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一次突发的穿鞋子比赛
发布时间:2021-06-19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小班孩子年龄小,依赖性比较强,生活自理能力差。尤其在重智育的今天,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常常被家长忽略;尤其是爷爷奶奶,他们心疼孩子,怕孩子“受苦”,怕孩子做不好,在教孩子做事情的那些时间,自己就事先替他做好了。
一天,户外活动时,我发现孩子们在蹦蹦床上玩,鞋子在地上脱了一大堆,立刻意识到:可以“在玩中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为何不来一次穿鞋比赛。于是,我忙招呼孩子们,跟孩子们讲明了比赛规则。
比赛开始了,只见几个能力强的孩子迅速地把鞋穿好,高兴地跳起来,欢呼着,庆祝自己的胜利。最后只剩下禾禾小朋友了,只见他哭腔着脸说:“我穿不上,我穿不上……”别的孩子也跑到我面前说:“老师,禾禾不会穿鞋,他哭了”。我说:“没事,禾禾很棒,一定能穿上”。他听到我的鼓励后说:“我能穿上的”。我表扬了他,小朋友们也在喊:“禾禾加油,禾禾加油……”他在我的鼓励下、在小朋友的加油声中慢慢的学习穿鞋。就这样,禾禾在小朋友的加油声中、在老师的鼓励下,终于把鞋穿上了,并高兴得跳了起来,大家为他欢呼、为他鼓掌,我冲他伸出了大拇指,他笑了。
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不一定是专门进行的活动,可以找个空的时间开展这样的活动,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也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教育随笔:鞋子穿反了
教育随笔:鞋子穿反了
每天的午睡起床后,在孩子们准备吃过点心前,我都会组织孩子们坐下来稍作休息,顺便也检查一下自己和同伴的鞋子有没有穿反,衣服裤子有没有穿整齐等等。这时,佑佑在睡室喊道:“老师,我不会穿。”我走进睡室蹲下身来,肯定的告诉她:“你会的,老师教你好吗?”她点了点头,不一会儿就自己穿好了裤子鞋袜。刚走出来,程程又喊道:“老师,轩轩的鞋子穿反了。”轩轩看了看自己的鞋子,立即换了过来。紧接着,灿灿又跑到我面前问我:“老师,你看我的鞋子对了吗?”我说:“你的脚穿得舒服吗?”(其实,他穿的是对的)他便走开了,可没想到他回去后,竟然把正的又换成了反的。小朋友提醒他,不对,穿反啦。灿灿把两只鞋子一起脱了下来,在那儿比划了半天,终于穿对了,很明显,孩子们都能穿好鞋子。
对于小班的孩子,大部分幼儿都能穿对裤子和鞋子。而对于这几个个案,我觉得原因有三个:一是家庭因素。家人过于溺爱孩子,任何事情都包办代替,帮助而不是教会。二是粗心使然。孩子们刚睡醒,有点迷糊,又或者急着解小便,便随便穿上鞋子就走了。三是客观条件。由于个别孩子年龄较小,阶段发展相对比较迟缓。常会出现把鞋子反穿的现象。但毕竟只是小班的上学期,所以只要重视教育和引导,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最后,在自由活动中通过同伴互助,相互监督的过程,也让幼儿学习了如何关注自己的同伴,关心他人,培养幼儿一种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小班的穿鞋比赛
现在孩子少了,在家里几代人守着一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孩子都不会主动的,独立的去穿衣服,穿鞋子,这与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幼儿时期的教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家长们一味的包办代替,剥夺了孩子做事的权利,造成了孩子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逐步退化,今天的孩子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他们的路要自己走。所以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我们通过和家长交流,决定从最简单的穿鞋子开始,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学着自己做,为了检验这次活动的效果,小小班举行了一次穿鞋比赛。
经过家长与幼儿多日的练习。比赛在今天下午举行,孩子们坐在小床上,家长站在一边,随着老师的口令,孩子们迅速的脱下鞋子,解开鞋带,然后再慢慢往脚上穿鞋,家长们在一边鼓励着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最快穿完,孩子们有的动作熟练,有的拿着鞋子穿不进去,急得满头大汗,晓雪第一个穿好了,亦非也穿好了,接下来一个个小朋友都穿好了鞋子,最后只剩阳阳自己了,只见阳阳拿着鞋子,反过来正过去的,鞋带都不知道怎么解开,急得满头大汗,老师在一旁指挥着阳阳,总算是把鞋子穿脚上了。阳阳妈妈的脸红了,她告诉老师,原来他没配合老师活动,一直没舍得让阳阳自己穿鞋子,今天看了穿鞋比赛,看到别的小朋友都能动作麻利的自己穿好鞋子,也觉得自己错了。比赛结束了,看着孩子们自豪的表情,对家长们的启示很大,这次活动,最主要的是锻炼了孩子们自己动手的能力。让孩子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体验到了自己劳动的快乐!也让家长受到了教育,放手让孩子去做,别一切包办,相信自己的孩子能行!
教育随笔:小班宝宝穿鞋子
教育随笔:小班宝宝穿鞋子
每次小朋友起床后,我们三位老师都要帮他们检查鞋子穿的对不对,每一天都有小朋友穿反鞋子,而且有的叫他们换过来之后还是反的,这让我们三位老师很烦恼。
于是我想到了一首以前小朋友学过的儿歌《鞋宝宝》,我觉得儿歌的资料很好,对小朋友是否穿对鞋子帮忙很大,于是我把这首儿歌运用到了生活中,每次小朋友起床后,我就叫他们一边把小脚并拢,一边念儿歌:“两只鞋宝宝,一对好朋友,穿对了,高兴头碰头,穿反了,生气背对背。”我让小朋友相互检查,看一看鞋宝宝是生气了还是高兴了,我看见小朋友都认真的检查起来,嘴里还说着:“高兴了”“生气了”,我对平时经常穿错鞋子的小朋友会单独讲解,教他们怎样检查自己的鞋子,怎样让鞋宝宝高兴起来,小朋友好像都很乐意。慢慢的,我让小朋友当起了小老师,让小老师带着小朋友边念儿歌边检查鞋子,让平时常穿错鞋子的小朋友来检查,过了一段时间,我觉得穿错鞋子的小朋友越来越少了,让我们三位老师很惊喜。我们明白这只是一个好的开始,以后还需我们老师继续正确的引导。
透过这件事,我觉得老师要懂得学以致用,其实平时老师身边有很多的儿歌、歌曲、故事等,如果能把他们正确的运用到生活中,要比老师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效果要好的多,这样既有利于孩子们掌握知识,又能提高他们的行为习惯,一举两得。
幼教笔记:一次穿鞋以后
景宣是一位虎头虎脑的小男孩,由于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平时也不很少回家,景宣大多时间就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爷爷奶奶也是百般呵护,什么事情都为他包办,导致他的自理能力较弱,连基本的日常生活如吃饭、穿衣等都不能自理,需要老师的帮助。每次午餐时,景宣总会反手拿着勺子吃饭,吃到最后要等老师来喂饭;每次入厕时,景宣从不动手提裤子,总要等老师给他帮忙;每次午睡时,不会脱裤子,就坐在床上等着老师帮他脱。
有一次,起床以后,景宣坐在床边等我穿鞋子,我想:如果一味地帮他做,就会养成他的依赖心理,使他失去锻炼的机会,而一下子让他什么事都自己做,他又实在做不了。于是,我便走过去,帮他穿上一只鞋,并要求他仔细看老师是怎么穿的,留下另一只让他学着自己穿。景宣把小脚伸进鞋子后就不动了,然后我拉着他的小手教他怎么提
,虽然学的很艰难,但经过几次示范,景宣终于学会了。我立即表扬了他,并让他给其他不会穿鞋子的小朋友再示范一次。景宣的举动得到了小朋友的掌声。这样,经过几次“传、帮、带”,全班小朋友都学会了穿鞋子。就这件事情,我和景宣的爷爷进行交流,爷爷听后觉得很惊讶,表示以后在家也会配合老师做好景宣自理能力的培养,景宣在以后的穿衣服、扣扣子的时候,我都采用了这种方法,效果挺不错。
教育随笔:小班宝宝穿鞋
每次小朋友起床后,我们三位老师都要帮他们检查鞋子穿的对不对,每天都有小朋友穿反鞋子,而且有的叫他们换过来之后还是反的,这让我们三位老师很烦恼。
于是我想到了一首以前小朋友学过的儿歌《鞋宝宝》,我觉得儿歌的内容很好,对小朋友是否穿对鞋子帮助很大,于是我把这首儿歌运用到了生活中,每次小朋友起床后,我就叫他们一边把小脚并拢,一边念儿歌:“两只鞋宝宝,一对好朋友,穿对了,高兴头碰头,穿反了,生气背对背。”我让小朋友相互检查,看一看鞋宝宝是生气了还是高兴了,我看见小朋友都认真的检查起来,嘴里还说着:“高兴了”“生气了”,我对平时经常穿错鞋子的小朋友会单独讲解,教他们怎样检查自己的鞋子,怎样让鞋宝宝高兴起来,小朋友好像都很乐意。慢慢的,我让小朋友当起了小老师,让小老师带着小朋友边念儿歌边检查鞋子,特别是让平时常穿错鞋子的小朋友来检查,过了一段时间,我觉得穿错鞋子的小朋友越来越少了,让我们三位老师很惊喜。我们知道这只是一个好的开始,以后还需我们老师继续正确的引导。
通过这件事,我觉得老师要懂得学以致用,其实平时老师身边有很多的儿歌、歌曲、故事等,如果能把他们正确的运用到生活中,要比老师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效果要好的多,这样既有利于孩子们掌握知识,又能提高他们的行为习惯,一举两得。
小小班的穿鞋比赛
现在孩子少了,在家里几代人守着一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孩子都不会主动的,独立的去穿衣服,穿鞋子,这与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幼儿时期的教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家长们一味的包办代替,剥夺了孩子做事的权利,造成了孩子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逐步退化,今天的孩子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他们的路要自己走。所以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我们通过和家长交流,决定从最简单的穿鞋子开始,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学着自己做,为了检验这次活动的效果,小小班举行了一次穿鞋比赛。
经过家长与幼儿多日的练习。比赛在今天下午举行
,孩子们坐在小床上,家长站在一边,随着老师的口令,孩子们迅速的脱下鞋子,解开鞋带,然后再慢慢往脚上穿鞋,家长们在一边鼓励着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最快穿完,孩子们有的动作熟练,有的拿着鞋子穿不进去,急得满头大汗,晓雪第一个穿好了,亦非也穿好了,接下来一个个小朋友都穿好了鞋子,最后只剩阳阳自己了,只见阳阳拿着鞋子,反过来正过去的,鞋带都不知道怎么解开,急得满头大汗,老师在一旁指挥着阳阳,总算是把鞋子穿脚上了。阳阳妈妈的脸红了,她告诉老师,原来他没配合老师活动,一直没舍得让阳阳自己穿鞋子,今天看了穿鞋比赛,看到别的小朋友都能动作麻利的自己穿好鞋子,也觉得自己错了。比赛结束了,看着孩子们自豪的表情,对家长们的启示很大,这次活动,最主要的是锻炼了孩子们自己动手的能力。让孩子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体验到了自己劳动的快乐!也让家长受到了教育,放手让孩子去做,别一切包办,相信自己的孩子能行!
中班教育随笔:想穿别人的新鞋子
午睡时间到了,孩子们都按着每天的惯例,如厕后脱鞋子,脱衣服,听着故事安静入睡。这天,伟伟上床睡觉后,躺下没多久,说:“老师,我想上厕所!”我当时心想,伟伟平时不怎么会忘了上厕所就来睡觉的,今天或许是忘记了,我允许她了,她下床后,先要穿鞋子,我的看着她没有穿自己的鞋子,而是穿了别的小朋友的鞋子,这双鞋子我特别有印象,是一双新的鞋子,粉红色的,是我们班小榕的,她今天穿了一双新鞋,我还在教室里对小榕说:“今天的鞋子真漂亮!”我当时也没有想太多,就对伟伟说,:“伟伟,你穿错鞋子了!”伟伟赶快换了过来,我也去看其他小朋友了。第二天,午睡时,伟伟又有这种情况了,我还是让她去了,更巧的是,她又去穿那双别人的新鞋子,我突然意识到,伟伟要上厕所是假,想穿别人的新鞋子才是真的。
我一下子联想到伟伟最近的表现,她本来是一个不扎小辫的短发孩子,最近,每天梳着两个小辫子来学校,由于头发太短,她两个小辫子上还各夹了一个假小辫,每天午睡起来,都要求老师给她重梳头发,说实话,伟伟一头短发看着挺可爱的,头发实在太短了,很难梳,我也对她说:“伟伟,其实你不扎小辫子挺好看的啊!”可是,她还是坚持要梳,我想是小女孩爱美吧!除了梳小辫的事情外,她只要穿了新衣服,或者新鞋子之类,都会主动跑到老师跟前说:“老师,这双鞋是我妈妈买的新的!”我每次见她说,我都会笑着跟她说真好看。
我联想到这些表现和这两天爱穿别人的新鞋的行为,一个词蹦了出来——攀比。伟伟的家庭并不富裕,在我们班属于困难家庭,所以伟伟品尝的穿着打扮可想而知,我留意过伟伟,很多时候她穿的鞋子要比她的脚大许多,走起路来总是踢踏踢踏的,衣服也是很久才会换一件。她现在的这些表现,也引起了我的思考,伟伟的这种现象,并不是她单一存在的。
孩子上幼儿园后,老师在他们心中的地位有时候甚至比父母还要高。所以,我首先反思我平时的言语和行为,班里有一些家境比较好的孩子,经常有新衣服新鞋子穿,而我会在全班孩子面前说他们的穿着很漂亮之类的话,被表扬的孩子心里肯定很开心,一天都美滋滋的。然而我没有关注到其他孩子的目光,没有发现他们羡慕的眼神。也许在他们心里觉得,每天穿的漂漂亮亮的就能得到老师的赞许和喜欢,多好啊!然而,那些家境贫困的孩子,会有自卑的心理。在幼儿园里,老师的表扬无疑是孩子们最想得到的。我再反思,午睡后很多女孩子梳小辫,搭班徐老师会梳很多花样的头发,每个女孩的头发经过她得手,头发都梳得美美的,这个时候,我总会很由衷的赞叹,梳得真漂亮!孩子们听见我的赞叹,当然都会很高兴,而短头发的孩子,自然就得不到我的赞叹声,也自然想梳头发的孩子也变多了。这样一来,就极有可能造成孩子们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而互相比较,促成攀比心理。
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孩子的价值观也在潜移默化的受到家人,老师,同伴的影响,或许在孩子眼里,只是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或者想得到同伴的赞许,再或者只是想满足想穿新鞋的渴望,孩子是天真幼稚的,因为我的不当的言行,却把孩子天真幼稚的天性抹上了灰。在孩子眼里,不是穿的好看、穿的新才是漂亮的,然而,老师带着成人的思维去评价孩子,也让孩子的价值观慢慢偏离。幼儿园老师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地位举足轻重,我也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多么重要,也许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文章开头写的那一幕,让我感触很大,不是所有的赞许都是好的,我要且行且思考。
教育随笔:老师我会穿鞋了
这学期我们班级的孩子们有了许多的变化。从学习自己穿衣吃饭,到学习排队上课,孩子们的变化真的很大。
可是每次小朋友起床后,我们老师都要帮小朋友检查鞋子穿的对不对,每天都有三个小朋友的鞋都是穿反的,而且有的叫他们换过来之后还是反的,这让我们老师很烦恼。
于是我决定教给了孩子一首好听的儿歌《鞋宝宝》,儿歌的内容很好,对小朋友是否穿对鞋子帮助很大,“两只鞋宝宝,一对好朋友,穿对了,高兴头碰头,穿反了,生气背对背。”此后,每天起床后,我就让小朋友相互检查,看一看鞋宝宝是生气了还是高兴了,我看见小朋友都认真的检查起来,嘴里还说着:“高兴了”“生气了”,我对平时经常穿错鞋子的小朋友会单独教他怎么穿鞋子,教他们怎样检查自己的鞋子,怎样让鞋宝宝高兴起来,小朋友好像都很乐意。过了一段时间,我觉得穿错鞋子的小朋友越来越少了,我们知道这只是一个好的开始,以后还需我们老师继续正确的引导。
其实平时老师身边有很多的儿歌、歌曲、故事等,如果能把他们正确的运用到生活中,要比老师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效果要好的多,这样既有利于孩子们掌握知识,又能提高他们的行为习惯,一举两得。
在这天午睡起床后,有个平时一直穿反的孩子很高兴的跑来跟我说,老师,今天我会自己穿鞋子了,我没有穿反鞋子,我看到他开心的样子,马上鼓励他,“嗯,今天你很棒,你学会怎么穿鞋子了,待会老师给你贴哥大金奖。”他高高兴兴地跑到自己的座位上,和自己的同伴说着刚刚得到老师的表扬了,很开心,一群小朋友也在叽叽喳喳的说着,我也是自己穿的,我也没有穿反等等。其实孩子在学会做一件事情后得到老师的表扬是对他的肯定,所以我们要经常肯定孩子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