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教案24盘古开天地
发布时间:2021-10-06 2025幼儿园教学方法 幼儿古典故事 小学3年级数学教案上⊙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字,认识新笔画:横撇弯钩。
2.自主积累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盘古是怎样创造天和地的,感受盘古开天地的伟大。
⊙教学重点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字。
2.了解盘古是怎样创造天和地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体会盘古开天地的伟大。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录音带、课文图片。
2.果子字卡、果树图。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质疑导入
1.(出示课文图片)小朋友,看看图上画了什么?
2.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3.这幅图里还藏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个古老而神奇的传说。
4.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质疑:你们平时是怎样把课文读熟的?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怎么办?句子读不通顺怎么办?
2.学生自由汇报。
师小结: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因为你们有了自己的朗读方法,说明你们会学习,相信你们经过努力一定能把这篇课文读正确、流利。
3.按照你们刚才说的方法自由读课文。
4.课文配乐朗读。
5.和老师赛读: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比一比,谁读得棒。
6.同桌互读,读得好,夸夸他;读不好,帮帮他。
(三)自主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生字宝宝从课文里跑出来了,小朋友们还认识它们吗?
2.指名读,带读,开火车读,口头组词。
3.摘果子游戏。
出示带果子(字卡)的果树图,一名学生上台摘“果子”,台下跟读,读正确后将“果子”贴树上,说明果子熟了。
4.请你和字卡说悄悄话,说出自己精彩的发现(从字音、字义、字形方面说一说)。
5.出示“阳”字。
师:“阳”右边的“日”表示太阳(出示简笔画)。
小朋友们,睁大眼睛,用“心”慢慢看,你发现“阳”的左边像什么?(像耳朵的形状)。
认识新笔画:横撇弯钩。
老师范写,学生观察运笔方法。
6.你还发现哪些字从偏旁就能知道字义?
把:提手旁,与手有关(用动作演示)。
江:三点水旁,与水有关。
你还发现哪些带三点水旁的字与“水”有关?(河、流、清、波、海、洗)
(四)再读课文
1.教师引导:这些字宝宝又跑课文中去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让我们把课文再美美地读一读。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熟读课文。
(五)小结
许多小朋友能够自信地读、认、写,还有更多的小朋友想在下节课用自己的方式来学习,请你想想还有哪些读、认、写的好方法,下节课与大家一同分享吧!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体验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老师用语言创设情境: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是连在一起的,没有太阳,没有温暖,没有白天和黑夜之分,也没有声音,什么都没有,整个世界死一般的寂静。
(2)学生谈感受。
(3)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你的感受。
(4)积累词语。
你觉得哪个词语用得好?(黑洞洞)
你还学过哪些类似的表颜色的词语?(绿油油、红艳艳、红彤彤、白茫茫、黑漆漆……)。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导语:整个世界到处黑洞洞的,可真不方便,要是能把天和地分开,那该多好,于是,盘古就想了个好办法。
(2)盘古想了个怎样的办法把天和地分开的?能用课文中的话说说吗?
(3)朗读第二段,板书:砍——天地
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导语:天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又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踩地,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的身体也随着长高。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高极了,地又变得厚极了,盘古也长得很高很高啦!后来,天和地完全分开了,盘古由于劳累过度而死了,盘古死后,他的身体都变成了各种有用的东西。变出了哪些有用的东西呢?答案就藏在第二、三自然段中。
(2)自读自悟,小组讨论:盘古的身体变成了哪些东西?
(3)小组交流汇报,随机板书。
变——日、月、风、云、雷(天)
变——江河湖海、森林、绿草(地)
(4)男女生分读三、四自然段。
(5)引导想象:如果你是盘古,你还会用你的身体变出什么?
(二)启发想象,加深感悟
1.启发想象:如果没有日月,世界会是什么样?如果没有江河湖海,森林和绿草,世界又会怎样?
2.小结:正因为盘古创造了天和地,世界才变得如此丰富又美丽,让我们带着赞美之情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3.盘古生前创造了天地,死后身体全变成了对人类有用的东西,你认为盘古是一位怎样的神?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
(三)复述故事
1.明确要求:
(1)把盘古开天地的三个步骤有条理地讲清楚(结合板书理清思路)。
(2)能适当展开想象。
(3)鼓励在运用课文语言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来讲。
(4)优胜者将获得一枚“故事大王”的胸卡。
2.分小组复述。
3.派小组代表上台复述。
4.评出优胜者,授予胸卡。
(四)总结
你们看,这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多么有趣,在我国民间,还有许多许多的神话呢。你们想了解吗?
向同学们推荐《儿童成长故事大王》《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等书。
(五)布置家庭作业
1.把《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讲给家人听。
2.每人准备一篇神话故事,下节课举行神话故事擂台赛。
板书设计:
砍————天地
变————日月风云雷(天)
变————江河湖海、森林、绿草(地)
第三课时
(一)我会认
出示生字卡。
1.指名读;
2.开火车读;
3.游戏识字:送字宝宝回家;
4.口头组词比赛。
(二)我会读
1.小组分自然段读。
2.全班有感情地读。
(三)我会积累
1.出示词卡:土地、光明、世界、丰富。
2.个别读,抢读,齐读。
3.课文中还有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吗?请读给大家欣赏。
4.你能选你最喜欢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吗?
(四)我会讲
神话故事擂台赛。
1.指导怎样讲故事:有开场白,向大家介绍故事的名字,尽量用口语,眼光与大家多交流,配以动作。
2.分小组讲故事, 推选一名优胜者参加故事大赛。
3.进行神话故事擂台赛,评出小擂主。
(五)作业布置
选你最喜欢的一个神话故事讲给家人听。
yjs21.cOm更多小学语文教案编辑推荐
2025教案24、乌鸦喝水
课题
课型
新授
课时
2
教学目标1、认识“乌,鸦”等9个字。会写“可,石”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能用“渐渐”说句子。
4、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重点难点
认字,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小黑板、挂图、瓶子,小石子、录音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四、复习生字,指导书写。1、出示乌鸦图片。谈话导入:老师曾经给同学们讲过关于乌鸦的一个故事,你们还记得吗?
2、乌鸦不仅是个孝顺的好孩子,还十分聪明可爱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另一个关于乌鸦的故事。
3、出示课题,学习“乌,鸦,喝”三个生字,。
1、明确学法:用感情朗读的方法感悟课文内容。
2、教师范读。
5、小组长检查本组同学的生字和课文的朗读情况,然后汇报。
2、指名读,学生评价,自己说说为什么这么读。
3、通过刚才的朗读你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4、想办法:如果乌鸦旁边没有小石子,怎么能喝到水?
学习三个独体字“石、可、办”注意“办”字的两个点的书写。 (小乌鸦爱妈妈,乌鸦反哺的故事)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三个字3、学生回答:课文写了关于乌鸦的什么事?
4、学生自读,把课文读准、读通、读顺。并自学课文中的生字。
1、学生练读课文,认为给怎样读就怎样读,并想想为什么要这么读。
(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解答,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朗读课文二、实践活动
三、识字写字
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四、写字指导。1、探究活动。
2、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体会“渐渐”一词的含义。
3、比一比,看谁想的办法比乌鸦的好。
2、指导”喝、渴“两个字的区分。
它们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怎样记住?
3、小结:我们通过形近字比较识记生字。找一找,生字中还有哪些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字形相近?你能用这个办法学习其它生字吗?
1、复习笔顺规则: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先中间后两边。
3、这几个字的结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分小组进行,合作完成乌鸦喝水的小实验。
同时也可随学生说的进行演示。1、学生自己在课文里找到要求会认的和要求会写的字,连词勾划,再读一读。
(喝水需要用口,口渴需要水,渴字是三点水旁)4、学生汇报。2、找一找,哪几个字写的时候是从左到右?
(法、找、许)4、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2025教案古诗两首1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古、诗”等13个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初步情感。
教学重点:
会认13个字,会写6个字。
教学难点: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初步情感。
课前准备:
1每个学生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学生预习:读读课文,同学间相互帮助,看能读懂多少。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春晓》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播放音乐,观看vcd《春晓》
二、学习“古、诗、首”三个字。
1.指名背诵儿歌。
2.指名背诵古诗(随意)。
3.小朋友们已经会背这么多古诗了,真了不起。那么,老师写两个字看看大家认识吗?
(板书:古诗)
4.学生自学、互学、扩词游戏。
5.你会背诵5首,他会背诵8首,哪位小朋友认识这个几首的首字呢?
(可以板书出来让学生认读,也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让学生板书“首”字)
三、学习古诗《春晓》
(一)初读古诗,正确流利。
1.出示古诗(课件或小黑板)。
2.询问班级内有没有会背诵的。如有,就请会背诵的小朋友领着大家读。
3.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眠:读min 不读mn 。 闻:前鼻音wn。
4.自由练读。力求会背。
(二)再读古诗,了解大意。
1.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这首古诗,看看你哪儿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
2.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晓:可以先告诉学生“春晓”是春天的一个早晨,再让学生联系晓的日字旁理解。
(2)眠:可让学生互相解答,或者直接告诉学生是睡觉的意思。
(3)闻:先让学生看门字里面是什么字(耳),再问耳朵是用来干什么的(听)。顺便进行扩词练习。(新闻、闻名、耳闻、见闻)
(4)啼鸟:可以倒过来让学生理解(鸟啼)。
3.句子比较,初步感受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处处闻啼鸟”和“处处闻鸟啼”两个句子,在这首中用哪个好?为什么?
4.粗略讲讲诗意。先让学生自己说,老师再予以点拨指导。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感悟韵律。
(1)齐读古诗。
(2)引导学生发现“晓、鸟、少”三个字的韵母都是ao,适当渗透一点押韵的知识。
(3)自由练习朗读,边读边体会“晓、鸟、少”三个字在诗歌中很顺口(押韵)。
2.感悟节奏。
(1)老师范读,学生体会老师哪儿的停顿长一些或者拖声较长。
(2)适当断句,引导朗读。
春眠 / 不觉晓,处处 / 闻啼鸟。夜来 / 风雨声,花落 / 知多少。
(3) 学生自读,体会感悟。
3.想象意境。
(1)课件或挂图:雨后春天的早晨美丽的景象。
(2)教师描述引读。
在春天里睡觉真好,不知不觉就天亮了——春眠不觉晓;刚一醒来,就听到四处传来鸟儿的啼叫,那声音真动听——处处闻啼鸟;昨天夜里刮风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丽的花儿被风雨打落下了多少——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背诵古诗。
四、指导写字。
(一)范写、讲解。
古:横一定要长,写在横中线上方;竖写在竖中线上,可稍向左斜。
多:此字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关键是注意第四笔——撇的起笔处,应该在田字格中心交叉点稍微偏右一点。
处:1.引导认识“折文”。2.捺要写出小“脚丫”。(写捺画,起笔轻,要出脚,先停停。)
(二)学生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村居》。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准备:写有古诗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一首古诗,哪位同学能背给其他同学听一听呢?
2.指名背诵古诗。
3.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首古诗,大家愿意跟我一起学吗?(愿意)这首古诗的题目是《村居》。
板书课题。认识“村、居”两个字,师正音。
二、学习古诗《村居》
(一)初读古诗,正确流利。
1.出示古诗(课件或小黑板)。
2.询问班级内有没有会背诵的。如有,就请会背诵的小朋友领着大家读。
3.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4.自由练读。力求会背。
(二)再读古诗,了解大意。
1.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这首古诗,看看你哪儿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
2.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二月天:指春天。日字旁理解。
(2)纸鸢:风筝。
(3)东风:指春风。
3.句子比较,初步感受古典诗歌的韵律美。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老师范读,学生体会老师哪儿的停顿长一些或者拖声较长。
2、适当断句,引导朗读。
3、学生自读,体会感悟。
4.背诵古诗。
三、指导写字。
(一)范写、讲解。
忙:左边竖心旁的“竖”要写得垂直且稍长。
(二)学生练习。
教学后记:
《春晓》这首诗大部分学生比较熟悉,所以我不用花很大功夫来指导学生学习这首诗。但《村居》这首诗比较难懂。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主阅读感知诗境,尝试边读古诗边想像意境的阅读方法。重点激发学生喜爱古诗的情感,积极收集古诗,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2025教案13 古诗两首(A、B案)
13 古诗两首(a、b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所、牧”等12个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激发学生朗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本课挂图或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新邱区新发小学 张爽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导入新课
1.引导看图,说说看到了什么。
2.介绍作者,引入新课。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2.检查学习情况。(出示生字卡片,用开火车的形式或找朋友的游戏快速反馈识字情况。抓住重点字,如“所”平舌音,“捕”的声母是“b”,而不是“p”。发现错误或不会读的字及时让学生多读几遍。)
三、指导朗读,达到背诵
1.指名试读。
2.教师范读,导读(引导学生感语诗句的韵律、停顿。如:句尾的抑扬,声音的长短)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接龙读……
5.背诵。
四、指导书写生字。(前3个字)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2.指导范写。(重点指导学生认为难的字)
3.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作业。
五、布置作业
把诗背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
齐背古诗《所见》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挂图,引出新课。
2.介绍作者。
三、回顾《所见》学习方法,运用此方法自学课文
1.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教师参与小组合作,了解学习情况。
四、汇报学习情况
1.小组陈述本组学习情况。
2.全班共评。
五、指导朗读达到背诵
1.指名试读。
2.师范读(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尾)。
3.学生练读(可用多种形式练读)。
4.背诵古诗(可采用比赛读等多种形式,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5.拼诗游戏(可检查学生背诵及识字情况)。
六、指导书写(后3个字)
重点指导“黄”字的中间一横要长些,教师要大胆放手相机示范。
评价作业。
七、课后作业
自己创作两句描写夏天的诗句。
教学案例(二)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
1.出示课文插图:图中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他想干什么?(指名说)清代有一位诗人为这写了一首诗,你想读读吗?
板书课题,指导读准平舌音“所”。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对读,检查字音。
3.再自由读,说说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
4.指名说。
三、图文结合,再读感悟
1.出示挂图,师指“牛与牧童”图,问:这是什么?(牧童骑黄牛)
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歌声振林越)
2.多美的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四、读诗想画面
1.师配乐读古诗,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2.教师引导根据画面练习背诵。(引背、同桌对背、齐背)
五、读一读,想一想
从“林直”、“鸣蝉”可以知道这首古诗是写哪个季节的?
六、指导书写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认读。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占格位置。
3.教师范写,同时讲解。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5.评价。
第二课时
(一)看图导入
1.出示挂图:这是什么?
2.小池美吗?美在哪里?(指导看图,用自己的话说。)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图文对照,再读感悟
1.看图:池塘是怎样的?诗中是怎样写的?
(引出: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引导学生理解“泉眼”和“晴柔”。
2.图上还有什么?诗人是怎样写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全班齐读。
(四)指导朗读
1.个别读。
2.评读。
(五)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分小组练习(一人读诗,其他人想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3.指导背诵。
(六)巩固生字
1.出示带音节的生字认读。
2.去掉音节认读。
3.小组合作,认记字形。
(七)拓展练习
学生背诵其他自己学会的诗,比如杨万里的诗,或描写夏天的诗等。
(八)作业设计
1.练习书写生字。
2.背诵一两首描写夏天的古诗。
板书设计
所见
骑振捕闭
小池
泉眼树阴
小荷蜻蜓
2025教案7天气预报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2个字,会写6个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读出自己的语感。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人的惦念。教育孩子从小懂得关心、热爱家人。
二、教学重点
1.会写6个会写字,特别是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分析字的结构,辨析字形,培养独立写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感悟课文中饱含的亲情。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激发阅读愿望,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2.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把对课文的感悟转化为对自己家人的关爱。
四、教学准备
1.识字、词语卡片
2.布置学生收看天气预报
3.重点语句投影片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激趣引情。
1.同学们,你们收看过天气预报吗?谁能说说今天的天气情况?
2.你收看天气预报时,最关心哪里的情况?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3.有这样一家人,天天随着天气预报的情况,一会儿担心,一会儿高兴,一会儿又心焦,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快来读读课文吧!
(二)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1.借助拼音朋友,认真读准每一个字音,并把生字画出来。
2.同桌抽读识字新词卡,互相帮助读好每个词的字音。
3.把会认字朋友放回课文中,学生再次练读,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4.指名读书,师生评议,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读不好的语句。
(范读或引读。)
(三)整体感悟,重点质疑。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想一想课文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全文又写了什么?然后练习说一说,注意把话说完整。
2.再次读文,把自己不懂的词语画出来,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再拿到班里讨论。
3.分小节指名读,同学们会有什么感受?
(四)创设情境,体验真情。
1.导入:这个故事,会发生在每一个同学的家中,爸爸出差了,咱全家人怎样时时刻刻惦记着他呢?
2.从二、三、四小节中自选一小节,反复练读,把你的真情读出来。
3.评读引导:你从哪听出了关爱和担心?
例:第二小节,“奶奶直念叨爸爸没带棉袄。”如果你是奶奶,你会念叨些什么?把你这种心情读出来。
4.自读第五小节,你能读懂什么?是从那些词句读出来的?——引导学生感受一家人对爸爸的关心。
(五)自主表达,抒发真情。
1.生活在这样温暖的家里,你有什么感受?
2.你能像小作者一样,也说说你温馨的家吗?先自己练,再和同桌互相说,帮助对方把语句说生动。
第二课时
(一)积累词语,品读欣赏。
1.生生交流,指导积累:
学完这篇课文,你最喜欢的词语有哪些?
2.把这些词语,反复诵读,然后抄在积累卡上。
3.你能用上几个词语,说一个完整的句子吗?
(二)自主识字,掌握生字。
1.观察本课的生字,按结构把字分成两类:
(1)独体字:南、万。其中“万”的笔顺是:
(2)上下结构的字:关、方。
2.独立识字:观察字形、描红体验,哪些字、哪一笔容易写错?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3组词识记。
4.抄写字头,完成生字作业。
(三)课外延伸:开设气象预报小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