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现在很爱你,将来呢?
发布时间:2021-08-07 你很特别幼儿园大班说课稿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昨天去做头发,理发师小妹告诉我,她家在农村,有个七岁的女儿,现在一年只回去两三次,每次也待不了几天,一直是公婆帮着带孩子,带得很好,只是她很想孩子。
我说这样扔久了,孩子怕是就跟你没感情了。
她说不会,女儿一直跟她很亲,上次回去三天,一直粘在她身边,一分钟都不肯离开。临走那天,她早上四点起床赶班车,怕惊扰孩子,小心翼翼地不敢出一点动静,但快出门时,她看到女儿用被子蒙住头,在里面抽噎着哭。估计是怕她伤心,所以拼命压抑着声音。她隔着被子都能看到女儿哭得特别厉害。
她说得眼泛红,我听得也好心酸。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她说,留在家里赚不了几个钱,将来怕是孩子考上大学都供不起。
我特别理解她的无奈。有时候生活艰难,各方压力扑面而来,容不得你儿女情长。
可我是真心觉得,但凡有一点办法,还是不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跟ta分开。
一方面是因为她需要你,爷爷奶奶再好,也顶不了爸和妈。这是常识,不用我啰嗦。
另一方面,其实是我们常常忽略的:父母和孩子的感情,是在日夜厮守里积累起来的,没有天长日久的相依相伴,感情就会淡薄。
我上次回内蒙老家,有个邻居叔叔跟我抱怨,说他儿子也在外地工作,平时不怎么打电话,每年只在过年时回去几天,大部分时间还都是在跟同学朋友聚会,留给他们老两口的时间很少。他算了算,最近五年里,他们真正一起相处的时间,不超过十天。
“钱倒是不少给,”他说,“可我们缺的也不是钱啊。每次就是眼巴巴盼着他回来,盼着他多待几天,哪怕他躺床上睡觉呢,我们心里也踏实。”
我听了也是心酸。
但我知道这个状况背后的原因。
这个叔叔年轻时做运输生意,两口子一出发就是好几天,根本照顾不了孩子。所以,基本是儿子一生下来就交给姥姥和舅舅带了,直到小学毕业才回到他们身边。
当年的他们,也是觉得亏欠儿子,不少给他姥姥钱,给他买最好的衣服和玩具。
但是钱并不能直接换来感情啊,所以儿子跟他们一直也不是特别亲。
于是就有了今天的局面。
我没跟他儿子交流过,但道理其实显而易见:当年我需要你们的爱,你们却给了我很多钱。现在你们需要我的爱,抱歉,我这里不多,但我对你们是感恩的,所以,也给你们很多钱。
做父母的也许委屈:我们是爱你的啊,否则我们为什么给你钱?我们拼命赚钱不也是为了让你有更好的生活吗?
但是很遗憾,你用钱来表达的爱,他感受不到,或者说,只能接收到一点点,远远不如朝朝暮暮的陪伴。
正常情况下,每个孩子生来都是爱父母的。但很多人不知道,这颗爱的种子,需要培育和浇灌,才能茁壮旺盛。
你的孩子三岁时可能特别爱你,但如果你离开ta,三十年后再回来,那你在ta眼里可能就是个陌生人。
所以,别以为ta现在特别爱你,就会一直这样爱下去。也别以为自己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离开ta,将来ta会一样爱你。
不会的。
孩子对你的爱,是在点点滴滴的日常里积累起来的:你陪ta入睡,喊ta吃饭,和ta玩游戏,给ta讲故事,教ta说话走路系鞋带,带ta认识大千世界,跟ta分享快乐悲伤,牵着ta的手回家,在ta困难时出手相助,随时随地给ta大大的拥抱……[教师资源网 wWw.722331.CoM]
这些事,你做一分,ta对你的爱就多一分。
这种爱的积累,无影无形,未必是你刻意而为,孩子也未必一桩桩都记得,但是不知不觉,爱已经在那里了。
而如果没有这样的积累,你们之间的感情,就会有欠缺。
上次我们初中同学聚会,酒喝得正酣,大齐接到老妈电话,说家里不知怎么停电了。
大齐说我马上回去。然后告诉我们:家里可能跳闸了,我回去拉上。
有同学说,让你老妈自己拉上不行吗,还非得你回去?
大齐说那可不放心,我妈胆小,这黑灯瞎火的。
随后就开车走人。
同学们聊起来,说别看大齐五大三粗的,对他妈超好,啥事都想着,别的老太太有啥,他妈必须有。上次他妈住院,他二十四小时在医院守着,喂水喂饭,端屎端尿,擦背洗脚,伺候得那叫一个精心。
然后就有男生说:大齐他妈对他也好啊,小时候我去他家吃饭,一盘土豆片炒肉,他爸他妈一口不动,全让我俩吃。那时候我爸从外地给我买了辆童车,大齐馋得不行,也想要,他妈牵了一头羊去我家,托我爸给他也买一辆。
我也记得,上学前班时,家长都骑自行车去接孩子,我们一放学就呼啦啦跑出来各找各妈,别的家长都扶着自行车,说快上来。只有大齐妈,总是先过去抱抱大齐,亲他一下,然后笑眯眯看着他爬上自行车后座。
后来大齐回来,我们说起这些事,他一脸茫然地摇头,一桩也不记得。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你对孩子的好,他可能全忘了,但是你做那些事情时,带给他的感动和幸福,安心和满足,都会融进他的骨子里,永远不会忘。
他是基于这些,才那么爱你,才对你那么好。
很多老人喜欢比谁家孩子孝顺、谁家的不孝顺。
其实“孝”和“不孝”也不是那么极端,有很多中间状态。
比如同样是孝顺孩子,有的可能两周回家看一次父母,有的每天都要回去。
有的会问问你缺什么需要买吗,有的你需要什么ta全知道,直接就给你买回家。
有的直接给你钱,有的不但给钱还愿意在你身上花时间。
这之间的差距,其实就在于ta有多爱你。
ta爱你三分,你家里断电,ta可能会说我忙着呢,你让邻居看看。
爱你六分,他可能耐心告诉你怎么处理。
爱你十分,就会像大齐,要立刻放下酒杯回家帮你把闸拉上。
一个人对父母好不好,好到什么程度,跟品性有关,跟所受教育有关,但最大的影响因素,是ta对你感情的浓度厚度。
而这种感情,就取决于你在他的生命里(尤其是幼少期),存了多少爱。
你存得越多,将来得到的回报肯定就越多。
所以,我特别不赞成父母跟小小的孩子分开,不赞成一味地对孩子严厉打压,不赞成三岁前就跟孩子分床睡,不赞成由老人、阿姨代替你来陪孩子讲故事、做游戏……
因为这会让你错过往孩子的感情银行里存储爱的最好机会。
孩子对父母的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大风刮来的,也不是因为你生了ta给了ta一条命,而是在你跟ta日日夜夜的相处里,一分一分存下的。你今天不存,明天可能就取不出来。
所以,就算你有一万个理由离开ta,也请把“ta将来可能不够爱你”这个重大代价考虑进去,能承受,再去做。
现在人普遍能接受到基本教育,人人知道应该孝敬父母,所谓的“不孝子”越来越少。
只是,你的孩子出于基本的道德观念去孝敬你,和ta发自内心的觉得必须对你好,你的感受会截然不同。
如果ta深知该孝,却对你没什么感情,那他也许可以做到定期回家看你,但回去就一直看手机玩游戏,跟你聊不过三句话,或者只是象征性地看看,待不了十分钟就走了,如领导视察。
你可能会隐隐不满,想,你为什么不跟我聊聊天呢,为什么不关心下我的老寒腿呢。
但如果责怪ta,人家可能就觉得你烦,因为本来就跟你没话聊啊,就觉得你的老寒腿不算事儿啊。
而如果ta骨子里藏着对你的深情,可能根本不用你说,三天不去看你,ta就抓心挠肝,看到别的老人有什么,ta就特别想让你也有,听到你可能喜欢的八卦和笑话,ta就会留心记住,一进门就讲给你听。
当你老了,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哪一种呢?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将你内心的孩子活出来
很多人会做坠入悬崖的噩梦,绝望就是无尽的深渊,没有东西在下面托着你,你不知自己会坠到何处,这比死还可怕。但假若心中有了爱,坠落的梦就可以很美。据对婴儿的研究,婴儿一开始都是处于很深的绝望中,而足够的母爱可以托住他。所以,在婴儿期能获得一份高质量的母爱,是极为重要的。只是,假若你的母亲自己缺爱,那很难给你高质量的爱。假若你没有运气一开始获得足够的母爱,那么,你能否在你的生命中发现爱的存在,将爱活出来。这才是你生命的意义所在,否则,就只是轮回。特别是在恋爱关系中,是我们童年时与父母及其他重要亲人的关系模式的再一次呈现。婚姻恋爱,都是童年关系的一次轮回。恋爱时,或是两个孩子的恋爱,或是一个扮父母一个扮孩子。若是妻子扮孩子,孩子出生后,她很难好好照顾孩子,她会被吓着,一方面将孩子推给丈夫照顾,另一方面她还和孩子在丈夫这个“妈妈”那争夺爱。若是丈夫扮孩子,孩子出生后,丈夫会发现,妻子的注意力太多倾注到孩子身上,他难以接受这一点,更不用说给妻子提供好的支持环境了。于是,丈夫会寻求另一个“妈妈”,或者请自己的妈妈来,或者找一个小三,或者嫖妓。据说,妻子怀孕和刚生孩子那段时间,是丈夫最容易出轨的时候。若两个人或一人是僵硬的大人(内核是恐惧的小孩),那他们会无法忍受孩子所带来的不确定感,孩子不能讲话,不能说理,虐待和暴打都没用,你通常围绕着控制感所建立的那一套都不行,于是会导致僵硬那一方的崩溃感。对于女人,就可能是产后抑郁症;对于男人,则很容易逃到工作或其他女人那里去。要养育好孩子,必须发展出一个能力来——能在一定程度上与孩子心灵呼应,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让你内心的那个孩子活出来。所以,很多父母都发现,孩子出生后,他们必须去学习,必须去成长,一开始很无奈,有被迫感,后来对孩子充满感激,因为孩子帮助了他们成长,让他们真的变得更好
你未来的样子,藏在现在的努力里
1
你有没有想像过自己未来的样子,有没有很期待自己会成为一个很棒的人?
你满心希望未来早点来。可是后来,有人真的实现了当初的目标,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而有的人依旧在碌碌无为地混日子。
我们曾以为未来藏在时间里,其实未来是藏在你现在的努力里。
去年年底,我终于实现了出书的梦想。两年前,我还觉得这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如今,当我的文章真的印成铅字呈现在我面前,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从小到大,我都有一个文学梦。我每天幻想着要是等到三十岁的时候能够出一本书,就是极好的。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开始每天利用零碎时间,读书、写作。
在坚持了一年左右,我的文字陆续以豆腐块的面积,出现在杂志报刊上,后来居然有了好几家出版社找我出书。于是,我在看似全凭运气、实则费劲努力的过程中,提前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曾经的我以为,自己梦想成真,是许愿的年纪到了。这就跟我们曾相信三十就能立、四十就能不惑是一样的道理。但如今的我才慢慢领悟到,其实不是我到了那个年纪就自然而然拥有了想要的一切,而是因为我在每一个当下都结结实实地努力,才让梦想能够生根发芽,结出饱满的果实。
2
或许,我们都曾给自己立下过类似这样的军令状:我一定要在三个月内瘦下来,我一定要在半年内通过考试,我一定要在今年找到心仪的工作……
可是,三个月后,你体重依旧;半年后,你的驾照还是没考过;年底了,你还是待在原来的单位。
你曾以为失败的原因是给自己规定的时间太短,你还没完全准备好。其实,每一个当下不努力的你,未来也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和犒赏。
我有个朋友,去年初信誓旦旦地告诉我,她要利用一年的时间好好努力,争取提高业绩,升职加薪。可是每当她一上班,不是刷微博就是聊微信,或者照照镜子浇浇花。一想起年初的梦想,她总是自我安慰还有一大把时间。结果,去年,她的业绩依旧是全公司最差的。
而我还有个同事,她立志要成为excel表格的高手。于是,每天她都利用下班前的10分钟学习一个公式,久而久之,她真的熟能生巧,成了公司最牛的“表姐”。
她们都曾给自己一年的时间,实现自己的小愿望。可是真到了收获的季节,有的人满载而归,有的人空手而回。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差别,不过是有人总把希望寄托在渺茫的明天,而另一些人却把努力付诸在每一个勤勤恳恳的当下。
3
我有个朋友,去年通过了高级会计师的考试,很多人都很羡慕她。毕竟拥有这样的资历,无论到哪家公司都是抢手的香饽饽。
很多人得知消息后,都觉得自己也要像她一样,也要熬5年,然后通过所有科目。可是,很多人的梦想真的只是想想而已,他们只是憧憬着考过后该是有多么快乐和兴奋,却丝毫没有在每一天好好去努力。
但也有一些人,一旦确定了目标,就把焦点放在如何过好每一天、走好每一步、渡过每一个难关上,然后日复一日地不断往前走,最终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是的,我们总是喜欢寄希望于未来,于明天,甚至于下一次,可是我们常常忘了,所有美好的未来,都是由今天可见的努力拼接而成的。
生活一直都很公平,如果今天的你是懒散的、拖延的、懈怠的,那么你的未来就可能是黑暗的、艰难的、没有光亮的。只有你积极努力地过好了每一个现在,你的未来才可能是五彩缤纷的。
4
很多人都很害怕未来的自己依旧是老样子,但又很期望自己能有所改变。
我们曾以为,每个人的未来,都是上天注定的。其实,你人生的后半段究竟活成了什么样子,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依旧是你自己。你可以是自己的贵人,也可以是自己的累赘,就看你究竟是努力还是不努力。
有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就真的成为了单位的中流砥柱,家里的顶梁柱,生活中的人生赢家。而有的人,依然将就凑合地混着日子。
一位我很喜欢的作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们一步一步走下去,踏踏实实地去走,永不抗拒生命交给我们的重负,才是一个勇者。
我想,很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时刻——我们总是担心,自己的未来是一路坦途,还是荆棘满地;我们总是焦虑,自己的前途是顺遂还是不如意;我们总是纠结,自己的后半生是稳定安逸还是辛苦流浪。
其实,这一切的答案都藏在你现在的状态里,就看你自己如何选择。
家长都该告诉孩子:你现在偷的懒,将来都是打脸的巴掌!
家长都该告诉孩子:你现在偷的懒,将来都是打脸的巴掌!
家长,请一定告诉你的孩子,不要抱怨读书累,如果想要在未来拥有选择的权利,想要活成更体面的自己,那么今天的努力,就是以后去看世界的路!
01
所有偷过的懒,都会变成打脸的巴掌
小学的时候练书法,周末要背着墨水瓶去老师家,瓶子没拧紧,墨水把包里的文具都染脏了,生闷气,觉得书法太讨厌,难学又惹祸,学了几天再不愿意去。
后来念高中,语文作文总拿不到理想的分数,硬着头皮问老师原因,他说“文笔不错,可惜字丑了些。”学校组织作文比赛的时候,老师甚至主动建议我,“写完找个字好看的同学帮你抄一遍,否则得奖的可能性很小。”
大二的时候考驾照,带我的教练脾气很不好,我被骂哭两次,羞辱智商N次,跟自己赌气,说过阵子再学,后来干脆就没再去驾校,如今即将毕业的我,依然没有驾照。
过年回家,我所在的小城市的出租车,春节是不开计价器的,10块钱的路程,能漫天要价地说30,不坐拉倒。家人在忙,家中有闲置的车,可是我不会开啊,我只能去拦出租车,送上门给他们宰客。
还有半途而废的游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美术,明天再背吧的单词……它们都在后来某个猝不及防的瞬间,跳出来为难我。
因果报应真的是恒久存在的真理,所有偷过的懒,都会变成打脸的巴掌。
记得蔡康永写过: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真的是这样。
02
孩子,这个社会在极严厉的惩罚不读书的人!
每当有人劝你努力读书,考个好大学,以后找个好工作的时候,你是不是嗤之以鼻?即使为了不忤逆家长做出口是心非的应允。
你心里是不是也在想:在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中,大学生毕业连工作都找不到,更不用说买房买车、结婚生子的恢弘愿景了;在这个万众创业人人有机会改变自身阶层的时代中,大学生大多会把脑子读坏,连交际能力都堪忧,能有啥出息……
总之,在你的脑子里已经将读书无用奉为圭臬,将赚钱至上视为信条。甚至在网络上流传着各式各样的读书无用论段子,例如,XX初中辍学,然而他的小伙伴却最终考入了名牌大学,十年后,身为部门经理的XX,已经开始考虑到底要不要录用他名牌大学毕业的小伙伴……
一个没读过或者没怎么读过书的人凭借自身的努力,完完全全可以获取,例如曾经有个朋友考上了985,在大二的时候出去创业,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现在颇有成就,已经开了几家连锁店了。
所以他一直认为: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道路,不读书、不上学不一定人生就没有希望了!未来30年发展的机遇,在于你是否会玩,是否玩出个性,是否玩出实力,是否玩出创新,'玩'是非常重要的软实力!
03
努力读书,你才能选择想要的生活
就像龙应台对儿子安德烈说的:“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孩子,总有一天,你会长大,你要肩负起自己的人生。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每天埋头苦干却只能勉强维持温饱吗?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拼命硬干却只能蜗居在地下室吗?
努力读书,学习一些技能,并不一定能让你成为百万富翁,却至少可以让你能选择一份喜欢的工作,而不是被迫地让工作来选择你。
04
努力读书,你才能结交更优秀的朋友
孩子,我从来不认同一定要交有用的朋友这种功利的看法。但是不得不承认,结交一些优秀的朋友,能使你受益终生。和一群优秀的朋友来往,你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
比如责任、比如坚持、比如好习惯;和一群优秀的朋友来往,你能更好地了解自己,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和一群优秀的朋友来往,你们可以一起成长、一起进步,一起变得更优秀。
然而,不努力读书,你很难结交到这些优秀的朋友。朋友圈、朋友圈,朋友都是一个圈子里的人。努力刻苦的人很难与不学无术的人成为好朋友,不是因为看不起或是配不上,而是因为两种人的价值观不同,没有共同语言,很难交流。
05
写在最后
孩子,我只是想叮嘱一句——长大之后没有儿戏,校园之外没有温室!请记住,外面的世界不会轻易原谅你!那些你曾经在学习上偷过的懒,在未来都会以另外的一种方式回赠给你,请不要因为现在短暂的安逸,而一辈子生活在社会的底层!
写给所有的父母,当孩子不想学习,或者厌恶学习的时候,请记得告诉孩子,现在的努力都是以后能有更多可以选择的机会,请不要被偷过的懒,变成的打脸的巴掌!
你的孩子,想让他将来从事哪一行?
最近跟同事、同学闲聊,谈到目前的状态。当医生的,不想让孩子再行医,原因"太累";妈妈是当老师的,对子代的期望是不要再从教,原因"没劲";有做平面设计的,希望下一代不要再做设计,原因"加班多,不规律";做IT的,不希望下一代再做编程······诸如此类,这个社会貌似出现了"干一行,恨一行"的通病。
近来看《中国好声音》,几个选手得到导师转身的机会时,大多感动的痛哭流涕,问及原因,感谢父母的支持,同时感动于自己的坚持。汪峰有句百问不厌的问题:"你的梦想是什么?"选手曰:"唱歌。""到更大的舞台上歌唱。"他们确实唱的不错,有梦想的人做起什么来也都是饱含热情追求极致的。
那么,是不是现在的我们被手中的工作拖累了太多,已然忘记最初的梦想,迷迷茫茫地只是工作,吃饭,睡觉?当这种碌碌的迷茫蔓延,直至我们下一代降生的时候,又把自己经历的一切寄托在孩子身上,只要不干父母这一行都"ok"。正如这批新生代父母从小被寄予的"钢琴情结","芭蕾舞情结"。
下一代从事哪一行真的有那么重要吗?貌似没有,父母们最多期盼的不过是孩子做选择的余地大一些,幸福来得更容易些。但当我们的生活在别人眼里俨然已经很幸福的时候,我们能感觉到吗?幸福的敏感度我们有吗?这种幸福的敏感度我们能传给下一代吗?
那么幸福的敏感度如何捕捉呢?挖掘你的五感,关注你的周遭,然后感谢他们吧!近日虽然阴云密布,但你能感受到三伏日难得的凉爽;北京的交通诚然拥堵,但至少我们还有安全的交通工具;工作偶尔压力很大,但至少它证明着我们的价值……
古语说的好,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你的孩子做什么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给他感受幸福的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