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孩子的情绪变化
发布时间:2021-06-09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教育随笔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教育随笔:孩子的情绪变化
小班幼儿刚刚开学,难免会有闹情绪的,可是,小班幼儿在幼儿园里已经有快一个学期的时间了,可以说班里所有的幼儿应该都已经没有这种消极的现象了,可是我们班有个小女孩,每次来上幼儿园,早上都会出现闹情绪的现象。
我们平时观察她,发现,他平时在幼儿园里各方面的表现都是非常好的,而且相比别的幼儿她的能力表现的还是很好的,而且特别的独立,想想,每天早上都是她的妈妈来送她,很少看到她的爸爸,可能是因为太过以来她的妈妈了。yjS21.Com
在平时,我尽量让她帮老师做一些事,并且在她做的很好的时候表扬她,这样是为了分散她的注意力,而且让她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现在,她每次来很少出现闹情绪的现象了,不过,相比以前的她进步已经很大了。
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不要急于结果,给孩子一个适应和改变的机会,孩子最终变得更好,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幼教随笔:变化的孩子
“老师,我问你个问题,两只耳朵,会蹦蹦跳跳是谁?”“我再问你个问题,长两只翅膀,会飞,小小的是谁?”这是一个女孩在对我发问,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只凭耳朵听的话,你绝对不会想到这是一个中班的孩子所说的话。看到此时活泼可爱的孩子,又有谁能想到刚入园时她是一个爱哭鼻子的小姑娘呢?今年九月,她的爷爷刚来送时,她趴在爷爷的怀里愣是不下来,手紧紧地拽住爷爷的衣襟,等到好不容易把大哭的她放下来,在爷爷走后的半个小时里,她是绝对不会住声的,任你怎么哄劝。半个月后,和老师、小朋友、幼儿园都熟悉了,家人送她时不哭了,还能和家人大声的说再见。但是又一个现象出现了,如果哪一天哪个好事的孩子去动了她的东西,或撕了她的纸,那么她又会放声大哭,在老师批评了那个惹事的孩子后再哄劝她,就逐渐变成了抽泣,半个小时内,也不会住声,也是任你怎么哄劝。时间总是在一天一天的流动,孩子也会在一点一滴的变化,现在的她已经变成了一个小大人,绝对改变了爱哭鼻子的习惯,还特别懂事,别的孩子读不出的诗歌,她读;别的孩子不会折的纸,她折;别的孩子不会说的谜面,她说;别的孩子提不出的问题,她提。说到这儿,不想知道她是谁吗?无须隐瞒,告诉你吧,她就是我们班的荆晶,相信她的变化吗?不知明天孩子会有什么变化,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教育随笔:情绪对孩子影响
“老师,今天我妈妈不高兴了。”“为什么?”“不知道,我跟我妈妈说话她都不理我。”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触:当自己在某些事情上有情绪波动时,很容易将这种情绪传染到孩子身上。当家长心情好的时候,孩子是幸运的,会陪孩子一起玩或做游戏,甚至对孩子的一些无理要求都会给予满足,当家长心情不好的时候,孩子也会跟着受点委屈:“一边儿玩去,我忙着呢!”“叫你干什么你快点儿行不行!”甚至于还给孩子两下,像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在总结为“情绪感染”。
每个人都有情绪糟糕的时候,家长工作忙、压力大,有时难免情绪烦躁,这种情况下很容易把坏情绪传染给孩子。坏情绪是负面的,家长把坏情绪带给孩子,拿孩子当出气筒,这是对孩子的不尊重,是不可取的。纵然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十分亲近,但也不能不负责任的把坏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必将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从而导致孩子出现叛逆心理和行为。因此,父母应注意避免把不良的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孩子不仅仅是父母的私有财产,父母更肩负着让孩子健康成长的重任。
家长应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尽量不把坏情绪带回家。要懂得克制,明白把坏情绪带给别人就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即便是带给自己的孩子也一样给他造成伤害。
家长要学会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可以制作一个“阴晴表”,以表情图像来表示当天的心情。当孩子表情栏里出现“委屈”的表情时,家长要及时发现,给孩子排忧解难,帮助孩子树立积极的情绪,并无形中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样,当自己出现这种表情时,孩子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帮助自己。所以说,方法不同,结果也不同。孩子最大天性就是好模仿,自己生活中一点一滴都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无论是家长还是一名人民教师都应谨记:好的教育方式成就好的教育结果。
有不良情绪时,不要教导孩子。作为家长如果实在控制不住自己情绪,那就尽量少和孩子说话,也不要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孩子、批评孩子,以免把坏情绪传染给孩子。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给孩子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学习氛围。
幼儿教师不能可将坏情绪带给孩子,如果坏情绪来临时可以深呼吸,让自己的身心放松。平复下来在与孩子进行交谈、沟通,切记带着不好的情绪与孩子交流、沟通。幼儿教师的工作繁琐、沉重,更应该调整好心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心情保持积极、乐观的状态。当孩子出现不良情绪时进行有效的引导,对于自己的不良情绪时适度的调整。也可以制作心情“阴晴表”与孩子一起记录心理变化,记录一段时间后,让孩子们自主分享始终保持好心情的秘诀。(鼓励平时稍显羞涩、不爱说话的孩子们勇敢回答)
情绪的流动对幼儿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家长还是一名幼儿园教师都应具备基本的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做情绪的主人,让我们和孩子共同成长给孩子作出良好的示范。也可以让孩子读一些关于情绪管理的书籍让孩子自主分享书中的内容。
好的教育方式成就好的教育结果,希望自身能吾省自身,时刻反思,对自己的教育方式针对不同孩子进行不同的调整。
教育随笔:孩子在变化中成长
教育随笔:孩子在变化中成长
九月三号,伴随着新生的哭闹,我和涛涛他们几个小朋友组成了一个新的集体——中班。
刚刚接触这群新孩子,我对他们是熟悉,喜欢的。他们看我的眼神充满了好奇、期待。就这样我们的生活与学习开始了。涛涛,一个大大眼睛的小男孩,一双眼睛总是水汪汪的,很让人喜欢。
刚接他们两天,我就发现涛涛有个很普遍的不好的习惯,总是吃手。每次看到他吃手,我都会及时制止,不过,效果不是很明显。后来,我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告诉他,我们长大了,不再吃手了。而且,手上的细菌会让我们生病的,他们还很认真的复习了我的话。我告诉他回家后把这个小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他讲后得到了认可很高兴。
从那以后,我就发现,涛涛不再吃手了,而且,注意力也比以前更好了,漂亮的大眼睛总是盯着我讲课的内容,这很让我开心。作为他们的老师,没有什么事情比看到孩子们的成长与进步更让我开心了。
哈哈,期待他们在成长中带给我的快乐。
教育随笔:奇妙的变化
在对中班组进行科学领域奇妙的变化的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因为实验材料有限,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要培养幼儿善于观察,以及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设计的是让幼儿可以进行分组操作。但在进行实际活动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在此与大家分享,以便在获得更多可以促进活动的有效方法。
在对中班组幼儿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由于班级幼儿的人数相对较多,实验材料有些匮乏,因此在活动当中,要不断的发现,寻找安全可靠的替代材料。在进行火山爆发的实验的时候,实验材料中涉及的小苏打和食醋使用的比较多,在对第一个班级进行完了活动之后,实验材料几乎被用完了,紧接着就是另外一个班级的活动,这时候听到了园里通知,有到园里进行参观的参观团,眼看着活动马上就开始了,小苏打所剩无几了,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眼看着活动即将开始,再次翻看了活动设计的PPT资料,看到了活动目标一栏,使得我不禁眼前一亮,在这个实验活动中的关键就是利用小苏打的碱性和食醋的酸性反应,不禁是我想起了洗衣粉也是碱性物质的这一原理,于是立刻找来了少许洗衣粉,进行了实验操作,发现了使用洗衣粉和使用小苏打的实验效果是一致的,眼看这活动马上开始了,在辅助老师的帮助下,迅速为班级幼儿准备了新的实验材料,在课堂中,幼儿发现了本次活动的实验材料与上次使用的小苏打有些不一样,并且有观察细致的幼儿发现了此次活动使用的实验材料是洗衣粉,在幼儿有些不理解的时候,和幼儿一起观看了实验原理的动画,在动画里,幼儿很容易的掌握了这个实验的原理,利用酸性与碱性的反应形成“火山爆发”的效果,在本次实验的过程中,幼儿也很好的认识了另外一种碱性物质--洗衣粉。在这个小插曲中,是我自己也认识到了很多得问题,在平时的活动中,对于现象后的本质把握的不是很透彻,所以在活动中的一些小问题解决的不是很好,通过这件事情,使我明白了,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思考,了解实验活动后的本质,也要善于在活动中积累遇到的各种问题。
科学实验是一个需要保持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科,在活动中,要注重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更要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活动本质,通过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加使我明白了,在一节实验活动或孩子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与失败,但在遇到问题时候,要善于掌握问题的本质,从根本上去想办法,问题一定会得到圆满的解决的。
教育随笔:航航的变化
教育随笔:航航的变化
航航是个调皮可爱的的小家伙,也特别爱干净。不过小家伙有个大缺点,就是吃饭的时候很挑食,只吃自己喜欢的饭菜,不喜欢吃的饭菜一口不尝。这两天的航航有点郁闷,几个小朋友都不爱理他,也不愿和他玩。其实原因很简单,航航因为别人不跟他玩,所以他很生气,就用小手抓小朋友的头发,要么就用脚踢小朋友,要挟他们一起玩。这不,又到了吃饭的时间了,这次航航选择把饭倒在桌上,用手使劲的搓揉的饭菜,整个桌子都是米粒,把汤也浇在米粒上。小朋友报告了。真是个调皮的家伙,我还在琢磨想什么办法解决,就听见航航在说,你别动,你别动,再动我的衣服就要脏了。灵!!对了,我立马指着航航的大裤袋说,“航航,你今天穿的裤子有两个好大的袋子,这些饭正好没处装,你又不吃,等会装进你的大袋子里带回去为小狗狗吧。”航航一听要装进他的裤袋里,可急坏了,赶忙承认错误。我说“承认错误是好事,只是我不喜欢挑食的宝宝,不喜欢打人的孩子,更不喜欢不讲卫生的孩子,你会是这样的宝宝吗?”“不会,不会,我肯定不会,我会改!老师,重新给我盛碗饭吧,我会好好吃饭的。”真的,一会功夫,一碗饭就吃下去了,而且接连几天,天天如此。看来这样的办法真有效。不仅仅吃饭变好了,小朋友报告他打人的次数也越来越少,小家伙变得越来越听话了。航航的变化真大,宝贝,老师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你会变得更棒!
教育随笔:孩子的改变
教育随笔:孩子的改变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门没有边缘的科学,而教育重在教育契机的捕捉,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对他们的教育要做到是他们身临其境,只有这样,对他们的影响才深刻,教育才有良好的成效。一个班级就如同一个大家庭一般,家里有很多的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饮食习惯,身为幼儿教师,就是要给这个大家庭里的每一个人温暖,欢乐,身心健康的童年。
我所在的大家庭里有一位特殊的家庭成员,是一个很高很高,又很胖很胖的男生,不善言辞,有一些无伤大雅的坏习惯,又很喜欢管理别人的xx。
到美术活动的时间了,是xx最不喜欢的活动了,他是班级里最不喜欢画画的,勾线胡乱勾几笔,涂色也是乱七八糟的瞎涂,颜色里面外面一团乱,别人在认真画画的时候,他总是在一旁搞破坏,和他在一张桌子上绘画的小朋友每次画画的时候都会告他的状,"老师,xx画在我的纸上啦!""老师,xx总是讲话,吵的我没法画啦!",美术活动xx的表现都是一如既往,我想不能一直这样下去,总是提醒他赶快画好自己的作品也只是利用老师的权力制止了他的不合理行为,并没有真正的引导他尝试绘画,并且喜欢上绘画,一次我悄悄的走到他的后面看他的行为表现,发现他很没有耐心,无法像其他的小朋友一样,一笔一笔的勾线,一笔一笔的涂色,最后认认真真的写上自己的名字,xx总是画几笔就没有耐心了,要不就是到处讲话,要不就是在发现老师看着他时,就瞎涂几笔,颜色全涂到外面也无所谓,我想了想,觉得幼儿都喜欢受到老师的表扬,应该有奖惩的制度,画画的过程中认真仔细又完成的很出色的幼儿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并且会有贴片来作为奖励。当然,不认真不仔细的幼儿也会有惩罚,就是作为作业回家后再画一幅作品,第二天带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绘画的心得体会,但是,这个方法,对于xx来说并不是最好的最有效的办法,我又和他的家人沟通了一下,希望周末在家时可以抽出一些时间和xx一起完成绘画作品,培养幼儿的耐心,在幼儿园时多多引导他一些绘画的方法,涂色的技巧。家园共育引导幼儿积极的发展自我绘画能力。今天下午天气下雨,小朋友们都在画自己的美术练习本,有的画恐龙,有的画自己的小书包,xx却在看着天花板发呆,我走过去问他:“怎么了?想不想放学的时候,我请爷爷来看你的作品啊!想不想要小贴片啊?但是,你要画的漂漂亮亮的,美美的,颜色要认真的涂哦!”xx眼睛一亮:“老师,我也能贴小贴片啊?”我什么都没有说,笑了一下走了,几分钟之后我无意的的走过他身边,看他在认真的画,还问其他的小朋友,涂什么颜色好看。放学的时候他的爷爷来接他回家,他却把爷爷拉到我的面前,不好意思的笑笑说:“作品给爷爷看?”我和爷爷都笑了!
xx还有一个习惯让人有点头痛,就是每天午睡前,小朋友会整齐的把外套脱下来叠好,放在床洞里。全班只有他,不提醒是绝对不会叠衣服的,所以,他进睡觉房是最快的,其他的小朋友还在仔细的叠衣服时,他已经躺下了,睡在他旁边的小朋友,每天中午都会如约而至的走到我面前告诉我:“老师,xx又没有叠衣服,他把衣服扔在了地上”之后,我就会提醒他去叠衣服。我们都知道培养幼儿自主的良好习惯才是教育的根本,被动的请幼儿去完成一些事情而没有引导他们去自然而然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是无法长久的,也不是有效的教育措施。昨天我在班级里和全体幼儿进行了一个讨论,题目就是"怎样和我们的衣服鞋子做朋友?"几个小朋友发表过自己的观点之后,我主动出击:“请xx来讲一讲自己的看法,衣服每天都在穿,就如同我们每天都要用筷子吃饭是一样的,吃过饭都要洗筷子,消毒的,那么我们穿在身上的衣服,xx你想怎样爱护它呢?”xx站起来一脸的茫然,最后说了一句:“吃饭时不能吃在衣服上,画画也不能往别人的衣服上画”我继续引导说:“那睡觉前呢?”其他小朋友马上回答把衣服叠好放好再睡觉,他听到别人的答案,自己也跟着说叠完衣服再睡觉,我见机行事:“好的,xx,自己答应老师的,衣服每天都要穿的,所以,睡觉前一定要把衣服叠整齐再睡,那xx走到老师这边来我们拉钩。”他似乎不是太情愿和我拉钩,也许怕自己会做不好,我告诉他老师会帮助的,过来拉钩。今天中午午睡,小朋友们都忙着整理自己的衣服,我没有和之前一样特别的提醒xx,而只是观察他,给他自己表现的机会,只见他把自己的外套叠的整整齐齐之后,躺下睡觉了。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是需要更多的关心琐事,关心在他人看来无足轻重的小事,每天与幼儿打交道,会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些幼儿教师特有的坏习惯,把幼儿单纯的看做是一个孩子,其实,教学工作就是教与学,在教育引导幼儿的同时自己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幼儿的世界也是有他们的道德观,甚至是人生观,价值观。只要你耐心的观察,细心的研究,会发现幼儿也可以教会我们很多!每一个纯真又善良的幼儿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
教育随笔:植物的变化
孩子们的天性都喜欢探索和观察,但缺乏持久性和坚持性。因此,连续性观察往往半途而废,没有结果。如何引导孩子们做连续性观察并获得成功呢?我想用和孩子们一起做观察记录的方法试一试,因为孩子们在和老师一起做事情的时候兴趣是最高的。
在班级的植物角,我和孩子们一起设计了记录表,记录植物的变化。每天早晨来园早的孩子,还可以给大蒜修剪根苗。鼓励孩子们看看它们有没有变化,怎样变化,谁发现它们的变化,就可以来做观察记录。
第一天一早,于皓轩来到幼儿园就直奔自然角,仔细地看起来。不一会儿,松松兴奋地告诉我:“老师,蒜苗好像有变化!。”听他这么一说,其他小朋友赶紧围过来仔细地观察。这时,钱思涵问:“那个绿色的是什么呀,是小芽芽吗?”王诺嘉说:“不像,我见过的蒜苗可比它长。”“那是什么呀?”“我也不知道。哎,你看蒜头怎么起了好多皱纹呀,真难看,嘻嘻……”孩子们捂着嘴笑了起来。为了鼓励孩子们的发现,特别是第一位发现者——于皓轩,我让他把蒜苗的变化画在记录表中,然后,请他们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为了直接肯定他们的行为,鼓励其坚持连续性观察并激起大家的观察兴趣,我每天都带着孩子们来到植物角,鼓励他们给植物浇水等等。后来,蒜苗越长越高,孩子们又多了一个任务——给大蒜修剪叶子。从此,每天都会有几个小朋友热心地关注着大蒜发芽的变化过程,争着做记录,结果原定五天的观察记录表格已远远不够使用。干是,我们又增加了一张表格,让更多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连续性观察活动当中。
后来,植物角还增加了小实验——“比比谁发芽的快”,我们用绿豆和黄豆分别分盘装好,同时泡在水中,看看谁发芽的快。每天,植物角都有很多孩子来观察豆子。看着长得茂盛的豆苗,孩子们的脸上露出暖心的笑容。
由此可以看出,老师的积极参与对孩子们来说是最佳的鼓励方式,要想培养孩子某种兴趣并能够将这种兴趣保持下去,老师的参与必不可少。只有老师是位有心人,孩子才能成为有心人。而在过程中,老师的鼓励和支持也是很必要的。
教育随笔:“点名”的变化
我是幼儿园的一名教师,每天我重复念叨着孩子们的名字,他们也习惯性地回复着“到”,这就是点名。
以前,我以为点名就是为了记录孩子们的出勤情况,可从来没想过还有其他的好处。带小班时,有次与家长交谈,家长疑惑地把在超市里的经过告诉我:她带着儿子逛超市,儿子遇到了同班同学,可两个小朋友却叫不出对方的名字。我困惑了:小朋友相处了这么久,况且每天都在点名,难道是由于小朋友自己不说的缘故还是年龄的问题?名字叫不出来,那就在点名时下功夫!于是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改变了每次的点名策略:老师点到名字后,那个小朋友就说:“我的名字叫XX”,这样既鼓励幼儿用普通话说名字,又熟悉其他小朋友的名字,同时还提供了小朋友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说话的机会。
这个方法的确很好,时间一长,小朋友不仅会把自己的名字说得很准确,连同伴的也说得很顺溜。不知不觉到了中班,渐渐地,点名时开始说话了,觉得无聊了。怎么办呢?
记得上次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说点名前定一个主题,这样可以让孩子和老师的感情得到交流。我决定再试一次。先从小朋友自己身边的事情谈起吧:“我家里有谁”“我的爸爸妈妈”“我的好朋友”……说起自己的事,孩子们滔滔不绝,听的小朋友也格外认真。“我昨天生日,妈妈给我买了蓝猫探险图书。”“我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六一儿童节,下大雨了,妈妈没回来陪我,奶奶在打扫房间,我很难过。”……每天从孩子们简单的话语中,让我们了解了他们的所思所想,知道了他们在家在园的喜怒哀乐。通过这种形式,既帮助幼儿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又促进家园的沟通,便于教师更好地去观察和引导孩子,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纲要》指出,教育必须“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是客观的、必然的,是不以成人意志为转移的,所以要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要学会关注孩子的发展需要,善于发现和把握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理解,用行动去配合、尝试,哪怕是一次简短的点名,都能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