要再听到这个词的声音就能引起相应的反应。10-11个月起婴儿开始“懂得”词的意义,并对词的内容发生反应,词开始成为信号,即第二信号儿童的语言或说出的词是从成人所发出的词或者语言的声音模仿开始产生的,因此,为了尽快开发儿童的语言能力,成人在与儿童接触时应尽可能不断给予语言刺激。
儿童情绪自两个月以后,积极情绪开始发展,当吃饱、温暖时,可以看到儿童活泼而微笑的表情,反之,能引起否定的情绪反应,如哭闹、呆滞等。因此,为了培养儿童良好的情绪状态,应经常和儿童交往,提供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提供适当的玩具,并多给予关心、照顾和抚爱。
不被理解的句子
丶不要刻意的去忘记,缘于真正的忘记是不需要努力的。句子表达了我们最真实的感受,看到高情商有深度的句子常常会习惯性的分享出去。想要详细了解“不被理解的句子”以下提供了绝佳的开始,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和信赖我们将不辜负您的期望!
1、当,无人能懂,无人能产生共鸣,无人理解,而你又哑口无言欲言又止,那么,从此刻开始,披上战袍,戴上佩剑,迎接,面对,一切。
2、从曾经的无话不谈,到现在分隔两地,彼此相交的地方越来越少,大家也越来越忙。
3、有没有这样的人,听到有人提起他的名字,你会突然沉默,然后微笑着问他怎么了。
4、真正懂你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你笑脸背后的悲伤,而我没有。
5、我的眼睛很小很小,有时遇到心事,就连两行泪,都装不下。”
6、在某些人眼里,我像是一只独居的野兽,可谁懂我心中那一抹玫瑰花的敏感与柔情。
7、那段时间我真的挺难受的,一个人走着走着会莫名其妙的掉眼泪,晚上睡觉的时候突然觉得好像全世界就剩下我一个人了,好像没有人会爱我了,因为我再也找不到那种可以很用力爱的感觉了。
8、站在不同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答案会截然不同!
9、我想让自己学会换位思考,但是我不知从何下手,我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
10、师:谁能完成这个练习?(挂出小黑板)
11、人与人之间相处,是需要细心维护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可触碰的底线,那么就需要自己把握好度,说什么,做什么之前要想一想,如果别人跟我这么说,我会不会生气,是不是换种说法会更好,只有用爱心,细心,耐心浇灌的友谊之花才会越开越茂盛!
12、丶不要刻意的去忘记,缘于真正的忘记是不需要努力的
13、别人骗我是荣幸。可我被别人骗已经是惯性了。理解吗。
14、我心存光明,脚下尸骨万千,一个人独行,背后血漫大地,哪怕有一天不被理解,我也一往无前!
15、如果你非常心烦的情况下该怎么办,压力太大又没有人了解。
16、近期,我一直承担着极大的工作压力、觉得莫名的烦躁、在家里不高兴。我也不知道我是怎么了。我不开心、伤心欲绝。
17、我们总是认为我们有权进入别人的世界,甚至要求对方以配偶的霸权身份打开心窗,让自己闯入,作为立足点。我从来都是空虚的。我想找到一个依赖。这与爱无关。
18、有时,针对亲人的期待过高,通常让我们产生的并不是期待,只是心寒,如同亲人的不理解是对自身较大的损害一样。
19、由于亲人不理解自身,因此你需要刚开始训练自身与自身会话,学好坦然和坚持不懈!
20、我总听你说着辛苦患得患失无法投入。
21、有时特想找人倾吐一下,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最后是什么也不说,只为快点儿睡下去,告知自身,明日就好了。
22、人各有命,有时候会忽然去琢磨生命的意义所在,不知道是真的我做错了,还是别的什么。浑浑噩噩,每天面对各种乱七八糟的事,不被理解,又无能为力。qtD句子屋
23、而逛夜市的那个男友呢,更是好心办了坏事。女友说自己只有20元,明显是讲价的手段,他却启动了好男友程序“我这里有钱。”他是怕女朋友没钱买不起,他倒是没有忘记自己的角色,他忽视的是地点和人物关系——这并不是两个人之间的问题,表忠心也需要看场合。
24、你亲吻过我的唇拥抱过我的手已经辗转赠予了那个你爱的女人,但她不是我。
25、遗憾是一种破碎的美丽。人生的路上,春暖花开,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但人生的季节不可能总是四季长青,也不可能鲜花永不凋谢;一定会有秋风扫落叶的萧瑟,冰雪狂风肆虐大地的酷惨。因为有了遗憾,人世间才会有凄美的传说,古今中外才会有那么多流芳百世的文学作品,牛朗织女的融河相望,林花谢了春花太勿勿的无奈,雕楼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的怅惘…遗憾中那种艺术的感染力,影响着几代人从中感悟着那种缺憾的美,并从中慨叹着几许的忧郁伤愁。其时有时破碎的美,有时在艺术上比完美更感人,君不见断臂的维娜斯的那种美,在破碎中超越了所谓的完美,在瘕疵中透出了一种慑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