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强行止哭不利儿童心理发育

发布时间:2022-02-25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儿童歌谣

人有喜怒哀乐,哭也是一种情绪的表现。出生婴儿在饥饿、疼痛、尿布潮湿或有其他不适时,会张嘴啼哭。对于这种啼哭,父母比较容易理解,常常会采取安慰的态度。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儿啼哭往往掺杂了更为复杂的因素。例如,当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时,或遇到不高兴的事情时,孩子就用哭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对于这种情绪上的宣泄,一些父母往往不神理解,尤其是一些缺少耐心的父母,常常恐吓、威胁孩子,企图一强行止哭的方式来阻止,这是不可取的.实际上,当家长用强硬的方法时,有时候孩子哭得反而更厉害,这意味着父母的训斥使小儿感到害怕和不安全,啼哭的性质发生改变,有不愉快变为害怕。

偶尔在父母“高压政策”下,孩子会停止哭,父母还以为此方法奏效。殊不知,这样做对孩子的心理发育将带来不良影响。由于孩子语言发育尚未成熟,不会使用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而将不满、忧郁积压在心中,并以异常的心理或行为表现出来,甚至出现打人、骂人等攻击性行为;与小伙伴难相处,不合群等。[迷你句子网 JZ139.coM]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教育不当儿童心理问题多


教育不当儿童心理问题多

黑龙江省大庆市精神卫生中心最近的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儿童心理问题不容乐观。专家分析,这主要是由于家长和学校教育引导不当带来的。

这家心理卫生机构地对2000名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的调查中以现,有30.3%的孩子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其中40%有情绪不稳定,适应不良,学习压力感过强等问题。

这家中心的心理科主任赵希武等人分析认为,造成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学习至上的错误家庭观念。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期望值过高,把孩子的学习看得过重,父母的这种观念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给孩子,往往造成子女学习压力过重。其次,社会上成才观念的误区也间接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使他们认为只有上大学才是成才,否则就要被家庭和社会歧视,迫使孩子把过多的时间投在学习上,影响了孩子的社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人际关系问题也随之产生,此外,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更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儿童心理科医生姜欣指出,除了学习,孩子们都有爱玩的天性。在玩耍中,他们学会了与人相处,模仿伙伴们的为人处世方法,学会忍让、宽容、合作等人际交往的优良品质和性格,这是儿童自我发展的需要。违背孩子成长的正常发展规律,管束过严,经常打骂,会形成两类性格的孩子:一类孩子压抑成性,变得内向、胆小怕事,没有自信心,敏感自卑,创造能力差,不会与人效;加一类较倔强的孩子则形成逆反心理和反抗性格。

生活中,父母往往对自己孩子的发热、咳嗽、打喷嚏过于关注了。无可厚非,对于弱小的孩子来说,生理疾病的确是头号敌人。而单纯关注孩子身体状况是不够的,一个真正健康的孩子,不但要身体健康,更要心理健康。

那么,对于孩子遇到的一些心理上的问题,父母该通过哪些手段进行疏导和化解呢?

1、受屈孩子的安抚

孩子受到委屈时,父母应该设身处地地理解孩子当时的心情。当孩子向你表达某种感受时,你可用孩子的原话表示你对他的理解。这种方法,在心理学上称作反射情感。

如,小勇从幼儿园回家后,一直不高兴,妈妈问他出了什么事,小勇说:“今天下午,明明不是我打刘娟的,可是老师硬说是我打的,真气人!”这时,我们可以接着说:“明明不是你打的,老师硬说是你打的,是气人!”小勇觉得父母是站在自己一边的,气也就慢慢地消了。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极大安抚受委屈的孩子,使抑郁的情感得到了宣泄,孩子的情绪便会趋向平静。

相反,有的父母看到孩子委屈的样子,一个劲地追问:“老师对你说了什么?!干了什么?!”,“你为什么不对老师说清楚?!你怎么这么蠢?!”

对面这样追问和责备,所起到的作用只会使孩子倍感感不满和委屈,使孩子负性情绪的能量成倍地增长,可以说父母的这种解决方法无疑等于火上浇油。

2、允许孩子自然流露各种情绪

孩子的喜怒哀乐等情绪体验是毫无掩饰的,他们敢爱、敢恨、敢说、敢笑,这是幼小孩子心理方面的一种优势,一种使得孩子能及时宣泄各种情绪能量的优势。他们自然流露这些情绪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只要不扰乱别人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不伤及别人,就没有什么对和错之分。并且我们要鼓励孩子他们这样做。

发脾气、反抗行为、哭泣、大声喊叫比默默承受更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当然,这里所提倡的情绪宣泄,必须区别于以哭闹为手段去达到某种不合理的需要。

有的年轻父母或者不了解情绪自然流露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意义,或者缺乏相应的耐心,他们往往不允许孩子公开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当孩子出现了不良的情绪时,他们强行地让孩子自我压抑,甚至有的父母还用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方式压抑孩子的情绪的自然流露。有的男孩心里难过时大哭不已,往往会遭致父母们的讥笑或者压制:“男子汉也哭,羞!羞!!羞!”、“男子汉要坚强,不许哭!”如果长期地经常这样压抑自己或者受到压抑,最终将会使孩子不堪重负,而导致心理失衡,造成人格方面的病态发展。孩子的残忍行为、强迫行为、攻击性行为、破坏性行为等等,很多时候就是其内心的紧张情绪得不到及时的或者正当的宣泄而造成的。

3、玩具也存在心理问题矫治功能

玩具不仅有玩耍功能,还能促进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父母可以根据孩子不同的心理问题选择玩具。

1)积木、棋类、串珠

玩这些玩具,需要“心静”,因此能让孩子改变缺乏耐性、注意力不易集中等问题。经常玩这类玩具,有利于培养毅力和注意的坚持性。而这些玩具,对于那些性格孤僻不爱动、沉默寡语、不合群的的孩子来说,会更容易令他们沉迷于此,而失去许多与人交往的机会,孩子越是沉迷于此,他们就越发变得孤僻不爱动、沉默寡语、不合群。

2)制作性玩具

制作玩具可以纠正孩子急躁的脾气。孩子性情暴躁,做事毛手毛脚,“破坏性”很强,他们如果自己动手制作各种各样的玩具,会慢慢培养耐心、细致、不急不躁的良好性格,使孩子变得心灵手巧。

3)新奇玩具

给内向的孩子买些特别“好”的玩具,让其有“资本”吸引其他孩子,并从中获得与人交往、分享的快乐。

4)动态玩具

给性格孤僻不爱动、沉默寡语、不合群的的孩子,提供动态的玩具,如惯性玩具、声控玩具等,让他们在轻松、自由、不受压制的游戏氛围中追逐汽车、飞机、坦克,踏着童车四处转,并和小伙伴一起共同操作,使用同一玩具。

另外,有些孩子存在着某些心理行为问题,这时我们可通过游戏方式进行矫治,例如:纠正孩子怕黑的游戏,将房间里的灯全关上,在黑暗中进行抢球比赛,看谁抢得多。多次活动后,孩子也就不怕黑暗了。

此外,目前多数学校还是应试教育,为提高升学率采用题海战术,学生以考试成败论英雄,片面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忽视情商的培养,对孩子的心理畸形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造成孩子面对挫折不知该如何面对,不能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以致发生极端的行为。

青岛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心理科主任匡桂芳提醒,儿童出生气质类型可以分为三种:易抚养型、中间缓慢型、难抚养型。易抚养型儿童天生乖巧爱笑,正面情绪比较多,适应能力比较快;中间缓慢型儿童适应性慢,能忍耐,心理变化不容易被发现;难抚养型儿童爱哭闹,坚持性特别高。与易抚养型相比,中间型与难抚养型心理更脆弱,更容易受外部因素影响出现问题。

防止儿童心理偏移的方法


平时应注意观察幼儿心理情况。当孩子出现心理偏离时,父母应先从自己的言行、教育方式、家庭环境中寻找根源。轻度的精神卫生偏离,只要注意改变教育方式,用心理卫生科学知识抚育孩子,就可很快奏效。对有明显的心理卫生偏离,学习困难,或有行为问题的孩子,宜及早让儿童心理专科医生给予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平日要注意形象化的教育。通过现实事例,培养幼儿与同伴的友好合作和社交能力,让孩子学习谦让、懂礼貌、为别人着想等优良品质。游戏在幼儿的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要让孩子进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不断扩大知识面,掌握必要的生活和学习的技能,还可以调节和治疗儿童情绪失调的行为问题,克服胆怯、粗暴、不合群、自私等不良心理,并促进儿童想象力、创造性、耐心和持久性、灵活性以及人与人交往能力的发展。

让孩子及时到幼儿园生活。幼儿园是儿童早期社会化教育的重要场所。孩子在这个集体中,通过各种游戏、体力和智力活动,不仅有利于健康成长,也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对于良好的个性形成是很重要的。在调查中发现,不论是公办或民办幼儿园的儿童,显得活泼、开朗、易合群、守纪律、讲礼貌。对比之下,家居的孩子就显得过分害羞、怕见生人,在陌生环境中一时难以适应。

要重视孩子的学前文化教育。学前文化教育有利于启迪和满足幼儿的求知欲,也是对孩子萌芽期教育的重要方面,在学前文化教育中,不要单纯让孩子死记、硬背,要善于帮助孩子理解,并注意耐心回答孩子提出的各式问题。还要培养孩子从小爱思考、爱观察的习惯。同时,通过听故事、讲故事以及各种文化课,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和德智体的全面提高。

要经常关心孩子的健康情况。人的身体和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一方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时,另一方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对孩子身体和精神状况都不可忽视。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健康的解释是:“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还包括了身体、心理的完好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力。”因此,对于儿童健康的完整概念应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力保持良好的状态。

如何加强儿童的心理素质


随着个体的成长和生活经验的逐渐积累,孩子的健康成长让许多家长头疼起来。如何加强孩子的心理健康素质成了家长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1.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培养他们做事情的独立性。在做每件事之前,让孩子养成思考的好习惯,然后再开始做。鼓励孩子到外面去接触新鲜事,多和同龄小朋友交往,这样能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

2.锻炼孩子判断问题的能力

家长要多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孩子在遇到困境和难题时,父母要耐心仔细的帮助孩子分析问题的利弊和解决办法,让他们在分析教导中学到有益于自己发展的知识。使他们在面临新环境的变化时,能过尽快地了解新的要求并做出正确的判断。

3.客观地认识自己

帮助孩子对自己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了解自己不适应的表现和存在的差距,同时也要看到自己的潜力,在此基础上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做到自尊、自爱,对自己始终充满自信。

4.多鼓励,少打击

孩子犯错时常有的事,家长切勿在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对孩子恶语批评教育。打骂和恶语讥讽只能使孩子形成自卑自贱的心理,家长应该从正面引导和教育孩子,帮助他们走出问题的错误之处。

5.不要让孩子形成攀比心理

家长在孩子考试没考好时,不要总是提别的孩子聪明,学习好考的也好等。这样会使孩子形成虚荣心理。

6.加强孩子的自控能力

要培养孩子坚韧、果断、顽强的精神和自我监控的意识及调节能力,还要有对人对事的宽容态度和豁达的胸怀。

人的心理素质虽然具有一般的特点,但也有属于自己的特殊性。呵护好自己的孩子不是随意满足好孩子的各种要求,而是要做到根据孩子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引导好他们的健康成长。

新生儿哭闹不止的安抚五大法


0-3个月的新生宝宝,是世界上最可怕的小动物了。

为啥可怕?因为信息阻隔无法沟通啊!

宝宝和新手父母刚见面不久,彼此都不熟悉,新手父母没办法仅仅从“哇哇哇”这种声音中,成功提取有效信息,当然无法及时满足宝宝需求。

而新生宝宝刚刚来到这个崭新陌生的世界,要面临的挑战又特别多,猛涨期,胀气或肠绞痛,无法自我安慰等等,所以也会要求和情绪非常多。面对着get不到重点的新手父母,宝宝心里也很苦啊有木有!

你家是否也有一个哭闹不休,让你心力交瘁的新生宝宝呢?你是否除了“喂奶”和“摇晃”,对你的新生宝宝就再无招数了呢?

下面,光荣拥有两枚胀气宝宝的橙子,就教你几招有效安抚新生儿的方式。

除了“饥饿”,新生儿还会因为很多原因哭闹:

1,要抱抱:刚出生不久的新生儿,离开妈妈肚子里熟悉的环境,会很不习惯

2,累了想平静:宝宝被逗弄得太厉害,兴奋太久,会承受不了。

3,困了想睡:很累又不会安抚自己入睡,俗称“闹觉”

4,情绪崩溃:一般出现在黄昏时分,经过了一天刺激的人间生活,宝宝会比较容易又累又烦,发泄性的哭闹。也叫“黄昏闹”

5,身体不舒服:胀气,肠绞痛等

通过这五种原因你会发现,其实大多数的哭闹,只是需要安抚,让宝宝能够神经放松下来,之后自然就会入睡。

“喂奶”和“摇晃”是最常见的安抚婴儿的方式,虽然会奏效,但是副作用极大:

安慰奶和零食奶会让作息混乱,吃睡不分,吃不饱也睡不好;

摇晃安慰的方式本质是分散注意力,容易被宝宝免疫,不得不升级摇晃方式的激烈程度,甚至可能会有“摇晃综合征”(剧烈摇晃导致的婴儿脑损伤)

那要如何安慰烦躁不安或者身体不舒服的宝宝呢?

如果非要精炼成一句话,那就是:尽量充分的模拟子宫环境,让宝宝有“回家了”的感觉

那就要想一个问题了:呆在子宫里是怎样一种体验?

体验一:拥挤

模拟方式:将宝宝紧紧的包裹起来

无论宝宝看起来又多挣扎多不愿意,那都是出于你的想象,宝宝在妈妈肚子里被裹了好几个月了,怎么可能不喜欢呢?

至于如何包裹,橙子详细写过文章,《如果新生宝宝睡不好,那一定是因为你没做这件事》(回复公众号“打包裹”就能看到)

体验二:黑暗

模拟方式:小黑屋,必要的话,上遮光窗帘。

这个不用解释了吧。

体验三:听见血液流动,肠胃蠕动等声音。

当然白噪音还有其他种类的,包括:流水的声音,下雨的声音,风扇的声音,吸尘器的声音,吹风机的声音等等。

可以用手机录下来反复播放,也可以听真的,传说真的效果更好。

我有一个朋友家的娃,一闹起来就只有听家里水龙头哗哗流水的声音才能安静下来,手机录的没效果,我表示,多亏加拿大水费便宜啊……

还有一种比较有效的声音,是大人在宝宝耳边轻声的发出“嘘~~~~嘘~~~~~~”的声音。每一声“嘘~~~~”要尽量尽量的长

比较锻炼肺活量哈,但是这个真的蛮有效的。

所以哄三个月内的新生宝宝,不要说话,唱歌,或者“哦~~哦~~哦~~”,这些频率起伏很大的声音他们都会觉得太刺激,反而哭得更厉害。

有些天生乐感比较强的小宝宝也可能会喜欢听悠扬的音乐,可以给听听钢琴曲或者交响乐什么的试试看。

如果你怀孕的时候闲来无聊有坚持胎教的话,那就听胎教音乐,会很灵的。

体验四:随着妈妈平时的走路摇来晃去

模拟方法:轻轻的晃动

注意,注意,是轻微的,不是剧烈的,顾念一点你娃豆腐一样脆弱的脑子吧。如果你家娃需要你抱着蹦蹦跳跳或者冲刺跑才能平静,你已经走得太远了。

体验五,感觉到心脏跳动的有频率的振动

模拟方法:有节奏的拍拍,或者让宝宝贴近妈妈胸口,听到心跳。

注意拍拍要拍肩膀或者拍屁股,拍肚子会不爽。

当然,这五个招数,你可以一起用上三四个,打组合拳。

当初橙子是这么哄闹觉崩溃娃的:

首先给娃打包裹,裹得紧紧的,抱到黑屋子里,找个地方坐下,喂奶姿势抱着——让宝宝的肚皮贴着我的身体,头枕在我的左手小臂上(头在左边可以听到妈妈心跳),右手有节奏的拍宝宝的屁股,一边轻轻摇一摇,一边发出“嘘~~~~~~~~~~~~~~”的声音。

宝宝一开始会大哭大闹,在我怀里扭来扭去,我紧紧搂住,一般不超过五分钟,大哭就戛然而止,很快就睡着了。

育儿心得:哭解决不了问题


带着东儿回老家送礼我们在车上的谈话:

东儿:妈妈,我现在明白一个道理,哭解决不了问题哦。

我惊讶的问到:为什么这么说呢?

东儿:前几天早上起床我不愿意起来,就使劲的哭,你没理我自己在洗漱,等你收拾好来看我的时候我还在床上躺着,你不但没有帮我还让我自己穿衣服,其实你明明知道要迟到你还是不帮我,我只有乖乖的把衣服穿起来和你一起出门,那天早上我没有洗脸也没来得及梳头,一路跑着去幼儿园在路上还狠狠的摔了一跤。所以我就知道就算我哭也解决不了问题的,所以以后遇到事了我不哭了,我想办法自己解决。

我:妞你反思的很到位,总结的也非常好,讲的比较清楚,妈妈相信你肯定会说到做到的。

东儿:妈妈你放心吧!我当然可以做到的,因为我要满足你这个愿望。

我:为什么这么说?

东儿:因为你满足过我很多很多的愿望啊!例如:你陪我读书、给我讲故事、陪我看电影、带我去玩雪、给我买书……很多很多,所以我也要满足你一个愿望。

我:满足我一个什么愿望啊?

东儿:你的愿望就是:每天早上我都能按时起床自己穿衣服;以后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不离开你。(这些都是平时我们无意中交谈的内容,她竟然都记得而且分的那么清楚,我很惊讶,更多的是惊喜。孩子其实是很伟大的,她们懂的很多知识,只是我们总是把她想的很渺小)。

我:这是三个愿望,谢谢你这么懂妈妈,其实是妈妈离不开你。

孩子的心里是多么纯洁的,她那么小但是她是懂我的,她和我有一种奇特的感应,也许就是因为她在我肚子里待了整整十个月吧,十个月里她感应得到我所有的喜怒哀乐,今天她已经六岁了可依然和妈妈有这种感应的。

蒙台梭利认为,人类似乎有两个胚胎时期。一个是在出生前,在母体中度过,当胎儿降生到这个世界,肉体胚胎期就宣告结束了。与此同时,他们将开始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就是“精神胚胎期”。这是所有动物都具有的;另一个是在出生后,这一长时间的婴儿时期是人类所特有的。在“精神胚胎期”,即6岁之前的儿童本身具有一种吸收知识的天然能力,即所谓“吸收性心智”。从婴儿期开始,他们通过与周围环境(人和事物)的密切接触和情感联系,获得各种感觉、经验与印象,并由此构筑自己内部的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

  • 教育不当儿童心理问题多 教育不当儿童心理问题多 黑龙江省大庆市精神卫生中心最近的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儿童心理问题不容乐观。专家分析,这主要是由于家长和学校教育引导不当带来的。 这家心理卫生机构地对2000名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的...
    2021-09-09 阅读全文
  • 防止儿童心理偏移的方法 平时应注意观察幼儿心理情况。当孩子出现心理偏离时,父母应先从自己的言行、教育方式、家庭环境中寻找根源。轻度的精神卫生偏离,只要注意改变教育方式,用心理卫生科学知识抚育孩子,就可很快奏效。对有明显的心理...
    2022-01-11 阅读全文
  • 儿童心理发展 知觉是对感觉的加工过程,发生较晚。生后4~5个月才出现手眼协调动作,这是最早出现的知觉形式。其他形式有空间知觉、距离知觉、自我知觉、时间知觉、深浅知觉等。 知觉是观察力的萌芽。约3~4月时出现形状知觉...
    2021-12-23 阅读全文
  • 幼儿心理行为发育需关注 关注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影响着幼儿的现在和未来,并对他们的整个人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只有关注幼儿的心理发展,才能全面培养他们的智力、情感、社会和身体发展。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幼儿心理行为发育需关注”,以供参考,欢迎收藏阅读!
    2023-07-05 阅读全文
  • 如何加强儿童的心理素质 随着个体的成长和生活经验的逐渐积累,孩子的健康成长让许多家长头疼起来。如何加强孩子的心理健康素质成了家长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1.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培养他们做事情的独立性。在做每件...
    2021-10-12 阅读全文

教育不当儿童心理问题多 黑龙江省大庆市精神卫生中心最近的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儿童心理问题不容乐观。专家分析,这主要是由于家长和学校教育引导不当带来的。 这家心理卫生机构地对2000名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的...

2021-09-09 阅读全文

平时应注意观察幼儿心理情况。当孩子出现心理偏离时,父母应先从自己的言行、教育方式、家庭环境中寻找根源。轻度的精神卫生偏离,只要注意改变教育方式,用心理卫生科学知识抚育孩子,就可很快奏效。对有明显的心理...

2022-01-11 阅读全文

知觉是对感觉的加工过程,发生较晚。生后4~5个月才出现手眼协调动作,这是最早出现的知觉形式。其他形式有空间知觉、距离知觉、自我知觉、时间知觉、深浅知觉等。 知觉是观察力的萌芽。约3~4月时出现形状知觉...

2021-12-23 阅读全文

关注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影响着幼儿的现在和未来,并对他们的整个人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只有关注幼儿的心理发展,才能全面培养他们的智力、情感、社会和身体发展。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幼儿心理行为发育需关注”,以供参考,欢迎收藏阅读!

2023-07-05 阅读全文

随着个体的成长和生活经验的逐渐积累,孩子的健康成长让许多家长头疼起来。如何加强孩子的心理健康素质成了家长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1.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培养他们做事情的独立性。在做每件...

2021-10-12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