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2-5岁孩子的约束训练

发布时间:2022-04-20 幼儿故事2岁 幼儿故事5岁 18岁生日祝福

2~5岁的孩子懂得了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时,家长要对他们不好的表现给予惩罚。如果他还是要乱碰东西,你可依次采取以下办法:

1.明确是非。

非常明确和严肃地告诉孩子可以做什么事情和不可以做什么事情。

2.预备替代物。

出门前为孩子准备一件玩具或一本书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3.坚持到底。

如果孩子坚持要乱碰他喜欢的有危险的东西,家长要把孩子的手抓住,严肃地说:“不行。”绝不能因看孩子可怜又允许孩子去碰东西。坚持到底是问题的关键。如有必要,带孩子离开这个地方,领孩子去一个可以让孩子有事做的地方。

4.约束训练。

家长握着孩子的手去接近禁止孩子乱碰的东西,然后家长严厉地说:“不行!”随后,把孩子的手拉回来。把这个动作重复做上三四次。下一次,当孩子自己克制住乱摸东西的欲望时,家长一定告诉孩子能这样做有多么了不起。

5.令行禁止。

如果孩子不服从家长的命令,又随便乱碰东西,家长可对孩子说:“现在你必须坐上1分钟,不许动。”家长说过后一定要实行。无事可做会让孩子感到时间很难熬,这样会使孩子停止调皮捣蛋。孩子停止后,家长要热情地表扬孩子。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训练6-12岁孩子注意力的方法


孩子在6-12岁的阶段时,大脑在急速发育,很多孩子也就是在这个时间段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这个也称为注意力缺陷.是由于大脑发育失衡导致,如果是这样,如果你对于孩子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坐不住,老走神等问题.你就要注意了,因为有可能是注意力缺陷。

下面给大家分享几个6-12岁孩子注意力训练的方法.父母平时在家都能做的.因为各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不能保证孩子通过以下的方法产生效果.如果有问题,可以询问专业老师.

1.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心的家庭环境.

心安定了,孩子才会安心而享受地去做某些事情.否则,他只能惶恐地纠结于各种"不安心"因素,难以专注.

2.当孩子做某件事情很投入时,尽量不去打扰他.

避免关注过度孩子,以免孩子形成依赖,缺乏自主性.当没有人陪伴或者给孩子安排活动时,他就会内心惶恐,无所适从.

当不得不打断他的时候,走到他身边,蹲下来,对他说:"我看你好专注呀(顺便竖个大拇指)!对不起,现在我们……(陈述理由,告知后续的活动.)"如此,孩子觉得自己被尊重,他就不会因为被打断而闹情绪,内心就不会产生对抗的能量.他的心更安定,专注力自然就会发展得更好.

3.电子产品可以偶尔玩之,绝对不能当做电子保姆.

尽量陪伴孩子投入地玩游戏,参与他的游戏,引领他玩得更深入、更长久、更有创意.孩子自然可以将注意力更长时间地集中于某项活动.

4.当孩子痴迷于某项活动或某个事物时,顺应他的需求.

当孩子对某项活动产生兴趣时,为他提供更多与之相关的资讯、材料、可能的相关活动,让他跟与其相关的事物关联,并帮助他横向或者纵向去拓展,发掘出更多有趣的元素,将探索的触角伸向更多可能的方向.

5.某些小游戏,也是拓展孩子专注力很好的练习.

如,将某个小物件放在手心里倒腾,猜最后在哪只手里.或者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去关注某些事情,观察某些事物的变化,如季节、光影、色彩等的变化.引领孩子享受这一切,并且不给他压力,他的有意注意自然就会在这一类活动中获得发展.

由此可见,专注力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也不是一个需要刻意去训练的事情.有心,每时每刻,我们都在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2岁宝宝运动训练方法有哪些?


1、锻炼宝宝手指的灵活性

宝宝2岁时,加强他的手指灵活性,可以促进大脑发育。家长要带宝宝一起做手指操。跟着音乐节奏,让每个手指都运动起来,还可以经常让宝宝拿一些东西。和宝宝一起搭积木就是很好的选择。

专家建议:用手指拿东西,可以刺激大脑。

2、锻炼宝宝眼脑与脚的协调性

这时候宝宝已经会慢慢走路,当孩子可以独立行走时,家长要锻炼宝宝学会自由支配双腿与双脚的运动。比如:让孩子多上下楼梯。

专家建议:多让孩子玩各种玩具,让他们体会游戏的快乐。

3、开发宝宝运动能力

宝宝2岁开始就喜欢和别的小朋友玩游戏,也可以独立完成简单的游戏动作。所以家长要多带宝宝出去玩,这样可以促进孩子反应能力与肌肉的发育。

专家提醒:由于孩子的破坏能力很强,要经常检查他玩过的玩具,以防孩子破坏的地方会割破手指或扎到眼睛。

4、玩沙子、捏胶泥对孩子好处多

几乎每个孩子都喜欢玩沙子、捏胶泥。家长千万不要怕脏不让孩子玩,因为对于宝宝来说,玩沙子捏胶泥是一种很好的启发性的游戏。而且沙子也不脏,它里面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元素。家长要教孩子玩各种沙子游戏,引发孩子的兴趣。

专家提示:在玩完沙子、捏胶泥后一定要给宝宝把手洗干净。

5、鼓励宝宝随意涂画

2岁孩子对涂画很有兴趣。家长可以给他准备笔与纸,让他可以随意涂画。不管画得好不好,家长都要表示鼓励,让他对画画的兴趣更浓。(美感教育方法:孩子从小绘画可增强美感)

专家提示:注意不要让宝宝独自拿钢笔或圆珠笔玩。

6、鼓励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要从小教宝宝和别人相处,只要家长多带宝宝和外界接触,就能养成他们好的性格与学会怎么和别人相处。

专家提示:在饭后半小时不要剧烈活动。

7、培养宝宝的主动性

宝宝从2岁开始就逐渐独立,有了自己的意识,什么事都想自己做。家长对此不要制止,适当的启发与引导他,因为主观能动性是智力开发的动力。

专家提示:让宝宝远离危险物品。

8、培养宝宝自立的生活习惯

让宝宝学会自己吃饭、饭前便后自己洗手、自己穿衣服或者穿鞋子的好习惯。

在宝宝运动训练时,家长们不要过于溺爱小孩。希望这些方法对年轻的家长们有帮助。另外在平时的生活上,也要让宝宝不断练习一些小运动。

约束孩子任性的六大妙招


1、采用“负强化”的方法

任性,哭闹,家庭教育当孩子任性时,有的家长大声训斥、恐吓,甚至打骂,这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有可能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孩子进一步用任性的行为来与家长抗争。家长可以用“负强化”的方法,即以不予理睬的方法来对待孩子的任性。

例如,孩子吵着要买玩具,甚至在地上打滚,父母可采取不劝说、不解释、不打骂的方法,让孩子感到父母并不在意他的这些行为。

当孩子闹够了,从地上爬起来时,父母可以说:“我们知道你不开心,但你现在不闹了,真是一个好孩子。”并表示出高兴、满意和关心,跟孩子讲道理,分析他刚才的行为对不对。

2、在情绪上表示理解

在情绪上表示理解,但在行为上要坚持对他的约束如吃饭的时候,孩子忽然想起爱吃的菜今天没有,就生气地拒绝吃饭。即使冰箱里有原料,母亲也不应该迁就孩子给他做,应明确表示饭菜准备好了,就不应该随便更换。如果孩子继续闹,可以让他饿一顿,等他感到饥饿时,自然会找食物吃。

3、采用暂时回避的方法

有些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就纠缠不休,这时,家长可以暂时不去理他,让他感到哭闹的方法是无效的,他就会停止。事后可以与他坦诚地交流,让他说明原因。在这时再进行说服教育工作。这种方法对于理智水平较差的家长可能难于做到。

4、榜样暗示法

当孩子出现任性行为时,家长可以用电影、电视或图书故事中的典型人物的具体形象、具体情节和行为活动给孩子看或讲给孩子听,使他从中受到暗示,得到启发和教育。

5、有趣物体吸引法

家长可以从孩子任性的指向性和动机中发现一些蕴藏着的积极的可培养的心理因素,即所谓的“闪光点”加以诱发和引导。这样做,可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当然,解决孩子任性的方法还很多,关键在于培养孩子认识和判断事物的能力。

6、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父母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想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改变孩子的任性行为。如一个跟着母亲购物的儿童,在商场里玩得很上瘾。母亲急着赶回家,可他就是不愿意走。

如果母亲说,“我们回家吧。”他可能坚持要在商场玩;如果母亲说,“走,妈妈带你去坐汽车。”他可能愉快地答应了。然后妈妈领着他坐公共汽车回家。

当然由于孩子任性的表现干差万别,因此解决任性的方法也要根据因人因时因事加以实施,宗旨在于给孩子提供适当的约束,增加其心理自控能力。

解读2-3岁孩子的心理


有句俗话是:两三岁的孩子,连狗都嫌。是的,他们从那么乖的一个“小天使”,变成了一个“小魔头”,不听大人使唤了,搅马桶是他们的强项,冰箱上有他们的手印,时不时要噘起小嘴说:“不!”……当他们终于上床睡觉了,你不觉轻松了半截,长叹一声:“小鱼儿终于走出恶人谷了!”

2岁,情感开始丰富

当你正为工作的事情苦闷的时候,一脸失落地躺在沙发上,这个小不点或许已经悄悄地爬上沙发,冲你一笑呢!这个时候,可能你会惊讶,这个曾经事事都让你操心的孩子,怎么能看出你已经累了,给你安慰?

解读:因为他们正学着去爱。一个两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学着理解别人的情绪,比如,他能读出妈妈脸上的表情,知道妈妈累了;看动画片时,看到唐僧把孙悟空赶走了,会为孙悟空感到难过而落泪,这时,他不但能够察觉到别人的情绪反应,而且已经能够体验到别人的难过。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这种情绪反应能保持适度敏感和积极态度,你就为孩子“爱”的情感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

喜欢说不

“不”已经非常频繁地出现在一个两岁孩子的身上,“我不要!”“不好!”“不吃这个!”他们怎么就不乖了呢?

解读:两年的成长,已经让这个小家伙变得更有能力了,他们不再满足于爸爸妈妈抱着他们到某个地方去,同时他们开始逐渐把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分清楚,特别是把自己和他人分清楚,此时,他们成为了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小大人”。当他们发现爸爸有爸爸的想法,妈妈有妈妈的想法,而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想法的时候,他们会有那么一点点的焦虑,因此,他们要通过某种方式来确定自我的感受,说“不”是最常见的表现,通过与别人不同的意见来确认自我价值的存在。比如,当妈妈提出我们出去吃饭吧,他很可能说:“不!”然后你告诉他:“那,你到奶奶家去吃,爸爸妈妈出去吃。”他很可能说:“不!”然后却紧紧地跟在你们后面。

给父母的建议:切不可乱了方寸

在这个时候,千万要坚持住,不要因为孩子的变化而乱了方寸,大吼大叫。打骂是没有用的,平静地接受这场风暴,对待他们不要强制,不要粗暴,也不能迁就和纵容。通过书籍或者其他途径对这个时期的孩子的心理发展做充足的了解,这样你就有了一个精神支撑。你保持积极的态度,你积极地应对,孩子的情绪和情感就会朝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同时,建议爸爸妈妈们分给孩子一些小任务,比如,让他们在吃饭前,摆摆小板凳,拿自己的小饭碗;或者,夏天的时候让他们自己洗洗小手绢,没洗干净不要紧,关键是给他们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

如何训练孩子的思维


1、要善于对孩子发问、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发问对于培养孩子是很重要的。要想激发孩子的潜能及创造力,父母必须掌握向孩子发问的形式和技巧。要善用发问的技巧,也学会听孩子发问。发问时,不要只问对或错的封闭式问题,最好依据孩子的能力,问一些没有惟一答案的开放性问题。孩子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这对孩子思维的发展极其重要。或许有些父母会问,如何才能让孩子想问、会问?要让孩子想问题并提出问题,一个重要的做法、是安排一个情境,以激发孩子想问的兴趣。其次,鼓励孩子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在孩子的天性中,有一种求知的欲望、他们心中原本有着无数个“为什么”,想了解这个奇妙世界的本来面目。

2、训练孩子的发散思维,就是可能有多种答案的问题——有时问题在开始时并不十分明确。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大量问题都是属于这种类型。解决这类问题,除了要努力明确问题外,还要打破平时习惯想法的束缚,将自己的思想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扩散开去考虑问题,这叫“发散思维”;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往往是很多个创造性的设想,并且不能绝对他说哪个设想最好,只能根据实际的情况,评定某个设想更为合适。

3、学习分类法即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东西根据某些相同点将其归为一类,如根据颜色、形状、用途等。父母应注意引导孩子寻找归类的根据,即事物的相同点。从而使孩子注意事物的细节,增强其观察能力。

4.建立时间概念幼儿的时间观念很模糊,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理解其含义,对孩子来说,无疑是必要的。清楚“在……之前”、“立即”或“马上”等词语的含义。

为何一定要在13岁前训练孩子记忆力?


记忆力什么时候培养?用什么方法训练?为什么认汉字可以增进脑力发展?为何一定要在十三岁之前打定一生的文化基础?

这篇摘录,告诉您答案!

信不信,由你!相信就做,不相信,十年后你再后悔就来不及了,来不及了!

1、你烦恼什么呢?这种书(经典)读一章不够,二章、三章、五章、十章、二十章、一百章乃至于五百章一千章,你还要教我们的国语吗?你还要教白话文吗?

尤其是幼儿园的小孩子,乃至于二三岁的小孩子,你要教他认字,用这种方法最快。

那些小孩子什么字也不认识,拼音也不认识。但是最好他有书,他书拿颠倒了没关系。因为我们人类认字,不是认那个意义。

2、不是用意义来认字,乃是用图案来认字。汉字具备有非常的明显的图案的性格。这一种的图案的认识,可以增进他脑力的发展。

3、一个儿童的记忆力是人生一辈子当中最好的时候,黄金时代。从出生开始就成长他的记忆力,这个时候如果训练他的记忆力,可以成长五倍到十倍以上,乃至于有的人能够过目不忘。

4、现在我所看到的读经孩子,具备有过目不忘,读二遍三遍就把一篇文章背起来的人越来越多。凭什么?凭有训练。

十三岁之后就不能训练了。所以我们利用他强大的记忆力,他还不能理解的时候,我们就自然地教他,只是记忆不必了解。

怎么记忆?就是反复练习。反复几遍呢?要看孩子的资质,但是我建议反复一百遍。

5、一般的孩子五十遍会背,反复到一百遍,终生不忘;资质比较差的孩子,反复到一百遍,他会背,但是他还是会忘记,没有关系,乃至于他一个字都不记得,没有关系,他至少比一般的人程度还要高。

6、你这样教了以后,他的注意力渐渐地能够集中,他的记忆力渐渐地能够提升,注意力集中,记忆力提升,他的语文程度渐渐地增长,语文程度一增长,理解力就跟着增长。

7、我们有另外一种让数学、科学学得更快更好的方法,就是增长他的内在的学习能力,要增长内在学习能力;

必须按照人类自然发展,人类首先发展的是语文,然后才发展思考,所以不要在这么小的时候,训练他的思考,是没有用的,违背天理。

现在你训练他的语文,正是他的时期,大好时期。语文的训练,刚才说过,记忆力提升对他一辈子的学习都有莫大的好处。

8、记忆力什么时候培养?十三岁之前,用什么培养,用语文来培养,不是叫他背数学公式,叫他背这些经典著作。

语文能力好了,理解力好了,阅读能力也好了,他就喜欢读书,所以到时候老师只供给他课外读物看就好了。

9、我们一个学期只教一本语文课本是不够的,我们除这本语文课本之外,我们要让他一个学期最少能够看三百本到五百本的课外读物;

所以如果开始教读经的老师,你会渐渐发现孩子的程度,比你越来越好,你是不够资格指导他的。

10、但是,一定要在十三岁之前打定基础,打基础的方法就是:不管懂不懂,把重要的东西放到肚子里面;

相关推荐

  • 适合2-8岁孩子的注意力训练法 第一练:听课不走神 训练目的:训练孩子的学习能力,促使孩子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写作业,考试不粗心,提高学习成绩。 训练要求:每天训练10分钟,放学后在家里写作业前训练,由家长监督训练情况,必须每天坚持训...
    2022-01-29 阅读全文
  • 训练6-12岁孩子注意力的方法 孩子在6-12岁的阶段时,大脑在急速发育,很多孩子也就是在这个时间段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这个也称为注意力缺陷.是由于大脑发育失衡导致,如果是这样,如果你对于孩子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坐不住,老走神等问题...
    2022-01-24 阅读全文
  • 2岁宝宝运动训练方法有哪些? 1、锻炼宝宝手指的灵活性 宝宝2岁时,加强他的手指灵活性,可以促进大脑发育。家长要带宝宝一起做手指操。跟着音乐节奏,让每个手指都运动起来,还可以经常让宝宝拿一些东西。和宝宝一起搭积木就是很好的选择。 ...
    2021-01-04 阅读全文
  • 2岁至3岁语言能力培养与训练方法 2岁至3岁的孩子已处在语言表达的阶段,加上他有了许多生活的经历和认识了万事万物,这个时期教他把话说完整,并且说得有条理一些,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这个阶段孩子的语言能力的发展会产生一个飞跃,发生质的变化,...
    2021-07-24 阅读全文
  • 约束孩子任性的六大妙招 1、采用“负强化”的方法 任性,哭闹,家庭教育当孩子任性时,有的家长大声训斥、恐吓,甚至打骂,这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有可能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孩子进一步用任性的行为来与家长抗争。家长可以用“负强...
    2021-02-01 阅读全文

第一练:听课不走神 训练目的:训练孩子的学习能力,促使孩子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写作业,考试不粗心,提高学习成绩。 训练要求:每天训练10分钟,放学后在家里写作业前训练,由家长监督训练情况,必须每天坚持训...

2022-01-29 阅读全文

孩子在6-12岁的阶段时,大脑在急速发育,很多孩子也就是在这个时间段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这个也称为注意力缺陷.是由于大脑发育失衡导致,如果是这样,如果你对于孩子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坐不住,老走神等问题...

2022-01-24 阅读全文

1、锻炼宝宝手指的灵活性 宝宝2岁时,加强他的手指灵活性,可以促进大脑发育。家长要带宝宝一起做手指操。跟着音乐节奏,让每个手指都运动起来,还可以经常让宝宝拿一些东西。和宝宝一起搭积木就是很好的选择。 ...

2021-01-04 阅读全文

2岁至3岁的孩子已处在语言表达的阶段,加上他有了许多生活的经历和认识了万事万物,这个时期教他把话说完整,并且说得有条理一些,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这个阶段孩子的语言能力的发展会产生一个飞跃,发生质的变化,...

2021-07-24 阅读全文

1、采用“负强化”的方法 任性,哭闹,家庭教育当孩子任性时,有的家长大声训斥、恐吓,甚至打骂,这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有可能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孩子进一步用任性的行为来与家长抗争。家长可以用“负强...

2021-02-01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