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兴高采烈过一天
发布时间:2021-11-11 宝宝入园第一天寄语 幼儿园开学一天的活动方案 一天幼儿园工作总结范文我们大费周折去做别人眼里“最好的父母”。其实孩子的需求很简单,他们只需要被关注和倾听、需要感受到被爱和被珍重、甚至仅仅需要我们陪伴在他们身边即可。
以下是我们分别从交流、分享、给予、陪伴等角度,给出你的几个小建议。相信你看了下文,会发现让孩子度过兴高采烈的一天,其实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1、可以问孩子这些问题——
1、你今天最开心和最沮丧的事情,分别是什么?
2、我们家里你最喜欢的是什么?
3、如果你可以获得一项超能力的话,你会选择什么?
4、如果你可以实现三个愿望,你希望是什么?
5、你最喜欢自己身上的哪个优点?最讨厌哪个缺点?
2、你可以对孩子说这些话——
1、我今天很想念你。
2、你总是让我很开心。
3、让我们一起玩耍吧。
4、你强壮又勇敢。
5、我为你感到自豪。
3、你可以和孩子分享这些——
1、当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曾经听说过的一个故事。
2、你曾经犯过的一个错误,并且从中吸取了教训。
3、你身上不为人知的小小技能。
4、你对未来的规划和想象。
5、你的一个小秘密。
4、你可以给予孩子这些——
1、你全身心的关注,不要检查邮件或者刷朋友圈。
2、一个大大的拥抱。
3、关于孩子一点一滴成就的全纪录。
4、你的微笑。
5、一张手工制作的卡片,写满你的祝福。
5、你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这些——
1、孩子最喜欢的电子游戏,即便是你搞不太懂。
2、你最喜欢的桌游。
3、10个问题:你想好一件事物,然后对方问10个问题,你只需要回答“是”还是“不是”,然后让他猜你心里想的是什么。
4、在家里藏起一件小东西,然后让对方来找。
6、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来读这些——
1、你童年时期最喜欢的故事书。
2、一本连你也似懂非懂的唐诗宋词。
3、孩子还是个小baby的时候,最喜欢的绘本。
4、你小时候写的作文(如果还能保存下来的话)
5、你每年年末写的一年的总结。
7、你可以倾听这些——
1、孩子的抱怨或者问题,不要带有偏见和批评的态度。
2、孩子们之间流行的歌曲。
3、孩子讲给你的故事,即便是这个故事冗长又无聊。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不要让兴趣班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
一项调查表明,多数孩子厌倦父母安排的才艺培训,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多接触一些活动,的确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但如果孩子同时需要学习的规定项目太多,结果却会很糟糕。
兴趣班太多,反而“扼杀”兴趣
调查报告显示,3岁以下孩子的父母明确说自己的孩子一项才艺都没学的仅占约10%。约有60%的3至6岁孩子,所学的项目在1到3项之间。特别 是6岁以上的孩子,大多数选学3项以上的才艺,35%的孩子甚至选学过6项以上的才艺。有关专家认为,无论怎么选,都要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承受能力。
但是,对于参加兴趣活动始终抱有“很浓兴趣”的孩子仅占四成左右。意外的是,有些父母在感叹孩子的兴趣随年龄增长反而下降时,不无遗憾地说:“兴趣班成了兴趣的杀手。”因为约有5%左右的孩子认为自己“一直就没什么兴趣”,只是在应付家长的安排。
与此相反,家长的“兴趣”大大超过孩子。调查发现,当孩子表示不想继续参加才艺兴趣班时,大部分父母都会想尽各种方法促使孩子坚持下去。
国外专家:孩子“虚度光阴”不是罪恶
其实,望子成龙的心情,古今中外的父母都差不多,如果自己的孩子整天无所事事“虚度光阴”,父母们都会受不了。但孩子“虚度光阴”是一种罪恶吗?
英国心理专家指出,对孩子们来说,“虚度光阴”也是一种休息和能量储备,反而是大人对孩子的过多安排会扼杀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力。
帕特里克·奥唐纳是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他认为孩子天生具有游戏和探索的天性,在3岁之前,这种行为一般在父母的指导下进行,3岁 以后,是孩子自主期。如果孩子们发现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或希望融入孩子间的社交活动,他们就不会感到无聊,除非他们没有玩伴或活动的限制太多。
而5岁-6岁更是孩子们自主社交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年龄阶段,孩子们不喜欢过多和父母待在一起,而更喜欢和其他同龄的孩子玩耍。奥唐纳说,这时候,那些喜欢分秒看着自己孩子的父母要注意了,不能时刻充当“卫星定位仪”,监控孩子。
“无聊”有助储存能量
爱哲希尔大学资深心理学讲师理查德·拉里指出,对孩子们来说,“虚度光阴”是一种休息和能量储备,反而是大人对孩子的过多安排会扼杀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力。
拉里指出,一定时间的“逃离”和创造力对孩子们的成长至关重要,父母应该允许孩子有无聊的时候。拉里称,父母不要每时每刻照看自己的孩子,而要留给他们独处的时间,给孩子们自娱自乐的自由。
别让孩子过一个孤独的暑假
别让孩子过一个孤独的暑假暑假给孩子找玩伴,一起复习功课,玩,一个月差不多付两千块的工资,真以为是奇闻,那天看网上的一个贴子。可是仔细一想,身边暑假孤独的孩子真不少。
放假前,幼儿园通知有暑假班上,提前报名。孩子上暑假班也没有不好,爸妈都上班,家里又无人带孩子的,这暑假班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如果不上暑假班,或者没有安排其它活动,兴趣班之类的,或者平时一起玩的小朋友有回老家,或外出旅行,你的孩子没有安排,那只能大人全天候着了,大人陪孩子一起玩,和孩子跟孩子一起玩,那是不一样的。今年幼儿园一放假,只我们一栋楼认识的,平时一起玩的三个孩子全回了老家。落单的孩子在这个阶段只能另找小朋友玩,或者只能大人陪着玩了。这段时间孩子就显得特别孤单了。
前几天在楼下和一个奶奶说了会儿话,知道了她的孙子就正上辅导班。奶奶还要带个小孙女,没太多精力,总关家里也不行,没人玩,很无聊;出门没人看着,又怕不安全,爸爸妈妈上班忙,最后决定送辅导班,还能认识新朋友。看了小区的几个小朋友,其实大家一起玩的时间不多,都有爷爷或奶奶带着,玩会也就回家了。
唉,想想我们小时候,那个暑假真真一个自由自在,就是现在我觉得住在农村的孩子比城里的孩子要幸福,跟大自然更亲近,玩伴都是从小一起长大的。这两年暑假都带**宝回老家,就是想让孩子亲近一下大自然,在家里,帮姥姥摘豆角,西红柿,黄瓜等,也是**宝最乐意的事。家里年龄差不多大的孩子很多,孩子也很快玩到一起了。今年的暑假我们安排也比较轻松,回老家十天,和宝爹相聚半月,再回深圳的时候,小伙伴们全回来了,小朋友们再相聚的一刻也是很惊喜的,他们已经会描述自己在暑期所见所闻了,到时候在旁边听孩子相互“吹牛”也是很有意思滴。呵呵。
有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我感觉**宝平时并不孤单。现在楼上楼下几家有孩子的,认识,相熟,孩子放学回来,楼下楼下,这家那家相互窜,跟自己家一个样,孩子有玩伴,自在,开心,有好吃的,好玩的,大家一起分享,这种邻里之间和睦友爱的氛围也会伴着孩子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
"兴趣"是让孩子专注的源头
不少妈妈都担心除了看动画片能安静坐住,其它时候总是动个不停的孩子,是否是个"过动儿",有妈妈甚至被孩子烦得来求救:"怎么样能控制自己不揍安静不下来的孩子?"
当听到这妈妈直率的言语时,我不由哑然失笑,因为我也曾有过如她般的心情。
某次原本计划与朋友晤面两小时的,却不到半小时就仓皇告辞,因为他那儿子,似个停不下来的陀螺般,身、嘴都一刻不停的,让人被闹得头昏"想揍人"。
不过想想这些被视作"过动儿"的孩子还真可怜,因为他们就如同被关在笼子里的动物般,总是被关在没有足够空间可活动的家里或学校,丰沛的精力没地方消耗的情况下,自然就会"坐不住"。但只要是他感兴趣的事,就可以让他安定下来的话,就不必担心他有过动问题。所以注意观察一下,除了看动画片外,听故事、玩胶泥、积木….,他是否也有安静忘神的时候?
你不妨用激励他的口吻说:"宝宝看动画片时好乖的坐着,妈妈相信宝宝玩胶泥时,一定也能乖乖坐着玩。"
就从这些他感兴趣的事物开始,5分钟6分钟7分钟….一点点的延长他安静专心的时间。并在他能专心完成某件事时,积极表现出欣赏、赞美的态度,以让他明白专心是个会蒙人喜悦的好行为。
不要一开始就替孩子定下过长的"专心"时间,免得孩子无法达到目标,双方都会感到挫折而放弃;也千万不要轻言放弃,或为引起孩子注意而频繁更换事物,反而不利孩子专注力的培养。
发现兴趣让孩子更快成长
要猜儿子的最爱,简直是个没有悬念的问题:汽车。
桌上有车模,地上有电动摩托,墙上有他用蜡笔画的抽象派汽车,加上他嘴里时常哼着的“公交广告语”:“现在是客流高峰时间,随时有急刹车的可能,请站稳扶好!”生活的边边角角都充满了汽车,这让我不时有些担忧,害怕他玩物丧志。
我试图用好看的卡通画和好玩的家庭游戏,分散他的注意力,可汽车仿佛是儿子的一种回归语言,不管多久后,他都会与汽车再度携手。于是我索性提供各种条件,将儿子对汽车的依赖进行到底。
走在大街上,儿子对川流不息的各色车辆充满了神往,于是,我开始对儿子灌输车标启蒙——我查阅资料后,将奔驰、奥迪、雪铁龙等汽车标志慢慢教给儿子。习惯了这种标志符号之后,儿子慢慢开始自觉记忆了,我发现实物教育比简单地看图片要管用,每次在实物车旁,儿子对车标的专注度是最高的,偶尔他也会用手去摸一下,触觉帮助他强化了记忆。看似纷繁复杂的各类车标,就在儿子日常生活的每一天里,不断地温习着、巩固着。
之后,我将地理知识引进孩子的视野,如德国大众、美国别克……熟悉后,我和儿子玩起了“给车标找家”的游戏。为了给孩子具体的形象思维,我买了世界地理智力拼图,让儿子在把玩中感知不同国家的形状、大小及所处的位置。时不时地我充当老师,向小朋友发问。有时我还会穿插爱国教育在里面,比如讲到日本的时候。儿子玩得津津有味,并不时地问问题。
有了好的切入点,顺理成章的东西总会接踵而来。比如认识国旗,比如练习图形绘画。世界各国的国旗色彩鲜艳,能够激发起孩子的视觉好奇,比如印度的国旗,中间一个自行车车轮;比如克罗地亚国旗,我会告诉孩子,它有一个大盾牌,像别克车上其中的一个一样,只是要大一些,孩子就会更加直观地想象;圆形、三角形、方形的绘画,也同样和汽车联系在一起,儿子迄今为止画得最漂亮的是公交车,而画大公交车的过程中,就会巧妙地运用到各个图形,只要他感兴趣,任何问题都不是问题。
在孩子感知世界的路上,让我们先做孩子的朋友,然后再做孩子的老师吧,孩子需要知道的还有很多,只要家长勤思索,多创新,就一定能发现孩子的兴趣,一定能帮自己的孩子更好更快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