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做辛勤育花人
发布时间:2021-12-08 家园共育总结 家园共育知识 幼儿花的故事 今年有幸带小托班,我感到无比的高兴与忐忑。高兴的是可以和自己的女儿相仿大的孩子一起游戏、学习,忐忑的是从没有带过这么小这么多的孩子,能否把他们带好,对自己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什么都得从头学起。开学了,面对哇哇哭叫的孩子,虽然早有了心理准备,可仍让我感到手足无措。好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既当爹,又当妈;既耐心哄,又耐心劝的各种努力下,孩子们渐渐安静下来,慢慢的熟悉了我们,熟悉了幼儿园,我们也慢慢了解了孩子,了解了家长。在摸索中前进,在不知不觉的日子里我们渐渐地分不开了。偶尔我离开孩子们半天,回来后孩子们会围着我,关切地问:“老师,你去哪里了?”那一句句童稚的话语直让你的心里暖暖的。每天我踏着朝阳来到幼儿园,孩子们早已来到,见到我后纷纷高兴地扑过来抢着说:“老师,我来了。”腮边还带着泪珠的宁宁也跟着跑来了,那小模样儿,让人很是爱怜。吃饭了,这个不吃木耳,那我就自编个木耳的故事,激起孩子的食欲;那个不喝汤,我就讲《两只小猪》的故事。这个不会用勺子,老师就手把手的喂着教着;那个第一个吃完了饭,我就奖励个大拇指(你真棒),直夸宝宝能干,小朋友们可来劲了,比着赛的吃呐,都想得个大拇指。这个我喜欢吃,那个我喜欢喝,直吃地一个个小脸儿胖嘟嘟的,家长们直夸奖。该做早操了,小朋友们列好队,开着小火车出发了。一出教学楼,华华指着太阳公公说:“老师,太阳公公出来了。”我忙说:“是呀,太阳公公笑眯眯地出来,看小朋友们锻炼身体呐。”孩子们一个个的精神抖擞,和我一起跳一跳,扭一扭。尽管孩子们的动作不到位,节奏不准确,方向也不好,但是看得出孩子们都在尽力地表现自己,那憨憨可爱的模样儿令墙外行人驻足观之而忘行。做游戏的时间到了,我扮大灰狼,我扮兔妈妈,我扮大萝卜,我扮大花猫……孩子们围在我的身边,象小鸟一样叽叽喳喳,嘻嘻哈哈,快乐的和我一起游戏,讲故事,说儿歌,唱好听的歌曲,看我做纸工。孩子们的投入劲儿,有时让你苦笑不得。记得有一次我们玩“猫和老鼠”的游戏,鹏飞被“猫”给吓哭了。“风不吹,树不摇,鸟儿也不叫,小宝宝,要睡觉,眼睛闭闭好。”睡觉的音乐响起来了,孩子们很乖的去做睡前的准备工作,还互相提醒去小便呐。伴随着轻柔的音乐,伴随着老师讲述的动听的故事,慢慢地,慢慢地,寝室里传来了细微的喘息声。啊,宝宝睡着了。“我是一个大苹果,小朋友们都爱我,请你快快洗洗手,要是手脏别碰我,”“我有三个红苹果,爸爸一个大苹果,妈妈一个大苹果,剩下一个小苹果,谁吃这个小苹果?我吃这个小苹果……”在这些短小形象的小歌曲、儿歌的陪伴引导下,孩子们学会了讲卫生,学会了尊敬长辈,学会了谦让。该和我们说再见了。尽管有时早上来园时仍哇哇哭,但是你问他“明天还来幼儿园吗?”回答是肯定的“还来”,然后紧紧搂着爸爸或妈妈的脖子,那幸福满足的样子,真是……看着一个个远去地小小身影,看着渐渐安静的活动室,我的心里有种成就感,有种完成任务的释放感,还有种淡淡的失落感。赶紧清扫整理活动室吧,等待明天,太阳一出来,孩子们又来和我玩了,想到这些,我心里又充满了希望。一天天,周而复始而不重复,忙忙碌碌而又快快乐乐,这就是我,一个托班老师的日常生活,虽辛苦,可是快乐;虽紧张,但不乏有趣。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教育随笔:您愿做哪一只狐狸
教育随笔:您愿做哪一只狐狸
最近,在《人民论坛》上读了一篇文章《九只狐狸与压力应对》。文章中讲述了狐狸与葡萄的新版故事。
盛夏酷暑,一群口干舌燥的狐狸来到一个葡萄架下,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枝头,狐狸们馋得直流口水,可葡萄架很高。
第一只狐狸跳了几下摘不到,从附近找来一个梯子,爬上去满载而归。
第二只狐狸跳了多次仍吃不到,找遍了四周,没有任何工具可以利用,笑了笑说:“这里的葡萄一定特别酸!”于是,心安理得地走了。
第三只狐狸高喊着“下定决心,不怕万难,吃不到葡萄死不瞑目”的口号,一次又一次跳个没完,最后累死在葡萄架下。
第四只狐狸因为吃不到葡萄整天闷闷不乐,抑郁成疾。不治而亡。
第五只狐狸想:“连个葡萄都吃不到,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呀!”于是找个树藤上吊了。
第六只狐狸吃不到葡萄便破口大骂,被路人一棒子了却了性命。第七只狐狸抱着“我得不到的东西也决不让别人得到”的阴暗心
理,一把火把葡萄园烧了,遭到其他狐狸的共同围剿。
第八只狐狸想从第一只狐狸那里偷、抢、骗些葡萄,也受到了惩罚。
第九只狐狸因为吃不到葡萄气极发疯,蓬头垢面,口中念念有词:“吃不到葡萄不吐葡萄皮……”
读完这则寓言故事,很受启发。
是啊,人活在世上,无论谁都要面对种种压力:孩子面对升学的压力,老师面对量化考核、职称评定等的压力,企业家面对成功的压力,作家面对不断创新的压力……有的人努力调适自己,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然后通向成功;有的人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放弃追求努力,还自欺欺人的安慰自己;有的人一条道跑到黑,明知道没有希望还固执己见,不撞南墙不回头,结果活活累死;有的人整天空想和忧郁,却不知道努力,却不懂得行动的价值,结果白白地浪费了大好光阴;有的人自暴自弃,自我轻视,轻言放弃努力甚至放弃生命,白来一世;有的人不去努力或赶不上别人,就嫉妒诽谤别人,以置别人于死地,这种人生更是灰暗的人生!有的人孤注一掷,想不劳而获,激进人生,冒险偷杀抢劫,这种人迟早会锒铛入狱,留下一生的懊悔;有的人看破红尘入空门,孤寂过一生……
不同的人面对不同的压力,采用不同的态度,选取不同的人生方式,走出不同的人生道路。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学哪知狐狸?走哪条路一定要慎重选择,做出我们正确的抉择。因为人生无法再回头!
愿做老师的宝贝
颜语是从清华园转过来的孩子,办理转班的当天,妈妈怕她不习惯新班,便对我说第二天一早再将她带过来。
第二天一大早,当我从她妈妈手中接过她来时,我看到的是满脸的不情愿与害怕。于是再给全班幼儿介绍完她的情况后,我便将她安排在最前面,以便照顾她。
在班里我常常称孩子们为“宝贝”。刚来的颜语并不知道。第一节课后,由于我正忙着,边让她帮我拿一下小椅子,见到她拿了过来,我对她微微一笑说:“谢谢你宝贝。”谁知她听后竟然高兴的跑回了座位,一扫刚来时的不情愿和害怕。更没想到,下午再见到颜语妈妈时,她妈妈高兴地对我说:“李老师,颜语说她喜欢这个班,也喜欢李老师。因为老师叫她宝贝。”真没想到,不经意的一句话,赢得乐了孩子的一颗心。
其实,每个孩子都愿做老师的“宝贝”因为他们知道,老师只有“爱”他们,才会称他们为“宝贝”。从那以后,颜语和其他幼儿一样喜欢这个班级了,因为我知道,他们都愿做老师的“宝贝。”
孩子愿意做值日了
天气越来越冷了,多数孩子们做值日的积极性越来越差了,可是杨新雅、张松林两个小朋友做值日的劲头一点没减,每天入园后,他们第一件事情就是:拿起笤帚,认真的帮老师清扫院子,对这两名小朋友,我每次都要进行表扬,一是对这两名孩子进行鼓励,更重要的是为了激发其他孩子做值日的愿望,可是,其他孩子似乎并不在意老师的表扬,仍然是很少主动做值日,为了培养小朋友们做值日的愿望,我采取了以下几种做法:
1、通过演唱歌曲《幼儿园里好事多》和朗诵儿歌《值日生》使孩子们进一步明确了值日生的职责,同时让孩子子们知道了每天每做值日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逐渐的大家开始做值日了,慢慢的提高了孩子们做值日的积极性。
2、为了让孩子们持之以恒的坚持做值日,我们每周进行一评选活动,评选出“明星值日生”,每天评选出能干的宝宝,为他们张贴小星星,一周进行总结一次,虽得到的星星多谁就是明星值日生,这样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喜欢做值日生的愿望,现在孩子们每天来到园后,他们会争先恐后的打草卫生,孩子们做值日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通过值日生活动,培养了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现在孩子知道了做值日是一件很神气、自豪的事情!他们每天认真认真工作,在劳动中体验着为大家服务的快乐。
幼儿教师要做到六勤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幼儿教师要做到六勤”!
眼勤
(多看)每个孩子都在我的视野范围内、看书、看电视、查电脑,丰富自己的知识,还要会看他人的言行举止,他人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他的长处我学,他的不足我戒,做个有心人。
耳勤
(多听)要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听领导的指导同时的建议、家长的呼声等等。
在教学活动中看这回答问题的孩子同时要听其他的孩子的声音。
通过多听,反思自己的工作。
脑勤
(多想)想什么?和在座的老师互动一下。
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我应该培养孩子什么习惯,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听话:需要会听话的孩子、敢说等等)想我用这种材料做什么玩具等。
多思多想才会使人更聪明,反思是多想的具体表现。
手勤
(多做)看到、想到、听到就要做到。
实践出真知。
嘴勤
(多说)要和孩子、家长、同事、领导说即多沟通、多探讨。
安全工作需要嘴勤,可以避免意外伤害事故。
腿勤
(多走)时刻与孩子一起活动,陈鹤琴先生说:“如果你要了解儿童的个性和兴趣,明了儿童的能力和情感,自己一定要参加到儿童的队伍里去。
”
比如:在户外活动前,走出去(腿勤)看看(眼勤)大型玩具上脏吗?(脏了擦一擦再玩,行动告诉人们你是尊敬孩子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培养孩子卫生习惯等)是否有破损的地方(脑勤),(如有即使反馈给领导(嘴勤),展现出你的责任感、安全意识等,随是小小的举动暗含了许多教育内容),体现出教师一切为孩子,出去学习、家访等。
再如:有一所中心园的教师到一幼儿园参观,看到一个自制数字分解组成器玩具,一拉罐做成的,很欣赏。
我问她:“你看了以后你会怎么做?”他说:“把数字换成图形、或做成认识单数双数用不同颜色区分开。
”说的很好,走出来学习就应这样举一反三。
关于“幼儿教师要做到六勤”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只要愿意做,一定能行
记得刚入园时,小朋友们喝水总是拿错茶缸,为此我和毛老师下了不少功夫,让小朋友不停的认识自己的茶缸。后来我们在茶缸架上贴了小朋友的大头贴,一段时间的认识,小朋友们基本不会拿错自己的茶缸了,可是我们班的少杰小朋友,他和别的小朋友不太一样,无论你怎么跟他说,在喝水时,他总是先拿拿别的茶缸,然后看看你,等你说那个茶缸不是他的时,他再换下一个拿拿,跟他一起喝水的小朋友都知道哪个茶缸是他的了,就他不知道。每次只要少杰拿错茶缸,小朋友们就帮他拿他自己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有一天,我看到少杰居然拿着自己的茶缸在喝水。我惊讶的看着他,他喝完水把茶缸又放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我夸他:“少杰真棒!”他嘿嘿的笑了。高高兴兴的去玩玩具。
从那以后,我看到少杰很少再拿错自己的茶缸了。我想:没有笨孩子,只有懒孩子,只要愿意做,自己一定能行!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有懒惰的一面。只要用心、耐心引导,孩子会做到的!
课程故事:做花布
睡衣上的图案是怎么来的呢?是画出来的吗?是印上去的吗?孩子们对这一切充满了好奇,既然这样,就让我带着孩子们一起试着做做漂亮的花布吧!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孩子们后,他们高兴极了!
一切准备就绪后,活动开始了。我先拿出了我自己扎染的一块花布:“你们看,这块花布就是顾老师自己做的,你们觉得怎么样?”
“哇,好漂亮!”
“像彩虹一样!”
“这是怎么做的呀?”
“我呀是用了扎染的方法做的这块花布,你们想学吗?”
“想!”
“首先我们要拿一块白布,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它折起来,再拿出橡皮筋随意地扎在折叠起来的布上面,可以多扎几个地方。扎好了以后,把它放进颜料水里面,用棒子使劲地压,让它全都浸在颜料水里面,过一会再把布块从颜料水里面捞出来缴干,把皮筋一条条解下来,打开布块,漂亮的花布就做好了。”我一边说一边操作,当一块白布在孩子的眼前变成了一块花布的时候,孩子们更加惊奇了。
“哇,太神奇了,我也想做!”
“这个是扎染,还有印刷和印染的方法呢,你们想学吗?”
“想学。”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
我拿出事先准备的挖空图形纸:“这就是印刷的材料,只要我们把它放到白布上面,在空白处画上颜料,一个图案就出来了。然后你拿起图形纸换一个地方用同样的方法再画,直到把白布画满。”
“哦,原来是这样的呀!”孩子们一副恍然若鹜的表情。
“最后这个印染其实我们小朋友以前都做过,就是在树叶上图上颜料,然后再印到白布上。当然,在树叶上涂颜料的时候要注意,颜料要涂得稍后,颜色可以多一点,这样更漂亮。”
“嗯,好的,我等一会就要用这个方法去做。”我听到思源这么说道。
“三种方法都已经告诉你们了,现在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始去做花布了。”
在我的一声令下,孩子们立马跑过去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式,然后开始操作起来。
做了一条小花蛇
背景:
贝贝班新建了一个“小小动物园”,那里有“小河”,几只青蛙蹦跳在绿色的荷叶上;有“草地”,上面摆放着孩子喜欢的毛绒小兔,小恐龙等食草动物;有“树林和山洞”,其中隐藏着“老虎”、“豹子”等猛兽,这可是孩子最喜欢参与布置的区域。这天,可可、小羿、乐乐三个幼儿正围坐在圆桌前,他们看着老师用雪花片精心搭建的小黄鸭,乐滋滋地尝试着搭建小鸭子,试图搭建成功后就可以放进“小河”,让“小鸭子”能快活地游泳。也许搭建小鸭子对小班孩子来说有点难度。小羿插了一会儿就离开了,乐乐改变了玩法把雪花片一片一片连接起来,可可抬起头对着老师嚷嚷:我不会搭小鸭子……
事件:
我快步走过去摸摸可可的头坐在他身边,轻轻说:看小鸭子的头是什么形状的?边说边拿起雪花片示范嵌插的动作,嘴里讲解着要领,可可眼睛紧盯着,小手也试着把雪花片插进另外一片中,总算能够插进几片了,可是他的眉头却皱起来了:“太紧了,好难插啊!”
(此时我发现对小班幼儿来说,由于手部肌肉发育并不完善,力气又小,要做到把雪花片完整地嵌插成一个圆形有难度,怪不得幼儿尝试了几下就放弃,看来可可要独立完成搭建小鸭子的任务是相当有难度的,我是否协助他完成……)
正当我举棋不定的时候,我看到乐乐还是在一个劲地把雪花片接长,他把雪花片边上突起的圆点按插在另一块雪花片的小圆洞中,大拇指灵活地按动着,我问道:“你用雪花片搭了什么呀?”乐乐得意地说:“我搭得是蛇,妈妈说春天到了,小蛇也会出来游泳的!”一旁的可可也乐了:“可是小蛇怎么没有眼睛的!”
(两个孩子的对话,促发了我的灵感,何不改变预设的内容变搭建小鸭为小蛇,降低孩子搭建的技能要求,又能满足孩子操作摆弄自主创作的乐趣。)
我接着可可的话,用惊喜地声音说:“乐乐的想法太棒了,可可你的提议也不错,我们赶快到美工区取一些动动眼给小蛇装上怎么样?”可可拿来了动动眼,我用双面胶把它们安装在“小蛇”的头部,乐乐开心地说:“眼镜蛇,真好玩!”可可连忙拿起雪花片嚷着:“我也要做一条小蛇!”这时小羿被我们的谈话吸引住了,他也开始拼搭起小蛇。我又取来了一些洞洞眼用一个盒子装着,作为孩子搭建小蛇的辅助材料,看着孩子们投入的样子,便悄悄地退出了。
(孩子投入喜爱的样子,让我深信此刻自己没有按照预设的内容来指导幼儿,而是通过关注来自幼儿与众不同的做法,及时添加辅助材料变成幼儿易接受又有兴趣的内容是正确的,因为这让孩子体验到操作摆弄自主创作的乐趣。)
当我再次走近三个孩子的时候,发现桌子上多了好几条花花绿绿的小蛇,可可得意地说:“这是我做的小蛇哦!你看,好看吗?”的确这些小蛇转动着圆溜溜的眼睛,有长有短,有笔直有弯曲的造型,真是漂亮又有趣!我欣喜地笑了。不过,我很快发现孩子们制作的小蛇都是用雪花片无序联接而成的,如果放在一起的话可能就无法分辩到底是谁制作的?是否就此让孩子们把小蛇送到动物园的小河中,满足他们的成功感呢?
(二期课改中特别强调教师要有整合的意识,我如果能充分利用身边资源与幼儿互动,让他们用各种方法去发现比较小花蛇的异同,从无目的向有意识地探索联接的方法,就可以在发展建构能力的同时,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
想到这儿,我就坐了下来对孩子们说:“我也想做一条小花蛇。”说着,我用雪花片按照一片红,一片黄这样的规律联接起来并将完成的小花蛇和孩子们制作的小花蛇放在一起问:“这么多小花蛇啊!你们还能够找到自己做的小蛇吗?”三个孩子睁大了眼睛,目光聚集到小花蛇上。过了一会儿,可可指着其中一条蛇说:“这是我的小蛇,它的头是红的。”“可是这里还有几条头是红色的小蛇呀!我疑惑地问。可可又看了看,伸出手指点数着雪花片说:“我的蛇尾巴还有三块紫色的雪花片。”乐乐拿起一条笔直的蛇说:“我的蛇是很长很长的。”小羿连忙指着盘旋弯曲的蛇说:“这是我的蛇,它卷起来了,它也很长很长的。”可可说话了:“到底谁的长呀,你们比一比。”小羿忙把小蛇拉拉直和乐乐的小蛇头靠头,这下可分辨出来了。小羿高兴地指着多出来的地方说:“看,我比你多了四片雪花片。”“原来卷起来的蛇看起来短,拉直了就能发现它真正的长度了,那你们知道我的小蛇是哪一条吗?”我接着孩子的话问道。乐乐马上说:“我知道这条是你做的,你的是一块红的一块黄的红黄小蛇。”小羿接口说到:“你的小蛇是有规律的。”“原来我们每个人制作的小蛇都是与众不同的,你们记住自己的小蛇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了吗?”我笑着问。孩子们欣喜地点着头,“现在我们就挑一条最棒的小花蛇把它们送到小小动物园去吧!”
(此时此刻,我真正感受到与幼儿共同活动的乐趣。在小组互动的过程中,我如愿地渗透了教育内容,扩展了幼儿的思维方式,促进幼儿更加有效的学习。)
再看“小小动物园”那边热闹的情景:几个孩子围在一起,有的兴奋地向同伴介绍着自己的小蛇、有的让同伴猜测自己的小蛇躲在那里?有的模拟着小蛇游动的姿态……当然,这就吸引了更多想制作小蛇的孩子。
反思:
在对区域活动搭建小鸭子的指导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师要重视有效的师幼互动。由于教师本身水平有限,预先设计的活动内容不一定考虑周全,再加上预设的内容在实施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性,需要教育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对幼儿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价值判断,不断调整互动,也可以说区域活动中要形成一个动态的师幼共同学习、共同建构活动内容的过程,才能促进小班幼儿更加有效的学习。
第一,教师应遵循“观察在先”这一理念,才能有效地面对不同的活动对象、活动内容、活动过程、实施有效指导。活动中,我敏锐地捕捉到制作小鸭子时幼儿的不同表现(有放弃、有求助、有变异)。在深入观察并指导后,我还发现幼儿主要存在操作技能跟不上的共性问题,帮助我作出价值判断,改变预设内容,增添新的辅助材料,调动了幼儿继续参与活动的兴趣,使更多的幼儿尝试不同的联接小花蛇的方法,引发幼儿关注小花蛇的不同之处(颜色、数量、形状等),促进了幼儿认知的发展,这也是运用先观察后指导的一个重要收获。
第二,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如能以共同游戏的方式与之互动,以伙伴的身份和幼儿对话,以激趣的方式鼓励幼儿说发现,能有效地推动活动的开展。当我发现幼儿制作的小花蛇存在好多差异,而正是这些差异让我发现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于是我以游戏玩伴的身份加入幼儿的活动,故意制作了一条有规律的小花蛇,并把它混入幼儿制作的小花蛇中,适时地抛出疑问,引发幼儿关注小花蛇的不同之处。这种基于幼儿发展水平的引导,也是我在游戏情景中,发现、了解、判断幼儿的游戏状况与心理后,开展适时的小组分享交流活动。
第三,教师要重视生成的内容和做法,并不断挑战自我,积累生成的方法和时机,判断生成内容的意义与价值。当幼儿尝试制作小鸭子出现了不同的情况时,我的思考判断是:先观察指导判断问题所在——设身处地为幼儿考虑。其次捕捉亮点了解想法——判断来自幼儿生成的内容价值。最后支持生成提供帮助——鼓励孩子创造性的开展活动。这些做法使生成的内容焕发光彩,从而使生成活动超越了预想的目标
教育随笔:教师要做有心人
区域活动中,小朋友都很积极在各个活动区玩,只有**在哪儿趴着,我问她:“**,为什么不去参加活动?”她说:“不愿意玩。”我对她说:“你为什么不愿意玩呢?”她却说:“老师我趴着行吗?”我想她是不是病了,用手摸摸她的头不发烧,如果硬把她推到活动区,似乎违反了尊重幼儿意愿的规则,我该怎么办呢?我决定在不违反《活动区规则》的情况下,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让她们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使珂薇以大家能接受的理由进入到别人活动的区域,这样既能有效的保护幼儿的游戏热情,又可以发挥集体的作用,让大家来想办法帮助她,于是我问其他小朋友:“你们谁愿意和**一块呀?”“**来我们这儿玩吧”“来我们这儿玩吧......”别的小朋友争先恐后的邀请她。最后她加入到“草莓医院”去玩了。
**是一个比较活泼好动的女孩,经常性坐不住,爱在教师乱跑,在区域活动中经常会破坏别人的成果,不懂得相互合作,偶尔会影响区域的规则,所以小朋友们都不喜欢和他在一起,越是这样别人和他一起,时间久而久之孩子总觉得没有人愿意跟她一起,就不愿意参与到活动中了,但当小朋友们都邀请她的时候,我能够看出来珂薇的高兴,相信她这一次就不会破坏别人的游戏成果了,而是学会合作。
我觉得老师要做有心人,善于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引导幼儿,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真正做到心中眼中都有孩子,多为孩子着想,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