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婴幼儿从小就爱上阅读
发布时间:2022-01-03 婴幼儿故事 婴幼儿活动方案 婴幼儿早期教育给婴儿也可以读书吗?孩子会有反应吗?应该挑选什么样的图书给婴儿?应该怎样给婴儿读书?
我的朋友,从女儿妮妮三个月时起就给她读书了。每天晚上,妮妮吃饱了,洗净了,心满意足地躺在小床上。这时,妈妈就会拿起自己最喜爱的诗集《一个孩子的诗园》,给妮妮读上几页。 其实,妈妈刚开始这么做的时候,根本看不出孩子有什么反应。只是,当初诗里那童真纯净的意境,曾经深深打动过妮妮妈妈的心。今天,她想和自己的小宝宝共同分享这美好的感觉。可是,妮妮慢慢长大后,开始喜欢做语言游戏,从接妈妈念的诗的最后一个字,到整句背诵,到自己编出一些韵语,表现出很强的语言能力。
讲妮妮的故事,是因为常常有父母问我这样的问题:给婴儿也可以读书吗?孩子会有反应吗?应该挑选什么样的图书给婴儿?应该怎样给婴儿读书?
以下跟大家分享适合一岁以前婴儿的图书:
童谣儿歌书:
挑选童谣书时,除了看歌谣的内容是否朗朗上口,适合孩子,还要看画面是否好看。
孩子的语言学习,从口语开始,而口语的学习,又从听开始。世界上的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童谣,多是压韵的。听着这些儿歌长大,孩子从小培养出对语言的敏感,长大了学习语文,就容易多了。
从孩子三、四个月开始,就可以给孩子读书,只不过,这时候,孩子还不会看,也看不出孩子有什么反应。这时候给孩子读书,主要是让孩子沉浸在优美的语言海洋里。孩子会坐以后,就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画面了。因此,有一些设计精美的儿歌童谣书,配上了精美的画面。在听着童谣儿歌的优美声音的同时,宝宝还可以去看漂亮的画面。挑选童谣书时,除了看歌谣的内容是否朗朗上口,适合孩子,还要看画面是否好看。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快乐儿歌》和《幼读唐诗》,大大的字,精美的画面,非常适合和小宝宝共读。还有明天出版社的《百岁童谣》,有文有图,画面不错,也可以选出很多可爱的童谣。
宝宝从小就可以浸泡在优美的英语童谣中。例如,知识出版社的《经典英语童谣》,选择了百首著名英语童谣,边欣赏美丽的画面,边听着随书附赠的美国原音CD,也值得推荐。
看图认物书:
一边看着图片,一边说出物体的名称,讲讲物体的用途,是很多这个年龄的宝宝非常喜欢做的事物。
孩子到了快一岁的时候,开始对认识世界感兴趣。这个认识过程往往从周围的物体开始。这时,大人会抱着宝宝在房间里走动,告诉宝宝:“电视,灯,桌子”,等等。来到户外,孩子会认识一些小动物,花草鸟虫。孩子这时也对移动的物体感兴趣,比如,每天光临小区的垃圾车啦,送牛奶的冷藏车啦,修路的压路机啦,等等。
看图认物书,这时可以成为孩子最佳的读物。大人和宝宝共读看图认物书,一边看着图片,一边说出物体的名称,讲讲物体的用途,是很多这个年龄的宝宝非常喜欢做的事情。
现在的看图认物书,多采用精美的图片,辅以文字说明。为了孩子的视力,图片不要太小,而且清晰一些比较好。另外,有一些概念,还需要进行一些DIY工作。比如一些亲属概念,象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用书上的图片容易让宝宝糊涂。这时,可以从家里的旧照片上剪下家人的照片贴在书上。自制的看图认物书,给宝宝的童年留下美好的回忆。
虽然孩子还这么小,却也有自己的爱好。食物啦,交通工具啦,往往成为孩子的最爱,每次打开书,都要翻到这一部分,细细端详。这时,大人不必过度干涉孩子的选择,因为对书本的兴趣是最重要的。等到孩子看够了,自己就会慢慢对别的东西感兴趣的。
有声有色地给小婴儿读书:要让小宝宝爱上阅读,一个妙招就是给小宝宝的图书配上声音和动作。
学龄前的孩子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的学习需要通过多感官的途径。和成年人不同,他们的学习不仅要通过视觉,还要通过听觉、触觉、嗅觉、动觉等等。要让小宝宝爱上阅读,一个妙招就是给小宝宝的图书配上声音和动作。
我的孩子十个月左右时,我们很偶然地开始讲一本小鸡捉虫的故事。孩子刚开始对这本书好象毫无兴趣。为了提高他的兴趣,讲到小鸡,我就用手指在他小胳膊上“唧唧”叫着啄一啄,讲到小虫,就在他的小腿上爬一爬,很快,他就会把书塞到我手里,“呜呜”地指着让我讲,自己爬到妈妈怀里,先缩起身体“咯咯”地笑。
就这样,我发现了让小宝宝爱上阅读的好办法。
讲看图认物书时,很多东西都可以配上声音和动作。屋里有的日用品,电视机啦,灯啦,可以指给孩子看;吃的东西,比如苹果、蛋糕,可以张大嘴巴去咬;大吊车是“呜…咣”,妈妈的手从高处伸过来,一下抓住宝宝的小手往上吊;冷藏车,则是双手抱住自己做发抖状;警车、救火车、救护车也各有各的叫声和动作,爸爸妈妈可以进行各种创造。
不久,宝宝就会参与到阅读中来了!见到牙刷,他便把手放到嘴边;见到足球、鞋、袜,就连忙伸出脚;见到飞机,就兴奋地振臂,口中呼啸有声;刚看见大吊车,宝宝就小手拳在一起等妈妈来吊,兴奋得“咯咯”笑;看见冷藏车,又会抱住双臂,还咬牙摇头,一付冷得不得了的样子;在生活中看到书中图片的实物,宝宝也会现出似曾相识的样子,小手指着,口中“呜呜”有声。
有时,宝宝自己也会发明各种动作,比如我和孩子一起在书上看到剪刀,他马上用两个小食指相互戳戳,过了一阵我才明白,他是说“这就是妈妈拿来给我剪指甲的那个东西。”
曾经有妈妈和我抱怨,说自己的宝宝不爱读书,讲故事时总是捣乱。相谈之下才发现,原来她们早早地给一、两岁的孩子读起了故事,而且是一页一页地连续往下讲。可是实际上,这么大的孩子还不能对故事的情节产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往往是局部细节,结果他们要么从妈妈身边跑开,要么想到妈妈手里抢书,结果被当成了“不爱读书”的宝宝。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就这样让宝宝爱上阅读
人们经过对众多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以及众多学习成绩优异的少年大学生的调查统计,发现他们中98%以上的都是早读者,早读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他们的智力发育、智商提高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造就了巨匠和神童。
良好的阅读,能激活宝宝的大脑思维,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记忆能力——越早学会阅读的宝宝,终其一生都会有以读书为乐。
即然阅读如此重要,父母就要努力培养宝宝养成早读的习惯。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爱阅读的习惯呢?
1、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如果家庭藏书丰富,大人们经常看书,宝宝自然会受影响。潜移默化中,也会捧起了书本。
2、天天给宝宝讲故事
宝宝2-3岁时,坚持讲故事。再大一点,要给孩子经常读书。不管是否听得懂,都不要丧失信心。正是从大人们读书给他们听开始,宝宝发展了他们在概念上对阅读的理解,这将决定他们学习阅读的能力。
3、识字要与阅读同步
识字要与阅读同步,绝不要孤立地教宝宝认字几百个、上千个,这对于开发宝宝智力毫无益处,反而会弄巧成拙。学习阅读就是通过一系列方式方法去弄清书面语的意义。对刚刚捧起书本阅读的宝宝来说,这意味着他开始思考言语和文字的关系。
4、选择好读物
读物的内容要适应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需要。最好选择由权威的幼教专家或专业机构编撰的读物,所读的内容能够引发宝宝的兴趣,产生自发阅读的愿望。
5、激发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
当孩子看完一篇东西时,要鼓励孩子叙述出来。家长一旁要注意适时鼓励、表扬和引导,让宝宝们感到兴奋和自豪,由此产生阅读更多书的愿望。在阅读过程中,当他讲错了或讲得不够好时,不必象对待学生似地认真纠正。孩子都是爱玩儿的,爸爸妈妈们还要多考虑如何让阅读更生动、有趣,通过一些寓教于乐、有趣的语言游戏让孩子爱上阅读。
创设阅读环境让孩子爱上阅读
英国当代著名青少年文学大师艾登·钱伯斯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中说:阅读总是需要场所的。阅读的场所和我们阅读的乐趣、情绪、专心度有极大关系。阅读的乐趣绝不仅仅取决于场所,它和读什么书、当时的心情、什么样的时间以及是否被打扰等因素,都有很大的关系。对儿童阅读来讲,更是如此。从广义上讲,阅读可分为外部物质环境和周围情绪环境,即阅读硬环境和软环境。
阅读硬环境包括家庭与幼儿园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如阅览场所中的坐卧装备、室内色彩、光线照明、以及声控环境等这些因素。除了良好的物质环境,还需要有放松舒适的心理环境,温馨和蔼的阅读互动活动,良好的阅读习惯,科学的阅读指导等等软性环境。
下面,我们通过对阅读环境部分的相关数据分析,来看一下早期儿童阅读中的环境问题,希望能为家长和幼儿园老师的阅读实践提供一些参考,为社区和家园共创良好的阅读环境提供一些建议。
一、孩子处在怎样的家庭阅读环境下?
儿童的阅读总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家庭阅读环境及阅读材料的提供会对儿童的阅读内容、阅读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有46.63%的家长在家里为孩子准备了一个固定存放图书的地方;有20.53%的家长在大人的书架上为孩子留了一层放书,但孩子根本自己够不着;只有26.38%的家长为孩子准备了专门的小书架,可以供小孩自己取放图书。这一数据与2010年中少大低幼的阅读环境调查数据相比,基本比例保持一致。可见,儿童小书架在家庭中的比例偏少,不是家庭经济负担不起,而是很多家长没有这个意识,在家具选择方面主要兼顾大人的需求,没有充分考虑到小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自我阅读需求及书架是否适合孩子。因此,我们建议,有条件的家庭在孩子2岁左右时就应该考虑放置儿童专用书架,供孩子选择自己的阅读读物。
艾登·钱伯斯曾说过:“给孩子时间阅读,并帮助孩子从一点一点增加的阅读时间中品味文学给他到来的乐趣,是大人的一项重要工作。”调查显示,在家庭中,82.65%的家长是在睡觉前会与孩子一起阅读,65.49%的家庭是在床上开展阅读,亲子共读的时间大约在30分钟。这一组数据与2010年的调查数据也非常相近,这可以说明阅读场所与阅读时间在幼儿阶段的一些特性。调查还显示,有45.37%的家长认为室内灯光影响阅读,76.34%的家长认为床、桌椅或沙发的舒适度会影响阅读的时间和效果。因此,家长在家庭装修、布置时,要考虑到孩子的阅读需求,为亲子共读创设较好的阅读硬环境,吸引孩子投入到阅读中。
当开始亲子阅读时,需要选择阅读材料,46.98%的家长是让孩子自己选,45.36%的家长是和孩子商量着来选,只有7.66%的家长是指定读物给孩子读。可见,孩子的兴趣直接影响阅读读物的选择,家长购书和出版人做书首先要考虑的是孩子的需求与喜好。
在家庭中儿童读物的拥有量上,“60本以上”的家庭占51.35%,20-60本的家庭占43.99%,20本以下的家庭有4.66%。但与家庭拥有图书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数据是,74.54%的家长表示社区没有任何阅览室或图书馆;只有25.46%的家庭在社区里有图书馆,可以给孩子借阅图书。可见,我们的社区图书馆还很不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正因如此,儿童阅读的材料94.79%来自于家庭购书,只有3.3%来自图书馆借阅,另有1.91%的图书来自亲朋好友分享。如果政府将来能在社区配套图书馆建设上多投入,对儿童早期阅读会提供更多便利。
除了家庭书架、灯光与图书馆等这些阅读的硬环境,我们还调查了阅读的软环境,如有多少家长能每天陪孩子读书。结果显示,有92.84%的家庭经常是妈妈陪孩子阅读,只有44.36%的家庭爸爸会陪孩子阅读,家长能做到每天陪孩子读书,61.35%的家长会定期、有目的地带孩子逛书店,同时向孩子推荐优秀的书籍,另有12%的家长从不带孩子逛书店。
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如果孩子阅读时家里打开电视,55.78%的家长认为孩子会不受影响,继续读书;44.22%的家长认为孩子会丢下书,跑去看电视。这一组数据与2010年的数据相比,基本一致。也就是说,在信息传媒发达的今天,如果所阅读图书的内容是有趣的,外界干扰如电视、电话等对孩子的影响是较小的。
在阅读过程中,家长和孩子的阅读姿势会有很多,有73.76%都是选择并排与孩子坐在一起读书。阅读中多数家庭只是读书,而没有任何阅读辅助手段。31.08%的家庭从未带孩子参加过亲子阅读活动或阅读推广活动,家长比较信赖的推广渠道是幼儿园老师推荐或朋友推荐。总之,与台湾、日本等地的阅读推广环境而比,我们的阅读大环境还有很大的距离,需要更多阅读推广人的加入和行动。
二、孩子处在怎么的幼儿园阅读环境下?
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一次明确地把早期阅读教育纳入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早期阅读教育作为幼儿园语言领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已经成为国内外幼教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一些发达国家都把早期阅读放在语言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位置。早期阅读教育中,阅读环境对幼儿阅读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以及如何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是我们此次调查所关注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44%的孩子在幼儿园阅读区域中阅读时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67%的孩子会受到老师、父母阅读习惯的影响。通过数据对比可见,幼儿园创设的阅读教学、阅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阅读持续时间。
调查结果表明,仅有30%的家长会通过幼儿园网络论坛、园中活动或社区咨询等渠道积极寻找适合孩子的好书,引导孩子阅读,并在阅读后进行创造性的延伸游戏活动。来自二线以上的这份数据向我们说明,我们还没有形成有效的阅读大环境,可以随时随地为家长对孩子的阅读指导提供帮助,也说明基层幼儿园和家长对阅读指导策略的需求极大。中少大低幼推出的《幼儿画报全课程阅读体系》,为幼儿园老师进行早期阅读教育和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和系统科学的指导,在实验阶段反响较好。
调查中显示,多数幼儿园老师都希望孩子能够“自动自发”地阅读,成为“爱读书的人”。但是,有体系开展阅读活动的幼儿园并不是很多,并不是每一位幼儿园老师、家长都能对孩子的阅读进行科学引导的,更不是每一位老师、家长都知道阅读环境、阅读方法和阅读内容的选择会影响到儿童接受阅读的能力和时间。如果幼儿园老师、家长具备有关儿童阅读的相关知识,孩子就有可能从阅读中享受到更多的快乐。
三、如何为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如何在家庭中、幼儿园中为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呢?简单来说,就要从阅读环境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来着手。
硬环境包括社区、家庭、幼儿园的环境设置。例如,开办社区阅览室、幼儿阅读指导课堂;在家庭中为孩子准备专门的阅读角,配备专门的小书架、小桌椅;在幼儿园中,可以结合主题教育目标,准备阅读活动材料,通过设置图书角、阅读区,通过游戏活动等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引发儿童的主动阅读的兴趣。还可以定期向幼儿推荐优秀图书,使孩子主动接触、选择书籍,真正喜欢阅读,并从中获益。
软环境包括让幼儿在阅读中感受到宽松自由的气氛,从心理上感到平等舒适,同时为孩子提供科学的阅读指导和引导,以幼儿为主体进行阅读互动、游戏延伸和平等交流,营造开放、宽松的阅读环境。
良好阅读环境的创设需要社会、家庭、幼儿园的共同努力。中少大低幼作为0-9岁儿童阅读专业的内容提供者和科学阅读实践者,为此做了不懈努力。中少大低幼强大的期刊群从0-3岁“宝宝问世必读”的《婴儿画报》,目前发行量最大的3-6岁《幼儿画报》,0-7岁《嘟嘟熊画报》,5-9岁《红袋鼠学前游戏》《红袋鼠故事汇》,做到了0-9岁年龄段的阅读群体全覆盖,同时出版适合0-9岁儿童阅读的文学、绘本、益智、手工等多品类的图书。对儿童阅读的年龄划分依据严谨的科学研究,内容由中国最精良的专家团队、作家团队和编辑队伍共同打造,为家长和孩子提供全年龄段、丰富多彩的少儿读物,是选择阅读读物的最佳目标。
除了温馨舒适的物质环境,更重要的是,儿童阅读是需要成年人引导的,持续的阅读时间、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效的阅读指导和积极的情绪等将会使孩子的阅读事半功倍。
孩子是世界的未来,我们盼望着能有更多的孩子童年里充满书香,心底播撒着智慧的种子。让我们共同努力来创设良好的儿童的阅读环境吧,这是社会和家庭给予孩子们成长中最好礼物。
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
出诊专家:王恩虎
无锡市合德婚姻家庭心理服务中心
a成长案例
一位“苦恼妈妈”的“求救”信很是扎眼,信中说:“我儿子已经上六年级了,学习成绩还可以,可他就是不喜欢阅读。平时放学后他不是斜靠在沙发上看电视,就是趴在电脑前上网玩游戏,从没见他安安静静读完过一本书。看到孩子连一点读书习惯都没有,我很着急。有时精心挑选一本书‘命令’他读,还要求他写读后感,他却很反感,只翻两下了事。明年他就该升初中了,我真想问问那些有经验的家长,人家是怎么做的呢?究竟怎样才能让孩子爱上读书呢?”
b心理解析
1.太功利
有些家长很鼓励孩子阅读,只是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孩子更好的应试,获得更好的分数。家长总不自觉地期望看到孩子读了几本书后,能多认识几个字,能记住几个好的描写手法借鉴到作文里面,能理解一些故事情节,能背诵一些精彩段落。其实,小孩子最恨的就是写读后感了,读书本来是个开心的事情,小时候能养成阅读的习惯就好了,何必着急一定要他借这个机会完成太多的功利想法?
2.不全面
如果是家长给孩子选书,可能会选自己认为有意义有价值的书籍,而忽略了孩子可以接受的和感兴趣的书籍,最终导致家长买来的书躺在书架上睡大觉。
如果是孩子自己选书,往往是只读自己喜欢的类型,这样下去,思维也就局限在一个套路里。也不利于孩子的思维拓展。
3.无氛围
孩子总是潜移默化地学习和模仿家长的行为。很多父母只是把书买来交给孩子,让孩子看。而自己却在一旁看电视、玩电脑、打牌,没有起到榜样的作用。这样不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4.无引导
并不是每个孩子天性就喜欢看书,也不是每个孩子一开始就能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家长如果不能够积极主动的引导孩子对书籍产生兴趣,那么孩子很难爱上阅读。
c指导建议
1.别功利:让孩子热爱阅读本身而不是考试得分。
好的阅读就是悦读。孩子看书有个缺点,怎么舒服怎么来,这时千万别演变为情绪对抗,他要躺在沙发上看书,你不许,他偏要,你扔书,这样一来二去还怎么看书?还有,孩子看书看快看慢,也别管,家长不要让孩子看书的时候强调读懂,认字,理解,慢读,给孩子自由,孩子自己知道如何调整的,我们不要什么事情都替孩子想,要相信他们知道如何让自己适应环境。
2.舍得买:给孩子买书视野要开阔,数量要买够。
给孩子买书,首先要确保总量买够,保证孩子一年的阅读量。一个作者,一个系列的书,假如还不错,特别是公认的经典,孩子还喜欢,不妨陆续添齐全,孩子对自己喜欢的作者的书,往往认同度很高,会反复看。品种要买够,孩子爱看什么书,不爱看什么书,大人可以引导,但不应该过分限制,所以买书,无论是天文地理,文史经哲,小说散文,漫画绘本,都应兼收并蓄,也就是知识面要买够。
3.自己爱:父母要先做一个真正热爱阅读的人。
让孩子爱上阅读最简单的方法,我觉得莫过于让父母先成为爱书的人。如果父母坚持每天都看一点书,慢慢地看书会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然后慢慢地看书也会成为你孩子生命中的一部分……
4.善引导:多逛书店,鼓励读书,先漫画后文字。
在孩子小的时候,每个月都带他去逛书店,逐步从纯漫画,图文漫画,文字比较多的漫画,文字有内涵的漫画,过渡到文字书,不着急,书看多了,品位自然就提高了。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尽早在固定的时间给孩子读故事,虽然有时很烦很累人,但一定值得。
家长还可以通过管理孩子看电视的时间,收起满屋的玩具,把书摆放在孩子很容易拿得到的地方,和孩子一起阅读,在阅读过程中适当提问、刺激想象,倾听孩子讲书中的内容和感受,奖励新书等方式引导孩子爱上阅读。
d专家观点
父母送给孩子的礼物不仅仅是财富,孩子的财富应该让他们靠自己的双手赚取,作为父母能给孩子的,除了养育,除了提供教育,最好是给他们终身受益的习惯,运动,艺术,旅游,摄影,集邮,阅读等等,都是这样的好习惯。
阅读就是头脑的粮食,但阅读这种粮食有一点和吃饭不同,不怕吃得晚,任何时候开始都行,就怕你从来没尝到这种美食的滋味。有句话说得好:“除了爱情,没有任何事情像阅读这样让我们觉得,迟来的开始也可以如此美好”。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好处无穷。
拥抱阅读,阅读好书,让阅读成为悦读,不管是对你,还是对孩子。
亲子共读让宝宝爱上阅读
书籍是良师,传道解惑;书籍是益友,滋润心灵。那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宝宝爱上这位“良师益友”呢?下面桐妈就和各位聊聊如何开展亲子共读——
提示一:为宝宝选书的标准
不同年龄的宝宝,有不同的阅读要求,对书籍也就有不同的“喜好”。0~6个月的宝宝,处于事物认知期,建议可以为他们选择色彩鲜艳、内容简单的“看图识物”类书籍;6~12个月的宝宝是天生的“破坏王”,对他们来说,书似乎不是用来“读”而是用来“撕”的,桐妈最心爱的精装本《安徒生童话》就是被8个月的桐宝变为“活页读物”的,所以建议为这个阶段的宝宝选择既抗“打击”又安全的图书,例如布书或塑料书;宝宝1岁以后,渐渐会把“书”真正当做“书”来读了,妈妈可以为他们选择文字较少的绘本图书;3~4岁的宝宝对图书开始有了自己的“主张”,桐妈认为只要书籍内容健康,妈妈们应尽可能地允许宝宝“我挑我的”。
提示二:读书姿势的选择
“宝宝坐在妈妈膝头,母子共捧一本书细细阅读……”这个经典场面似乎已成为亲子共读的固定模式,可桐妈认为宝宝的年龄不同亲子共读的姿势也应不同:桐宝6个月前,桐妈多是躺着为他读书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让不会坐的他“图声并茂”地欣赏书籍;待桐宝大一点儿,桐妈便面对面地为他读书,这样在阅读的同时还能观察到这个小听众的表情,便于与他交流;现在,阅读已成为桐宝的习惯,桐妈也逐渐开始采取经典姿势,并且阅读的同时用手指点文字,为他的识字打基础。
提示三:几个技巧让宝宝爱上阅读
其实,妈妈们没必要每次都照本宣科一字不差地为宝宝通读一本书,换个方式,也许他们会更喜欢——
技巧一:互动提问
让宝宝参与进来带着疑问阅读,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桐妈在为桐宝读书时,通常会结合故事内容,随时提出一些小问题让他思考,这样有问有答,他会听得更专注。
技巧二:角色扮演
这是桐宝最喜欢的阅读方式。选择一个熟悉的故事,妈妈、宝宝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以表演的方式让阅读“活”起来。
技巧三:故事接龙
不必按部就班地读完故事,可以把结尾部分留给宝宝,让他们自由发挥,桐宝的小人鱼就没有变成泡沫,而是和王子一起幸福地生活着。
专家支招
法宝一:阅读时间的选择
亲子共读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时间的选择并无一定之规,睡觉前、起床后……只要宝宝想听妈妈就可以为他们读。
法宝二:阅读习惯的培养
亲子共读丰富了宝宝的词汇量,同时也扩展了他们的知识面,并为将来的独立阅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妈妈们一定要把亲子共读进行到底。另外,妈妈自己也要多读书,给宝宝树立一个阅读的榜样,这样宝宝才能耳濡目染把“阅读”当成一种习惯。
如何让幼儿喜欢上阅读
导读:让孩子能够完整地看完一本书,不只是能够获得一个完整的知识,培养好的阅读习惯,而且,培养了孩子从小做事善始善终的好习惯。
小朋友的集中力和注意力有限,所以一些内容庸长或复杂的故事,并不能引起小朋友的兴趣。
要孩子喜欢阅读,首先要先让他觉得阅读是一种美的享受,选择的图书开本,厚度要合适,图画精美。
其次要让孩子有一种成功感,对孩子而言阅读也是一项工作,他希望能够尽快完成,所以孩子的图书应该内容结构简单,篇幅长短适宜。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选择不同的图书,1岁以内的孩子适合单幅面的画面,1~2岁的孩子以2~4个画面为主,2~3岁孩子以4~8个画面为好。内容不需要高潮迭起,只要完整简洁,让孩子看完一个又一个,获得完成的满足感,就可以了。让孩子能够完整地看完一本书,不只是能够获得一个完整的知识,培养好的阅读习惯,而且,培养了孩子从小做事善始善终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