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教育孩子 言传身教胜过一切

发布时间:2021-09-02 怎样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笔记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据美国报道,湖南卫视年度大作《爸爸去哪儿》的热播掀起了一股“亲子旋风”,明星在镜头前与自己孩子的互动展现出不为人知的一面,让观众们眼前一亮。据说该剧的播出为年轻夫妻抚育下一代增加了信心,一些本来不想要小孩的夫妇们因为看见剧中的宝贝们太过可爱也因此改变了主意。

教育孩子言传身教胜过一切

对于如今的80后夫妻来说,传统的育儿经已经不能再满足于他们的需求,养孩子不只是管他们吃喝拉撒睡那么简单。如何培养孩子的智慧和艺术修养等事宜已经早早地提上了日程。排除那些浮夸的课程,育儿专家对于当今培育孩子给出了5点比较“实在”的建议:

第一,当自己孩子的“倾听者”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习惯于把自己的位置摆在“高高在上”的地位,习惯于告诉孩子“你应该去做什么”或者“我觉得什么对你更好”。育儿专家建议家长们在做出自己的决定之前,应该先听听孩子们在想什么,孩子们在这个事情上是什么态度,和孩子进行平等的交谈。做父母的往往觉得自己做的事都是为孩子好,但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切身体验,那就是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父母对我们所做的一些“为我们好的事”,却其实对我们造成了伤害。所以新一代的父母们一定要经常反思自己与孩子的互动方式。

第二,不要粗口,不要威胁

孩子的天性是善良的,即使做出一些“惹毛”你的举动也是无心之过。育儿专家建议千万别对孩子发火,如果实在克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应在心中默念数字,从1到10,让自己冷静下来。做到“5不要”:不要冲动、不要粗口、不要威胁、不要妄下结论以及不要自以为是。

第三,不要恐吓,要言而有信

一些父母很习惯在处理孩子不听话问题的时候,说出“你要再这样我就不带你去游乐园玩了。”或者“你如果听话的话,我马上给你一个特大礼物。”等诸如此类的“保证”或者“威胁”。要记住,在孩子的世界里,这些话都不是“随便说说”的话,你不当真孩子却当真,不要为逞一时之快或是为了纠正孩子的行为而“口不择言”。如果不能履行诺言,你在孩子心中就没法树立言而有信的形象,以后再对孩子进行教育,也无法在孩子心中扎根。

第四,说什么其实没多大用,做什么才真管用

父母对于孩子的溺爱可能会时常让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规矩又化作泡沫,育儿专家建议要坚守原则,应该说“不”的时候不能轻易妥协。不过如果你自己的言行不能端正,那么再严厉的规矩对孩子来说也都是虚弱无力的。家长说什么其实没多大用,做什么才真管用。言传身教才是给小孩子树立真正人生观、价值观的方式。

第五,别为孩子丧失自己

善待自己,即使是有了小孩也不能够放弃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这才是给小孩子最好的榜样。要记住,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性格决定命运,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最重要的是家长自身的善良与进取。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身教胜于言传


身教胜于言传昨天下午,接**下棋回来的路上,**一上车就告诉我“妈妈,我今天的棋下的很好,全赢他们几个。”

呵呵,小子不错的,最近下棋很有魄力的,常常能全赢他们。我“奥,是吗?不错,**最近棋下的不错,进步很大。妈妈看**最近很努力了,每天都做题目,你看只要努力了,就会有收获的。”**一脸自豪地样子。**“邱老师也说我下的不错,都夸我了。!”奥,是的吗?**一项都会自夸,有时会把老师的表扬夸大。我“是的吗?邱老师是真的这么说的吗?”**“邱老师这堂课没说我,那还不是等于夸我了。”

我“**同学,我们要搞清楚,没说你说明你这课下的不错,可邱老师并没有说你下的不错这句话啊。做人最可贵的品德是什么?”**“是诚实,我认为老师没说我就是说我下的不错。”

我“**我们想象力丰富是很好。但是想象力要依据现实的,我们每个人都想得到表扬,可是我们不能为了表扬去自己凭空想象出来老师没说过的话,对吧?”**连连点头,并说“妈妈,我知道,其实这样凭空想象就是撒谎了。我错了妈妈。”**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

我“**认识到自己错误了,妈妈很高兴。**现在真的是一个素质搞得男子汉,你看中午也主动和妈妈道歉。妈妈为**的进步感到高兴。可妈妈又想问你一件事,你愿不愿意告诉妈妈。你中午为什么那么大声音对妈妈喊起来?”

**脱口而出“那是因为你以前老是对我大喊大叫的!”真是身教胜于言传啊,以前我的不好行为真的给孩子带来了影响,孩子的话、中午的事也使我看到以前的自己,在孩子心目中就是这样子。

我“**,是这样啊,那妈妈今天很郑重的和你道歉,以前是妈妈错了,请原谅妈妈,妈妈以后绝对不会这样了。以后请**监督妈妈,妈妈争取平和的和**说话。妈妈争取做个有素质的妈妈!”

**“妈妈现在已是智慧妈妈了,我说的那是以前的妈妈。你不是天天在学习吗。现在妈妈你已经改正了。现在也不对我大喊大叫了。我以后也不对人大声说话了。”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现在真正深刻认识到孩子有问题就是自己身上的问题。家长的一言一行一时一刻的在影响着孩子。孩子就是我们家长的镜子。真的是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教育孩子,言传不如身教


教育孩子,言传不如身教

越喜欢讲道理的家长,孩子往往越不听话

“讲道理”是很多家长喜欢的一种教育方式,一直以来被正面推崇。但人们也往往发现讲道理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没用,越喜欢讲道理的家长,他的孩子往往越不听话。

有位家长说她7岁的女儿特别逆反,不让做什么就偏去做,她经常苦口婆心地给孩子讲道理,孩子却不听,惹得家长常发脾气。她知道打骂孩子不对,但不知该怎么办。

让她举个孩子如何不听话的例子,她讲了这样一件事:

她家住公寓楼五层,没有电梯,走楼梯上下。最近女儿特别喜欢这样下楼:一条胳膊搭到楼梯扶手上,胳膊用力脚不用力地向下溜。妈妈不允许孩子这样做,说楼梯扶手平时没人擦,那样会把衣服弄脏磨坏。

但再一次下楼时,孩子又那样,屡说屡犯,家长终于失去耐心,大发脾气。孩子当着家长的面不敢那样做了,却找各种机会偷偷地那样下楼,衣服袖子下面经常是脏脏的。

陈述完事情后,家长用失望的口气加一句:“我那孩子,天生就不如别的孩子懂事,我其实挺尊重她的,不知给她讲了多少道理,可她好像一句也不听。”

我对家长说:“你既然已经发现讲道理没用,那至少说明在这件事上,讲道理是不对的,发现不对,就应该立即停止。”家长一脸迷惑,情绪上略有抵触地问我:“讲道理不对吗?那该怎么教育她呢?”

我说:“很简单,回家找两块抹布,你和孩子一人一块,自上而下把楼梯扶手擦干净,既做了公益,又满足了孩子手脚并用下楼的乐趣,试一下,看看效果如何。”家长一听,恍然大悟!我怎么就光想着给她讲道理呢?

这位家长之所以没想到,应该在于她一直以来只注意了自己如何说得“有道理”,没去想自己做得多么没道理。

人们对“讲道理”的偏好,往往源于思维惯性

从小在家庭、学校接受太多“大道理”教育的人,往往会成为讲道理爱好者。

一位家长说他在没孩子时,很瞧不上那些打孩子的人,觉得成人靠武力征服孩子,真是无能。他自己有了儿子后,遇到问题,总是耐心地跟孩子讲道理。

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发现自己奉行的“以理服人”越来越行不通了。周围又不时地有人对他说,教育男孩子就要粗野一些,只要告诉他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必须服从,不行就动用武力。

所以,有两次他和孩子发生冲突,真的没能控制住,对孩子动了手。到这时,他才发现自己黔驴技穷,也堕落为自己曾经不齿的那类家长了。

思想家卢梭说过:三种对孩子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这句重要的提醒已存世百年,可这三种办法恰是很多家长最习惯、运用最纯熟的模式。

还有一位家长,说他4岁的孩子有两个毛病,一是不听话,一是爱哭。问我怎么办。我让他举出最近的一个不听话的例子。

他说孩子这几天总是在晚上临睡觉前要下楼玩,无论家长怎么给他讲外面天黑了,小朋友都回家了,明天再玩之类的话,孩子都不听,就是哭着要下楼。我说,你说的两个毛病其实是一个,可以一起解决。

从今天开始,一切事情尽量听孩子的。如果他临睡前想下楼,你就辛苦点,抱他下楼,他想在楼下待多长时间,就待多长时间,在其他事情上也采取类似的做法。

家长有些吃惊,很顾虑的样子,但回去还是按着我说的做了,结果让他意想不到。

他后来告诉我,当天孩子在临睡前又要下楼,家长没说什么,愉快地给他穿好衣服,带他下去。外面很黑,冷风嗖嗖的,楼下空无一人,他刚把孩子放地上,孩子就要他抱着回家。

家长故意说既然下来了,多待一会儿吧。孩子说什么也不肯多待,说想回家睡觉。回家后,孩子一下变得很听话,让刷牙就刷牙,让脱衣服就脱衣服。

其他的一些小事上,家长也都少说多做,尽可能倾听孩子的意见,结果孩子哭闹大大减少。

教条不重要,"教养"才重要

做“不讲道理”的家长,并非完全否定言语的必要性,而是强调口头教育的适度性和行为教育的重要性。

“讲道理”一定不要口是心非

想给孩子讲点什么道理,必须首先确认这“道理”你自己也相信。

经常有心口不一的家长,比如有的家长明明自己对孩子的考试分数斤斤计较,向我讨教的问题却是: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时,如何给孩子做思想工作,让他不要在意分数?

避免向孩子灌输庸俗价值观

生活中可以经常看到这种情况,一些家长自己站位不高,却热衷于向孩子传达一些并不高明的见解,甚至是一些庸俗的人生经验。比如有的家长暗示孩子不必在学习上帮助别的同学,给别人讲题既浪费时间,又容易被别人超过。

教育的真正准备是完善自己,想要给孩子讲出能让他飞翔的道理,家长自己就要具有蓝天的胸怀和高度。如果感觉自己的高度不够,不知道该如何说,什么也不说总比胡说好得多。

不可把“不讲道理”做成“不讲理”

有一些家长确实很少对孩子讲道理,他们很直接,三句话不对就把孩子骂一顿或打一顿,这就不是我们这里所说的“不讲道理”,而是不讲理了。

更有些家长,对孩子简单粗暴,却在事后美化自己的行为。通过煽情来为自己的行为找遮羞布。这简直是强盗逻辑,矫情得十分了得,是更深层面的不讲理。

“讲道理”是下策,发脾气是下下策,发脾气加虚伪是下下下策。

总之,教条不重要,教养才重要。卢梭说过:事事讲一番道理,是心胸狭窄的人的一种癖好。

有气魄的人是有另外一种语言的,他通过这种语言,能说服人心,作出行动。想让孩子懂道理,家长就要口头少讲道理,行为符合道理,这样孩子才能明白道理。这就是教育的道理。

育儿心得:身教胜于言教


育儿心得:身教胜于言教

孩子的教育是我们家长的头等大事,回顾孩子3年半的成长历程,在教育方面虽然看了很多相关书籍,也尽量用现代教育理念培养孩子,但从宝宝的教育成果来看,我感觉最有收效的却是我们夫妻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正如世代相传的教育格言:三分言教,七分身教。

我和孩子爸爸由于学习工作的需要,每天都要看书、查资料,家中的书籍几乎占了大半个房间,儿子总能看到我们在书桌旁工作,书从小就成了他的“玩具”,这些都成了培养他阅读习惯的最好方式。孩子不到一周岁的时候,就拿着我们的书有模有样地依依呀呀地读,有几本书他竟能准确地帮我们找出来。渐渐的,他喜欢读自己的书了,小手翻起来又快有准,还会查字典找自己的名字。有些书我们都要先“备课”才能给他讲明白,他却十分感兴趣。比如有一套儿童视觉百科全书,其中一本是《人体》,他对此十分着迷,知道人体中有干细胞,神经细胞,骨细胞,脂肪细胞,等等,利用这些知识,我每天早晨就可以毫不费力地给宝宝喝温开水了,因为儿子很积极主动地给他那些细胞朋友们补充水分,帮助他们打败细菌大王!读书的习惯不是我们刻意教育孩子的,他却从我们的“以身作则”找到了好榜样。想想,如果我们的爱好是整天上网打游戏,那儿子很可能就是网游高手了!

宝宝从爸爸身上学到的另一大优点就是讲卫生、爱干净。爸爸经常打扫卫生。我们也不知他什么时候开始观察学会的,这半年儿子经常拿着一块小抹布擦桌子,还知道把桌上的物品一样一样拿到旁边,擦好了再放回来。拿着小手绢擦玻璃拉门、擦书架玻璃及木框,由上到下、由里到外,还真是有条不紊,瞧瞧宝宝那一招一式和可爱的劳动表情,真是像极了爸爸。昨天,他看到我们擦地,竟然兴高采烈地冒出一句:“让我也来加入你们的擦地派对吧!”每到这时,我内心会非常感慨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同样,我们的缺点对孩子的影响更让我深刻领悟身教胜于言教。我们夫妻虽然算是“饱读诗书”,但出于东北人的倔强豪爽,加上生活的辛苦操劳,有时也会“出口成脏”,孩子爸爸觉得他们都是男子汉,甚至告诉儿子说“在你十分生气的时候可以说脏话”。记得半年前的一个晚上,我说“儿呀,明天还要早起去幼儿园,该睡觉了”,结果劝了好长时间他依然无动于衷,我又累又气,把书抢过来准备拿走,突然,孩子十分愤怒,冲着我骂了一句脏话,哇噻!我简直惊呆了,仿佛空气都凝滞了,眼泪刷的一下流出来,“儿啊,妈妈这3年多对你有多好,为你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你竟然骂妈妈!”说着我放声大哭。孩子也吓傻了,不知道妈妈为什么这样伤心。我估计他当时肯定很疑惑:我这话不是从你们那学来的么,我十分生气应该可以说的呀?我们大人出口成脏时不觉得怎样,但当一个3岁的孩子对着妈妈说时,自食恶果的痛苦心情真是难以言表。上百次教育孩子不说脏话也不如做个表率有效果,从那天起,我和他爸爸再也不说脏话了。

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孩子的行为都是与我们在一起耳濡目染的结果。比如爸爸不吸烟,儿子看到别人吸烟会说吸烟有害健康,可是爸爸和姥爷喝酒,儿子也会用小酒盅要上一点啤酒,端起杯说,“祝爸爸成长快乐,祝姥爷健康成长”。我比较热情坦诚,孩子性格中也表现出友好善良。在幼儿园虽然还记不大清楚老师讲的儿歌等本领,但老师让带餐巾纸他是绝对不会忘的!我多愁善感,面对辛苦的生活会发牢骚,结果孩子现在也动不动发出感慨:“人生哇!!!”

我们家长抚养教育孩子含辛茹苦,作为回报,孩子的成长也让我们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使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觉悟,改掉“恶习”。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我觉得更值得深思的是爸爸妈妈的优秀品质(比如诚信、善良、坚强与耐心、对知识的渴求,常怀感恩的心等等)对孩子会起到更大的作用,这些优秀品质能让孩子享用一生,使他们赢在人生旅途中的每一个终点线上!

给孩子的胜过教孩子知识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模式,是孩子与其他人建立关系的基础,也是孩子的人格和情商的基石,这比知识更重要。

1.一个人的现实人际关系,是他的内在的客体关系向外投射的结果。

2.我们对一个人的态度、看法、情感和行为,部分是被这个人“教会”的。

3.每个人在他成长的过程中,都发展出了一整套保护自己的措施。这些措施可以是成熟的、强大的,也可以说是不成熟的、脆弱的。

这是武汉中德医院的创始人、国内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曾奇峰总结出的三句话。精神分析是弗洛伊德创办的心理治疗学派,对一般人来讲,既博大精深又晦涩难懂,但曾奇峰认为,整个的精神分析学说可以概括为这三句话。

这一期的文章,先主要阐述第一句话。

“一个人的现实人际关系,是他的内在的客体关系向外投射的结果。”

这句话中所谓的客体关系,指我们心理中内化的“我与重要亲人的关系”。“我”是主体,而重要的亲人是客体,这个关系就被称为客体关系。

一般而言,最重要的客体就是父母,而这个客体关系,主要是指一个人内化的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它基本在一个人5岁前完成。

这个客体关系有三个部分:“内在的我”、“内在的爸爸”和“内在的妈妈”。它们之间关系的性质,决定着我们长大后与其他人交往的方式。如果童年时,我们与父母的关系模式比较健康,那么我们长大后与别人相处时也会比较健康。如果童年时,我们与父母的关系模式不正常,那么我们长大后就难以与别人健康相处。

因:父母不喜欢她

果:上司不喜欢她

在4月29日的“健康·心理”版的《三年被炒七次,为什么》一文中,提到过一个叫阿云的女孩,她每进入一个公司时,上司和同事都比较喜欢她,但是,工作没多久后,上司和同事都开始疏远她,她最后会在公司中成为孤家寡人。

这种情形,完全拷贝了她童年时的人际关系模式。她的父母忽视她,而将大部分的爱给了她的弟弟。她内在的客体关系中,“内在的我”不相信会得到“内在的父母”的爱,而且一旦要与弟弟竞争的话,她永远都是失败者。结果,在她现在的现实人际关系中,她也不相信能得到上司的爱,而一旦要与其他同事竞争,她一样永远都是失败者。

但是,这种人际关系,其实是她“营造”的。

其实,每进一个公司的一开始,她的上司和同事多数都对漂亮的阿云颇有好感。但因为早已经形成的不良的客体关系,她不相信她能赢得上司和同事的好感,她接下来会有意无意地做很多事情——常见的是拖延和遗忘,最终把她在公司的关系变得和她童年时在家里的关系一模一样。

言传身教的家庭教育


一哲从刚入园起就显得比一般的孩子成熟,其他的孩子还在大哭的时候她就在一旁静静地坐着,进入中班她的自律显得更明显,当其他孩子在教室里兴奋地打闹时,她会在图书区中拿着书读给其他的小朋友听,大班后她的知识面远比其他的孩子要丰富,每次活动中总是用很完整流利地话把她的所见所闻介绍给其他的小朋友,甚至有时碰到什么问题,她都会主动地给大家来解释。

到底是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培养出这么懂事、乖巧的孩子呢?带着这种好奇我走进了一哲的家中。

一哲的爸妈都是高学历的人士,在单位里担任着领导者的角色,但在与她父母的交流中却没有流露出一丝的优越感,有的则是一种谦逊,谈到孩子的教育时,一哲的妈妈用了简单的几句话来说:和孩子讲道理,言传身教优于一切。

孩子总有任性的时候,碰到这种情况,一哲的妈妈总是先请孩子过来坐好,然后自己也和她面对面地坐着,放下情绪和孩子来针对事情的本身讲道理,慢慢地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和大人一样的被尊重的,时间久了会学着遇到事情会和大人商量来解决,而不是一味地发脾气。

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先做到。一哲的妈妈在为了培养孩子爱看书的好习惯,每天睡觉前都会坚持陪孩子看书,一边读一边给孩子解释,为了巩固这种好习惯,他们两个大人也在不断地看书、学习,再充电。有时在幼儿园一哲也会说起妈妈在看书要考试了,爸爸在学习英语继续培训。也许正是由于这种家庭中读书的氛围的熏陶,才会养成孩子的这种爱看书的好习惯。

走近一哲的家中不仅让我了解了孩子在家的情况,对我自己来说也是一种学习,教育是相通的,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的教育,只要我们都能言传身教,都能让我们身边的孩子有更大的收获!

育儿心得: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育儿心得: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首先很感谢幼儿园举办“立德树人好家风”的征文活动,让我们家长有一个学习、交流、提高的机会。作为张泽蕴(以下简称可可)的家长我认为幼儿园固然是教育孩子的重要因素,但家长更是孩子人生不可或缺的领路人。制定良好的家规不仅可以帮助孩子规范行为习惯、提高能力,更能从现在开始指引孩子以后的人生旅程。下面我就怎么教育可可谈几点自己的体会,不足之处请园领导、老师们指正。

可可刚生下来的时候我们就想着要把她培养一个气质优雅、独立、有主见、有智慧,能够坚守自己的信仰而不为外界诱惑的孩子。网上搜集了好多育儿经验、好家规等等,条条框框一堆,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可可根本不买账,她根本不听那些你讲的什么规定。有一次我们不准她喝汽水,她反问我们为什么你们能喝。我们无言以对,是哦我们大人总是严于孩子、宽与自己。经过反省我们认为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才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是教育孩子,也是鞭策自己。

一、父母的爱,让孩子成长的更安心

父母的爱是促使孩子茁壮成长的养分。让孩子体会的关心和爱护,孩子才会听从家长的建议与意见,教育才能更有效的进行。所以,我们这样做:每天清晨和睡前,微笑着亲吻她一下;游戏的时候,给她一个鼓励和赞赏的眼神;上街的时候拉着她的手;高兴的时候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没事的时候搂着她,说说幼儿园的趣事。当然女儿长大后,作为父亲拍拍她的肩膀,看电视的时候挨着但不搂着保持一定的距离会更好一点。

二、积极乐观,给予孩子健康的精神面貌

想要孩子有个健康的心态,那么你自己就要给孩子树立不挑剔、不抱怨、热爱生活的好榜样。所以我们这样做:比如有时候上街给她买衣服或带她吃饭,店家因为忙或者环境差服务不周到的时候我们要做到不挑剔、不埋怨,更不能发火;在路上碰到乞丐不要一脸嫌弃的表情,要保持一种乐观、宽容、同情的心境,给她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作为父母我们不仅要为孩子的身体健康负责,更要为她的精神健康负责。作为孩子成长道路的领路人,我们只有保证她的精神是积极向上的,才可能保证她今后的美好幸福人生。

三、尊重孩子,培养独立、自信的特质

在当下的社会里,有的时候父母对于孩子过分“包办”,而使我们的孩子慢慢缺少主见,丧失自己作决定的权利。所以我们这样做:出去吃饭的时候,我们会先问可可今天吃什么呢,当她只点肉肉时,要及时给她建议,如果配上一点蔬菜会更好,她一般会欣然接受。当她自己弃权时,一定要告诉她要有自己的想法,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长的态度决定孩子的未来,如果我们总是鼓励他们有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去表现自己,他们就会真的成为一个独立、自信的孩子。

四、激发勇气,不做心灵脆弱的孩子

现在我们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是会刻意的避免让孩子吃苦,总是会尽量地给孩子更多的关照和呵护。熟不知久而久之孩子性格中就会缺失一种优秀特质,它就是坚强。所以我们这样做:以前可可晚上很怕黑,有一次晚上我带可可捉迷藏,故意躲在黑暗的阳台,发出声音让她来找我,起初她不敢来,听到我的笑声后,渐渐的克服了内心的恐惧把我抓到了,我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说“宝宝真棒,不怕黑了么”。当你的孩子惧怕什么事情不敢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不妨循循善诱,逐步引导,使她在不知不觉中消除心中的障碍,克服内心的恐惧。

五、学会分享,让孩子远离自私

现在独生子女很多,娇生惯养似乎已是每个家庭的普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间经常看到一些孩子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得热火朝天:这个发卡是我的,不许你碰。所以我们这样做:经常带着可可和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玩,有的时候我们会带很多零食,玩累的时候我们会对可可说:把饼干分给你的好朋友们好吗,大家一起玩、一起吃才是好朋友。现在可可已经意识到分享能够让她和她的朋友们快乐,更能让她得到小朋友们的喜爱。

六、懂得感恩,做父母的“贴心小棉袄”

现在家长们总是说自己的孩子不知道感恩、不知道父母辛苦,熟不知根本原因在于家长没有给孩子制造一个感恩的机会。所以我们这样做:每次我们帮可可洗完澡洗衣服的时候,都会跟她“诉下苦”:爸爸妈妈下班好累哦,还要帮可可洗澡洗衣服,腰都直不起来咯。久而久之她会偷偷跑过来看看我们问:是不是很累啊。有天突然说那我帮你捶捶吧。感动的我们一塌糊涂。所以有时候不在围着孩子转,让孩子懂得去考虑别人的感受,知道怎么去关心人,不知不觉中她已成长成一个有爱心的小公主。

最后分享一段哈佛家训里面的话,与大家共勉:

少一份责备,多一份理解;

少一份苛求,多一份宽容;

少一份责骂,多一份尊重;

少一份怀疑,多一份信任;

少一份命令,多一份商量;

少一份限制,多一份自由;

少一份要求,多一份以身作则;

少一份“无微不至的照顾”多一份自己动手的机会。

相关推荐

  • 身教胜过言教 一天上午,我带领孩子们去小便,别的小朋友都在很快的提好了裤子,唯独瑶瑶还在磨磨蹭蹭,我叫了几声,她才慢慢地走到我面前,嘴里还“嘟嘟”的说:“我还没提好吗”?于是,我弯下腰帮她把裤子提上,却摸到她的裤子...
    2020-12-23 阅读全文
  • 身教胜于言传 身教胜于言传昨天下午,接**下棋回来的路上,**一上车就告诉我“妈妈,我今天的棋下的很好,全赢他们几个。” 呵呵,小子不错的,最近下棋很有魄力的,常常能全赢他们。我“奥,是吗?不错,**最近棋下的不错...
    2020-11-10 阅读全文
  • 教育孩子,言传不如身教 教育孩子,言传不如身教 越喜欢讲道理的家长,孩子往往越不听话 “讲道理”是很多家长喜欢的一种教育方式,一直以来被正面推崇。但人们也往往发现讲道理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没用,越喜欢讲道理的家长,他的孩子往往越...
    2020-09-29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身教胜于言教 育儿心得:身教胜于言教 孩子的教育是我们家长的头等大事,回顾孩子3年半的成长历程,在教育方面虽然看了很多相关书籍,也尽量用现代教育理念培养孩子,但从宝宝的教育成果来看,我感觉最有收效的却是我们夫妻的一...
    2020-09-27 阅读全文
  •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身教更重于言传”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女儿在幼儿园大班,小儿子还没有上学,大女儿任性不太懂事,但有一个优点就是学习舞蹈时特别认真,反倒是小儿子性格温厚,懂得谦让,每次姐弟俩争东西吵架时,一般都是弟弟让着姐姐,在对孩子...
    2021-04-26 阅读全文

一天上午,我带领孩子们去小便,别的小朋友都在很快的提好了裤子,唯独瑶瑶还在磨磨蹭蹭,我叫了几声,她才慢慢地走到我面前,嘴里还“嘟嘟”的说:“我还没提好吗”?于是,我弯下腰帮她把裤子提上,却摸到她的裤子...

2020-12-23 阅读全文

身教胜于言传昨天下午,接**下棋回来的路上,**一上车就告诉我“妈妈,我今天的棋下的很好,全赢他们几个。” 呵呵,小子不错的,最近下棋很有魄力的,常常能全赢他们。我“奥,是吗?不错,**最近棋下的不错...

2020-11-10 阅读全文

教育孩子,言传不如身教 越喜欢讲道理的家长,孩子往往越不听话 “讲道理”是很多家长喜欢的一种教育方式,一直以来被正面推崇。但人们也往往发现讲道理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没用,越喜欢讲道理的家长,他的孩子往往越...

2020-09-29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身教胜于言教 孩子的教育是我们家长的头等大事,回顾孩子3年半的成长历程,在教育方面虽然看了很多相关书籍,也尽量用现代教育理念培养孩子,但从宝宝的教育成果来看,我感觉最有收效的却是我们夫妻的一...

2020-09-27 阅读全文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女儿在幼儿园大班,小儿子还没有上学,大女儿任性不太懂事,但有一个优点就是学习舞蹈时特别认真,反倒是小儿子性格温厚,懂得谦让,每次姐弟俩争东西吵架时,一般都是弟弟让着姐姐,在对孩子...

2021-04-26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