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的培养新生的阅读能力
发布时间:2021-07-24 爱的教育阅读笔记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正确的培养孩子阅读需要从小抓起。父母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相信孩子肯定也会耳濡目染。馨爸是比较爱看经济方面的书籍,而我偏向于情感和育儿方面的书籍。在家的时候,我也习惯性的在床头放上几本书。这几天苏州一直阴雨不断,和小温馨宅家亲近书本也是一种不错的生活方式。给她讲一讲书本里的故事,我用心的读,她认真的听,为她营造一个阅读的世界!
个人觉得给一两岁的孩子读书还是挑选图文并茂的那种。小温馨对书是比较挑剔的,看到满满都是字没有一点图片的书籍看一次就不会再去翻了。给她买了一套小熊绘本,拿起来就看。小温馨对环境不挑剔,不管是在客厅还是在卧室,书放哪里她就会主动的跑去翻开来看。从绘本里小温馨也学会了自己尿尿,我经常会跟她说:小熊能自己尿尿了,小老鼠能自己尿尿了,大家都会自己尿尿了,那么宝贝要不要也和它们学习呀?
每次说完,小温馨都会回答:好!现如今,小温馨通过绘本学到了更多的本领。她看到书上大象独自学习怎么穿短裤,会示意的指给我看。有一天早上她刚起床,我准备给她穿鞋子。她突然对着我说:不要,不要。一开始我以为她是不要穿鞋子,可是后来她从我手上夺走了鞋子,然后轻轻放在地上。一只手扶着我,将右脚抬起。我一看,原来小温馨是想学着自己穿鞋子了。虽然她独自穿鞋子的时间可能很长,可只要我们耐心一点多给她一些鼓励,不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总有一天,她一定可以自己穿上鞋子!
昨天我们带小温馨去苏州的凤凰书城了,当我看到许多家长坐在某个角落,拿着书声情并茂地为孩子读着感慨万千。当然,我更多的是羡慕和向往。读书馆里的书太多,看得我眼花缭乱。小温馨看到一摞摞书层层叠放着也用小手去摸摸,看样子十分好奇呀!我来到亲子阅读区,开始寻找适合小温馨阅读的书籍。我认为选择一本好书是很关键,但一定要让孩子感兴趣,同时也是适合他们这个年龄段读的。在图书管里,有一个孩子大概五六岁,他想看科幻方面的书籍,而他的爸爸偏不同意他看,觉得读这本书是没用的。强逼着他看一些他认为有意义的书籍。可最后孩子嘟囔着嘴巴,什么都看不进去。这样一来,孩子在我们的逼迫下失去了对读书原本应有的热情,从而产生抵触情绪。
我和小温馨一起挑选了几本书,然后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小温馨才二十多个月,她虽然小,可是她特别喜欢那些小图像,模型,水果等。有些家长可能觉得孩子还那么小懂什么呀!可我不觉得小温馨什么都不懂,相反的她可什么都知道呢!比如,书上有许多的水果,我问她:宝贝,哪一个是苹果呀?她小手指着又大又红的苹果说:这儿!我又问:宝贝,哪一个是小猴子呀?她又兴奋不已得指出来告诉你:喏,这里!所有小动物的名称都能答对哦,太棒了!
所以,别再认为孩子小就没有辨别能力了。他们要比我们想象的聪明。所以每天晚上睡觉前,小温馨都会主动得拿一本书给我,希望我读给她听。但现在小温馨的书基本图像多,所以更多的是我和她一起探讨,我问她回答,以这样的方式来促进小温馨的思考和想象力,在一问一答的频率中,她能接受更多的知识,享受读书的乐趣!在孩子生活的区域我都会尽量摆放一些书本,最主要的是让小温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只要她看到书的位置都会主动得去看。
有时候给小温馨讲完一遍故事,可她还不满足依然还想继续听。此刻,对家长来说耐心很重要。千万不要去嫌孩子麻烦,就拒绝孩子的要求。在和小温馨共同阅读的过程中,我感受到她每一次的改变。小温馨有时候喜欢重复性的做一件事,可能在我们大人眼中会觉得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表现,甚至会觉得这孩子是不是有毛病?其实幼儿重复性的做某件事都是自发的独立学习的过程,我们应该多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
有人曾说:不读书的人,天和地都是狭小的,他充其量只能活上一辈子;多读书的人,天和地都是广阔的,他能活上三辈子——过去、现在和将来。在家里父母更应该以身作则,多看书,多学习,带孩子去读书馆陪读,让孩子从小熏陶着父母的学习精神,潜移默化中孩子自然会受影响。不读书的心灵是荒芜的土地,读书,会让人得到一双飞翔的翅膀,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最终会获得一份无与伦比的人生。让我们正确的引导孩子,为他们营造一个阅读的世界吧!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小编推荐
阅读能力是影响一生的素养
听故事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讲故事是每个家长的天职。而总有那么一天,孩子会捧起以前一直由家长捧着的书,也不用大人在一边陪伴了。
阅读有多重要?影响一生的素养
阅读的重要性,家长基本都知道。但阅读已经被认定为人一生最重要的素养,可能很多家长都没想到。
曾经赴国外专门作过早期阅读课题研究的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科研室老师简健萍向记者介绍说,世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每年都会在世界范围内抽取若干样本,对15岁的少年作多项“素养测试”,其中位列第一项的便是“阅读素养”。而阅读素养中最重要的一项指标是,对阅读的投入程度,阅读是不是已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习惯”。
如同OECD,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和研究机构都把阅读看作一个人能力的基础。“阅读素养高的人,不仅求职的能力、转换行业的能力强,而且从心理学角度讲,也更容易拥有快乐、充实的人生,发生心理抑郁的几率较小。”简健萍说。
阅读素养的培养,正是要从早期、也就是0-6岁开始。
兴趣怎样培植?在环境中潜移默化
阅读的兴趣要从小培养,环境熏陶最为重要。
家庭环境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当然是家长。很难想像,如果父母一点儿都不喜欢看书,只顾看电视,那么孩子怎么会“自己”喜欢上书呢?“还有些家长把幼儿阅读简单地认为是教孩子识字,然后让他们自己会看书。其实阅读兴趣的培养远没有这么简单。因为一个识字的人不一定喜欢看书,也不一定能够看书。所以要想孩子爱上阅读,父母首先需要对阅读也产生兴趣。最理想的环境是:充满书香的家,书在家里无处不在,读书是家里成员的休闲活动之一,而且父母经常与孩子交流阅读经验和心得,在这种环境中孩子必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简健萍告诉记者。
甚至餐桌也是培养阅读兴趣的好场所。一些西方学者认为,吃正餐时大人小孩一定要坐在一起,让孩子也参与大人之间的话题,因为这些话题大多是通过阅读书报获得的。
幼儿园里则大多会通过亲子书吧、小小图书馆等环境的营造,来激发小朋友们对阅读的热爱。上海市乌南幼儿园副园长龚敏介绍说,幼儿园还可以让小朋友把最喜欢的书从家里带来,向其他小朋友作介绍,类似的活动非常能调动孩子看书的兴趣。
读物如何挑选?既要精又要杂
乌南幼儿园副园长龚敏对记者说,目前“绘本教学”正在越来越多的幼儿园中流行,各种各样的绘本也充斥着幼儿读物的书架。
龚敏认为,从国外传来、以图为主的绘本固然比较符合低龄段幼儿的阅读习惯,不过,家长在选择绘本时也要合理分析,不是每一种绘本都适合中国的孩子。比如有一本英国的绘本里说“彼得的爸爸很帅”,但这一典型的西方人物画像,在大多中国孩子眼里都显得“很丑”、“很可怕”。当这种比较严重的文化冲突发生时,家长一定要有合理的选择。
“也有一些中国传统儿童故事,也许画得不怎么样,但文字的确很优美,这类很适合‘听’的读物也不该放弃啊!”龚敏说。
简健萍则认为,家长给孩子挑书首先要挑高品质的读物,也就是中西方经典的优秀读物。此外一定要顾及“多样性”。故事、童话、唐诗、科普,要尽可能把孩子培养成“杂家”,而不要在阅读上“挑食”。
专家们都认为,幼儿读物的“厚度”应该随着年龄逐渐递进。3岁以下的孩子一本书20页足够多了,中大班开始看多幅连环画,再大一点,就可以尝试有章回的长篇故事了。
陪读用何方式?用心朗读+互动游戏
早期阅读启蒙,亲子阅读是必不可少的方式。如何把陪读进行得生动有趣,不至于让孩子觉得枯燥呢?专家们给出如下建议:
阅读前先让孩子自己取书,让他在自己的小书架(最好要有)里挑一本想看的书。或者先给一些提示,比如“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本关于小兔子的书吧”,再让孩子去找书。
家长事先要把孩子的书看一遍并通读一遍,理解故事的进程、高潮,这样才能确保朗读时抑扬顿挫。越是绘声绘色的朗读,孩子们越是提得起兴趣。
朗读完一遍后,或者读到一半时,可以根据故事内容提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比如“猜猜看,接下来会有什么可怕的事发生”,或者“如果你是图画书里的这只小兔,你会怎么办呢”。
识字重要与否?不做“识字机器”
阅读必然伴随着识字,但幼儿阅读要达到怎样的识字效果呢?
龚敏认为,家长在进行亲子阅读时,千万不要过早逼着孩子学字。“学龄前的孩子,肯定还是从图画中理解故事更多。文字在他眼里也不过是一个个图形,如果只是机械地记忆,认识再多字的孩子,也不过是台‘识字机器’,只认得一个个单独的字,却不理解文字的真正含义和用法。”
简健萍则指出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如今中国的成年读物也越来越讲求“读图”,这正是在幼年时图画阅读严重缺失所造成的。因此对于学龄前的孩子,应给予他们足够多的图画阅读,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字,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应逐步由图向文字过渡,到了成年以后就该完全以文字阅读为主了。
但简健萍也不反对学龄前的孩子在自发需求下识字。“对于处在语言敏感期的3-6岁孩子,也不必扼杀他们主动学字的欲望。当孩子觉得只有认识封面上的字才能挑到自己喜欢的书、只有认识包装盒上的字才能买到自己喜欢的食品时,家长便应趁机引导他们学字。”
亲子阅读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孩子大了,就该让他自己去读书,培养独立能力嘛。
点评:亲子阅读不仅仅是教会孩子阅读,更是陪伴孩子一起分享阅读乐趣的时刻。孩子是非常需要家长的这份陪伴以培养他们对阅读持久的兴趣。
误区二:时间一到,就把孩子拉过来看书,不管他是不是正在专注地玩玩具或是看一个电视节目。阅读是每天必须完成的功课。
点评:粗暴打断孩子的兴趣点,把阅读当作一项任务强压给孩子,势必会增添孩子对阅读的厌恶和反感。
误区三:给孩子念完故事,总是叫他复述这一页讲了什么。最好能把整篇故事都背出来。每天给孩子反复念一首唐诗,直到他背出来为止。
点评:很多家长总是太功利,过分强调孩子的“输出”,却不重视自己的“输入”。其实,只有足够多的输入,才会有让人惊喜的“输出”。就好比写文章,要是没有充足的文学养料,哪能随心所欲地遣词造句呢?
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从聆听开始
美国幼教专家,北德州大学教授摩里森说:较早接触并发展国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幼儿,上小学之后比较能够自动自发阅读书籍,在学校的学业及各项表现也较为优秀。
要如何及早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亲职教育专家吴秀笑老师,以其二十年的长期实验与编写教材的经验,建议父母掌握孩子学龄前后的几个「关键时期」,从引导孩子「深度聆听」开始。
■出生的第一年
根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朱斯克齐的研究:婴儿八个月大就能聆听别人读书,并能够记得住文句内容,且还会在数个月后开口说话时表达出来。
威斯康辛大学专门从事语文学习研究的查普曼更证实:孩子的国语文学习应在人生的头一年开始,而且最好的方式是让孩子「听书」(读书给孩子听),孩子会从深度聆听中奠定深厚的语文根基和阅读兴趣。
除了「人生头一年」之外,父母还可运用孩子以下几个阶段的身心成长特质,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与能力。
■二、三岁的秩序敏感期
「爱读书」是一种习惯。二、三岁是孩子「好习惯」的养成期,父母除了说故事,还要让孩子从「听故事」升级到「听书」,养成良好的「深度聆听」习惯,进而延伸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孩子未来在小学、国中上课「坐得住」和「专心听讲」的重要基础。
■四~五岁想象力发展的高峰期
四、五岁是孩子想象力发展的高峰期。这时期的孩子喜欢夸大,说些想象的话,他们相信小飞侠真的会飞,大象会跟他说话,此时,让孩子聆听经典名著或以文学的语言写成的好作品,这些都是引导孩子爱上阅读的好素材。
■六~九岁的合作期
六到九岁的孩子刚入小学,面临学习国语文的开端。一般小学在这时期多半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多元训练,许多家长往往到这个时候才从老师口中得知,孩子坐不住、读写有困难。其实这都是孩子缺乏「静心聆听」(听老师讲话)、「静心观察」(如看黑板、看文字)、「准确操作」(如:写字、抄作业)等等基础能力所造成的。
因此,家长务必要掌握小学一到三年级,孩子「愿意合作」、「愿意听老师和家长的话」的关键期,运用「听读合一」的方式,来培养孩子的深度聆听阅读能力。
所谓「听读合一」,是运用HowardGardner的「多元智能论」与ThomasAmstrong的「优势智能」和「多感官学习」理论,让儿童在阅读的时候能够同时运用听觉、视觉,使用的教材则必须是文字和录音内容完全一致,而且根据儿童八大智能的优势项来引导的素材。当然你也可以自己读书给孩子听,或者采取亲子共读方式,更可以选择现成的设计良好的教材来运用。
■「具体运思期」结束之前
八到十一岁是皮亚杰认知论的「具体运思期」。建议家长好好把握这个关键期,运用具有启发性、有深度和广度的有声书,跟孩子共读(包括跟孩子一起听书),不但可以协助孩子重建阅读能力,还可以建立亲子之间的「共识」,减少青少年期的叛逆。
过了这个时期,孩子就进入寻求独立的青少年狂风暴雨期,良好喜好或不良喜好已经定型,而且朋友的影响力远大于父母的影响力,要再重新建立孩子的阅读习惯与兴趣是相当困难的。
(吴秀笑现为中华民国优势光谱教育协会理事长,美国SWIU多元智能启发教学讲师,台视、佛光、警广及复兴电台等节目主讲人)
培养阅读习惯: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幼儿某种习惯的形成,从一定程度上说要依赖某种情景的反复出现,为幼儿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是培养其良好阅读行为习惯的前提。
阅读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方面。
物质环境方面,置身于一个相对独立、安静而又舒适的空间进行阅读,无疑是一种享受。所以,我们必须给孩子提供一个光线充足、有文化氛围的活动空间,放置一张书桌,准备一个小书架,地面可以铺设一块卡通图案的地毯,然后让孩子随意选取自己喜欢的书籍,坐在松软的地毯上或是书桌前放松自在地去阅读。
阅读场所墙面颜色不宜过于鲜艳或暗淡,需和谐、淡雅,可用孩子与父母共同制作的装饰物进行美化,书本或开或合地放置其中,使整个空间充满休闲和趣味的感觉。你的家里如果有这样一个书吧似的空间,孩子一定会有阅读的欲望。随着孩子年龄和身高的增长可以适时改变一下空间的风格。只有这样的环境,才能稳定孩子情绪,才能让孩子不受环境干扰而把精神专注在图书上。
阅读精神环境,主要是指阅读的氛围,这对孩子来说是极为重要的。0-6岁孩子言行大多来源于模仿,如果孩子身边的伙伴、教师、父母喜爱看书,有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那么,这些行为肯定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而生活教育逐渐渗透,一切好的或不好的教育均出自父母的自身活动。父母可从孩子可塑性、模仿性强的特点出发,每天晚上或节假日里读一些书报,或当孩子安静的时候,耐心地在他身边富有感情地朗读一首儿歌、一个故事,这样比一味的督促、强制有效很多。
除此之外,教师引导性、鼓励性语言,放些轻音乐创设轻松氛围也是在创设良好阅读环境时必须考虑到的。
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幼儿的心理活动具有不稳定性,他们的兴趣是随意的、脆弱且短暂的,应特别注意培养和强化。想让幼儿掌握一些正确的阅读技巧,家长必须通过科学有效的途径,强化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1.爱护图书:让幼儿知道图书制作的艰辛过程,培养其爱书护书的好习惯。
2.阅读姿势:阅读时提醒幼儿身体要坐直,书要放平、不要离眼太近,以预防眼病的发生。
3.阅读方法:阅读时,应翻开第一页,从左到右,从上到下,边看边点读,引起幼儿想自己看书的欲望,家长正确的阅读方法也能给幼儿起一个很好的直观示范。
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幼儿就会受益匪浅--这可以使幼儿阅读到大量的儿童读物从而增长知识,还可以为其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水平,家长必须和老师配合行动,还要给孩子时间,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去感觉、去模仿、去发挥,这比刻板教孩子如何阅读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