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孩子考低分
发布时间:2022-01-10 正确对待挑食的孩子教育笔记 如何正确的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怎么考幼儿资格证 我们的家长大多数爱听孩子得高分,一听低分就难受,轻则训斥,重则打骂。难怪现在的孩子撒谎的多,这都是父母逼出来的。逼的结果还不止这些,最可怕的是当孩子再次得低分时,他不是考虑如何总结经验教训,而是如何逃避父母的打骂,有的干脆不学了。那么,如何对待才是积极有效的呢,下面一些方法可供参考: (1)要冷静。不要一看到孩子考了低分,不问青红皂白,就把孩子臭骂一顿,更不要拳脚相加,吓得孩子以后再也不敢把低分试卷拿给家长看。 (2)注意听孩子分析解释,全面考虑和评价。有的时候低分不低。比如全班数学平均成绩是40分,而孩子考了60分,可能就是班上的"尖子"。此外,是单项差还是全差,要看孩子其它科目的考分,不要只看一门课程考试成绩差,就说孩子学习差,如果孩子因一门功课差而感到自卑、气馁,家长还要在鼓励的同时,用其他科目的好成绩来调整孩子的情绪。 (3)看孩子是真差还是假差。孩子的素质不可能在某一次或几次的考分上全面反映出来。如孩子考试成绩是靠死记硬背得来的,机械答题,这是真差;而孩子反应灵活,答题具有创造性,有时虽然考分不高,却是假差。 (4)要看考试的内容。有的是单元测验,有的是全书测验,有的是单项测验,有的是综合练习。家长要看试卷,区别对待,如果是单元测验或单项测验考了低分数,有可能是孩子对某一项内容没有很好把握,要提醒孩子注意,如果是期终或综合练习考分低,就要引起重视,寻找原因。 (5)看孩子是特差还是稍差。对于稍差一点的,家长不要夸大其辞,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对于特差的孩子,家长要与老师共同商量对策,或请教儿童心理医生。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正确看待孩子入园的哭闹现象
正确看待孩子入园的哭闹现象晚上在班级QQ群里看到妈妈们在聊到孩子入园不适应的问题,能够感受得到一些妈妈们焦虑的心情,同样作为母亲的我,非常能够理解家长的心情。
那为什么中班幼儿已经经历过两个学期的小班幼儿园生活,而升到中班后,有的幼儿还会出现哭闹现象呢?两个月的暑假生活,幼儿是家庭生活的中心,尤其是人口多的家庭,一家子人可能都围着孩子转,亲子之间的互动频率是很高的,整日都是关注的焦点,。而进入幼儿园后,幼儿的交往对象发生了改变,无法延续家庭那样一对一或多对一的相对不变的关系,且老师们对所有的小朋友都要去关注,所以每个幼儿受到的关注减少,孩子的心理落差大,没有了家里那种备受宠爱的感觉,所以才会有种种不适应。
每次看到孩子入园时哭哭啼啼的情况,有的家长会很着急,可能回到家后,家里人在一起就会说:怎么办啊?今天上学又哭了。或者在送孩子入园或接孩子离园的路上,和孩子谈论的话题永远都是:我们今天不哭好不好?我们要做个好孩子。等等如此,殊不知家长已在潜移默化的行为表现中巩固了孩子哭闹的现象,孩子的入园焦虑现象完全是被成人引起来的。当家长感到紧张、无助、或恋恋不舍时,孩子很自然地会产生同样的情感体检。
所以,首先我们的家长要放松心态,每个孩子的适应能力都是不一样的,情感表达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不要因为孩子一时的表现而心急,每天多和孩子轻松的谈谈孩子在幼儿园发生了哪些开心的事,做了什么游戏啊,喜欢和哪个小朋友一起玩等等,相信孩子们不久一定会成为独立的勇敢的个体。
正确对待孩子“早恋”
由于不少青少年存在着生理成熟程度和心理成熟程度的矛盾,在心理上往往很幼稚,还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还不知道应该怎样掌握分寸、控制自己,所以过早地恋爱往往没有好结果。这对个人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发展都不利。
在一个初级中学里,不少学生聚集在布告板前,望着刚贴出来的一张布告,小声地议论着。"张珍珍记大过了,啧,啧!""交交朋友嘛,有什么了不得,要这么小题大作?""老师说她品质恶劣,道德败坏呢!""我真不明白,她前两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怎么一下子变得品质恶劣、道德败坏了?"
这是一个初中女生因为"谈恋爱"而受处分的状况以及学生们的一些议论。这种状况在目前一些中学里时有发生,老师和家长一般都把这种行为看成是坏事,不学好,思想落后,父母亲对孩子实行打骂,甚至把孩子赶出家门;学校严厉处分孩子,甚至开除出校。这种看法和做法对不对呢?不对,很不对。这样做会引起十分严重的后果,这是每个教师和家长必须认识的。
早恋并不是什么邪恶的事,决不能把早恋和品质恶劣、道德败坏划等号。历史上有许多名人都是早恋的。普希金给异性写情书、歌德开始被异性弄得神魂颠倒的时候也只有十四、五岁。马克思十八岁和燕妮订婚,他们谈恋爱当然更早,聂耳在中学时代就谈恋爱了。《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个人闹"三角恋爱"时也只有十四、五岁。这难道都是"品质恶劣、道德败坏"吗?
当然,这样说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提倡早恋,也不意味着应该从这方面效仿名人,因为时代和社会的条件是不同的。前面说过,性首先是人类的一种自然需要,它有自然属性,更有社会属性。这是因为人是社会化的动物,人类性行为不能不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所以社会对性行为不能不施加控制。
青少年在十几岁的时候就产生了性需要,但在这个时候社会要求他们集中精力长知识、长身体,不要为恋爱分散精力。由于不少青少年存在着生理成熟程度和心理成熟程度的矛盾,在心理上往往很幼稚,还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还不知道应该怎样掌握分寸、控制自己,所以过早地恋爱往往没有好结果。这对个人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发展都不利。因此社会必须引导孩子们集中精力于学习进步,不要过早地恋爱,不要在春天浪费自己的夏天,不要在果实还远远没有成熟的时候急于把果子摘下来。
在这方面,以下几个问题是需要注意的:
一、要对青少年进行人生观的教育,使他们有远大的理想和追求。"先立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一般说来,志趣高远、学习努力的学生早恋的很少,就是这个道理。
二、要对青少年加强性教育,首先是性的道德文明教育,使他们破除性神秘感,保持正常的两性交往。有人曾经调查了三个中学的十一个班级,其中男女同学正常交往的班级早恋人数只有男女同学互不来往的班级早恋人数的百分之六十,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三、教师、家长也要破除神秘感,不要看到孩子与异性常在一起,就斥之为"早恋"。有个学校初中三年级班长(男生)和学习委员(女生)学习成绩都很优异,而且对数学都很有兴趣,经常在一起互考难题。可是,老师竟斥责他们是"早恋"。他们对此十分反感,反而抱成一团,真的早恋了。
四、要注意孩子的动向。早恋是有"苗头"的,例如:学习成绩突然大幅度下降了;突然地过于注意修饰了;下课后经常不在家;有时若有所思、说话少了;经常收到来信,信封上又不注明单位和姓名;喜欢一个人写写信、记日记,千方百计地不让别人看到……如果发现以上这些情况,就要更关心孩子,和他谈心,加以引导。
五、要充实和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如文娱体育活动等,使他们过剩的精力有个发泄的正确途径。孩子爱看小说和电影,不可避免地会接触一些爱情的情节,对此要启发他们有正确认识,而不要盲目模仿。
六、如果孩子真的陷入了早恋,决不能对他们采取粗暴的态度,否则是十分有害的。有个初中女学生,由于和男学生互递小纸条,被教师发现了,记了大过。她回家后,被父母痛骂、痛打。并被赶出家门。她在马路上又冷又饿,有个流氓引诱她,叫她在人家家中暂住,过一天等父母怒气平息后再回家。小姑娘受骗了,当夜就被流氓奸污,她很快地堕落了,变成了一个女流氓。这是谁之过呢?流氓当然罪大恶极,父母、教师就不该负责吗?社会没有普及性教育,使孩子们在性愚味中徘徊,不也该负责吗?
平等和孩子沟通,教育孩子正确看待挫折
儿子今年五年级了,我们陪他走过了(11)年,儿子从小就好动调皮,有一颗爱动小脑筋的脑袋,可随着儿子越长大,离我们所期待的“乖巧、听话、懂事”越来越远了。有时候我们想想是否对他过度纵然,过于放任了。现在儿子迷上了玩游戏,一放学作业马马虎虎完成就马上开始游戏,也不复习了,做点老师布置的作业拖拖拉拉,说说他回答你“马上、一会会”可最后玩的把什么叮嘱都抛脑后了。因为这样他的成绩越来越跟不上,让我们家长很头疼,也因这样给他报了几门补习班希望他能有所进步。也许是我们家长这几年没有都没有好好督促、教导,好好陪伴他复习功课,一起帮助他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有很大关系,这是我们家长需要反省的。
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总觉得他这不会那不会,处处去关照帮助他,其实孩子的能力有时候超出我们想象的,关键是我们会不会放手让他去做。我记得去年因家里他爷爷脚受伤了,不能送他上下课,我就对他说“你现在大孩子了可以自己去上学了”儿子就很体贴的回答“我可以的”然后在我叮嘱路上安全的情况下上学了,放学我们忙没时间接他,儿子也会自己走回来。有时候在家里看我们在忙他也会过来一起帮忙,把自己小房间桌子上的书本都归好,整理好,自己的书包也整理的有次有序,在这点上让我们很欣慰,儿子可以有了自理能力。就是在学习上,我们也希望他能自觉,端正学习态度。
看了这本家庭教育的书(务实孩子做人的根本)这也是做人的根本,人生的基础打不好,以后的人生也不会成功。首先学会做人,其次才是学习成绩。做人首先要有道德基础,有能力面对生活所带来的挫折和困难,做一个有道德、有有责任、有礼貌,守信用的人。
要平等和孩子沟通,教育孩子正确看待挫折,要有勇气面对和承担。要让孩子在生活中做一个有礼貌,懂感恩的人。不管在家里、学校还是社会上,见到人要有礼貌的打招呼,多帮助人多为别人着想。
要有责任心,敢于承当,面对生活中遇到的事,特别是自己做过的事。好事不邀功,坏事不推卸责任,要敢于承当自己所犯下的错误。要以平常心看待生活中赞美与表扬,要懂得、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做一个低调的人,要多象他人学习,学习他人的优点。
要诚实守信,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尤其重要,诚实的心态面对父母、老师、同学及一切的人。
同时我们家长也希望孩子在以后生活中慢慢改变自己,今后我们家长也要做好榜样,以身作则。尽量抽出时间陪孩子一起,积极配合学校好好教育好孩子。
孩子犯错请正确对待
孩子犯错请正确对待七夕节的那天,我们一家四口去逛街,路边的小摊贩很多,有卖水果的,卖糕点的,卖衣服的,卖花的,人特别多,特别的热闹。**爸给**买些板栗小糕点之类的。然后继续逛,结果看一小孩从对面走来,然后东摸摸西摸摸,家人跟着在后面,也没怎么管。**爸说:这小孩,大人都不管,这样非常容易惹事。
然后**爸跟我说,他有一同事,家里有个小男孩,今年五岁,特别调皮,这次他同事回家了直接用皮带给那小孩抽了一顿。我说,这哪像做父亲的啊,孩子调皮是很正常,大人一时生气打小孩的也大有人在,只是这样太过了,多大的小孩,竟然用皮带去打小孩。**爸说,你不知道那小孩有多皮,他家小区里面停满了车,他就用脚去踹,手上拿了什么东西就往车上划。这样家里有多少钱来给他赔啊!不打才怪
这样的孩子确实是很皮,我也见过这样的孩子,不过很多时候在大人的教导下会慢慢改变。我于是跟**爸说,其实这样的也很多,男孩子不比女孩,女孩再皮还是好点,男孩总是会对车啊机器啊什么的感兴趣一些,所以他们会变着法子去了解,虽然他是去踢车,去滑,一个是作乐的心态,一个也是想看看他做了这些车子会有什么反应,还有家人有什么反应而已。如果这个时候家人不是好好的去跟孩子讲道理,而是去打孩子,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孩子屈于大人的淫威而不再做这样的事情,但是他心里会非常的不服气。一旦有反抗能力的时候就会再次爆发,还有一种就是再接再厉,你越是打他,他就越是喜欢这样做,然后你再打的恶性循环中,这样会造成孩子也容易暴力。
**爸说:可不是吗,那孩子家里的人比较惯着那孩子,现在那孩子天天打她妈妈,这么小的孩子,经常打的他妈妈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现在他妈妈根本就管不到。只有他回去拿皮带抽才有用。我对这话非常的无语,好孩子五岁就能把妈妈打的青一块紫一块的,不光家里有暴力倾向,而且还没有道理的去宠孩子,孩子五岁,再怎么大的力气能这样吗?有的人可能认为孩子在家里能打人,出去了就不会吃亏。只是不知道这孩子如果继续下去会是怎么样呢????等到无法挽救的那天这对父母又会是怎么样的感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