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一抱
发布时间:2021-09-20 开学第一课 数一数教案 幼儿一日活动方案新学期开始后,每天看到孩子们那可爱的小脸蛋,让我忍不住地亲亲这个孩子,抱抱那个孩子。东东是我们班里最调皮的孩子,每天都会弄出一点儿小插曲。听,又来了……“老师,东东给我抢玩具……”这是小冉的声音。我走到东东的面前说:“东东,给别人抢玩具是不对的,小朋友要一起玩。”他瞪着眼看了看我,没有说一句话就走开了。可刚过了一会儿,泉泉又叫我:“老师,东东打我。”这时我大声地说:“你再这样做,老师就不喜欢你了。来,到老师这里来。”这时东东一屁股坐到椅子上,凶巴巴地看着我。我的心里一颤,我的做法是否有些过分?否则孩子不会用凶巴巴的眼神来看我。我语重心长地说:“东东,你为什么总是欺负其他小朋友?”他仍没有说话,我接着说“你刚才抢东西是不对的,打小朋友更不对,你这样做就没有朋友和你玩了,你想一想,如果没有伙伴玩,多没意思?你心里会是很难受的,老师喜欢和别人友好相处的孩子。这时,东东撅着嘴说:“谁叫你总是抱着他们呢?”噢,原来是这个原因啊。我把东东抱了起来说:“如果你也做个懂事的好孩子,那老师也会经常抱一抱你的。”我一边说一边亲了亲东东的脸蛋。东东很认真、用劲地点点头。
看着东东跑远的身影,我深深地反思自己:在平时的工作中,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都照顾到了每一位的孩子?自己要细细揣摩,更要细心观察每一位孩子的需求。否则的话,取得的效果将会适得其反。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多抱抱孩子
人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要想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只有爱他们的人才能读懂。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他们性格特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的差异,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儿。
我们班的小旋小朋友,他每天来上幼儿园是一百个不愿意,每次都抱着妈妈不松手,又哭又闹还不愿意和老师小朋友亲近,而且在老师去抱他去用手领他时,总是用力地甩开老师的手,还带着一种莫名的恐惧感。于是我开始慢慢观察这个不一样的孩子,他长得还算壮,个头比一般小班的孩子要高,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爸爸妈妈都很宠他,可能是因为家长都比较宠他,所以导致他形成了这种不愿和其他人亲近和很自我的性格。观察了几天,我决定开始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和他做朋友,在他入园的时候主动接近他,在他上课的时候给他发言的机会,在餐前准备时请他当值日生发碗……慢慢的他似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但是早上入园时还是哭闹不止,真让人头痛。一个星期过去了,一天他居然高高兴兴的来幼儿园,看着他开心的表情,我困惑了,是什么让他转变得这么快。还没等我开口问,他妈妈就说了:“昨天回家可高兴了,说老师喜欢他,给他发了一个苹果贴画,还抱了他。”我这才反应过来,昨天看他下午表现还可以,在离园时抱了抱他,并对他说明天高高兴兴的来幼儿园好吗?如果不哭,我再发一张贴画给你。我一直以为是那张贴画起了作用,原来并不是。下午要离园时,我高兴的把一张贴画递给了他,以为他会欣喜若狂。但是他却没有,仿佛还有些失望,我又疑惑了,于是我蹲下来准备问个究竟,他看着我,张开双手抱住了我。我恍然大悟。他要的只不过是一个拥抱。原来孩子像一头小狮子,狮子突然被驯服的那一瞬间,我们会觉得很有成就感。由此可见,平时多蹲下身来抱抱孩子很有必要。现在的齐敬旋很喜欢来幼儿园,每次和妈妈来都是高高兴兴的,见到老师和老师主动打招呼,而且和班里的孩子玩的相处的也很好,他的转变使我很欣慰,以后我会多和孩子沟通,多抱抱孩子亲亲孩子。
老师,让我抱抱你
午饭后,带着孩子们到户外散步,天气异常热,走了一会,我和孩子们都坐到了台阶上凉快起来,坐着干什么呢?有几个已经按耐不住,想跑走了。看到枭枭要跑,我赶快一屁股轻轻坐到他的腿上:“来,抱抱老师。”小家伙马上用小手臂环抱住我的腰,并咯咯的笑起来。你别说,孩子抱我的感觉好温馨,一股暖流萦绕心间。这下立即引起了全体小朋友的注意,他们招呼着:“老师,让我抱抱你。”“让我抱抱你。”我说:“那好,你们一个个排排好,我都让你们抱抱。”这下,整整齐齐的小腿都排列好,并伸出小手期待着抱过我,我一个个坐上去,每个孩子的脸上有一种自豪、成就、幸福感,哈哈的笑声不绝于耳。当我坐到牛俊烨腿上时,她用劲地颠起来,我随之扬起鞭子,骑起大马;坐到东晓腿上时,他小心翼翼的怕摔到我,我随之划起了船,轻柔的左摆摆、又摆摆。孩子们一会颠我,一会摇我,还有几个在一旁保护我。孩子们亲昵抱着我,就连平时很“酷”的豆豆,也不断的张开手接过我。我们就这样玩成了一片,我彻底的做了一回“小孩”,孩子们也痛痛快快的做了一回“小大人”。我和孩子们成了真正的朋友。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增进孩子与老师的感情,幼儿园要求老师要多抱抱、亲亲孩子,我们老师们也都在充当着“妈妈“的角色。当我们在主动去抱孩子时,也试着和孩子换换角色,让他们来抱抱老师,会带给孩子无限的惊喜,老师也会得到无限的快乐,不信也试试。
不妨也抱抱男孩子
开学的第一天,我班一直很听话、懂事的小男孩丛丛也闹起了情绪,一脸的不高兴,还嚷着说“肚子疼”,我要带他去看医生,他也不依,只是小声地对我说:“徐老师,你抱抱我就好了!”于是我就放下手中的活儿,抱起丛丛坐在我的腿上,还用手帮助他揉揉肚子,好一会儿过去了,我问丛丛:“还疼吗?”丛丛慢吞吞地说:“还有一点疼,再抱一小会儿就好了。”于是我又抱着他,边揉肚子边表扬丛丛是个非常能干、勇敢的小朋友……过了一小会儿,丛丛终于不“疼”了,开心地坐到椅子上,一脸很满足、很开心的样子。
这件小事在孩子的一日活动中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但却让我有所感悟:在生活中,那些柔弱、文静、胆小的小姑娘会得到老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经常会去抱抱她们,哄哄她们,关注她们,而听话、懂事、能干、勇敢的男孩子就没有这么多机会与老师亲密交流、接触了。其实不是他们不愿意、不需要,只是有着“男孩子”光荣称号的他们,都是与勇敢、坚强联系在一起的,从而让他们与老师的亲密接触产生距离,划上了不等号。
幼儿园里每个孩子都有与老师亲密接触的权利,都需要老师的关心和爱抚,男孩子也不例外,只是我们的小小男子汉不擅于或不轻易表达而已,所以,就让我们做个有心人,不妨也抱抱男孩子吧!相信,你我会收获更多的感动。
妈妈我要抱抱你读后感
一篇优秀的作品的读后感是怎么写成的?阅读了作品后,我心中汹涌澎湃,感慨万千。这时我们可以用写读后感的方式来记录我们对作品的理解,栏目小编的不懈努力确保了这个“妈妈我要抱抱你读后感”的质量和效果,如果你正在遇到以下问题请认真阅读以下内容!
妈妈我要抱抱你读后感 篇1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漫步在书的海洋里,如痴如醉,不能自拔。照例,今年暑假,我读了很多书,最让我深有感触的是梅子涵主编,金麦田品格教育系列图书《妈妈,我要抱抱你》这本书。
书中讲述了咏云和文宜,咏云和表弟徐乔,徐乔和同学之间的友情。咏云、文宜和徐乔他们三个都有各自的烦恼:王咏云的“烦恼”是父母对他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全方位的监督;范文宜的“烦恼”是爸爸妈妈由于忙工作不在身边相伴,只有奶奶每时每刻守护在文宜身旁;徐乔的“烦恼”是父母经常吵架,他感觉爸爸妈妈抛弃了他。三个孩子,三个家庭,三个不同背景的家庭中发生的故事,也就是我们身边的你、我、他。
爸爸妈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把自己的所有倾注给了孩子,可是太多的关爱和呵护会让我们感到负担。表面对父母的恭敬和顺从,不一定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父母的心甘情愿;父母忙于工作,把我们丢给爷爷奶奶,以为吃穿不愁就万事大吉了。可是缺乏亲子之间深刻的互动,双向的对话、沟通,让我们以为被抛弃了;父母感情不和,家庭缺乏温暖,会让我们性格孤僻……
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我们心中的烦恼和疑惑,需要父母们的关心。爸爸妈妈要求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同时,更要以身作则。无论如何,年幼的我们如同一张白纸,一生的幸福就在父母手中。亲子之间唯有通过敞开心扉的交流,才能让爱在生活中生根发芽。这样,亲密的关系才能产生,我们才能成为快乐的花朵,健康的成长,成为中国梦的铸造者!
妈妈我要抱抱你读后感 篇2
就在暑假伊始,一位神秘的“朋友”在老师的推荐下走进了我的生活,“老师为什么推荐这本书给我呢?”明知道我讨厌的就是妈妈。印象中,她似乎掌管着我的一切“生杀大权”。
我真的很想快点长大,离开她的视野,因为我不需要唠叨,也不需要寻求帮助。至于拥抱,我觉得很幼稚。但考虑到老师的建议,我怀着读故事的精神走进了这本书。
我有点不情愿地翻开了梅子涵主编的《妈妈,我要抱抱你》这本书,看着、看着,我不自觉地沉迷其中,如痴如醉,不能自拔。本文的主人公王咏云和范文宜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她们有着不同的烦恼。咏云担心的是爸爸妈妈整天唠叨和监督她;文宜担心的是爸爸妈妈经常不在身边工作,她一直和奶奶住在一起,她希望每天都能见到爸爸妈妈。
还有一位英雄徐乔,他是咏云的表弟。徐乔的父母经常吵架,这对她影响很大,她的性格也变得很孤独。徐乔的母亲把他寄养在咏云家,也就是徐巧叔叔家。
徐乔的心里很矛盾,一方面特别想念父母,另一方面又怨恨父母扔下他不管,最后得知妈妈患了癌症之后,他才真正理解了妈妈,妈妈是不想让他担心。
书读完了,竟然带给了我很多的思索:什么是孝顺?怎样去孝顺自己的父母呢?孝顺是对父母的敬爱与体贴,心甘情愿地为父母做事,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发自内心地尊重和体谅他们。
看看别人,想想自己。我妈妈很爱唠叨。从早到晚,她起床,吃饭,写作业,甚至睡觉。她可能是她一直唠叨我的最好材料。每天她唠叨的声音就像一根小鞭子,鞭策着我努力学习和懒惰。
每天早晨,“快起床了”、“抓紧时间”、“要迟到了”的唠叨声在我耳边准时响起。每天写作业的时候,妈妈总是不停地唠叨“眼睛离远点”、“字要写端正”、“做完要检查”。
从前,我以为妈妈的唠叨是一种噪音,一种非常烦人的噪音,很烦人。这时,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缺点。从我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再到现在的翩翩少年,父母不仅赋予了我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成长,教育我怎样做人,这种恩情我要永远铭记在心。
我想妈妈也是不想唠叨的,但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她情愿把自己变成一个唠唠叨叨的老太婆,所以当妈妈那充满爱和希望的唠叨再次响起时,我们应深情地说一句:“妈妈,您说得对!”因为唠叨是爱的精华,是老天给予我们的提示,是父母给予我们的关爱,是朋友给予我们的帮助……唠叨,它把爱浓缩成了精华,可以使成功离你更近;可以使快乐伴你前行;可以使灾难离你而去!
妈妈,我要抱抱你读后感(二):今年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好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妈妈,我要抱抱你》。本书主要围绕三个孩子不同的价庭故事讲述孝道的含义,以此提醒我们孝道的宝贵价值。
咏云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但他认为他的父母太啰嗦。表弟徐乔羡慕咏云有父母陪在身边,对自己破碎的家庭感到无奈和怨恨。文宜是咏云最好的朋友,父母早出晚归,虽然有奶奶陪伴,但也因父母无法经常跟自己在一起而有所埋怨。
徐乔一直为妈妈把他丢到台北,而自己忙于工作不管他这件事闷闷不乐。可他并不知道,妈妈去医院检查身体,得知自己身患癌症,不想让自己的儿子伤心才找了这么个借口。这时,我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母亲能为孩子做任何事。她宁愿把所有的压力都压在自己身上,也不愿让孩子们遭受创伤。最后,在文宜和咏云一家的帮助下,徐家和乔家团圆,生活幸福。
、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像徐乔一样的单亲孩子、文宜一样的留守儿童。我想对你们的家长说:多陪陪孩子们吧!
工作固然重要,但也要多陪伴孩子,让孩子快乐的成长啊!不过,孩子们也要多孝顺父母,用爱来回报他们!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我们要怀有感恩之心,尊敬长辈。
同时,做好自己,好好学习,健康成长。也许,这对于父母就是最大的回报了!、
故事虽短但温馨,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从现在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孝敬长辈!
妈妈,我要抱抱你读后感(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漫步在书的海洋里,如痴如醉,不能自拔。
书是我的好朋友,得用漫漫寒假,我读了很多书,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妈妈,我要抱抱你》这本书。
这本书是台湾著名作家毛咪所著,梅子涵主编。这本书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一本很好的读物。书中讲述了三个孩子: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和漂亮的五年级女生王咏云和范文宜,以及王咏云的表妹徐乔。
三个孩子有三种烦恼:王咏云的烦恼是父母整天不停的唠叨和监督;范文宜的烦恼是父母不在;徐乔的烦恼是父母对他的遗弃。三个孩子,三个家庭,每个家庭讲述的“孝顺”故事又不同。
从故事中告诉了我们小孩子孝顺不单是表面对父母的恭敬和顺从,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父母的敬爱和体贴,心甘情愿地为父母做事,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但是如何能让我们小孩子做到这一点呢?我们目前看到了一些社会现象其实有许多是父母的问题。比如:
父母忙于工作,疏于管教,导致孩子出现不良行为;父母感情不和,家庭缺乏温暖,造成孩子性格缺陷;父母只重言传,没有身教,孩子因此缺乏榜样的引导等等。“孝顺父母”因此只流于形式、口号,孩子也就没有“孝顺父母”的意识和观念,更加不可能做出相应的行为。
本书通过三个不同背景的家庭中发生的故事,阐述了三种亲子关系,从而使我们更加领悟“孝顺”的真实含义。书中的人物可能是我们周围的人,甚至是我们自己。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需要父母、老师等的关心。
**应为他们解惑,做他们生活中的榜样。只要**多用一份心,“孝顺”就不会只是一种概念了。
“孝顺”是子女爱父母的表现,受到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求孩子孝顺的同时,父母更要以身作则。无论如何,年幼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生活的幸福掌握在父母手中。
亲子之间唯有通过深刻的互动,双向的对话、沟通,让爱的行动一点一滴地在生活中培养。这样,亲密的关系才能产生,“孝顺”的真正价值也才能落实。
妈妈我要抱抱你读后感 篇3
暑假来了,课外书这个“大浪”也来了。读了《妈妈,我要抱抱你》让我明白了很多。
在这本书中,文宜是一个没有父母陪伴的小女生,她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因此十分珍惜能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当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她很听奶奶的话;而咏云生活在父母的爱之中,可她却不珍惜,经常嫌爸妈唠叨,和他们争吵,在暑假中通过表弟的到来以及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情,终于使她明白父母对她的爱是她应该倍感珍惜的东西!
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像文宜一样生活的孩子,但更多的,是像咏云那样的,每天被宠着,被护着,在父母爱的海洋中无忧无虑地过着公主或王子般生活的孩子。爸爸妈妈无条件的为我们付出着,宠护着我们。而正是因为这些宠、护、惯,让我们有什么不如意就和父母吵起来,认为自己就是家里的“主宰”。其实,我们应该学会知足,是父母给予了我们一切:生命、样貌、本领…….作为儿女的,应该多孝顺长辈,为他们着想,听他们的话,因为是他们让我们有了生命,是他们供我们长大,我们应该做的是孝顺而不是发小姐、少爷脾气!
有的时候,可能是父母做错了,我们可以好好提出,让他们去改正;有的时候,他们的脾气暴了一点,我们也可以宽容一些,作文也许,他们当时急了,父母的爱是无人可抵的,也许,一些事情父母为了我们而自己一个人去扛,去忍受痛苦,但我们却因为无知而去责怪他们,我们是多么的自私!
孝顺是我们一生都必须做到的。它是一种美德,是对父母无私的爱的一点回报,是对自己的心多年来感受爱的一个回馈。孝顺!孝顺父母!
妈妈我要抱抱你读后感 篇4
在这个暑假,我读了很多书,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妈妈,我要抱抱你》这本书。
关于人的品格教育,在当今社会实在重要之重,从孩子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再到成人,品格的形式就从在于整个的成长过程中的潜啬化与耳濡目染。正如梅子涵主编所言应该“栽种品格。”毛咪“爱,让孝顺更落实。”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倡的家庭伦理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孝顺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对父母的敬爱与体贴,心甘情愿的为父母做事,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该书讲述的三个孩子: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且漂亮的5年级女学生王咏云和范文宜,还有王咏云的表弟T乔。三个孩子有三种烦恼:王咏云的烦恼是爸爸妈妈整天不停的唠叨与不断的监督;范文宜的烦恼是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相伴;徐乔的烦恼是爸爸妈妈抛弃了他。三个孩子,三个家庭,每个家庭讲述的“孝顺”故事又不同。从故事中告诉我们,小孩子孝顺不单是表面对父母的恭敬,和顺从,更是一种发自内心对父母的敬爱和体贴,心廿情愿地为父母做事,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学到了不少古人的名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等等,以及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都应该让人深思。
妈妈我要抱抱你读后感 篇5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漫步在书的海洋里,如痴如醉,不能自拔。书是我的好朋友,得用漫漫寒假,我读了很多书,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妈妈,我要抱抱你》这本书。
该书是著名作家毛咪所著,由梅子涵主编,是我们少年儿童的一本精品阅读书。该书讲述到三个孩子: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且漂亮的五年级女学生王咏云和范文宜,还有王咏云的表弟徐乔。三个孩子有三种烦恼:王咏云的烦恼是爸爸妈妈整天不停的唠叨与不断的监督;范文宜的烦恼是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相伴;徐乔的烦恼是爸爸妈妈抛弃了他。三个孩子,三个家庭,每个家庭讲述的“孝顺”故事又不同。从故事中告诉了我们小孩子孝顺不单是表面对父母的恭敬和顺从,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父母的敬爱和体贴,心甘情愿地为父母做事,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但是如何能让我们小孩子做到这一点呢?我们目前看到了一些社会现象其实有许多是父母的问题。比如:父母忙于工作,疏于管教,导致孩子出现不良行为;父母感情不和,家庭缺乏温暖,造成孩子性格缺陷;父母只重言传,没有身教,孩子因此缺乏榜样的引导等等。“孝顺父母”因此只流于形式、口号,孩子也就没有“孝顺父母”的意识和观念,更加不可能做出相应的行为。
本书通过三个不同背景的家庭中发生的故事,阐述了三种亲子关系,从而使我们更加领悟“孝顺”的真实含义。书中人物很可能就是我们身边的人,甚至是我们自己。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他们心中的疑问和苦恼,需要父母、老师等成人的关心。成人应为他们解惑,做他们生活中的榜样。只要成人多用一份心,“孝顺”就不会只是一种概念了。
“孝顺”是子女爱父母的表现,受到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求孩子孝顺的同时,父母更要以身作则。无论如何,年幼的孩子如同一张白纸,一生的幸福就在父母手中。亲子之间唯有通过深刻的互动,双向的对话、沟通,让爱的行动一点一滴地在生活中培养。这样,亲密的关系才能产生,“孝顺”的真正价值也才能落实。
妈妈我要抱抱你读后感 篇6
妈妈,让我抱抱您
——读《妈妈,我要抱抱你》有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能让我真切感受这句诗含义,还得说说那个机缘。
暑假前夕,我们学校举行“图书搬家”活动,我在图书室的“书海”里,找到了《妈妈,我要抱抱你》这本书。为什么我要选这本书呢?那是因为,我的妈妈是一位“唠叨大王”,她似乎掌管着我的一切“生杀大权”。
我真的很想快点长大,离开她的视野,因为我不需要唠叨,我对妈妈很不满意。看到这本书,就产生了好奇之心,想知道作
我翻开了《妈妈,我要抱抱你》这本书,看着、看着,我不自觉地沉迷其中,如痴如醉,不能自拔。本文的主人公王咏云和范文宜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她们有着不同的烦恼。咏云的麻烦是父母整天唠叨和监督她; 文宜的烦恼是爸爸妈妈为了工作,经常不在身边陪伴,她一直跟奶奶在一起生活,她多么希望每天都能见到爸爸妈妈。
还有一位英雄徐乔,他是咏云的表弟。徐乔的父母经常吵架,这对她影响很大,她的性格也变得很孤独。徐乔的母亲把他寄养在咏云家,也就是徐巧叔叔家。
徐乔的心里很矛盾,一方面特别想念父母,另一方面又怨恨父母扔下他不管,最后得知妈妈患了癌症之后,他才真正理解了妈妈,妈妈是不想让他担心。
合上卷轴,我陷入了一个深思:什么是母爱?唠叨是为了什么?
看看别人,想想自己。我妈妈很爱唠叨。从早到晚,她起床,吃饭,写作业,甚至睡觉。她可能是她一直唠叨我的最好材料。每天她唠叨的声音就像一根小鞭子,鞭策着我努力学习,不要偷懒。
每天早晨,“快起床了”、“抓紧时间”、“要迟到了”的唠叨声在我耳边准时响起。每天写作业的时候,妈妈总是不停地唠叨“眼睛离远点”、“字要写端正”、“做完要检查”。
从前,我以为妈妈的唠叨是一种噪音,一种非常烦人的噪音,很烦人。这时,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缺点。从我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再到现在的翩翩少年,父母不仅赋予了我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成长,教育我怎样做人,这种恩情我要永远铭记在心。
我想妈妈也是不想唠叨的,但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她情愿把自己变成一个唠唠叨叨的老太婆,所以当妈妈那充满爱和希望的唠叨再次响起时,我们应深情地说一句:“妈妈,您说得对!”因为唠叨是爱的精华,是老天给予我们的提示,是父母给予我们的关爱,是朋友给予我们的帮助……唠叨,它把爱浓缩成了精华,可以使成功离你更近;可以使快乐伴你前行;可以使灾难离你而去!
现在我想大声说:“妈妈,让我抱抱您!”
点评: 本文的可贵之处,是小作者能从读书中获得成长的正能量。因为读书,明白了母爱;因为读书,懂得了感恩。
善于结合切身生活,感悟书中的精华。用流利自然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感情。
家长感言:
首先要感谢学校,感谢“图书搬家”活动。因为读书,让我们的孩子了解父母的心,了解生活的真谛。因为读书可以改善母女关系,让我们的家庭充满幸福和甜蜜。
我们愿意和孩子们一起读书,一起成长,感受这个时代的和谐与伟大。
妈妈我要抱抱你读后感 篇7
假期里,我有幸走进了镜湖区图书馆。整齐的一排书架和一卷精美的书深深地吸引了我。《窗边的小豆豆》《鲁滨逊漂流记》《苦儿流浪记》《格林童话精选》《樱桃女孩宁佳心》……这一本本**伴随着我度过了很多美好的时光。用美妙的语言,我仿佛走进了一个神奇的世界,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踏上了一段难忘的旅程。
其中,《妈妈,我要抱抱你》这本书最让我着迷,我一连读了三遍。书中有三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他们就像住在我身边的人。有时候他们的言行就像我的经历。
咏云与文宜是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但她们各有烦恼,咏云的烦恼是爸爸妈妈整天的唠叨与管束,而文宜却恰恰相反,她的烦恼是爸爸妈妈不在身边陪伴。后来,咏云的表弟徐乔的到来,打破了她们平静的生活。三个小朋友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徐巧和母亲之间的矛盾,贯穿了整个故事,故事以温馨的一幕结束。
这本书不仅吸引了我,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那就是如何与父母沟通,如何孝顺父母。
我成长在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爸爸妈妈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上都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帮助。跟故事中的咏云一样,我经常会身在福中不知福,觉得自己天天听爸妈唠叨,一举一动都被爸妈盯得死死的,完全没有自由。有时为了一件小事,我会和父母吵架,发脾气。如果我做错了什么,我不能接受父母的批评。
看了书,与三个孩子相比,我能拥有爸妈完整的关爱,拥有满满的安全感,不知道有多么幸运。爸妈为我做了好多事,什么事情都为我着想,不知道有多幸福。
“父母是我们从小到大的养育者、保护者,如果没有父母,婴儿是不可能自己长大的。只是父母的仁慈,我们一辈子都无法报答。”书中老师说的话触动了我,是啊,我以后一定不能再任性了,要发自内心地对父母敬爱、体贴,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感恩之心。
前不久,外公得了重病,整家人都愁眉不展,为外公的身体担忧。我觉得自己该懂事了,要学着管理好自己,不能给大人们添麻烦。我努力试着安排自己的学习、看书、弹琴,并在全家人疲倦的时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还帮生病的外公倒水、拿药。
没想到,我微小的付出却有着巨大的能量,爸爸妈妈被我激励了,他们觉得原本灰暗的世界有了让人心暖的光亮。有一次,妈妈远去南京给生病的外公求医,晚上回来的时候,她躺在沙发上满脸疲惫,我心疼极了,忙端了一盆热水过去:“妈妈,您累了,我帮你洗个脚吧。
”妈妈把我拥入怀中,满含热泪地夸我长大了,懂得孝顺父母,为别人着想了。其实,我做的一切都是从父母那儿学来的,我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宝贵的价值观,面对事情的处理方式、与人交往的态度……从这以后,我深切体会到,孝顺不是挂在嘴边的朗朗上口,而是落在行动中的点点滴滴。
感谢《妈妈,我要抱抱你》这本书,是它让我在故事中感受亲情的温暖,是它让我在同龄人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是它教会我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行为,是它让我明白——父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孝顺父母是我们每个人应该也是必须做的。
妈妈我要抱抱你读后感 篇8
《妈妈,我要抱抱你》梅子涵主编,金麦田品格教育系列图书,适合小学生看的一本书,看的我非常感动,还跟着流泪,是不是我太感性了呢,本书讲述了咏云和文宜,咏云和表弟徐乔,徐乔和同学之间的友情。
咏云的父母对咏云无微不至的关爱及呵护,文宜父母由于忙工作不能给予文宜足够的关怀,而文宜的奶奶却每时每刻守护在文宜身旁。徐乔父母经常吵架对徐乔的影响很大,性格变的很孤僻。
徐乔妈妈把徐乔寄养在咏云家也就是徐乔的舅舅家,徐乔的心里是矛盾的一方面对父母极其的思念另一方面又恨父母扔下他不管,后来得知妈妈得了癌症之后,他才真正理解了妈妈为什么那么久不来看他,妈妈是不想让他担心,不想让他看到生病时憔悴的样子,妈妈想给徐乔留下永远漂亮、健康、快乐的样子。
这本书,通过三个家庭的小故事,让我们深刻的理解什么是孝顺,如何孝顺?孝顺,是对父母辛苦养育的恩惠表示感谢,除了要对爸妈态度恭敬、听爸妈的话,还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随时把爸妈放在心中重要的位置,发自内心的尊重和体谅他们!
还教会我们如何化解与父母的冲突、如何让自己快乐起来、如何化解与好朋友的误会、孝顺长辈我们可以做哪些事情。
妈妈我要抱抱你读后感 篇9
假期中,我有幸走进了镜湖区图书馆,那一排排整齐的书柜,一册册精美的书籍深深地吸引着我。《窗边的小豆豆》《鲁滨逊漂流记》《苦儿流浪记》《格林童话精选》《樱桃女孩宁佳心》这一本本小说伴随着我度过了很多美好的时光。在美妙的文字中,我似乎进入了一个个神奇的世界,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展开了一次次令人难忘的旅行。
其中,《妈妈,我要抱抱你》这本书最让我着迷,我一连读了三遍。书中有三个跟我差不多大的孩子,他们就像是生活在我身边的人,有时他们的所言所行就跟我的经历一样。
咏云与文宜是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但她们各有烦恼,咏云的烦恼是爸爸妈妈整天的唠叨与管束,而文宜却恰恰相反,她的烦恼是爸爸妈妈不在身边陪伴。后来咏云的表弟徐乔的到来,打破了她们平静的生活。三个小伙伴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徐乔与自己母亲的矛盾贯穿了始终,故事最终以温馨的场景结束。这本书在吸引我的同时,也带给了我很多的思索,那就是该怎样与父母沟通,怎样孝顺父母。
我成长在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爸爸妈妈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上都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帮助。跟故事中的咏云一样,我经常会身在福中不知福,觉得自己天天听爸妈唠叨,一举一动都被爸妈盯得死死的,完全没有自由。有时为了一点小事就会跟爸妈闹别扭、发脾气,做了错事也不能虚心接受父母的批评。看了书,与三个孩子相比,我能拥有爸妈完整的关爱,拥有满满的安全感,不知道有多么幸运。爸妈为我做了好多事,什么事情都为我着想,不知道有多幸福。
父母是我们从小到大的养育者、保护者,如果没有父母,婴儿是不可能自己长大的。光是父母的养育之恩,就让我们一辈子也报答不完。书中老师说的话触动了我,是啊,我以后一定不能再任性了,要发自内心地对父母敬爱、体贴,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感恩之心。
前不久,外公得了重病,整家人都愁眉不展,为外公的身体担忧。我觉得自己该懂事了,要学着管理好自己,不能给大人们添麻烦。我努力试着安排自己的学习、看书、弹琴,并在全家人疲倦的时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还帮生病的外公倒水、拿药。没想到,我微小的付出却有着巨大的能量,爸爸妈妈被我激励了,他们觉得原本灰暗的世界有了让人心暖的光亮。有一次,妈妈远去南京给生病的外公求医,晚上回来的时候,她躺在沙发上满脸疲惫,我心疼极了,忙端了一盆热水过去:妈妈,您累了,我帮你洗个脚吧。妈妈把我拥入怀中,满含热泪地夸我长大了,懂得孝顺父母,为别人着想了。其实,我做的一切都是从父母那儿学来的,我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宝贵的价值观,面对事情的处理方式、与人交往的态度从这以后,我深切体会到,孝顺不是挂在嘴边的朗朗上口,而是落在行动中的点点滴滴。
感谢《妈妈,我要抱抱你》这本书,是它让我在故事中感受亲情的温暖,是它让我在同龄人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是它教会我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行为,是它让我明白父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孝顺父母是我们每个人应该也是必须做的。
妈妈我要抱抱你读后感 篇10
《妈妈,我要抱抱你》读后感小学作文
咏云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但他认为他的父母太啰嗦。表弟徐乔羡慕咏云有父母陪在身边,对自己破碎的家庭感到无奈和怨恨。文宜是咏云最好的朋友,父母早出晚归,虽然有奶奶陪伴,但也因父母无法经常跟自己在一起而有所埋怨。
徐乔一直为妈妈把他丢到台北,而自己忙于工作不管他这件事闷闷不乐。可他并不知道,妈妈去医院检查身体,得知自己身患癌症,不想让自己的儿子伤心才找了这么个借口。这时,我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母亲能为孩子做任何事。她宁愿把所有的压力都压在自己身上,也不愿让孩子们遭受创伤。最后,在文宜和咏云一家的帮助下,徐家和乔家团圆,生活幸福。
我们也有很多像徐乔这样的单亲孩子,还有像文宜这样的留守儿童。我想对你们的家长说:多陪陪孩子们吧!
工作固然重要,但也要多陪伴孩子,让孩子快乐的成长啊!不过,孩子们也要多孝顺父母,用爱来回报他们!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我们要怀有感恩之心,尊敬长辈。
同时,做好自己,好好学习,健康成长。也许,这对于父母就是最大的回报了!
故事虽短但温馨,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从现在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孝敬长辈!
妈妈我要抱抱你读后感 篇11
作者:朱晨炀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漫步在书的海洋里,如痴如醉,不能自拔。书是我的好朋友,得用漫漫寒假,我读了很多书,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妈妈,我要抱抱你》这本书。
这本书是台湾著名作家毛咪所著,梅子涵主编。这本书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一本很好的读物。书中讲述了三个孩子: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和漂亮的五年级女生王咏云和范文宜,以及王咏云的表妹徐乔。
三个孩子有三种烦恼:王咏云的烦恼是父母不断的唠叨和监督;范文宜的烦恼是父母不在;徐乔的烦恼是父母的遗弃。三个孩子,三个家庭,每个家庭讲述的“孝顺”故事又不同。
从故事中告诉了我们小孩子孝顺不单是表面对父母的恭敬和顺从,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父母的敬爱和体贴,心甘情愿地为父母做事,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但是如何能让我们小孩子做到这一点呢?我们目前看到了一些社会现象其实有许多是父母的问题。比如:
父母忙于工作,疏于管教,导致孩子出现不良行为;父母感情不和,家庭缺乏温暖,造成孩子性格缺陷;父母只重言传,没有身教,孩子因此缺乏榜样的引导等等。“孝顺父母”因此只流于形式、口号,孩子也就没有“孝顺父母”的意识和观念,更加不可能做出相应的行为。
本书通过三个不同背景的家庭中发生的故事,阐述了三种亲子关系,从而使我们更加领悟“孝顺”的真实含义。书中的人物可能是我们周围的人,甚至是我们自己。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需要父母、老师等的关心。
**应为他们解惑,做他们生活中的榜样。只要**多用一份心,“孝顺”就不会只是一种概念了。
“孝顺”是子女爱父母的表现,受到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求孩子孝顺的同时,父母更要以身作则。无论如何,年幼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生活的幸福掌握在父母手中。
亲子之间唯有通过深刻的互动,双向的对话、沟通,让爱的行动一点一滴地在生活中培养。这样,亲密的关系才能产生,“孝顺”的真正价值也才能落实。
教育随笔:只要抱抱就好
抱抱是一种很亲切的行为,抱抱是一种很有安全感的行为,这个世界我们都相互抱抱会是什么样的呢?
我看过一个绘本名字叫《抱一抱》故事讲的是还记得自己很衰的一天吗?但是迎面而来的是一个笑容,一个拥抱,就可以带来心中的温暖,和晴朗的笑容,这本可爱的故事以最窝心的方式,带着我们一起关心身边的人,也别忘了宝贵的时光,教导孩子成为仁慈的人。
我们班有个孩子看到陌生人就会害怕,总躲着我们后面,起初我们并不知道,什么原因,我们问她馨伟你为什么会躲在我们的后面呀,我们就抱了抱她,她就开心的笑,她就悄悄的在我的耳边告诉我,老师我真的害怕陌生人,不要和他们打招呼,我们就很苦恼,于是和他的父母沟通,他们平时很忙,很少带着他出去和别人交流玩,所以让她产生害怕和缺乏安全感的心理。也许是我们工作的疏忽,所以我们要和每个孩子抱一抱,惊奇的发现他们格外的开心,而且格外的自信满满。
馨伟也慢慢地投入我们队伍当中,她可以大声的和老师说早上好,也可以和别的小朋友抱一抱,她得到了好朋友和老师的拥抱后,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让我们看到了他的笑容后,想起当初的她,和她现在简直判若两人,现在她如初生的太阳,充满的温暖的阳光,让别人感到温暖和舒服。
我们应该给孩子更多的关怀和温暖,让她有更多的正能量,我们也感觉到,用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让有每一个正确的方法去照顾他们,关心他们,会让他们茁壮成长,用心倾听孩子的世界,用心感受孩子的成长,用心和孩子一起画出光亮的彩虹,一起在这个充满爱的世界里成长,学习快乐和开心吧。
一个拥抱的力量
人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要想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只有爱他们的人才能读懂。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他们性格特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的差异,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儿。现在想想,一个拥抱的力量还是不可估量的呀!
我们班来了一位宋和梅的小朋友,第一天来幼儿园是一百个不愿意,她是被奶奶拖着来到班上的,她那倔强的性格在她来幼儿园的第一天就表露无疑,一般的孩子不上幼儿园都是用哭闹来反抗,而她却不是这样,她哭闹着拿头撞墙,老师去拉她,她故意从老师的手上高高跳起摔到地上,她得行为吓得我半死。于是我开始慢慢观察这个不一样的孩子。她长的还算强壮,也比较聪明。由于父母离异,她就和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奶奶个性刚强,面对她的无理取闹,奶奶总是武力镇压。她不喜欢和小朋友们玩,一个人喜欢跑出教室玩大型玩具。这样的孩子肯定是缺少关爱的,但是从她得表现中可以看出她并不喜欢我,甚至有些反感,因为每次都是我强行从她奶奶那把她抱过来,当然每次也总是少不了被她拳打脚踢一番。这样的情形持续了几天,我都有点吃不消了,于是我开始变被动为主动,在她入园的时候主动接近她,在她上课的时候给她发言的机会,在餐前准备时请她当值日生发毛巾……慢慢的她似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但是早上入园时还是哭闹不止,真让人头痛。
一个星期过去了,一天她居然高高兴兴的来幼儿园,看着她开心的表情,我困惑了,是什么让她转变得这么快。还没等我开口问,她奶奶就说了:“昨天回家可高兴了,说老师喜欢她,给她发了一个苹果贴画,还抱了她。今天主动要求早点来幼儿园。”我这才反应过来,昨天看她下午表现还可以,在离园时抱了抱她,并对她说明天高高兴兴的来幼儿园好吗?如果不哭,我再发一张贴画给你。我一直以为是那张贴画起了作用,原来并不是。下午要离园时,我高兴的把一张贴画递给了她,以为她会欣喜若狂。但是她却没有,仿佛还有些失望,我又疑惑了,于是我蹲下来准备问个究竟,她看着我,张开双手抱住了我。我恍然大悟。她要的只不过是一个拥抱。
单亲家庭的孩子,或者是被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大的孩子,或多或少在性格方面都会有些影响,所以在他们身上我们要细心的找到突破口,正确的引导他们。调皮的孩子像一头小狮子,狮子突然被驯服的那一瞬间,我们会觉得很有成就感。由此可见,一个拥抱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吧!
一个迟到的拥抱
人和人在一起都讲个“投缘”,若投缘,一切事情做起来都简单,和幼儿园的孩子们在一起亦如此。当孩子王十几年来,一向自认为比较有孩子缘的我竟遇到了一件让我尴尬无比的事。周二下午,我如往常一样踏入了托班的教室上英语课。伴随着孩子们“Lucy来了”的欢呼,进入我视线的还有一张陌生的新面孔。“Hello,告诉老师,你叫什么名字?”“哇——”回答我的是一阵嚎啕大哭。我很诧异,明明刚才还玩得好好的,难道我长着一张凶神恶煞的脸?我试着调节一下面部神经,微笑着想继续和他交流,可换来的是更猛烈的哭声。“你走!你走!”这是怎么了?班上的老师怕影响上课,把他带到一边的玩具角去了。我认识了这个新来的小朋友,轩轩。课还得继续上,在和孩子们互动的同时,我发现离我远远的轩轩正在建构区拼插他的积木,旁若无人。一切随他吧!
接下来的几节课,每当我踏进教室,轩轩就如报时似地响起嘹亮的哭声,还伴随着“你走,你走”的驱逐声。但我并不恼,我摸出了规律。轩轩只是哭上几声,你只要不邀请他参加活动,他就会主动地乖乖搬上他的小椅子去建构区完成他的梦想,不吵也不闹。我也像没事人似地继续上我的课。在关注小朋友们的同时,我会不时地用眼睛的余光瞟上轩轩几眼。我发现英语活动渐渐地引起了他的关注。在做判断游戏YesorNo时,手里拿着积木的轩轩摇头晃脑地跟着其他孩子一起说Yes/No。看在眼里,我装作不在意,继续冷处理!
一次英语课,小朋友们尝试用积木条来拼字母,我看到轩轩用渴望的眼神关注着活动中的同伴们。“轩轩,你也过来拼吧!”我及时邀请他。他冲我笑了笑,又害羞地摇了摇头。小脸黑黑的轩轩笑起来真灿烂,大概他现在看我不像大老虎了吧!真是距离产生美哟!
又一次的英语课,我教小朋友们认识Comehere/Goback的指令。“Comehere,boysandgirls!”孩子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朝我身边涌来,没想到,轩轩也屁颠屁颠地跟在他们身后。我急忙把他揽在怀里,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这是一个迟到的拥抱,陌生的轩轩已经在心里默默地接纳我了。
记得在报纸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做麦田里的守望者,慢慢看着学生成长。”对!要学会守望。别着急,慢慢爱!
一个温暖的拥抱
户外活动时,孩子们玩的很开心,不一会儿,一群大班的孩子跑过来玩跳绳跑,他们一过,我班的宣宣哭了,站在那里哭得很伤心,看上去好像受了很大的委屈。我心里一惊,只听到周围的孩子在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肯定是大班的哥哥欺负她了!可能是大班的哥哥不小心碰到她了。老师,一个大班的哥哥踩了她的脚。从孩子的话语中我得知,是某个大班的孩子踩到了我们小班的孩子的脚。一般说来,孩子之间因闹矛盾导致的哭哭闹闹很常见。以前遇到这样的情况,我通常会对被欺负的孩子讲些道理,如:没关系的,不疼了,大班的哥哥也许不是故意的,不过待会儿老师会批评他!以后你自己也要小心,等等。今天我改变了处理方式。我什么也没有说,只是用关爱的目光看着她,然后单腿跪下,伸开双臂做出拥抱她的动作。正哭得伤心的她看到我伸开了双臂马上向我跑来,一下子扑到我的怀里,紧紧搂着我的脖子,好像是在外面受了欺负回到母亲身边似的。我什么也没有追问,只是抱着她,用手抚摸着她的头和背。不一会儿,她不哭了,然后就去玩了。这件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回味一下这个过程,我认识到,当孩子受到委屈时,教师给予情感上的支持是最重要的。此时教师其实不用讲什么大道理,也不用探究他为什么哭,只需要给予他一个温暖的拥抱,尽力去抚慰他就可以了。很多时候教师在与孩子交流时,不要只相信话语的力量,也不需要对一些小事追根究底,只需要立马处理孩子眼前的事就可以了。对于教师来说重要的是要意识到此时此地有一个沮丧的孩子需要得到情感上的抚慰,对于孩子来说重要的是此时此地能够得到老师的理解、同情和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