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招训练宝宝语言能力
发布时间:2021-08-27 宝宝入园 宝宝班教育笔记 宝宝睡前故事导读:幼儿中的一些孩子的语言能力不是很好,那么如何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一些幼稚园的宝宝说起话来经常奶声奶气的,这一方面显得非常好听!但另一方面也因为语言表达很稚嫩而让老师们哭笑不得。很明显,年幼宝宝的语言能力需要得到提升,怎么提升呢?
以下新招有助于帮助宝宝培养优秀的语言能力!请看,资源的幼儿园教师是如何有意识地“训练”宝宝语言能力的:
一、从简单的习惯用语培养宝宝语言能力
每天早上,作为幼儿园教师,需要不厌其烦的对每一个宝宝说:“嘿,XX,早上好!”并且要求他们也要对老师说一声:“嘿,X老师,早上好!”。通过习惯性的语言培养,宝宝们能迅速掌握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年轻的家长们,不妨一试哟!
二、从简单的对话聊起。
“今天,谁送你来幼儿园的?”、“爸爸妈妈叫什么名字?”、“你喜欢吃什么东西?”、“这是什么啊?”,为了让宝宝养成说普通话的好习惯,需要经常利用空余时间和他们聊天说事,培养宝宝简单对话能力。每天坚持告诉他们午餐吃的是什么菜?下午吃的是什么点心?让他们反复学说几遍,久而久之,大人不用说,宝宝也会告诉你吃什么菜什么点心了。这样,宝宝的简单对话能力就很好地训练起来了。
三、从动画片和看电视里学语言。
动画片、电视新闻是宝宝接触外部事物,掌握语言能力的最有效方式之一。老师和家长要善于通过动画片和电视新闻来训练宝宝的语言能力。比如,看到幽默搞笑的动画片,就经常插空问问宝宝动画片好看吗,哪里好看了,哪个小英雄是宝宝的学习对像?等等之类此类的对话,会让宝宝学会对事物的简单判断和塑造情智的简达表达能力。
四、从游戏里入手。
在教学过程中,或与宝宝交往过程中,老师与家长要善于通过游戏来培养宝宝的语言能力。比如,作为幼儿园老师,可以经常利用宝宝们休息过程中相对自由的一段时间,组织小宝宝玩一些小游戏。在游戏中要求宝宝们根据自己的角色来发言。如可以利用“超市购物游戏”,让一名宝宝当营业员,其他宝宝是顾客,让买东西的宝宝对当营业员的宝宝说说:“营业员,我要买XX。”,让当营业员的宝宝尝试简单接人待物。这样下来,宝宝的礼貌用语会得到很好的提升。当然,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老师或家要长适时指导纠正他们的语言习惯和语气……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10-12个月宝宝的语言能力训练方法
10-12个月宝宝的语言能力训练方法
10-12个月的孩子将说出第一个真正有意义的词“妈妈”。这是他人生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里程碑。
语言发展的奥秘
语言理解方面
研究表明,婴儿从9个月才开始真正理解成人语言。这时他们可以按照成人的言语吩咐去做相应的事情。经过10―12个月这一阶段的发展,到13个月时他们就能理解几十个词语。
这一阶段里,婴儿能对成人的吩咐(有时甚至不要吩咐,只要有相应的情景)马上做出反应,如“跟奶奶说再见”(婴儿就会摇摇手)、“欢迎叔叔”(婴儿就会拍拍手)等。有时他甚至会对那些根本就不是对他说的话中的某些词做相应动作。如,当他听到父母说“我们的宝宝现在已经对爷爷奶奶说再见了”时,就会马上挥动小手做“再见”状。这表明婴儿对语言的理解已经相当稳定和牢固了,他们已经能熟练地从语言的“涓涓细流”中拣出自己熟识的“语言石块”了。
语言表达方面
虽然婴儿是在10―12个月这一阶段里说出第一个词的,但事实上有的婴儿最早可在9个月时说出第一个有特定意义的词,而有的则可能要在16个月时才说出第一个词,这都属于正常现象。
婴儿说出第一个词后,其掌握的新词以每月1―3个的速度递增,到15个月时就能说出10―20个单词了。
丰富语言环境
.丰富孩子的语言环境
研究表明,家庭语言环境比较丰富的婴儿,开始说话的时间要比一般婴儿早得多而且质量要好得多。所谓的“家庭语言环境”,具体表现为婴儿在其日常生活过程中所能听到的语言(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如果在给孩子或孩子想要什么东西时都先告诉他 “这是什么” ,同时每次父母和孩子在一起时都告诉他“正在做什么”、“玩什么”,那么,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会有惊人的进步。
鼓励孩子掌握新的语音
当孩子试着学习一种新语音时,一定要及时给他以鼓励。如,鼓掌欢迎、拍手叫好甚至亲亲他、拍拍他的小脑袋。这种热情的鼓励使他很快受到鼓舞并且明白:哦,原来我这样做会使妈妈感到很高兴,那我就这样做吧!
当然,他第一次尝试发的音也许并不准确,这没关系,只要照上述方法鼓励完他以后,自己可以示范着发一下正确的语音。这样他就可以及时调整、反复练习,直至最后发出正确的语音。
语言智能教育活动
“宝宝来读书”
这里所说的读书,只是简单的“看”书而已,因为孩子还不可能真正读懂书上的文字。可以找一些大的(16开为宜)、以彩色图片为主、只有少量文字的低幼读物。内容最好是有关动物、玩具或其他孩子比较熟悉的事物。书中如有文字,也不必全文照念,只要以一两个简单的单词告诉孩子每页图片中的内容,如可以用手指着图片说“这是老虎,老虎”、“小狗汪汪,汪汪”、“小汽车,这是小汽车”等等即可。
每次和孩子读书之前,最好把他环抱在膝上坐着,大人一手拿着书,一手指着书对他说:“宝宝瞧!书!这是书!来看宝宝的书!看书!”并尽量以饶有兴致的语言引起他的兴趣,再以生动的语言为他指认每页图中的内容。有时他自己也会用手指一下书中的图片,这时大人应该立即停下来告诉他手指的是什么。然后让他自己来翻书并以他的速度为准,尊重他的“读书自由”。你会发现,他一会儿把书拿倒了,一会儿又从后向前翻,一会儿又连翻好几页。这都很好,千万不要因此而制止他。这表明他在“探索”和“研究”书,这时书对他来说不仅可以读,而且还是一个很好的玩具呢!
“帽帽戴”
把家里的各种帽子都找出来放进一个纸盒子里,让孩子和你都面对一面镜子坐着。然后从纸盒子里拿出一顶帽子戴在你的头上,并对他说:“戴帽帽,帽帽戴,宝宝看帽帽!帽帽在头上!宝宝该你了,快去找帽帽!”孩子看见形状各异的帽子戴在你的头上,一定会笑个咯咯不停。
重复几遍后,试着让他自己从纸盒里拿帽子戴,同时反复对他说:“戴帽帽,帽帽戴,宝宝看帽帽!帽帽在头上!宝宝该你了,快去找帽帽!”等他戴上后,鼓励他学说这个歌谣“戴帽帽,帽帽戴……”。
这样以来,平时孩子自己也会玩这种游戏了。他会把帽子戴在自己头上,并试着说:“戴帽帽,帽帽戴……”
“宝宝骑马,哒哒哒”
当你舒舒服服地坐在椅子上时,可以把孩子放在你的腿上,面对你坐着。你开始慢慢地用腿上下颠他(就像骑马一样),同时用双手扶着他或环抱他使他不至于摔倒。这样他会感到很舒服并且会咯咯咯地笑。
在颠簸的同时,你可以高兴地念:“哒哒哒,哒哒哒,宝宝骑马,哒哒哒”。然后再加快速度上下颠他,口里念道“的的的,的的的,妈妈骑马,的的的”。还可以再稍微快一点颠他,口里念道:“嘀嘀嘀,嘀嘀嘀,爸爸骑马,嘀嘀嘀”……
这样, 孩子很快就会喜欢上这个游戏,并且会口中喃喃有声地念这些歌谣:“哒哒哒,宝宝骑马,哒哒哒……”
晚安歌
每天睡觉前给孩子唱一首自编的《晚安歌》,是非常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的。
宝宝语言能力发育关键期的训练方法
宝宝语言能力发育关键期的训练方法
0~~3岁宝宝语言发展最快、也是最为关键的阶段,细心的父母在实践中不难发现,宝宝在这个时期的语言发展速度相当惊人,只要稍加引导,宝宝就能说出一些多词句的话语,并学会使用各种基本类型的句子,说话时还会出现一些复合句。
这个时期的宝宝还非常渴望能与父母交流,对此,父母可利用以下方法,因势利导地对宝宝的语言能力进行训练。
复述说话和故事内容:复述说话和故事内容是最为简单,也是最为有效的训练方法。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不管什么时候,都可以对宝宝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让父母先对宝宝说一句话,然后让宝宝跟着说,开始时可从最简单的句子说起,如,“宝宝喜欢写字”、“妈妈喜欢宝宝”,待宝宝熟练掌握后,再逐渐延长句子的长度。
给宝宝讲故事时,也可采用这种复述的训练方法。选择故事时,可选一些情节简单但宝宝却较感兴趣的故事。父母讲完后,即可尝试让宝宝将故事的内容和情节复述出来。最初宝宝可能会感觉有些困难,父母一定要善于引导和鼓励宝宝接着复述。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如,“记得明天将这个故事讲给邻居的小妹妹听”、“会讲故事的宝宝是非常棒的宝宝”,以此调动宝宝复述的积极性。
看图说话:很多幼儿图书都配有图画,父母可运用这些图画,训练宝宝的语言思维能力。和宝宝一起翻开书,一边指着图片一边向宝宝讲解:“母鸡带着鸡宝宝找小虫”、“小白兔在吃红萝卜”,最后再试着将这些画面连起来,让宝宝讲给父母听。开始宝宝可能讲得不完整,甚至不会讲,这很正常。父母千万不要着急,应鼓励宝宝慢慢来,大胆地讲。相信经过不断训练,宝宝会讲得越来越好。
教宝宝念儿歌、诗歌:儿歌、诗歌一般说来比较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宝宝即使不理解其中的内容和含义,也会非常乐意地大声朗读,最后达到熟读成诵。这样既可提高宝宝的语言思维能力,又能让宝宝欣赏到优美的诗歌、学到知识,真可谓一举数得。
教宝宝认识玩具及生活用品:宝宝总是怀着一颗好奇心去观察周围的环境和事物,聪明的父母一般都会及时地满足宝宝的这种好奇心。周围环境中的一些物品,是教育宝宝学习语言的好工具。父母可通过教宝宝识认这些物品的名称及用途,让宝宝学到很多生活常识,同时积累新的名词,这对宝宝语言思维的发展和运用十分有益。
宝宝的语言训练法
导读:复述说话和故事内容是最为简单,也是最为有效的训练方法。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不管什么时候,都可以对宝宝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1~3岁是宝宝语言发展最快、也是最为关键的阶段,细心的父母在实践中不难发现,宝宝在这个时期的语言发展速度相当惊人,只要稍加引导,宝宝就能说出一些多词句的话语,并学会使用各种基本类型的句子,说话时还会出现一些复合句。
这个时期的宝宝还非常渴望能与父母交流,对此,父母可利用以下方法,因势利导地对宝宝的语言能力进行训练。
复述说话和故事内容
复述说话和故事内容是最为简单,也是最为有效的训练方法。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不管什么时候,都可以对宝宝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让父母先对宝宝说一句话,然后让宝宝跟着说,开始时可从最简单的句子说起,如,“宝宝喜欢写字”、“妈妈喜欢宝宝”,待宝宝熟练掌握后,再逐渐延长句子的长度。
给宝宝讲故事时,也可采用这种复述的训练方法。选择故事时,可选一些情节简单但宝宝却较感兴趣的故事。父母讲完后,即可尝试让宝宝将故事的内容和情节复述出来。最初宝宝可能会感觉有些困难,父母一定要善于引导和鼓励宝宝接着复述。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如,“记得明天将这个故事讲给邻居的小妹妹听”、“会讲故事的宝宝是非常棒的宝宝”,以此调动宝宝复述的积极性。
看图说话
很多幼儿图书都配有图画,父母可运用这些图画,训练宝宝的语言思维能力。和宝宝一起翻开书,一边指着图片一边向宝宝讲解:“母鸡带着鸡宝宝找小虫”、“小白兔在吃红萝卜”,最后再试着将这些画面连起来,让宝宝讲给父母听。开始宝宝可能讲得不完整,甚至不会讲,这很正常。父母千万不要着急,应鼓励宝宝慢慢来,大胆地讲。相信经过不断训练,宝宝会讲得越来越好。
教宝宝念儿歌、诗歌
儿歌、诗歌一般说来比较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宝宝即使不理解其中的内容和含义,也会非常乐意地大声朗读,最后达到熟读成诵。这样既可提高宝宝的语言思维能力,又能让宝宝欣赏到优美的诗歌、学到知识,真可谓一举数得。
教宝宝认识玩具及生活用品
宝宝总是怀着一颗好奇心去观察周围的环境和事物,聪明的父母一般都会及时地满足宝宝的这种好奇心。周围环境中的一些物品,是教育宝宝学习语言的好工具。父母可通过教宝宝识认这些物品的名称及用途,让宝宝学到很多生活常识,同时积累新的名词,这对宝宝语言思维的发展和运用十分有益。
如何教宝宝正确发音
宝宝的发音具有多变性,发音常常不稳定,如说“很短”时发音很好,说“弟弟”时发音就不清了。也就是说,宝宝发音会受到不同语音的组合或不同的语词内容结构的影响,并表现在不同的方面。一般而言,歪曲音的情形比较容易发生,也就是说宝宝可能一直是以那种方式发那个音,而省略音和替代音就会缺乏一致性。
1.父母要为宝宝做出正确的榜样
宝宝学习发音的主要途径是模仿大人。父母发音清楚、正确,是宝宝学习正确发音的前提。宝宝咿呀学语时,就开始跟父母学习发音了。父母在宝宝身边发出的“呜”、“啊”等哄逗之声,以及哼唱的催眠歌谣,都是说给宝宝听的,都是在训练宝宝的听觉。宝宝稍大之后,就会学着父母发某些音节。父母的语音对宝宝学习发音影响最早,作用也是最大的。因此,要教宝宝正确地发音,父母必须先做到自己能正确地发音。
2.父母要有意识、耐心地教宝宝发音
给2岁的宝宝讲小人书时,可一边指着图,一边教宝宝说:“小猫喵喵叫”、“小鸭嘎嘎叫”。小宝宝一般都对动物感兴趣,可让宝宝通过说动物的名字、学动物的叫声练习发音。对于3岁的宝宝,不但可以教他模仿大人发音,还可以告诉他某些音是怎样发出的,并让宝宝观察大人发某个音时,嘴唇和舌头是怎样动的,再让宝宝自己进行练习。
3.父母可以带宝宝进行发音练习
如跟宝宝一起做“什么叫”的游戏:父母和宝宝分别拿着画有不同动物的卡片,轮流出示卡片,要求对方模仿卡片上动物的叫声。还可以教宝宝说些绕口令,如宝宝发“zh”、“si”、“zi”等音节有困难,父母可以教他说绕口令“买柿子”,以此强化宝宝发音的准确性。
买柿子
小石、小志、小三、小四,
提着篮子买柿子。
买柿子,吃柿子。
吃到嘴里甜丝丝。
4.父母应注意矫正宝宝的错误发音
父母矫正宝宝的错误发音要耐心,不可急于求成,更不可斥责宝宝,以免挫伤宝宝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同时坚持不懈地鼓励宝宝大胆练习,注意千万不要重复宝宝的错误发音。
用奶瓶训练宝宝的抓握能力
每次宝宝喝奶的时候,妈妈都要帮他拿着奶瓶,什么事情都不能做,那么如何训练宝宝自己拿奶瓶呢?且看《妈妈宝宝》为您支招!
许多妈妈会认为,书上说宝宝到了某个阶段应该会拿奶瓶,自己的宝宝就一定也要会,从而强迫他学习,这样的想法其实是不对的。要训练宝宝拿奶瓶,应该先从训练宝宝的抓握能力开始,循序渐进才是成功的关键哦!
有抓握的意愿就可以开始
宝宝4~5个月大就有向外探索的欲望了,开始想要抓东西。刘文奇护士长表示,手的动作分为粗动作和细动作,像抓握奶瓶这样的小肌肉锻炼,就属于细动作的一种。正常来说,宝宝6个月大时,小肌肉的发展大致成熟,就能很好地握住奶瓶了。可是现在很多宝宝到了六七个月还拿不好奶瓶,主要原因是家长没有给予宝宝足够的刺激。刘护士长建议爸妈,训练宝宝自己抓握奶瓶,一定要掌握正确时机,一旦发现宝宝的发展已经到了可以抓握的阶段时,就要开始进行教育。
学会拿奶瓶的两种方法
家长引导法有些宝宝六七个月大就会爬了,这时可以在宝宝喝奶前,把奶瓶拿给他看,让他伸手抓握,通过他自己的意愿来拿奶瓶,是不错的办法。如果在宝宝吃饱后再使用这种方法,就很难激发他拿奶瓶的意愿和冲动,也就达不到很好的训练效果了。
物品吸引法利用外观漂亮的奶瓶来吸引宝宝的注意,也是一种不错的训练方法。妈妈可以选择颜色鲜艳或有可爱图案的奶瓶,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刘护士长表示,6个月对色彩已经有一些概念了,所以,如果有能引起他兴趣的颜色,自然就会激发他想去抓握的意愿。不过,在选购时要选择质量合格的奶瓶,不要因为材料不合格引发中毒事件。
调整心态有助宝宝学习
很多爸妈觉得宝宝还那么小,拿奶瓶这种事自己代劳就行了,或者认为宝宝到时候自然就会拿了,这些想法都是不对的。宝宝拿奶瓶是需要训练的,要耐心地教他、训练他。当宝宝学了几次仍然不会的时候,爸妈也不要生气、放弃,因为这样的心态会影响到宝宝,不但对他学习拿奶瓶毫无益处,而且可能对他日后的心理成长也会有不好的影响。
爸妈可以这样做
训练抓握能力一般的奶瓶没有把手,所以爸妈想要训练他的抓握能
力,可以在喂奶时,帮助小宝宝把手放到奶瓶上,但是要注意奶瓶温度适中,以免烫伤宝宝。
套上把手如果没有充足的时间,也可以买那种有把手的奶瓶,帮助
宝宝将手扣在把手上训练抓握,让他自己慢慢学着适应。
小心!躺着喝奶危害多
学会自己拿奶瓶喝奶后,注意千万不要让宝宝躺着喝奶,因为这样可是隐藏着很大的危机哦!
呛奶医院里最常见宝宝呛奶的意外,刘护士长认为妈妈不能因为宝宝自己能拿奶瓶,就不在一旁照顾了。记住,宝宝现在还没有意识到危险的能力。
中耳炎躺着喝奶除了会有呛奶的危险,还容易造成中耳炎。因为宝宝的耳咽管和口腔相通,耳道也比较短,所以当奶水呛到喉咙时,很容易感染,引发中耳炎。
奶瓶性龋齿因为现在的生活条件提高,宝宝发育得比较早,很多宝宝五六个月就开始长牙了。躺着喝奶,宝宝容易睡着,再加上妈妈没有定时给宝宝清洁牙齿,很容易造成奶瓶性龋齿。
如何训练1-3岁宝宝忍耐力
导读:对一个婴儿来说,忍耐意味着只能等待两三分钟。如果不及时地满足他的需要,他的哭声就会逐渐升级,同时他已经学到的所有关于忍耐的要求会被忘记得一干二净。如果你的反应迅速而且具有一致性,那你就是在教你的孩子相信他的需要会得到满足。
“妈妈,我现在就要我的礼物,我不想等啦!”3岁的女儿在坚持自己的要求……为什么对幼小的孩子来说,等待这么困难?为什么当我们在打电话、在超市购物排队或为客人准备饭菜时,他们总是失去耐性呢?
忍耐不是与生俱来的
正如你已经注意到的,忍耐不是孩子与生俱来的东西。必须一刻一刻地、一天一天地、一年一年地教给他,他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来学习。为使你的孩子学会忍耐,他必须获得两种重要的智力技能:估量、理解时间的能力和领会因果的能力。他还需要两种关键的情绪技能:忍受挫折的能力和延迟满足的能力。
这些技能是相互依存的。例如,你的孩子只有在忍受一些挫折之后,才能做到延迟满足。同样,因果思维依赖于时间如何流逝和事件如何彼此衔接的一些知识。下面让我们看看你的孩子的忍耐力是如何伴随他的成长而发展的。
—、18个月以内
婴儿开始只有很小的忍耐力,这对他们的生存来说不仅正常而且必要。一个婴儿的全部需要(食物、温暖和保护),必须由他身边的成人给以满足,哭是婴儿寻求帮助的一种必要信号。但是即使是新生婴儿有时也必须让他学会等待一会儿,鼓励婴儿忍耐是从简单地告诉他开始的。当他听到你的说话声,他就会开始考虑下面将出现什么。当几个月的婴儿听到你的说话声,他就会停止烦躁,以此表明他已经懂得你的说话声,并且是他得到满足的一种前兆。因为语言联系着因果思维,所以它帮助婴儿学会延迟满足。
妈妈要记住:对一个婴儿来说,忍耐意味着只能等待两三分钟。如果不及时地满足他的需要,他的哭声就会逐渐升级,同时他已经学到的所有关于忍耐的要求会被忘记得一干二净。如果你的反应迅速而且具有一致性,那你就是在教你的孩子相信他的需要会得到满足。这就使他信任你,并鼓励他下次能等待更长时间。
训练1:“吃苹果”的等待
对于1岁的孩子,当他提出想去楼下散步时,妈妈可以拿出一个苹果说:“请等一下,等妈妈吃完半个苹果再下去散步。”然后邀请孩子也吃一小片苹果,同时对孩子亲切地说话,说说即将下楼见到哪些小朋友或是小动物、小食品等感兴趣的话题,会使孩子感受到等待中的小小乐趣。
对1岁半的孩子来说,当他想去动物园时,妈妈可以告诉他:“这儿有4个苹果,我们每天吃一个,吃完了就到星期六了,爸爸妈妈就可以带你去动物园了。”
这是利用视觉辅助,帮助孩子理解时间的概念。
训练2:“听歌曲”的等待
对于半岁的孩子,当他想妈妈抱的时候,妈妈不急着伸手抱他,先微笑地看着孩子,念一首孩子熟悉的童谣,然后伸手抱起他,让他感受到短暂的等待中,***爱一直陪伴着自己。
对1岁左右的孩子,你可以对他说:“我们得在汽车里听完这盘磁带里所有的歌曲,然后才下车到姥姥家去。”
这是利用听觉上的辅助,帮助孩子理解时间概念,并给他一种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完成选择,而不是发脾气。
二、18个月—3岁
这时的孩子已经会用语言向你倾诉他的要求,但他还不大懂得通过许多能力来调整自己,而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急切愿望,迫切希望得到他需要的东西,从而常常显得毫不讲理。
孩子的大量需要是指向你的——你的照顾、情感和赞许等等。他不理解为什么你在被召唤的瞬间,不马上过来或立即听从他的命令。
妈妈要记住:婴儿是非常以自我为中心的,这是这个年龄段发展的一个健康、正常的特点。缺乏忍耐力和有限的忍受挫折的能力是因为他仍习惯于把他自己的需要放在首位。
训练1:“宝贝,请你等一等”
当孩子向你提出要求时,微笑着对他说:“给妈妈念一首‘小蜗牛’的儿歌,你念完‘小蜗牛’,妈妈就过来了。”或“妈妈在喝咖啡,你给妈妈唱首歌,然后我们出去买牙刷。”
你也可以使用帮助孩子判断时间推移的装置,比如说指着汉堡造型的计时器告诉孩子:“看,等计时器的铃响,妈妈就要开始给蛋糕点一枝蜡烛啦!”
你还可以用积木来教孩子计算天数,让他学会等待。
训练2:“妈妈,你好了没有啊?”
和你3岁的孩子玩一玩角色互换的游戏。比如,由你来扮演没有耐心的孩子,让孩子来扮演爸爸或妈妈。然后,在“爸爸”或“妈妈”在为你做事时,夸张地模仿孩子平日不愿意等待的焦急,比如大叫“爸爸(或妈妈),你好了没有啊?我要吃蛋糕,我不要等!我现在就要吃!”让孩子体会到模仿的幽默,并领悟到不愿等待的滑稽。
你还可以给孩子选择一些主题关于期望、忍耐和最终满足的故事书。这些都可以逐步帮助你的孩子明白:有些事情是值得等待的。每个人都需要学会如何变得有耐心。
三、6岁以上
6岁以上的孩子要开始上学了,不管所学的科目是阅读、科技还是足球,忍耐力是学习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你应该继续帮助孩子培养忍耐力,帮住他确立短期内集中注意力的目标,把新信息分隔成小的组块,这样他就能掌握这些内容,并有足够的动力继续学下去,直到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
宝宝语言学习关键期的训练法
1~3岁是宝宝语言发展最快、也是最为关键的阶段,细心的父母在实践中不难发现,宝宝在这个时期的语言发展速度相当惊人,只要稍加引导,宝宝就能说出一些多词句的话语,并学会使用各种基本类型的句子,说话时还会出现一些复合句。
这个时期的宝宝还非常渴望能与父母交流,对此,父母可利用以下方法,因势利导地对宝宝的语言能力进行训练。
复述说话和故事内容
复述说话和故事内容是最为简单,也是最为有效的训练方法。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不管什么时候,都可以对宝宝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让父母先对宝宝说一句话,然后让宝宝跟着说,开始时可从最简单的句子说起,如,“宝宝喜欢写字”、“妈妈喜欢宝宝”,待宝宝熟练掌握后,再逐渐延长句子的长度。
给宝宝讲故事时,也可采用这种复述的训练方法。选择故事时,可选一些情节简单但宝宝却较感兴趣的故事。父母讲完后,即可尝试让宝宝将故事的内容和情节复述出来。最初宝宝可能会感觉有些困难,父母一定要善于引导和鼓励宝宝接着复述。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如,“记得明天将这个故事讲给邻居的小妹妹听”、“会讲故事的宝宝是非常棒的宝宝”,以此调动宝宝复述的积极性。
看图说话
很多幼儿图书都配有图画,父母可运用这些图画,训练宝宝的语言思维能力。和宝宝一起翻开书,一边指着图片一边向宝宝讲解:“母鸡带着鸡宝宝找小虫”、“小白兔在吃红萝卜”,最后再试着将这些画面连起来,让宝宝讲给父母听。开始宝宝可能讲得不完整,甚至不会讲,这很正常。父母千万不要着急,应鼓励宝宝慢慢来,大胆地讲。相信经过不断训练,宝宝会讲得越来越好。
教宝宝念儿歌、诗歌
儿歌、诗歌一般说来比较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宝宝即使不理解其中的内容和含义,也会非常乐意地大声朗读,最后达到熟读成诵。这样既可提高宝宝的语言思维能力,又能让宝宝欣赏到优美的诗歌、学到知识,真可谓一举数得。
教宝宝认识玩具及生活用品
宝宝总是怀着一颗好奇心去观察周围的环境和事物,聪明的父母一般都会及时地满足宝宝的这种好奇心。周围环境中的一些物品,是教育宝宝学习语言的好工具。父母可通过教宝宝识认这些物品的名称及用途,让宝宝学到很多生活常识,同时积累新的名词,这对宝宝语言思维的发展和运用十分有益。
如何教宝宝正确发音
宝宝的发音具有多变性,发音常常不稳定,如说“很短”时发音很好,说“弟弟”时发音就不清了。也就是说,宝宝发音会受到不同语音的组合或不同的语词内容结构的影响,并表现在不同的方面。一般而言,歪曲音的情形比较容易发生,也就是说宝宝可能一直是以那种方式发那个音,而省略音和替代音就会缺乏一致性。
1.父母要为宝宝做出正确的榜样
宝宝学习发音的主要途径是模仿大人。父母发音清楚、正确,是宝宝学习正确发音的前提。宝宝咿呀学语时,就开始跟父母学习发音了。父母在宝宝身边发出的“呜”、“啊”等哄逗之声,以及哼唱的催眠歌谣,都是说给宝宝听的,都是在训练宝宝的听觉。宝宝稍大之后,就会学着父母发某些音节。父母的语音对宝宝学习发音影响最早,作用也是最大的。因此,要教宝宝正确地发音,父母必须先做到自己能正确地发音。
2.父母要有意识、耐心地教宝宝发音
给2岁的宝宝讲小人书时,可一边指着图,一边教宝宝说:“小猫喵喵叫”、“小鸭嘎嘎叫”。小宝宝一般都对动物感兴趣,可让宝宝通过说动物的名字、学动物的叫声练习发音。对于3岁的宝宝,不但可以教他模仿大人发音,还可以告诉他某些音是怎样发出的,并让宝宝观察大人发某个音时,嘴唇和舌头是怎样动的,再让宝宝自己进行练习。
3.父母可以带宝宝进行发音练习
如跟宝宝一起做“什么叫”的游戏:父母和宝宝分别拿着画有不同动物的卡片,轮流出示卡片,要求对方模仿卡片上动物的叫声。还可以教宝宝说些绕口令,如宝宝发“zh”、“si”、“zi”等音节有困难,父母可以教他说绕口令“买柿子”,以此强化宝宝发音的准确性。
买柿子
小石、小志、小三、小四,
提着篮子买柿子。
买柿子,吃柿子。
吃到嘴里甜丝丝。
4.父母应注意矫正宝宝的错误发音
父母矫正宝宝的错误发音要耐心,不可急于求成,更不可斥责宝宝,以免挫伤宝宝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同时坚持不懈地鼓励宝宝大胆练习,注意千万不要重复宝宝的错误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