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大班语言教案《好长好长的名字》
发布时间:2021-09-28 大班语言教案 幼儿园大班的语言教案 幼儿语言教案【活动目标】
1、在听听、说说、猜猜中了解蓝狐狸长长名字的由来,感受故事的有趣。
2、借助作品知道名字都有含义,并对名字的由来有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动物的名字符号卡片。
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了解自己名字的由来。
【活动过程】
一、由蓝狐狸引出故事
1)师:瞧!这是谁?这只狐狸长得很特别哦!
2)小结:长着一身蓝蓝的毛就是这只狐狸特别的地方,所以狐狸妈妈给他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蓝狐狸”。
二、分段欣赏理解故事
1、教师讲故事——蓝狐狸遇见波波蛙和红叶鼠。
1)教师边讲故事边在操作板上出现符号“波波+蓝狐狸”、“红叶+波波+蓝狐狸”。
2)师:现在蓝狐狸的名字叫什么?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2、教师继续讲故事——蓝狐狸遇见绿草蛇。
1)师:瞧,这次蓝狐狸来到了什么地方遇到了谁?猜一猜,小蛇会有什么好听的名字呢?(幼儿回答,并听小蛇说话的录音)
2)现在蓝狐狸的名字长了吗?
3、幼儿为蓝狐狸添名字。
1)师:蓝狐狸后来还碰到了许多动物,瞧!它先遇到了谁,再遇到谁,最后遇到谁?
2)师:这些动物也都有好听的名字,我们来猜一猜。
3)幼儿商量,帮蓝狐狸添名字。
4、教师继续讲故事——结尾。幼儿帮蓝狐狸还名字。
三、介绍自己名字的含义
评价:
1、教师注重教学环节中的情景性——始终在有趣而连贯的情景中穿行,使得活动一气呵成,前后呼应。让孩子们和听课老师在自然的情景中学有所得。
2、教师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性——来自于生活的活动是幼儿所喜欢的。“我的名字”基本生活元素运用到活动中去。
评价
1.活动能从幼儿喜欢的图书着手,选择的内容是每个幼儿都有经验的,能充分引起幼儿的共鸣。
2.能利用各种途径引导幼儿了解名字的由来,尤其是图文夹字,更是符合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
3.教学中有效的提问与良好的师生互动使得每个幼儿能大胆想象,敢于表现,也充分体现了教师对每个幼儿的关注。
思考
在“幼儿帮蓝狐狸还名字”这一教学环节,教师提要求时“还”的顺序没有强调,因此幼儿的回答各有不同。因此,思考一是在活动前教师能否明确要求,二是在很长很长名字形成过程中将“+”改成箭头的图示,由下至上形成叠加,在“还”的时候再一步一步退回,以此帮助幼儿理解正向与逆向的名字还法。
有效性体现——【f215.COm 中学范文网】
1、充满了情趣性,让孩子在浓浓的趣味中,感受到了蓝狐狸名字不断变长的过程与趣味性。
2、通过教具的有效使用让孩子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在语言活动中同样都得到了展现。
3、在孩子学习、理解和思维的过程,让教学的公平性也得到了体现。
再思考——
1、教学目标中知道名字的含义,对自己名字由来进一步探索只在教学活动最后一个环节提及,整个教学的中心体现在加名字和还名字的过程,是否可以进行目标的修改,使其更为适切。
目标中让幼儿“知道自己名字的含义,对自己名字由来有探索兴趣”,但在活动中名字环节的导入有一些牵强。由于时间的限制,“名字”一环节的文章没有做透,有意有未尽的遗憾。
2、教师注重活动环节的精致性。
3、教师注重幼儿学习的层次性——两节活动教师注重教学的层层推进,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教学,达到活动预期目标。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儿园教案阅读
大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好长好长的名字》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阅读想象、清楚地表达蓝狐狸和动物间的对话与心理活动,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
2、关注并借助“云记号”里提供的画面信息,了解动物们名字的由来,并知道名字是区别自己和他人的特殊符号。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知道自己名字的意义。
活动过程:
一、讨论名字,引题激趣。
师:看看这些字你们认识吗?能不能很快地找出你的名字在哪儿?并告诉我们,它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简略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名字)
小结:我们每个人的名字都是不一样的,都有自己特殊的含义,代表你是独一无二的。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关于名字的有趣故事和你们分享。!..!(出示题目)你看到了什么?好长好长的名字,听到这个故事名字,请你猜猜,这个故事可能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理解故事,感受动物们的心理活动。
1、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他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猜猜叫什么?(蓝狐狸)他为什么叫蓝狐狸?
小结:原来它有一身漂亮的蓝色的狐狸毛,是其他狐狸没有的,所以他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蓝狐狸”,是一个代表他的、独一无二的名字。
2、第一幅图:
(1)师:蓝狐狸到河边去玩,碰到了一只青蛙。他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波波蛙。(出示放大的云朵标记)他的名字为什么叫波波蛙呢?
青蛙说:“我的名字叫波波蛙,因为我喜欢河里的水波。”
教师小结:水波在阳光下一闪一闪,像有一千片碎银子落在上面,好看极了。所以他给自己取名叫波波蛙。那我们知道这个符号代表什么意思?
(2)师:蓝狐狸听了这么好听的名字,很羡慕波波蛙,他会怎么说?
小结:“你的名字真好听,我希望有一个和你一样好听的名字。”
(3)师:听了蓝狐狸的话,波波蛙会怎么说?怎么做?
小结:波波蛙大方地说:“如果你喜欢,我把波波的名字送给你吧。”(让幼儿重复对话)
(4)出示标记(让幼儿理解标记的含义),蓝狐狸很高兴,他会说什么呢?(让幼儿自己根据标记说一说)说:“太好了,我就叫波波蓝狐狸。”
3、第二至五副图: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PPT说说他们的名字,感受其中的幽默。
4、第五副图:
师:现在,他的朋友见了蓝狐狸叫他什么名字啊?(波波红叶绿草桂花高山白云长空……蓝狐狸。)
师:现在蓝狐狸的名字变得怎么样了?(好长好长)
小结:大家都觉得蓝狐狸的名字特别奇怪,特别不好听。
师:小动物们没有了自己的名字,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小结:名字是区分自己和他人的符号,没有符号会分不清。
师:那蓝狐狸应该怎么做呢?让我们来听一听发故事里的蓝狐狸是不是这样做的。
三、完整欣赏故事
师:最后蓝狐狸的名字又变得怎么样了?(变短了)
为什么会变短?(辅助提问:最后蓝狐狸为什么决定把名字还给大家了呢?)
小结:每一个小动物都有自己的名字,都代表了与众不同的含义,就如我们每个小朋友的名字一样,都有自己独特的意义,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活动评价:
总的来说,这个活动还是很顺利,和孩子们互动也不错,环节也连接的很好。
在细节方面,先听故事再提问,这个方式有些老套,提问的形式也比较笼统,老师提问幼儿回答,答案也比较单一。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学习对话完全可以让他们自由发挥,通过蓝狐狸对波波蛙的对话后就可以让幼儿模仿学习对话了。
活动反思:
1、总的来说,整个活动还是很顺利的,目标也达成了,结合《我自己》主题,正好是孩子们正在关注议论的话题,很有意义也很有趣。
2、导入时间有点长,可以直接换成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名字。
3、课件的声音不是很清楚,孩子们听了3遍都没听清楚,可以直接口述出来,让孩子们听清楚。
【推荐】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好长好长的电话》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父子情深。(难点)
2.认识常用电话,感受电话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3.仔细观察画面,根据故事内容积极思考,较完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重点)
教学准备:
课件、音乐。
教学过程:
1.出示故事封面,观察猜测导入课题
“你认为故事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
“故事里可能会有谁?”
“用一句话说说故事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对于爸爸,你有什么愿望?”
2.播放课件,分段讲述,理解故事内容
(1)“从哪里可以看出火狐狸想爸爸?”(教案出.自:)“猜猜火狐狸会对爸爸说些什么?”
“没有礼物的圣诞节是什么样的?”
(2)“火狐狸为什么不挂电话?”“火狐狸和爸爸通过什么通话的?”
(3)引导幼儿说说认识的电话,并结合故事回忆通话的电话样子。
(4)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伤心事。
(5)“什么是惊喜?”“说说自己的惊喜事”“用动作表示惊喜”。
3.理解故事,发表看法,引导幼儿总结归纳
“为什么是一个好长好长的电话?”
“你认为火狐狸的爸爸是个什么样的爸爸?”
4.爸爸亲临,配乐讲述,感受父子情深
(1)播放电话录音,让幼儿感受独特的惊喜。
(2)配乐讲述,表达美好祝福,感受父子情深。
大班下学期语言教案评价《好长好长的名字》
活动目标:
1、在听听、说说、猜猜中了解蓝狐狸长长名字的由来,感受故事的有趣。
2、借助作品知道名字都有含义,并对名字的由来有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动物的名字符号卡片。
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了解自己名字的由来。
活动过程:
一、由蓝狐狸引出故事
1)师:瞧!这是谁? 这只狐狸长得很特别哦!
2)小结:长着一身蓝蓝的毛就是这只狐狸特别的地方,所以狐狸妈妈给他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蓝狐狸”。
二、分段欣赏理解故事
1、教师讲故事——蓝狐狸遇见波波蛙和红叶鼠。
1)教师边讲故事边在操作板上出现符号“波波+蓝狐狸”、“红叶+波波+蓝狐狸”。
2)师:现在蓝狐狸的名字叫什么?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2、教师继续讲故事——蓝狐狸遇见绿草蛇。
1)师:瞧,这次蓝狐狸来到了什么地方遇到了谁?猜一猜,小蛇会有什么好听的名字呢?(幼儿回答,并听小蛇说话的录音)
2)现在蓝狐狸的名字长了吗?
3、幼儿为蓝狐狸添名字。
1)师:蓝狐狸后来还碰到了许多动物,瞧!它先遇到了谁,再遇到谁,最后遇到谁?
2)师:这些动物也都有好听的名字,我们来猜一猜。
3)幼儿商量,帮蓝狐狸添名字。
4、教师继续讲故事——结尾。幼儿帮蓝狐狸还名字。
三、介绍自己名字的含义
A组
评价:
1、教师注重教学环节中的情景性——始终在有趣而连贯的情景中穿行,使得活动一气呵成,前后呼应。让孩子们和听课老师在自然的情景中学有所得。
2、教师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性——来自于生活的活动是幼儿所喜欢的。“我的名字”基本生活元素运用到活动中去。
B组
评价:
1. 活动能从幼儿喜欢的图书着手,选择的内容是每个幼儿都有经验的,能充分引起幼儿的共鸣。
2. 能利用各种途径引导幼儿了解名字的由来,尤其是图文夹字,更是符合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
3. 教学中有效的提问与良好的师生互动使得每个幼儿能大胆想象,敢于表现,也充分体现了教师对每个幼儿的关注。
思考:
在“幼儿帮蓝狐狸还名字”这一教学环节,教师提要求时“还”的顺序没有强调,因此幼儿的回答各有不同。因此,思考一是在活动前教师能否明确要求,二是在很长很长名字形成过程中将“+”改成箭头的图示,由下至上形成叠加,在“还”的时候再一步一步退回,以此帮助幼儿理解正向与逆向的名字还法。
C组
有效性体现——
1、充满了情趣性,让孩子在浓浓的趣味中,感受到了蓝狐狸名字不断变长的过程与趣味性。
2、通过教具的有效使用让孩子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在语言活动中同样都得到了展现。
3、在孩子学习、理解和思维的过程,让教学的公平性也得到了体现。
再思考——
1、教学目标中知道名字的含义,对自己名字由来进一步探索只在教学活动最后一个环节提及,整个教学的中心体现在加名字和还名字的过程,是否可以进行目标的修改,使其更为适切。
目标中让幼儿“知道自己名字的含义,对自己名字由来有探索兴趣”,但在活动中名字环节的导入有一些牵强。由于时间的限制,“名字”一环节的文章没有做透,有意有未尽的遗憾。
2、教师注重活动环节的精致性。
3、教师注重幼儿学习的层次性——两节活动教师注重教学的层层推进,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教学,达到活动预期目标。
大班语言教案《好长好长的电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电话给生活带来的方便,感受父子间的亲情。
2.认识各种电话,了解其主要功能。
3.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在故事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重点:
认识各种电话,了解其主要功能。
活动准备:
1.《好长好长的电话》教学挂图4幅、教师教学资源。
2.座机、手机等各种电话的图片。
3.幼儿学习资源5第1-5页。
活动过程:
一、欣赏儿歌《电话》,导入活动。
1、教师朗诵儿《电话》:“电话,电话,爱说悄悄话。嘴巴咬我耳朵,耳朵亲我嘴巴。”提问:你用过电话吗?是怎么使用的?电话有什么用处?
2、讨论后总结:电话可以让两个住在不同地方的人很快听到对方的声音,互相交流。
二、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借助教学挂图完整讲述故事。
2、引导幼儿思考:火狐狸想爸爸了,就做了什么事情?火狐狸为什么抱着电话不放?爸爸听到火狐里的电话开心吗?虽然爸爸不能回来过圣诞节,但通过和爸爸打电话以后,火狐狸怎么样了?通过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三、讨论电话的作用,懂得电话可以让不能见面的人互通信息,传达感情。
提问:火狐狸见不到爸爸,又很想爸爸,怎么办?打电话以后,爸爸和火狐狸都怎么样了?你觉的电话的作用大不大?
四、拓展经验,通过课件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电话。
出示座机、手机、小灵通等的图片、课件等,引导幼儿了解生活中的各种电话。
活动延伸:
请幼儿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电话,分别是什么样的电话(公用话吧、对讲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