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教孩子使用时间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1-09-02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教孩子使用时间的方法

掌握时间,就是掌握生命!

故事一:

“快去睡觉了!已经深夜两点,还在摘什么?”

“我在做一份报告,明天最后一天

“不是上礼拜就开始做了吗?怎么还没弄完1

“我要做得特别好!因为前一次得了A++,老帅特别夸奖,所以这次要更好

看孩子这么求好心切,妈妈只好不说话了。

(第二天早上)

“怎么还不起床?要迟到了

“找不舒服

摸摸头,好好地:“是没睡够吧!不是生病

“我不敢上学

“为什么?”

“因为今天要考英文,我还没准备!考坏就麻烦了!不如在家读书,明天再去补考

结果:没上学。结果:报告没准时缴。结果:补考之后被扣分。

故事二:

春假这一个礼拜,你打算做什么?”

“跟同学看电影Back-to-the-future(同到未来)、去打几场球、给暑假国际营认识的朋友写几封信、温习两个礼拜之后可能考的东西,当然,还有家庭作业。”

母亲想想。嗯……,不错!有娱乐、有运动、有郊游、有功课、又有准备,是很好的假期计划!

(春假过后的一个星期天)

“妈!开车送我去图书馆1

“有急事吗?”

“有!去借书,明天要缴读书报告——基度山恩仇记1

结果,没借到书,因为同学们都去借这本书。

结果:去买一本,但是报告没写出来,因为书太厚,看不完!

结果:多拖了两天才写成,而下面碰到考试,全砸了!因为假期里念的,已经忘了一大半!

故事三:

已经深夜一点钟。

“你在干什么?戴着耳机发楞?”妈妈问。

“我在等着听新闻快报!看看明天会不会下雪,下雪之后会不会停课1

(二十分钟之后)

“你在浴室做什么?”

“我在摘隐形眼镜、还有刷牙、洗脸1

(十五分钟之后)

“你在做什么?已经一点半了1

“我在放洗澡水!我在等水满1

(三十分钟之后)

“你为什么还不关灯睡觉?已经两点多了1www.yjS21.cOM

“我在收拾书包。”

结果:两点半钟才熄灯。

“他上礼拜出去旅行,怎么一大早不用人叫就起床了?还有在暑假国际营里,他不是起是比别人都早吗?”老子吼着:“为什么现在要赖床?”

结果:老子捶了儿子一拳,儿子态度恶劣地顶撞两句,父子两天没讲话,而且当天早上儿子又迟到了!

安排时间的比重并善用时间

以上三个情况,是每个家庭都可能经验的,也暴露了许多孩子的问题。

由故事一,我们发现孩子常犯一个毛病,就是不知道怎么分配时间。他们可能明天要考三科,却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准备第一科上,等第一科读完,却已经晚到没时间和精力念下两科。

或是勉强念完,第二天却没精神上学。

他们也可能花不成比例的多时间,去搞一样东西。问题是这一科的老师不会因为他这一次杰出的表现,就免除以后的功课。别的同学表现虽远不及他,但只要达到应有的水准,也能得到高分。他反倒因为误了其它的功课,而在最后遭到挫败。

故事二,看来似乎与故事一相同,实际问题出在:孩子不懂得分辨“大时间、小时间、完整时间与零碎时间。”

他们可能用大而完整的假期,做一些每件只需一、两小时就能完成的事。却在小而零碎的空间,想要去做需时数日才能做成的“大题目”。这就好比,有了大笔钱却只知道买许多小电器、小摆设,度假游乐的人,到头来没有自己的房子住!

故事三所表现的,是不知道在同一时间做许多事。这种人往往只能单线地使用时间,他不懂得在等车时看杂志、在坐车时背英文单字,甚至在长途的车程中打个吨。如同故事中,那孩子明明可以一边摘眼镜、一面听收音机、等洗澡水;或一边听收音机、等洗澡水、一边收书包。结果他却要一件件分开来做,浪费了两、三倍的时间。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用好这几条时间管理方法,孩子假期不荒废!


“快点,快迟到了!”,“哎呀,你怎么还不写作业”,“睡觉时间到了,别玩了!”……

你们家是不是经常出现这样的催促声?孩子完全不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没有时间观念,更不会管理自己的有限时间。

专家指出:能够合理管理自己时间的人工作效率要比时间概念弱的人至少高10倍。

如果你不想让你的孩子在起跑线上输给时间管理,那么你很有必要引导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从小养成好的习惯对孩子将来的发展至关重要,那今天可可老师还是通过案例教您学会引导孩子时间管理。

故事案例

东东刚上一年级,每天的作业要写到10点,而且一点时间观念都没有,妈妈每天下班要不停的催促他,才勉强写完作业。其实东东作业并不多,只是被这样那样的事情把时间都磨灭了。

妈妈上了一天班回到家,已经累得精疲力竭,还要和孩子斗智斗勇,比如昨天晚上就是典型的一个例子:妈妈下班回到家的时候,东东已经吃完饭了,东转西转的玩,等妈妈催他才开始写作业。到书房不一会儿又听到他喊:“妈妈快来,我够不到书包,你帮我一下。东东妈最怕听到他喊,自己都累了一天,吃完饭,只想躺在床上休息。

可是没办法,儿子在叫,东东妈抖擞着精神,爬起来继续战斗。刚拿下来书包又听见“妈妈,37+9=?”,“哎,你这幼儿园就会做的题,怎么还问,要进位,懂不懂?”说完东东妈就又躺到床上,头痛欲裂。

一会儿,东东拍着桌子跳起来“不做了,不做了,这个题目太烦人了。”笔往桌子上一扔,跑到床上,乱蹦乱跳,还把被子都踢乱了,一股脑的扔到东东妈的脸上,东东妈也怒了,吼了他一句,他趴在床上呼呼直喘气。

妈妈长叹了一声:“哎,起来吧,不然你的作业写不完,老师又该找我了。”妈妈和东东接着做数学,一道题一道题地讲。

东东嘴里说着49,写出来却是29;明明是上一道题的答案,却写在下一道题的空格处;一会儿又漏了一道题。最后一道题是:数一数你的存钱罐里有多少钱?

东东就去找他的存钱罐全部倒出来,开始数钱,妈妈实在看不下去了说:“别数了,要不然一晚上都写不完作业,抓紧时间写吧,随便填个数就行了。”“不行不行,就要数”东东执意要数,妈妈也不能说什么,心里那个急呀。

终于写完数学作业了,还有英语和语文呢,英语有两本书,外教版和人教版,他非说是读人教版的书,还和妈妈争,因为外教版的有点难,最后妈妈要打电话问同学,他才不情愿地拿出外教版的书来读,这个争论的过程,就花费了20多分钟。

英语作业是读这两天学的课文,他呆呆地看了几分钟,脖子一扬,理直气壮的说:“我不会。”

“上了几天的课,你说不会,还这么有理,上课干嘛去了?读吧,把会的读出来。”妈妈也没好气的说,觉得自己就要爆发了,东东结结巴巴地读完了。妈妈把东东不会的词挑出来,一个一个的教,最后总算磕磕碰碰的把这篇课文读完了。

再问他这篇课文什么意思啊?回答是“不知道”,“妈妈,我太累了,我想休息。“”快点吧你,已经快到9点了,还有语文作业呢!“东东读书时常常是东跳一个字,西跳一个字,音也乱动,东东妈坐在边上指出他读的错误,他却不耐烦的说“你别插嘴“,东东妈说”你读错了不及时纠正?“他说”不行,老师说了不能插嘴“。

东东妈气急败坏地把书往他头上一磕“你自己读吧,妈妈不管你了!“等东东妈洗完澡出来,看到儿子趴在床上睡着了,妈妈又把东东拉起来,说:“你必须读完才能睡觉。“没办法,冬冬只好揉着眼睛起来继续读。终于读完了,已经10点半多了,每天都这样,妈妈和东东都已经快受不了了。

分析诊断我们常常想当然的认为,人的成长就像一个闯关游戏,每到一个阶段就能自动解锁一项新技能。

案例中妈妈也是同样心态,认为东东都上一年级了,应该学会自己写作业,自己有计划的完成自己的事情,殊不知,东东刚上一年级,“学习写作业“对冬冬来说是一种新的行为,是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完成的事情,需要对自己的时间进行有效管理,从行为到习惯更是需要家长的付出和努力,不是简单几句话就能达到的。

妈妈以为冬冬上学了,作为小学生就应该知道放学回家立即写作业,写完作业再玩儿,妈妈的美好愿望没有错,但是如果妈妈把自己的愿望作为标准来衡量此时此刻的东东,认为冬冬一上学就能达到这个目标,认为孩子自然而然的就能做到,那妈妈就会因标准过高而产生如上的困难、困扰和麻烦。

不仅东东的行为没有改善,而且在妈妈的高标准指导下,不断地催促、挑剔、批评会导致东东学习自理能力低下,缺乏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而且会过分依赖妈妈—妈妈不在家,就不知道要写作业;妈妈不在旁边监督,就不会写作业。

不仅自信心会不足,而且会伤害亲子关系,同时妈妈一直督促冬冬写作业,希望东东按照妈妈的要求做,当冬冬逆反抗拒时(比如冬冬阅读不让妈妈插嘴),妈妈就会感到不舒服,甚至生气、发脾气,像个孩子似的“不管你了“。

要知道,7岁孩子正是逆反的关键期(3岁,7岁,12岁,是孩子逆反的三个关键年龄段),他开始形成自己的主见,希望通过反抗和妈妈分离,这是孩子独立的标志。

妈妈因孩子的不听话(比如冬冬向妈妈扔被子、顶嘴等)而生气,正好达到冬冬的行为目的,其行为得到强化和保留,长此以往,东东的不当行为(依赖、骚扰、顶嘴)形成习惯,必将阻碍东东的正常成长。

解决方法

东东刚上一年级,对自己的时间没有概念,对自己的学习和作业,更是不知如何安排,需要妈妈帮助培养时间管理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那到底怎么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呢?

请按照如下步骤进行:第一周:记录孩子的自然状态下的时间安排,从放学回家开始,包括周末,同时记录孩子希望的时间安排,以及家长希望的时间安排。第二周:根据以上的时间记录,制定东东的时间表,以孩子为主,试行一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随时调整。

1、制定时间表时,家长要引起孩子的兴趣是关键,比如通过制定时间表,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玩儿,不要让孩子感觉,时间表是用来管他的,因而产生逆反和抵触情绪。

2、提前告诉孩子时间表的规则,约定奖惩措施,遵守时间表时,要给孩子鼓励和肯定给红花或红旗(依照孩子喜好来定);当孩子不遵守时间表时,不要唠叨、发脾气、抱怨,而要平静地告诉孩子,不遵守时间表,得到的是黑花或者黑旗,红和黑的花或旗是可以相抵的,每天计算红话或红旗的数量,注意:红要多于黑的数量。

3、约定用一定数量的红花或红旗换礼物,根据孩子的特点,约定礼物的种类,如食品文具,游戏时间,电视时间等,也可以是父母的服务,请小朋友玩儿或者去游乐场等。奖励也要细分,让孩子有进步就被肯定,家长不要吝啬鼓励。

4、同时约定处罚的方法,处罚要明确有效(不要用“再也不能如何等“),应该事先告知,力度不宜太大,以孩子能接受的程度为宜,否则将影响亲子关系。

5、把彼此的约定写下来,父母和孩子签字有效,如果遇到没有商讨过的问题,那正好是亲子沟通的美妙时间,你可以借此机会和孩子好好沟通。

6、执行时间表时,时间可以稍有弹性(5~10分钟都可以),可以提醒孩子到时间了,以及相应的处罚,不要太教条了。

刚开始时孩子忘记时间表是正常的,父母可以提醒一次,如果孩子没有认真对待,可以告诉孩子约定的处罚生效。注意:态度平静,不要发火,言简意赅,不要唠叨。如果您很生气,请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再和孩子沟通。

最后我还想提示一下,在家里最好准备一个定时器或者闹钟(推荐番茄钟),并教会孩子正确使用。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如果孩子能在时间表的帮助下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那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养成对自己负责的学习态度。

育儿心得:减少孩子看电视时间的方法


育儿心得:减少孩子看电视时间的方法

有的孩子沉迷于电视,无论怎么劝都无动于衷,坚守阵地。究竟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小电视迷们少看一点电视呢?

客观地说,孩子紧盯电视不放的坏毛病,是长时间以来呆板的生活模式所造成的结果,绝对不是用口头禁止、威胁就能把这个习性给扭转过来,通常要运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终止孩子对电视的坚持性,并以“提高兴趣”的策略让孩子多接触其他活动,当孩子感受到还有比看电视更有趣的事务时,才有可能将专注于电视的眼光移开。

因此,若您想降低电视对孩子的魅力,誓必要重新规划全家人的生活,作法如下:

一,丰富孩子课后的返家活动:户外休闲运动、课后学习等都很适合替代这段时光,只要父母肯花心思去安排,绝对能有效转移孩子对电视的兴趣。

父母适度修正个人的工作或家事步骤:孩子放学回家的时段,大多是家庭主妇忙于准备餐点的时段,妈妈若要扮演好电视把关人的角色,实有必要改变家事执行的步骤,或将家事简化,才能有空陪伴孩子进行您所期待他从事的活动。

二,规范全家人的收视习性:全家人一起重新检讨收视习性,规划出每日固定的收视时段,让孩子明确知道何时才是他的收视时间,父母也要以身作则遵守规定,带领孩子改变惯有的收视习性。

三,以“看电视”作为行为奖励品:优良的电视节目可以带来欢乐及提供知识,若将看电视作为对孩子的奖励品之一,不仅能满足他想看电视的欲望,更能引导孩子产生好的行为,如此一来,孩子看电视就不在成为父母的眼中钉了。

教孩子认识时间


个案:

清晨,4岁的文文问:“为什么今天不送我去幼儿园?”妈妈回答道:“因为今天是星期六呀,你知道星期六是不用上学的。”

文文仍然坚持说:“我要去幼儿园看看,今天到底是星期几?”

专家分析:

大多数4岁的孩子对星期几是没有概念的,稍大一些的孩子虽然能说出今天是星期几,但如果你在他睡眼惺松的时候问他,他往往又说不清今天将是星期几了。

如果你问一群4岁的孩子:“你几岁了?”他们大多会准确地回答,但实际上,他们还不能理解“一年有多久”。

由此可见,6岁以下的孩子尽管会使用“下星期四”、“在六月”等有关时间的词汇,但他们还不能真正理解时间这一概念。如果不对孩子进行有关时间的早期教育,孩子理解时间这个概念就要等到7岁左右。

孩子是怎样学习“时间”的?

蹒跚学步的宝宝的时间概念,来自于日常生活中那些有规律性的事情,比如:到了一定的时间宝宝得吃饭、午睡、洗澡、睡觉──不知不觉中,宝宝对时间有了模糊的认识。

2岁左右的孩子逐渐掌握了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如“以前”、“以后”、“首先”、“最后”等等。

如果你让三四岁的孩子按时间顺序做事,他们会遵守得很不错,例如每天睡觉前光穿睡衣、然后洗脸、洗手、刷牙,最后听睡前故事。如果你改变了其中的一个顺序,比如让孩子先刷牙再换睡衣,孩子往往会显得手足无措。

就是在这些有连贯性的活动中,孩子形成了初步的时间观念,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理解稍长的时间段了,例如:“昨天”、“明天”甚至“下个星期”、“下个月”。

孩子的时间概念有“盲区”

看上去,你的孩子说起有关“时间”的词一套一套的,但你千万别太信他。如果哪天你三岁半的孩子告诉你,下星期他要去奶奶家,他其实还不明白一星期到底有多久,所以,往往两三天后就哭闹:“为什么还不带我去奶奶家?”

我们不妨去考考幼儿园的小朋友,大多数孩子能说出一年有12个月,但大多不知道一个月究竟有多久。一些与日历有关的概念,如“天”和“小时”之间的关系,要求孩子有理解顺序和周期的逻辑能力,对孩子来说,困难不小。

妈妈妙招1

有一位经常出差的母亲,在出差前为她3岁的孩子做了一个特殊的日历:妈妈出差的每个日子都用一个日期格子表示,每个格子有不同的颜色,她将它挂在孩子床头。妈妈出差后,每晚睡觉前,爸爸让孩子在特殊日历上勾掉一天,这样,孩子看着一天比一天少的彩色空格,就明白妈妈什么时候会回来了。

这种做法比简单地对孩子说“妈妈会在下周二回来”来得更直观、更容易理解。

妈妈妙招2

“七彩缤纷一星期”

爸爸妈妈在选购台历的时候,不要忘记给宝宝也悄上一本,因为稍加改动,它就能成为帮助宝宝记时间的好帮手。

方法:和孩子一起选择七种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或者宝宝喜欢的其他颜色,用来代表一个星期的七天,然后一起将这个月的30天空格,分别涂上颜色,边涂色边教孩子:星期一是大红色……星期天是紫颜色。

每天晚上睡觉前,教宝宝用尺和黑颜色的笔,将当天的彩色星期格划掉。

理由:孩子最喜欢鲜艳的颜色,用色笔涂空格同样是他们最钟爱的活动之一,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他们把今天星期几、明天星期几的概念就记住了。

妈妈妙招3

学龄前的宝宝无法理解时间概念,不要紧,爸爸妈妈们可以慢慢地培养他们。由于孩子对鲜艳的色彩、奇异的形状和形象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兴趣,我们便设计了一套“形象时间”,让您的宝宝也来试试看,认识一下好看又好玩的时间吧!

“卡通动物”时钟

市场上卖的钟各种各样,但是每一圈的钟点都只有12个(数字石英钟除外),聪明妈妈不妨动手选择12种动物形象,分别贴在12个钟点上,将自家的普通钟变成有趣的卡通石英钟,这样,宝宝既记了时间,又认了动物,久而久之,宝宝的时间概念就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

方法:12种动物可以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来选择,凌晨1点一中午12点对应的动物分别是:老虎、老鼠、猫咪、公鸡、麻雀、小狗、水牛、山羊、小猴、鸭子、白兔、老鹰。找到大小合适的粘纸贴,贴在钟面上就可以了!

理由1:这些动物是孩子较为熟悉的形象。

理由2:它们在相对应的时间处于比较活跃的状态,比如公鸡4点左右打鸣,5点钟麻雀也开始叽叽喳喳叫起来,7点钟勤劳的水牛已经在田里工作了……形象而有趣,孩子们记起来就容易多了。

下午的问题:如果过了中午12点,如何给宝宝解释卡通动物钟点呢?这个问题好解决,下午1点,老虎时间到了,小老虎跟在妈妈后面进山洞午睡去了,宝宝中午同样要打个盹;依此类推,下午5点,麻雀时间到了,小鸟们纷纷飞回鸟巢,宝宝也该回家喽!

提示:当宝宝学会用短针认整点之后,再教他们认识一刻钟、半点钟和三刻钟,有了前面的基础,以后的学习进步会很快的。

妈妈妙招4

“芳香鲜花”十二月

一年四季,我们身边的植物都是不同的,12个月份会有不同颜色、形状、香味的花儿开放。利用四季鲜花帮孩子认识12个月份,既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又能让他们记住一年的时间,是不是值得一试呢?

方法:选择12种当月开放的鲜花代表1年的12个月份,它们分别是:腊梅、茶花、玉兰、桃花、玫瑰、褥子花、荷花、月季花、兰花、桂花、菊花、水仙花。

教孩子用简笔画的方式,将这12种鲜花画在当月月历的空白处,或者大人画好花的外形,再由宝宝涂上不同的颜色。

每个月的最后一天,和宝宝一起将月历翻到新的一页,并问他:“明天是几月份啦?”

宝宝看到亲手画的鲜花,会高兴地回答:“荷花月!”

这时,妈妈告诉宝宝:“对啦!荷花月是7月份,哥哥姐姐们也都放暑假了,宝宝可以和他们一起做游戏了!”

宝宝的小脑袋里立即闪过的概念是:荷花──7月──放假──游戏。

专家建议:

如果你的孩子能理解时间的概念、读懂日历,会给你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方便:当孩子想看他喜爱的电视节目时,他会注意时间,并且一点一点地学会协调自己的主观愿望和时间的客观限制之间的矛盾。

用“个性”的方法教“个性”孩子


小波是个个性十足的孩子。小波的妈妈鸿阿姨为了不消磨孩子的个性,鸿阿姨想了个很有“个性”的教育方法。

在“跌倒”中成长

很多人都说90后的孩子怕承受挫折,但是在小波的身上却看不到这样的现象。

小波刚学走路时,鸿阿姨是把小波当成一个大人来看待的。小波走路不稳反复跌倒的过程中,她鼓励孩子一次再一次的爬起来。有一次,小波看到别的孩子从高坡跳到平地上,一时兴起,他也要跟着那群大孩子一同玩耍。刚会走路的小波从高坡上跳下来,重心不稳摔到了地上,小波立即哭了起来。鸿阿姨看到后,并没有去扶他,还在旁边夸他跳得好,没有摔伤。小波听后,停止了哭泣,又再一次的挑战高坡。吸取了第一次失败经验的小波,在第二次挑战中,并没像第一次那样摔得恨惨。鸿阿姨又继续鼓励小波,小波在不断地鼓励下终于挑战成功了。在鸿阿姨这样的鼓励下,小波也从跌倒中逐渐成长起来。

小波刚读书后,成绩并不理想。鸿阿姨并没因此指责孩子,而是采用了赏识教育作为教育孩子的理念,帮助孩子在失败中成长。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鸿阿姨一句及时的表扬,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赏的手势,帮助孩子从困难中,逐渐建立起自信。在孩子的学习方法上,鸿阿姨要求小波每天要预习,每天将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用本记下来,第二天带着问题去听课。通过预习的方式,小波在第二个学期结束后,就在班里名列前茅。

与孩子一起成长

习惯的培养不是几天就能形成的,而是长时间的反复“培训”形成的。

为了让小波养成好的读书习惯,鸿阿姨给小波买了《上下五千年》、《昆虫记》、《十万个为什么》、《海峡两万里》等诸多适合他的书籍名著。刚开始,小波还不领情,对于在家里安静地看书,他的兴趣更多地是和其他小朋友玩。为此,鸿阿姨就陪着小波一起看书,先给小波把书上的内容当作故事给小波讲,接着就让小波自己去阅读。等小波看了一部分,鸿阿姨会与小波一起探讨书中的内容,主动向孩子请叫不懂的问题,让小波当她的小老师,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小波的读书兴趣。

在采访结束后,鸿阿姨告诉记者:“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有个性,这对于我们家长来说是个难题,我们家长也只能与孩子一同学习,这样才能更好的教导他们。”

8招教会孩子学会善用时间


第1招:用好手表和闹钟

孩子做事拖拉,很大原因是因为孩子们总是在做事时忘掉时间。闹钟却从来不会忘记任何事,除非你忘了给他上弦,而且闹钟的铃声具有一种家长没有的权威,有时候“铃一”比家长的“该起床了一”更有效果。还可以把时钟设定成在白天时每半小时报时,这样双休日孩子在家时,也会有点“紧张”气氛了。

第2招:一心一用

要想让孩子利用好时间,首先就要让孩子养成一心一用的好习惯。专心致志的品质其实是可以后天培养的,最切实可行的方法是从生活入手。比如,穿衣、吃饭、收拾书包、洗衣服等生活上的事情采用限时完成法,需要多长时间,事先和孩子一起设定好,然后督促孩子以最快的速度保质保量地完成。这样的计时劳动、计时阅读、计时讲故事等小竞赛,会有不错的效果。

第3招:一心二用

时间的流逝是随时随地的,教孩子利用好零碎的时间,在一心一用的基础上学会一心二用,也可以提高孩子的效率。比如在晨跑或洗澡时听英语录音,在盥洗池旁贴一张词汇表,每天刷牙时熟记一个生词……

其实,这正是“统筹方法”的运用。当然,这种一心二用一定要在保证不影响“正事”的完成效果的基础上进行,更重要的一点,一定要坚持不懈。

第4招:多花5分钟

5分钟,一个不起眼的时间,可如果利用好这5分钟,会让很多事情变得简单和高效。比如,每天让孩子在做完作业后,坚持用5分钟的时间检查一下,或者预习一下明天的功课,那就会让孩子省去很多修改错误的时间,而且在第二天的学习中会感觉轻松;让孩子用5分钟检查一下有没有遗漏东西,这样就会省掉他回来取东西所花费的时间。

让孩子养成多花5分钟整理东西的习惯,把常用的与学习有关的东西都放在伸手可及的位置,将重要的学习用品和资料用一个纸箱或抽屉装好,避免用时东翻西找,浪费时间。当孩子养成随手整理的习惯后,效率自然会有质的提高。

第5招:跟孩子来个约会

守时是当代社会一个十分重要的品质,让孩子养成言而有信,准确守时的好习惯是十分重要的。比如,在孩子看电视或玩电脑时,要事先约定多长时间,约定的时间一到,马上就要停止;在带孩子出去玩时,要求他在约定的时间内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如果不能按时,就以取消活动来作为惩罚。经过几次这样的约定,孩子自然会形成看着时间办事的习惯了。

第6招:教孩子说“不”和“请”

“他们非要让我去打游戏……”,“她们要我一起去买东西……”从众、合群,几乎是所有孩子的脾气,虽然并不情愿,但对别人的请求不会说“不”,让孩子的时间就这样浪费掉了。一个词怎么也想不起来,一道题就是不会做了,孩子却不向家长和老师请教,虽然自己解决问题的精神可嘉,但学习会求助别人,学会说“请问……”却是当代社会十分必要的。因为一个人毕竟不能当全能冠军。

让孩子面对诱惑学会拒绝,面对超过自己能力的问题时学会求助,是养成高效习惯的必要条件。

第7招:孩子的时间“相对论”

自己喜欢的事,1小时相当于1秒钟:不喜欢的事,1秒钟相当于1小时。这是对著名的相对论最简洁的解释。对于孩子来说,当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一两个小时也不觉得久,而且做得很好;而当他不情愿地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时,每过5分钟就要抬头看看表,而且做事也是拖拖拉拉耗时间。

相对论是无法改变的,但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的兴趣,把枯燥无味的学习变得轻松一些。这样,孩子做事时自然会变得高效起来。

第8招:别跟生物钟对着干

除了挂在墙上、戴在手上的钟表,还有一个看不见的时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就是生物钟。当孩子在午饭后或“开夜车”时昏头昏脑,家长就不要指责孩子效率不高了,因为没有人能跟“生物钟”较劲。当然,生物钟也是可以利用的:在一天中,让孩子利用早晨精力最充沛的时间抓紧学习较难的功课,解决较复杂的问题;也可以安排孩子在每天的同一个时间段学习同一科目,久而久之,生物钟就会记住这个规律,每到固定的时间就会形成兴奋点,从而使孩子的学习更具效率。

另外,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年人注意力集中一次最多50分钟,而孩子年龄越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短,因此我们不能让孩子连续学习时间过长,否则自然会让孩子效率下降甚至产生副作用。应该让孩子每学习30-45分钟,就休息10-20分钟。

孩子学习的黄金时间

很多学者通过研究发现,80%的人在生物钟上有同样的规律,他们发现了大脑在一天里不同时间内内的活动程度,以及各时间段适合做什么。知道了这个规律,我们就可以利用它来制定孩子的学习时间。

清晨6-7点

因为一夜的睡眠,人已经消除疲劳,这时人的头脑最清醒,体力也十分充沛,是学习的黄金时间,可以让孩子对功课进行复习。

上午8-11点

这段时间人的耐力比较好,可以安排做一些较难功课。另外,此时人的短时记忆效果很好,可以用来进行一些记忆任务,如果想考试前再突击一下,这时就不失为一个好时段。

下午13-14点

午饭后人总是瞌睡不断,所以些时最好让孩子小睡一会儿,半个小时就可以大大提高下午的学习效率。

下午14-18点

这段时间,尤其是15-17点,是人大脑的第二个高潮期,可以用来安排一些比较重要的和困难的学习任务。而且这段时间还特别适合去记忆一些需要长期记忆的知识。

晚上19-22点

这也是学习的黄金期,可以安排孩子完成作业,进行复习和预习。

相关推荐

  • 用好这几条时间管理方法,孩子假期不荒废! “快点,快迟到了!”,“哎呀,你怎么还不写作业”,“睡觉时间到了,别玩了!”…… 你们家是不是经常出现这样的催促声?孩子完全不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没有时间观念,更不会管理自己的有限时间。 专家指出:...
    2021-01-29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减少孩子看电视时间的方法 育儿心得:减少孩子看电视时间的方法 有的孩子沉迷于电视,无论怎么劝都无动于衷,坚守阵地。究竟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小电视迷们少看一点电视呢? 客观地说,孩子紧盯电视不放的坏毛病,是长时间以来呆板的生活模式所...
    2020-09-05 阅读全文
  • 教孩子认识时间 个案: 清晨,4岁的文文问:“为什么今天不送我去幼儿园?”妈妈回答道:“因为今天是星期六呀,你知道星期六是不用上学的。” 文文仍然坚持说:“我要去幼儿园看看,今天到底是星期几?” 专家分析: 大多数4...
    2021-04-14 阅读全文
  • 用适宜的方式使孩子转变 刘文博小朋友有爱心、自理能力强,这两个方面成为孩子们学习的焦点。但是,提起刘文博排队,却还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不管他站在哪儿,他都会跑出去,有时跟小朋友追逐,有时跑到大型玩具区域,有时蹲下来捡石子,有...
    2020-12-19 阅读全文
  • 用“个性”的方法教“个性”孩子 小波是个个性十足的孩子。小波的妈妈鸿阿姨为了不消磨孩子的个性,鸿阿姨想了个很有“个性”的教育方法。 在“跌倒”中成长 很多人都说90后的孩子怕承受挫折,但是在小波的身上却看不到这样的现象。 小波刚学走...
    2021-12-27 阅读全文

“快点,快迟到了!”,“哎呀,你怎么还不写作业”,“睡觉时间到了,别玩了!”…… 你们家是不是经常出现这样的催促声?孩子完全不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没有时间观念,更不会管理自己的有限时间。 专家指出:...

2021-01-29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减少孩子看电视时间的方法 有的孩子沉迷于电视,无论怎么劝都无动于衷,坚守阵地。究竟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小电视迷们少看一点电视呢? 客观地说,孩子紧盯电视不放的坏毛病,是长时间以来呆板的生活模式所...

2020-09-05 阅读全文

个案: 清晨,4岁的文文问:“为什么今天不送我去幼儿园?”妈妈回答道:“因为今天是星期六呀,你知道星期六是不用上学的。” 文文仍然坚持说:“我要去幼儿园看看,今天到底是星期几?” 专家分析: 大多数4...

2021-04-14 阅读全文

刘文博小朋友有爱心、自理能力强,这两个方面成为孩子们学习的焦点。但是,提起刘文博排队,却还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不管他站在哪儿,他都会跑出去,有时跟小朋友追逐,有时跑到大型玩具区域,有时蹲下来捡石子,有...

2020-12-19 阅读全文

小波是个个性十足的孩子。小波的妈妈鸿阿姨为了不消磨孩子的个性,鸿阿姨想了个很有“个性”的教育方法。 在“跌倒”中成长 很多人都说90后的孩子怕承受挫折,但是在小波的身上却看不到这样的现象。 小波刚学走...

2021-12-27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