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的8个缺陷
发布时间:2022-01-03 家庭教育 幼儿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心得1.互相抱怨
孩子出了问题,夫妻互相抱怨,家长老师互相抱怨,甚至抱怨孩子。无数实例证明:父母是决定孩子命运最重要的人。当我们能抱着"孩子教育,我的责任。我改变了,孩子一定会改变"的态度去思考,你会发现问题好解决了。
2.限制性信息太多
我们发现,家长对孩子用得最多的字是"不"字。比如:不能、不行、不许等语言。这些带"不"字的命令好像许多条条框框禁锢着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根据调查,初中学生中有34%的学生曾想离家出走,两个初一学生扒火车离家出走,一周后,身上的钱花光了,当父母找到他们的时候,以为他们一定是很想家,没想到,他们说如果捡到能卖的东西,还不想回家。中学生有了自己的思想,不再像儿童一样任人摆布,他们要求被尊重。
3.产生逆反心理的三因素:说教、唠叨、比较
有些家长问,为什么孩子跟母亲作对?有的母亲为一件小事唠叨没完没了,上纲上线,引古论今。唠叨说教不如去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做不到不要要求孩子。另外,孩子最反感的就是父母总是拿别人与他比较。
4.四过分:过分的爱、过分关照、过分干涉、过分严厉
过分的爱,已经使孩子不懂得什么叫做爱,什么是关心,什么是感谢。过分关照使孩子失去了独立生存的能力,能干的母亲培养出不能干的孩子。过分严厉使得孩子的人格扭曲。
5.亲子关系错位
主仆的关系、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警察与犯人的关系、经济合伙人的关系、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等,而比较适宜孩子成长的亲子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呢?父母应该是孩子的人生导师、知心朋友和充电器。
6.缺少童心
孩子为什么不和你说心里话?因为许多人用衡量大人的尺子去衡量孩子。你不理解他,他当然不会和你说心里话。想一想如果我们10岁或17岁,我们会怎样做?
7.只问分数
家长最头疼的就是孩子不爱学习,怎么样才能让孩子爱学习?因为学习有痛苦,所以不爱学习。如果学习有快乐,就爱学习。家长要把孩子的心调动起来,让学习有动力和快乐。学习动力来自于:信念、目标、兴趣、爱好、好奇心、被承认、被赞赏、成功的体验、责任感等等。所以家长应当好充电器的角色,许多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发现,大多数兴趣、爱好产生的原因是对某一事情的成就感,而成就感的产生源于被肯定、被欣赏。
8.忽视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
有多大的胸怀做多大的事情,不但要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更要注意孩子品德和心理健康,这是伴随孩子一生的因素。现在的孩子耐挫力差,一点小事就会发生暴力行为。因此家长对孩子不要忽视了做人的教育,比如,好习惯的培养和人格塑造等内容。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国外“快乐教育”的缺陷
近期,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教育改革出现了强调学生基础学力的倾向。他们认为,“快乐教育”在开发学生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缺陷。
美国:努力提高学业标准
一项针对学生成绩和学校毕业生比例的研究指出,美国教育在全球的地位正在下降。
与欧洲、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学生相比,美国15岁的中学生数学的应用技能和生活技能测试的成绩低于平均成绩。在25岁到34岁的成年人中,美国高中以上毕业的人口比例在发达国家中位列第九。在同一年龄组中,美国拥有大学学位的人口比例和比利时并列第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教育专员巴里·麦高说,20年前,美国在这两项中排名居世界第一。
这项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30个成员国参与的年度排名,是这些国家评估他们各自教育体系并决定是否改革教育政策的重要依据。
另外,《纽约时报》的一则报道显示,2005年全美国大约有120万高中生参加大学测试(ACT),仅有不到1/4的学生达到了阅读理解、英语、数学和科学4个学科的基准。这样的表现似乎为美国政府继续努力提高学业标准、提高对学校和学区的评估标准提供了理由。布什政府制订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重新界定了标准化考试、排队和处罚的有关标准。
英国:数学难度有待提高
英国一些数学教育研究机构进行的跟踪研究发现,目前英国基础教育数学标准与10多年前的数学标准相比降低了。据英国《独立报》近日报道,今年一次由英国资格与课程当局主导、全英超过1/4的14岁学生参加的数学考试结果表明,其通过率下降至22.5%。而去年其通过率为31%。
英国媒体就此评论道,这表明工党政府制定的基础教育数学标准的难度应该加大,而不能为了迎合学生的需要一再不负责任地降低;否则,任其继续这样发展下去,必将会导致英国基础教育整体质量下滑的危险。
澳大利亚:回归简明课程大纲
一项针对660位澳大利亚防卫学院新生的调查显示,很多学生口头交流技能很好,但是写作却经常出现语法错误。一些高中生进入大学后竟然写不出完整的句子。
目前,澳大利亚所使用的是“新世纪课程”,但有关调查显示,在“新世纪课程”标准下,澳大利亚的学生正在退步。
澳大利亚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开始采用基于结果的教育。澳大利亚教育顾问凯文·窦耐利研究发现,“其缺点是课程无法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理解能力和技能。”美国已经放弃了这种教育,采用标准方法,但澳大利亚的课程大纲甚至不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严格。
澳大利亚联邦教育、科学和培训部部长尼尔逊说,澳大利亚需要回归到更加简明、更加规范的课程大纲,使教师能够据此教学,家长能够理解和使用它去促进孩子的进步。
如何避免单亲家庭宝宝的性格缺陷
问: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性格上容易形成哪些缺陷?
王极盛(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教授,以下简称王):单亲家庭的孩子性格上出现缺陷一般表现为两个倾向,一种是自卑、嫉妒心强;另外一种倾向是“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这样的孩子性格往往暴躁,有的甚至表现得很残忍。
还有些孩子性格具有双重人格,在家一挨训就唯唯诺诺,在外遇到弱小者就把在家受到的教育方式使用到别人身上,表现得暴躁凶狠。
问:单亲父亲家庭和单亲母亲家庭对孩子性格影响有什么不同吗?
王:单亲父亲和单亲母亲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不一样,对子女性格形成产生的影响就会不一样。单亲父亲的教育方式以严厉惩罚型居多,所以单亲父亲家庭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暴躁性格,易酿成暴力事件。单亲母亲家庭成长的孩子由于母亲常常过分保护,过分干涉,过分溺爱,造成孩子性格自卑、任性、适应力差。这种性格有时也会产生暴力倾向,发生激情暴力,但人是很复杂的,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
问:作为离异双方中不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一方,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王:首先,应该常常去探望孩子。不仅在生活上多关心孩子,更要注意和孩子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交流。离异家庭的父母亲常常有这么一种心理,觉得很久没和孩子见面了,一见面就带孩子去麦当劳、肯德基。其实孩子更需要的是贴心的交谈,孩子越大越是如此。其次,在看望孩子的过程中,最忌讳议论攻击另一方。因为这会使孩子从小就无法辨别是非,或偏听、忌恨父母中的一方。而且在这种环境中潜移默化长大的孩子,会认为人世间没有真情。连父母都在勾心斗角,那人与人之间还有什么友爱可言?这样的孩子比较容易具有暴力倾向,而且在出现暴力事件时,出手往往比较凶狠残忍。
问:学校教育对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有什么影响?
王:对于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学校教育非常关键。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都应该加倍呵护和关爱他们,不要有任何歧视他们的言行。还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爱心和上进心。如果小海的老师不是要他在外面罚站,而是换种方式再拉他一把,也许就不会出现今天的结果。当然,关心也要适度。单亲家庭的孩子非常敏感,过分的呵护和过分的冷淡都不提倡。
问:单亲家庭的孩子自身可以做些什么?
王:一定要自强自信自立,打掉自卑心理。要看到人的心理功能和心理水平是差不多的,当然这种思想不会在孩子心中自发产生,还需要学校和社会的输入。不过,孩子可以学习一些方法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比如,经常在心里默念“心平气和”这样的话,或在笔记本上写上“制怒”等词,给自己形成一种自我语言暗示。在动作方面也有一些方法,如可以试试心情烦躁时把口张开,舌头卷起顺时针转10圈,再逆时针转10圈,这对缓解紧张情绪非常有效。其实人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就像一生中难免会有头痛脑热一样,要认识到这是很正常的。不过大部分的心理健康问题是轻度的,可以靠自我调节解决。如果觉得自我解决不了,找学校的心理老师看看。确实严重的,应该到正规大医院的心理咨询室寻求解决。
中国式家庭教育:过半家庭母亲抓教育 父亲缺位
[摘要]在传统的观念上,许多人认为男主外女主内,当然这个“内”也包括了家庭中孩子的教育。直到现在,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母亲在教育孩子的比例上总要大于父亲。
中国式家庭教育:过半家庭母亲抓教育 父亲缺位
10月22日—23日,“首届中国家长节”暨“家校社共育与家长教育国际论坛”在滨州举行,并发布了《中国家庭教育现状》白皮书。在白皮书中,根据从2014年5月到2016年5月,对全国28个省市的家长进行的问卷及网络调查,30余名专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白皮书也反映出了家长在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特点。如在教育中“父亲”角色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位,而家长在对孩子高要求的同时,也往往存在超出实际情况的问题。
父亲主导教育的家庭还不足两成
在传统的观念上,许多人认为男主外女主内,当然这个“内”也包括了家庭中孩子的教育。直到现在,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母亲在教育孩子的比例上总要大于父亲。在此次调查中发现有超过半数家庭中由母亲主导孩子的教育,而由父亲主导孩子教育的还不到两成。
由此可见,尽管夫妻双方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但父亲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能够付诸实践的比例并不高。而实际上,父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至关重要,孩子的自信、果敢等品质需要父亲的引领。教育孩子往往需要理性的思维模式,但母亲多比较感性,所以在孩子教育的过程中常常不够冷静,而父亲大多比较理性,这样的心理特质最适合教育孩子,但结果却是父亲介入孩子教育的比例远远低于母亲。
虽然多数家长在教育理念上都在与时俱进,但是在孩子教育上还有很多的困惑和问题。其中不知道教育方法的占37.82%,没时间教育孩子的占26.19%,家庭成员意见不一的占15.93%。
对于家庭教育的最重要任务,有接近4成的家长认为应该是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有3成家长认为应该是教给孩子生存能力。相比于上世纪90年代,家长们已经能够分清楚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区别,教育观念也取得了一定进步。
四成以上家长认为孩子成绩一般
那家长们对自己孩子的表现满意吗?数据显示,仅有27.61%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表示满意,认为孩子学习成绩一般的家长占到了四成以上。这表明,学习成绩依然是家长们关注的重点,且孩子的成绩想要达到家长们的要求还不那么容易。
事实上,不是每个孩子成绩都可以读到最好,家长在对待学习成绩问题上还需要理性的态度。幸运的是,当孩子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有接近77%的家长能够了解情况、找出原因,责备、唠叨的只占少数。
同样,认为自己孩子整体上非常优秀的家长也不多,刚刚超过20%,大多数家长只是认为自己的孩子还可以。其实家长对孩子的满意度关系到孩子的自信心、学习积极性和生活热情,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非常重要。这说明家长对孩子的评价标准偏高,多数家庭的评价系统还需要做一些调整,家长需要通过学习建立系统的家庭评价体系。
不少专家表示,对孩子过分严厉对其之后的成长存在一定危害。而家长对孩子了解、欣赏和恰当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有些家长虽然在观念上认为应该尊重孩子,但在行为上还是有一点偏差。在调查中,有接近6成的家长经常或者曾经当着外人的面数落过孩子。这也是受到了“人前教子”传统观念的影响。
孩子做家务赚钱家长不能接受
在我国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对钱的看法一直受到人们关注。关于财富观教育,6成以上的家长认为应该从小学开始,还有11%的家长认为应该从幼儿园开始对孩子灌输财富教育。而对于财富观的内容,47%以上的家长认为现阶段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管钱用钱,另外有1/4的家长认为应该让孩子学会劳动挣钱,只有6.5%的家长准备让孩子尝试投资。
从本世纪初开始,不断有教育专家提倡外国家庭让孩子做家务赚钱的方法。但根据调查来看,接受这一观点的家长刚刚超过10%,反而有74.38%的家长认为做家务与零用钱无关。这说明,在财富教育上绝大多数家长继承了中国传统家庭的教育观念,而少部分准备让孩子学习投资的家长,很有可能来自于商人家庭。
对于孩子将来的职业,80%以上的家长认为应该让孩子自由选择。但在上榜的几个职业中,也能看出来家长对于孩子的希冀。教师、科研人员、 公务员(课程) 和商人是最受家长青睐的职业。尽管如此,有专家表示,目前家庭和学校对于孩子职业规划方面的教育缺失严重。很多学生到大学毕业都不知道自己喜欢和适合干什么,而这一教育应该从小由家长和老师共同完成。
7成家长重视粗心问题,担心孩子专注力欠缺
此外,该调查还关注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细节。例如孩子在上学后,粗心大意就成了老生常谈的话题,这也引起了家长对粗心问题的重视。有73.56%的家长认为粗心不是小毛病,反映的是还在在专注力方面存在欠缺。同时,大多数家长认为自己孩子的专注力一般或不够好。
中小学生的情商以及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状况,是本次调查的一个重点。多数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情绪自控能力表示满意。满意的占22.62%,较满意的占53.11%,不满意的占22.8%。有专家表示,孩子的自控能力与家长息息相关。
多数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遇到困难时能够自我鼓励克服困难,选择经常的占35.77%,选择有时的占50.14%。另外,大多数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比较自信,占77.41%。在“孩子决定了的事情能坚持到底吗”选项中,选择“经常”的占30.89%,选择“有时”的占54.17%,选择“很少”的占13.75%。
家庭教育随笔:改缺点
改缺点
-----家庭教育随笔
女儿今年6岁半了,在学校是个既懂事又文静的乖孩子。可是在家里,平时老爱“猫”在自己的小屋里搞“创作”---画画、看书、制作、听故事等等,可是对父母的话充耳不闻,任性倔强,身上有了许多小缺点。我起初不信这个邪:一定要治服她。接下来我可要采取措施了,首先来硬的:强制改缺点----严词厉语训斥过,也曾动粗打过,没用,我以失败而告终;来软的:和风细雨的哄劝,短时间管用,不超过三天就失灵了。
静下心来冥思苦想了几天,终于想出了下面的计策:
第一步,思想熏陶:挑孩子心情好的时候,和孩子商量将缺点一一列出来,张贴在屋里显眼的地方,孩子强烈反对。我就给她讲道理:“自古以来,人无完人,有缺点怕什么,改了就是最棒的孩子”。一个好孩子,不怕有缺点,怕的是有了缺点不改,我们家宝宝就是个最最好的孩子。一有机会就一个劲的给她盖高帽子进行思想熏陶。
第二步,行动渗透:我领孩子出去玩时,有意挑选两棵树,问哪一棵树可长成参天大树,用来盖房子、做家具?哪一棵不能?借机引导孩子:你们的成长就像这两棵树,成才的那棵大树之所以能成才,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人们不断的修剪那些没用的枝杈,这些没用的枝杈就相当于你的那些缺点,需要“修剪”改正。否则,营养都供到枝杈里去了,怎么能长成参天大树?又怎么能用来盖房子、做家具?
就这样不断进行思想熏陶和行动渗透,并适时强化,连哄带劝,有一天终于商量通了,条件是在每条缺点改了的前面打“√”,否则打“×”,最后是缺点全部变成“√”后,要给她买个带长辫子的芭比娃娃,我迫不及待的全部答应其要求,趁热打铁马上草拟“缺点”一揽表:
姓名:___时间:___
姓名
缺点内容
改正情况√或×
1、早晨不爱吃早饭
2、不能够主动独自穿脱衣服
3、吃饭时爱挑食
4、爸爸妈妈有事时,不能做到自己呆在家里
5、睡觉前后喜欢摸妈妈的奶
6、不喜欢干家务活
我特意在每一条缺点前加上孩子的“名字”,而且用红笔写的大字,然后给孩子“审阅”并让我读给她听,读完,孩子的脸通红,又羞又恼地大哭起来。说是第5条不能写出来,可以自己下决心改,我一看这架势,顺水推舟,去掉第5条;又说红名字就甭写了,不好看,我也去掉,这些都是次要的,先满足她。我说一览表贴在客厅里,孩子也坚决不同意,边哭边说要贴在自己屋中,我为了不让计划泡汤,就顺势随其愿,最终把“缺点”贴在她自己屋中。说真的,这次重点是让她改第4条,第5条,尤其是第4条,对孩子来说是最难的一条,我们都是上班族,老人不能够天天呆在儿女身边看孩子,以前我曾试探过要孩子独自呆在家里,从未松口过。
第二天,我注意到,缺点的每一条后怎么都打了“√”号?我就问孩子怎么回事,孩子狡猾的直冲我笑,然后慢条斯理地说:“我全都改,哪一条不改,你就在‘√’前打‘×’号”。
好!好,我只好退步顺着来,否则前功尽弃。结果,经过二个多月时间“密切配合”,缺点真的都改了,为人父母的我们很是高兴了一番。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尽管孩子很小,但不能小瞧,千万不能大人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应该学会平等的面对孩子,把他们当作大人看,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这就需要我们诸多教育工作者和为人父母的你、我、她来共同细心呵护我们的“幼苗”,“幼苗”们才能茁壮成长成参天大树。
当然,任何灵丹妙药都不可常用、多用,希望对幼儿教育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