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8个月宝宝的控制欲
发布时间:2022-03-16 小学生十个月的语文教案 开学一个月幼儿园工作总结 一个月幼儿园工作总结范文“成长”就意味着“小月亮”在变大
“小月亮”虽然还在“大月亮”的看护下,但是,它会越来越彰显自己
什么是“成长”?
把“大月亮”比作大人,“小月亮”比作孩子。“成长”就意味着“小月亮”在变大,而“大月亮”相对“小月亮”就是在变小了。意味着两个月亮的关系发生着不可阻挡的变化:随着“成长”,“小月亮”会越来越彰显自己。“小月亮”虽然还在“大月亮”的看护下,但是,它的“自我”不断长大。
从“直立行走”的那一天开始,宝宝从此要走自己的路了,而且也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了。让我们带着欣喜与跟随的心情,来看看13~18个月的宝宝是怎样行走的,他又会走向哪里?
宝宝心语
1、我要大胆地往前走!
自从学会了走,我觉得自己的身体越来越自由,想到哪里就到哪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倒成了我的“跟屁虫”,我真是太得意了。
走得越多,步子就越稳,越不会摔跤;我可以一边走一边看风景,不像以前好像喝醉了酒似的跌跌撞撞、歪歪扭扭,脚丫总有点不听话。现在,我想走就走,想停就停!
不过,这样一来,把大人们弄得比较累。奶奶爷爷年纪大了,总怕我走得太快、太远,所以他们老要担心,“毛毛,慢一点,别摔了”、“毛毛,别走远了,就在附近玩吧”。。。。。。
可他们哪里知道,我有好多东西想看,有好多东西要摸;我喜欢自己动手动脚的感觉,我不喜欢听大人说,“别动”、“别跑”、“别摸”……
给妈妈爸爸的话
长大的标志就是孩子能够做越来越多的事情,能够控制事情的发生、发展与结果,能够让自己成为事件的中心人物。随着宝宝行走越来越熟练,他们想控制世界的欲望越来越强烈。这是成长必然的阶段。你会发现,当你为他走得好而开心的同时,他开始不断给你惹麻烦了:捡地上的脏东西,乱碰爸爸的电脑,捣腾奶奶的眼镜,甚至会爬到阳台上等等。
这些都是宝宝“控制欲发展”的表现。当1岁左右的宝宝开始知道“我不是东西”后,他们就开始了“控制”的旅程。他们要在不断的控制中,认识事物、体验自我,无论游戏还是平常生活,他们都希望事情能按自己的意志进行。一旦受到阻止,他就会发脾气,大哭大闹。yjs21.CoM
面对宝宝这样的“成长”,爸爸妈妈很不适应。那么,我们又该如何保护孩子合理的“控制欲”呢?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4个小办法控制脾气大的宝宝
快乐魔法盒
小妞脾气很大!
有一天晚上,她尿完尿,我把纸巾折好递给她,她要我帮她擦屁屁,我说:“我们约定好小便自己擦,大便妈妈擦呀。”
结果竟然触发了小妞的情绪开关:“就要妈妈给我擦。”即使我给她擦完之后,她也是一遍遍哭着跟我说:“你为什么不帮我擦屁屁,就是大便的!”我真是哭笑不得!
看着情绪失控的小妞,我也有点Hold不住自己,有点不耐烦,觉察到自己情绪不稳,我深深呼吸,先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耐着性子使用3招常规灭火器:抱抱,共情,转移注意力。
待小妞平静以后,我把「正面管教」里面的手掌大脑,用动物化的方式跟小妞又讲解了一遍。然后再一次约定,当我们情绪失控,愤怒的时候,用大拇指弯进掌心的手势,互相提醒。
我妈妈总是很心疼我,看小妞冷静下来了,忍不住对小妞一顿说,我对着我妈背着晓晓做了一个闭嘴的手势,小妞余光瞟见了我在做手势,立马现学现用,对我妈做了一个掌中大脑掀开的手势,意思是:你现在生气了,你需要冷静!
第二天早上,就有了实践的机会,吃早餐的时候,小妞又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在她还没失控的时候,我亮出了手势,并问到:“现在该怎么做才能关起小怪兽?”
小妞说:“要抽小纸条!”于是我把她的“快乐魔法盒”拿给她,她抽到一张“妈妈抱抱”的纸条,我抱了抱小妞,问到:“现在,小怪兽关起来了吗?”妞愉快地说:“关起来啦!”这时候,我不忘即时鼓励小妞:“宝贝,我们约定的手势提醒,你真的做到啦!”
这个「快乐魔法盒」是小妞和我一起做的,我们把小妞很喜欢做的事情,用简笔画的方式画在小纸条上,折起来,放在一个盒子里。我们事先约定好,如果伤心难过生气了,可以来抽一张小纸条,让自己感觉好起来。
感觉好才能做得好!
2
烦恼和愿望
又一天晚上。
小妞在床上翻跟斗,我扶了一下,跟我哭了半小时,一个劲儿问我:“你为什么要扶我呢!”后来,洗澡的时候,没经过她同意给她洗了头,又跟我哭半小时,一个劲儿问我:“你为什么要给我洗头发呢!”
搞得我心情很差,不想陪她看书,她又跟我哭半小时:“要看书要听凯叔。”自己当时特别拧巴特别轴,就是不想理她。
因为晚上睡前没有看书听故事,小妞半夜三点醒来哭着要看书要听凯叔讲故事。天哪,这个熊孩子!求妈妈当时的心里阴影面积!
早上起床后,我针对此事跟小妞进行了一番讨论。我做了一个蜘蛛的手势跟小妞说:“妈妈有一个烦恼,就是,晓晓半夜醒来非要看书听故事。”然后,我又做了一个挥动魔法棒的手势说:“妈妈希望,晓晓夜里醒来,能够抱着妈妈继续睡觉就好了。”
小妞学着我的手势说:“我有一个烦恼,就是妈妈不让我看书,我希望呀,妈妈让我看书不睡觉就好了。”
我继续说:“可是,夜里,星星在睡觉,月亮在睡觉,你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也在睡觉,书里的小动物们也睡了,他们希望好好睡觉呢。”
妞说:“我只是夜里想看书想听故事啊。”
我说:“哦,你只是想啊,并不是真的要啊,那下次妈妈提醒你好不好?”
妞说:“你要轻轻地提醒我,不能生气地说,要不然我会头疼的!”
我演练了一遍,轻轻地跟小妞说:“宝贝,妈妈知道你喜欢看书听故事,现在是夜里,天一亮一醒来我们就看书听故事好不好?这样提醒你可以吗?”
妞满意地说:“这样就可以的。”
半夜厮杀惨败的事儿我是不会告诉你们的,配图是【学校讲师班】的带领活动“烦恼与愿望”的活动流程,我和小妞做的是极简版。
3
说出感受
昨天晚上,小妞看着天上的飞机说:“妈妈你看,这是我们一起坐过的飞机。”我抬头看了一眼,正要回应她,她紧接着又重复了一遍:“妈妈你看,这是我们一起坐过的飞机。”
我低头看着她,刚要说话,我真的真的真的只是晚了几秒钟,她就爆发了:“你为什么不理我!”
我妈妈在阳台叫我们回去吃晚饭,喊了好几遍晓晓,她都没应声,我替她回应了一声:“诶!”小妞又爆发了:“你为什么要答应,不是叫你的!”
Emma,好心累!
中间过程不表,最后的最后,牵着小妞的小手绕着小区遛弯,一边跟她聊天,此时,她已经平静了下来。
我:“妈妈没有及时回应你的时候,你是什么感觉?”
妞:“是生气的感觉!”
我:“除了生气,还有什么感觉?”
妞:“还有难过的感觉。”
我:“下次你生气难过的时候,直接告诉我你的感受,好吗?就像这样。”
我给小妞做了一番演示:“妈妈,我跟你说了两遍,你都没理我,我很生气!”然后邀请小妞来练习一下,小妞插着腰,假装气鼓鼓地说:“我说了两遍了,你没理我,我很生气,我不跟你玩了!”
此刻,我不禁感叹,如果没有大哭和发脾气,只有大手牵小手,一起散步走,多美好的画面呀。
4
转移注意力
晚上,小妞不想睡觉,各种作和哭,要喝水,爸爸给倒了水,不喝,要妈妈倒,还把水洒到了床上。奶爸也跟着添乱,把杯子里剩余的水泼在了床上,然后撤了。
我跟小妞说:“我们先说好,妈妈给你倒,喝完就睡觉。”然后给她倒了水,妞一看继续作:“太少了,要好多好多。”
我耐心地说:“你喝完我再给你倒啊。”妞不干发脾气:“就要好多好多,就要!”
我看这苗头不对,小妞此时已然听不进任何解释和劝告。我一扭头,看到床上的水印,说:“咦,你看,你画的这个水印好像一个小怪兽啊,这是胳膊,这是身体。”
小妞一下子提起来兴趣,注意力就跟我走了,我们就着她的水印和爸爸的水印做了一番讨论,她的画的是什么,爸爸画的是什么。讨论结束,小妞的情绪小怪兽早就没了踪影,她看着手里的水杯,平静地说:“还是喝了吧。”然后咕咚咕咚把水喝光了。
灭火器之一:转移注意力很好使。
5
儿童社会情感发展
最近小妞经常爆,我真的挺烦恼的,今天早晨上班的路上,听了正面管教高级导师Kelly的【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宣讲课,我又释然了。
3岁的孩子发脾气真的太正常不过了,她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脾气,不发脾气才是我们要担心的,这是成长过程的必修课,是必要的冲突,是培养孩子情绪管理的好机会,这也是自己情绪管理的好时机。
路漫漫,养精蓄锐,用愉悦的心情迎接小妞的各种挑战。
教宝宝控制情绪的公式
导读:让孩子掌握这些基本的生活常识和行为规范是人生的基础课,要比多认些单词、多学点算术更重要。
奥斯丁是我的一位美国友人的孩子,6岁时就上了学。
奥斯丁上学没多久,父母就发现了他的变化。不小心碰了妹妹,他马上就会说“对不起”。家里来了客人,他会像主人一样与客人握手,还要说一句“见到你很高兴”。坐车的时候,他还会提醒爸爸一定要系好安全带。这些当然都是他在学校里学到的。
奥斯丁的母亲认为,让孩子掌握这些基本的生活常识和行为规范是人生的基础课,要比多认些单词、多学点算术更重要。后来,我又看到奥斯丁从学校里带回的一张漫画。那张漫画的上方写着“保持镇静”几个大字,下面是一道公式:1+3+10=镇静。漫画中有个大头娃娃在讲解这个公式,“1”是告诉你自己,“要镇静,放松!”;“3”指的是深呼吸三次;“10”的意思是“开始慢慢地从1数到10”。画的最下方写着“保持镇静使我能够采取负责任的行动。”奥斯丁的母亲告诉我,这是学校里老师讲“自我控制”时发的,老师要孩子们在生气的时候按着这个公式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自我控制”听起来似乎是一个成年人的话题。而在美国的中小学教育中,它其实已经成了一个重要内容。
如何让2岁宝宝学会控制情绪
导读:尽管分散注意力能阻止宝宝情绪失控,但对父母们而言,和宝宝谈论他的感受也是至关重要的。当然,你不可能期待一个2岁的宝宝能告诉你他很愤怒、孤独或者无聊,因为他没有足够的自控能力和相关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2岁宝宝的注意力往往只能持续很短的时间,因此,父母们往往会感觉他的情绪波动非常大。这时的宝宝正在学着独立,对他们而言,每一次成功都会为他们带来无以伦比的快乐。当他完成一项新任务,比如:用蜡笔画画,做拼图游戏,他会感到非常自豪。
但当拼图拼不好,或被阻止在墙上画画时,他又会表现出非常不满和沮丧。
但对爸爸妈妈而言,最大的挑战是既要帮助宝宝自立又要使他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特别是那些消极情绪。
挫折感:让宝宝的情绪像在“荡秋千”
尽管2岁宝宝已经开始有了语言表达能力,但与人交流的能力还是十分有限,常常不能很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宝宝生气的原因,常常是因为大人不明白他的意思。
另外,2岁宝宝遇到自己不满意的事情时自控能力往往比较差。当得不到他想要的东西时,感觉就像到了世界末日。当妈妈对他说不能做什么事时,他感到完全没有可选择的余地。
所幸他们的沮丧不会维持太长时间。他很容易对某件事物发生兴趣,但注意力很快又被其他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宝宝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的时间不会超过几分钟。因此,聪明父母只要充分利用宝宝注意力分散的特点,就能从容控制宝宝的情绪。
如果宝宝不高兴或是遇到了挫折,你可以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活动上去。例如:当思思在厨房里吵闹着要玩小刀时,妈妈会把她带到一水池的肥皂泡面前分散她的注意,她很快会安静下来。另外,场景的迅速改变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安静地把思思从厨房带到房间里去,那里有许多吸引她注意的东西,玩具恐龙、图书都可以让她忘记刚才的不愉快。
和宝宝谈感受,教他区别不同的情绪
尽管分散注意力能阻止宝宝情绪失控,但对父母们而言,和宝宝谈论他的感受也是至关重要的。当然,你不可能期待一个2岁的宝宝能告诉你他很愤怒、孤独或者无聊,因为他没有足够的自控能力和相关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你可以教他如何表达自己,“那件事一定让你很生气”,或是“你看上去很伤心”,诸如此类的话能帮助宝宝认识到有很多的语言能描述自己的内心感受。最终,宝宝会认识到这些感受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比如:如果每次宝宝都拼不好拼图,你说,“哇,你真的很生气”,多重复几次,宝宝就会把这句话和他自己的感受联系起来。当宝宝快3岁时,开始能理解像生气、伤心等词的意思,很快,他就能谈论他的感受了。
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忽视宝宝那些不正确的行为。你需要了解宝宝的感受,例如,询问宝宝对丢了东西是否很伤心,或是对妈妈占着电话聊天感到生气,然后你应该让他知道因此而尖叫或打人都是不被允许的。尽管宝宝还不能完全理解这些讯息,但是这种交流能为他形成一种理念奠定基础,那就是:过激的情绪,甚至消极情绪都是生活中很平常的,但是伤害和破坏性的行为是绝对不被允许和容忍的。
要教宝宝区分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当宝宝满意高兴的时候,你可以说,“我看你真的很喜欢吃冰淇淋”或者“和爸爸妈妈玩捉迷藏的游戏让你很快乐,对吗?”这可以帮助宝宝区分积极和消极的情绪,可以教会他认知所有的情绪,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都是生活中很正常的。
学会控制情绪,学会理解他人
2岁的宝宝大都以自我为中心,不明白别人也有情感。一旦宝宝能够区别自己的情感,他也会将那些表述的词语用于其他人。
一个2岁大的宝宝如果曾和妈妈谈论过生气,便会了解生气的感受。当妈妈说:“宝贝,我也生气”时,宝宝就会意识到妈妈也有和自己一样的感受。这就是体会别人情感,识别他人感受的开始。这种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非常漫长的循序渐进、持续整个童年的过程。
婴儿时期是教宝宝去理解自身和他人情感的最佳时期,因此早教应多谈情感问题,当你在教宝宝一种行为为什么是对的或错的时候,就是在向宝宝展示其他人的感受,如“我们不可以打人,因为这会伤害到别人,让别人感到难过”或者“他这种事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不会难过吗?”。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感受,与人为善,这些对宝宝将来在社会上获取成功会起到很大的帮助,如果宝宝没有学好这一课,那么未来的生活对他来说会非常困难。
运用游戏的情感力量,扩大情感视野
还有一种方法是设法扩大宝宝的情感视野:坐在地上用玩具或毛毛熊和他玩角色扮演的游戏。这可以帮助宝宝更好地了解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例如,你可以描述其中一只动物如何喜欢被搔痒痒而另一只却不喜欢。如果宝宝时常感害怕,角色游戏是一种最好的办法,你可以扮成妈妈去上班,让宝宝想下一步可能发生什么事情,然后你们共同去解决这些问题。这种游戏能深植于宝宝的头脑里,假扮的游戏虽然简单却是十分有效的获取信息的活动,它让你了解宝宝在想什么并感受到了什么,为你和宝宝之间建立更为融洽的关系提供极好的机会。
一个月宝宝游戏
小红帽小蓝帽
游戏准备:
红色、蓝色的小帽子各一项(手套亦可)
游戏方法:
1、家长分别将两项小帽子套在两只手上,吸引小宝宝注意;
2、给小宝宝念儿歌“小红帽,小蓝帽,一眨眼睛不见了”;
3、念“小红帽”的时候,将戴小红帽子的手稍稍举高,在宝宝面前慢慢晃动两下;
4、念“小蓝帽”的时候,将戴小红帽子的手稍稍举高,在宝宝面前慢慢晃动两下;
5、念“不见了”的时候,速度稍快的将两只手背到身后,或者将一只手背到身后。
专家指导
这个游戏不仅可以帮助小宝宝区别两种颜色的不同,而且通过把帽子藏起来,可以帮助宝宝感觉数量变化,锻炼空间知觉并感受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
贴心提示
1、帽子的颜色要纯正,也可以选择其他两种对比强烈、颜色鲜艳的帽子;
2、游戏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把帽子藏起来2-3次,让宝宝认识到帽子的空间变化就可以了;
3、当宝宝对游戏表现出兴趣下降的时候,可以换另外两种颜色的帽子再玩这个游戏。
好娃娃找妈妈
游戏准备:
把小宝宝放到柔软的床上或摇篮里,让宝宝舒服的仰卧,
游戏方法:
1、妈妈先俯身面对小宝宝,与小宝宝视线相对;
2、妈妈慢慢的转身,移动到宝宝的侧面,一边移动,一边说:“妈妈呢?”“妈妈在哪儿呢?”
3、慢慢地移回到宝宝的视线之内,一边移动,一边说:“妈妈呢?”“妈妈在这呢!”
4、拿起宝宝的小手,触摸一下自己的鼻子或者脸颊,逗宝宝笑,反复两三次。
好娃娃,找妈妈,妈妈妈妈哪去啦?娃娃娃娃你别急,你的妈妈在这哪!
专家指导
一个月的宝宝已经能听出妈妈的声音,通过这样地游戏,可以增进妈妈和宝宝之间的感情,让宝宝感觉愉快,可以锻炼宝宝的听力,为宝宝掌握语言打下最初的基础;还可以锻炼宝宝的头部灵活性,提高宝宝的运动能力。
贴心提示
1、小宝宝非常容易疲劳,游戏时间一定不要太长,每次两三遍即可;
2、小宝宝的转头能力还很落,因此,妈妈移动的角度不要太大,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稍稍大于宝宝能转动的角度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