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我要投稿

亲子关系:不能随便回答孩子的几个问题

发布时间:2021-07-20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孩子的教育问题 孩子教育问题

现在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大多十分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但不知爸爸妈妈们是否意识到,鼓励性的言语说得不恰当也可能破坏了孩子的自信心呢。

下面这六条最常见的错误回答,爸爸妈妈们可要看清了!

1、女儿从幼儿园回来,抱怨她的小伙伴“太自私”。

错误回答:妈妈完全了解你的感觉。

事实上,你不可能了解她的感受。因为她是你心爱的孩子,你心疼她,你怎么可能完全了解她的感受?自然,你是想告诉她,妈妈理解她,并且想让她知道愤怒、难过之类的感受都是正常的。但是,你这样的安慰更容易激怒孩子,孩子会觉得你这么说是觉得他经历的事情很正常,她的不快不仅没平息,很可能,以后她什么都不愿告诉你了。

正确做法:从问一些简单的问题着手,了解事情的全过程及细节,让孩子觉得自己被理解比简单的安慰有效得多。

2、儿子刚刚同小伙伴玩了回家却宣称:“我一点也不喜欢明明。”

错误回答:“不可以这么说,明明是个好孩子。”

你只是不希望孩子对他人过分地指责,或许事实上明明真是一个可爱的好孩子,也或者你同明明的妈妈是好友,你希望两个孩子相处愉快。不过在这时候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去“喜欢”别人是不对的,这等于是轻易地否认他对小伙伴的判断力,很可能抑制他今后判断人、发展人际关系的能力。

正确做法:认识到你的孩子不喜欢另外一个孩子总有他的理由。还是同孩子聊聊吧,问他:“那你今天过得不开心喽?明明对你怎么了?他做了什么事让你不高兴了?下次碰到他你准备怎么办?”通过这种方式来鼓励孩子。

告诉孩子同小朋友们相处,要掌握一个基本的交往原则:先判断一下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万一发生了不愉快可以试试有没有改善的办法,如果相处得不好,实在没法达成一致,断交也行。正确地教给孩子这一课,对他将来的社交一定大有好处。

3、孩子告诉你今天班里画画,老师表扬她了。

错误回答:你是最棒的!

如果总是用“最漂亮的”、“最可爱的”、“最能干的”这样的词鼓励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太多的压力。会令孩子对自己期望过高压力过大,以致不能承受。而且,孩子同小伙伴一比较,她渐渐发觉她并不是样样都比别人好的。心理学家做过一项调查,发现盲目夸大地表扬孩子会导致孩子自我怀疑,令孩子不自信。只有恰当的符合事实的表扬和鼓励才会真正对孩子有益。

正确做法:不要再不切实际地表扬孩子。“今天真漂亮”比“你是最漂亮的”合适得多。“这个故事真有趣”比“你讲故事是全班最棒的”更合理。

4、父母大吵的时候,让5岁的孩子听到了,做妈妈的想和孩子作一番解释。

错误回答:“我想让你知道,爸爸妈妈今天下午吵些什么。”

在这个开放的年代,我们有时候让孩子知道得太多了。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如果知道了争吵的来龙去脉就不会胡思乱想了。没错,听到父母发生激烈争吵孩子会害怕、不快,但是把大人之间的事全盘托出反而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担忧。

在他们的小脑瓜里,觉得生活像他们在电视电影里看到的那样混乱、易碎,你们夫妇或许觉得激烈的争吵不过是漫长的婚姻道路上的一点小波折小点缀,孩子却马上会跳到最坏的状态:我们的家要散了,爸爸妈妈不要我了。

正确做法: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刚才火气都太大了,这跟他没关系。因为,听到父母在大吵,孩子跳出来的第一个念头是这争吵是不是我引起的?爸爸妈妈还会和好吗?然后,在孩子面前同你的配偶来个简单的拥抱或是说句调侃的话,这样孩子才会放心,觉得警报解除了。

5、孩子从幼儿园回来闷闷不乐,因为同伴嘲笑她有个大蒜鼻子。

错误回答:你的鼻子挺漂亮啊,妈妈就喜欢你这个样子。

妈妈不过是在宽慰孩子,告诉她无论她长得什么模样,妈妈一样爱她。但是这其实等于告诉孩子她担心的东西是真的。事实上,二、三岁的孩子就开始注意自己的长相了。到了五、六岁,他们会同别人比较,然后,会抱怨:“我的腿太粗了。”“我是不是太矮啊?”你告诉他:“你这样子就很好看啊。”

可能令他怀疑自己的判断力,他会用你告诉他的标准去看周围的人。他也可能觉得你不理解他的伤心,会一个人把不快压在心底,不再对你说什么,在今后的社交中出现心理障碍。

正确做法:如果孩子觉得自己哪里长的不好看,先问问他,是不是在和谁做比较。然后可以同他讨论,看看能不能帮他。如果孩子觉得自己不如同伴高大,可以告诉他各人有各人漂亮的地方,如果真的想高大一点,可以鼓励他多去打打篮球,学习游泳。当然,有时候对于孩子的抱怨我们实在无能为力,在那种情形下,你可以对他的不快表示理解,千万不要置之不理。

6、孩子听到老师说吸烟不好,回来问你有没有吸过烟。你回答说没有,他不信任似地再问:“真的吗?”

错误回答:“我从没对你撒过谎。”

你这么说是为了赢得孩子的信任,但告诉孩子从没并且永远不会对他撒谎之类的话,孩子今后很轻易就能抓住你的把柄,不再信任你。

正确做法:“爸爸尽可能对你诚实。”当他下次发现你在说着一个善意的谎言时,你就有了解释的机会,告诉他有时候这么做只是好心。“爸爸知道今天的菜不好吃,可是外婆费了好多时间来准备,我不想让她不高兴啊。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严重影响亲子关系的几个问题


当喜欢自己来的3岁孩子想自己穿衣服,急着把外婆手中的衣服抢过来,笨手笨脚的试着穿上衣服,结果……

结果,一旁心急的外婆看着孩子笨手笨脚,抢着帮孩子穿,在孩子跟外婆互相拉扯的过程,越来越急躁的外婆就从孩子身上打了下去。外婆感觉自己的关心不被接受,开始破口大骂,而脾气硬的孩子更是一脸委屈,仍坚持要自己穿衣服。有时外婆看着孩子的妈妈陪着孩子穿衣服,嫌孩子的妈妈手脚太慢,也会插手把衣服抢走要亲自帮孩子穿。

因此,每天当洗澡完穿衣服的时刻,孩子都直接抗拒外婆的帮忙,坚持要自己穿。当穿不好时会嚷嚷要妈妈我来帮忙,完全不接受外婆的好意,因为孩子的妈妈会试着等待孩子自己完成,等孩子需要帮忙她会自己开口。急性子确实让外婆时常情绪失控,更让祖孙的亲密关系变质。

我们常常抱怨孩子不等待,其实大人更是急躁、没耐心等待。

孩子在发展过程,每一件事情都是需要时间来学习与反复练习,但是当妈妈的时常在一旁催促着孩子「快一点!快一点!」、接着是没耐心的直接帮孩子代劳、甚至焦急万分时直接对孩子大吼大叫与攻击责骂。

你知道吗?孩子需要的不是很能干的妈妈,需要的是能多给他一点时间、陪他一步步学着完成、与他分享成功骄傲的妈妈而已。

即使妈妈的生活有多紧凑,有忙不完的家事,不仅有孩子,还有家庭要照顾。但是,等待是妈妈在育儿过程中,必须要学习与磨练的重要能力。

慢养、等待是妈妈育儿必须学会的功夫。

等待,让孩子能情绪稳定,不会用尖叫、哭闹来抗议。

等待,让孩子能专注有耐心,不轻易放弃的学习新事物。

等待,让妈妈你能享受陪着孩子学习每一件生活小事,分享孩子当下的成就与喜悦。

等待,让妈妈你感受到孩子的单纯可爱,才不会让感到育儿生活只有劳累,没有喜悦!

家长如何回答孩子的问题


家长如何回答孩子问题上星期学习《家长如何回答孩子的问题》,孩子爱提问题,表明他有求知欲,我们家长应采取支持和鼓励的态度,充分利用孩子渴望求知的机会对他实施各种知识教育,培养他的观察力和思维力。

一.解放孩子的嘴巴

在我们家的平时教育中,我们一直是鼓励孩子提问的。对于孩子的提问,我们都是耐心回答的。所以**比较爱说话。在学校课堂上,老师说他是班级回答问题的主力,而且很积极举手回答。

二耐心回答孩子的问题

对孩子的问题一定要有耐心。有时**会对一个问题很长时间,孩子的思维与我们大人不一样。

三用孩子的语言来回答问题

孩子的思维是跳跃的,他们喜欢用想像来思考答案。所以我们父母要学会用孩子的语言来回答他的问题,这样,孩子就喜欢和我们交流。比如前一阵,**掉了一颗牙。他在书上看到一个故事,说有牙仙子晚上会来收孩子的乳牙,就问了好多问题。以下就是我与**就牙仙子的对话

**“妈妈,我今天下午掉了一颗牙,书上说是乳牙,我把它包好放在枕头底下了,你说牙仙子今晚会不会来取走我的乳牙,牙仙子会送什么礼物祝贺我长新牙牙呢?”

“奥是吗,那颗松动的牙终于掉啦?恭喜你啊,**马上有新牙长出来了。奥,还有牙仙子来取**掉下的乳牙啊?你咋知道的,爸爸妈妈咋不知道呢?”

**很神秘的趴在我耳朵边小声说“嘘,我是在书上看到的,小熊维尼第一次掉的乳牙放在枕头下,牙仙子就给取走了,牙仙子还托小豆给维尼带来一件礼物的,所以我也把我的牙放在我的枕头底下,等牙仙子取走,妈妈牙仙子会取走我的牙吗?送啥礼物给我祝贺我呢?”

原来是这么回事,还要牙仙子送礼物的。“**,是这样啊,牙仙子会取走你的牙的,至于送啥礼物,那看明天早上你枕头底下有啥礼物了,那赶紧睡吧,要不牙仙子都不好来取你的牙了。”

**赶紧闭上眼睛,想一想又睁开眼睛“妈妈,我的牙上有点黑,你说牙仙子喜欢白牙还是有点黑的牙?”

呵呵又担心这个了“牙仙子肯定喜欢白的牙的,白的牙说明小朋友讲卫生爱清洁,没有蛀牙。虽说你的牙有一点黑,第一次牙仙子估计不会和你计较的,但你以后要注意力,不能吃糖了,要不牙仙子就会不来取了。”

**点点头,又问“妈妈你说牙仙子是从哪里进我们家来取我的牙的?窗户还是大门?那你回头告诉爸爸姐姐别让他们把们关死,给牙仙子留点们好来取牙。”

呵呵小脑袋瓜里问题可不少“我也不知道,我估计是从门缝进来的,因为他们是仙子,都得等我们睡着后来取的,那让爸爸把门不反锁了,留点们缝好让牙仙子来取牙。你赶紧睡吧,要不牙仙子都等急了。”

**赶紧点头“妈妈,你们也赶紧睡吧,让牙仙子早点来取牙,早点送礼物给我。”呵呵,还不忘牙仙子的礼物。

孩子的思维就是童话式的,所以我们大人就要用孩子的语言与孩子对话。

四认真回答孩子的性问题

**对性的问题问的还不多,就只有一次问我他是怎样从我肚子出来的。由于生**时是破腹产。所以我就告诉**他是阿姨手术从妈妈肚子抱出来的。

五怎么面对无法回答孩子的问题

有时**问的问题我回答不上来,我一般采取(!)我就告诉他,这个问题我还不确定,等妈妈确定好了我再告诉他。

(2)我告诉**有个地方知识是非常全的,那就是书本,从而引导**多读书,现在**遇到问题,**都会自言自语,去书里找找。

(3)我们有时会和**一起到网上去查找答案。

所以我们家长要不断的认真学习,正确回答孩子的问题。我们如果遇到自己也不会的问题时,千万不要爱面子,不懂装懂,不负贵任地糊弄孩子,给孩子一个错误的答案。知识是孩子要记一辈子的。孩子提出的问题,我们如果回答不出来,我们不要顾面子,要诚实和孩子说明白。我们可以与孩子一起查书,或上网查找答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我们的孩子,我们给孩子作出示范,孩子以后也会养成遇到问题,向书本请教的良好习惯。

我们在日常亲子沟通中也要讲究方法,引导孩子去思考问题、我们回答孩子的提问,要启发式的教育,孩子提出的问题,我们不一定马上回答,可以引导孩子自己思考。我们还可以启发孩子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思考,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遇事思考的习惯。

培养良好亲子关系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

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面对性问题:智慧地回答孩子的提问


在中国,性教育是一个千古难题,它常常让许多父母和教师陷入尴尬境地。

我曾多次呼吁,中国的性教育严重滞后,是一个重大失误。

我们曾对13位发生过性交关系的中学生的深度访谈,尤其是5个数据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关注:

在发生性关系的学生中,半数以上是师生公认的好学生;

在发生性关系的学生中,1/3来自重点中学甚至是声名显赫的学校;

他们初次发生性行为时100%不用安全套;

他们有过性行为的事实,父母与老师100%不知道;

他们对学校与家庭的性教育100%不满意。

我曾与著名作家毕淑敏谈过以上事实,她用四个字表达自己的感受:“滴血之感”。我想,这是青春的生命在滴血!是父母与教师的爱心在滴血!

一、别做“鸵鸟”父母

有的父母认为,对孩子提出的令人尴尬的性问题,沉默或者打岔是最好的办法。一位母亲说:“我父母从来都没有直接给我讲过性知识,并不是因为保守,而是觉得没有必要。水到渠成嘛,性知识并不是非‘启齿’不可。我不就这样过来了?我也不准备对自己的孩子说什么。”

这样的态度,实际上就是一种“鸵鸟”式的教育。其实,亲子之间越是回避性话题的交流,孩子就越会觉得那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但是他们对“性”的兴趣却与日俱增。

一个男孩的母亲对此深有体会:

儿子刚升上小学五年级,很好问,提的问题经常涉及到性知识,令我和他爸都很难堪。我们曾密谋如何对付这难题,但我们两人分歧很大。他爸认为儿子年纪还小,能搪塞就搪塞过去,等他长大了自然会晓得。可儿子偏对其中的“疑点”发问不止,就连我洗澡,他也敲门想跑进来看个究竟。在儿子面前,我和他爸小心翼翼地生活着,真害怕露出“性”的蛛丝马迹。我们活得很累,担心尤甚,害怕因为我们的反常举动,让儿子对女性产生神秘感,这同样不是件好事情。

一次看电视时,儿子又发问了:“‘苏菲’派什么用?”我就胡扯一通:“这是女性的曲线,你看,这很美。”儿子听后哧哧地笑道:“这是女人的卫生巾,男孩有什么不知道的?”这时他爸把我叫到一旁,很紧张地说:“我们越遮掩,他越感兴趣,还不如趁早告诉他,免得他走入歧途。”

二、智慧地回答孩子的性提问

有一位父亲用理解的态度对儿子做了科学的解释。他的做法或许会对男孩的父母们有所启示。

这位父亲在儿子小健满14岁时,突然发现本来天真烂漫的孩子好像变样了:晚上上床时间越来越早,而早上迟迟不愿起床。后来,在为儿子叠被子时发现了秘密:儿子的床单上有几块“小地图”。他找孩子谈话,儿子很紧张。这位父亲告诉儿子,遗精是人在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生理现象。女孩大约在11岁~12岁开始,男孩在13岁~14岁开始青春发育。这时体内的性激素分泌增多,男人不仅睾丸、附睾、输精管、阴茎等性器官迅速生长发育,同时第二性征显现,如体格粗壮、肌肉发达、喉结突出、嗓音变得低调而浑厚,胡须、阴毛开始出现等;女孩卵巢分泌雌性激素增多,促使输卵管、子宫、阴道、阴道腺、###等性器官生长发育,同时女性的第二性征出现:体态丰腴、乳房隆起、臀部浑圆、肩窄臀宽、嗓音尖细等。对于男孩,当睾丸及附属生殖腺发育成熟后,除分泌更多的性激素外,还会产生精子、分泌精液;激素、精液的积蓄,都会刺激生殖器兴奋而勃起,并产生一种欲望,喜欢用手去抚摸它。这种做法叫做“自慰”。自慰产生快乐的感觉,达到一定程度,阴茎就会射出黏性液体即精液。小健问,有时我并没拨弄它,在睡梦里,它自己就流出来了。父亲说,这就叫遗精,它也是人成熟的表现。并告诉孩子,人们一般对性本身有偏见,认为自慰、遗精卑鄙下流,如果以平常心对待这些自然的生理现象,甩掉心理包袱,就不会有负面作用了。小健听了以后,开心地笑了。

这位父亲很细心,而且科学地解答了孩子的关于“性”的疑问,是很值得学习的。如何正确地回答孩子的提问,引导孩子健康的成长,我的建议是:

1.尽快回答

当孩子提出性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坦率地回答,发现问题就解决,如果问题堆积在一起,就更难对付了。而且,还可能让孩子渐渐对父母失去信任,再有问题也不会再找父母。

2.告诉孩子“可以做什么”更重要。

多数父母总是担心孩子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因此,父母往往爱告诉孩子“不要这样”“不要那样”,还总是喜欢把问题说得极其严重。实际上,父母的话反而给孩子一些刺激,让他觉得很神秘,或者感到很有趣,他们会更想去试一试。建议在给孩子讲解各类性提问的时候,可以告诉孩子“能做什么”,如可以和异性握手、与异性一起游玩等。当然有些原则是需要父母强调的,如恋爱不宜太早,对感情问题要有责任心。父母应该严肃地表达这些原则,让孩子知道在性问题的处理上,是有原则的,但是切忌不要过于唠叨。

文章来源: //www.laolaishao.com/y/5294121.html
《亲子关系:不能随便回答孩子的几个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难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复制内容

相关推荐

  • 严重影响亲子关系的几个问题 当喜欢自己来的3岁孩子想自己穿衣服,急着把外婆手中的衣服抢过来,笨手笨脚的试着穿上衣服,结果…… 结果,一旁心急的外婆看着孩子笨手笨脚,抢着帮孩子穿,在孩子跟外婆互相拉扯的过程,越来越急躁的外婆就从孩...
    2021-07-21 阅读全文
  • 家长如何回答孩子的问题 家长如何回答孩子问题上星期学习《家长如何回答孩子的问题》,孩子爱提问题,表明他有求知欲,我们家长应采取支持和鼓励的态度,充分利用孩子渴望求知的机会对他实施各种知识教育,培养他的观察力和思维力。 一.解...
    2020-11-14 阅读全文
  • 培养良好亲子关系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
    2021-07-21 阅读全文
  • 面对性问题:智慧地回答孩子的提问 在中国,性教育是一个千古难题,它常常让许多父母和教师陷入尴尬境地。 我曾多次呼吁,中国的性教育严重滞后,是一个重大失误。 我们曾对13位发生过性交关系的中学生的深度访谈,尤其是5个数据引发了社会的强烈...
    2022-04-18 阅读全文
  • 如何回答孩子的提问 家长认真对待孩子提问意义重大 孩子好提问题,说明孩子好学习,爱动脑筋思考问题,求知欲旺盛。这是优良的品质,家长要精心呵护。那么,怎样呵护孩子的好问精神呢? 孩子天生地好奇。好奇必然导致好问。看到自己没...
    2020-12-07 阅读全文

当喜欢自己来的3岁孩子想自己穿衣服,急着把外婆手中的衣服抢过来,笨手笨脚的试着穿上衣服,结果…… 结果,一旁心急的外婆看着孩子笨手笨脚,抢着帮孩子穿,在孩子跟外婆互相拉扯的过程,越来越急躁的外婆就从孩...

2021-07-21 阅读全文

家长如何回答孩子问题上星期学习《家长如何回答孩子的问题》,孩子爱提问题,表明他有求知欲,我们家长应采取支持和鼓励的态度,充分利用孩子渴望求知的机会对他实施各种知识教育,培养他的观察力和思维力。 一.解...

2020-11-14 阅读全文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

2021-07-21 阅读全文

在中国,性教育是一个千古难题,它常常让许多父母和教师陷入尴尬境地。 我曾多次呼吁,中国的性教育严重滞后,是一个重大失误。 我们曾对13位发生过性交关系的中学生的深度访谈,尤其是5个数据引发了社会的强烈...

2022-04-18 阅读全文

家长认真对待孩子提问意义重大 孩子好提问题,说明孩子好学习,爱动脑筋思考问题,求知欲旺盛。这是优良的品质,家长要精心呵护。那么,怎样呵护孩子的好问精神呢? 孩子天生地好奇。好奇必然导致好问。看到自己没...

2020-12-07 阅读全文
Baidu
map
下载全文
拷贝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