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家长要不要做孩子学习的拐杖

发布时间:2021-08-26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幼儿学习故事 幼儿园开学家长要做好准备

天津市妇联与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天津市54.8%的家长“陪着孩子写作业”,52.3%的家长“亲自辅导孩子学习”,47.1%的家长“帮孩子检查作业改错题”,40.7%的家长“为孩子整理学习用具”。

参与本次调查的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关颖表示,事实上,这样做的结果是,许多家长尽管为孩子付出很多,但由于不懂得教学规律,不了解学校 教学内容与方法,往往是有劲使不到点子上。所以导致一些孩子在学习上对父母过于依赖,或者对父母并不内行的“学习辅导”产生反感。

家长把自身的角色定位为孩子“学习的拐杖”和学校老师的“助教”,而对孩子身体健康的呵护和做人的教育这些做父母最基本的职责,则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

专家认为,父母对孩子学习的关注,应把工夫下在为孩子创造温馨适宜的学习环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等方面,而不是代替老师传授书本知识,代替孩子做他自己该做和能做的事。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孩子读书家长要不要陪读


如今,在很多学生家里,特别是在一些小学生的家里,我们会经常看到一种情形——家长陪读。

每天陪孩子写作业,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并签字;给孩子听写生字、陪着孩子预习课文;周末,孩子上辅导课,家长们不但风雨无阻地接送,还要“候”上大半天。还有的家长甚至放弃工作,举家搬迁,专职陪读……“陪读潮”波涛汹涌,令家长们疲惫万分。

现象

陪读累坏家长

自从孩子读了一年级以后,在事业单位业务部门上班的黄先生每天都要查看自己的手机短信,看看女儿的班主任都布置了哪些作业,最近几天有没有测试。每天晚上,黄先生和妻子不仅要督促孩子完成作业,还要完成老师布置给家长的“家庭作业”。

“一年级的孩子,语文老师不仅要求家长检查孩子的作业并签字,而且要求助孩子预习、复习课文,其中包括学习生字、念熟课文、默写生字、背诵课文等;数学老师要求检查计算题后签字……”黄先生说,自从孩子上了小学以后,黄先生的妻子每天吃完晚饭,都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晚上10时以后才有空忙自己的事情。“孩子刚上学时,不仅孩子不适应,我们大人更不适应。幸好我太太不用上班,要不然在单位忙了一天累得够呛,回到家还不能休息。”黄先生叹气道。

“家长不仅要签字,还要检查对错。”女儿读小学五年级的发廊老板张女士说,“有时教孩子认生字,教好几遍孩子都记不住,我就把字拆解让他认,还得编点顺口溜什么的,真是很头疼。”除了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外,一些家长常常要完成老师分配给孩子的其他作业,比如各种手工作业、小报制作等。

到了周末,家长们同样不得清闲。“我们周末还要送孩子上兴趣班,唉,比上班还累!”黄先生说,“星期六早上8点半就要出门,送女儿去青少年宫学习两个半小时的绘画;中午吃完饭,还要送女儿到一所小学学习两个半小时的拉丁舞。星期天上午安排了女儿去英语培训中心学习英语;下午是学习钢琴。因为孩子年纪小,都必须接送,有的时候还在教室外面等,这样周末的时间大部分都用在了陪读上面。”

态度

赞同:愿意陪读

与孩子一起成长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有家长热衷陪读,说是要与孩子一起成长。

“孩子去辅导班学习,因为不知道老师教得怎么样,也不知道孩子学得好不好,所以,我就跟孩子一起进去听课。”星星的妈妈告诉笔者,“孩子太小,老师讲的内容,我担心孩子一时‘消化’不完。我和孩子一起听课,回家后也好给孩子辅导老师讲的内容。”

小影的爸爸也谈到:“不知道陪读是不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教育模式,但我知道陪读有利于随时了解孩子的情况,有利于督促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有利于自己和孩子多沟通,增强感情,还能给自己带来快乐。想到这些好处,我就更愿意挤出时间陪读,陪孩子一起学习。”

2020家长要在学习上与孩子做朋友


一日,与朋友聊到孩子学习的事。说她自孩子上学以来,放弃了读书写作的习惯,每天坚持不懈地陪着孩子读书学习。可孩子从成绩并没有见好,反而出现极度厌学情绪,对学习没责任感。“我又当老师又当学生,以前当儿子的老师,现在,他上四年级了,也有遇到无法解答的,又当起儿子的学生,可为什么他的成绩一直不见好?”她沮丧地说。“错就错在你不该当孩子的老师,也不该当孩子的学生。”她大惑不解,问我原由。我说——

第一,不要当孩子的老师。

首先,容易养成粗心的毛病。有家长验收每天的作业,从而做作业马虎,不认真细致,不严肃对待,只求快速不求准确,作业含金量不高。考试时因粗心而犯的低级错误,就往往和平日养成的粗心有关。

其次,不利于培养学习责任感。家长经常检查督促,认为学习不是自己的事,而是父母的事,是为父母学的,以致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不正确。因而,没有了责任感、自觉性,很难形成内在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独立性。家长总抱怨孩子学习没有自觉性、积极性的原因其实就在这里。

最后,容易造成思维的惰性。有家长作孩子的学习“拐杖”,一有不懂就问,一有错误就马上得到纠正,使孩子不愿独立思考,不愿克服困难,没有钻研精神,长此以往,使思维萎缩,思考能力退化,抑制了思维的敏捷性、活跃性、灵活性等的发展。

第二,不要当孩子的学生。

首先,牺牲自己不可取。自己的事业让位于孩子的学业,跟踪孩子学业,陪着孩子共进退,也许小学阶段还说得过去,到初中阶段就说陪不起了。因为现在的课程、教材难度、深度较之以前都在加大。家长的年龄也不饶人,学起来也会力不从心,苦不堪言。其次,给孩子造成思想压力。孩子看家长和自己一起勤读、苦读,虽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催促、激励孩子学习的作用,但同时也在给孩子思想压力,看到父母学得苦,觉得学习是苦差事;看到家长过于关注学习,短期还好,长期这样下去,会让孩子感觉不自由、不自在。有一种被控制感、压抑感。

最后,不利于孩子自主学习。现在的教学进度,课程安排家长是不了解的,家长在辅导或陪读的时候容易把自己的主观意图强加给孩子,干涉孩子正常学习计划。弄不好是瞎指挥,反添乱,帮倒忙。

那么,是不是该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不管了呢?也不是。不当“老师”,不当“学生”,而当孩子学习上的“朋友”。

第一,寻找“链接”,扩展知识,鼓励阅读。学了《爱迪生》,就找名人传记给孩子阅读;会学了《赵州桥》,就利用互联网查找关于古今中外有关桥的知识;等学了朱自清的《春》,再推荐《匆匆》、《荷塘月色》;和孩子一起讨论书中情节,交换“奇谈异论”。

第二,活学活用,锻炼思维,书本联系生活。学了斤、两等计量单位,就叫孩子去买菜;学了四则运算,就和孩子一道做一本家庭财政收支报表;学了种子如何发芽的自然课,就和孩子一起养花种草,细心观察,培养兴趣。

重视孩子学习,又不拘于书本,看似不管孩子学习,实则在生活中处处学习。与孩子玩学习,与孩子共享学习,这种朋友式参与、玩耍式学习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家长不要问孩子无关紧要的问题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交流是必须的方式,正确的与孩子交流的方式可以帮助孩子正确的认识人生观念与价值观念,因此家长应该多注意日常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方式的使用。下面来考虑一下吧。

通过积极的言语交流,可以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和提问习惯,激发孩子探究问题的兴趣,引导孩子观察事物,提高思维能力。

家长要善于提问,所提问题要符合孩子的年龄和思维发展水平。言语发展早期应当多提问类似“要不要”、“好不好”的问题,重在引导孩子参与思考和表达。

家长要善于抓住提问的时机。当孩子兴致较高时,可以就当时的情景事件提问,所提问题要接近生活,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提问要具多样性。有些家长翻来覆去总是几个问题,比如“想我了吗”“爱不爱妈妈”之类,孩子只是习惯应答,并不利于思维能力的锻炼。

当孩子提问时,及时应答最重要。有些家长应答较为迟钝或不耐烦,会挫伤孩子提问的积极性。这不仅影响孩子的思维和表达训练,还可能影响其个性发展。

生活中的提问和应答尽可能以自然发生的形式进行。家长要放下教育者的心态,扮演好父母的角色。不必过于关注教育性,总担心自己的回答有错;也不必刻意维护权威,不懂装懂,这不仅会误导孩子,也是自身心态偏差的体现。当然,在进行某些教育之前,家长也可以事先丰富自己的知识哦。

家长应该多注意一些方法的使用,这样对于孩子来说也是有一定的帮助的,家长可以多参考一下这方面得内容,帮助矫正方法的同时还能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念,这样的方式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很乐意的。

家长教育孩子十不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孩子的教育也是越来越重视。但是作为重视教育,不仅表现在给孩子们选择一所好的学校,并且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作为父母也也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下面这十件事千万不要做哦。

一、不要瞧不起孩子

“你这么这样笨啊!”每当这类话脱口而出时,都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观念。

二、不要恐吓孩子

采用恐吓的方式来管教孩子,也会减弱他的自我观念。如果父母说:“你下次再这样,就要你好看!”每当孩子听了这些话,他们会惶恐难过,从而对父母产生一种恐惧心理。

三、不要贿赂孩子

有些父母许诺孩子,如果读书成绩好,就给买什么东西,以此将刺激作为动力,这不是个好办法。 这样的贿赂会引发孩子做事的动力由内转向外。这样不利于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目的。

四、不要逼孩子答应“下次不敢了”

孩子犯了错误,妈妈气极地说:“好,现在你要答应我,你再也不敢这样了。”可不一会儿,老毛病又犯了,妈妈觉得自己受了骗,大怒地骂道:“你答应妈妈的,怎么又不乖啦?”

妈妈应该知道,许诺和恐吓是一对难兄难弟,对孩子不会起积极的作用。假使碰上敏感的孩子,逼他许诺反而会使他再度犯错而感到难过。即使孩子不太敏感,也会使孩子口是心非。

五、不要过度保护和监督孩子

过度保护监督孩子会挫伤孩子的自我观念,削弱孩子自主能力的培养。因为当父母过分监督孩子的行为时,其实也是在告诉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

我们应该把“只要孩子自己能做,绝不包办代替”当作座右铭。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孩子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

六、不要对孩子唠叨不休

过分唠叨不休会使孩子觉得父母认为他没有理解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厌恶不快的感觉。其实,有条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七、不要强迫孩子立即盲目地服从他人

如果你硬要孩子丢开他正做着的事,听你的话做别的事,他的反应会很不乐意。

父母应事先提醒孩子,等一会儿要他做什么,同时,也可以允许孩子在服从命令之前有稍作抱怨的自由,比方说:“喔,妈妈,我非要现在进来吗?”要求孩子立即而又盲目地服从,就很难抚育出独立而自我调节的人。

八、不要过分纵容孩子

纵容孩子并不利于孩子本身。因为孩子迟早要长大成人,要走上社会,有些在家里行得通的事,到外面就很难说了。因此,纵容孩子只会剥夺孩子的潜在能力的发展机会,阻碍他成为能干、独立、能自我调节的人。

九、不要用不一致的规矩管教孩子

有些父母凭自己的喜怒随意设立规矩,同样的行为有时遭罚,有时由他去。这样会使孩子感到迷惑。孩子需要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规矩来教育他。

十、不要订不适合孩子年龄的规矩

假如你希望一个两岁的孩子同五岁的孩子一样循规蹈矩,只会使他自觉无能。因为你期望于他的,是他的年龄不可能达到的行为水平,这对他的自我观念有极坏的影响。

虽然我们都期待着自己的孩子聪明和优秀,但是不要对孩子们提出过高过快的要求,否则很可能就会对他不利的影响。上面给朋友们介绍的十个对孩子不能做的事情,一定要重视起来,同时也应该把他分享给你周围的一些妈妈们。

相关推荐

  • 家长教育孩子三件事不要做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时常会心急,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可能会导致家长做出些伤害孩子的行为。这些伤害有的时候是无形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不要做以下三件事。 一、恐吓、冷落孩子 每当孩子调皮或犯错误时...
    2021-07-26 阅读全文
  • 孩子读书家长要不要陪读 如今,在很多学生家里,特别是在一些小学生的家里,我们会经常看到一种情形——家长陪读。 每天陪孩子写作业,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并签字;给孩子听写生字、陪着孩子预习课文;周末,孩子上辅导课,家长们不但风雨无...
    2021-09-14 阅读全文
  • 2020家长要在学习上与孩子做朋友 一日,与朋友聊到孩子学习的事。说她自孩子上学以来,放弃了读书写作的习惯,每天坚持不懈地陪着孩子读书学习。可孩子从成绩并没有见好,反而出现极度厌学情绪,对学习没责任感。“我又当老师又当学生,以前当儿子的...
    2020-05-08 阅读全文
  • 家长不要问孩子无关紧要的问题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交流是必须的方式,正确的与孩子交流的方式可以帮助孩子正确的认识人生观念与价值观念,因此家长应该多注意日常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方式的使用。下面来考虑一下吧。 通过积极的言语交流,可以...
    2021-03-15 阅读全文
  • 家长教育孩子十不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孩子的教育也是越来越重视。但是作为重视教育,不仅表现在给孩子们选择一所好的学校,并且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作为父母也也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下面这十件事千万不...
    2020-09-30 阅读全文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时常会心急,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可能会导致家长做出些伤害孩子的行为。这些伤害有的时候是无形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不要做以下三件事。 一、恐吓、冷落孩子 每当孩子调皮或犯错误时...

2021-07-26 阅读全文

如今,在很多学生家里,特别是在一些小学生的家里,我们会经常看到一种情形——家长陪读。 每天陪孩子写作业,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并签字;给孩子听写生字、陪着孩子预习课文;周末,孩子上辅导课,家长们不但风雨无...

2021-09-14 阅读全文

一日,与朋友聊到孩子学习的事。说她自孩子上学以来,放弃了读书写作的习惯,每天坚持不懈地陪着孩子读书学习。可孩子从成绩并没有见好,反而出现极度厌学情绪,对学习没责任感。“我又当老师又当学生,以前当儿子的...

2020-05-08 阅读全文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交流是必须的方式,正确的与孩子交流的方式可以帮助孩子正确的认识人生观念与价值观念,因此家长应该多注意日常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方式的使用。下面来考虑一下吧。 通过积极的言语交流,可以...

2021-03-15 阅读全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孩子的教育也是越来越重视。但是作为重视教育,不仅表现在给孩子们选择一所好的学校,并且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作为父母也也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下面这十件事千万不...

2020-09-30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