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椅子
发布时间:2021-12-11 幼儿园椅子游戏 幼儿园室内小椅子游戏 幼儿园游戏与玩具 我们小一班有一群讨人喜欢的小家伙,有时孩子们上午的语言活动,我们都会让孩子们把小椅子排成马蹄形来进行活动,而操作活动时往往是让孩子们把小椅子搬到桌子边上来。每当这时,教室里就会响起“咔嚓咔嚓、稀里哗啦”的声音,不但损坏了椅子,也使教室里显得格外乱,甚至有调皮的孩子趁这个“机会”进行捣乱。每次气得我都大声吆喝:“慢点啊!轻点啊!”这样,也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今天活动后,我和孩子们说:“孩子们,今天老师耳朵疼,小朋友搬小椅子时我不想听见“咔嚓咔嚓、稀里哗啦”的声音。老师闭上眼睛,看谁搬椅子时,让老师听不见声音。”小朋友们很好奇,个个跃跃欲试。我喊“一二三四五!”小朋友们开始搬椅子。当我睁开眼睛时,全班小朋友都整齐地坐在桌子边上了。我装做不知道的样子问孩子:“你们是怎样搬的小椅子,我怎么一点声音也没听到?”这时,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说:“我轻轻地搬,轻轻放。”有的说:“我走路跟小猫一样没声音”……。面对孩子们正确的回答我又趁机问:“下次搬椅子的时候,谁还能让我听不见声音?”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说:“我”“我”“我”……。这样连续几天,教室里再也听不见“咔嚓咔嚓、稀里哗啦”的声音了。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搬椅子的学问
这里又多了很多空的小椅子,孩子们三三两两的把他们搬到了活动室的前面,我应为图方便,顺手拿起三张椅子,把它们放到了前面,可是我突然意识到,我常常和孩子们说:“两只手搬起小椅子。”而现在,我根本就不是两只手搬椅子啊。想了想,“算了,孩子们不会介意的”
这样的意识突然在脑海中闪过,于是,我也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过了几天,有个孩子一手一个椅子,慢慢地把这空椅子挪到了前面,她很想像我一样轻松地把它们搬起来,可是,这两张椅子的重量对于她来说实在有些重了,她显得很吃力,最后无奈只好拖行。这时,我有些不知该和她说些什么,这可能就是我一个小小的举动对她的影响。
还有几次,当我去搬那张大椅子时,我习惯性的一只手抓起椅子的背,突然那小小的拖着两只椅子前行的背影出现在我的眼前,我顿时放弃了原来的想法,赶紧两只手像孩子那样搬起了我的那张并不重的椅子。
我们常说榜样作用,在这些孩子面前,老师就是他们最好的榜样,很多时候我们常常希望孩子能怎样,能怎么做,就比如搬椅子这件事,我们希望孩子两只手搬椅子,可是在我们自己搬椅子时,是否也想到了自己的动作、行为可能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呢?我们是否真的成为了孩子们的榜样呢?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前,先让自己成为孩子最好的榜样吧。
孩子不搬椅子了
为了培养大班幼儿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每天早晨幼儿入园前或下午离园后,我都会安排几个早到园或晚离园的幼儿,帮老师把小板凳轻轻放到桌子上,以便于老师打扫卫生。
久而久之,许多孩子都以帮老师搬放板凳为劳,甚至有的孩子为了能帮老师搬板凳,要求早入园、晚离园。
班内出现了幼儿争先恐后帮老师搬板凳、打扫卫生的现象。
可最近几天,我发现多数孩子不愿搬板凳了,我很纳闷。
一天,我问几个正不情愿地搬着板凳的幼儿:“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是爱劳动的好孩子,以前都抢着帮老师搬板凳,可现在怎么都不愿搬了呢?”“老师……”丫丫欲言又止。
“为什么?大胆告诉老师!”在我的鼓励下,陈彤说话了:“老师,搬板凳不是好孩子做的事情。
那天做游戏,一一不听话,您不是罚他到教室搬板凳了吗?”我愣了一下。
那是几天前的一个下午,孩子们在户外做钻圈游戏时,调皮的一一趴在地上做鬼脸,自己不钻,还影响了后面的小朋友钻圈。
我一气之下,说:“一一,你不愿做游戏,到教室里搬板凳去!”一一不情愿地从地上爬起来,慢腾腾地走进了教室……没想到,我的这一举动让孩子们感到帮老师搬板凳是不光彩的事。
为了挽回影响,当着全班同学小朋友的面,我向一一道了歉,并肯定了热爱劳动的孩子都是好孩子。
此后,孩子们又争着搬板凳、打扫卫生了。
请搬起你的小椅子
请搬起你的小椅子案例一:有些小朋友洗好杯子,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将小椅子从位子上拖出来。
旁边几个孩子看到了就上去劝阻,但是很少有小朋友会听。
案例二:老师,XX的小椅子撞到我了。
由于XX小朋友搬起椅子后直接将椅子板面贴着自己的身体,小椅子的四只脚就朝着前面,在搬起椅子的时候就很容易撞到别的小朋友。
分析: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孩子的知识面也更加广了,平时学习生活中,表现也有一定的进步。
只是随着孩子经验的不断提升,随之而来的负面效应也逐渐增多。
能力强的孩子逐渐开始“挑战”一些已有固定模式的。
在一日活动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孩子的搬椅子的方式。
有些小朋友拖着椅子走,这样就可以省些力气。
有时候这些小朋友还用腾出来的那只手去摸一下别人的小脑袋,去碰一下已经坐好的小朋友的背。
有时候一只小手拖着椅子,一只小手一路摸着墙壁过来。
措施: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当先考虑一下孩子的需要。
毕竟孩子大了,过多的约束反而会使他们有逆反心理。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不能再沿用以前的那一套连哄带奖的方法了。
一、寻找一个“适合”的理由——换位思考。
大班的孩子特别喜欢问为什么,想到什么就会问,她们都藏不住话,会自己喜欢的东西都说出来。
就像是搬小椅子,只要告诉他们原因为什么不能这样搬,很多时候孩子是会改正。
当孩子将椅子拖着走的时候,问上一句,“你拖着椅子,椅子会不会‘难受’”;“如果是你被被人这样拖着走,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这样孩子就会去思考自己做得对不对,也逐渐培养孩子的换位思考能力,一举两得。
二、及时提醒——语言的魅力。
在任何时候,语言都因有其独特的魅力而存在着,在很多时候一句轻言细语的作用大过很多声嘶竭力。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一种方式,在一定的环境中,不仅能让孩子积极参与活动学习,还能更好的起到引领作用。
每次请孩子搬椅子的时候,都会轻轻说上一句“请你们用双手轻轻搬起小椅子到位子上去。
”这时候,孩子们都会照着话做,用一双手轻轻的搬起小椅子走到自己位置旁再轻轻的放下椅子。
语言的使用在于教师的把握,简单的一句话,可以有很多的效果,在请孩子搬椅子的时候,说话音量轻一点,可以在无形中教育孩子搬放椅子时也是需要这样轻轻的。
三、控制能力的培养——良好习惯形成初期很多的良好的习惯是先从控制自己的行为开始的。
学习控制自己的坏习惯,坏脾气,之后慢慢学习接受好的习惯。
在学习接受良好习惯的过程中还是需要较强的控制能力来辅助,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习自我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孩子的过程可以是:放松——转移——适当的宣泄到逐渐控制自己的行为。
这样孩子的就会在教师的引领下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与脾气。
经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孩子慢慢的改掉了拖拉椅子的习惯,有时候还会说小椅子要轻拿轻放。
教育随笔:我会搬椅子
今天的体育锻炼结束后,又是到了吃早点的时间,于是我请孩子们搬起自己的椅子,这是发现有几个小朋友,又拿起椅子的一角,像开火车一样往前推。于是我提醒他们这样椅子会弄坏的,要两手搬椅子。可是过了不久,在中餐后发线除了这几个小朋友外别的孩子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在“开火车”嘴里还不停的说着“我的火车要开了”。
分析这一现象产生原因:
1.方便心理对于托班的孩子来说,由于年龄小,在家自由散漫惯了,而且在家中也没有这么多的规矩,家长不会对于搬椅子作出怎样的要求,所以幼儿就已推或拉椅子这种最简便的方式来搬椅子。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
2.好玩心理托班孩子生性好动,对于他们来说什么东西都是现成的玩具。自然而然,椅子也成为了他们的玩具之一,自从孩子们看了《托马斯小火车》这之后,更加把小椅子当作了小火车,一把接一把的椅子排起来,纷纷当作火车开起来。这样不仅破坏了课堂常规,还对椅子照成一定程度的损害。
如何让孩子们能改掉这一,我决定从以下方面下手:
1.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针对孩子们的这个现象,教师可以从孩子们最喜欢看《托马斯小火车》的方法入手,让孩子知道托马斯小火车,能遵守纪律,在轨道上开,并且会帮助大家做事。我们要学习托马斯小火车遵守纪律,做个好宝宝。或者教师还可以自行创编《椅子宝宝哭了》的PPT故事,用图文结合的方法,进行讲述。让孩子知道椅子宝宝“为什么会哭”“它得了什么病”,从而知道要爱护小椅子(两手搬,轻轻放)。不然椅子会生病。
2.榜样示范的作用教师首先要做到示范作用,对于教师座椅,教师一定要两手搬。并且让孩子学着老师的方法搬动椅子,此外表扬班级中爱护小椅子的小朋友,给他们一定的物质奖励,以此鼓励别的小朋友,都向他们学习。另外请这些孩子做小老师,帮助老师一起监督。让孩子和老师共同来督促这些不爱护椅子的小朋友。在这期间教师一定要多加关注,时时表扬改正的幼儿,并且也给予一定的奖励。做到精神和物质双鼓励。
3.家园配合共教育在园内的教育,也要得到家长共同的配合,可以结合论坛的力量,上传一些孩子这样推椅子不文明的举动,引起家长的重视,然后请我们的家长配合老师共同在家督促孩子好好搬椅子,爱护椅子,养成好的习惯。
小班11月教育随笔——搬椅子
我们小一班有一群讨人喜欢的小家伙,有时上语言活动时,我们都会让他们把小椅子排成马蹄形来进行活动,而操作活动时就把小椅子搬到桌子边上来。每当这时,教室里就会响起“咔嚓咔嚓、稀里哗啦”的声音,不但损坏了椅子,也使教室里显得格外乱,甚至有调皮的孩子趁这个“机会”进行捣乱。每次气得我都大声吆喝:慢点啊!轻点啊!这样,也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而今天活动后,我和孩子们说:孩子们,老师闭上眼睛,看谁搬椅子时,让老师听不见声音。小朋友们很好奇,个个跃跃欲试。我喊:一二三四五!小朋友们开始搬椅子。当我睁开眼睛时,全班小朋友都整齐地坐在桌子边上了。我装作不知道的样子问孩子:你们是怎样搬的小椅子,我怎么一点声音也没听到?这时,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说:我轻轻地搬,轻轻放。有的说:我走路跟小猫一样没声音……。面对孩子们正确的回答我又趁机问:下次搬椅子的时候,谁还能让我听不见声音?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说:我、我……。这样连续几天,教室里再也听不见“咔嚓咔嚓、稀里哗啦”的声音了。
椅子风波
家镇妈妈笑着对我说:“老师,家镇这段时间上幼儿园特别积极,总是说晚了,就没有小熊了。”我有些不解。和家镇妈妈再见后,看到家镇很快搬了一把小椅子坐在位子上,玩起了活动材料。孩子们陆续走进了教室。“这把椅子是我的,这把椅子是我的。”聪聪和紫诺争了起来,两人紧紧抓住一把小椅子不放手,我赶紧跑过去说:“放下,这不是有两把吗?一人一把。”紫诺大哭说:“这是我的小椅子,他抢我的,我的小椅子上有一个小熊。”我仔细看看两把小椅子的区别,看似一样的小椅子上多了一个小熊。我走到家镇旁边,看到家镇的小椅子上也有个小熊。我也明白了家镇为什么这段时间来的这么早,原来他在抢带小熊的椅子。
我稍加思索,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我把带小熊的椅子摆放到了前面,一共有四把。我告诉孩子们,这些小熊喜欢干净卫生、爱护公物、团结同学的小主人。怎样才能让小熊喜欢你呢?孩子们讨论后都有了自己的答案。我告诉孩子们明天谁做得好,我就把带小熊的小椅子分给谁。第二天来教室后,我先端来一盆水,放到安全的地方,我认真观察着孩子们的举动。孩子们陆续来到教室,洪轩用抹布认真地擦自己的小椅子,然后轻轻的把小椅子放在桌子旁边。这一天下来,洪轩做得最好。我把带小熊的小椅子分给了洪轩,孩子们投去了羡慕的眼神。第三天,第四天,孩子们变化着,乱摆乱放乱踩小椅子的现象没有了,小椅子变干净了,摆放也整齐了许多。看着孩子们的改变和进步,我和搭班老师笑了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有时简单的说教未必有效,教师应抓住孩子最感兴趣的事情,加以引导,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椅子”哭了
每次吃完饭或下课时,我都要求小朋友搬起自己的小椅子,离开座位,但每次都有几个“小坏蛋”就是喜欢推着小椅子跑,他们这样做,不仅使小椅子的使用期大大缩短了,有些椅子开始摇摇晃晃了,更重要的是小朋友更容易磕着碰着。安全工作在幼儿园是头等大事,
为了杜绝这种现象,我经常对小朋友进行说教,但收效甚微。
今天,我干脆放下手里的活,和颜悦色的对小朋友说:“你们刚才听见小椅子说话了么?”孩子们茫然的摇摇头,我又很神秘的小声说道“我听到了,小椅子在说‘好疼啊,为什么对我这么不好,他们就看不到我们哭么’?”
在孩子们心里,小椅子和小花小草都一样,都是有生命的,针对他们这样的心理特点,让小椅子自己诉说,比老师单纯说教有更好的效果,为了加深记忆,我有意问:“谁能告诉我,为什么小椅子说疼,为什么它会哭呢?”话音一落就有小朋友争先恐后的回答“老师,因为推着椅子跑,所以它会疼,他‘腿’疼,才会哭了。”“那小朋友知道以后该怎样对待小椅子了么?”回答的声音很整齐“知道!搬起椅子慢慢走。”从那天起,基本上没有推小椅子的小朋友了。
我深感身为教师,啰嗦的说教,不如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来对症下药,让幼儿在自觉或不自觉的当中就接受了建议,用合适的方法引导才能使幼儿更好的接受,并能收到最好的效果,这样也更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
小椅子累了
下课了,一位小朋友老告状说:“刘老师,阳阳把小朋友的小椅子都摔倒了。”“这个阳阳,上课他总是捣乱,下课他还不好好玩。”我气冲冲的来到教室,只见班里的椅子四腿朝天,东一把,西一把地躺在地上,我严厉地说:“阳阳,快把椅子都扶起来!”阳阳看我发脾气了,吓得偷偷的藏到门后,身体缩成一团。看到他这个样子,我心想,如果再批评下去,硬叫他把椅子扶起来,会影响他的情绪。于是我蹲下身子,换了一种口气说:“你是不是觉得小椅子累了,想让它躺下睡一会啊?”阳阳慢慢的松开双手,看了我一会儿,然后点点头。我笑着说:“阳阳想的真好,但是这样会碰到小朋友的,等一会小椅子睡醒了,你再把它扶起来好不好?”阳阳高兴的说:“好”。过了一会儿,我说:“椅子睡醒了,快让它起床吧!”话音刚落,只见阳阳动作麻利的一把一把扶起小椅子,别的小朋友也来帮忙,阳阳还跟他们抢呢!一会功夫,阳阳把二十多把椅子整整齐齐的摆放好了,然后一蹦一跳的跟小朋友出去玩了,我满意的笑了。
从那以后,不论发生什么情况,我不再采取强制性的措施,而是耐心地分析原因,讲明危害,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用这种方法,不但能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改正缺点,懂得道理,也使我的工作倍感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