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声“妈妈”
发布时间:2021-12-08 幼儿园寻声入园工作计划 妈妈给幼儿园孩子的一封信 小学演讲我的妈妈 又到了吃午饭的时候,由于小四班的一个老师请假了,所以我去他们班帮忙,跟孩子们一起吃饭。我跟小四班的孩子不是很熟悉,也不知道他们都叫什么,所以,每个孩子我都叫宝宝了。一个小朋友吃完了馒头,我去问她:“宝宝,还吃馒头吗?”他瞪着小眼睛看着我说:“妈妈,我还吃。”虽然不是第一次有小朋友叫我妈妈了,但是这次还是有点惊讶。以前是我们班的孩子叫妈妈,这算是第一次见面的孩子怎么会叫妈妈呢?我把馒头给她后,她笑笑说:“妈妈,我喜欢你!”我笑了笑说:“宝宝,我也喜欢你啊!”吃完午饭,收拾好东西,带孩子出来散步的时候,我才知道那个小朋友叫敏敏。我又问她:“你叫敏敏啊?你为什么要叫我妈妈呢?”敏敏说:“因为你叫我宝宝了,在家里我妈妈就叫我宝宝。”原来是这样啊,我叫她宝宝,所以她才叫妈妈的,孩子真是太可爱了。饭后散步的这段时间,短短的二十几分钟,孩子们就和我熟起来了,一个跟着一个学着叫妈妈,让我感到很欣慰啊,至少对孩子们来说我不是陌生人了,对孩子们来说我是容易接近的,让我深刻认识到和孩子相处,亲和力是必不可少的啊!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那一声“活该”
今天在与孩子们一起学习散文《北风和小鱼》的过程中,我在为孩子们讲解完“活该”一词的用法后,当我一转身的一刹那,脚不小心撞到了磁性黑板的一个角时,我痛的一下子蹲了下来,摸住了被碰的脚,这时候,一声刺耳的声音传了过来“老师,活该!”我咯噔一下,这是来自我可爱的孩子们的声音吗?而且还是我平时最喜欢的好孩子马小龙的声音吗?而且,那特有的得意表情。诚然,运用词很恰当,谁叫你不小心,活该碰着,可是从另一层意义上来讲,老师碰疼了,你们就这样高兴吗?我刚要发作内心的窝火,转眼一想,他们毕竟是五六岁的孩子啊,借此机会,我为何不抓住这有利的时机,对孩子们进行正面的引导呢?
于是,平静之后,我与孩子们进行了“活该”一词的用法讨论,“刚才老师不小心碰了脚一下,小朋友们用了一个,我们今天刚刚学到的一个词语,“活该”,那就是说,老师不小心碰伤了,是活该。对啊,词语用的很好,但是,小朋友们,当一个人因为疼而感到伤心时,再给他用上活该这个词,好吗?”顿时,刚刚孩子们的欢呼声没了,全体哑然了。“老师,对不起。”马小龙走到我面前,看着我说。我是然,对孩子们说:“没关系,老师很高兴你们学有所用,可是刚刚老师听到你们说活该,真的好伤心啊?”
就这样,一场小小风波在不经意间擦身而过,“童言无忌”,也许是我自己想太多了吧,但愿这样的情形不再出现,因为,作为孩子们的老师,我有责任让孩子们学会正确用词说话。(朱秀芬朱清霞)
像妈妈一样吗?
春天的天气忽冷忽热,变化无常,所以最近感冒的孩子明显增加了,看着一个个的鼻涕虫,偶尔还会伴有轻微的咳嗽声,真替他们担心,于是我们就更多地关注起了感冒生病的孩子。往往生病的孩子胃口就显得差,这不,一到吃饭的时候有几个孩子就是迟迟不肯动嘴。轩轩是这个学期新来的小朋友,他的适应能力很强,没过多久就和我们班的孩子打得火热,学习能力也不错,上课的时候经常能冒出各种奇思妙想,可是他的进餐习惯一直存在着问题,经常会剩菜剩饭。今天,他面对着自己的一份饭、菜、汤,又开始犯愁了。我到他面前提醒了两三次都没效果,于是搬了小椅子坐到他边上,开始给他喂了一口饭。结果,一口饭还没咽下去,这小家伙的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了,可怜巴巴地望着我,我问:“是不是感觉我像妈妈呀?”他点点头,“可你是老师啊!”“那老师也可以做老师妈妈呀,就像园歌里唱的那样,不是吗?”于是,他张开嘴巴,一口一口地吃完了饭和菜。
后来我和他妈妈在放学时间进行了交流,他妈妈说轩轩这孩子适应得很快,也喜欢上了我们幼儿园,只是他吃饭是个难题。以前幼儿园的老师来电话问他要不要回去,他一口就拒绝了,看来他对我们小三班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情,我们的孩子也会越来越多地和轩轩成为好朋友!
一声应答,一种肯定
一天早上我们小朋友排好队出去散步,我若有所思的跟在孩子们的中间,孩子们一声声甜甜的、脆脆的笑声,时时从耳边飘过,而我只是机械的、应付式的在听着。突然我们班的一诺小朋友,快步走到我的身边,拉了拉我的手,追问到“朱老师,你是不是不喜欢我呀?”我“嗯”了一声。“你是不是不喜欢我呀?”我一阵惊奇“没有呀!”这时我突然从沉思中醒悟过来回答,还轻轻的摸摸她的头,向她回报了一个灿烂的笑容。“那为什么我喊了你,你只是‘嗯’了一声呢?”一诺似信非信、满脸的疑惑不解,我带着有些“负罪”的内疚心里,连忙解释道:“刚才啊,老师在想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你喊我,我听见了,来不及和你说话呀,真对不起了”。一诺似乎一下子明白了许多,一转身,飞也似的向队伍跑过去,向身边的孩子说:“朱老师是非常喜欢我的”。望着那小小的身影,心里突然莫名的一颤,原来一声回答对于小朋友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他们虽然不是懂得许多大道理,但是仅仅的一声回答,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种肯定,如果在早上他们来“问候”时我只是机械的、应付式的回答,他们会怎么样呢!由此我想了很多,对孩子所说的、所作的都要认真地去倾听、去配合,孩子很注意观察我们的一言一行啊!以后要多加注意!
老师,你像妈妈一样
为了避免孩子在睡午觉的时候感冒,每天午睡我都会为他们盖好被子。可有的幼儿你刚给他盖好,等你一转身他又踢了被子。为此,每天中午我都随时准备为他们盖好被。今天,我又像往常一样再次来到京浩小朋友身边,只见他眼睛紧紧闭着,可是手、脚却都在被子外边,我俯下身,再次将他的被子盖好。正当我准备起身离开时,他的眼睛却睁开了,见此情景,我摸了摸他的头,假装生气的说,“你看,今天老师都给你盖几次被子了,在这样,老师就不喜欢你了”说完,又帮他扯了扯被子。“老师,你盖被子的时候,像妈妈一样,我喜欢你。”他眨吧着眼睛小声地说。我微微一笑,示意他闭上眼睛快快睡觉。看着他可爱的小脸,此时,我感到一股暖流顿时流遍全身。所有的累,所有的疲倦瞬间化为乌有。有付出就有收获,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收获的可能不是名也不是利,但只要真心付出,我相信就一定能收获孩子们甜美的笑、纯洁的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像“妈妈”一样,无怨无悔的去关爱身边的每一个孩子。
教育随笔:妈妈笑一下
早晨,小朋友陆续来园了,我们班的“小胖子”是妈妈背着来的。一放下孩子,他妈妈就滔滔不绝地数落“小胖子”今天早上如何如何不听话。“小胖子”的神情逐渐由欢喜变的惶恐起来,睁着大眼睛四处望,想要寻找一种温暖和爱抚。妈妈数落完了,转身要走时,“小胖子”突然向妈妈提了一个要求:“妈妈,你笑一下再走。”妈妈不大情愿,可还是对孩子笑了笑,走了。“小胖子”又高兴了,找小朋友玩去了。一天下来,“小胖子”的情绪都比较高涨。
如果“小胖子”没有得到妈妈临走时的一笑,只记得妈妈充满怨意、怒气的眼光和埋怨,恐怕他一天都会闷闷不乐、情绪低沉的。美好早晨是美好一天的开始,早上情绪好坏可能左右人一天的情绪,千万别在早上数落孩子。对孩子笑一笑,表扬一下,让孩子高高兴兴地开始他一天的活动。
小金花
午睡时小朋友的心情时常浮躁。看,午睡时不是他探头探脑就是他频频出声,整个卧室就像活动室,任你怎么说,他们依旧我行我素。
我静下心来,想出一个主意,决心今天一试。等幼儿一上床,我便神秘的取出来一朵“小金花”说“今天小金花要找朋友了,他要找那些自觉入睡的小朋友,如果哪个小朋友自觉睡觉了,小金花会跑到你的枕头底下和你交朋友。”这么一说果然有效,休息室里恢复了静寂,出来燕秋和雨涵,其他幼儿都在闭着眼睛等到小金花的到来。我又对燕秋和雨涵进行“特殊护理”,坐在他们身边,不时拍拍他们,不久她俩也呼呼入睡了。我很高兴,高兴我找到了一条教育幼儿的新路子。高兴之余,我忙着剪放小金花,让幼儿醒来后都能在枕边找到一朵小金花。
有了小金花,幼儿入睡的更快,睡得更香了。
教育随笔:一声“老师”
教育随笔:一声“老师”
我一直觉得“老师”是这个世界上一个神圣的称呼,虽然它不像医生那样可以救死扶伤,但却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在孩子们幼小心灵洒下爱的种子的播种人。
还记得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只要一写作文“我的理想”,我都会毫不犹豫的写下“我的理想就是当一位光荣的人民教师”,虽然我现在从事的是幼儿教育,但其责任之重并不亚于小其他老师,反而,我认为幼儿教师这个职业的责任是非常重大的,因为我们要面临的孩子是一群3到6岁的小孩子,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就像一张张洁白的纸,等待着我们去给他们涂上七彩的颜色,带领他们去描绘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从孩子一大早来到幼儿园进行晨练开始,从洗手、喝水、做操、上课、吃饭、午睡、锻炼一直到放学,这其中的琐琐碎碎我想只有经历过这一行的幼儿教师才会有深深的体会,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我们既要保证孩子在幼儿园能有所学、有所玩、有所进步,又要保证三十多个孩子的安全问题,不能让他们磕着、碰着、受伤,那怎样合理地组织他们安全又有序的进行一天的幼儿园日常活动呢?这就是给老师们的一个考验。除此之外,还会有孩子打闹、一些家长不配合等等出其不意的事情,那老师们又该怎样去应对呢?下班了,老师还有开会、教研、写教案、准备教玩具、布置环境、排练节目等一系列做不完的事情,那我们又该怎样去完成自己的工作呢?所有的事情,一件一件,堆积如山,但是还是需要我们加班加点地去完成,那又是什么力量督促着这些幼儿教师呢?我认为,就是“责任感”。
只有责任感才会促使我们去用心、去尽最大的努力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也只有一声“老师”让我们意识到肩头的重大责任。同时,我也愿意用更多的付出来无愧“老师”这一神圣称呼。相信自己,不断前行!
大声叫好
星期四的早上,我早早的到了学校,刚走进教室不久,就有小朋友陆陆续续的来了。我说,今天早上我们不玩区角我们来写写字,小朋友欢呼起来,非常的高兴,都跑去拿笔和作业本。我说,别急,先听老师说写什么字,我在黑板上画了格式并讲解了如何写数字"4".一声号令下,小朋友开始写了。没过多久,陆陆续续的写完了,我一个一个的检查,给写的好的小朋友打了100分。突然,我看到了铭铭小朋友写的字,他的字写得歪歪扭扭的。我说,铭铭,你写的字有点像小蝌蚪在水里游泳,铭铭看了看说是有点像。我说你画得非常的棒,如果你能帮小蝌蚪排好队整齐点那就更好了,老师相信你一定做得到。铭铭点点头说,老师我这就去写。没过多久就写完了,而且写的很棒很整齐。我也给他打了100分,看着他高高兴兴地看了又看自己写的字,我真的很开心。
每一句表扬、鼓励的话语,每一个赞赏的动作,哪怕是一个点头和微笑的表情,一个肯定的眼神,都会对孩子兴趣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孩子的兴趣要靠家长的鼓励和支持。让我们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孩子,让我们以这种“赏识教育”的方法培养孩子的兴趣,给他以自尊和自信,让他心灵的翅膀自由翱翔。
“奇妙的声音”:来自心灵的声音
?导语:“奇妙的声音” 是我们教育教学中经常会操作的认知活动,各个年龄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有所不同。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和了解,我发现我们班里的孩子想法非常丰富,思维活跃,活泼好动,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非常强,特别是声音这样的主题,表现得更是突出。一般化的教育目标对于他们来说,显然太浅了。而他们的问题是不能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做事只顾自己,观察不仔细。
?如何根据本班孩子的特点,来开展关于声音的教育活动呢?
活动一开始,大家一起讨论生活中的声音。幼儿们积极踊跃的表达自己的看法、讲述自己的生活经验。有的孩子说出了各种动物的叫声、汽车的声音,有的孩子说到了自然界中的风声、雨声、雷声。
欣欣大声说:“我还听到过树叶飘下来的声音!”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时机,于是我紧接着问大家:“你们听到过树叶飘下来的声音吗?”回答不一。“那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能听到呢?”
欣欣着急了,抢着说:“树叶飘下来有声音,我真的听到过,很小,要安静的听!”
其他的孩子愣了一下,我立刻神秘的说:“那我们安静的听,看我们还能听到什么小小的声音?”
一只小鸟正在窗外的玉兰树上鸣叫,孩子们兴奋得大叫:“我听到了!有小鸟的叫声!”“我还听到了小猫的叫声!”“还有别的班小朋友说儿歌的声音!”
我笑了:“你们是怎么听到的?”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安静!”
接下来的活动孩子们表现得非常兴奋,在模仿最大和最小的声音时,孩子们能清楚的比较出很大和很小的声音:雷声和小鸟叫声……并且能够理解声音的大和小是对比出来的。
操作环节中,孩子们积极探索,用自己身上的器官和身边的东西制造出声音,很多孩子想出了用嘴巴、牙齿、拍手、跺脚、拍腿……
乐乐说:“老师,肚子也会发出声音,饿了的时候就会咕咕叫!”孩子们都哈哈笑了。
可儿说:“拉拉练也有声音。”立刻就有孩子反对,那我们就来试一试。试验的结果有的孩子说有,有的孩子说没有。到底有没有呢?我请可儿再拉一次拉练,小朋友认真看,认真听。孩子们一下安静了,眼睛瞪得大大的。“听到了!拉拉链有声音!”那为什么刚才没听到呢?鹏鹏说:“刚才小朋友说话的声音太大了,拉拉链的声音小,所以就听不到了。说话声音没有了,就能听到拉拉链的声音了。”孩子们已经从自己的探究活动中深刻体会到了安静倾听的意义。
彤彤说:“老师,我的舌头和牙齿也能出声音。”彤彤打起了响嘴、磕了几下牙齿,这次其他小朋友都安静的听着。等彤彤做完了,有的小朋友说:“我没听到。”这又是为什么呢?我把问题提出来以后,小朋友开始了讨论。丫丫说:“他离彤彤远,就听不到;我离得近就听到了!”孩子们又知道了距离的远近和声音大小的关系。
一连串的的奇思妙想使这节活动更加丰富,气氛始终十分的热烈,超出了预想的目标。并且随着活动的开展,我发现孩子们从最初活动时的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状态,慢慢的转变,别的小朋友发言的时候,自己能闭上嘴巴,看着发言幼儿认真听,有的孩子还会伸出食指比划着“嘘”来提醒身边的小朋友安静倾听。
?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各种动物的声音、马路上汽车的声音、好听的歌声、好玩的玩具发出的声音等等。孩子对各种各样声音是非常感兴趣的,在日常活动中,他们喜欢自己制造出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会兴奋得大喊大叫、会用力的跺脚拍手、会大声的挪椅子、高声讲话……这是他们的年龄特点所造成的,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集体生活地进行。
?如何引导幼儿感知辨别生活中各种声音,引发孩子关注周围人与事物的兴趣,从而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呢?
我想这是需要我们教师下一番心思的。不仅仅是一次声音的活动,每次教育活动对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掌控能力都是一次考察和促进。我们要从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不千篇一律,更不能生搬硬套,要充分考虑班级幼儿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特点,制定符合本班幼儿实际能力和需要的教育目标,并且在活动中善于利用教育互动中出现的闪光点,根据这些教育契机,灵活机智的调整教育方式,使活动进一步为幼儿的健康发展服务。
孩子们听到的是身边环境的声音,我们需要的是倾听孩子来自心灵的声音。每一个单词、每一句对话,都是一个教育的基点。一首和谐的乐章不正是由一个个平凡的音符谱写而成的吗?我相信,教师用心的倾听一定能让这个世界更加的和谐美好,让我们的孩子唱响明天最美丽的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