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夫妻在孩子面前如何表现亲密行为

发布时间:2021-11-04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 在幼儿园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在孩子面前,还可以像现在这样用亲吻送丈夫上班吗?到底要怎样处理呢?

家长看法面面观

传统派:孩子面前应该不一样

很多中国的夫妻在孩子面前都相当的拘谨,不用说“亲亲”了,就连一般的表示亲密都很犹豫。

被问到这个话题,当公务员的小董说:“一般来讲我和老公不会在孩子面前有什么的,也许我们是属于比较拘谨的那种,觉得在孩子面前要行事有别。”做小学老师的小杨也觉得在孩子面前应该尽量忌讳和另一半“亲密接触”,在她看来,孩子一天比一天大了,对于很多事情似懂非懂,“早熟可不怎么好呢”。

现代派:让孩子知道我们相爱

被问到这个问题,在外企工作的小芳似乎早有思考了:“我和老公拥抱或亲吻不太会背着孩子,我觉得只要不是非常亲密的行为都是可以做的,就是要让孩子知道我们相爱,难道这样不好吗?”亲亲抱抱在小芳和老公之间是家常便饭,不过小芳说:“更多的时候,老公左边抱着我,右边抱着儿子,拍着我们两个,让我们觉得很满足。”

搞美术设计的阿Joe也是“亲亲”问题的支持者,他觉得,现在的电视电影里面亲热的镜头多了,大街小巷里亲密的场景也比比皆是,孩子不可避免地会看到,你在孩子面前拘谨了,说不定孩子还在心里嘀咕,是不是因为父母的感情有问题呢?阿Joe觉得,让孩子看见一些父母亲密点的行为,可以增加孩子的家庭幸福感。

宝宝反应众生相

“吃醋”的宝宝

有时候,即使父母是相对“开明”的,孩子也会“从中作梗”。情情记得在宝宝小的时候,自己跟老公挨得紧一点都不行,孩子总是要过来插在中间,因为他觉得妈妈是属于他一个人的。

情情的宝宝是典型的“恋母”。也有“恋父”的孩子,阿华的宝宝每次见到爸爸拥抱妈妈,就一定会把妈妈拨开,也让爸爸抱抱她。这两个小朋友还算“吃醋”的温和派,更厉害的小孩子是干脆非常的生气,甚至会哭闹不止。

“大方”的宝宝

也有的宝宝会对父母的亲密行为表示喜欢。Lily的宝宝常常会见到Lily和老公亲嘴,他的反应就是嘿嘿地笑,然后也跑过来让爸爸妈妈各亲自己一下。霏儿的宝宝看见了爸爸妈妈亲亲,还会笑哈哈地举着相机说:“来,你俩抱着,我给你俩照张相。”妮子的宝宝葫芦喜欢坐在爸爸的腿上,每到这时候,葫芦还会常常邀请妈妈坐爸爸的另外一条腿,仿佛那是她的座驾,很大方地让妈妈也坐。

专家看法:

适度亲热应鼓励

幼儿性心理教育专家、中国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胡萍教授认为,在孩子面前如何表现父母之间的亲密行为其实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

因为这个问题如果处理得好,会大大地促进整个三口之家的和谐,反之则会让家里的每个成员都觉得别扭。胡萍教授说,家长在孩子面前适度地表现亲密是可以的,但是也要注意分寸。

孩子“吃醋”是不习惯

对于爸爸妈妈的亲密行为,孩子为什么会“吃醋”呢?胡萍教授解释说,这是因为相对于成长后期来说,孩子在幼儿时期更加渴望父母的关爱。敏感的、独占欲强的孩子,就会对于父母的亲密行为排斥。而父母在孩子面前越躲避这种行为,就会越加强孩子的排斥。因为在孩子的心目中,完全不习惯父母以这样的方式与他生活在一起,因为他自感有一种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让他本能地感到抗拒。一般来说,有这种行为的孩子都比较缺乏家人的关爱。

反之,如果爸爸妈妈可以经常在“亲亲”的时候也带上孩子,这不仅指亲吻这些行为,包括父母经常带孩子三个人一起做一些大家都喜欢的活动,比如打打扑克牌、一起运动之类的,就会让孩子习惯这种亲密关系,当看到爸爸妈妈亲亲的时候就不觉得抗拒和害怕了,反而让他感觉到大家在一起一样的一种单纯的亲密无间。

适度亲密加深幸福感

胡萍教授认为,在孩子面前表现适度的亲热,有利于增强孩子潜意识里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其实,父母间爱的传递会带给孩子温暖的感受,在孩子面前甜蜜的私语只会让他感到父母的美好与亲密,这也是爱的教育和快乐教育的一部分。

不要超越亲密的底线

不过,任何问题都要适度。在孩子面前太放纵了也不行。除了简单地亲亲抱抱、甜蜜的话语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行为,是应该严格避开孩子的。因为成长中的孩子还非常缺乏正确的判断力,他们往往是通过观察大人的行为来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的。特别是当孩子处在性萌动时期,心理上已萌发了怀春的幼芽。他们对异性产生一种越来越浓厚的好感和好奇心。如果父母不小心被孩子看到了过分亲密的行为,孩子就会产生一种羞愧和憎恨的心理,对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当孩子们不爱在您面前表现怎么办?


当孩子们不爱在您面前表现怎么办?

作为家长,谁不想自己的宝贝人见人爱、活泼机灵;作为教师,谁不想自己的孩子们能说会道、本领超前。可当一些孩子们在众人面前表现自然、愉快,而在您面前则拘谨、不敢表现,甚至害怕时,您会做出怎样的举动呢?面对这样的行为您又是怎样开导的呢?

与思博小朋友接触已有一年半的时间了,在这期间他给人的感觉很胆怯、笑容在他脸上很难见到。基于这一表现家长与教师间常交流,我们彼此也常与幼儿沟通。起初他做任何事从不主动,每次都被我很被动的叫起,在回答问题时声音抖的连一句简短的话都很难完整讲述出来,不过,他可以勇敢的站起来就已经很有进步了;一段时间后,他敢于主动举手回答了,只是回答问题时声音还在颤抖,这又是他的一大进步,于是当时面向全体幼儿对他鼓励、表扬,让他意识到自己是可以的。时间久了,终于看到他笑了,那是他在与同伴间嘻戏是的感情流露。当时,看着他的笑容我笑了,说“思博,终于看到你笑了”让我为料到的是,他看着我冲他笑时,自己的笑容嘎然而止。之后的很多次沟通,他还是不喜欢与教师说自己的任何事。在一次家访中,与家长谈论到此问题时,家长也感无可奈何,但家访期间感到孩子对老师的心境有这不同,借机会向幼儿倒道清自身的原因,并向孩子说道‘任何事情不管对与错都要敢于尝试、大胆说出来’。经过这样的沟通发现孩子有变化了,一次发电影票中,他主动说:“老师,我想要两张和我姐姐一起去看。”“好的”说完我笑了,他也跟着笑了,

孩子的一步步变化让我反思了很多也学习了不少,面对不爱在您面前表现的孩子,首先,您要自己营造机会让幼儿去改变,让他渐渐变被动为主动。当然这其中的鼓励与表扬是无法缺少的;其次,要静下心以多重身份与孩子沟通。以引导者的教师、以支持者的朋友、以鼓励者的长辈,让孩子感受到原来您是关心他的;再来就是与孩子身边的人及环境进行交流。通过互换环境,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确有很多人在呵护着,从而增强自信心。

如果您身边有这样的孩子,不妨试试看!

夫妻有矛盾,如何不让孩子充当“替罪羊”?


绝大多数的夫妻选择了养育孩子来延续自己的爱。都为了爱,可有时候,事与愿违,孩子出生了,夫妻也因为孩子的诞生出现了新的问题。毕竟在夫妻关系中---

孩子就是“第三者”

无论小棉袄,还是小情人,说的再好听,孩子铁定是夫妻之外的“第三者”。

于是,就会出现“冷落丈夫/妻子热爱孩子”的不良家庭关系。这其中,占多数的是妻子一心扑在孩子身上,冷落了丈夫。很少数是爸爸们过于关注孩子忽视了妻子。无论哪种,都会使家庭出现危机。

前者中,妈妈们的焦点都放在孩子身上,对丈夫的体贴、关心少了,两人除了谈孩子,好像再没别的话题。也会出现因忙于照顾孩子而劳累不堪,或者“家庭人口的增多”,令夫妻生活减少,外遇会相应增多。夫妻间当然会出现问题。

同时,夫妻双方,或者夫妻的任何一方把孩子过于重视,绝对会产生与愿望相反的子女教育问题。前者会导致彼此冷落,有可能会产生恋子情节,孩子有可能会出现骄横等不良性格;后者有可能产生恋父或恋母情结,孩子的性格过强或过弱。

孩子成了照妖镜

卿卿我我的二人世界突然多的第三者,给很多妻子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新功效:通过对孩子的照顾和教育,发现了丈夫的很多不足,对丈夫的抱怨会日积月累不断增多。

如同前面的育儿话题,男人在家庭中的家务劳动、育儿责任等话题中描述的额那样,有些丈夫不愿意做因为孩子额外产生的家务劳动、不愿意陪伴孩子、不愿意参与孩子的教育,只是会逗弄孩子,当成了甩手掌柜,特别是有些心态还没有适应过来的年轻的父亲,根本无法但当做父亲的角色。一个男人有没有责任感,光靠恋爱结婚还看不太清楚,有了孩子就一目了然了。所以,妻子开始埋怨,直到冷漠,麻木,把丈夫晾在一边,而把更多的情感转移到了孩子身上。

孩子屡成替罪羊

照出了一方的本来面目后,不断积聚的怨气就需要出口,很多爸爸妈妈的脾气因此变得急躁了,动不动就烦躁不安,爱发脾气,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点都没有耐心。

因为一些传统的因素存在,妻子出现这种情况的相对多些。妻子们认为丈夫不理解自己,虽然自己可以用“男人只要在外面拼搏养家就行了”来开脱,但是内心会把这样那样的不满储存起来,经常不自觉地就会通过孩子的一些不如意兑现出来。

这个非常可怕,比已经很明显地“夫妻战争”,或者离婚更可怕。孩子是非常无辜地成为了夫妻关系的替罪羊。

孩子常做连环套

除了对夫妻对方的不满,在有隔代教育的家庭里,有时候孩子问题会引起连环反应,延续到了对双方长辈的不满上。

葫芦爸爸虽然造了姥姥的反,但是姥姥与外孙外孙女的感情太深了,姥姥还是隔三差五地过来看望。奶奶年纪大了,从头到尾就没有让爷爷奶奶参与进来,因为我们提前跟老人们商量妥,他们也从没有就孙子孙女的教育上说啥。可是现在的独生子父母们和他们还算年轻的父母关于如何教育第三代的争论不休。年轻父母借助网络、杂志、培训等,宁愿照书也不听从父母,不再是完全相信长辈们的“言传身教”了。

孩子的问题不仅仅是能引发婆媳矛盾,甚至是母女矛盾。奶奶们姥姥们认为年轻的爸爸妈妈们自己还是孩子呢,而且不理解年轻妈妈的“时尚”“科学”的育儿方法,小孩一有问题就埋怨。这个时候,“双面胶”的表现差异也会让妻子们崩溃。

怎么办呢?

◆把握一个中心。这个中心不是孩子,而是要把握夫妻关系是家庭的中心。

1、形成良好亲子关系模型

一个孩子的家庭,现在基本上是孩子居于上方,形成一个三角。我们家两个孩子已然成为“不稳定”的四方,在我看来现在是下宽上窄的梯形。夫妻关系永远是是家中的基石。

现在有些家庭因为孩子影响到夫妻关系,进而影响到家庭关系,问题不在于孩子,绝对是父母的错。

2、认识到夫妻关系对孩子意义重大。

决不能再拿“为了孩子”作为夫妻战争的借口。我们一定要懂得,夫妻是家庭的基础,夫妻中的一方才是真正陪伴我们一生的伴侣,子女再亲也是夫妻关系的“产物”。何况,良好的夫妻关系才能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才能给孩子一个楷模,对孩子的未来造成很大的影响。

因此,一定要强化孩子是夫妻爱的延伸,出现的问题也是夫妻的问题,必须在夫妻关系的平台上解决。

3、想方法延续和提升夫妻情感。

我们反对当育儿啃老族,但有时候还是找机会小夫妻齐当甩手掌柜。我们家3年内生了俩娃,姥姥入驻,夫妻关系肯定受到很大影响。但是,我们还是尝试着找机会过一下二人世界,夫妻二人出去逛逛街,看场电影,去公园转转,虽然次数不多,但也可以缓解气氛。

◆坚持三个基本点。

一是建立夫妻养儿育女的良好心态,对于养育儿女千万不能急,要有耐心,要尊重孩子内在的成长规律。

葫芦爸爸前次说夺葫芦妈妈的权,现在回想起来,实际上也表现出自己的浮躁心态,对待孩子们的教育有点心急了,才会跟葫芦妈妈产生误解和摩擦。

二是夫妻之间理性对待家务活、育儿事和隔代亲子关系。可以尝试建立制度化安排。比如在家务上明确分工,认真执行;在育儿上可以由一方主导,另一方配合;等等。

三是夫妻一定要建立有效沟通机制。我们古人早有高招:把床当做是结局矛盾的平台---床头吵架床尾和—也适用于处理因亲子产生的问题,心平气和的交谈胜过一切埋怨和责备。特别要注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处理和解决争端。

如何化解夫妻育儿的矛盾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我们期盼了好久的小宝宝,

然而自从他加入我们的两人世界,却争吵不断。

这到底是过度时期的短暂危机?

还是我们夫妻间的感情真的出问题了呢?

迎接新生命的到来是一件令人多么兴奋的事,宝宝红通通圆滚滚的可爱模样,人见人爱,但新生婴儿的加入也会让原本平静的小家庭生活增添许多困扰和羁绊。尤其是刚出了产房回到家中,别看宝宝身躯娇小,他在你们原本的两人世界里可是要占有一席之地的。

夫妻生活从此以他为重心,生活作息也从此大不同。这时候,有一些小家庭里迎接新生婴儿的喜悦可能很快转变为无止境的争吵,备受期待而来的宝宝这时却往往变成为争议的焦点。

学习与新生婴儿共同生活

两人生活变成三人生活,除了空间变拥挤了,还有就是这个“小伙伴”还不会自己走路也不会说话,要怎么“处置”他呢?面对新生婴儿,新手父母要把生活调整得仍然和谐愉快,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

第一个现实问题:照顾新生儿其实是很累人的工作。得有人随时陪在宝宝身旁,耗费精神、体力和时间,漫长的一天常让爸爸妈妈都累得喘不过气来,脾气也就变得暴躁,夫妻间很容易会为了一点芝麻小事就开始无谓的争吵。

原本认为共同照顾新生婴儿应是件得心应手的事,殊不知婴儿的到来完全搞乱了两人世界,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在最初的几个月以后,新妈妈除了负起照顾新生宝宝的主要责任外,平时的家务工作也得自己扛起来,谁说这是一个讲究男女平等的社会呢?事实似乎不尽其然,难免要惹人怨声四起。

宝宝的诞生迫使夫妻两人重新调整生活作息,重新分配家务。这,看起来容易,但其实不然,照顾孩子的工作首先使家务增多,这通常会引起承担了增加的工作的一方的不满,而另一方可能也很难或不愿改掉多年的老习惯,或者不太愿意面对家务工作增多这个现实。然而,夫妻间的重新沟通协调确是非常重要的,依据彼此的时间和能力范围调整作息,彼此尊重对方带小孩的方式,才能避免不愉快的事发生。通常母亲总认为自己与生俱来就拥有母爱天性,知道如何照顾好小孩,所以对于另一半照顾小孩的能力常持质疑态度,非得在一旁监视提供意见才能安心。而当爸爸的自然也不能接受太太在一旁唠叨批评自己育婴的方式,完全对自己能力不信任。这样的结果往往是,终于有一天新爸爸可能受不了压力而发飙:“我不懂我为何还要照顾小孩,既然你凡事都揽来自己做,而且总觉得做得比我好!”

作为新妈妈的您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经验,报持这种态度呢?今后要想想了,尿布包歪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不是吗?

重新寻求不同标竿

随着新生婴儿的加入小家庭,另一个浮现的问题则是夫妻间的感情关系。两人世界变成了三人世界,夫妻二人从单纯的配偶关系转为双亲关系,夫妻双方之间角色的重新定位是不容忽视的。

我们通常会看到在宝宝诞生后,因为作为妻子的可能需要全心全意投入照顾婴儿的工作,以致于忙碌得精疲力尽,再无暇多花一点心力在夫妻两人本身上,丈夫的角色地位无形中似乎降低了一级,丈夫容易觉得似乎被排挤,忌妒心也因此产生。

其实孩子的诞生对夫妻来说是一项严峻的考验,夫妻之间必须重新思考、重新调整彼此的互动关系。在这一方面是没有特效药的,夫妻彼此都需要花很多的时间来进行精神沟通,互相倾听对方的意见,试着找出自己的平衡点,重新寻求生活重心,别忘了夫妻感情的维系乃是维护家庭的基础。尤其做妻子的,别一味地把自己封闭在小宝宝的世界里,偶而小两口也要相约到外头透透气,上个馆子,像初恋时一样约个会,暂时把娃娃交给可信赖的人照顾。

夫妻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合作伙伴

最后会引发夫妻争执的一个问题,则是对婴儿不同的教养方式。当小婴儿哇哇哭时,妈妈可能就很自然地就塞个奶嘴到孩子嘴里,有些爸爸则无法忍受,觉得吃奶嘴是一件很不当不雅的事。还有一些爸爸认为新生宝宝也应该在自己的房间独自睡觉,而妈妈却不能苟同,觉得晚上应该把宝宝放在自己身边睡觉,比较有安全感,半夜起来喂奶也方便……诸如此类对宝宝教养的不同看法,有源可追寻,其实跟自己本身受到的教育大有关联。

若对某件事彼此都有完全不同的看法,而且无法沟通讨论,那一触即发的争吵就难以避免了。因为各自都觉得自己从小所受的家教是最正确的教养方式,很难轻易容许对自己双亲的教育方式提出质疑。

那要如何破解夫妻教养问题矛盾的窘境呢?

1.要明确:夫妻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合作伙伴。就像一个小团队,要使小团队发展良好是要透过不断的沟通,不断的协调,不断的整合……

所以一旦夫妻之间的争执有沟通的空间,夫妻彼此应该面对面将事情摊开来讨论,共同经营双亲的角色,寻求双方都认同的最佳教育方式,随着小孩成长伴随而来的教养问题才能一一迎刃而解。

2.面对矛盾,正确的应对态度

选择安静的时段,比如说小孩睡觉后,双方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谈。

选一段恰当的开场白:“昨天我们到底是因为什么而争吵,我想我都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说出自己的感受,也邀请你的另一半做一样的表白:“我自己是这样的感受,你呢”。

用点幽默感平息纷争。

接受对方差异,把它视为是夫妇关系和对小孩教育的互补。

找出满足每个人的折衷点。比方说:“我完全能够理解你不赞成和宝宝一起合睡,然而在我哺乳的这段期间我大概不得不将宝宝留在身旁,所以你看看是否可以把宝宝的小床摆在我们的床边。”

3.面对矛盾,错误的应对态度

以挫折感的心态来开启话题(“好,那我就先让步”):开口先强调自己的委屈本身就只是一种发泄的方式。

用责备的口吻揭开话题(“你没做到,让我很生气,你说你要……”):此种开场白只会引发另一场口角。

摆出竞争的态度:(“没什么了不起,你做的那点事,我每天不知道要做多少回”):夫妇就像个小团队,彼此应该提供自己的见解,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不是互相竞赛。

使他陷入无法胜任的窘境:(“那你就自己一个人给宝宝洗个澡,给我看看……”):存心刁难的态度绝对不是缓和矛盾,建立相互谅解的良好关系的开端。

如何看待孩子的古怪行为


如何看待孩子的古怪行为**常有让我瞠目结舌的举动。

有一天,我带着他在姑姑家玩。大家喝可乐。他举着杯子喝了一会,还剩着小半杯。我在和大家说话,他也端着杯子走过来,然后,很突然地,他掀起我的衣服,将小半杯可乐猛地泼进我的衣服里……

对于他这样的举动,我的好奇心甚于怒气。于是平静地将他拉到一边,问:“你刚才把妈妈的衣服泼湿了,妈妈很不舒服,这样的行为不好。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他有些抱歉地说:“因为我喝不掉了。”

可能以他的逻辑,“分配”给他的可乐,他一定要喝掉,喝不掉,要倒了,那也倒给最爱的人——妈妈。

我随后告诉他,喝不掉可以剩着,但不可以这样处理了。他点头说知道了。

今天晚上,他和我们坐在餐桌前吃饭。我们家都有一个习惯,会在餐桌上放一个环保垃圾盒,装骨头等餐桌垃圾。**嘴里哼哼着曲子,忽然将那个装了一点垃圾的盒子猛一拍。盒子翻倒了,里边的垃圾全部洒在了餐桌和地板上。

我觉得他是故意捣乱,板起了脸。还拿手在他头上敲了一记。

但过后又觉得我这样做不对,于是道歉说:“妈妈打你是不对的。但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刚才那样弄翻垃圾盒,妈妈很不喜欢你这样的行为,你看垃圾弄得到处都是了。”

**向我解释说:“我的肚子里有一个声音说,那是个方向盘,我就开方向盘,就是那样,拍一下,汽车就呜地开动了……”

他这番话说得有点怪。但我明白他的意思了:他正在脑海中模拟开汽车。而那个垃圾盒是他模拟的方向盘,他拍那个垃圾盒是表示他正在转动方向盘。

我真的没想到,孩子的头脑中,会有如此的思绪流过。他们的一切行为与举动,都有他们的理由。当然,他们这些理由,未免可笑。可是,真实的是,他们并没有故意使坏的本意。

靠近孩子的内心世界,父母,要低头倾听,倾听;要耐心,再耐心。我这样想。

相关推荐

  • 如何维持夫妻关系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当幼儿园教师的教学任务遇到困难时,往往都需要参考一下我们提前准备参考资料。资料意义广泛,可以指一些参考素材。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那么,你知道优秀的幼师资料是怎样的呢?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如何维持夫妻关系"这样的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夫妻关系是一种...
    2023-05-17 阅读全文
  • 当孩子们不爱在您面前表现怎么办? 当孩子们不爱在您面前表现怎么办? 作为家长,谁不想自己的宝贝人见人爱、活泼机灵;作为教师,谁不想自己的孩子们能说会道、本领超前。可当一些孩子们在众人面前表现自然、愉快,而在您面前则拘谨、不敢表现,甚至...
    2020-11-26 阅读全文
  • 如何遏制孩子不良行为? 导读:当场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落实您和孩子之间达成的协议。即使孩子的不良行为依然没有改正的迹象,也要把您和孩子之间达成的协议坚持完成。您必须保持协议的一致连贯性,而且要做到言出必行,这样孩子就会明白您...
    2021-11-18 阅读全文
  • 夫妻有矛盾,如何不让孩子充当“替罪羊”? 绝大多数的夫妻选择了养育孩子来延续自己的爱。都为了爱,可有时候,事与愿违,孩子出生了,夫妻也因为孩子的诞生出现了新的问题。毕竟在夫妻关系中--- 孩子就是“第三者” 无论小棉袄,还是小情人,说的再好听...
    2021-09-28 阅读全文
  • 如何对待孩子说谎行为 *4岁的妮妮不小心打碎了茶几上的花瓶,妈妈问起时,她说是家里的小花猫干的。 *威儿和爸爸妈妈吃了晚饭出门散步,路过蛋糕店,看见橱窗里诱人的水果蛋糕,威儿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缠着妈妈要买一个蛋糕,并说“...
    2021-11-23 阅读全文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当幼儿园教师的教学任务遇到困难时,往往都需要参考一下我们提前准备参考资料。资料意义广泛,可以指一些参考素材。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那么,你知道优秀的幼师资料是怎样的呢?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如何维持夫妻关系"这样的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夫妻关系是一种...

2023-05-17 阅读全文

当孩子们不爱在您面前表现怎么办? 作为家长,谁不想自己的宝贝人见人爱、活泼机灵;作为教师,谁不想自己的孩子们能说会道、本领超前。可当一些孩子们在众人面前表现自然、愉快,而在您面前则拘谨、不敢表现,甚至...

2020-11-26 阅读全文

导读:当场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落实您和孩子之间达成的协议。即使孩子的不良行为依然没有改正的迹象,也要把您和孩子之间达成的协议坚持完成。您必须保持协议的一致连贯性,而且要做到言出必行,这样孩子就会明白您...

2021-11-18 阅读全文

绝大多数的夫妻选择了养育孩子来延续自己的爱。都为了爱,可有时候,事与愿违,孩子出生了,夫妻也因为孩子的诞生出现了新的问题。毕竟在夫妻关系中--- 孩子就是“第三者” 无论小棉袄,还是小情人,说的再好听...

2021-09-28 阅读全文

*4岁的妮妮不小心打碎了茶几上的花瓶,妈妈问起时,她说是家里的小花猫干的。 *威儿和爸爸妈妈吃了晚饭出门散步,路过蛋糕店,看见橱窗里诱人的水果蛋糕,威儿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缠着妈妈要买一个蛋糕,并说“...

2021-11-23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