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5-12岁是培养财商(FQ)关键期

发布时间:2022-03-02 幼儿故事5岁 幼儿故事6岁 幼儿故事3岁

FQ,理财商数(简称财商),是继IQ、EQ后逐渐兴起的一个新词汇。你的FQ有多高,直接决定了你是否能利用好手中拥有的资产,做好资源配置,完成财富累积。现今社会,理财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然而,正如“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不少理财师都指出,培养MQ也要从孩子的儿童时代开始,未雨绸缪。

“暑假里,父母们刚好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对孩子进行贴身理财培育。比如参加银行举办的儿童理财讲座,带着孩子到银行办业务等。”民生银行[6.716.85%]广州分行理财师表示,十三岁前是儿童的黄金教育时期,父母应及早做好准备。

一项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少年儿童都有零花钱,九成以上的孩子存在乱消费、高消费、理财能力差等问题。但与国外注重儿童理财教育不同的是,国内的许多父母仍然认为,孩子年纪还小,学习才是最主要的事情,不需要这么早学理财,不然变成“小财迷”或者“吝啬鬼”就麻烦了。

“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理财师说道,就像买电器需要使用说明,给予孩子金钱之前也要教会孩子怎么安排零花钱和压岁钱,千万不要只做孩子的提款机。“如果说培养一个好习惯,就像往银行里存一大笔钱,那么不要忽略了存上理财习惯这笔财富。”

研究表明,5-12岁是儿童理财教育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孩子的金钱价值观和消费尚未形成稳定的习惯。如果此时进行理财教育,那么孩子学会安排10元钱的用途,明天给他10万元、100万元甚至更多的钱,都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好。徐霖认为,理财教育,是一种在生活中引导孩子体验和管理金钱的实践,也是引导孩子学会规划梦想和管理人生的生存教育,更是引导孩子学会感恩父母、建立责任感、获得独立自尊等健全人格的教育。正确的财富观念、理财意识和良好的理财习惯,将让孩子终身受益。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关键是培养习惯


浸入新学期,各学校忙于教学准备,家长们忙于为孩子提供学习条件,众多媒体忙于引导学生。大家所关注的,还是一个孩子的教育问题。教育历来是“传道、授业、解惑”,如今有专家指出,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孩子提高学习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得更直接: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一旦形成,习惯成自然,便成为一种潜意识,在人生中发挥着永恒的作用。照此说来,教育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重点应当有三:

一是渴望学习的习惯。学习作为学生的主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为重要。这些习惯主要包括:形成高度自觉与追求的学习习惯,确立适合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的习惯,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科学安排学习时间的习惯,认真听讲坚持做课堂笔记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及时查漏补缺的习惯,练习写作的习惯,定时复习巩固和自我监测的习惯等。对新入学的孩子,尚需养成正确坐姿、握笔写字、听讲阅读、做好作业的习惯等,都需要家长、教师在孩子的习惯养成中加以引导与鼓励。教学实践证明,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必定有适合自身的学习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孩子成长进步的“助推器”。不少家长把主要精力用在辅导孩子学习上,不如把精力用在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比如说,一个人如果从少年时代起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长大了再培养就很困难。有人计算过,一个好习惯的养成,至少要重复21次以上才有可能得到巩固。所以有学者建议,在中小学实施校园阅读工程,促进儿童阅读,培养阅读习惯,使阅读成为必修课,即使在大专院校,阅读课也应纳入学分制管理。

二是守时惜时的习惯。时间对于孩子来说是最模糊或最容易被忽视的概念,也是造成孩子学习存在差异的重要因素。教师与家长应把包括按时上学、按时到课、按时参加学校集体活动、按时完成学业等作为“守时”的关键环节持续不断地加以强调和督促。除此,教育孩子懂得惜时亦重要。凡上过学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缺一堂课、一天课不补漏,便会影响到下一堂新课的理解与吸收,一步跟不上,便步步跟不上,日积月累,失去学习兴趣后,也就失去了进取心和未来。因此,培养孩子守时惜时的习惯,就等于教会孩子今后怎样学习、怎样进步、怎样生活。

三是增强体质的习惯。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逐渐呈下降之势:近视、肥胖、缺钙、早熟等,令人担忧。为此,将强健学生体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迫在眉睫。比如饮食。许多疾病的根源在于生活方式有问题。营养学家说:“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加点肉,五谷杂粮吃个够。”说的是一种膳食平衡。如果孩子形不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哪怕是一个很小的不健康习惯,就可能会影响他的终生健康。再比如说锻炼,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加强锻炼增强青少年体质,是事关未来的战略问题。学校与家长应当协调配合,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广大青少年每天坚持一小时阳光下的体育锻炼,形成锻炼习惯,增强体魄就有了基本保证。

除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守时惜时、健康的饮食与锻炼习惯外,还需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讲究卫生的习惯、文明礼貌的习惯、助人为乐的习惯等。须知,良好的习惯就像存储在自身的“资本”,人在一生中都将会获取到它的高额“利息”。

培养孩子独立抓住关键期


独立能力是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它会对生活和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一位老师曾经对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做过调查:第一个问题是孩子在家是否自己穿衣,第二个问题是在家时自己是否收拾用具,第三个问题是孩子在家是否能主动做些家务劳动,发现将近有50%的孩子要大人包办。

对独生子女父母来说,不在幼儿时期培养孩子的独立的生活能力,是一个后患无穷的事情。社会心理学曾做过一项有趣的调查,发现:亲子之间的纠纷,大多源于子女过分依赖父母,使父母感到力不从心,子女则因为某些要求没得到满足,而埋怨父母无能。那些从小习惯于大小事都依赖父母的孩子,自理能力都比较差,独立性也差,遇事总是指望着父母一帮到底。随着子女的需求和父母的能力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相互间不满和怨言也与日俱增,以至出现纠纷和冲突。

独立生活习惯的关键期

心理学告诉我们:当宝宝学会了走,他就乐意走来走去,帮大人拿东西,一旦学会了用勺子去盛饭,他就不断地去练习这一技能,这就是培养宝宝独立的良好习惯的时机。

具体说,2—3岁,是幼儿期中形成各种习惯的最重要的时期,因为此时,幼儿身上同时有着事事都有要自己干的独立欲望和缠着妈妈撒娇的强烈依赖性,父母一定要利用好这一时机。

2岁宝宝应具备的独立生活能力项目开始教育时间多数人学会的时间

父母为他穿衣服时懂得配合(空衣时会伸手入袖,穿裤300天13个月时自己抬腿)

大便前会有表示330天13个月

开饭时知道食物烫能安静等待,不动手打翻食物345天14个月

会自己用勺装上食物放入口内12个月14个月

会抓帽子放在头顶上12个月14个月

有大小便时会及时找便盆坐下12个月15个月

自己用勺吃饭,能吃掉全量的一半15个月18个月

自己端杯喝水不漏或少漏15个月18个月

会脱掉帽子和鞋子15个月18个月

模仿父母抹桌子、扫地15个月18个月

大小便时会拉开松紧带裤子6个月20个月

会自己洗手并擦干,学习用手绢擦嘴与鼻涕18个月24个月

自己会脱上衣18个月24个月

自己会脱裤子21个月24个月

3岁时宝宝应具备的独立生活能力项目开始教育时间多数人学会的时间

自己洗脚26个月28个月

穿鞋分左右、穿袜会拉后跟27个月30个月

自己会穿有扣的上衣和裤子30个月33个月

能到厨房帮助摘剥蔬菜,并能拿工具30个月34个月

收拾玩具、清洗茶具、扫地33个月36个月

调整教育方式

风不能吹,日不能晒,雨不能淋,能坐着不站着,能躺着不坐着,一家人围着孩子转,什么活也不用干,即使孩子该干,能干的事情,也一律由父母包办代替……久而久之,孩子的自立意识、动手能力、劳动观念等逐渐泯灭,养成不劳而获、娇懒成性的恶习,并且依赖心理就会越来越严重,那么孩子就可能永远不能独自飞翔。

《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母亲刘卫华写道:她教育孩子的一个原则就是能自己办的事,绝不包办。刘亦婷在3岁时就开始做一些打扫家庭卫生的任务,每次吃完东西,桌面和地面的果皮和瓜子壳都有由她收拾,上街买东西时候,问路问价钱也都由她出面去办。她还利用做家务时教孩子许多知识,如教女儿洗袜子时,就谈谈肥皂和洗衣粉的去污原理,女儿帮助妈妈炒菜时,就谈论糖或盐的溶解、浓度与味道的关系等等。

3-6岁养成优质性格的关键期


3—6岁是孩子性格塑形最重要的阶段,孩子85%至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快乐、自信、受欢迎的人,但是这些特质不会因为父母的希望而自然形成,更多情况下是需要家长关注和培养的。

自信心从经历中获得

很多害羞孩子的父母都有这样的感受:孩子在家的时候声音洪亮,能唱能跳,可一旦在外面就表现出羞怯。害羞的孩子通常气质安静,并遵守规则,但他们对陌生环境感到紧张和恐惧,因此适应慢,花费时间长。由于害羞孩子很少在公众面前表现,因此较少得到学校和同伴的关注;由于不爱争取,常常会失去很多机会;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激烈的竞争年代,害羞的孩子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不自信……这些都是父母需要关注的。

自信心是从经历中获得的,所以家长应该让孩子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平时应多表扬孩子的努力,而不仅仅是对结果做出肯定的评价。

培养健康的情绪表达方法

情商EQ在80%的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功,而情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情绪管理能力。经常听家长讲孩子脾气很大,每次用尽方法“镇压”下来,但过不了几天又“还原”了。其实,人人都会生气、伤心、沮丧和失望,不同的是,情绪管理能力强的人会用健康的方式表达出情绪。

在人际交往上,3—6岁的孩子还不理解友谊的真正含义,“好朋友”也仅是建立在玩具、零食等物件上的。但是家长仍然可以看到,有些孩子在一起玩得很融洽,也有些孩子很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比如故意“撩”别人,激怒别人;游离于游戏之外,很难参与进去。在情商训练中,这部分所涉及的方法相当具体,包括如何接触陌生人、如何与人开始对话、如何加入集体、怎样结交新朋友、如何面对嘲笑、游戏中应该遵守的规则等等。

3-7岁关键期:“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真的吗?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儿时的性格脾气会影响一生。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人生的头三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胜过3岁直到死亡的总和。”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孩子7岁时的数学和阅读技能会影响到他们今后是否能获得事业的成功。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真的吗?

研究者选取了1.7万多人为对象,进行了长达50多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如果孩子在7岁左右时数学和阅读技能方面非常出众,那么他们在成年后拥有较高的收入、较好的住房条件和较好的工作的可能性会明显增加。如果儿童在7岁时的阅读能力提高了一个档次,那么他们在42岁时的收入就会增加5000英镑。即使将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等因素考虑进来,这样的关联依然存在。

一项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杂志上的最新研究也发现,三岁时自控能力差的孩子,长到32岁时更有可能出现健康和财务问题,甚至会有犯罪记录。而上述推论并不考虑背景和情商情况。

据悉,来自英国、美国和新西兰的研究人员在分析了两个大型研究项目的数据后得出上述结论。参与这些研究的孩子们需要完成一系列身体检查并接受采访,以供研究者评估可能影响其生活的基因和环境因素。

研究者发现,自控力较差的孩子在长大以后更有可能出现健康问题,如高血压、超重、呼吸问题等。而这些人也更有可能出现对烟草、酒精和毒品的依赖,成为单亲家长的可能性更高,不会管理金钱,有犯罪记录等等。

研究负责人、英国国王学院和杜克大学的教授莫菲特说:“我们的研究第一次证明,孩童时期的意志力的确对成年之后的健康和财富状况有影响。”

此外,还有不少研究可以证明“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确有其存在的道理:

对比4项特征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里弗赛德分校、俄勒冈大学和俄勒冈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共同开展这项研究。

他们首先找来上世纪60年代对夏威夷州约2400名不同种族的一至六年级小学生的一份调查。调查中,这些孩子的老师依照学生日常表现,以打分方式作出性格方面的评价。

40年后,研究人员找到其中144人进行深入调查,并给研究对象接受调查时的情况录像。

研究人员主要对比4项性格特征:是否健谈,又称语言流利度;适应性,即能否很好适应新情况;是否易冲动、感情用事;自我贬低程度,主要看是否弱化自身的重要特质。

性格行为延伸

通过对比,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当年被认为健谈的孩子,中年时善于动脑,讲话流利,总是试图控制局面并表现出高度智慧;而当年被老师认为不健谈的孩子,中年时多表现为缺少主见,遇挫折容易放弃,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当年被认为适应性强的孩子,成年后多表现出乐观开朗,善于动脑,讲话流利;适应性打分低的孩子,成年后态度消极,缺少主见,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当年被认为易冲动的孩子,成年后倾向于大声说话,兴趣广泛,健谈;不易冲动的孩子,成年后多表现得胆小害羞,与人保持一定距离,缺乏安全感。

当年被认为自我贬低度高的孩子,成年后易内疚,喜欢寻求安慰,爱讲自己的消极面,爱表达不安全感;自我贬低程度低的孩子,成年后倾向于爱大声说话,善于动脑,表现出优越感

难以改变性格

研究报告主要作者、加州大学里弗赛德分校博士生克里斯托弗·内夫说,研究结论令人吃惊。

“我们仍可辨认为同一个人,”他说,“这正好说明了了解性格的重要性,因为它可以跨越时间和环境,追随你一生。”

先前研究显示,虽然人的性格可以改变,但这并不容易。

内夫说:“我们认为,性格‘居住’在人身上,它是人的一部分,生物学层面的一个部分。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仍对人的行为构成影响,但我们必须承认未来行为中性格所起的作用。”

由此可见,3岁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儿童心理专家和教育家们把从出生到3岁这个阶段称为婴幼儿期,这个阶段是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另外,他们还发现了下面的成长规律:

1.性格:孩子成年后的性格基本上在3岁之前就已经定型,3岁之后变化不大;

2.智商:儿童的脑细胞组织在3岁之前就已经完成60%,这时期的儿童脑部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

3.学习:3岁之前是儿童的感觉、记忆和思维的形成过程中最为敏感的时期,3岁之前的学习活动将事半功倍;

4.身高:3岁之前是孩子身高发展最为关键的阶段,3岁之前对身高造成的损害将永远无法弥补。

儿童心理专家和教育家们把从3~7岁这个阶段称为学前期。所谓“7岁看老”是指在7岁时幼儿的个性倾向开始形成,7岁之后,基本上就难以重新塑造了。

相关推荐

  • 关键是培养习惯 浸入新学期,各学校忙于教学准备,家长们忙于为孩子提供学习条件,众多媒体忙于引导学生。大家所关注的,还是一个孩子的教育问题。教育历来是“传道、授业、解惑”,如今有专家指出,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孩子提高学习力...
    2022-04-23 阅读全文
  • 两岁是一个关键时期 朋友送了一套育儿书,我迫不及待地挑出两岁这个部分,抢在女儿入睡后、自己入睡前的宝贵空隙里迅速看完。女儿目前正是两岁,书中的描述是个“由天使跨入魔鬼的关键”,因为他们即将变得自我中心,易怒,冷漠。 ...
    2021-12-18 阅读全文
  • 培养孩子独立抓住关键期 独立能力是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它会对生活和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一位老师曾经对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做过调查:第一个问题是孩子在家是否自己穿衣,第二个问题是在家时自己是否收拾用具,第三个问题是孩子在家...
    2021-04-05 阅读全文
  • 3-6岁养成优质性格的关键期 3—6岁是孩子性格塑形最重要的阶段,孩子85%至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快乐、自信、受欢迎的人,但是这些特质不会因为父母的希望而自然形成,更多情况下是需要...
    2021-12-21 阅读全文
  • 3-7岁关键期:“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真的吗?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儿时的性格脾气会影响一生。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人生的头三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胜过3岁直到死亡的总和。”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
    2021-03-10 阅读全文

浸入新学期,各学校忙于教学准备,家长们忙于为孩子提供学习条件,众多媒体忙于引导学生。大家所关注的,还是一个孩子的教育问题。教育历来是“传道、授业、解惑”,如今有专家指出,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孩子提高学习力...

2022-04-23 阅读全文

朋友送了一套育儿书,我迫不及待地挑出两岁这个部分,抢在女儿入睡后、自己入睡前的宝贵空隙里迅速看完。女儿目前正是两岁,书中的描述是个“由天使跨入魔鬼的关键”,因为他们即将变得自我中心,易怒,冷漠。 ...

2021-12-18 阅读全文

独立能力是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它会对生活和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一位老师曾经对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做过调查:第一个问题是孩子在家是否自己穿衣,第二个问题是在家时自己是否收拾用具,第三个问题是孩子在家...

2021-04-05 阅读全文

3—6岁是孩子性格塑形最重要的阶段,孩子85%至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快乐、自信、受欢迎的人,但是这些特质不会因为父母的希望而自然形成,更多情况下是需要...

2021-12-21 阅读全文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儿时的性格脾气会影响一生。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人生的头三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胜过3岁直到死亡的总和。”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

2021-03-10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