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教育随笔:孩子的心

发布时间:2021-07-08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教育随笔 孩子的教育问题

孩子的心

这几天我感冒了,并有点咳嗽,也没当回事,今天下午五点吃苹果是,徐湘婷突然跑到我面前,我刚责怪她不遵守纪律,谁知徐湘婷小朋友一把苹果举到我嘴边,说“老师你感冒了,吃个苹果就会好起来,这个苹果很甜的老师,真的!”看着孩子认真的样子,听着那感人的话语,我不由自主地抱起孩子,“你吃吧!好孩子,谢谢你。”“不客气,老师。”对于小班的孩子能做到这一点,真的不错。

我打扫卫生的时候,徐嘉汝小朋友从我手中夺过笤帚,说“老师我扫,你感冒了。”说完,拿着笤帚卖力的扫起来,虽然,她干的活会让我重返工,但孩子这一举动,这实在让人感动,最调皮的高福龙小朋友像小大人似的,把手放在我的额头上,有摸了摸自己的额头。高福龙说:“老师你又:点发烧。”孩子们又擦桌子,整理桌子,虽然干得不理想,但是却很懂事,孩子们说:“老师,你休息吧!我们能行。”看来这群孩子是懂事的,我心里有种酸酸的感觉,老师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因为我经常用手摸一下孩子的额头,衣领没弯好的,我帮孩子弯好,为孩子们穿外套,教孩子们如何穿鞋子(小班),老师真诚温暖的爱,平时感染着幼儿,这不他们以童稚、天真活泼的方式回敬老师的老师的爱,多么懂事的一群孩子们,面对细心的孩子,我越来越坚定自己的事业,我爱你们孩子。【jaB88.coM 88教案网】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教育随笔:孩子的好奇心


中班的幼儿最喜欢问的一句话就是“为什么”,他们现在好奇心非常重,他们通过观察身边的人或事来积攒自己的经验,但是我们班有一个孩子并不喜欢问为什么。他每天早上来了后是非常茫然的状态,上课时注意力也不在老师那里,只是呆呆的坐在那里,目光没有焦距。

跟他的妈妈交谈后,妈妈告诉我们孩子在家时也是这个样子,孩子很少张口,只有在看奥特曼或者光头强时才能活跃一些,妈妈说她也很无奈。再我们一天一天的观察下我发现,这个孩子再绘画课上兴趣不是很大,能让他有兴趣的事情并不多。但是在一次区域活动时我发现他对平面的迷宫是非常感兴趣的,他的注意力一直专注再找迷宫出口,我通过我的观察我给益智区添加了一个小球大冒险的迷宫游戏,小朋友都很开心,在第二次区域活动时我观察他果真选择了小球大冒险。但是他好像不太会玩,又不好意思开口求助于其他小朋友,这时我主动上前告诉他要不要我教他怎么玩,他的头使劲的点了点。在我教他的过程中他一直再看着我手里的玩具记住了我说的话,那天他非常的开心。经过这件事我明白了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好奇心,再遇到自己好奇的事情都会去提出问题,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鼓励和引导他们让他们大胆的说出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幼儿对活动感兴趣这样才能达到我们教学目的。

教育随笔:与孩子“交心”


孩子们喜爱的幼儿节目、动画片,我们有时会不屑一顾;孩子们想再仔细看看、动手摸摸的演示材料,我们却常常把它们深藏柜中;孩子们提出的许许多多问题,我们往往轻描淡写地一句话带过。如果长此以往,不善于与孩子“交心”,来自童心世界的思想火苗就有可能被我们掐灭。

与孩子“交心”,前提是我们也要有一颗童心,不以成人的目光看待孩子,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心倾听、呵护童心。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我都试着以一颗童心去看待孩子,去和他们交流,分享他们的发现、快乐,也努力帮助他们化解恐惧、不安……通过一次次地与孩子“交心”,我发现,孩子们很愿意向我表露他们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频频向我展露纯真的笑容。

童心是与幼儿沟通的桥梁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觉得不但要有爱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童心。

每个孩子都爱看动画片,最近孩子们议论最多的是《喜羊羊和灰太狼》,一议论起来,一个个可来劲了,有时因为一个细节把小脸都争红了,我也爱看动画片,象《猫和老鼠》,《金刚葫芦娃》等,我都看了不止一遍,动画片我每天不误。

一天耿笑颜、唐睿轩等一些小朋友正在议论“喜羊羊和灰太狼”,我走进去和他们一起议论起来,开始他们一愣,一个个惊慌失措的看着我,随后便兴奋地同我一起讨论起来。看着他们一张张可爱的小脸我可高兴了,因为此时我知道,我和孩子们已经没有了距离。一次范晨阳的妈妈对我说:“我们唐睿轩回家很高兴地说‘我们老师也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我很喜欢我们老师’。”

是的,我明白我与孩子之间没有距离,是因为我有一颗童心,童心是与幼儿沟通的最好桥梁。从那以后,我和孩子们的距离更近了,心贴的更紧了,让我们所有的幼儿教师都架起与孩子之间的那座童心桥吧!

先做“朋友”再做老师

在幼儿园里,我就是孩子的好朋友,我通常是蹲下身子并以真诚的态度和孩子说话的。在与孩子对话时,我常以“我”自称,并尽量使用儿童化的语言。

一次,我要求孩子自带玩具来幼儿园玩。吴禹贤对我说:“老师,上次天天拿了我的小西瓜玩,可是他还没还给我,他把我的玩具拿走了。”话刚说完,天天马上就接口说:“我没拿,我已经还给你了。”两个孩子一个说没还,一个说已经还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后来,我了解到,是天天喜欢苏苏的玩具而不肯还给吴禹贤,并否认是自己拿的。我想,我应该找天天好好谈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我找来天天对他说:“天天,我跟你说一件我小时候的事情,小时候我很喜欢一个玩具,可是我自己没有,所以我偷偷拿了同伴的玩具不还给她了。现在我长大了,我觉得自己那时候做错事情了。我们应该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做错事后要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那样的话,大人仍然会很喜欢我们的。”

我以自己小时候曾犯过的错误为类比,与天天“交心”,让他充分感受到了我的真诚,结果,天天马上向吴禹贤道了歉并把玩具还给了苏苏。我觉得如果教师肯放下姿态、蹲下身子与孩子“交心”,信任和关爱孩子,那么我们就掌握了打开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

不要“我以为’,要用心听孩子

有好多次。我以“我以为是那样的”去揣度孩子,结果误解了孩子;有好多次,我用“我以为是那样的”去代替孩子的真实想法或去评价孩子,结果我发现我远离了孩子的真实内心世界。因此,我试着摈弃“我以为”,而以“心”去倾听孩子,结果我逐渐走进孩子多姿多彩的童心世界。

一次绘画活动,孩子们按要求在画夏天里的趣事。有的孩子画的是小朋友在游泳的情景,有的孩子画的是吃冰棍的情景,还有的孩子画的是观察小蝌蚪的情景……我看见浩浩在画纸的右上角画了一个紫色的太阳,我以为是浩浩认错颜色了,顺手拿起一支红色的蜡笔递给他,但浩浩没有用。我凑近他耳朵旁轻声问他:“浩浩,你画了什么颜色的太阳啊?”“紫色。”“为什么要画紫色的太阳呢?”“因为昨天我戴着妈妈的太阳眼镜,看到的太阳不是红色的了,有点紫色,很有趣的,张老师你也去试一试。”

原来如此。世界本来就是多姿多彩、五彩缤纷的,只是一时失却了童心的我们无法感受到。就让我们耐心倾听吧,世界会回复本来美好的面貌。

抓住与孩子“交心”的机会孩子渴望与老师亲近,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喜爱,无论表现出何种言行,孩子都是为了能与教师进行真诚的交流,教师应该给予回应,以充分与之“交心”。

当孩子遇到困惑时,需要我们和他们“交心“,当孩子间发生矛盾时,需要我们和他们“交心”……平时我会努力抓住机会和孩子“交心”。如,每天给女孩子梳头的时候,我会和她们聊天,也会邀请男孩子在边上和我们一起聊天。我还经常利用孩子午睡前、带孩子出去散步时和孩子“交心”,以拉近我与孩子间的距离,也让自己能更多更真实地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人们也常说“亲其师,信其道”,一旦孩子感到教师是可亲可敬的,教师的话就很容易被接受,师幼间就容易擦出理解、信任的火花。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心灵需要极大的关注和爱护。”陶行知也说过:“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童心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只要我们走进去,教育的真谛就会展现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

教育随笔:耐心看孩子


教育随笔:耐心看孩子

这个学期对我来说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来到了新办的XX幼儿园,新的班级,一群新入园的孩子们。在对孩子和家长的观察与交流中,我发现了许多是我工作几年来从未有过的困惑,现就我班孩子的情况反思如下:

1、我班孩子非常喜欢上幼儿园,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很强,在与孩子的交谈中,她们告诉我:“这个幼儿园真大,教室真漂亮,有很多很多好玩的玩具,还有很多大型滑滑梯,我们都喜欢。”我想这就是孩子们喜欢上幼儿园的主要原因。同时家长们每天来接孩子时,看到孩子开心的笑容,她们也很开心与放心。家长和孩子都喜欢这里,我也觉得很开心。

2、孩子们在幼儿园与老师说话时能坚持用普通话说(虽然有的还有点生硬),但是同伴之间的交流又是方言了,放学后与家长的交流更是方言了。这点我有点头痛,这是环境给孩子们造成的,中班孩子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学说普通话很快,而且能说的很棒。为了帮助孩子们能说好普通话,我在一日活动中,一直强调并要求孩子们无论和谁说话都要坚持说普通话,有时遇到说的不标准的,我会带孩子重复练习那个词语或句子。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孩子们一定可以做到的!

3、孩子们活动时总表现出胆小,不敢说话,有的说得声音非常小,回答问题时,孩子们往往是两个字、三个字回答,如:语言活动《戴红帽的小姑娘》,故事说完后,我提问:“小姑娘用这顶小红帽帮助小鸟,她是怎么帮助小鸟的呢?”孩子们的回答:“鸟窝。”我能明白孩子们的意思,但是他们总不会用完整的话说出来。看到这些,我真的非常着急,有点抱怨了。该怎么做才能让他们做到呢?

事后想想,抱怨没有用,着急也没有用,这不是孩子们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纲要中指出,我们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现有知识经验,抓住幼儿的兴趣进行教育,为幼儿创造轻松、愉悦的环境。我需要耐心,更加耐心的去分析孩子,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

首先得让孩子们愿意说,大胆说,这样才能解决根本问题。思考后我采取了一些小措施:(1)我每天在早晨来园时,和小朋友聊聊天,了解他们的喜好,谈谈他们的好朋友等等,让孩子感受老师就像他的朋友一样,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用害怕老师。(2)组织简单谈话活动,让孩子们能大胆说,知道其实回答问题并不难,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排除孩子畏难心理。如:你最喜欢吃什么蔬菜?你最喜欢什么动画片,是说什么的?你最喜欢幼儿园里的什么玩具,你能搭出什么来?你去合肥哪里玩过,看见了什么……每次孩子回答时,我总会不断地强调:只要说出来就很棒,老师就非常喜欢你,即使说的不对也没有关系,你也是个勇敢地孩子。(3)每天的午饭前,邀请孩子们为大家表演节目,唱首歌、跳段舞、念一首儿歌等。只要来表演了,就有糖果和贴画等奖励。我鼓励孩子们大方、声音响亮地说:大家好,我叫×××,今天我给大家表演的节目是×××。然后表演。我站在孩子的对面不断地示范并强调:加油,大声说,没关系的。每次孩子们表演完,我都会带大家给她鼓掌,孩子们都会带着害羞的笑容回到座位上。

现在,我不再那么着急、抱怨了,这是一个新的挑战。我会和孩子们一起继续努力。相信我们一定会越来越棒的!

教育随笔:随机教育——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下课后带领孩子们到楼下的草地上去进行攀爬活动,想起来上次试教还留了一些教具在活动室没有拿上去,于是就让石鸿睿和季施毓两个小朋友去帮忙拿过来,有孩子叫起来:“长管子,大象鼻子!”你别说,还真是很像,那是我上次为科学活动准备的一根油烟机的排气管,已经上过好几次了,管子被拉伸到了极限。刚刚我们在教室里才学习了儿歌《鼻子》:大象鼻子长管子,老鼠鼻子红豆子,小猪鼻子圆插座,鲸鱼鼻子喷水孔,我的鼻子一个蒜头两个洞。小家伙真是现学现用。“还有好多的球呢!”孩子的眼睛还真的很尖,篓子里装着大大小小颜色不同的塑料球和乒乓球。“球会从管子里滚过去的。”有人低声说了一句。我的心动了一下,看来,他们对这些材料还是挺有兴趣的,何不顺着他们的心意呢?于是我领着他们到操场上围成了一个圆,这样可以让每个孩子都能够看清楚。我拿起粗粗的管子,将篓子里的球一个一个都倒了进去,然后问:“现在我把篓子放哪里比较合适呢?”徐薛媛的反应最快,“放到管子的那一头!”这个任务自然落到了她的身上,我把管子竖起来,彩色的球很快像玩滑滑梯一样落在篓子里,孩子们兴奋地拍起了手。接下来我又请了几个孩子来玩,把球从管子里倒进纸箱,再从纸箱倒进篓子,被喊到的孩子感觉自己好幸福,因为旁边的人都是一副好羡慕的模样。“看看这些球一样吗?”我的问题引起了孩子们再一次的热情,原来球的颜色、大小都不一样呀!“这次我请来的小朋友只能选一种你喜欢的颜色的球送进管子,其他的小朋友来看看他喜欢什么球,帮忙数一数有几个?”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想过来,不一会,红球、绿球、黄球、蓝球、紫球、白球又一次从纸箱里被请进了管子,圆圈上的孩子大声地数着数,“什么颜色的球最多?什么颜色的球最少?”还没等我说完,孩子们已经说出了准确的答案。“我喜欢红球!”“我喜欢绿球!”“乒乓球可以拍,彩色球不好拍。”有人有了新的发现。“是这样吗?我们来试一试?为什么呢?”不知不觉一节课的时间过去了,虽然这节课我们一直站着,但我发现没有一个孩子觉得累,没有一个孩子注意力不急中,个个意犹未尽,等进了教室才觉得真的好像有点累了。

幼儿在接受教育、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情绪性的特点,他们的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有着很大的随意性,受情绪的支配,当他们被某种事物或想象所吸引而兴奋的时候,他的思维便异常活跃,头脑里的问号就特别多,语言表达也生动,容易接受成人对他们的教育。随机教育所抓住的事例往往具有极强的情境性、直观性,容易被幼儿理解和接受。为了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教育过程中,我们要重视有计划、有系统的教学,也要重视日常活动中对幼儿的随机教育。

在进行随机教育时,要把握时机,催发幼儿积极向上、愿意学习的欲望,另外要注意启蒙的特点,要防止忽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而无限拔高,要注意保持幼儿受教育或学习的最佳状态和兴奋点,适可而止,见好就收,从而给幼儿留下一种探索、学习的向往,一个思考回味的过程。孩子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无数的为什么都希望找到答案。我们老师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灵活地把握时机,切忌伤了孩子们的热情,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身边事物的关心,这种探索世界的心态对他们未来的一生都有影响。

教育随笔:孩子的攀比心理


教育随笔:孩子的攀比心理

近日,发现我班孩子之间都在进行攀比,且日渐增长。

一天小智小朋友带来一盒彩色荧光笔,离园活动时,小智拿了新买的荧光笔做画,画了一个很大的生日蛋糕,的确很

漂亮。大家都来看了,有的小朋友开始向小智借笔了,小智也不吝啬,都答应了。大家一起都在画蛋糕了。第二天,有十

位小朋友买了荧光笔来,第三天,几乎所有的小朋友都有了荧光笔,速度还真快啊!

小洁前两天穿了一双红色的靴子来上幼儿园,女孩们看了,都很羡慕,有的女孩还说:“我也有,比你的更漂亮;我

明天也去买;你的真漂亮啊……”没过两天,班上女孩大多有了靴子。有一位妈妈给我打电话说:“孩子今天就是不来上

幼儿园,非要穿靴子才行,可是现在家里没有啊,老师,你和孩子说说吧。”我接过电话,让孩子赶快来上幼儿园。妈妈

说,孩子比较听老师的话,果然一会来园了。这都是孩子之间进行攀比的结果啊。

经常在孩子中会听到:我爸爸是警察,我妈妈是医生,我爸爸也是警察……

的确,类似于这些的物质形攀比现象,在孩子之中非常盛行。这样的攀比会造成幼儿的心理脆弱,对幼儿的人格发育

有着很大的影响。其实攀比也是很正常的心态,说实在的,我相信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攀比心,包括我们成人。要知道孩

子为什么攀比,我们还是要仔细追溯一下导致孩子攀比的根本原因。由于幼儿天真幼稚加上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在他们

的心目中,自己什么都要比别人强,另外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模仿力较强,很容易受到成人的一些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

的影响。家长在发现孩子有攀比的的苗头后就应立即予以纠正,在纠正的过程中,首先,家长需要下定决心、坚持到底,

家长们千万不要抱着“再苦也不能哭孩子的”的想法。其次,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断的引导孩子的攀比对象,教孩子

不比穿戴比学习,不比文具比志气,不比吃喝比成绩,不比家庭比能力,这样来影响孩子。另外,家长要以身作则,提高

自身的审美情趣,端正消费行为,让孩子明白,提高内在的品质比表面的东西要重要的多,让孩子学会珍惜,从思想上彻

底解决孩子的攀比心理。

但是,攀比也不是一无是处,关键是不能盲目攀比,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千万不能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攀比哦!

教育随笔:打开孩子的心扉


王**是我班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弱的宝宝,特别是在语言表达上,说话的口齿不清晰,表达不完整,加上她十分内向的个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能听到她说话,更不用说参与活动中的讨论了。

也许是家长注意到宝宝的这一弱点,每天早晨来园,她总是在阿婆的逼迫下和老师打招呼,说声老师早,有时甚至不说。那么是不是她不喜欢老师呢?阿婆告诉我们,其实当王**一个人在家里的时候,嘴上就自言自语的不停地说老师早。阿婆问她:你为什么在幼儿园里不叫老师早呢?是不是老师对你不好?“她说:“不是,老师喜欢我的。”就是面对老师她表达不出来。

由于孩子特殊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我对她的做了特意的观察。发现她虽然不爱说话,但是却和其中一个叫磊磊的孩子走得特别近,她会主动的叫他的名字,还会主动和他玩。从父母出了解到,磊磊小朋友是和她从小一起长大的邻居。由此可见,要取得孩子的认同,必须和她建立起熟悉的感觉,让她觉得和你说话不陌生,比较有亲切感,因为造成孩子的这种内向的行为,主要是从小就阿婆带大的,父母因为忙于工作和孩子交流的较少,一起出去的机会几乎没有,造成孩子与外界接触更少了。孩子进入幼儿园不知道怎么与小朋友、老师进行沟通的心理行为障碍。

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不能以平常心对待,更不能强迫她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样导致孩子的心里会闭得更紧。于是,在阿婆又一次催她叫老师早时,我与阿婆进行了交流,请阿婆不要再逼迫孩子这样叫老师早,因为这样没有效果,等到孩子心里真正想叫老师早的时候,让她自己叫出来。就这样每次早上看到她,我还是主动和她打招呼,也不介意她是否回应我,在日常生活中,积极给予她关注,鼓励并交给她与人交往的方法,但是不对她施加过多的要求,只要她能和大家一起开心的参加活动一起开心地玩就好。也许正式在这中平和、自然的氛围中,一天来园后她主动和我说:老师早。早已习惯了其他孩子的问好声,对于她的这声问好却觉得那样的珍贵,真是不容易呀。

孩子一旦向你敞开心扉,接下来的交流就变得那么随性和自然了。碰到问题,她会主动找我帮忙;有人欺负她了,她会向我告状;只要我提示她哪里做的不好,她会立即改正,不仅如此,她和小朋友的交流也多起来了,把看到的动画片的画面和旁边的孩子说说,和别人一起玩娃娃家的游戏。虽然,她还不能积极主动参与我们的讨论活动,大胆地在小朋友面前表现自己。但是,我相信时间会改变一切,这需要家长和老师的不断给予她鼓励和支持,增强她的自信心,相信她慢慢会变成一个活泼开朗的宝贝。

教育随笔:用心对待孩子


虐童事件引人深思,面对一个一个天真懵懂的幼儿,如果我们不能恪守自己的师德,以耐心、爱心和责任心对待幼儿,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那将是特别可怕的事情。携程亲子园事件对于孩子造成的伤害是永久的。

班级有名幼儿的分离焦虑特别严重,刚入园的时候天天哭闹,任何环节都不愿意参加,吃饭喝水都是十分抗拒的,每天都要分一个老师时时刻刻的陪着他、拉着他。这让老师们十分的头疼,但是班级里的老师们都很有耐心,积极的了解其原因,通过和家长互相沟通,发现他在家里是属于十分溺爱的,不愿意自己动手吃饭喝水,走路也要家长抱着走,一有不顺心的事情就和哭闹,家长就妥协了,通过沟通,我们争取到家庭的支持与合作,同时在班级里耐心的陪伴在他身边,以宽容的心态看待他的这一行为,仔细的观察他的言行,了解他的内心世界,不断地鼓励他,发现他的闪光点,创造一个温馨有爱的环境,慢慢的让其适应这个环境,融入这个环境,建立其规则则意识。慢慢的,这个小朋友不哭了,早晨来园的时候能主动的和老师问好,吃饭也自己吃了,能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了。

作为一个幼儿教师,天天面对着的是一个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孩子们是在成长过程中,很多东西对于他们是空白的,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是未成熟的,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三到六岁所得到的教育对其一生都是有重大的影响的,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重要的是恪守自己的师德,对孩子有耐心、爱心和责任心,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

教育随笔:孩子的爱


一天在上课时,我忽然感到肚子疼的厉害,汗水从我的脸上留了下来,实在疼的厉害,我蹲了下去,并用手摁着肚子,这时听到几个小朋友说老师怎么了,他们跑到我跟前,轩轩小朋友用她的小手给我擦掉汗水,并说:“老师,不要哭,我给你捶一捶。”她的小拳头在我的背上无力的敲打了起来,还有几个小朋友也在用小拳头给我捶背。

看到孩子们这些举动时,我的心很感动,因为他们的年龄毕竟太小了,他们只是些四五岁的孩子,此刻,我心中的委屈没有了,跟孩子们在一起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用爱心打开了孩子心灵的七弦琴,用爱心感染了孩子们纯净的心,使他们在被爱中学会了关爱他人。

现在,有的人将世态看的有些炎凉,认为现在的人,关心自己的多,关爱他人的少了,如果在路上看到有人受伤,或需要帮助时,也很少有人敢伸出援助的手,因为怕被人讹着。我想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因为世上还是好人多。因为“人之初,性本善”所以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一定要当好孩子的启蒙老师,让他们迈好人生的第一步,教他们如何做个好人,成为品德高尚的人,这样他们长大后才会有爱心,才能知道关心、爱护他人,就会像歌曲中唱的那样:“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相关推荐

  • 教育随笔:孩子的好奇心 中班的幼儿最喜欢问的一句话就是“为什么”,他们现在好奇心非常重,他们通过观察身边的人或事来积攒自己的经验,但是我们班有一个孩子并不喜欢问为什么。他每天早上来了后是非常茫然的状态,上课时注意力也不在老师...
    2021-06-10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与孩子“交心” 孩子们喜爱的幼儿节目、动画片,我们有时会不屑一顾;孩子们想再仔细看看、动手摸摸的演示材料,我们却常常把它们深藏柜中;孩子们提出的许许多多问题,我们往往轻描淡写地一句话带过。如果长此以往,不善于与孩子“...
    2021-05-18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耐心看孩子 教育随笔:耐心看孩子 这个学期对我来说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来到了新办的XX幼儿园,新的班级,一群新入园的孩子们。在对孩子和家长的观察与交流中,我发现了许多是我工作几年来从未有过的困惑,现就我班孩子的情况...
    2021-06-19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随机教育——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下课后带领孩子们到楼下的草地上去进行攀爬活动,想起来上次试教还留了一些教具在活动室没有拿上去,于是就让石鸿睿和季施毓两个小朋友去帮忙拿过来,有孩子叫起来:“长管子,大象鼻子!”你别说,还真是很像,那是...
    2021-06-01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孩子的攀比心理 教育随笔:孩子的攀比心理 近日,发现我班孩子之间都在进行攀比,且日渐增长。 一天小智小朋友带来一盒彩色荧光笔,离园活动时,小智拿了新买的荧光笔做画,画了一个很大的生日蛋糕,的确很 漂亮。大家都来看了,...
    2021-06-16 阅读全文

中班的幼儿最喜欢问的一句话就是“为什么”,他们现在好奇心非常重,他们通过观察身边的人或事来积攒自己的经验,但是我们班有一个孩子并不喜欢问为什么。他每天早上来了后是非常茫然的状态,上课时注意力也不在老师...

2021-06-10 阅读全文

孩子们喜爱的幼儿节目、动画片,我们有时会不屑一顾;孩子们想再仔细看看、动手摸摸的演示材料,我们却常常把它们深藏柜中;孩子们提出的许许多多问题,我们往往轻描淡写地一句话带过。如果长此以往,不善于与孩子“...

2021-05-18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耐心看孩子 这个学期对我来说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来到了新办的XX幼儿园,新的班级,一群新入园的孩子们。在对孩子和家长的观察与交流中,我发现了许多是我工作几年来从未有过的困惑,现就我班孩子的情况...

2021-06-19 阅读全文

下课后带领孩子们到楼下的草地上去进行攀爬活动,想起来上次试教还留了一些教具在活动室没有拿上去,于是就让石鸿睿和季施毓两个小朋友去帮忙拿过来,有孩子叫起来:“长管子,大象鼻子!”你别说,还真是很像,那是...

2021-06-01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孩子的攀比心理 近日,发现我班孩子之间都在进行攀比,且日渐增长。 一天小智小朋友带来一盒彩色荧光笔,离园活动时,小智拿了新买的荧光笔做画,画了一个很大的生日蛋糕,的确很 漂亮。大家都来看了,...

2021-06-16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