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主题活动反思:发现在树叶刷画的时候
发布时间:2021-06-09 幼儿园树叶画说课稿 幼儿园小班树叶印画的说课稿 教学案例反思发现在树叶刷画的时候……
在实施主题活动“多彩的秋叶”的时候,我们在美工区给孩子们准备了很多操作材料,最多的莫过于各种各样的树叶,此外还有各色的颜料、棉签、双面胶、剪刀等,孩子们可以进行树叶拼贴画(将树叶进行适当修剪或是组合后变成有意义或有主题的作品)还有树叶刷画。他们最感兴趣的当属树叶刷画了,因为他们好奇于难得接触的各色的颜料和有趣的操作过程,请看:
镜头一:
星星和雯雯都选了火红的枫叶来进行刷画,星星把枫叶当做小金鱼的大尾巴,雯雯想把枫叶当作小手,可是在他们完成以后的相互欣赏时发现了问题,雯雯的“小手”很漂亮,空白的地方形成象手纹一样的纹路,而星星的金鱼尾巴却是一团颜色,看不到纹路,大家都喜欢雯雯的作品。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讨论,孩子们得出了这样的解释:第一,星星在树叶上刷的颜料太多了;第二:星星将颜料涂在枫叶“茎”不明显的那面,而雯雯则将颜料涂在“茎”明显的那面,我就顺理成章地告诉孩子,他们看到的“茎”其实是叶子的“叶脉”。“叶脉”明显的那面摸上去是毛毛的,而“叶脉”不明显的那面比较光滑。
镜头二:
今天,西西来的特别早。他也想来尝试树叶刷画。他选了一片碧绿的茶树叶子。他准备用它来印出小朋友的眼睛。可是,他刷了一次又一次,颜料刚到树叶上就不见了。他急的刷了很多遍,而且还换了一面刷颜料,结果还是一样。
我的西西的问题告诉了小朋友,有几个遇到类似问题的孩子很有见地:“因为你选的茶树叶子太滑了”、“茶树的叶子油油的,所以刷不上颜料”……我没有刻意去告诉他们更科学的解释,我和他们利用午餐前的时间一起上网找关于茶树的资料,从网上他们知道了茶树叶子有很大的用途,除了做成茶叶外,还具有深层清洁皮肤的功效,而这种作用恰好得益于茶树的精油,和小朋友认为的“油油的”解释是一致的。
镜头三:
早上,童童带来了很多新鲜的枫叶。在早上的来园活动中,孩子们用去了部分的枫叶。当集体活动之后的区域活动时,我指导一些能力较弱的孩子进行刷画。一向活跃的嘉嘉拿着一片枫叶说:“嘻嘻,我的这片叶子干掉了。”伶俐的昊昊说:“你的这片已经用过了,你看,我的这片还是很好的。”他们的对话引起了其他小朋友的关注。有的说“用过了就会干掉的”,有的说:“颜料会把树叶里的水吸掉的”,他们在争议和谈论中又有了新的发现。在活动结束的讲评中,我把他们的发现告诉了全班孩子们,并表扬了这些孩子们善于观察、发现、探索问题的精神。
新课程实施以后,从教学方法看,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得到了空前的重视。教学过程中幼儿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再一次受到了教师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在树叶刷画过程中孩子们发现问题并用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内在的学习驱动力也激发了,他们从学习中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他们的收获、体验远比组织一次认识树叶特性的科学活动来的丰富、深刻。而这正是是新课程之下的“发现学习”,即自主性学习的一种体现,“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如果我们从各方面为幼儿创设广阔的空间,有机地引导幼儿充分利用
这些空间,就为幼儿的自主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只有“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延伸读
案例:主题活动总反思
正逢春天万物复苏的时节,无论是从气候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还是人们自身,都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特征。春天是缤纷多彩;它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了我们的世界,来到了每一个角落。沐浴着春的阳光,嗅着春的清香,这是一次根据季节的变化而进行的中班主题活动,每一个活动都由语言、艺术、观察、实践等几方面交叉、综合来完成教学目标。我深刻的体会到:
1、由于是预定的计划,因而对于目标以及在实践中根据幼儿发展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由于春天的植物变化很明显,因而教师可以把握这一有利时机,引导幼儿学习连续观察的方法,这样我们就利用户外活动和散步时间让幼儿连续进行比较观察,培养了幼儿细致的品质。
2、在活动过程,我们并不强调幼儿对某些特定知识技能的习得,而是将知识与概念隐含于幼儿乐于参与的情境中,引导幼儿在情境中探索与实践,主动地习得知识和技能。
3、由于主题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时间、空间,因而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都摆脱传统“教师教、幼儿学”的模式,而是鼓励幼儿更多的尝试,体验不同的学习策略,利用多通道的参与,使幼儿更积极,更专注于自我实践获得的过程。
4、对于集体中的每位幼儿在主题实施过程中,他们都是活动的主人,都是参与者、设计者、收益者。通过实践,我们感到主题活动以分组教学的组织形式,有利于教师的观察与指导,更利于幼儿的参与与实践,大大提高了师幼互动的质量,让每位幼儿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
5、教师在主题活动中的角色更多是观察者,支持者。因此还应孜孜不倦地努力开拓自己的知识广度和深度,提升自己对幼儿的认识和幼儿教育的理解。只有善于吸取新型的理念,并有效的指导实践,才能使师生间的合作学习活动富有实效。
案例:主题活动(中班)反思
在主题活动中,我们及时地去发现去挖掘去利用,有目的地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题材,适时地将幼儿从“课堂中”带到“社会情景中”来。
一、从“课堂中学习”到“社会情景中学习”当我们提出参观小区时,孩子们的情绪非常高涨。在孩子们去广场的路上,我和赵老师抓住时机向孩子进行了各项有关交通设施及交通规则的教育,使孩子们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例如:过马路时应看哪边的红绿灯,走路要走右边等。过了路口,来到安全的地方,孩子们叽叽喳喳的指着路上的车辆说起来了。“这是奥迪,我坐过。”“这是公共汽车,它有好多窗户。”“这是公安局的,抓小偷的。”“那是出租车,上车时要把前面的红灯扣下来,下车要给钱的。”“那是桑塔那,跟我爸爸的一样。”“那是货车,能装好多的东西,你看它的车轮子。”……孩子们的注意力很集中,观察也很仔细,我都插不上嘴了。孩子们每个学习细胞都被调动起来了,这是课堂教学很难达到的效果。把幼儿从“课堂中学习”引领到“社会情景中学习”,给幼儿充分、自由的想象、发挥的空间,我们的教育效果远比预期的来得好。我们来到小区的中心花园位置,小区内拥有场地(休憩场所)、布景、安全保障等有利的资源,小区的老人正在进行歌舞表演,年逾古稀的老人们听着孩子们一声声问好声,听着孩子们稚嫩的童音,心里乐开了怀,孩子们也被老人们的秧歌舞逗乐了,大人、小孩们一起坠入了欢乐的海洋。有很多在广场带孩子玩的爷爷、奶奶纷纷向我们走来。有几位老大爷向我说:“你们能带孩子们出来学习,很不错。”“你们幼儿园的做法很好,孩子们很活泼,很可爱啊”。有位喜欢摄影的老爷爷还很有兴趣的对着孩子们拍了很多照片。
案例:绘画活动后的反思
今天的绘画主题为“我们的幼儿园”,孩子们想象大胆而奇特,有的用三角形画屋顶,大门是用波浪线围成,孩子说是滚动的大门,有的是画攀爬墙,周围是锯齿线围起来,还画了副眼镜,说是这样才可爱……,还有很多很多,孩子们的讲述让我们感叹孩子的丰富想象,绘画结束了,孩子们都兴奋地向同伴及老师展示自己的作品,希望得到赞许,忽然,我听到有个幼儿在说:“你画得什么啊,乱七八糟……”我循声望去,原来是高发涌小朋友,他在评价林菲的画,经他这么一说,幼儿们都很好奇地走过去,围在林菲身边,嘻嘻哈哈地说着他们各自的感受,林菲红着脸低下了头。
要知道“自由涂抹的体验是任何其他体验所不能替代的,哪怕是他人不屑一顾的作品,也隐藏这会孩子宣泄的快乐,注视形象变化的激动和创造的自豪。创造力的萌芽就在自由涂鸦中显现。”想到此,我及时制止了高发涌的演说,鼓励林菲向同伴介绍她创作此副作品的意图,在我微笑的鼓励下,林菲向全体幼儿说出她的想法,原来她画的是未来的幼儿园,充满了高科技的大门、门窗、教室等,大伙在听完她的讲述后,不少幼儿为她鼓掌,她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因此,我坚信,只要不断地引导幼儿感知、欣赏他人的作品、激发幼儿美感和创造兴趣,他们的绘画水平、鉴赏水平都会有质的变化。假如一味的急于求成,埋怨孩子,反而会适得其反,影响他们的作画兴趣,扼杀他们的创作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