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球类游戏看宝宝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2022-02-23 球类游戏幼儿园 幼儿园球类游戏 幼儿园宝宝游戏想和孩子玩球,但不知如何开始,或担心孩子反应不好?父母别担心,只要能掌握孩子各阶段动作、认知发展,就能让球类活动发挥最大功用!
4个月孩子约2-3个月左右,虽然还仅能持续躺姿,父母便可将小球悬吊起来吸收孩子注视,或拿着球在他眼前移动,以增加视觉刺激及提高眼球追视能力。待孩子4个月大后,颈椎支撑力量比较稳固了,父母可以辅助他坐着,再进行同样游戏,藉此让他孩子练习颈部移动,而且因为球对孩子有吸收力,孩子看到会想要拿,连带地可促使他坐正一些。
7个月俗语说“七坐八爬”,7个月大的宝宝可以坐着和人互相玩传接球。
1岁孩子大部分是拿着球又放掉,或者没有方向性的丢球、很用力地球球摔在地板上。
附注:物体恒存概念是1-2岁阶段重要的认知发展,随着孩子动作能力提升,父母在与孩子玩球时,也可以将球藏起来,鼓励孩子去找。
1。5岁孩子会表现出想要踢球的欲望,但通常只能脚碰到球使其滚动,而没有办法踢远。
2岁孩子已经能够丢球,不过通常是由上往下的将它抛出去。父母将球丢给他时,他会以双手环抱的方式接住,而且较能掌握踢球动作。
3岁2岁左右的孩子接球时是将双手手掌向上,然后变起手部抱住球,而3-3。5岁阶段与前期最大的差别,在于当球丢过来时,孩子已经能够手伸直,运用手掌拍合接住球了。孩子至3岁半左右,则能将球准确丢向较大目标物,而且基本的运动模式已经比较成熟一点了。
5岁将球丢到地板弹到墙壁再弹回来,或者丢地板再弹起来,此即反击球,而孩子约至五岁左右可以接住反弹球。
6岁发展出拍球的动作。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15个月宝宝的语言发展游戏
说来,婴儿在1岁左右说出第一批单词。在1岁半以前,宝宝的语言是“单词句”用一个词代表的句子,因此1岁至1岁半被称为“单词句阶段”。
1岁半婴儿所掌握的词语包含着关于物体名称、物体运动状态(跑、掉),物体数量,物体性质(脏、烫)、空间关系(床上、地下)和否定状态(不、不要)等。宝宝使用单词句表达愿望、要求、命令或陈述,带有明显的语言的性质,起着交流的作用。然而,单词句不包括句法,它只是一个单词,所以,有的研究者认为它们是“非语法”形式的初始言语。
单词句具备下列特点:
婴儿最初的单词句并非指某一特定物体,而是与特定情境相联系。婴儿最初说出的“mama”可能表示各种请求,具有“全通用目的”,而不是真正叫妈妈。
单词句含义不够明确,语音也往往不够清晰,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意思,必须辅以表情和动作,所以,单词句又被称为“言语动作。”由于单词句表意不够清楚,成人除了根据婴儿说话时的表情和动作外,还必须根据说话的情境来推断其意义。一般只有与婴儿亲近的人才能听得懂,所以有时婴儿会因为不被理解而发脾气。
随着词汇量的增长和生活经验,认知能力的发展,婴儿到1岁半时,使用的词语不但可以表示具体事物,而且使用中显示了词语本身所特有的概括性。例如,婴儿出示喝完水的杯子说“没”,指的是杯子空了这一现象,“没了”、“空了”是对一定现象的概括。词语的掌握和运用有助于认知能力的发展,词语和句子是思维抽象概括的凭借和工具。
1岁半以后,婴儿能间断地并逐渐能连续地使用两个词表示事物。例如,“要……狗狗”、“宝宝……饿”。这种两个词的间断联系可能是“主语……谓语”,也可能是“谓语……主语”或“宾语……谓语”、“谓语……宾语”。这表明婴儿正在向“双词句”过渡,他把单词联系起来表达和陈述思想,并开始与人进行双向交流。
宝宝的脾气变坏与语言发展有关
至于说宝宝脾气变坏了,那是因为宝宝掌握的词汇很少,语言能力的发展还处在萌芽阶段,很多日常话语还不会说,也说不清楚,因此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要,有时就只能用哭闹、发脾气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挫折。
面对宝宝的不安,你一定要冷静,可以猜测他到底想要什么,还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活动来满足他。好在这时的宝宝注意力非常容易转移,只要给他有趣的东西,他就会高兴地玩起来,也会忘掉原来的想法和不快。为了让宝宝有轻松愉快的情绪,你应该对宝宝的情绪反应及时做出应答,让他感到时刻处于你的关照之中,这对培养宝宝健康的人格和个性大有裨益。等宝宝的语言能力发展起来,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要了,自然又会变成小可人了。
如果宝宝什么都听得懂,就是迟迟不开口说话,那就需要语言干预了
干预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帮助宝宝建立词汇与实物或词汇与动作之间的联系
选择的词汇是宝宝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偏向名词一类的,如称呼、人体五官、食品、衣物等等。
教给宝宝交流的基本形式
语言是交流的手段,交流能产生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传递各种信息。只懂不说的宝宝难以向外界精确传达自己的需求、愿望及感受,也难以让外界知道他是否完全理解了较抽象语言信息的全部含义,因此,要教宝宝学会交流。最初可以在游戏中用轮流的方法,如轮流扔球、吹泡泡、推小汽车等,在一动一静的玩和等待过程中,使宝宝懂得交流的互动性,并且体会到其中的欢快。在此基础上,逐渐延伸到用语言和外界沟通。
“轰炸”目标词汇
就是对所教的词汇反复强化,在各种场合出现你想要宝宝掌握的词,例如“帽子”,“红色的帽子”,“你的帽子”,“我的帽子”“戴帽子”等等。只有这样,宝宝才能把“帽子”保存到长时记忆的仓库里经久不忘。等再看到帽子时,无需提醒,宝宝自然会说“帽子”,这就是强化的效果。
丰富宝宝的语言环境
每天要拿出一定的时间,有意识地教宝宝说话。此外,要让宝宝多看书,多给他讲故事。有些家庭不太注重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认为宝宝到时候就会说话了,这在由老人照看宝宝的家庭中尤为明显。
此外,要注意方言对语言发展的影响。如果请保姆照看宝宝,保姆的方言较重,在宝宝学习语言的年龄阶段,会造成他语言的混乱,不利于语言的发展。
语言发展游戏接字游戏
发展能力
介绍新词汇和新概念,练习发声,刺激味觉、嗅觉,增加感官经验,提高吃饭的兴致,有助于身体健康发展记忆力
游戏方法在吃饭的时候讨论饭菜,描述它们的味道和口感,这是一个增加感官经验、刺激宝宝语言发展的好机会。
今天饭菜真叫香,
各种味道尝一尝,
馒头软,芹菜脆,
牛肉、羊肉香又香,
吃鱼有刺要小心,
好好吃饭身体棒。
儿歌中黑字的部分逐渐要让宝宝接上来。
注意事项
宝宝开始只能接一个字,但不要着急,坚持循序渐进地练习。
社会行为游戏分蛋糕
发展能力
学会分享、培养社会交往能力
游戏方法
边玩边说儿歌:
妈妈、妈妈给我一块蛋糕,
又香又甜又好,
一半自己吃,
一半留给姥姥,
一半留给姥姥。
可以把歌词中的姥姥换成其他亲人,边做游戏边引导宝宝,逐渐养成他不吃独食的习惯。
注意事项
游戏不要在宝宝特别饥饿的时候进行。游戏刚开始时,要循序渐进,在宝宝有意和别人分享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逐渐让宝宝形成习惯。
游戏帮助宝宝发展记忆力及注意力
游戏帮助宝宝发展记忆力及注意力
春灵是一位有心的妈咪,在育儿生活中总能找到一些乐趣,并使宝宝受益多多。你瞧,她利用家庭这个温馨的港湾,开发出对2岁的宝宝早期启蒙大有助益的“自由地”,尽情地“玩吧”。
让宝宝把面团揉成圆圆的,然后再拉长,摆出一条“蛇”状。给宝宝一把圆头剪子,剪下“蛇”的不同部位。这会使孩子学习锻炼手部肌肉,并正确使用剪子。
做出明显的“愚蠢”的错误动作,比如指着膝盖说“这是我的鼻子吗?”宝宝喜欢做这种傻事,并因发现妈咪的错误而乐不可支。通过各种“错事”可锻炼宝宝的听觉、语言、情绪等。
用纸板或泡沫塑料板当网球拍,把气球吹鼓、系紧。让你的宝宝把气球拍到空中并尽量不让气球落地,这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躯体、肌肉及身体平衡能力的活动。注意不要在附近放置已破裂的气球,防止宝宝捡拾吞咽。
将家中高的、矮的、玻璃制的、塑胶制的等不同材质、形状的罐子或杯子收集起来,让宝宝根据其特征不同做分类。如果罐子是有盖的,可以将这些盖子收起来,让孩子动动脑筋想想看,如何将他们一一都配成对,是一项很有趣的游戏,可以建立宝宝分类概念。
妈咪准备一块海绵和一桶清水,教宝宝怎样把海绵弄湿,把太多的水挤掉。带他到户外,或是为他准备一个不怕被水弄湿的角落,让他随意作画。宝宝可以试着画横线、斜线,看到自己能用海绵画出东西来,可以带给他很大的乐趣;他也可能对水桶和海绵更感兴趣,用海绵吸饱了水,挤掉、再吸满……
宝宝的玩具滚到椅子底下,他自己伸手够不到时,妈妈可以帮他的忙??不是去帮他捡起来,而是给他一个工具去够。可以把他的玩具塑胶长刀交给他,或是给他一根搔背用的瘙痒棒。拿玩具给宝宝时,妈妈可以把玩具放在桌上,离宝宝远些,再放一把长木勺,可以提醒他:“你可以用那把勺子把玩具拨过来。”
当宝宝在收拾满地的玩具时,妈妈可以教他把玩具收拾起来,放在小卡车或是小木桶等容器里,再送到玩具箱中。这样可以教给宝宝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妈妈可以自己画一个方格棋盘,然后和宝宝相对而坐。决定个人棋子的颜色,开始游戏??从预备起的信号开始,妈妈和宝宝便把自己的棋子一颗颗地排成一行。等妈咪说“停”的时候,都要停止手上的动作,然后看看谁排的比较多(能够让宝宝数出来更好)。在数之前,妈咪不妨故意说:“好象宝宝多一些。”这样可以加深宝宝对“数”的认识以及概念的理解。
妈咪用泡沫塑料制作生日蛋糕一块,找来生日蜡烛5支。拿出“生日蛋糕”,妈妈说:“今天娃娃过生日,我给他买了蜡烛,请宝宝看看有多少支,有几种颜色?”妈妈边说边把蜡烛插在蛋糕上。接着妈妈又拿出一个娃娃,说:“小红来了,她想要一支蜡烛玩。”妈妈用身体挡住宝宝视线,很快拿走一支蜡烛,然后问宝宝:“小红刚才拿走的是什么颜色的蜡烛?”此游戏帮助宝宝发展记忆力及注意力。
如果宝宝对某本童话书里的主角或是动画片里的某一人物感兴趣时,不妨给宝宝做些简单的道具,鼓励他去扮演他喜爱的角色,同时妈咪也参与到这个游戏中。通过简单的对话与动作,教给宝宝一些知识,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激发宝宝绘画才能的游戏
父母的启蒙教育对孩子的绘画乃至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有着任何老师无法替代作用,下面介绍一个丰富多彩、简单易学的亲子美术游戏。
游戏名称:吹泡泡的小鱼——添画游戏
游戏目的:训练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发展手部精细动作,开发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准备材料:水彩笔、画纸、旧杂志(图书)剪刀、香糊
适合年龄:1岁\x{2014}3岁
参加人员:宝宝、妈妈(或亲职者)
游戏方法:
1、妈妈从旧杂志、书上剪下一些色彩鲜艳的小鱼、小虾、小乌龟图片贴在白画纸的下方;
2、妈妈拿着画纸给宝宝说故事,以引起宝宝想画画的兴趣。
妈妈说:“这是一个很好玩的海底世界,里面有很多可爱的小鱼、小虾、小乌龟。我们数一数,一共有3条小鱼,2只小虾,一个小乌龟。小鱼一边游一边从嘴里吐出一串串的小泡泡。多好看啊。”
妈妈一边说一边在一条小鱼的嘴边画几个小圆。
3、宝宝一边听故事一边挑出他自己喜欢的水彩笔在画纸上涂抹,他任意的在纸上画横线、竖线、大圆、小圆。
4、等宝宝把画纸涂画满了后,开展欣赏活动,妈妈把宝宝抱在身前,一手拿画纸,一手拿笔,依照宝宝的线条进行观察、引导。
妈妈要带着欣喜的口吻说:“看,我们宝宝画得多好啊,这一条条横的波浪线是海水,这弯弯曲曲的竖线是水草,还有宝宝画的小泡泡刚刚从鱼嘴里吐出来,太美丽了。”
妈妈一边说,一边用深色笔把宝宝的相关线条加深,以便让这些有特殊含意的线条和形状从杂乱的画面中凸现出来,加深孩子对自己创作的线条含意的理解和记忆。
专家点评
该游戏设计新颖、有趣,学习内容丰富多彩,特别对于视觉——空间智能和语言智能的发展有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是一个用来训练宝宝视觉、空间智能的好游戏。
爬行游戏开发宝宝协调能力
爬行是婴儿的本能,也是孩子学会走路的必经过程。长到七八个月大时,宝宝就已经能够在你的眼皮底下爬来爬去了。
下肢准备:
3-4个月左右,可将宝宝跪抱在你的大腿上,或当你仰卧时,让他跪在你的体侧,手扶着你的身体;可和他一起看画报、念儿歌、玩玩具,使宝宝锻炼膝部的支撑力量。两腿交叉运动:宝宝腹下垫上枕头呈俯卧位,你用双手抓住宝宝踝部,做前后交叉运动。
四肢协调爬行:
让宝宝手膝(或手足)着地,腹部离开床面,四肢协调爬行。若宝宝腹部不能离开床面或不能向前移动,可用手托住宝宝腹部或用长围巾兜住腹部,用玩具诱导他爬行。
爬行游戏
当宝宝会手膝爬行后,就可以做爬行游戏了。
游戏1:坐伏抓物
把宝宝喜欢的一件玩具放在他(她)身体不远处,宝宝只要由坐位向前趴下,变成俯卧位能抓得着就可以。
虽然并不能算爬,但这是爬的前奏,在学爬之前,宝宝能喜欢趴在床上,做好爬行前的预备动作。开始可将玩具放在宝宝面前不远处,以后可放在他(她)身体左边、右边,甚至是后边,只要宝宝一转头看见了,就能俯下身去拿。
游戏2:助力行动
当宝宝学爬时,四肢如何协调一致地运动成为最不易突破的难题,他们经常是顾得了手却顾不了脚。这时家长可以站在宝宝身后,两个手掌放在宝宝脚底,推动宝宝一只脚,当他(她)往前爬一点时,再推动另一只脚,如此协助,帮他(她)渡过爬行关。
游戏3:钻“山洞”
家里若是有装冰箱、洗衣机的空纸箱,可以制成宝宝的爬行玩具。将纸箱两头的盖和底剪掉,使纸箱成为一个方形的筒状。将纸箱横放在地上,把宝宝放在纸箱一头,然后家长到另一边,从纸箱里看宝宝,鼓励他(她)钻“山洞”,爬到家长这边来。注意改造纸箱时,纸的边缘要用胶条粘上,因为纸边有可能划破宝宝细嫩的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