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教你怎样面对孩子说谎

发布时间:2021-07-21 怎样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笔记 幼儿园教师怎样备课

情况一、害怕受到惩罚

宝宝自述:鱼缸打碎了,妈妈会打我屁股

狗狗篮子里那只红色的皮球真好看,可是,我刚拿起来,狗狗就冲着我“汪汪!”地叫个不停,吓得我撒腿就跑。

“哎呦!”我的头,疼死我了!只听“啪!”地一声,桌子上的鱼缸竟然掉到了地上,地板全湿了,小金鱼在地上扑腾扑腾地乱动。这倒底是怎么回事啊?糟啦!妈妈过来了,指着地上打碎的鱼缸问我,“这是怎么回事?”我记得上次我把牛奶倒进花盆里,妈妈还打了我的屁股。这次要是知道是我撞坏的鱼缸,又要打我屁股了,我赶紧告诉妈妈:“是狗狗撞坏的!”

宝宝心态点击:孩子不诚实是恐惧的结果

哲学家罗素说过:“孩子不诚实几乎总是恐惧的结果。”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基诺特分析儿童说谎的原因时也说:“说谎是儿童因为害怕说实话挨骂而寻求的避难所。”2~3岁的孩子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是非判断,当他们发现自己做错事时,会本能地害怕随之而来的惩罚。特别是已经有过做错事被训斥、惩罚的经验。就如同故事中的皮皮,当妈妈问题鱼缸是谁打破的时候,他会本能地想到上次犯错误被妈妈打屁股的情景。因此,为了避免惩罚,就会捏造谎话来掩饰错误。

家长怎么办:

1、缓兵之计。不要为了让孩子说真话而一个劲地盘问,那样只会使孩子把谎话编得越来越圆。

2、营造宽松环境。为孩子创造一种说真话的宽松环境,告诉孩子人都会犯错,应当勇敢的承认,下次注意了就行了,

3、先表扬再处理。当孩子主动说了实话后,首先要表扬孩子的诚实,然后再妥善处理孩子的错误。

情况二、想象和现实混淆

宝宝自述:是大象带我飞回来的

星期天爸爸带我到动物园。动物园可真好玩,狮子、河马、大象、犀牛……哎呦,看得我眼花缭乱。咦?为什么动物和人长得不一样?为什么白天鹅长着丰满的羽毛和大大的翅膀?为什么大象不长翅膀,它还能带着我飞回家呢。这一天过得真快,还没尽兴就到家了,我自豪地告诉妈妈:“是大象带我飞回来的。”

宝宝心态点击:用想象代替现实

2、3岁左右的孩子,见闻逐渐广泛、感情丰富、语言能力逐渐发展,想象力也异常丰富。长着翅膀的大象,和房子一样大的冰箱,诸如此类天马行空的想象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中极为常见。他们常常根据自己的愿望去幻想,以想象代替现实。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各种事物都感兴趣,但由于生活经验少,缺乏知识,再加上记忆的不准确,想象往往容易受情绪支配,对一些事物分辨不清,出现想象与现实的混淆,此时说谎只是把心中的愿望表达出来,这种行为与孩子的品行无关。

家长怎么办:

1、用鼓励满足孩子的欲望。遇到这种情况,尽量采用鼓励性的语言,比如:“大象带你飞回来的,你太神气了!”来满足孩子的欲望。

2、教孩子辨别现实与想象。接下来,帮助孩子分清什么是幻想,什么是现实,并教会孩子如何表达想象和愿望。

情况三、理解性心理错位

宝宝自述:老师表扬我是

小荷把一辆红色的玩具汽车带到了,好神气啊!要是我也有一辆就好了。嘿嘿,机会来啦,趁他看图画书的功夫,我拿起了玩具汽车。谁知,小荷突然站起来就和我抢。我可是号称“大力士”的,他哪抢得过我,于是他一个趔趄就摔倒在地,接着“哇哇”大哭起来。天啊,我可不是故意让他摔倒的。老师赶忙扶起了小荷哄他不哭。

看着一旁呆呆的我,老师温柔地说:“抢小朋友东西是不对的,下次改了还是好孩子。”咦?老师表扬我是好孩子了。我心里这个美啊。回到家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妈妈。

宝宝心态点击:心理错觉让宝宝误读别人的话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2~3岁的儿童认知发展处于前运算阶段,个体开始运用简单的语言符号从事思考,具有表象思维能力,但不能全面理解语言的含义。理解性心理错位多发生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身上。是指孩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足而产生了心理错觉,从而说出了与客观事实不符的话。就如同故事中的宝宝,把老师的客观评价当成了表扬,出现“撒谎”现象。

家长怎么办:

1、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对于这类“说谎”现象,家长不能操之过急,应该帮助孩子分析成人的话的真正含义,消除孩子的模糊认识。

2、听话训练。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和孩子进行听话训练,使孩子理解别人的话。比如:妮妮是个好孩子,可是今天却犯了错误。”,类似于这样的转折句,帮助孩子全面分析这句话究竟表达了什么。孩子的听话能力逐步提高了,这类说谎现象就会自动消除。

情况四、表现欲萌动

宝宝自述:其实我根本就没画完

幼儿园里,老师让大家画一只大大的红苹果。“画好的小朋友请举手。”“我画好了!”我第一个举起了手。老师笑眯眯地对我点点头。我心里这个美啊,我是小朋友中最棒的一个!可是,没想到,老师还让我把画好的红苹果展示给大家。“糟糕!”其实我根本就没画玩,这可怎么办啊。

宝宝心态点击:表现欲驱使宝宝说“大话”

,就会高兴地向父母显示。表现欲能增强宝宝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感,同时调动宝宝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孩子在强烈的表现欲驱使下,会不自觉地说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大话”,这些“大话”往往被父母理解为说谎。

家长怎么办:

1、鼓励宝宝的表现欲。父母首先要用鼓励的言行帮助孩子巩固、发展他的表现欲和表现能力,提高其自信心与积极性。如:“宝宝真棒,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2、培养孩子客观的自我认知。接下来对于孩子给予客观的评价,逐渐培养孩子对自我客观的认知。

情况五、受成人言行影响而撒谎

宝宝自述:谁让妈妈骗我的

王阿姨打电话约妈妈出去吃饭,妈妈说她生病了去不了。不对呀,妈妈没有生病啊。“妈妈,你哪生病了啊?”我话还没有说完,妈妈就伸出手指“嘘”让我别出声。一天晚上,邻居小朋友打电话让我出来玩,我就告诉她我生病了。妈妈说:“小孩子不许说谎!”我没说谎啊,妈妈上次就是这样和阿姨说的啊。

宝宝心态点击:成人一句漫不经心的谎话影响孩子

幼儿模仿能力很强,成人在社会交往中一句漫不经心的谎话,都可能被宝宝模仿。如果父母经常当着宝宝的面说些小谎话,以后孩子遇到类似的情况就会说谎。另一种情况是家长有时不经意说了的话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兑现,比如有些家长许诺星期天带孩子到公园玩,但由于紧急的或特殊的情况未能实现,孩子就会觉得大人是在说谎,我以后也可说谎。

家长怎么办:

1、反思自己的言行。身教胜于言传。当父母告诉孩子要说“实话”时,要反思自己是否给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此基础上修整自己的言行。

2、认真履行承诺。许诺孩子的事情就要认真履行,如果不能兑现要向孩子说明理由,取得孩子的理解。

情况六、为取悦父母而撒谎

宝宝自述:得了小红花妈妈总该表扬我了吧

妈妈总是当着我的面夸邻居家的小姐姐能唱会跳,长得漂亮。她从来不夸我,气死我了!邻居家的阿姨看到我说:“这小姑娘,多乖巧啊!”听得我心里这个美啊。可是妈妈却说:“你可不知道没有人时这孩子有多淘气。”

哼!在妈妈眼里我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今天幼儿园里老师教我们剪小红花。我偷偷地把一只小红花塞到了口袋里。

回家后,我告诉妈妈,今天我的表现好,老师奖励了我一只小红花。妈妈夸我真是个好孩子,我心里这个美啊。

宝宝心态点击:家长对孩子期待过高

有些家长对孩子要求很高,如果孩子表现得好就会很高兴,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如果孩子没有达到期望就会训斥孩子,长此以往,孩子为了取悦父母就会说谎。而父母如果不了解情况,让孩子撒谎成功,尝到了甜头,会强化孩子的说谎行为。

家长怎么办:

1、检查自己的期望是否合理。面对孩子这样的说谎行为,家长要检查自己对孩子要求是否得当,期望是否合理,适当的期望是孩子进步的动力,但如果期望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范围,就会让孩子形成心理压力,导致不良行为的发生。

2、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孩子的不良行为都是缘于对父母有条件的爱的感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和充分的尊重,孩子就会健康的发展。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如何面对孩子的说谎


今天下午,王宇晨的妈妈来园接孩子的时候,向我讲述了一件让她感到不可思议的事情。

上午,王宇晨的爸爸带孩子去花果山玩。孩子上车时,一不小心手指被车门挤了一个黄豆大的紫疱。玩过后,王宇晨的爸爸就直接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孩子手指被挤的事情打电话告诉了孩子的妈妈。

放学时,王宇晨的妈妈来园接孩子,王宇晨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李明明小朋友打我,将我的手指打了一个大疱,老师批评了李明明,李明明跟我说对不起了。”

王宇晨的妈妈听了很生气,认为孩子怎么能说谎呢?便及时与我进行了沟通。我听了当时也感到很震惊!但我又一想,不能简单地、武断地认为孩子在说谎,便和王宇晨的妈妈进行了分析:

一是孩子可能将想象当作现实了。李明明小朋友经常会与同伴发生冲突,与人交往会出现攻击性行为。王宇晨手指被挤的时候可能受到了爸爸的责备,便把自己的“不小心”想象成了李明明的攻击性行为,发泄自己的不满,掩盖自己的过失。成人应该原谅孩子的过失行为,教给孩子避免造成过失的方法。

二是孩子受了伤可能很希望得到别人(特别是家长和老师)的同情和关心。可是家长和老师都忽略了,便找个对象跟自己说“对不起”进行自我安慰。对于感情细腻、敏感的孩子,成人在给予孩子同情和关心的同时可以从另一个角度鼓励孩子勇敢起来。

另外,老师对某个孩子攻击性行为的过多批评,可能造成了孩子心中的负面影响,是老师教育过程出现的失误,发现问题后老师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经过我的分析,王宇晨的妈妈一下子豁然开朗了,知道该如何去做了。

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思维和认知的发展水平,孩子的说谎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成人应该细致了解,从细微处入手,保护孩子脆弱的心灵。

怎样面对小孩的谎言 分园中班


任何人都不喜欢自己的孩子说谎,更不会鼓励孩子的谎言。但是,怎么做才能既不伤害孩子的自尊与自信,又不纵容孩子说谎呢?首先,爸妈必须认识到,幼儿夸张的幻想通常是无害的,是宝宝心理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美国著名小儿科医生贝里.布拉泽顿在他的《触角》一书中指出,幼儿有时候爱假装是一种正常现象,是孩子想象力发育良好的重要标志。因此,从情感的角度而言,充分的想象力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明白他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子的人。因此,当听到自家的幼儿在吹牛的时候,爸妈与其担忧,倒不如放松一点,好好地享受孩子的“童话免费大放送”。

对于3岁以下的幼儿,当爸妈觉得孩子在“抵赖”或“说谎”的时候,切忌因此而惩罚孩子。用这个年龄的孩子所能够明白的方式,温柔地引导孩子说真话,才是明智之举。爸妈不妨借鉴以下几个办法:

鼓励孩子说真话。

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许多家长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责骂孩子。在此奉劝各位年轻的爸爸妈妈,当孩子告诉你他把饭打翻了的时候,你如果责怪他“不乖”、“不听话”,对他大喊大叫,他就会认为说实话不好,会被爸妈骂的。因此,这时爸妈倒不如夸他“宝宝告诉妈妈了,真乖。”这样,也就等于在告诉宝宝,说实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切忌责难。

我们在与朋友相处的时候,都会很留意自己的表达方式,如语调和用词等。因为我们知道,不同的表达方式会传递不同的信息,从而也会导致不同的反馈。然而在对待孩子的时候,许多人往往会忽略这一点。如果我们要引导孩子说真话,而不是对自己所做的错事矢口否认,那么就必须注意我们说话的方式。例如,“这饭怎么会弄得满桌子都是呢,要是有人帮我把它们拣起来就好了”就比说“你怎么把饭弄得到处都是?下次再这样就不给你吃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帮助孩子正视说谎,面对错误


当玩具掉到地上时老师问:“谁的玩具掉在地上了?”当厕所门外叽叽喳喳时老师们会问:“谁躲在厕所那边玩了”听到的答案总是“不是我”或者是“不知道”,很难听到“这是我干的”。大部分小朋友说的是实话,但一定有孩子不愿面对自己做错的事说谎了。要改善孩子的行为,需要对“不愿面对错误”有全面了解。

孩子为什么不愿把面对自己所犯的错?老师们该如何应对?

一方面,孩子在集体中生活,希望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肯定,害怕别人知道后会生气、会不喜欢自己,为了确保自身安全,他会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行为,迎合他人的喜好或逃避自己的错误。老师应有相应的对策:轻声细语的向孩子了解情况,让孩子从头说起,叙述整个过程,孩子的情绪会很紧张和不安,这是老师淡然的神态、亲切的语言都是帮助孩子承认错误的法宝。孩子其实知道自己错了,希望得到原谅,我经常告诉孩子:“如果你做错什么,希望你告诉老师,老师也许会有一点点生气,但是我会更高兴的是看到你能诚实的告诉我一切,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这样孩子就不会有逃避心理,而是坦然面对,回顾事情的经过,此时,老师要认真分析孩子的动机,和孩子一起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另一方面,孩子认为只要不承认,就不用道歉。孩子的自我意识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强,他会有明显的好恶情绪和行动。如:他忘了跟长辈打招呼或者不想跟某人打招呼,家长逼他也没用,这是孩子反抗期的早期表现。因此,当孩子需要直面自己的错误并承担责任时,不能逼他,老师或家长首先要让孩子认识到他的行为会影响到周围的人,引起别人的反感,让孩子学会考虑他人的感受,同时帮助他确立自信心,相信他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能选择合适的方式处理事情。

还有的孩子会把愿望、幻想、和现实生活混在一起,说出一些没发生过的事,这是一种无意识行为,通常只为满足自己的愿望而已,此时老师不能过多的责备小朋友。

孩子刻意撒谎并不多见,有意说谎一般是具有一定目的的:可能是为了取悦家长、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或者是因为恐惧导致撒谎。在孩子不断增加的社交行为中,开始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对父母老师的态度、声音、表情所传递出的信号开始揣测,慢慢察言观色,当觉察到成人生气、震怒时,为避免可能出现的责罚和负面情绪,孩子否认自己做错的事,希望自己没做错事,其实是想让事情很快平息,让成人不生气,自己不要觉得难过与受罚。

所以在处理孩子不愿面对自己的错误时,老师要有良好的心态,幼儿说谎实质上与道德、本性没有太大的关联,老师应该以宽容的心态来对待,不要过多使用“不许”开头的责罚口吻来规范孩子的行为,而是要给与孩子爱的抚慰,正向提示和使用建议性语言与孩子沟通,知道孩子说谎的真正动机,帮他去消除说谎的心理刺激动因,减少孩子隐藏自己不当行为的可能性,从根源上让孩子去除谎言,从而面对错误。孩子就不会因为太担心而隐瞒真相,养成诚实的好习惯。

老师在处理孩子说谎不肯面对错误这类问题时,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说谎行为,隐蔽处理孩子的错误,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的日后表现要表示信任,在生活中老师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家园教育的要求保持一致,当出现问题家长和老师要言行一致不能敷衍塞责,否则幼儿就很容易形成不良的说谎习惯,从而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老师让幼儿明白行为后果时,要和孩子一起对不当行为做出补救。当孩子面对了错误,承担了责任,做出了补救时,老师要表扬孩子直面错误,积极改正,帮孩子形成有错就改的良好人生态度。

怎样面对沉默寡言的孩子


怎样面对沉默寡言的孩子

我班的徐心然小姑娘特别听话,上课非常认真,吃饭也很安静。就是胆小,从不跟小朋友打闹玩耍,平时沉默寡言,不爱说话。总是一个人静静地玩。这个孩子善于交往,不善于表达,必定会为将来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我要把这个小姑娘改变现性格。我首先鼓励别的小朋友主动跟她玩。问她:“别的小朋友跟你玩高兴吗?那你去跟别的小朋友玩,他们会怎样呢?她是个聪明的孩子,很快明白了我的意思,也主动与别的小朋友一起说笑,玩耍。

过了一段时间后,徐心然小朋友开朗多了。也爱说笑了,还多了几个好朋友。我真替她高兴,家长对她的改变也很满意高兴。

对调皮孩子不能一味的批评

早上孩子们吃完饭,我刚要去刷碗,又看到我班崔智鑫与王嘉良拽着衣服在教室里追逐打闹。这时我的火气又上来了,大声呵斥他们怪他们不听话……他俩及别的小朋友安静下来,我去刷碗,一会儿又听到他们两个在打闹,我想,他们怎么这么调皮呢?中午睡觉的时候,我看到了一则小故事,让我有了启发,我不应该总是批评他们,使他们在心理暗示,认为我自己做什么都做不好,永远也改不好,所以也就破罐子破摔,不会想到自己改变自己的行为。而我也不能一味地批评他们,而是要细心地教导他们,信任他们。告诉他们这样在教室里打闹是不对的,容易碰伤等。怎么是对的,怎么是不对的,那孩子会有很大改变。

其实,孩子表现是取决于老师的评价,教师的定位取决于孩子的表现,更能改变孩子的表现。所以老师尽量不要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多表扬,多鼓励,让他们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

面对孩子的“说谎”寻找正确的教育方式


一次角色游戏时,萱萱突然跑到我面前报告:“老师,你快过来,小松把那个东西弄坏了!你快过来。”说完拉着我的手,往门外走去。

原来是果果理容店里的发套断掉了。萱萱将坏掉的发套递给我,说:“老师,是小松干的。”小松连忙反驳道:“不是我,不是我干的。”“那是谁呀?你能告诉我吗?”我没有生气,只是弯下腰问小松。“是……反正不是我。”他的话越说越小声。“真的不是你?那是谁呀?”小松的眼睛这边望望,那边看看,就是不敢看我。我的心里已经有了答案。“小松,看着我,请你看着我,再说一次,可以吗?”小松望着别处,小嘴微微动了动,没有发出声音。“小松,你可以看着我吗?”小松非常勉强地与我对视了一秒,又看向了其他地方。

我不由地扪心自问:“难道是我吓着了他?”那我换一种方式。“小松,发套坏了没有关系的,老师不会怪弄坏它的小朋友,老师还可以把它修好。知道吗?”小松点了点头。“那现在你可以回答我发套是你弄坏的了吗?”“是我。”小松非常小声地说出了两个字,并低下了头。“没有关系的,老师还可以把它修好,那也请你好好地爱护它,好吗?”“好。”这一声他喊得响亮了。我摸了摸他的头,进教室修发套了。

针对这个案例以及案例里的小松,我反思孩子的个性与个体差异情况与孩子本身的家庭教育有相当大的关联。之前通过家访,我了解了小松的家庭教育,了解了小松的好胜心如此之强的缘由。我知道小松其实很聪明,只是他的聪明大部分用在了耍小聪明上。针对他的情况与类似的现象,我会将事情发生的后果弱化,直到小松能接受,再与之交流,相对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如果我直冲冲对他说:“我知道是你!你自己去把它修好,”他肯定会辩解到底。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教育方式,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洛克说:“孩子就像一块白板。”在孩子单纯的天性还没有真正地被抹杀掉之前,我会努力地寻找正确的教育方式去对待每一个不同的孩子。

怎样面对孩子的自私和倔强


我的小侄子成成聪明可爱却也顽皮倔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想干什么,大人必须听他的,不然大闹一场,打骂都无济于事,出现这样的情况,归根结底问题还是出在父母身上,平时太宠爱孩子,样样事情顺着他。

案例一、在他五岁时的一天,我嫂子身体不好。一天晚饭过后,嫂子拿着2个热水瓶,我哥抱着侄子上楼。小侄子边哭边闹,不让爸爸抱,非让妈妈抱不可。我哥硬着把他抱上了三楼,累得气喘吁吁。可是小侄子一下地,马上哭着跑下楼梯,站在原地大声喊着哭着,任凭爷爷奶奶怎么说怎么劝都不行,而且谁说就打谁,弄得两位老人不知如何是好。无奈,嫂子只好下楼将他包上去,嘴里还怪罪爷爷奶奶不是,怪罪爸爸不好,说他乖,才停止哭声。

分析:五岁的孩子已经有了初步的辨别是非、真假、善恶的能力,出现以上情况,如果平时能够很好的与孩子沟通,讲一些尊老爱幼、辨别是非的事情或故事,或者是把妈妈身体不好的事情告诉他,我想孩子一定能够理解妈妈,不但会自己走,还会帮妈妈拿东西或关心妈妈的身体,让她上楼梯要小心,累不累等。我知道此事跟哥嫂说对策时,他们却说:“这孩子脾气倔强,是天生的,骂也骂不好,打也打不好,长大了就懂事了。”嗨,真不知怎么说好。

其实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会冷处理,让孩子站在下面,谁也不要理他,过5-6钟,等孩子冷静下来后,再用鼓励的话语激励孩子:宝宝都长这么高了,而且聪明又乖巧,平时你的小脚这么能干,会走、会跳、还会走楼梯。今天妈妈真的身体不好,一个人走路已经很累了;爸爸很爱很爱你所以抱你上楼。

怎样面对孩子的自私与倔强


我的小侄子成成聪明可爱却也顽皮倔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想干什么,大人必须听他的,不然大闹一场,打骂都无济于事,出现这样的情况,归根结底问题还是出在父母身上,平时太宠爱孩子,样样事情顺着他。

案例一、在他五岁时的一天,我嫂子身体不好。

一天晚饭过后,嫂子拿着2个热水瓶,我哥抱着侄子上楼。

小侄子边哭边闹,不让爸爸抱,非让妈妈抱不可。

我哥硬着把他抱上了三楼,累得气喘吁吁。

可是小侄子一下地,马上哭着跑下楼梯,站在原地大声喊着哭着,任凭爷爷奶奶怎么说怎么劝都不行,而且谁说就打谁,弄得两位老人不知如何是好。

无奈,嫂子只好下楼将他包上去,嘴里还怪罪爷爷奶奶不是,怪罪爸爸不好,说他乖,才停止哭声。

分析:五岁的孩子已经有了初步的辨别是非、真假、善恶的能力,出现以上情况,如果平时能够很好的与孩子沟通,讲一些尊老爱幼、辨别是非的事情或故事,或者是把妈妈身体不好的事情告诉他,我想孩子一定能够理解妈妈,不但会自己走,还会帮妈妈拿东西或关心妈妈的身体,让她上楼梯要小心,累不累等。

我知道此事跟哥嫂说对策时,他们却说:“这孩子脾气倔强,是天生的,骂也骂不好,打也打不好,长大了就懂事了。

”嗨,真不知怎么说好。

其实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会冷处理,让孩子站在下面,谁也不要理他,过5-6钟,等孩子冷静下来后,再用鼓励的话语激励孩子:宝宝都长这么高了,而且聪明又乖巧,平时你的小脚这么能干,会走、会跳、还会走楼梯。

今天妈妈真的身体不好,一个人走路已经很累了;爸爸很爱很爱你所以抱你上楼。

如何对待孩子说谎行为


*4岁的妮妮不小心打碎了茶几上的花瓶,妈妈问起时,她说是家里的小花猫干的。

*威儿和爸爸妈妈吃了晚饭出门散步,路过蛋糕店,看见橱窗里诱人的水果蛋糕,威儿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缠着妈妈要买一个蛋糕,并说“我真的饿了”。

*壮壮对班上的小朋友说:“我看到过一个这么大的蜗牛!”壮壮用自己的小拳头比划着,那还真是个超级蜗牛,足有他的拳头那么大。

儿童说谎行为的发生有着明显的年龄特征,我们应该记住一点:儿童时期的最大特征就是心理发展的水平与年龄有密切联系。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由于他们还分不清现实与幻想的区别,因此他们的“说谎”,实际上是自我想象的产物,这种现象与诚实不诚实没有多大关系;再加上孩子个子小,他所观察体会到的事情,和成人自然不一样;因此,孩子说的话有时就会显得很夸张。一位朋友疑惑地告诉我:小时候他总觉得家乡小学旁边是一座山,而现在看看不过是个小土堆罢了!如果这时家长对他们加以批评和责备,反而会向孩子暗示怎样可以有意识地说谎。因此,对待说谎是幼儿,家长可以不必在意,只要稍加引导就可以了。当儿童到了学龄期后,说谎往往都是有意识的,对这时孩子信口说谎的行为,我们就必须加以高度的注意了。

听到孩子说的这些话,我们的第一反应都是“说谎的孩子!”随后就有一场关于道德品质的教育,也许,还会给孩子讲讲皮诺曹的故事,那个说了谎鼻子就会长长的孩子的故事。以前,老人们常常用《狼来了》的故事来教育小孩子不能说谎,这说明人们对儿童说谎这个问题一直都很重视。如果自己的孩子爱说谎,父母就会十分敏感;特别是对那些经常说谎不脸红的儿童,大家更是感到不安和担忧。

日常生活中,儿童说谎的情况十分常见,他们说谎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1.为了达到某种愿望而说谎。

有时孩子会把希望得到的东西当成已经得到的,这是由于孩子的心理活动和思维发展尚不完善,因而产生了“幻想”,并非真在说谎。例如,孩子说他看到一只和图画书上一模一样的蝴蝶从眼前飞过。

2.为了引起注意而说谎。

孩子希望得到别人的注意,从而来肯定自己的存在(或许孩子的这个特性与成人常常忽略孩子的存在有关吧),如果在孩子的经历中,说谎比较能引起成人的关切,孩子就可能用这种方式来引起他人的注意。例如,孩子说“我的腿上都是小红疙瘩”,而实际上可能只是蚊子咬的一、两个包,他这么说就是要引起家长对他的关切和爱抚。

3.受成人的暗示而说谎。

家长不要用暗示性的口气问孩子,例如“你是不是把黄豆塞到鼻子里去了?”对于这种方式的提问,很多孩子会回答“是的”。这时孩子感受到成人语气中的焦虑和紧张,而他们又不能理解原因,因此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成人问话中的“是”和“不是”上,而根本没有注意问题的内容。如果你耐心些问孩子“黄豆哪里去了?”孩子会指着桌子底下告诉你“黄豆滚到桌底下去了”。

4.父母的“榜样”作用。

幼儿模仿性很强,父母的不诚实行为,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家长经常说谎,孩子多半也不会诚实。有些家长当着孩子的面就经常不说实话,例如来了电话,爸爸对妈妈说:“如果有人找我,就说我不在”,孩子对大人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父母的这些表现悄悄地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另外,如果大人喜欢夸大其词,把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吹得天花乱坠,孩子也会不知不觉地进行模仿,效仿大人吹牛说谎。

有一种说法:儿童说谎,很大程度上是成年人造成的或促成的。分析上述儿童说谎的5个常见原因,其中,后4个都是和成人有关的。因此,父母分析自己的行为方式对孩子说谎行为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儿童“说谎”与成年人的教育方式与态度有很大关系。

父母对孩子的“说谎”要宽容一些,我们应该关注如何解决问题,而不要一开始就责备孩子:不要说“你收拾好你的积木没有?”而要说:“我们该怎样来收拾房间?”父母对孩子更多一点理解,更多一些爱心和耐心,不要轻易认定孩子说谎,不要把孩子一时的表现认定为一辈子的特点,对儿童的积极行为给予重视,那么孩子的谎言便会逐渐消失。

5.为了逃避某些事情而说谎。

有时孩子说谎是为了逃避某些事情,比如:孩子不愿去幼儿园,就会说“我肚子疼”。有时孩子是为了逃避批评和谴责而说谎。孩子害怕父母的责骂,便用说谎来掩饰自己的过错,逃避这种痛苦。这种掩饰得到父母的宽恕,于是下一次做错事时,便再以说谎来求得宽恕。

相关推荐

  • 如何面对孩子的说谎 今天下午,王宇晨的妈妈来园接孩子的时候,向我讲述了一件让她感到不可思议的事情。 上午,王宇晨的爸爸带孩子去花果山玩。孩子上车时,一不小心手指被车门挤了一个黄豆大的紫疱。玩过后,王宇晨的爸爸就直接将孩子...
    2020-09-29 阅读全文
  • 怎样面对小孩的谎言 分园中班 任何人都不喜欢自己的孩子说谎,更不会鼓励孩子的谎言。但是,怎么做才能既不伤害孩子的自尊与自信,又不纵容孩子说谎呢?首先,爸妈必须认识到,幼儿夸张的幻想通常是无害的,是宝宝心理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美国...
    2020-12-08 阅读全文
  • 怎样使小孩子不说谎 前几天儿子做作业时说自己肚子疼,我就让他休息,就这样那天的任务没完成。后来儿子自己天真地对我说:“妈妈,为什么我一做作业,就肚子疼,不做就不疼?”说完后的第二天,在做了一会儿作业后,就嚷嚷着又说肚子疼...
    2020-11-16 阅读全文
  • 家庭教育中如何面对孩子说谎 家庭教育中如何面对孩子说谎 孩子说谎,是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不可避免会遇到的问题,也往往让父母困扰。父母通常认为,说谎是一种不诚实的表现。当孩子出现说瞎话、说谎话的现象时,大多数父母都会火冒三丈、气...
    2020-09-29 阅读全文
  • 帮助孩子正视说谎,面对错误 当玩具掉到地上时老师问:“谁的玩具掉在地上了?”当厕所门外叽叽喳喳时老师们会问:“谁躲在厕所那边玩了”听到的答案总是“不是我”或者是“不知道”,很难听到“这是我干的”。大部分小朋友说的是实话,但一定有...
    2021-10-27 阅读全文

今天下午,王宇晨的妈妈来园接孩子的时候,向我讲述了一件让她感到不可思议的事情。 上午,王宇晨的爸爸带孩子去花果山玩。孩子上车时,一不小心手指被车门挤了一个黄豆大的紫疱。玩过后,王宇晨的爸爸就直接将孩子...

2020-09-29 阅读全文

任何人都不喜欢自己的孩子说谎,更不会鼓励孩子的谎言。但是,怎么做才能既不伤害孩子的自尊与自信,又不纵容孩子说谎呢?首先,爸妈必须认识到,幼儿夸张的幻想通常是无害的,是宝宝心理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美国...

2020-12-08 阅读全文

前几天儿子做作业时说自己肚子疼,我就让他休息,就这样那天的任务没完成。后来儿子自己天真地对我说:“妈妈,为什么我一做作业,就肚子疼,不做就不疼?”说完后的第二天,在做了一会儿作业后,就嚷嚷着又说肚子疼...

2020-11-16 阅读全文

家庭教育中如何面对孩子说谎 孩子说谎,是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不可避免会遇到的问题,也往往让父母困扰。父母通常认为,说谎是一种不诚实的表现。当孩子出现说瞎话、说谎话的现象时,大多数父母都会火冒三丈、气...

2020-09-29 阅读全文

当玩具掉到地上时老师问:“谁的玩具掉在地上了?”当厕所门外叽叽喳喳时老师们会问:“谁躲在厕所那边玩了”听到的答案总是“不是我”或者是“不知道”,很难听到“这是我干的”。大部分小朋友说的是实话,但一定有...

2021-10-27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