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大班语言教案《新编美猴王故事会》
发布时间:2021-09-04 大班语言教案 幼儿语言教案 中班语言教案设计意图:
«西游记»是孩子们百看不厌的文学作品,其中富有想象力、离奇曲折的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特征深入到每位幼儿的心灵,尤其是神通广大的美猴王孙悟空是孩子们心目中的英雄。所以我们就想让孩子们来创编美猴王的故事,孩子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美猴王,自己有什么愿望,希望愿望怎么实现,都可以加入自己的作品中,最后再用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语言讲出来和全班小朋友一起分享.
一.活动目标:
1.能独立创编清楚的讲述情节丰富、具有想象力的新美猴王故事。
2.能专心倾听同伴讲述,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活动准备:
1.家长指导幼儿创编美猴王故事 ,并鼓励幼儿讲故事用绘画的形式进行表征,为参加故事会做好准备。
2.根据讲故事强弱事先把幼儿分成3--4组。
3.课件:«做有礼貌的小观众»
4.利用环境创设和生活活动组织幼儿讲自编的美猴王故事。
三.活动过程:
1.导入:看课件,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做一个有礼貌的小观众。(幼儿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1)孩子们我们要认真倾听同伴讲故事。(2)为小朋友喝彩。
2.引导幼儿明确故事会的方式及要求
(1)教师当故事会主持人,介绍活动方式:先小组内讲故事,推选一名故事大王参加全班故事会。
(2)组织幼儿讨论:推选的故事大王须具备什么条件?如:声音响亮、表情丰富、故事完整有趣等。
3.引导幼儿推选故事大王
(1)幼儿在小组内轮流讲故事.
教师引导每组幼儿推选一名小组长负责组织、决定讲故事的顺序及推选人员。(本环节教师可根据自己班孩子的情况进行,或者可以3名教师各负责一组.)
(2)各组介绍自己推荐的人选及理由。
4.举行全班故事会,教师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倾听,做一个文明的小听众。
5.公布比赛结果,对讲的好的幼儿进行奖励。
6.教师小结:
师:孩子们,你们今天讲的故事很精彩,老师都听得入迷了,我们为自己鼓鼓掌吧!
活动延伸:[88教案网 www.jAB88.cOm]
1.在一日活动的过渡阶段(进餐前后,午睡前)等时间,组织幼儿继续进行讲故事活动。
2.在美工区中让孩子们把自己的故事画成连环画。
3.表演区中,老师可以准备道具让孩子们自己表演一下自编的故事。
幼儿园教师网精选阅读
通信大王小猴子故事
1、通信大王小猴子的故事
小猴子聪聪和妈妈是分开住的,他现在单独住在一棵树上。
尽管这样,他隔三差五,都会到妈妈那里去吃饭、玩耍、聊天。
有一天,他忽然想:“我要是把森林里的通信业务发展起来,和妈妈保持联系就不用整天跑来跑去了。”
聪聪说做就做。他马上就开了一家邮递公司,聘请了1、0只小信鸽负责收发信件。很快,邮递公司的业务不断增加,1、0只信鸽都应付不过来。
聪聪又增加了1、0只鸽子,还是供不应求,惹得客户们满腹怨言。
没办法啊,这些信鸽都是一根筋的,每次只给一个固定的地方送信。不管聪聪怎么说,都不肯同时给多个客户送信,把聪聪气得不行。你想啊,森林里寄信的人那么多,聪聪得请多少信鸽才能满足需要啊!
聪聪只好关掉了邮递公司,又开了一家电话公司。他请工程师黑蜘蛛叔叔负责拉线,给每家每户安装了电话。
电话接通的一刻,聪聪可高兴了!可是问题马上又来了,原来黑蜘蛛叔叔的丝线很容易断,每天不停地维修都忙不过来,许多电话都打不出去,聪聪可烦了。
忽然,聪聪想起了金蚕伯伯,他的丝可以编织衣服可坚韧了,用来做电话线最合适不过了。
于是,他请金蚕伯伯和黑蜘蛛叔叔一起对所有电话线路进行升级。
但是,聪聪大气没喘一下,投诉便接踵而来。原来聪聪的电话线路胡乱张挂,经常把小动物绊一跤。
那一回,还把小兔子冬冬的两颗门牙摔破了,惹得兔子妈妈非常生气。
聪聪没有气馁,他想:“我为什么不开一家无线电话公司呢?”
他撤掉了所有电话线路,请来了蜗牛先生,培训了大批小蜗牛。只要每个小动物家里养一只小蜗牛,他们就可以通过小蜗牛头上的触角进行无线对话了!
如果相隔比较远,信号太弱怎么办?那就多养几只小蜗牛呗!
很快,聪聪的生意火了起来,森林里几乎每家每户都装上了无线电话!
这一天,聪聪想起了妈妈,就给妈妈打了个电话。
“喂,妈妈!我现在是森林里的通信大王,我想你的时候,就可以给你打电话啦!”聪聪得意地说。
谁知妈妈反而生起气来:“你想我还用得着打电话吗?”
聪聪一拍脑袋,是啊,自己和妈妈虽然分开住,可是两棵树相隔却不到50米远,他翻几个跟斗就到了。
聪聪有点想不明白,以前没有电话,反而经常和妈妈见面,现在怎么反而少了?
妈妈说:“傻孩子,通信发达虽然好,可是如果少了面对面的交流,反而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远了!”
2通信大王小猴子的故事点评故事里的小猴子聪聪为了跟妈妈联系更方便,想出了很多的办法,可是妈妈反倒不如从前开心了。看看如今的电子设备,让人爱不释手。小朋友们,你们是不是很爱玩游戏,而忽略了和父母,爷爷奶奶相处呢?通信发达虽然好,可是如果少了面对面的交流,反而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远了。所以小朋友们,父母们,放下手机,多跟自己的朋友,家人说说话吧!
【推荐】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故事小桃仁》
活动目标:
一、倾听故事,了解小桃仁发芽的条件与过程,学习词:桃仁、挺
二、知道谁帮助了小桃仁,体验春风、春雨、太阳光对小桃仁的爱及小桃仁变成小桃树的自豪的心情。
三、尝试用适当的语气表现出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活动重点难点:
倾听故事,知道谁帮助了小桃仁,了解小桃仁发芽的条件与过程,体验春风、春雨、太阳光对小桃仁的爱及小桃仁变成小桃树的自豪的心情。
活动准备:
一、课件《小桃仁》
二、教学挂图三、用过的一次性纸杯、玉米种子(也可其他)小桃核。
活动理论依据:本课是一节语言活动,《纲要》中指出:语言活动应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入课题。
"小姑娘,长的美,粉红脸,歪歪嘴,满肚子,甜蜜水。"请你说一说,是啥水果(出示桃子图片观察)提问:吃完桃子里面有什么呢?(出示桃核图片观察)师:一个桃核就是一间房子,里面住着一个又白又胖的小东西呢!这个小东西的名字叫小桃仁。(丰富词汇"小桃仁")大家想不想认识它呢?教师砸开桃核,取出桃仁展示给幼儿看。别看小桃仁这么小,它里面可藏着一个长长地故事呢?我们一起听一听好不好?
二、看课件,听录音,欣赏一遍故事《小桃仁》
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小桃仁变成了什么?
三、结合教学挂图引出提问,幼儿根据故事记忆回答
1、小桃仁在谁的帮助下变成了小桃树?
2、它们是怎样帮助小桃仁的?
3、小桃仁的心情是怎样的?它为什么要挺直了身子?
分段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感受春风、春雨、太阳光和桃树妈妈亲切的语气、不同的语调。重点引导幼儿学习春风、春雨、太阳光、桃树妈妈和小桃仁说的话。
四、总结:
小桃仁发芽生长的三个必要条件和其生长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桃仁是在众人帮助下成长起来的,体验爱与被爱的美好。
拓展提问:小朋友是在谁的爱抚下长大的?
五、观看课件,完整欣赏故事可让能力强的幼儿看图复述故事,注意幼儿的观察能力与词汇。
六、幼儿操作:种玉米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小朋友认识吗?(出示玉米种子)
2、小朋友想不想看看自己种出来的玉米什么样子?指导幼儿种植玉米。
七、活动延伸
1、请幼儿在表演区分角色表演故事。
2、提醒孩子定期照顾与观察自己种的玉米。
评价建议:《纲要》中指出:语言教学要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本课中我精心设计了课件,配合课件进行故事教学,能够抓住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兴趣,而适时的提问能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最后的动手操作则是把幼儿的课堂知识变成了生活实践,进行了知识的整合,使幼儿对于本课有一个系统而完整的掌握。
【推荐】大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猫的故事》
活动目标:
1、能根据自己的见解进行排图,并大胆陈述图片的情节。
2、通过活动让幼儿懂得遇事要互相谦让。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熟悉图片内容。
2、物质准备:大图片4份、小图片人手一份、投影仪等
活动过程:
(一)针对上次活动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1、提出问题“鱼到哪儿去了”“两只猫怎样才能吃到鱼”,围绕问题师生共同讨论。
2、教师小结
师:是呀,小黄猫和小白猫都没有吃到鱼,他们的心里可后悔了,他们想如果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一定会互相谦让的。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同样利用这四幅图,按照不同的顺序来排,你想怎么排都可以,但结果是要让两只小猫都吃到鱼,因为这两只小猫现在改正缺点了,他们要互相谦让,所以你们在排的时候要注意怎样排才能排出让两只小猫都吃到鱼的故事。
评析:以提问并进行讨论的形式
(二)幼儿分组讨论、共同合作排图。
1、提出要求。
师:我们要分组进行排图,小朋友可以自由组合一组共同讨论、互相合作、想一想怎样排才能让两只猫都吃到鱼。;来源;;讨论玩每组要派出一个队员来说说你们组是怎么排的,两只猫是怎么吃到鱼的。
2、幼儿自由讨论排图,教师巡视观察、指导。
(三)每组派代表讲述自己创编的故事,师生共同评价。
师:现在每组派一个代表来说说你们是怎么排的,两只猫是怎么吃到鱼的?其他的小朋友认真听听别人是怎么排的,怎么讲的,他们讲的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幼儿自由操作讲述,师生共同倾听、评价。
(四)幼儿自由找客人老师讲述自己创编的故事。
师:老师还准备了许多的小图片,你们可以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后面的客人老师听。
(五)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个创编讲述的语言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看图讲述、创编故事并进行绘画有一定的难度。在活动中小朋友能从图片的内容了解到故事内容,并进行讲述,对故事中的动物形象也观察的非常仔细,同时他们也能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能说出自己对图画的不同理解。在创编故事的情节中,幼儿能够积极动脑思考它们之间的有趣的故事。并根据自己的故事进行绘画。
大班故事语言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要的课件,大家可以开始写自己课堂教案课件了。 教案和课件的精湛设计能够带来教学思路的拓展。我们为了让您满意花费了很多心血制作了这份“大班故事语言教案”,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故事语言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循环”的概念,对“循环”的故事感兴趣。
2、根据画面线索创编成循环往复的说不完的故事,有序、连贯地讲述。
3、愿意并能够使用“绿油油”、“哗啦啦”、“一颗一颗”等词语,让创编出的故事更加生动。
活动准备:
PPT、图片(树、蚕、雨、食物、牙齿等等。)
活动过程:
一、以传统的故事导入课题,激发幼儿对循环故事的兴趣。
1、提问:谁喜欢听故事?你喜欢听短故事还是长的故事?你觉得听多长的故事才过瘾呢?
2、教师结合PPT讲述经典的循环故事《从前……》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什么故事呢?……
二、集体创编循环故事。
1、提问:你们可以编一个这样循环、讲不完的故事吗?
2、出示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树木图片,幼儿教师进行编故事PK,创编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说不完的故事。
(1)请个别幼儿根据四季的树木图片,创编循环故事。
(2)教师和幼儿PK创编循环故事,让幼儿进一步感受故事的独特结构特点——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三、分组创编循环故事
1、教师提供蚕的生长过程、大自然中的自然现象等主要关系图片,作为幼儿创编循环故事的素材。
2、幼儿自由分成四组,创编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循环故事。
3、每组请一位幼儿做代表或集体讲述小组创编的循环故事,教师根据相应的要求进行现场评价。
四、运用游戏的形式和已有的创编故事经验,根据一幅图片创编循环故事。。采用接龙的方式请幼儿用“我要去……看……”的句式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最后把幼儿所编故事变成一个大的循环的、说不完的故事。
五、活动结束。玩“开汽车”的游戏,带领幼儿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大班故事语言教案(篇2)
粽子里的故事
活动过程:
1、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里有好玩的,也有好吃的,你们愿意跟着我吗?
2、 PPT(指着粽子问)这是什么?(指着粽子问)你吃过粽子吗?什么时候吃的?
你吃过什么馅的粽子?最喜欢吃什么馅的粽子?
3、 今天的粽子里包的是什么呢?
二、理解故事
1、 PPT(小动物听老奶奶在讲故事)你看到了谁?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2、结合PPT讲述故事————至老奶奶会请谁吃粽子、讲故事呢?
3、出示PPT(吃了老奶奶的粽子以后小动物在一起)提问:老奶奶会请谁吃粽子、讲故事呢?
小鸟(小鸟真的去老奶奶家吃了粽子,吃了粽子,小鸟的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是小鸟扑棱扑棱地讲不出故事)
小猴(小猴也真的去老奶奶家吃了粽子,吃了粽子,小猴的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是小猴窜上窜下地讲不出故事)
小兔等等
那么请谁呢?——引出请小朋友吃粽子,讲故事
三、语言游戏
1、 你们会讲故事吗?你的故事哪里来的?
2、你们想去老奶奶的家里吃粽子吗?
3、要求:先吃了我的粽子,看看谁粽子里的事情,我就派他去老奶奶的家里吃粽子。
(实物粽子)引起幼儿兴趣
4、“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边吃边打开黑板上的第一只粽子。
(1)老奶奶刚才用什么东西包粽子的?哪几样?(青青的叶子,白白的米)
请说对的小朋友吃粽子
(2)下雨了,沙沙沙,美妙极了——我刚刚说了什么?请幼儿复述,说对的幼儿吃粽子
(3)下雨了,沙沙沙,叮叮叮,美妙极了——谁听到了?请幼儿复述,请说的对的幼儿吃粽子
5、我们来看看第二只粽子“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接龙是什么意思呢”——老师讲一个词,你接下去,可以说一个字或一个词。
比如:小熊--熊猫---猫头鹰---英雄……
再比如一个句子:小熊走在马路上----后面让小朋友随意接,把故事发展下去……
6、第三只粽子“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悄悄话”——悄悄话怎么说的,说说看
请几名幼儿进行悄悄话的活动
跟一个小朋友悄悄说“我爱你”,让小朋友传下去,到最后一个看说的是什么,爱要用心听~~
四、欣赏故事结尾
正当我们去老奶奶家的路上呢,一个小姑娘来到了老奶奶的家————结束
粽子里的故事教案
大班故事语言教案(篇3)
目标
1.指导幼儿欣赏故事,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
2.使幼儿懂得:光有帮助人的好心不行,还要有帮助人的本领。
准备
1.表现故事内容的图片或投影片。
2.请大班的幼儿表演故事。
过程
1.欣赏故事请幼儿听老师讲故事《神奇的颜料》。
2.看表演请幼儿看大班小朋友表演故事。
3.讨论
出示图片或投影片,请幼儿讨论:
(l)安德列给谁画了什么?结果怎样?
(2)要想帮助别人,怎样才能帮得上?
附作品
神奇的颜料:新年到了,新年老人送给安德列一盘颜料,说:“用这盒颜料画出来的东西,都能变成真的。”安德列给奶奶画了一块花头巾。奶奶戴上,啊呀,又小又难看。安德列给妈妈画了一条裙子。哎呀,妈妈穿不上。安德列画了把椅子,爸爸刚坐上,就摔倒了。安德列画了只小猫咪,邻家的小妹妹说:“这不是我家的。”安德列走进公园,看到一个盲孩子,正摸着走路。安德列画了一双眼睛送给盲孩子。盲孩子说:“谢谢您,就是眼睛有大有小难看极了。”安德列给城市画了一座楼房,只听“哗啦”一声,楼房倒塌了。安德列多么想为大家做好事,但都没做成,他很苦恼。又一个新年到了,安德列把神奇的颜料还给新老人,诉说了自己的苦恼。新年老人说:“要记住,光有帮助人的好心不好,还要学会帮助人的本领。”
大班故事语言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依据画面信息,产生联想,并按故事结构讲述故事。
2.启发幼儿运用生活经验,通过实验活动,说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活动准备】幻灯片、各种材质的小球,杯子等、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进行讲述
1.请孩子仔细看图,并讲讲图片上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图中的小朋友会想什么办法取球?(认识汉字“水”、“球”)
2.指导孩子在讲述过程中语句完整、流畅,合乎情理。
二、倾听故事,理解内容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孩子认真倾听。
2.提问:小朋友都想了什么办法取球?最后哪种办法最好,为什么?
欲设如下:
1.用火钳(点评:如果洞很浅,用火钳就能夹出来,倒是一个省事的好办法。没必要灌水,还得找桶、找水,一桶还不一定行。)
2.长棍子掏(点评:如果洞是横的,直的,用长棍子当然可以。)
3.用吸尘器(点评:这可能是看了《米老鼠和唐老鸭》动画片,唐老鸭一按电钮,就用吸尘器把米老鼠从洞里吸出来了。)
4.往洞里灌水,球就浮上来了!
5.如果洞漏水怎么办?!(太棒了!是的,洞是有可能漏水的呀!突破了传统思维方式!)
6.球不要了,让妈妈再买一个!(能把握活动的最终目标,有创意!)
以此来启发幼儿:遇事要多动脑筋,多思考,这样可以想出好办法。
三、实践操作,验证结果
1.准备各种小球,和一个杯子。当球掉进洞里,你会用什么办法取球呢?
2.试一试你的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活动反思:
这是我在全园的一节公开课,活动准备比较充分,材料也丰富,所以较好得饮料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他们主动探索,积极思维,想到很多我们成人意想不到的办法,有一个孩子说:“不就一个皮球吗,费那么大的劲取,不如让妈妈们再买一个”。孩子的回答给我们的学习内容的选择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对内容的选择要更多考虑到孩子的需要。
大班故事语言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知道“狐假虎威”这一成语的意思。
2、丰富词语:得意洋洋。
3、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察,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一组图片排序,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狐假虎威》成语故事磁带、录音机。
2、狐狸、老虎、小动物的头饰。
活动建议:
1、采用谜语导入主题,并引导幼儿描述老虎和狐狸的特点。
(1)请幼儿猜“尖尖嘴,细细腰,狡猾又多疑,拖着大长尾巴”是什么动物,并请幼儿说说:为什么是狐狸?
(2)请幼儿猜“生来脾气暴,身穿黄皮袄,林中称大王,远看像只猫”是什么动物,并请幼儿说说,老虎长得什么样?
2、请幼儿欣赏故事,初步了解故事内容,根据教学需要可设计如下问题:
(1)狐狸编出了什么谎言?
(2)狐狸和老虎想出了什么办法?
(3)百兽们看到狐狸和老虎是怎样做的?
3、教师引导幼儿理解“狐假虎威”的含义。
(1)教师提出质疑:百兽真正害怕的是谁?了解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所以叫“狐假虎威”。
(2)请个别幼儿戴上头饰给大家演一演“狐假虎威”的精彩过程,扮演“狐狸”的幼儿要着重表演出狐狸“得意洋洋”的样子。
(3)引发幼儿思考:狐狸还借着谁的威风吓唬过谁?
4、鼓励幼儿自由发表对狐狸的看法,你喜欢狐狸吗?为什么?肯定幼儿的不同看法,只要理由合情合理。
附故事
《狐假虎威》
在茂密的森林里,老虎是最凶猛的野兽,号称森林之王。它每天都要捕吃其它动物。
一天,它碰到了一只狐狸,狐狸刚要溜走,已被它一把捉住。狡猾的狐狸看见自己无法逃脱,就耍了一个花招。
狐狸一本正经地斥责老虎说:“你怎么敢吃我?我是天帝任命来管理所有的野兽的,你要吃了我,就是违抗天帝的命。”
老虎一听愣住了。狐狸马上接着说:“你要是不信,就跟在我后面走一趟,看看是不是所有的野兽见了我都赶快逃命。”老虎听狐狸说话的口气很大,态度也很强硬,有几分相信了,决定跟着狐狸去看看。
森林里大大小小的野兽们,看见狐狸大摇大摆,耀武扬威地走过来,后面跟着一只张牙舞爪的大老虎,都吓得要命,四处奔逃。老虎看着,不知道野兽们怕得是自己,以为真是被狐狸的威风吓跑的,彻底相信了狐狸的话。它怕狐狸怪罪自己,做出什么对自己不利的举动,于是也慌忙逃走了。
“狐假虎威”就是由这个故事而来,现在,人们用它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活动反思:
《狐假虎威》一则非常让幼儿感兴趣的成语故事,里面的狐狸跟老虎也有许多对话,词语生动形象,性格鲜明对比,而且也非常适于幼儿来进行表演。所以,在设计活动中,特注重幼儿运用动作、表情、语气、语调、眼神来大胆的表现。同时,对于故事的内容幼儿也更容易理解,老师在讲述的过程中应该更善于启发幼儿来大胆的猜测故事情节发展,并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来表述,在环节过渡中应注意语言的衔接,不要跨度太大。
大班故事语言教案(篇6)
一、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中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
2、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地表达并体验语言游戏的快乐。
3、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二、活动重难点
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地表达
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做语言游戏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粽子里的故事》PPT、一段背景音乐、粽子、故事盒等
四、活动过程
(一)回忆经验并导入
1、出示PPT:猜猜这是一个关于什么的故事?
在什么时候要吃粽子?
你吃过的粽子里包着什么?
小结: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我们都要吃粽子。香香的粽子里可以包着各种各样好吃的馅料。
☆结合音乐欣赏故事,教师和着音乐节奏有感情地讲述故事,让幼儿能静下心来感受故事的魅力。
(二)看看讲讲故事
今天这个神奇的粽子里包着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吧。(播放PPT,欣赏故事)
1、倾听故事第一部分(在密密的树林里——谁就会讲故事了)
T:请谁来吃粽子,讲故事呢?T:看,谁来了?它们吃了粽子会讲故事吗?
2、看看讲讲故事第二部分
T:先请谁来吃粽子,讲故事?
☆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小猴子(兔子、狐狸、松鼠、小鸟)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是小猴子“吱吱吱吱”讲不出故事。
T:小动物虽然吃了粽子,但它们讲不出故事,真着急,怎么办?还能请谁来帮忙呢?
☆以“吃吧吃吧,吃了故事讲故事……”这句话贯穿故事始终,成为活动的线索,让活动紧紧扣住中心。
3、倾听、理解故事最后一部分
T:(出示PPT8):看,谁来到了树林里?她在干什么?
(PPT9):小动物们是怎么做的?小姑娘呢?它们的邀请成功了么?
(PPT10、11):小动物用了什么好办法把小姑娘找回来?
T:小姑娘吃了粽子,会讲故事吗,我们继续听故事。(倾听故事结尾)
(三)做游戏吃粽子
T:老奶奶不但请小动物、小姑娘吃粽子,还要请我们小朋友吃粽子,但是在吃粽子前要先完成三个游戏(藏在粽子里):
1、打开粽子一,游戏:听话。
要求:幼儿仔细倾听老师的提问并回答问题。
2、打开粽子二,游戏:接龙。
(1)“词语接龙”要求:幼儿用两个字或三个字的词接龙,前一词的词尾是下一词的词首。
(2)“句子接龙”要求:用许多词说一件事情,后一人要将前一人的话重复一遍再接下去。
3、打开粽子三,游戏:悄悄话。
要求:老师在幼儿耳边说一句故事中的话让幼儿传话。
☆在玩语言游戏中体验倾听的重要性和培养仔细听认真想的好习惯。
4、吃粽子: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幼儿吃粽子)
(四)吃了粽子讲故事
1、教师操作故事盒,幼儿讲述故事: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粽子里的故事》……(教师与幼儿一起讲述故事)☆以幼儿熟悉的粽子引入到活动中来,使孩子有讲述的愿望和参与活动的兴趣。
大班故事语言教案(篇7)
活动目标:
理解故事,探知事物相克相生循环往复的有趣现象。
在故事趣味中自信的表达自己的长短处,真诚地欣赏同伴的长处
活动准备:图书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设疑猜想
1.请你听一段音乐,听听这个音乐好像在做什么事?(播放喜庆的音乐)
2.你好象看见人们在干什么?
3.请你看看,今天这段音乐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出示老鼠花轿的图片)
4.讲述故事到老鼠村长很烦恼。(ppt)这里有6个人选(出示故事中的6个角色)老鼠村长说,要把女儿嫁给一个世界上最强的新郎,你觉得这6个人选里谁最强?咱们来帮老鼠村长一起选新郎吧?
二、理解讨论,谁是最强大的人选
1.师:你认为到底谁是世界上最强的新郎?(当幼儿说出一个人后,老师马上就说一个比他厉害的。)
2.你还认为这6个人中有最强的吗?他们有各自的长处,太阳会照,乌云会遮太阳,风会吹走乌云,墙会挡住风,老鼠会打洞,猫会抓老鼠。而猫白天最又怕太阳照(师边说边出示字卡:照、遮、吹、挡、打洞、抓)你认为有最强的新郎吗?
3.你喜欢谁最强的地方?
三、迁移内化
1.每个人都有最强的地方,你有最强的地方吗?(鼓励幼儿大声说出来)
2.我们每个人都有最强的地方,这6样既有最强的地方,也有不强的地方。你有没有稍稍不强的地方呢?(要听好别人说什么)
3.你去找几个人组成一个朋友圈,仔细想想说说,你喜欢谁的长处?谁又喜欢你的长处?大家互相帮助,你们就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团队哦!
4.(幼儿自由找朋友)不要忘记哦,谁能帮你做什么,成为世界上最强的。
5.找到的朋友手拉手坐到一起,一组一组来介绍一下。谁能帮你学到什么?你能帮他什么?(听仔细,他们可能比你强)
6.你们马上要毕业了,这也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看看能不能和你的朋友圈一起扬长补短合作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在毕业典礼上展示出来呢?再想一想好吗?
5.理解“扬长补短”、认字强的孩子来说一说。
四、结束
1.可是老鼠新娘找的到世界上最强的吗?那她该找谁呢?。为什么?欣赏故事(ppt)至结束。
2.原来老鼠和老鼠最合适的。于是他们结婚了,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这世界上其实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
大班故事语言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 初步了解故事情节,知道蛇是恶人的代表;
2. 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VCD教材,农夫和蛇的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听过《农夫救蛇》这个故事呢?这个故事到底讲了些什么呢?请小朋友们听仔细了。
2.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整个故事,幼儿认真倾听。
教师提问:故事名字是什么?故事里都有些谁呢?
二、幼儿观看VCD,教师在某些片段适时的向幼儿提问。
1.观看第一段内容(有一年冬天…….放在怀里带回家去了)
提问:请你说说这个是谁?
农夫看到篱笆旁边有谁在那儿?蛇怎么了?
农夫有没有救蛇?他是怎样来救蛇的呢?
2.观看第二段(农夫一进家门…..腿上咬了一口)
提问:蛇有没有得救?
蛇醒来后,有没有感谢农夫?
那它对农夫一家做了什么呢?
3.观看第三段(农夫看见了气愤地说….结束)
提问:蛇咬了农夫的小女儿后,农夫对蛇说了什么?
蛇是怎么回答的?
最后农夫是怎样对待蛇的?
教师小结:蛇是个坏东西,虽然农夫救了它,但是它还是去咬了农夫的小女儿。那小朋友们如果也碰到了蛇,你会怎么做呢?(幼儿自由发言)那如果你遇到了一个象蛇一样的坏人,比如说在马路上遇到了骗子,那你会怎么做呢?(让幼儿自由发言)对,我们小朋友遇到坏人,不应该去同情他们,如果自己对付不了呢,应该想到警察叔叔,或者是大人的帮忙。
三.请幼儿再完整地欣赏一遍VCD故事。
活动延伸:可以请幼儿在表演区域表演农夫与蛇的故事。
大班故事语言教案(篇9)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通过故事中的相关情节,激发幼儿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情感。
活动准备
故事动画课件《大森林里的故事》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情趣。
(1)(播放课件大森林画面)快来看看,画面上是什么地方?(大森林)
(2 )对了,是大森林。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发生在大森林里的故事。
2、欣赏课件,理解故事内容。
(1)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播放动画课件《大森林里的故事》)提问:故事中都有那些动物?
(2)再次欣赏,以情节为线索边讲故事变提问。
提问:故事中发生了哪些事情?
(3)概括性地讲述故事情节。
提问:恐龙为什么会灭绝?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
3、教师小结,活动结束
大森林不仅是动物、植物栖息的乐园,而且还能阻挡风沙、净化空气,给人们创造一个清新美好的生活环境。让我们携起手来,保护森林,爱护动物、植物,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
活动延伸
开展谈话活动“怎样保护环境”。
活动反思:在本次语言活动中,我运用了幼儿爱看动画课件,幼儿的积极性很高,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进入了故事情境中,理解了故事内容。第一个活动目标完成的很好,我班的幼儿们都能知道故事的内容。但在完成第二个情感目标时,我在按线索层层提问时,我的语言不够精炼以致个别幼儿有分神情况出现。
大班故事语言教案(篇10)
创设意图:大班的幼儿虽然已有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但对公共场所的一些行为规范只是一知半解。故事《鼠娃娃点灯》里的动物形象容易被幼儿接受,能更好的帮助幼儿理解“吸烟有害健康”这个道理,学会在公共场所提醒家长或他人不吸烟。
活动目标:
1、初步知道有些公共场所如医院、图书馆、电影院……是禁止吸烟的,培养幼儿的公德意识。
2、认识“请勿吸烟”标志图。
3、知道吸烟不仅对自己有害,对周围不吸烟的人同样有害,提醒人们不吸烟。
活动准备:
1、标志图(纸偶),《鼠娃娃点灯》图书若干本。
2、相关图片及投影仪。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纸偶:标志图,以第一人称口吻,引导幼儿认识“请勿吸烟”标志。
2、听故事《鼠娃娃点灯》,让幼儿了解吸烟不仅对吸烟的人有害处,而且对在吸烟人的周围不吸烟的人同样在害处。重点:知道吸烟有害健康。
3、分组活动:讲故事、画标志图、自编儿歌等。
指导重点:指导幼儿围绕吸烟有害健康,积极联想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编儿歌。
大班故事语言教案(篇11)
活动要求:
1、能根据自己的见解进行排图,并大胆陈述图片的情节。
2、通过活动让幼儿懂得遇事要互相谦让。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熟悉图片内容。
2、物质准备:大图片4份、小图片人手一份、投影仪等
活动过程:
(一)针对上次活动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1、提出问题鱼到哪儿去了两只猫怎样才能吃到鱼,围绕问题师生共同讨论。
2、教师小结
师:是呀,小黄猫和小白猫都没有吃到鱼,他们的心里可后悔了,他们想如果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一定会互相谦让的。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同样利用这四幅图,按照不同的顺序来排,你想怎么排都可以,但结果是要让两只小猫都吃到鱼,因为这两只小猫现在改正缺点了,他们要互相谦让,所以你们在排的时候要注意怎样排才能排出让两只小猫都吃到鱼的故事。
(评析:以提问并进行讨论的形式
(二)幼儿分组讨论、共同合作排图。
1、提出要求。
师:我们要分组进行排图,小朋友可以自由组合一组共同讨论、互相合作、想一想怎样排才能让两只猫都吃到鱼。讨论玩每组要派出一个队员来说说你们组是怎么排的,两只猫是怎么吃到鱼的。
2、幼儿自由讨论排图,教师巡视观察、指导。
(三)每组派代表讲述自己创编的故事,师生共同评价。
师:现在每组派一个代表来说说你们是怎么排的,两只猫是怎么吃到鱼的?其他的小朋友认真听听别人是怎么排的,怎么讲的,他们讲的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幼儿自由操作讲述,师生共同倾听、评价。
(四)幼儿自由找客人老师讲述自己创编的故事。
师:老师还准备了许多的小图片,你们可以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后面的客人老师听。
(五)活动结束。
猴王吃西瓜的故事
1、猴王吃西瓜的故事
猴王找到一个大西瓜,可是怎么吃呢?这个猴王是从来也没有吃过西瓜。忽然,它想出了一条妙计,于是就把所有的猴都召集起来了,对大家说:“今天我找到一个大西瓜,这个西瓜的吃法嘛,我是全知道的。不过我要考验一下你们的智慧,看你们谁能说出西瓜的吃法,要是说对了,我可以多赏它一份,要是说错了,我可要惩罚他!”
小毛猴一听,挠了挠腮说:“我知道,吃西瓜是吃瓤!”猴王刚想同意。
“不对,我不同意小毛猴的意见。”一个短尾猴说。
“我清清楚楚的记得,我和爸爸到我姑妈家的时候,吃过甜瓜,吃甜瓜是吃皮。我想西瓜也是瓜,甜瓜也是瓜,当然是该吃皮儿啦!”
大家一听,有道理,可到底谁对呢?于是都不由自主的把眼光集中在一个老猴儿的身上。
老猴儿一看,觉得出头露面的机会来了,就打扫一下嗓子说道:“吃西瓜嘛,当然是吃皮了。我从小就吃西瓜,而且一直是吃皮儿,我想我之所以老而不死,也是由于吃了西瓜皮儿的缘故。”
有些猴儿早就等急了,一听老猴儿也这么说,就跟着嚷嚷起来,“对,吃西瓜吃皮儿!”吃西瓜吃皮儿!”
猴王一看,认为已经找到了正确答案,就向前跨了一步,开言到:“对!大家说的都对,吃西瓜是吃皮儿!哼!就小毛猴崽子说吃西瓜是吃瓤,那就叫他一个人吃瓤好了!咱们大家都吃西瓜皮儿!”
于是西瓜一刀两断,小毛猴吃瓤,大家伙是共分西瓜皮。
有个猴儿吃了两口,就捅了捅旁边的说:“哎!我说这可不是滋味儿啊!”
“咳!老弟,我常吃西瓜,西瓜嘛,就是这个味儿……”
2小编点评时间
猴王吃西瓜的故事最后小毛猴吃到了瓢,其他的猴吃皮。那么这里就要告诉小宝贝了,吃西瓜啊,是吃它清甜可口的瓢,西瓜里面红红的果实才是最美味的。小宝贝们,你们要记住,要多学习生活常识哦!大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编故事》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续编故事,对续编故事情节的想象活动萌发兴趣。
2.能大胆想象,并连贯、完整以及较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想象能力及续编故事的能力。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连贯、完整、生动的表达。
活动准备:
1、木偶剧"小猴改错";
2、各色彩纸,剪刀,白纸,彩笔,双面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们好!今天李老师有一部很好看的木偶戏,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请小朋友们仔细看,认真听,我有问题要提问。故事里说的是有位老爷爷,种了一颗萝卜,萝卜成熟了,老爷爷正背着它下山呢。"(放碟,开始观看)不错的
二、幼儿边看故事,边根据老师的提问续编故事内容。
1、师:"老爷爷睡着了,你们猜猜谁来了?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幼儿讨论,个别讲述)"好的,那我们现在接着往下看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情?"(继续放碟,幼儿观看)
2、师:"我们小朋友都很棒,谁能帮老爷爷想一个好办法?"(幼儿讨论,个别讲述)"小朋友们帮助老爷爷想了那么多的好办法,不知道老爷爷采用了没有?我们一起看看" (继续放碟,幼儿观看)
3、师:"老爷爷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呢?你们觉得这个办法能抓住小猴子吗?为什么?"(幼儿讨论,个别讲述)
4、(继续放碟,幼儿观看)师:"老爷爷没有抓住小猴子,那接下来他会想什么办法呢?"(幼儿讨论,个别讲述)
5、师:"老爷爷抓到小猴子了,小朋友们如果你是老爷爷,接下来你会怎么做呢?"引导幼儿用'如果……我会……'的句型练习说话。"那么老爷爷到底是怎么做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6、师:"老爷爷是怎么做的?"(幼儿讨论,个别讲述)小猴子得到了老爷爷的原谅,他以后会做哪些好事情呢?"(幼儿讨论,个别讲述)
7、师:"小朋友们,故事里的小猴子做错了事情,改正过来,大家还是很喜欢它。那以后我们小朋友做错了事情,改正过来,一样还是好孩子!"
8、师:"我们的故事看完"屈,老师.教,案,网"了,可是这个故事还没有名字,谁愿意帮它取个名字呢?"
三、幼儿分组活动,制作图书。
1、师:"我知道小朋友们有好多好多的想法还没有说出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制作一本大图书,把我们一起创编的故事画下来!"
2、幼儿分组根据续编内容制作故事大书。
延伸活动:
带领幼儿一起边看图书,边讲故事。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个创编讲述的语言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看图讲述、创编故事并进行绘画有一定的难度。在活动中小朋友能从图片的内容了解到故事内容,并进行讲述,对故事中的动物形象也观察的非常仔细,同时他们也能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能说出自己对图画的不同理解。在创编故事的情节中,幼儿能够积极动脑思考它们之间的有趣的故事。并根据自己的故事进行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