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案例:“老师我长大了吗?”

发布时间:2021-06-09 幼儿园小熊你长大了吗说课稿 幼儿园说课稿我长大了 幼儿老师故事

“支老师,你快看我手上长出毛毛了”吴晨阳很认真地告诉我。

“我的脚上也长出毛毛来了。”黄天麟边说边挽起了裤腿给大家看。

顿时,小朋友们多伸出了自己的小手和脚仔细地看自己身上是不是也长出了毛毛。(zfw152.coM 趣祝福)

楠楠又说“我的手臂上毛毛是短短的”

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对自己进来的变化产生了兴趣。

“我妈妈说我长大了,也长高了”吴颖说。

“我爸爸说我比以前懂事了”沈海楠又说。

“老师那为什么我们手臂上要长出毛毛呢?”

“毛毛有什么用处呢?”

孩子们又开始提出了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分析:

最近我们班级在开展“可爱的我”主题活动。在让幼儿关注自己变化的活动中。了解自身的明显变化,并且知道自己长大了,要听爸爸妈妈、老师、长辈们的话,做个听话的好孩子。

孩子们的话题很多,他们对自己身上发生的变化则更加地感兴趣,因此,我们抓住了孩子热点话题,开展大家都十分想知道的话题作为我们的探索活动。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延伸读

案例:老师请我做好吗?


案例实录:

下午,小朋友都在区角内自由活动,有的在玩插塑,有的在玩娃娃家,有的坐在聊天角聊天。这时,孙老师走到离自己最近的结构角对玩插塑的小朋友说:“谁能帮我把这本书送到小四班去?”话音刚落,玩插塑的五个小朋友顾不上放下玩具,一拥而上抢着说:“我、我、我。”看着拥上来的小朋友,孙老师没有马上说让谁去,而是先扫视了一下每一位幼儿,然后选了一位最能干的强强。强强带着微笑拿着书走了,留下了一片叹息:“哎!又没请我。”

案例分析:

其实像这样的案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例如:“去帮老师拿一支笔”“把外面的图书拿来”“把这个东西送给楼下的姚老师”“去看看区角的物品整理好了吗?”等等,这些实际上都是幼儿力所能及的小事,对幼儿而言,不用费力或稍费力就能办到。案例中的幼儿为了能帮老师做事,宁愿放弃自己喜欢的游戏,这一切都表明他们对“帮老师做事”这个活动有着很高的热情。从教育的角度去看:教师可以利用请小朋友做力所能及的事来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与能力。在案例中,因为教师的一句话“谁能帮我把书送到小四班”而同时激起了几位小朋友做事的热情,他们都在用期盼的目光等待老师,而这时老师并没有在意他们的目光,仍然用一种高高在上权威者的姿态选了一位她心目中最能干的孩子去做。因此引来了一片叹息“哎!又没请我”教师这时只想到谁能又快又好地完成这件事,而忽略了其他幼儿的感受。我认为教师这么做不好,伤了幼儿的自尊,教师完全可以单独把做事的幼儿请出游戏角和他商量,如果他不愿意,教师可以再请别的幼儿,这样既可以保护幼儿的自尊,更能体现师幼之间的一种平等与和谐。

案例启示: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幼儿是在与教师的互动中逐渐成长起来的,他们崇拜、依赖、尊敬老师,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幼儿的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那教师在活动中应注意些什么呢?

1,幼儿是帮助者,不是服务者。

在教育活动中,孩子们更希望你此时的身份是朋友,是同伴、是长辈,而非高高在上的领导者。因此,在请幼儿帮助时,应用商量的口气和他们说,如:“你能不能帮我。。。。”“你是否愿意。。。。”“有件事我很想请你帮忙,你有空吗?”等等,在得到他们的允许后,才可请他去做,这样他们才能感到你和他们是平等的,才不会有压力、有负担,才更愿意帮助你。因此,教师在活动中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要把孩子当成你手中的指挥棒,想划到哪儿就划到哪儿。要知道他们是来学习的不是来为你老师服务的。

2,教师是指导者,不是支配者。

幼儿在幼儿园是学习者、探索者,他们主要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和生动的活动来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识和社会规则。我们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因为幼儿喜欢、愿意帮你做事,就没有顾忌,无论是上课还是游戏或者自由活动时,只要是你需要的就不管时间、地点,事事都支配幼儿去做。教师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不管对幼儿成长多有利,我们也要看场合,看对象。特别是在选择对象时,教师应考虑,这件事请哪个幼儿去做更好,这对他哪方面的培养有帮助,而不是盲目地点差。

3,培养与照顾应共同进行。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是需要培养一些能干的幼儿临时代替自己监控约束其他幼儿的行为,以此来缓解自己在工作中的繁忙与紧张。但在引导策略上我们该讲些技巧,面对众多的幼儿,首先教师要有一颗爱心,不要把目光总锁定在能干、聪明、可爱的孩子身上。再次教师应主次分明,什么事情是重要的,什么事情是次要的,要做到心中有数。为了师幼之间的一种平等与和谐,请老师的眼睛朝那些期盼以久的目光看看吧!在众多的小事中总有他们能做的,也许他们更需要你的培养,你的关心。

案例:老师,我错了


一、案例

事情还得从一周以前说起,那天下午户外活动的内容是观察小蝌蚪,我和孩子们围聚在幼儿园的小河边,看着,说着,叫着,特别兴奋。

“老师,我看到有的小蝌蚪长出了两条腿了!”

“我看到了三只小青蛙。”

“快看!小青蛙和小刺猬在一起!”

“在哪里?哪里呀?……”

在孩子们的指引下,我终于发现了藏身在石洞旁的小刺猬。就这样,我们把小刺猬带回了教室,展开了关于“刺猬”的生成活动。

家云是个调皮的男孩,平时略有欺负人的行为,每天都会有小朋友来状告他。小刺猬来到班上后,他自然是经常簇拥在小刺猬旁的一个。

开始,家云除了用眼睛观察这个新奇的动物,还要忍不住去碰碰它,他用小手去摸小刺猬的身体,然后赶紧缩回来,说:“啊,原来小刺猬的刺不是很硬的,有点软的。”渐渐地,孩子们都知道小刺猬胆子小,怕吵闹,遇到有东西靠近时,会变成一个刺球来保护自己。经过全班集体讨论,我们一致决定要照顾好小刺猬,管住自己的小手,不去碰、不去摸、更不去伤害它。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我看到他和另一小朋友蹲在小刺猬的纸箱旁,手伸到了纸箱里面,我走过去,想提醒他不要去影响小刺猬休息。近了,我清楚地看到他手里竟然拿着一把美工剪刀!

“你看,剪掉一点点了”

“你说它会不会痛啊?”

“它一动也不动,好像不痛呢,再试试看。”家云这样回答,我听了非常生气,但我忍住了,说:

“我觉得小刺猬很痛的,它都缩成一团了,你们认为呢?”

“我也觉得它肯定会痛的。”另一小朋友点了点头。

“家云,你说小刺猬害怕别人欺负它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

“它会变成刺球。”家云见到我发现了,开始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性,他低下了头。

“那你说它受到欺负和伤害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

“它会痛的……老师,我不是故意的,其实我也很喜欢小刺猬的……我知道错了……”

二、分析

家云看到小刺猬,心存喜欢,以至于忍不住想去摸,这是可以理解的,后来,当他多次经验总结,得知小刺猬不会反攻时,他便有了攻击性的行为,想出了用剪刀去剪小刺猬身上的刺的主意。

这正如他以往攻击其他小朋友的动机一样,我记得当他听到对方的哭声,他的眼神会变得跟打对方时不一样,略带有后悔的神色。说“老师,我错了……”

他不懂得打人是错误的吗?当然不。那为什么要等“打”的结果出来了才会明白自己行为的错误性呢?为什么一次又一次的的批评与引导都不起作用呢?这都源于他无法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行为,即无法较好的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个性品质之一,需要从小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在日益增强,但还只是刚刚开始发展,他们还经常不能控制自己,行动有很大的冲动性,他们的自控行为很不稳定,随情景而变化,有时表现得好些,有时表现得差些。

案例:老师,请让我做好吗?


【案例】

早晨,小朋友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自由活动,这时,我正在算着这个月的伙食费,正需要用计算机,于是我不假思索的讲到:“谁去张老师那借个计算机呢?”话音刚落,小朋友们放下手中的玩具,一拥而上抢着说:“我!”“我!”看着拥上来的幼儿,我扫了一眼,挑了一名平时最能干的幼儿杨飞。杨飞自豪地跑出了教室,耳边留下了一片叹息:“哎!又没请我!”

【案例分析】

其实,类似情况时有发生。例如:“去帮老师借把梳子!”“去把在中(2)班的书拿来”“把这个东西还给楼下的老师!”“我今天要请一个表现最好的小朋友当老师。”等等。这些实际上是每个幼儿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而言,不用费力或稍费力就能办到。案例中的幼儿为了能帮助老师做事,宁愿放弃自己喜欢的游戏,这表明他们“帮老师做事”这个活动有着很高的热情,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利用请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能力,锻炼能力弱的幼儿的能力,拉近老师和幼儿之间的关系,是个别关注,个别教育的好机会。在本案例中,因为我的一句话“谁能帮我借个计算机”而同时激起许多小朋友的热情,他们都在用期盼的目光等待老师,而我却没有注意到他们每个人迫切的目光,仍用教师高高在上的权力挑选了一位在我心目中最能干的孩子。因此,引来了其他孩子的失望。我当时只是想到谁能又快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而忽略了其他幼儿的感受。

【案例启示】

通过这个案例,我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不足,同时也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在与老师的互动中逐渐成长起来的,他们崇拜、依赖、尊敬老师,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与幼儿的发展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在活动中,我们身为教师,应注意哪些呢?

一、幼儿是老师的帮助者,而不是服务者。

在活动中,孩子们更希望我们的身份是他们的朋友,而非高高在上的指挥者。因此,我们在请幼儿帮助时应用商量的口吻:“你能帮我……?”“你是否愿意……?”“我想请你帮个忙,你愿意吗?”这样,幼儿在老师的影响下,在请别人帮忙时,也能变得更有礼貌,而他们也会更愿意为你帮忙,因此,我们老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要把孩子当成你手中的指挥棒,想怎么指就怎么指。

二、教师是指挥者,不是支配者。

我们不能因为幼儿喜欢,愿意帮你做事,就没有顾忌,无论是课间,或游戏时间,只要教师自己需要,就不管时间、地点、事情都支配幼儿去做。我们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不管对幼儿成长多有利,我们也要看场合,看地点。特别是在选对象时,我们应考虑,这件事让哪个幼儿去做更好,这样做对他哪方面发展更有利,而不是盲目地电差。

三、照顾与培养应共同进行。

我们老师在做任何事情,都存在主观因素,我们易将目光锁定在那些可爱,能干的幼儿身上。其实,能干的幼儿也是在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培养照顾中锻炼出来的,因此,我们的目光应多朝向那些期盼已久的目光。在众多小事中,总有他们能做的,他们也需要我们的培养,我们的关心!

相关推荐

  • 案例:老师请我做好吗? 案例实录: 下午,小朋友都在区角内自由活动,有的在玩插塑,有的在玩娃娃家,有的坐在聊天角聊天。这时,孙老师走到离自己最近的结构角对玩插塑的小朋友说:“谁能帮我把这本书送到小四班去?”话音刚落,玩插塑的...
    2021-05-15 阅读全文
  • 案例:老师,我错了 一、案例 事情还得从一周以前说起,那天下午户外活动的内容是观察小蝌蚪,我和孩子们围聚在幼儿园的小河边,看着,说着,叫着,特别兴奋。 “老师,我看到有的小蝌蚪长出了两条腿了!” “我看到了三只小青蛙。”...
    2021-06-02 阅读全文
  • 案例:老师,请让我做好吗? 【案例】 早晨,小朋友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自由活动,这时,我正在算着这个月的伙食费,正需要用计算机,于是我不假思索的讲到:“谁去张老师那借个计算机呢?”话音刚落,小朋友们放下手中的玩具,一拥而上抢着说:...
    2021-06-08 阅读全文
  • 老师,爸爸不爱我了吗 孩子的世界很简单,想法却是千奇百怪,正因为他们天真,可爱,所以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快乐和满满的幸福,因为有了这群孩子,我的生活中也充满了很多色彩,我常常和孩子们说:宝贝们,我们要一起分享我们的小秘密和心里...
    2021-10-08 阅读全文
  • 案例:老师,我也会了 背景: 随着秋天的来临,孩子们的衣服量也逐渐增多了,于是每天午睡起床后的穿衣服是宝宝们最大的苦恼,也是午睡间里最热闹的时候,每天总有孩子的呼唤声:“老师,我脱不掉了”;“老师,这个衣服怎么穿呀?”;“...
    2021-06-02 阅读全文

案例实录: 下午,小朋友都在区角内自由活动,有的在玩插塑,有的在玩娃娃家,有的坐在聊天角聊天。这时,孙老师走到离自己最近的结构角对玩插塑的小朋友说:“谁能帮我把这本书送到小四班去?”话音刚落,玩插塑的...

2021-05-15 阅读全文

一、案例 事情还得从一周以前说起,那天下午户外活动的内容是观察小蝌蚪,我和孩子们围聚在幼儿园的小河边,看着,说着,叫着,特别兴奋。 “老师,我看到有的小蝌蚪长出了两条腿了!” “我看到了三只小青蛙。”...

2021-06-02 阅读全文

【案例】 早晨,小朋友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自由活动,这时,我正在算着这个月的伙食费,正需要用计算机,于是我不假思索的讲到:“谁去张老师那借个计算机呢?”话音刚落,小朋友们放下手中的玩具,一拥而上抢着说:...

2021-06-08 阅读全文

孩子的世界很简单,想法却是千奇百怪,正因为他们天真,可爱,所以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快乐和满满的幸福,因为有了这群孩子,我的生活中也充满了很多色彩,我常常和孩子们说:宝贝们,我们要一起分享我们的小秘密和心里...

2021-10-08 阅读全文

背景: 随着秋天的来临,孩子们的衣服量也逐渐增多了,于是每天午睡起床后的穿衣服是宝宝们最大的苦恼,也是午睡间里最热闹的时候,每天总有孩子的呼唤声:“老师,我脱不掉了”;“老师,这个衣服怎么穿呀?”;“...

2021-06-02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