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幼儿园可不可以?
发布时间:2021-07-16 幼儿园不可以教什么内容 上幼儿园游戏 上幼儿园教案论坛里经常有这样的讨论,家长觉得自己有能力有精力来安排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所以不需要去幼儿园。
或者有的人,不够自信,想和大家求证一下这样的想法是不是行得通。
不上幼儿园肯定是可以的,实际上很多孩子(甚至是京籍)都会面临无园可上的情况,毕竟学位就这么多,如果幼儿园那么必须,就不会孤立在义务教育体系之外了
说这个问题,就要说其实幼儿园是在解决什么,简单说,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有益儿童发展的场所。那么家长如果可以提供,当然这不是问题,尽量做到科学计划,行为规则的培养,尊重认知规律的教育引导,良好的同伴关系……我相信有的家长会做得很好,事实上我也见过非常成功的案例。
所以这确实不是问题,如果你想好了,就做吧,但是我有一些建议:
一、科学的计划
如果在家看护,包括说计划去看什么,参加什么活动,大致要有一个规划,3-6岁的教育纲要类似的,可以参考一下,数学思维,艺术启蒙,母语的熟练习得,以及二语的引入,规划一下,而不是我今天想教什么就是什么。
有人可能不同意,我确实见过这样的前辈,
他说我没计划,我就是想什么教什么,
我说你看看你教过的,其实你的计划已经无形融入了,你能做到不刻意计划,但是你很清楚教了什么,没教什么,该教什么
总之,有计划,有目的,这几年宝贵的时间会更有效果。
二、行为规则的养成
如果不打算走入集体生活,那么可以跳过这一条。
如果此后还要走最大众化的道路,那一定要注意做好规划。因为大多数人,都不能永远生活在家长提供的这个小圈子里面,所以只要有一天终要融入社会,和别人打交道,就必须做好准备。
而一个人的成长和自我实现,除开智力的发展,往往体现出差异的是在情商,性格,自我管理这些非智力因素。
其实很多全职看护者,本身的教育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太过随意,想几点起就几点起,懒得吃饭了就不吃了……所以产生的孩子没有规则感,自律能力差,粘人等现象。
太过的规则当然不好,我们已经纠正了,但是绝对不是没有规则。幼儿园的接送时间,三餐以及作息时间,其实也是在为小学做准备,更适应这个节奏的生活。
那么在家看护的话,不说和幼儿园那样严格,但是得有这个意识去培养。
三、个人满足感和集体成就
如果不打算走入集体生活,那么也可以跳过这一条。
孩子可能因为幼儿园老师的一朵红花,因为牙科医生奖励的贴纸,爱上幼儿园,爱上看牙。所以说如果一个行为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说具体一些,比如认同、自豪、成就感、满足……这些正向的情绪,就会让他愿意坚持,并且激励自己更好的发展。
这些未必是家长能提供得了的,所以就一定要多参加比如亲子活动,读书活动,手工活动,多给孩子提供那些来自外部的认可和激励机会。
四、合适的同伴关系
我把入园看这么重要,因为我觉得这是他真正社会化的第一步。他终有一天要融入社会,要和别人打交道。
所以他需要学会,朋友,冲突,关爱这些关系概念。比如孩子抢东西,比如打闹,你会发现,99%的孩子都是没恶意的,这些孩子,一分开就想念,一见面就打闹,坐那恨不得摸摸同学的头,摸摸脸,如果前提是老师看护得力,家长也明辨是非,那这些都不是问题,很多矛盾孩子自己就能化解。化解之后是更好的一种心理发展。
那么在家抚育,就需要把同伴关系这块,加强一下。
五、摒弃自己的焦虑
不去幼儿园本身不是问题,一点都不是,有很多可借鉴的,但是家长一定要收起自己的焦虑
选择这一步,自信去做,科学地去做,不要把你的焦虑带给孩子,不要把今后的什么问题都归结在“我没上幼儿园”,自信地承担后果并积极改进。
很多人,你说再多,她还是焦虑,那我真的劝这样的家长,你都没有足够的信息说服自己,你哪来信心保证未来三年的科学抚育?
-----------------------
这个做法确实很不容易,注定要付出更多,我也很敬佩这些为了孩子全心全意付出的家长。
在这,我得说几句不中听的话,前面是”道我好者是我贼“,”后面是"道我恶者是我师"。
一、不去幼儿园本身不是问题,但是到这一步,家长应该反思
一开始就没打算去,无所谓去不去的,请无视。还有核心区以及有的区域,确实有现实困难,这个另说
绝大部分区域的现实是,上幼儿园不难,只要不一门心思裸报名园牛园示范园,都不会空着。论坛里,那么多一家一家踩点的帖子,人家怎么做到的,信息是腿着去看的、问的,不是坐电脑前面等的。
如果真的到最后公立私立都没戏,尤其是京籍,排除特别困难的区域,这样的家长得是多么疏忽,多么不上心才到这一步,恐怕得反思一下。今天没有幼儿园不要紧,三年后幼升小,再六年小升初,千万别在那些重要时刻耽误孩子
二、不要说“我小时候就没上,不也好好的”这样幼稚的话
别的都是理由,但是这个不是。
我们小时候,还不用接送呢,自己脖子挂着钥匙就回家了,这样比没一点意义。
我比较反感这样的话,是因为,除了让你宽心,没一点用,甚至还会忽略自己抚育的责任感,小看了这件事情,该做的没做好。
所以,去不去都不是问题,重要的是无论选择什么,都好好的规划它,三年不短,但也会很快过去。
还是那句话,“越努力,越幸运”,共勉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我可以不做“唐僧”
世间最纯粹最暖人胸怀的乐事,莫过于看见一颗伟大的心灵对自己开诚相见。同样,要说服一个人,最好的办法是为他着想,让他也能从中受益。在成人的世界里如是,在孩子的世界里亦然。
新学期开始后,我不但要把自己所有的爱与温暖展现出来,使孩子尽快度过分离焦虑期,还要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他们,使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小椅子,你真乖,两只小手搬起来;慢慢走,不碰撞,一个挨着一个放。”这便是有关于常规培养的一首小儿歌,除了让幼儿熟悉儿歌之外,我还一遍遍地在孩子耳边‘唠叨’,不断的提醒他们两只小手搬椅子。但令我头疼的是,这个实施过程很不顺畅。虽然经过我‘唐僧’式的一遍接一遍的念叨,大部分孩子已经能遵守要求。但仍不时有‘漏网之鱼’从我身边穿过,让我倍感受挫。
有一天,早饭过后,小朋友们一个个搬着小椅子座到线上。这时我发现王子睿竟然用一只手拖着椅子向前走着。见此情景,我赶紧走了过去:“睿睿,快用两只小手搬着走。”
他看了我一眼,只是稍稍地把椅子提起来一点,便继续向前走。我只得再次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
“那样我觉得累~~~。”没想到他一直用一只手搬椅子竟然是因为这个原因。
“可是用一只手不是更累吗?而且用一只手搬椅子很不稳的,要是没拿稳掉下来,很容易砸到脚的,那多疼啊。”紧接着我又给他讲了一个“某某单手搬椅子砸伤脚”的事件。努力让他感受到我是站在他的立场上的,进而来说服他。这一次,没等我说完,他就用两只小手搬了起来向线上走去。
虽然在我们的眼中孩子是那么的小,但是他们却和成人一样有自己的喜好与思想。不喜欢被人一味的约束限制。所以当问题出现时,成人可以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与之交流,使其感受到‘他是为我想的’‘这样做对我不好’‘我那样做可以很棒’。这样,不用我们多说也一定可以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被他们所接纳。成人也就不再如‘唐僧’般喋喋不休了!
教育随笔:可不可以夸夸我?
教育随笔:可不可以夸夸我?
新的一周即将结束,孩子们第一天来到幼儿园的情形仿佛还历历在目,这一周中我“挖掘”到了一个小男孩“柔软”的一面。
这个小男孩是我们班他说第一没人敢说第二的孩子,他就是旭旭。旭旭和妈妈几乎天天小跑来幼儿园,我询问过旭旭妈妈原因,主要是孩子有赖床的习惯,早上起不来。除了迟到问题,这个男孩平时还特别调皮,只要身边有其他的小朋友在,两个人就能立刻玩起来,各种跑、跳,完全听不到老师在说什么,让我很是头大。但是这一周通过我和他的沟通,让我发现再调皮的孩子,内心都有一个渴望老师、安静柔软的小天地。
在区域活动的时候,每次我刚说完选区域或者还没说完孩子们就迫不及待的飞奔到选卡区去取卡进区了,这天只有王梓旭慢慢地走到了桌面玩具那里,然后拉着我问我,“我可以拿自己想玩的吗?”让我内心突然震惊了一下,平时这么调皮的孩子今天怎么了?我迅速调整自己的表情,对他说:“可以呀,选择你喜欢的就好”。他仔仔细细地挑选起来,挑了一会儿,最后选择了一筐雪花片。他带着雪花片到桌子上认真地插了起来,期间插了各种花都拿过来给我看,然后还用渴望的小眼神看着我。我仔细思考,这孩子是怎么了?区域结束后他主动承担了送玩具的责任,孩子们在区域结束后就去喝水了,旭旭喝完水又给我看他的空杯子,还是用渴望的小眼神看着我,这时我忍不住了我问他,“旭旭你想对老师说什么?”他把眼睛撇到一边小声的说“老师你给我盖个章(表扬时我会给孩子们用指头盖章)”,这一句话让我豁然开朗,原来他想让我表扬他。看着旭旭闪烁的小眼神,我忍不住拥抱了他,并且表扬了他的好行为,他开开心心地去游戏了。平时我对班里调皮的孩子都比较严厉,因为我一直觉得越调皮才越需要建立良好的规则,不知不觉中就很少表扬他们,这真的是我的疏忽,今后我会认真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对好的行为及时表扬鼓励,遇到孩子犯错也不要过分的严厉。
观察孩子我还需要再用心、再细心一些,我不想因为我的疏忽错过孩子每一次的成长机会,今后我一定加倍努力的!
老师我可以不吃吗
苏灵是一个古灵精怪的女孩子,脑子里永远有许多的奇妙的想法,同时她又是一个“孩子王”,她如果要干什么事情,那后面一定有粉丝跟随支持。这几天因为窗户封好了,我请先吃完的孩子们拿好泥工板,带着橡皮泥,到外面去玩泥工。这样一来,先吃完的孩子们就有事情可以做了,不至于在教室里乱走乱跳,影响其他没有吃完的孩子们了。可是最近我渐渐的发现以前要添饭的孩子们最近都不添饭了,甚至有的还喊“老师我吃不下了,我可以不吃吗?”最先喊出这句话的就是我们的苏灵,那以后就经常有孩子们喊出“老师我吃不下了,我可以不吃吗?”喊出这句话的,往往是以前要添饭的孩子们。
我开始还以为他们也许最近胃口不太好,吃不太下。但渐渐的我觉得事情可能有蹊跷。我们班的孩子们很少有挑食的,他们吃饭的表现一直很好的,难道他们会是想先去玩橡皮泥?
今天苏灵又对我说了“老师我吃不下了,我可以不吃了吗?”我看了看她,对她说“你看你还没有那蔬菜吃掉呢?蔬菜宝宝要伤心的,你都不喜欢它?”我看着苏灵,感觉天她也想了一下,然后就说:“我真的吃不下了,我可以不吃了吗?”此时的苏灵眼睛望向泥工板,我恍然大悟,我们班新来了一个小朋友,原来的泥工板不够了,可能去新领的泥工板的颜色和其他的不一样。孩子们就都想玩一玩,拿一拿,这个特别的家伙。于是孩子们就开始喊“老师我吃不下了,我可以不吃了吗?”发现了之件事之后我对苏领说:“你是不是想要那个黄颜色的泥工板?”她点点头,我就接着对她说:“这样吧,你先吃,老师帮你吧这个泥工板先保管起来,等你吃好了,老师再给你好吗?”她点点头很愉快的继续吃她没有吃完的东西。
你看,其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对于孩子们来说那有可能就是一件及其特别的事情,一张颜色特别的泥工板,竟然可以引发那么多的声音,可以令我们的苏灵情愿少吃一点也要拿到它。如果我能早一点的发现这个问题,及时的解决问题,我想我们班的孩子们也就可以更加愉快的用餐,享受美食了。
不哭,也可以解决问题
爱哭,是孩子的一种天性。同时也成了现代子女的一种习惯,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尤其严重,往往在家庭中三四个大人看一个孩子。对孩子过于的宠爱,孩子一哭她们就会顺着孩子的意愿去满足她们的要求,慢慢地养成了孩子不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要求的缺陷。
坤坤是我们班一个个子高高的小女生,刚刚入园的时候,她不善言谈,但也是规规矩矩的,从来不去主动的和别的小朋友沟通,我一直觉的她是一个懂事的小姑娘,心里对她很放心,直到有一次,彻底改变了我对她的看法。
一天,就在大家津津有味的进午餐时,“哇”的一声大哭,把大家的目光都吸引过去,我也着急地看过去,发现坤坤正满含泪的大声哭泣着。我担心地走到她身边,抱起她。说“坤坤,不哭,你是哪里不舒服吗?”她直摇头,不回答,我以我平常对孩子的了解问“你是想小便吗?”她直摇头,一句话也不说“那你轻轻地告诉老师,你怎么了好吗?”她还是不说话,只是一直大声哭着,我轻轻的抚摸着她和她说,你有什么事情和老师说,老师帮你解决,可以吗?这时她才边哭泣着边回答道“老师,饭太多,我吃不了。”我笑了笑说,坤坤饭菜吃不了,可以吃一半,直到你吃饱为止,剩下的我们可以剩到盘子里面,这样可以吗?“这时她点点头,回到座位上慢慢地把饭菜吃完。
吃完午饭领孩子散步的时候,我把坤坤叫到身边说:坤坤,老师想和你做好朋友,好朋友就是有什么话都可以说,你帮助我我帮助你,现在你能帮老师做件事情吗?坤坤她点点头。我耐心地告诉她,坤坤,点头只是一种表达的方式,我们既然是好朋友就要用说话来表达。坤坤犹豫了一会,终于张开嘴巴说“老师,我能”我高兴地和她抱了抱,说坤坤最棒了,坤坤是老师的好朋友。坤坤会用说话来和老师沟通了。那请坤坤帮我把那个带花纹的小石头捡回来吧!她高高兴兴地捡回来交到我手里。
从那以后,她每次都会以好朋友的关系来和我沟通,向我说明她想要干什么,她要做什么,很少听到哭的声音了,她的性格也变的开朗了。
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一个孩子,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耐心的以孩子喜欢的方式去教导,我们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愿每个孩子都像花一样开放满天下。
宝贝,你可以不走寻常路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我们进行了主题《美丽的春天》。区域活动中我准备了粉色的颜料、桃树的枝桠轮廓图,还准备了一幅范画。陆陆续续有几个孩子来到了美工区,他们很喜欢玩色,所以一会功夫区域里就热闹非凡。
在绘画的时候,我先是引导幼儿观察我的范画,Z宝就急着说:“吴老师,我喜欢蓝色,我能够用蓝色画树枝吗?”我心里一咯噔,“这样画下来的作品肯定会不符合我们平时的赏美习惯,可转念一想,现代的教育理念不就是提倡允许孩子创新,允许他们“不走寻常路”吗?为什么我们总是想着让孩子们按照我的想法与要求去做呢?为什么不去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创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呢?为什么不让他们自己去想去做呢?于是,我决定试一试。“当然可以,你觉得怎么样好就可以怎么做!”得到了我的肯定,孩子们欢呼雀跃地忙乎开了,C宝她选用了粉色的枝桠,W宝也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绿色。
虽然最后展示的作品不是很符合常规的,可是有了孩子的自己的喜好和个性的作品更能让孩子们感到成就感,Z宝开心地说:“吴老师,你觉得我今天画的桃花好看吗,我好喜欢哦!”我也向他投去了赞许的目光,“吴老师也很喜欢呢,和别人的不一样,和吴老师也不一样,真有自己的想法呢!”看的出来,听了我的话,Z宝脸上写满了自豪。
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一直渗透着要允许幼儿不同,可是在真正地实践中,教师往往会被一些因素所摇动,所以,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教师尽量少干预,强调创造的过程,注意幼儿的情感体验,不能太在意幼儿的创造结果,教师在交流中要多了解孩子,善于观察、分析孩子的各种情况,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教给孩子技能技巧,让孩子画出心中的画,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
教育随笔:我可以不做‘唐僧’
世间最纯粹最暖人胸怀的乐事,莫过于看见一颗伟大的心灵对自己开诚相见。同样,要说服一个人,最好的办法是为他着想,让他也能从中受益。在成人的世界里如是,在孩子的世界里亦然。
新学期开始后,我不但要把自己所有的爱与温暖展现出来,使孩子尽快度过分离焦虑期,还要在一定程度上的约束他们,使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小椅子,你真乖,两只小手搬起来;慢慢走,不碰撞,一个挨着一个放。”这便是有关于常规培养的一首小儿歌,除了让幼儿熟悉儿歌之外,我还一遍遍的在孩子耳边‘唠叨’,不断的提醒他们两只小手搬椅子。但令我头疼的是,这个实施过程很不顺畅。虽然经过我‘唐僧’式的一遍接一遍的念叨,大部分孩子已经能遵守要求。但仍不时有‘漏网之鱼’从我身边穿过,让我倍感受挫。
有一天,早饭过后,小朋友们一个个搬着小椅子座到线上。这时我发现王子睿竟然用一只手拖着椅子向前走着。见此情景,我赶紧走了过去
“睿睿,快用两只小手搬着走。”
他看了我一眼,只是稍稍地把椅子提起来一点,便继续向前走。我只得再次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
“那~我觉得累~~~。”
没想到他一直用一只手搬椅子竟然是因为这个原因。
“可是用一只手不是更累吗?而且用一只手搬椅子很不稳的,要是没拿稳掉下来,很容易砸到脚的,那多疼啊。”紧接着我又给他讲了一个“某某单手搬椅子砸伤脚”的事件。努力让他感受到我是站在他的立场上的,进而来说服他。这一次,没等我说完,他就用两只小手搬了起来向线上走去。
虽然在我们的眼中孩子是那么的小,但是他们却和成人一样有自己的喜好与思想。不喜欢被人一味的约束限制。所以当问题出现时,成人可以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与之交流,使其感受到‘他是为我想的’‘这样做对我不好’‘我那样做可以很棒’。这样,不用我们多说也一定可以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被他们所接纳。成人也就不再如‘唐僧’般喋喋不休了!
童心不可欺
语言课上,小朋友们练习表演故事《小猪变干净了》的情节,我请了几位能力强的幼儿表演,又让幼儿分组练习,表演的都不错。还有许多小朋友也想来表演,但由于时间有限,只能请一部分幼儿到前面表演。
下课以后,小朋友们都到教室外做游戏,凯涛小朋友趴在桌子上闷闷不乐,我问:“你怎么了,不舒服吗?”他说:“我也想表演故事,你不让我演。”我恍然大悟,原来他想表演故事,我没请他到前面来表演。我摸摸他的头说:“你是个好孩子,爱学习,老师喜欢你。这样吧,等到下次做游戏的时候,老师请你来表演。”这么一说,他高高兴兴地跑出了教室。
下午,带小朋友做游戏的时候,我把这事给忘了,忽然发现凯涛在哭,我一下子想起来上午的事情,心里顿时感到内疚,赶紧向他道歉:“凯涛,别哭了,以后请你提醒老师一下,我一定说话算数。”
是呀,孩子是天真无邪的,他们信赖老师,尊敬老师,把老师说的话当做是“圣旨”,可我却忽视了这一点,使老师的形象在幼儿的心中蒙上阴影,他们还会相信我吗?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做到事事处处为人师表;不再向幼儿开“空头支票”,时刻牢记五个字——童心不可欺。
教育随笔:老师我可以不吃吗
××是一个古灵精怪的女孩子,脑子里永远有许多的奇妙的想法,同时她又是一个“孩子王”,她如果要干什么事情,那后面一定有粉丝跟随支持。这几天因为窗户封好了,我请先吃完的孩子们拿好泥工板,带着橡皮泥,到外面去玩泥工。这样一来,先吃完的孩子们就有事情可以做了,不至于在教室里乱走乱跳,影响其他没有吃完的孩子们了。可是最近我渐渐的发现以前要添饭的孩子们最近都不添饭了,甚至有的还喊“老师我吃不下了,我可以不吃吗?”最先喊出这句话的就是我们的××,那以后就经常有孩子们喊出“老师我吃不下了,我可以不吃吗?”喊出这句话的,往往是以前要添饭的孩子们。
我开始还以为他们也许最近胃口不太好,吃不太下。但渐渐的我觉得事情可能有蹊跷。我们班的孩子们很少有挑食的,他们吃饭的表现一直很好的,难道他们会是想先去玩橡皮泥?
今天××又对我说了“老师我吃不下了,我可以不吃了吗?”我看了看她,对她说“你看你还没有那蔬菜吃掉呢?蔬菜宝宝要伤心的,你都不喜欢它?”我看着××,感觉天她也想了一下,然后就说:“我真的吃不下了,我可以不吃了吗?”此时的××眼睛望向泥工板,我恍然大悟,我们班新来了一个小朋友,原来的泥工板不够了,可能去新领的泥工板的颜色和其他的不一样。孩子们就都想玩一玩,拿一拿,这个特别的家伙。于是孩子们就开始喊“老师我吃不下了,我可以不吃了吗?”发现了之件事之后我对苏领说:“你是不是想要那个黄颜色的泥工板?”她点点头,我就接着对她说:“这样吧,你先吃,老师帮你吧这个泥工板先保管起来,等你吃好了,老师再给你好吗?”她点点头很愉快的继续吃她没有吃完的东西。
你看,其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对于孩子们来说那有可能就是一件及其特别的事情,一张颜色特别的泥工板,竟然可以引发那么多的声音,可以令我们的××情愿少吃一点也要拿到它。如果我能早一点的发现这个问题,及时的解决问题,我想我们班的孩子们也就可以更加愉快的用餐,享受美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