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力复习课件

发布时间:2023-09-05 复习课件

力复习课件范本十五篇。

我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平日里的学习中,幼儿园教师时常会提前准备好有用的资料。资料可以指生产、生活中必需的东西。如:生产资料;生活资料。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你是不是在寻找一些可以用到的幼师资料呢?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力复习课件范本十五篇,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力复习课件【篇1】

《第四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的 55个生字,正确读写 “沐浴、训斥” 等 49个词语。筛选出易错、难记的字词重点强化巩固。

2、以读为本,能够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读通读懂课文,背诵相关课文。

3、回顾课文内容从不同人物身上体会做人的道理。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

2、复习课文,体会作者用饲准确、生动。教学方法与手段

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课件

本单元教材围绕“自尊自强”为主题,编排了主题课文《倔强的贝多芬》《女主人与乞丐》,“快乐读书屋”《山路那头的母亲》《贫困人家》,“能说会写”和“语文七色光”。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与作者或文章中的人物进行心灵对话,从名人及普通人身上感悟做人的道理。教 学 流 程[句怡美 WWW.jyM1.coM]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复习语文第四单元 “自尊自爱”(板书)

二、回顾课文内容

同学们,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自尊自爱。围绕这个专题安排了哪些课文?(师板书)这四篇课文都用故事的形式向我们说明的一些深刻的道理。

三、预习成果展示:

1、表扬完成复习提纲好的同学

2、展示背诵情况。

四、精讲点拨

(一)、复习生字词,课件展示。

1、复习生字:齐读。

7课——圣拼权势奏钢熟沐浴越扰训斥旋律货 8课——讨右舍砖搬滑贴健装迁应忍俯喉枚轿酬 快乐读书屋——毫裹掠泣哑址几薄济灶盐拖剪织潦

2、复习词语:

拼命 沐浴 训斥 乐圣 倔强 演奏 钢琴 熟练 干扰 乞讨 右手 施舍 搬砖 滑动 贴在 健全 迁到 应得 毫无 包裹 灶间 掠过 抽泣 哭哑 地址 微薄 经济 盐水 拖鞋 剪下 织出 潦倒 鄙夷 慷慨 旋律 忍心 一枚 喉结 俯下 报酬 蠢货 越好

窗明几净 精打细算 无可奈何 有权有势 西装革履 气度不凡 气喘如牛 美中不足 旁若无人 怒不可遏 倾盆大雨 一模一样

3、说说喜欢哪个词语,照样子写一写

气喘如牛:胆小如鼠 日月如梭 心急如焚 健步如飞 骨瘦如柴 度日如年 一模一样:一草一木 一举一动 一心一意 一丝一毫 一言一行 一唱一和

4、形近字(七色光2题)

5、多音字

(1)学生找出4小题里的多音字(扎、塞)。(2)找找本单元积累的多音字。(3)集体交流。

(4)完成七色光1小题多音字训练。

(二)、句子训练

1、填一填 出示七色光3小题 资源评价40页6、7题

2、改写句子意思不变(1)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2)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3、体会每组句子表达效果上的不同。(1)“我不能为这些蠢货演奏!” “我决不能为这些蠢货演奏!”

(2)“你成为亲王,是因为你的出身,而我靠自己的努力成功的。“

“你成为亲王,只不过是因为你的出身而已,而我却是靠自己的努力成功的。“

4、读读背背 七色光四中名言

四、归纳方法

1、学生交流复习好方法。

2、教师点拨:背诵积累,认真观察,运用好词佳句和修辞方法,抓重点句段,揣摩大意。

3、回归单元主题:生活中怎样做是自尊自爱?

力复习课件【篇2】

【教材分析】

乘法口诀表是对两个单元的表内乘法内容所做的归纳整理,它为学生系统掌握这部分知识提供了有力的帮助。本教科书出现的乘法口诀表是小九九(四十五句),使用大九九的地区可以出大九九口诀表。用表格的形式将全部乘法口诀整理成一个阶梯型表,简明、清晰、逻辑性强。从左往右横着看,关于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如,关于4的乘法,口诀就有4句,关于9的乘法,口诀就有9句,所以表中乘法口诀共有45句(1+2+3+…+9)。这样编排,一方面便于学生将全部乘法口诀有条理地储存在大脑中,另一方面也向学生揭示了系统整理知识的一种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1~9的乘法口诀,知道了几的口诀就有几句。由于2~6的乘法口诀已经整理过一次,所以这次让学生自己整理1~9的乘法口诀,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计算,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整理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记忆,培养自主探索及总结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整体记忆全部乘法口诀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够熟练地用口诀计算试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通过回忆旧知,引入课题

↓ ↓

复习整理→复习和整理本单元知识

↓ ↓

巩固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复习导入】

1.提问:想一想,1~9的乘法口诀各有哪几句?

指名说一说。

2.把乘法口诀补充完整。

五八( ) 七九( )

三七( )四六( )

()()二十七()()七十二

()()五十四()()二十四

三八( )九九( )

二六( )六七( )

()()三十五三四( )

()()四十二

【复习整理】

1.整理乘法口诀

(1)方法迁移准备。

教师引导:怎样整理45句乘法口诀,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呢?

让学生说一说。学生可能说出不同的整理方法:把乘法口诀分堆放;把有关各个数的乘法口诀按一定的顺序摆成一行等。教师要给予恰当的肯定和鼓励。

(2)小组合作整理。

①以小组为单位按自己的想法整理所学的乘法口诀。

由于学生有了2~6的乘法口诀整理的经验,估计多数小组的学生会将45句口诀(卡片上)按一定顺序排列好,并贴在一个大纸板上,形成一个有结构、有系统的表格。

②请各小组将自己整理的结果展示出来,对有结构、摆放整齐美观的小组给予奖励。

③动态显示整理的过程和方法。

教师引导: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种整理方法:先出示“一一得一”,接着出示“一二得二”,“二二得四”,整齐地排在“一一得一”的下面,再依次出示3、4、5、6、7、8、9的乘法口诀,按这样的排列方式排列出来,就形成了一张乘法口诀表。

④提问:请你们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句乘法口诀?

让学生算一算后,全班交流,要求说出是怎样算出来的,并比较一下哪种方法简单一些。

(3)探索乘法口诀规律。

①教师引导:请你们观察这张表,说一说你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②引导学生集中交流。指名说一说是怎样观察的,发现了什么规律(或特征)。

③教师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这张表,总结这张表的规律或特征。

④让学生结合这张表的规律(或特征),在小组内互相背诵乘法口诀。

2.运用乘法口诀计算。

(1)复习口诀的含义。

课件显示水上芭蕾图,每幅图里有8个人,共有3幅这样的图。

让学生列式计算一共有多少人,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用的是哪一句乘法口诀。(8×3=24或3×8=24口诀:三八二十四)

提问:从这两道题的算式和口诀中,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明白一句乘法口诀可以用来计算两道乘法试题。

(2)教师任意挑一句乘法口诀(两个因数不同的),让学生说一说它表示什么意思。

【巩固应用】

1.游戏。

课件出示游戏规则。

两人一组,一个学生任意说出一个两位数,另一个学生将这个两位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相乘,并算出结果,直到算出的结果是一位数或一个数位上是0为止。如一个学生说:“63”,另一个学生则口算6×3=18→1×8=8。一个学生说:“56”,另一个学生则口算5×6=30。一个学生报了2个数以后,两个学生互换角色进行。

2.送信。

教师出示写有数字(24、32、72、56、48等)的邮箱,贴在黑板上。

教师说明:我们来玩玩送信游戏,好吗?请你们将手中信封上的算式算出得数后,贴在相应的邮箱下面。

组织学生活动,最后还剩几封“信”没有送到邮箱。

提问:你们手中的信为什么没有送出去?

让学生明白这几道算式的积信箱上没有。

3.( )里最大的数能填几。

教师出示下面的题:

( )×4<29 34>5×( )

7×( )<30( )×8<55

60>( )×9( )×6<38

教师分步引导学生:先思考在( )里能填哪几个数?再让学生思考:所填的这些数中,谁最大就写在( )里。

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后,再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课堂小结】

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1.写出乘法口诀并整理。

2.乘法口诀表的规律。

3.乘法口诀的应用。

力复习课件【篇3】

一、教学目标:

1、强化学生第一阶段的成语复习效果,明确高考成语考题走向。

2、掌握判断成语使用正误的各种技巧方法。

3、缩小成语练习复习范围,使学生复习更有针对性。

二、教学前分析:

学生在前阶段已对成语考点进行了完整系统的复习,进行了一系列的强化训练,对成语的考试形式有一定的了解,具有一定的应考能力。在这基础上,扣紧高考题的要求和出题走向,尽量缩小复习范围,归纳判断成语使用正误的各种方法,让学生复习更有针对性,提高复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

了解高考题的命题形式特点,归纳常见的成语错误。

四、教学步骤:

(一)复习近年的高考题,明确成语的考查要求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97年全国高考题)

A.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B.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C.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D.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解析]答案为B。B句中“不孚众望”是“不使人信服”的意思,符合句意,使用恰当;值得注意的是,“孚”字不同于“负”字,如果换成“不负众望”,在原语境中就属于使用不正确了。A句中“一位”与表示“众多”的“莘莘”前后矛盾;C句中“趋之若鹜”为贬义词,用在“艺术爱好者”身上不恰当;D项中“万人空巷”是指“人都聚集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因其中有“人们都从巷子里走出来”的意思,并不像D中“在家里守着荧屏”,故而词义与句意不合。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98年全国试题)

A.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B.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C.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D.北京大学“五四剧社”为百年校庆排练的话剧《蔡元培》是否以全新的风格出现在舞台上,大家都拭目以待。

[解析]答案是D项。A项中的“望其项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而这里应当说成“难以望其项背”,或“望尘莫及”才能强调“其它甲B球队”财力远远不如“成都······球队”。B项中的“处心积虑”多表贬义,在B句中不当,可用“殚精竭虑”。C项中的“火中取栗”典出法国拉·封登的寓言,比喻冒着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力复习课件【篇4】

教学目的:

1.认识并掌握7个生字。

2.体会幽默带来的愉悦,感悟漫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并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幽默感。

教学重点;

1.正确掌握一类字。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生字及培养学生的幽默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脖子的妙用》《动脑筋照相》)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脖子的妙用》和《动脑筋照相》吗?你们喜欢这样的课文吗?它们都是漫画。漫画是用简捷明快的线条勾画出的一幅具有特殊意义的图画,它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乐趣,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组由德国漫画家卜劳恩创作的《鱼儿捎来的信》。(多媒体出示课题)

二、新授:

1、齐读课题,在这个题目中哪些字是我们以前没学过的?

2、师出示卡片:“捎”“信”领读,开火车读,注意“捎”是翘舌音。你还能用这两个字组词吗?

3、鱼儿到底是怎样捎来的信,捎来的什么信?下面看大屏幕(出示题目及6幅漫画)4、仔细观察,看你能看懂哪幅图,把你看懂的说给同桌听。

生1:第一、第二幅图写父亲在那聚精会神地钓鱼,儿子想办法不让钓,从而保护鱼儿,因此,儿子以鱼儿的口气写了一封信。

生2:第三,四幅图写儿子跳到水中,把信挂在了鱼钩上。

生3:第五,六幅图父亲发现鱼竿动了,本以为是鱼儿咬钩了,拎起一看,原来是一封信。

5、通过你对漫画的理解,你认为儿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6、猜猜儿了在写信,挂信时会想些什么?(不想钓鱼,想保护鱼儿)

7、带着这种理解,我们齐读这封信。(大屏幕出示信)

①开火车读一类字:捎肖信言致至礼 屏幕出示)

②注意:“致”的左边最后一笔是堤

“礼”是衣字旁而不是示字旁。

③用生字扩词,选择一两个说话。

8、生字我们认识了,再来读这封信,思考父亲看了这封信会怎么说?

三、新生知识升华:

1、在屏幕出示父与子中几幅简单的漫画共同学欣赏。

2、自己创作:出示课后四幅未完成的图,让同学想象并补画上。

四、总结:

我想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会更加喜欢漫画,如果有条件,老师希望咱们一年一班的同学都看看父与子的漫画。

五、板书设计

鱼儿捎来的信

“我们今天不想来,致礼!鱼儿”

不想钓鱼,想保护鱼儿

力复习课件【篇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2页—第55页的“整理与复习(一)”。

教学目标:

1、对第一、二、三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整理。

2、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对第一、二、三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整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说一说:

1、你学到了什么?

可以让学生翻阅课本中的第一、二、三单元的内容。

2、小组讨论与交流,以表格、网络图或者列举的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3、小组间互相交流学习。展示小组的作品,介绍整理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进行反思和整理的能力。

二、想一想:

1、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可以让学生根据第一、二、三单元的内容,提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较难的或自己还不会的问题。

2、小组讨论与交流,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3、全班交流学习。展示小组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介绍解题方法,并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

三、练一练:

1、第一单元练习:

第1、2、4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对部分习题作出讲解。

2、第二单元练习:

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补充有关第二单元的其他知识。

3、第三单元练习:

第3、4、6、8、9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对部分习题作出讲解。

四、数学探索

第1题: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发现无论是什么四边形最后都是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激发学生研究图形的兴趣。

第2题:从A到B有很多路可以走,有的是两个数相乘,有的是几个数相乘。主要练习用计算器做小数乘法,同时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五、数学游戏

通过数学游戏,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所学图形的特征,学习逐步缩小范围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发展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

力复习课件【篇6】

声母是汉语拼音的基础,掌握好声母的发音对于提高汉语口语水平非常重要。因此,在学习汉语拼音时,我们要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声母的发音规律,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尤为重要。

声母是指在汉语拼音中,可以单独发出有意义的音的辅音。声母复习要点包括了声母的发音、音素的理解和应用,因此,声母复习是学习汉语拼音的首要任务。在刚开始学习汉语拼音时,学习者要掌握并理解声母的发音特点,才能正确地发音和辨认每一个汉字。

声母共有23个,其中包括6个双唇辅音、4个齿龈辅音、7个舌面辅音和6个悬喉辅音。在练习时,我们可以通过吐气或连续发音的方式来掌握和记忆每个声母的发音。

发音要点方面,某些声母的发音需要注意些特殊要点。例如在发音b、p、m、f时,需要使双唇紧闭或轻轻闭合,用气流推动双唇打开,才能发出清晰规范的发音。这对于刚开始学习者来说很有难度,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

在学习了发音特点和发音要点之后,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巩固声母的记忆和应用。例如,可以通过给汉字加声母,来练习各种声母的应用和组合,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声母的应用规律。同时,我们还可以用听写、朗读、口语练习等方式,不断提高口语水平。

总之,声母复习是汉语拼音学习的首要任务,只有掌握好声母的发音特点和应用规律,才能更好地掌握拼音,提高汉语口语水平。希望大家在学习中能够认真细心地去掌握每一个声母的发音规律,从而更好地学好汉语,用好汉语。

力复习课件【篇7】

复习目标:

让学生初步掌握解“口语交际”题的一般方法,探究解题的一般规律。

引用“李秀才为何挨打”小故事,激趣,说明口语交际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蜻蜓点水,一笔带过。

◆明确本节课研究重点--口语交际中的“表达与交流”

1.(福建三明)考试结束不久,小明作为学校广播站一名记者去采访一位英语满分的同学小亮,正好小亮父母在场,小明说:“叔叔阿姨,你好,别来无恙啊,你们的英语水平一定很棒吧,要不小亮怎么会考满分呢!小亮英语满分一定有良好的的家庭教育,请你们谈谈,好吗?”

根据下面的语境填写恰当得体的语言。

(1)如果你的一位老师在课堂上把都德说成是美国作家,请你用得体的`语言委婉地指出老师的错误:

(2)在班上组织的一次课外学习活动的总结会上,你第一个发言你的发言结束时要说的话:

我的话说完了,请多指教。

2. 对于身价高达7600万美元的姚明来说,一场重要的比赛,可能为他赢得数百万元的收入。不久前,姚明加入中华骨髓库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行列。记者为此采访了他:现在你是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是真的捐还是只作为一个形象代言人?”姚明:“我们已经签订过合同意向书了,一旦匹配成功的话,马上就捐。”记者又问:“如果是正在举行一场重要的比赛呢?”姚明:“我依然捐献,因为                   。” 请你设想姚明的回答。

3. 小明乘火车去北京旅行,途中,邻座的小伙子拿出一瓶饮料请小明喝。小明想起学过的安全知识,于是礼貌地说:                 。(有礼:谢谢。有据:我不渴。)

简明--简洁,明了,紧扣要求,不出格,不越界,简而言之,即说“明”

有据--有依据,有理由,简而言之,即说“清”

委婉--是不是,能不能,好像,好吗,希望,谢谢……

王芳在购书时,不慎将钱包丢在书店里,她连忙回去对售书阿姨说:

A“阿姨,我刚才买书时不小心将钱包丢了,你是否看见了?”

B“阿姨,请你将钱包还给我,我刚才是丢在你这儿的。”

C“阿姨,我的钱包刚才放在书柜上的,你现在将它藏在哪儿了?”

D“阿姨,求求你,将钱包还给我吧,我会加倍酬谢你的。”

2.电视台正在播放电视连续剧《笑傲江湖》。初三(5)班的大多数同学每天晚上都要看到十一二点。第二天还利用课余时间来争论剧情,而课堂上却精神不振,听课效率低。班主任顾老师了解这一情况后,压抑住火气,对大家说:“同学们,听说你们这段时间都很用功,每天到晚上十一二点才睡觉。第二天来了还不放松课余时间。”顾老师说到这里,同学们都惭愧地低下了头,明白自己错了。假如你是初三(5)班的班长,这时代表全班同学站起来发言,该怎样说?

示例: 顾老师,请您别生气,我们知道错了,从今以后我们一定要处理好看电视、学习和休息的关系,努力学习,把学习搞好.

3.语文课陈老师得知李欣然同学最近常在课上看《三国演义》后,打算找她谈话,以达到既保护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又能引导她重视课堂学习的目的。如果你是陈老师,你怎么说才能使李欣然同学乐于接受你的意见呢?

示例:《三国演义》确实是一本好书,但如果在课上偷偷地看,既影响课堂学习,又使阅读兴趣大打折扣,以后课后看好吗?

1.下午第三节课,班上张伟同学肚子疼痛厉害,王明和李强连忙将他送到市中心医院。经医生诊断张伟得了急性阑尾炎,需立即动手术,手术费为元。王明和李强商量先打电话通过张伟父母,然后再跟自己父母打电话。请你根据以上情境,设计出两次电话的内容。

示例:

① 叔叔,我是张伟的同学,张伟得了急性阑尾炎,正在市中心医院等待手术,需2000元钱,你马上过来好吗?

②爸爸(妈妈),我班同学病了,我在照顾他,晚上可能晚一点回家。

2.(2008四川成都)假如你是校篮球队的队长,你的好友小亮多次让你推荐他加入球队,而他球技确实不佳。当他再次向你提出要求时,你将如何应对?

你说:                                      。

示例:小亮,实在抱歉,我觉得现在你跟球队的要求确实有距离。咱俩还是一起再练练吧,到时候我肯定推荐你加入。

材料: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终不食而死。

文中的饿者为保持自尊而拒绝接受施舍,付出生命的代价,令人十分感慨。今天,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贫困者或不幸者需要社会的慈善救助。我们在向他们提供救助时应注意什么呢?

如果你就是黔敖,真心诚意想对饥民提供帮助,

假如黔敖是一个贵妇人,饥民是一个小孩,黔敖怎么说?

假如黔敖是一个中年富商,饥民是一个中年男子,黔敖怎么说?

假如黔敖是一个贵公子,饥民是一个老人,黔敖怎么说?

力复习课件【篇8】

复习课Review

教学目标

1. 能听懂、会说本单元的单词和词组:do my homework watch TV clean the bedroom listen to music wash one’s face fly a kite play with...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2. 能听懂并能按照指令做事情。

教学重点:What do you do in the evening/at home/in your bedroom/in the morning/on Saturday?以及相关回答。

教学难点:talk on the phone with my friends play with play catch with a ball这些词的发音。

教具准备:

1. 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Review]

2. 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3. 教师自制的单词卡

教学过程:

(一)问好、热身(Greeting/Warm-up)

1.互相问好

2.教师播放第九课中的“Chant ”视频,学生跟着录音边说边做动作。

(二)复习本单元字母发音,单词(Review)

1. 复习字母a,sh的发音(phonics)2. 拼读本单元重点单词book TV kite ball bed teddy bear(words)

(三)趣味训练

哭脸笑脸游戏(Make a happy/sad game)

(四)复习本单元词组,句型(Review)

3. 听力(Listen and choose)

4. 听音乐(Listen to the music)

5. 做练习(Practice)

6. 读问题,写答语(Write, ask and answer)

7. 滚雪球游戏(Snowball game)

(五)作业(Homework)

附加:

(六)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教师说一段话,学生根据所听到的内容在纸上作画。(Listen, draw and say)

力复习课件【篇9】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                                                                养,提高中考应战的自信心。

古人说:“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这句话足以说明自古以来人们就意识到口才的重要。“李秀才挨打”的故事大家可听过?(多媒体显示)这个故事李秀才正因不会说话而招致祸患。因而把话说好重不重要?生:相当重要。“舌是利害本,口是祸福门”、“笑语迎人三春暖,恶语伤人三九寒”。

二、口语表达基本技能,包含听话和说话两种能力。

首先是听话,能否迅速领会对方说话的意图和目的,这是能否做出快速回应的前提。要能听出对方的话外之意、弦外之音。(多媒体举例)此例说明听话的重要一点是听懂、听明白和理解。听话时要弄清是表扬还是批评,是赞美还是讽刺。听话要做到:“领会意图目的,抓住中心要点”

其次是说话,生活中有人不会表达的现象时有发生(举生活事例),先比较两个生活中的标语“小草微微笑,请你走正道”“不准停车,违者放气”,前者以微笑的小草来唤起人们对绿色的自觉保护,而后者却以威胁警告来制止某种行为,明显前者妥当后者不文明。在日常生活中,说话要做到:“文明礼貌得体,准确简洁连贯”,尤其是得体这一点,要考虑说话的时间、对象、场合和环境。(多媒体显示两个例子,一个《问年龄》,一个《标语的位置》)。

说话在特定情境中,要求更高。举例:上车提醒买票的不同表达会有不同的效果,苏格拉底被等不及的妻子一盆水泼在头上时的巧妙化解(多媒体显示具体内容),这些都在告诉我们,在特定情境中,说话要做到:“含蓄、委婉、幽默”。

常见的有五种情境:

1、说服劝勉    举例说明 这一情境的答题准则:“情理兼备,力避生硬”

2、请求报告    举例说明 这一情境的答题准则:“礼貌用语,明确表意”

3、鼓励祝愿    举例说明 这一情境的答题准则:“心意诚挚,简明得体”

4、批评提醒    举例说明 这一情境的答题准则:“含蓄委婉,巧用智慧”

5、应对尴尬    举例说明 这一情境的答题准则:“沉着应对,机智善变”

举例:(多媒体显示)这段网络聊天对话,出现了用符号表意的语言现象,对此你是赞同还是反对。(学生讨论,赞成与反对各自发表意见)

这一题型的考察包括介绍地方风俗、设计导游词、读表写话、看图说话等。

举茂名市的一幅漫画为例,这种题型答题准则是:“明确重点,清晰准确”

3、(多媒体)展示奥运火炬的图片,分析其代表的含义。

分发复印的近年来各省出现的中考口语交际题,学生课后思考。

这节口语交际复习课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了教学环节,课堂上师生共同研究,互相探讨,气氛和谐融洽,方法归纳及时。较好地锻炼了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提升了他们与人交流的信心,有助于积极备战中考。各类口语交际常见题型的做题技巧的总结是个方法的指导,操练场也是中考前的提前热身。此课设计配合以多媒体,教学效果良好。只是在操练环节因为时间有限训练还不够,它的复习还需要多安排课时,多见题必终将有助于这一题型答题技能的提高。

力复习课件【篇10】

[复习内容]

七年级下册第六、七单元

[学习目标]

1、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理解叙事写人类文章的写法特点。

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创意]

本节课是在指导学生疏通文意、理解主题的基础上,试图从写法运用的视角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认识。课堂以教学主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疏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通过精讲巧练,学用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思维,并以学生的展示为主,教师讲重点、难点;讲思路,讲过程,指导学生学习联系,对比等整理方法。课堂教学按“图式建构——自学展示(自学、说学、论学)——迁移运用(练习)”的环节进行。

[教学流程]

一、目标展示,建构图式

导言:在七年级下册的第六、七单元,我们学习了九篇文言短文,我们可以根据写作内容作一个粗略的分类:一、叙事写人类;二、写物寄意散文类,请将这九篇课文进行分类。

1、学生分类结束后,自由发言:叙事写人类文章经常运用哪些写法?写物寄意散文类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2、写法总结

(一)写人叙事类

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2、运用语言、动作的细节描写

3、运用典型事例多角度写人。

4、概括叙述与具体叙述相结合,详略有致,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5、对比烘托。

对比: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方法。

烘托(衬托):从侧面着意渲染,使所要表现的人、事、物鲜明突出,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二)写物寄意散文

1、托物言志

2、对比烘托

托物言志:通过描写某些事物来表现作者思想感情、态度和观点的方法。

二、自学展示

(一)问题探究

学生根据以下问题自学课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试以课文《包拯》为例,说说文章运用了哪几种写法?

2、试以《黔之驴》为例,说说文章是怎样运用对比烘托手法的?

3、以《陋室铭》《爱莲说》为例,说说这两篇文章怎样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说学:学生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思考所得。

(三)论学:学生在班级上自由发言。

教师点拨,明确:

1、①运用典型事例多角度写人。本文主要采用以事写人的手法,以记叙为主,通过巧断牛舌案、不持一砚归、出使契丹、坐镇开封府、律己诫子这些事迹,展现出包拯清廉刚正、机智善断、克己奉公的堂堂正正的高大形象。

②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本文第一、二、三、五段主要用了正面描写,第四段则穿插了侧面描写。

③详略有致,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第一、三段记叙较具体,第二、四、五段记叙较概括。详写、略写互相配合,行文活泼,富于变化。如第一、三两段分别用百十来字,把包拯智服盗贼、驳倒契丹、不辱使命描述得淋漓尽致。全文脉络清晰,详略有致,行文生动,力求活灵活现地展现人物的风貌。

2、《黔之驴》一文通过描写老虎和驴行动描写,表现出驴的蠢笨自大、虚有其表,外强中干、一无所用。老虎的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3、《陋室铭》一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自然地引出文章的主旨——颂扬“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幽雅动人景色、往来的“鸿儒”与“陋室”主人纵情谈笑的情形、“陋室”主人“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情状,鲜明地展示了“陋室”主人的精神生活风貌,表现了其“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高尚品德,既足以见“惟吾德馨”,又足以明“陋室”不陋。用“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境界上颂扬了“惟吾德馨”。结尾引用孔子的话,隐含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这是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文,层层铺垫,主题十分突出。

《爱莲说》一文借花抒情,托物言志,借赞美莲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既是作者的自况,也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抨击。文中分别赋予菊、牡丹和莲以特定的象征意义,对当时社会上人们不同的处世态度作了精辟的概括:菊迎风斗霜,独放幽香,象征孤高自傲、避居山林的“隐逸者”;牡丹色彩绚丽,妩媚娇艳,象征富贵华丽、趋炎附势的“富贵者”;莲清新坚贞,卓然独立,象征举止端庄、人格高尚的“君子”。在这里,作者虚写物而实写人,明写物理而实述人事,字里行间渗透着对这三种人的不同感情和态度,可谓借花抒情,托物言志。

三、迁移运用

1、认真听同学朗读习作《母亲并不平凡》。

2、请根据同学的习作《母亲并不平凡》一文,从写法运用的角度说说你的看法。

3、以“并不平凡”写一篇叙事写人类的作文,600字以上。

力复习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梳理成语的归类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整理复习成语的能力。

2、感悟成语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

3、激发学生对成语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整理复习成语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刮目相看)视频导入

谁能告诉我这个故事可以用那个成语来总结呢?(刮目相看)是啊,我们不能用老眼光去看一个人,应该充分看到别人的进步。那今天我们来寻找最让人刮目相看的同学,好吗?

二、设疑自探

“刮目相看”这从语文语法上来讲是一个特别的词语,我们叫它什么?(板书:成语)

那么看到这个词语大家想知道哪些知识呢?

(预设:什么是成语?成语有那些分类?如何更好地掌握本学期所学的成语?)

成语是汉语中的精粹,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成语常常由四字组成,也有三字、五字、六字及以上的。许多成语都有一个生动有趣、富含哲理的故事,如:杯弓蛇影、一鸣惊人等。

因此,学习成语不仅能积累词汇,而且能增强阅读、理解水平,了解历史,拓展知识面,另外如果能恰当地使用它,会使语言能精炼,更形象生动,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们能从本学期学习成语中又能获取什么新知识呢?老师帮助大家总结上册出现的成语,我们一起来快速复习一下。(出示本学期的成语总汇)

知识是无穷尽的,如何能快速牢固的掌握是我们脱颖而出的关键。

(出示自探提示)指名读

自探提示:

1、独立补充成语卡片上未完成的成语,然后小组内交流结果。

2、小组内两两组合,结合成语的本意和自己的理解,挑选成语卡中的5个,向对方描述成语的意思,另一方猜词。

3、组长在小组内选出表现良好的两人,随后进行展示。

4、时间为8分钟。

三、教学活动

1、小组展示

我们每个小组所拿到的成语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这个小组描述的时候,其他小组要认真地听。哪个小组能突破自己,一马当先?

(对于解释不到位的或偏离意思成语适时加以补充完善,特别适一些有故事有出处的成语。)

展示后评价(能不能用成语来评价?),选出表现最好的小组。

2、抢答环节

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描述,让学生抢答,约十个成语。选出表现最好的个人。

3、能够了解成语的意思还远远不够,只有灵活地运用它才是成语最大的魅力。看看谁能做一个口吐莲花、语惊四座的人呢?

造句环节:单个成语

两个成语

三个及三个以上成语

4、现在老师想知道你们肚子里到底装了多少成语,我们来玩一个成语接龙的游戏,看看你们是不是胸有点墨的人。(游戏规则:以抢答方式进行,可以谐音接龙)

四、拓展练习

出示课件

五、总结

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

你今天收获了什么?

成语是汉语言最简练的形式之一,区区几个字涵盖了无比深厚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为自己拥有如此神奇的语言感到骄傲,我想用八个字来概括本节课的主旨(板书:中国智慧,自成语境)

我们本节课通过一些活动来掌握和运用成语,希望大家能够重新发现成语的魅力,爱上成语,爱上中国传统文化,并找到学习成语的方法,将成语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让我们都成为一个有诗意有内涵能口吐莲花的人吧!

六、布置作业

1、观看中央电视台汉语言节目《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

2、总结本册的成语,并设计掌握这些成语的方法。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延伸读

拼音复习课件十五篇


今天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大家推荐的是一篇关于“拼音复习课件”的优秀文章,如您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请关注我们的网站。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备好教案课件,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教学内容是教案设计的核心要点。

拼音复习课件【篇1】

本册教材中有关拼音的训练,出现了以下几种形式。

1.P13基础训练1第一题排列大写字母,在大写字母后面写出小写字母。

2.P29基础训练2第一题区别易混的韵母u和 。

3.P50基础训练3第一题区别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后鼻音。

4.P74基础训练4第一题认识整体认读音节。

5.P95基础训练5第一题找出轻声音节。

1.出示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字母表,让学生认读,提出问题,教师总结归纳做指导,也可以通过课后练习加以训练。

声母,共23个:

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 ie e er

鼻韵母:an en in un n ang eng ing ong

整体认读音节,共16个:

2.注意区分以下声母和韵母的形状和读音。

3. 和 打头的韵母与j、q、x相拼时, 上面的两点省略。

1.拼拼读读,写出汉字。

2.读一读,看看下面加粗字的读音,在拼读时有什么特点。

剥削 剧烈 修筑权娱乐 施工 允许

3.读汉语拼音字母表,找出大写字母与小写字母相近相似的。

4.下面几组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写法不同,请你边读边记住它们的区别。

1.认读下列大写的拼音字母,再按字母表的顺序排列。

2.先在大写字母后面写出小写字母,再按字母表的顺序排列。

拼音复习课件【篇2】

教学目的

1、通过有趣的练习形式复习23个声母,体会学拼音的乐趣。

2、巩固拼音的字形,懂得拼音作用大,我们要学好它。

教学重点

复习23个声母。

教学难点

能准确找出学生姓里的声母。

课前准备

拼音卡片、幻灯片、毛线、小棍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跟声母这个大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成为了好朋友,今天是中秋节,23个成员都到我们班来做客,看,它们来了。

二、复习声母──读读记记

1、(大屏幕出示打乱顺序的声母)同学们快看看,客人都到齐了吗?(学生一个个数)

2、这样站队太乱了,我们给他们排排队,很快就能看出声母到齐了没有。把声母分七组,按顺序,用课件逐级打出声母:bpmf dtnl gkh jqx zhchsh r zcs y w,学生跟着读

3、这回再看一看,队伍整齐多了,这是声母表,以后我们就按这样的顺序给声母排队,你一定要记住它们的位置呀!(学生按顺序一组一组读声母)

4、指名读声母,同桌互相读

5、老师随便指一个,看你是否叫得出它的名字?(打乱顺序,指名抽读声母卡)

6、哪些同学能按顺序把声母表背下来?(本节不要求会背,对提前能背下来的提出表扬)

三、生活中的声母──哪些同学的姓里有下面这些声母?

1、这些声母的本领可大、了,我们的姓中就有它们呢!就拿老师的姓来说,cui里就有声母。我们一起做“给姓找朋友”的游戏,“我姓崔,谁是我的好朋友”学生在自己的卡片中快速找出声母c,最先找到的被请到老师旁边,举起卡片“我是c,我是您的好朋友!”

2、学生照着老师的样子,做找朋友的游戏。指导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按“我姓X,谁是我的好朋友” “我是Y,我是你的好朋友”句式来说。

3、有几个声母,来找朋友。出示以下声母:g、k、h、l、q、x、zh、ch、sh,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本班同学中谁的姓带有这些声母?

谁是它们的好朋友?继续做找朋友的游戏,逐一出示这9个声母,如果自己的姓中有这个声母请站起来,指导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按“我姓X,我是Y的好朋友”句式来说,如果有的同学没能及时站起来,其他同学可提醒。

4、谁找到了自己的声母朋友,你们心里在想什么?没找到朋友的同学你们在想什么?老师这儿还有几个声母,看看他们中有没有你的朋友?

逐一出示声母卡片(老师课前对学生的姓做调查,找出相应的声母),请其它同学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朋友。

四、熟悉字母的形──我会摆

1、这些拼音朋友对我们的帮助可大了,我们要牢牢记住它们的样子,现在我们不用笔写它们,而要用带来的棒、毛线及手势、身体等,摆出它们的形状来,你行吗?

2、教师示范,比动作摆形,利用一根小棒和手臂摆出y。“我用手臂和小棒和手臂摆出y”

3、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摆,边摆边说“我用……摆出…”老师巡视。

4、请同学到前面展示,评一评,谁摆得最像?谁的想法最好?

五、小结

拼音对我们帮助这么大,你想对拼音说什么?

六、课后练习

今天,我们把这些声母客人带回家去,以后要常和朋友见面,能叫出它们的名字,会给声母排队,比一比,谁学得最好,谁就是它们最好的朋友。

七、板书设计

复习二

声母: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八、课后小结

这是一节汉语拼音的复习课,重点复习声母,学生刚刚学完声母,对声母的顺序、声母的作用还不完全清楚,练习一“读读记记”是告诉学生23个声母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这样便于识记。在这个练习中,我先出示了排列错乱的声母,再出示按顺序排列好的声母,使学生在比较中感受到声母有一定顺序,要按顺序识记。练习三“哪些同学的姓里有下面这些声母?”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声母,在这个练习中,我设计了找朋友这一活动,先给自己的姓找朋友(声母),再给书中的9个声母找朋友,由“谁是我的朋友”过渡到“我是谁的朋友”,这一环节的设计生动有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不仅在活动中感受到声母的作用大,生活离不了,在游戏活动中学习了声母,同时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练习二“我会摆”是让学生开动脑筋,识记字形,在这个练习中,学生开动脑筋,不仅能用小棒、毛线、手势摆出字母的形状,还能用文具、身体摆出字母的形状,对学生这种创新的摆发给予了表扬。

本节课教材设计合理,活动有趣,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在有趣的活动中复习巩固了汉语拼音。

教学主任点评

《课标》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对于普遍认为枯燥的拼音教学,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节课能够成功的关键。教师能够通过“给姓找朋友”的游戏来充分调动学生复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同时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学生在参与中、在合作中巩固了已学的拼音,培养了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教师能够整体考虑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通过摆出声母的字形来加强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同时能够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活泼,更生动。

拼音复习课件【篇3】

汉语拼音《复习四》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复习23个声母,能正确认读,区分相似的声母,学会做题连线的方法。

2、正确拼读音节,能读准声调、前后鼻音、平翘舌音。

教学重点:能正确认读23个声母,区分相似的声母,能正确拼读音节。

教学难点:读准前后鼻音、平翘舌音(因为受到地域的影响,一时间难以纠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声母

导入:最近,我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很多字母宝宝。趁着今天天气好,我们和字母宝宝一起出外郊游吧!

1、出发前我们先排好队,但是这些声母宝宝很顽皮,躲在一只动物的身上,我们大声把它们的名字按照顺序念出来。(背诵声母表)

2、名字虽然都叫对了,但是他们有几对双胞胎很容易让我们混淆的,我们自己先来读,看看谁读得又对又快?(b-d q-p t-f n-m n-l z-zh c-ch s-sh )齐读声母表—“我指我读”——开火车读——用手指在桌面上书写这些容易混淆的字母,一边书写一边读

3、究竟他们藏在什么动物身上呢?我们把它们连起来看看。做题前,我们先弄清楚题目的要求:按声母排列顺序连一连。师讲清连图方法:从b开始,将每个声母旁边的小红点用直线连起来,要按顺序,每个字母与相邻的字母只能连一次,不能重复。

4、学生自己连线,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指导学生掌握划线的方法。

5、交流连成后的图形是什么?(海豚)

二、复习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1、复习韵母:声母宝宝排完队了,另外一些老朋友啦也接着过来了,我们跟他们打声招呼吧!齐读韵母表——同桌小声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容易混淆的读音的——开火车(在韵母头上标声调要记住他的口诀)——在桌面书写容易混淆的韵母

2、复习整体认读音节:还有些音节宝宝要跟我们打招呼啦!我们看,这里有16个整体认读音节,我们是不需要拼读的,直接读就可以了。(指名读——全班读)

三、读读连连

1、动物们看到你们聪明,纪律又好,都想跟你们交朋友呢!我们赶快来看看,这些动物都有哪些呢?不要读错他们的.名字哦!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同桌之间小小声地拼读,看清楚声母,看清韵母上的声调,如果同桌拼错要帮她改正过来。(小老师带读,老师指出容易读错的,如que、lu、hu、xiong、前后鼻音的区分,整体认读音节直呼利用资源教学生拼读,再点兵点将领读。

2、连线:告知学生连线的方法,按照顺序,每拼读完一个词语就连一个词语,每个词语只能连一个图案,不能重复。

三、拓展延伸

你们这么聪明,除了动物想跟你们做朋友,还有很多物品都想跟你们成为好朋友哦!看看你能不能喊出它们的名字,然后把它的名字放在它的相片下面。(同桌互读—小老师带读——让学生上台做题,其他学生在台下看看是否正确)

四、布置作业

背诵43页的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

拼音复习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牢固掌握已学过的声母,能熟练认读,并知道声母的排列顺序。

2、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复习声母,使学生熟练掌握声母的形体和发音。

〖教学重点〗

复习巩固声母、音节。

〖教学难点〗

巩固拼音,进行思维训练。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拼音卡片。

〖教学设想〗

这虽然是汉语拼音部分的第二个复习,但里面题目类型比较多,学生理解题意会有困难,教师要具体指导,帮学生弄清题目要求,再进行练习。首先要让学生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带好要用的东西。课上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指导,让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动手摆摆、想想、连连。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作用,在小组中合作学习。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作用,不会读的互相教一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的声母朋友想跟小朋友们做一个游戏,他们准备一个挨一个站成排成一幅图,你知道他们排成了什么吗?你得先跟他们成为好朋友才会知道呀?(引导学生读读“复习四”的字母表,读准每个字母的音)

二、练习一我会连

声母朋友们他们已经准备好了,你准备好了吗?请小朋友们让他们的手拉起来,一定要按顺序呀!

1、从声母 b 开始,按顺序连线。

2、互相交流,说说你是怎么连的?(谁和谁连的)连成了什么动物图形?

三、练习二我会摆

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变个魔术,用这些小棒和线变出许多字母来,让我们一起摆摆吧!

1、先让学生读课本上摆成的字母,再自己动手摆出来。

2、用自己带来的东西、手势摆摆看,还能摆出什么字母,比比谁摆出的字母多。

3、集体交流,把自己摆出的字母摆给其他同学看。

4、写一写:边些边读。

四、练习三我会想

声母朋友无处不在,咱们的姓名里就有许多,现在我们就把他找出来。

1、说说自己的姓,姓里藏着哪个声母。(教师先示范说,让学生明白怎么说)

2、请同学们“认朋友”,谁的姓里有这个声母,谁就是它的朋友。

3、按字母顺序读读姓,由同姓的同学领读,看谁认识的姓多。

五、小结

〖板书设计〗

复习二

我会连

我会摆

我会想

g k h j p x zh ch sh

〖教学后记〗

“我会摆”学生想到了其他途径,如铅笔、筷子等,学生摆出来的字母很多;“我会想”里,由于学生没学过复韵母、鼻韵母,姓里的声母多数不知道。

拼音复习课件【篇5】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汉语拼音《复习一》第一题和第二题的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动脑想一想、动手做一做、动口说一说的形式,进一步强化和巩固所学过的拼音的音与形及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教学准备

1.让学生准备一些小木棍,几条小绳子和几粒大小一样的小圆点。

2.一块四线格小黑板和一块展示台。

3.一些用来奖励的五角星。

四、教学过程

1.分小组一齐动手将所学过的拼音用小木棍、小绳子和小圆点组合起来,但不能重复。(哪一组摆得多,摆得快,摆得认真的奖一颗星星)

2.每组推荐一位同学把你们组摆出来的拼音读给大家听。(发音标准的奖一颗星星)

3.每个小组的同学将自己组的拼音读一读,也可以邀请其他组的同学来读。

4.请一个小组将自己组的作品展示出来,然后推荐一位同学带领全班同学一齐读一读,然后开火车读。

5.把形状相似的拼音摆在一起,然后小组讨论一下哪里相同,哪里不相同?自己又是怎么区别的?将你的方法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下。(哪组讨论得热烈奖一颗星星,哪个同学能大胆地将自己记拼音的方法介绍给其他同学的奖两颗星星)

6.把形状相似的拼音在四线格写一写、比一比、读一读,然后考考别人。(认真的小组奖励一颗星星)

7.请一些同学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出来。

拼音复习课件【篇6】

拼音总复习课教案

一 导入

师:今天这节课啊,有一个小朋友们特备喜欢的老朋友来到了我们的教室,瞧,他是谁啊!

(出示喜羊羊)

师:喜羊羊对我们小朋友说----(出示喜羊羊说的话)

师:今天你们想跟喜羊羊去拼音王国玩吗?

一复习声母

师:现在就让我们乘上小飞机,跟着喜羊羊赶紧去声母乐园玩儿吧

(出示声母乐园

让学生读一读)

1.刚到了声母乐园

23个声母宝宝就站着整齐的队伍来迎接我们了

2.(出示23个声母

指名学生读

男生读 女生读

一起读)

3.师:看见小朋友们对声母宝宝已经非常熟悉了,课时我们漂亮的美羊羊却对有几个长的非常像的声母宝宝经常分不清,你能帮帮她吗?

(出示美羊羊说的话

指名学生读)

(指名学生区别容易混淆的声母)

3.师:小朋友们真棒,有那么多的好办法能记住这些字母,美羊羊可感谢我们小朋友了,所以他要带我们去声母乐园的探险小屋里去玩儿!可是小屋里有许多读音非常接近的声母卫士在守门,他们分别是平舌音卫士

和翘舌音卫士,还有鼻音和边音卫士,只要你读准了他们,我们就可以去城堡里玩儿了!

(指名学生读)(小老师带读)

4,小朋友们读的真的好极了!城堡的大门终于向我们打开了,哇!快来开一开这拼音小火车吧,看准车厢上的图片,读准车厢下的音节词,小火车就会带我们去任何想去的地方啦!

(带小朋友玩儿拼音小火车)谁来开动鼻音和边音的小火车?(指名一个学生读

大家一起读)

那么翘舌音和平舌音的小火车你能开起来吗?

(指名一个学生读 大家一起读)(老师相机正音

红色的音节带学生多读几遍)、(开动拼音小火车)

4.小火车终于开动起来了!咔嚓咔嚓!呜~~~~~(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开动小火车的动作,模仿小火车开动的声音)

5.师:小火车飞快的奔驰着,一会来到了一片绿色的草地上,草地上有一只小兔子在--(采蘑菇)

师:小兔子对大家说:(出示小兔子的话)(指名学生拼读)

师:有信心帮助小兔采到所有的蘑菇吗?

(带学生玩儿采蘑菇的游戏)

师:小兔看到大家帮他采到那么多的蘑菇,他高兴的说:(指名学生读小兔子的话)

师: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把这些声母大声的正确的读给小兔听听吧!会背的小朋友就背一背!(学生一起读背)

复习韵母

过度:师:走出了声母乐园,喜羊羊又要带大家去哪儿玩儿呢?看!(出示韵母家族)

师:对!韵母家族可是个大家族,里面的字母宝宝可多了

接下来,我们就赶紧去和韵母见见面吧!

1.复习单韵母

师:瞧!调皮的单韵母宝宝和我们捉迷藏呢!他们都躲在拼音卡片上呢!你能在卡片上找到他们吗?

(学生单韵母捉迷藏的游戏)(一起读单韵母)

2.复习复韵母 师:单韵母宝宝都是好朋友,他们相互手拉手就组成了复韵母(出示:复韵母)

(学生一起读一读复韵母

男女生比赛读)

师:漂亮的美羊羊也带来了一个韵母宝宝,他是---(出示er)

她想提醒我们小朋友,er是一个---(特殊韵母)

老师:让我们和美羊羊一起读一读八个复韵母和一个特殊韵母。er要读的特别大声,要牢牢记住er是一个---(特殊韵母)哦!

3.复习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

师:你们读的太好了,连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也迫不及待的要出来和小朋友打招呼呢!

(出示字母,学生读)

4.师:看来我们小朋友这么快就和复韵母宝宝也交了好朋友,所以啊!到了晚上,复韵母宝宝要请我们小朋友来欣赏韵母家族的烟火晚会,你们想参加吗?

(玩放烟火的游戏

找出韵母就点击喇叭放烟火)

复习音节

师:欣赏了美丽绚烂的烟火,我们真舍不得离开热情好客的复韵母家族啊!但是喜羊羊说要带我们去一个更美丽的地方,所以我们只好再次出发楼~

师:哇!这是什么地方啊!也在放着烟火迎接我们的到来呢!

喜羊羊告诉我们说,这里是----(出示音节城堡)

想去玩儿吗?

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师:首先迎接我们的是站的整整齐齐的整体认读音节,快来跟他们打个招呼!

(出示整体认读音节

学生读)

师:这些音节中啊!有容易读错的也有容易写错的!(红色的是容易读错的平舌音和翘舌音 老师带读)

(蓝色的是容易写错的 小ü要注意去点)

(老师指着再次带读)

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三拼音节

两拼音节

师:读了那么长的时间,肚子都有点饿了,可爱的喜羊羊要带我们去城堡中的苹果园摘大苹果吃,想去吗?

(出示课件)

师:三种大苹果可不能放错框子,要是放错了,可就吃到大苹果啦!

(指名学生来玩儿摘苹果的游戏)

(然后分别读一读三个框子里的音节)

(老师引读:整体认读音节有:(学生读)两拼音节有:(学生读)三拼音节有:(学生读))

师:当我们以后再遇到这些音节的时候,一定要睁大眼睛,仔细辨别,可不要像今天几个小朋友这样把苹果放错框子喽!

师:我们摘了那么多大苹果多开心啊!可是有一些朋友不开心,瞧他们愁眉苦脸的样子,正等着我们去帮忙呢!

(出示课件)

师:这些花的名字叫五色花,他们为什么都无精打采的呢!原来啊,他们花瓣上的音节都生病了,失去了美丽颜色的五色花当然一点都不开心了,我们来帮他治治病好不好?

(指名学生说一说音节的错误在哪里,并说出正确答案)

(点击课件,玩儿五色花的游戏)

师:你看!五色花又绽放了可爱美丽笑脸,他们可要谢谢我们小朋友喽!一起看着这些正确的音节,把他们大声正确的读一读吧!

(齐读音节)

师:除了五色花刚才很不开心,音节城堡里啊还有一只迷路的小青蛙,他很想回家,但是他必须要跳过这几片大荷叶菜才能到家,他不会读荷叶上的音节句,你能帮助小青蛙回家吗?

(玩小青蛙回家的游戏)

师:瞧!小青蛙快活的唱起了歌。谢谢小朋友们把他送回了家!

师:你们不但帮助了五色花,而且刚才还帮助迷路的小青蛙!

所以懒洋洋也要送给我们小朋友许多礼物以表示感谢!

看!这棵高大的树上有许多音节词,只要你能读准这些音节词,礼物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你最想要哪个礼物就读出来吧!

(玩送礼物的游戏)

师:拿到那么多的礼物开心不开心?(很开心)

师:现在音节城堡里的小朋友和我们一起玩儿,(出示课件)

师:一阵风吹来,他们手里的气球飞走了,你能看着他们衣服上的编号,帮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气球吗?

(玩找气球的游戏)

师:这是个小朋友就是拼音王国里十兄弟,他们最喜欢唱歌了,现在让我们一起和他们唱起这首拍手歌吧!

(出示拍手歌)

(一起读)你拍一,我拍一,拼音字母做游戏。你拍二,我拍二,单韵母宝宝有六个。

你拍三,我拍三,声母宝宝二十三。

你拍四,我拍四,j q x遇小ü,小小眼镜要摘去。

你拍五,我拍五,er是个特殊的韵母。

你拍六,我拍六,声调帽子不能丢。

有a在时给a戴,a要不在oe戴。

要是iu一起来,谁在后面给谁戴。

你拍七,我拍七, 复韵母,真有趣,多是单韵母在一起,合成一个音要牢记。

你拍八,我拍八, 来背整体认读音节吧。

zhi

chi

shi

ri

zi

ci si,大Y、W带着i u ü(yi wu yu)

音(yin)乐(yue)

英(ying)语(yu)里也(ye)有, 天上的云(yun)儿变圆(yuan)脸,对着我们笑哈哈。

你拍九,我拍九,声母前韵母后, 拼音宝宝排队走。

你拍十,我拍十

学习拼音用处大,看谁学得顶呱呱!

总结:拼音王国里好玩的游戏玩不完,好听的歌曲唱也唱不完,老师也希望通过这次去拼音王国的游玩,以后我们能在生活和学习中更好的运用拼音,学好拼音,看谁真正能把拼音学的顶呱呱!好吗?

(下课)

(附:拍手歌

自己编

你拍一,我拍一,拼音字母做游戏。

你拍二,我拍二,单韵母宝宝有六个。

你拍三,我拍三,声母宝宝二十三。

你拍四,我拍四,j q x遇小ü,小小眼镜要摘去。

你拍五,我拍五,er是个特殊的韵母。

你拍六,我拍六,声调帽子不能丢。

有a在时给a戴,a要不在oe戴。

要是iu一起来,谁在后面给谁戴。

你拍七,我拍七, 复韵母,真有趣,多是单韵母在一起,合成一个音要牢记。

你拍八,我拍八,来背整体认读音节吧。

zhi

chi

shi

ri

zi

ci si,大Y、W带着i u ü(yi wu yu)

音(yin)乐(yue)

英(ying)语(yu)里也(ye)有, 天上的云(yun)儿变圆(yuan)脸,对着我们笑哈哈。

你拍九,我拍九,声母前韵母后, 拼音宝宝排队走。

你拍十,我拍十

学习拼音用处大,看谁学得顶呱呱!)

支持(5)中立(0)反对(0)

星星电灯 小大

2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临水望客

贴子:10

积分:156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5-10-27 12:29:00

Post By:2009-10-17 20:20:00

太感谢了,我正需要上公开课!请问课件在哪里?

支持(0)中立(0)反对(0)

青山遮不住 小大

3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春江载友

贴子:139

积分:356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5-9-28 19:53:00

Post By:2009-10-17 20:20:00

马上也要有人听课了,已经看了你的设计,发你的课件给我学习一下吧!jsyirantx@

谢了!

支持(0)中立(0)反对(0)

竹轩语丝 小大

4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临水望客

贴子:95

积分:307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10-13 21:39:00

Post By:2009-10-17 20:35:00

设计很不错。我还想要你的课件,能发份给我吗?yuyou29@

支持(0)中立(0)反对(0)

星星电灯 小大

5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临水望客

贴子:10

积分:156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5-10-27 12:29:00

Post By:2009-10-17 20:39:00

我已发消息给你,请给我一份课件leyanger@

支持(0)中立(0)反对(0)

张宇婷 小大

6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临水望客

贴子:1

积分:14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8-7 12:39:00

Post By:2009-10-17 22:56:00

设计的很好!能给我发一份课件吗?谢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12 17:24:42编辑过]

支持(0)中立(0)反对(0)

卡布哈哈 小大

7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春江载友

贴子:214

积分:527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7-11-26 20:09:00

Post By:2009-10-17 23:02:00 加42650253

支持(0)中立(0)反对(0)

卡布哈哈 小大

8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春江载友

贴子:214

积分:527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7-11-26 20:09:00

Post By:2009-10-17 23:21:00

课件已发

支持(0)中立(0)反对(0)

不放弃不抛弃 小大

9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春江载友

贴子:103

积分:222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2-23 15:47:00

Post By:2009-10-18 7:13:00

我下周三也要上公开课,能发一份课件给我吗?谢谢!

邮箱:beipugongying@

支持(0)中立(0)反对(0)

星星电灯 小大

10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临水望客

贴子:10

积分:156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5-10-27 12:29:00

Post By:2009-10-18 8:14:00

已经收到,您辛苦了。万分感谢!

支持(6)中立(0)反对(0)

论坛跳转到....╋凤凰语文教育论坛

├教学论坛

├教研叙事

| ├扬州

| ├六安

| ├青铜峡

├教师培训

├创意作文课

├教材实验

| ├朗读·吟诵

| ├第三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

| ├第二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

| ├第三届全国苏教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

| ├首届凤凰论坛

| ├第二届凤凰论坛

| ├首届全国阅读教学大赛

| ├2006暑期在线培训

| ├培训会播报

| ├第三届凤凰论坛

├凤凰研修营

| ├教材解读

| ├教学设计

| ├教学评价

| ├课堂观察

|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

|

| ├《朗读手册》

| ├《语用学与语文教学》

|

| ├《语用学与语文教学》2011春

| ├《全语言的全,全在哪里》

| ├《教学理论》╋凤凰备课室

├一年级备课室

├二年级备课室

├三年级备课室

├四年级备课室

├五年级备课室

├六年级备课室╋凤凰读书会

├读书空间

├书香校园

├书迷密室

├才艺展厅╋凤凰教师社区

├班主任论坛

├家长社区

├语韵茶吧

├活动·征稿

├凤凰之家

| ├站务专区

|

| ├珠海香洲区

|

| ├内容不符帖暂存处

|

| ├七彩语文·写字

下一主题 >>

..83

RSS2.0

Xhtml无图版

Xslt无图版 Copyright 2003-2010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拼音复习课件【篇7】

课前谈话:

1、学生说感受或内心想法

2、家长说内心想法或提出希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拼音王国,开始一段开心的旅程吧!

二、复习声母

1、出示课件,背诵声母表(齐背诵、开火车)

2、声母填空游戏:采蘑菇

3、辨别形近声母

4、复习近平、翘舌音的读音

三、复习韵母

1、背诵单韵母

2、背诵复韵母和特殊韵母、前鼻韵母、后鼻韵母

3、复习ü上两点省写规则

四、音节城堡

1、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2、音节分类游戏:分苹果

3、拯救五色花:复习标调歌

4、拼读音节游戏:送礼物

5、给生字找音节

6、把音节补充完整:学生在本子上完成,展示作业并评议

7、辨别形近韵母

8、看图补充音节游戏

9、正确朗读谜语的谜面,猜谜底

家长会发言内容

一、普及语文课本结构、作业种类及要求和“四清”要求及月考情况

二、开学以来语文学习情况反馈

1、学生习惯方面的培养:

A专注力的差距造成听不懂话或不会倾听; B 听、说、读、写方面的培养 C 课堂发言和思考的习惯

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学生之间出现的差距越来越大,一部分学生已经能够借助拼音实现自主阅读文章和课外书,还有一小部分学生不会拼读,这样逐渐就会掉队跟不上队伍

2、家长方面:

A 作业辅导方面:保证作业质量,签字情况不好;推脱父母职责,交给爷爷奶奶带,出现教育空白,和我们的要求不能形成闭合; B 补偿心理:5+2=0

三、家校配合

国学班特色: “素读”其实是一种读书方法,就是不追求对内容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只是反复有声的朗读,直到把诵读的内容背诵得滚瓜烂熟为止,是一种很朴素的读法。陈琴,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语文教师。十余年致力于小学语文“素读”经典的探索。她的学生在小学毕业前基本能达到“背诵十万字,读破百部书,手写千万言”的目标。进入初高中语文的竞争力主要就是古文。好文章背诵得多,灵巧的词采、晓畅的章句、铿锵的声律、精密的谋篇,口诵心维,日长月久,习焉不察,内化为自己能力的一部分。

1、国学书籍(每学期一本)

每周一节国学课程;两种要求:跟读和背诵

2、拼音卡和识字卡的特色、费用、使用情况

教过一年级的语文教师或许都有这样的烦恼:由于学生的识字量有限,学生对学习产生了畏难的情绪;在平时的作业中,学生出错的原因不是因为智力问题,而是因为看不懂题目的意思。即使老师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教学生“读说写用”,但往往收效甚微。一个学期下来,常规教学的识字量仅为400个,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阅读的需要。

一个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一般能识800~1000个字,但在自主识字实验班里,学生仅经过不到1个学期的自主学习,就可以完成小学6年2800个字的识字量。长期以来,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足,造成学生进入阅读晚、语文教学低效等问题,李虎因此率先开始了长达12年的“自主识字”实验。最具创新的是,“自主识字”不用教,只要在老师、家长的组织下,学生就可以在游戏中,自主、快速、轻松地识字并写话。李虎的“自主识字”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获得全国首届基础教育国家奖,并从深圳走向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他的这套教学法,也被誉为“李虎自主识字”。

1、需要家长做到: A 和老师统一立场,不在孩子面前说老师不好,特别是孩子不喜欢的课程的老师 B 作业辅导、国学内容的复习、补差补缺(劝退)

高三数学复习课件(范本11篇)


在老师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也是其中一种,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不能敷衍了事。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与理论补充的有力工具,优质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这篇网络上的好文“高三数学复习课件”听起来很简单但内容实用,希望本文能够为您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减少您的困扰!

高三数学复习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等差数列定义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能力目标掌握等差数列定义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归纳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推导及应用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等差”的理解、把握和应用

教学过程

由XX《红高粱》主题曲“酒神曲”引入等差数列定义

问题:多媒体演示,观察————发现?

一、等差数列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例1:观察下面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

二、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

则由定义可得:

a2—a1=d

a3—a2=d

a4—a3=d

……

an—an—1=d

即可得:

an=a1+(n—1)d

例2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a1是3,公差d是2,求它的通项公式。

分析:知道a1,d,求an。代入通项公式

解:∵a1=3,d=2

∴an=a1+(n—1)d

=3+(n—1)×2

=2n+1

例3求等差数列10,8,6,4…的第20项。

分析:根据a1=10,d=—2,先求出通项公式an,再求出a20

解:∵a1=10,d=8—10=—2,n=20

由an=a1+(n—1)d得

∴a20=a1+(n—1)d

=10+(20—1)×(—2)

=—28

例4: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6=12,a18=36,求通项an。

分析:此题已知a6=12,n=6;a18=36,n=18分别代入通项公式an=a1+(n—1)d中,可得两个方程,都含a1与d两个未知数组成方程组,可解出a1与d。

解:由题意可得

a1+5d=12

a1+17d=36

∴d=2a1=2

∴an=2+(n—1)×2=2n

练习

1、判断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①23,25,26,27,28,29,30;

②0,0,0,0,0,0,…

③52,50,48,46,44,42,40,35;

④—1,—8,—15,—22,—29;

答案:①不是②是①不是②是

2、等差数列{an}的前三项依次为a—6,—3a—5,—10a—1,则a等于()

A、1B、—1C、—1/3D、5/11

提示:(—3a—5)—(a—6)=(—10a—1)—(—3a—5)

3、在数列{an}中a1=1,an=an+1+4,则a10=。

提示:d=an+1—an=—4

教师继续提出问题

已知数列{an}前n项和为……

作业

P116习题3。21,2

高三数学复习课件 篇2

一.课标要求:

(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① 经历向量及其运算由平面向空间推广的过程;

② 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

③ 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

④ 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能运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

(2)空间向量的应用

① 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

② 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线线、线面、面面的垂直、平行关系;

③ 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线、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包括三垂线定理);

④ 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线线、线面、面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二.命题走向

本讲内容主要涉及空间向量的坐标及运算、空间向量的应用。本讲是立体几何的核心内容,高考对本讲的考察形式为:以客观题形式考察空间向量的概念和运算,结合主观题借助空间向量求夹角和距离。

预测20xx年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将侧重于向量的应用,尤其是求夹角、求距离,教材上淡化了利用空间关系找角、找距离这方面的讲解,加大了向量的应用,因此作为立体几何解答题,用向量法处理角和距离将是主要方法,在复习时应加大这方面的训练力度。

三.要点精讲

1.空间向量的概念

向量:在空间,我们把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叫做向量。如位移、速度、力等。

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

表示方法:用有向线段表示,并且同向且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同一向量或相等的向量。

说明:①由相等向量的概念可知,一个向量在空间平移到任何位置,仍与原来的向量相等,用同向且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②平面向量仅限于研究同一平面内的平移,而空间向量研究的是空间的平移。

2.向量运算和运算率

加法交换率:

加法结合率:

数乘分配率:

说明:①引导学生利用右图验证加法交换率,然后推广到首尾相接的若干向量之和;②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在空间仍成立。

3.平行向量(共线向量):

如果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则这些向量叫做共线向量或平行向量。 平行于 记作 ∥ 。

注意:当我们说 、 共线时,对应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可能是同一直线,也可能是平行直线;当我们说 、 平行时,也具有同样的意义。

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 ( )、 , ∥ 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 使 =

注:⑴上述定理包含两个方面:①性质定理:若 ∥ ( 0),则有 = ,其中 是唯一确定的实数。②判断定理:若存在唯一实数 ,使 = ( 0),则有 ∥ (若用此结论判断 、 所在直线平行,还需 (或 )上有一点不在 (或 )上)。

⑵对于确定的 和 , = 表示空间与 平行或共线,长度为 | |,当 0时与 同向,当 0时与 反向的所有向量。

⑶若直线l∥ , ,P为l上任一点,O为空间任一点,下面根据上述定理来推导 的表达式。

推论:如果 l为经过已知点A且平行于已知非零向量 的直线,那么对任一点O,点P在直线l上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t,满足等式

①其中向量 叫做直线l的方向向量。

在l上取 ,则①式可化为 ②

当 时,点P是线段AB的中点,则 ③

①或②叫做空间直线的向量参数表示式,③是线段AB的中点公式。

注意:⑴表示式(﹡)、(﹡﹡)既是表示式①,②的基础,也是常用的直线参数方程的表示形式;⑵推论的用途:解决三点共线问题。⑶结合三角形法则记忆方程。

4.向量与平面平行:

如果表示向量 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与平面 平行或 在 平面内,我们就说向量 平行于平面 ,记作 ∥ 。注意:向量 ∥ 与直线a∥ 的联系与区别。

共面向量:我们把平行于同一平面的向量叫做共面向量。

共面向量定理 如果两个向量 、 不共线,则向量 与向量 、 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对x、y,使 ①

注:与共线向量定理一样,此定理包含性质和判定两个方面。

推论:空间一点P位于平面MAB内的充要条件是存在有序实数对x、y,使

④或对空间任一定点O,有 ⑤

在平面MAB内,点P对应的实数对(x, y)是唯一的。①式叫做平面MAB的向量表示式。

又∵ 代入⑤,整理得

⑥由于对于空间任意一点P,只要满足等式④、⑤、⑥之一(它们只是形式不同的同一等式),点P就在平面MAB内;对于平面MAB内的任意一点P,都满足等式④、⑤、⑥,所以等式④、⑤、⑥都是由不共线的两个向量 、 (或不共线三点M、A、B)确定的空间平面的向量参数方程,也是M、A、B、P四点共面的充要条件。

5.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 、 、 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存在一个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 y, z, 使

说明:⑴由上述定理知,如果三个向量 、 、 不共面,那么所有空间向量所组成的集合就是 ,这个集合可看作由向量 、 、 生成的,所以我们把{ , , }叫做空间的一个基底, , , 都叫做基向量;⑵空间任意三个不共面向量都可以作为空间向量的一个基底;⑶一个基底是指一个向量组,一个基向量是指基底中的某一个向量,二者是相关联的不同的概念;⑷由于 可视为与任意非零向量共线。与任意两个非零向量共面,所以,三个向量不共面就隐含着它们都不是 。

推论:设O、A、B、C是不共面的四点,则对空间任一点P,都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组 ,使

6.数量积

(1)夹角:已知两个非零向量 、 ,在空间任取一点O,作 , ,则角AOB叫做向量 与 的夹角,记作

说明:⑴规定0 ,因而 = ;

⑵如果 = ,则称 与 互相垂直,记作

⑶在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时,要使有向线段的起点重合,注意图(3)、(4)中的两个向量的夹角不同,

图(3)中AOB= ,

图(4)中AOB= ,

从而有 = = .

(2)向量的模: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的长度叫做向量的长度或模。

(3)向量的数量积: 叫做向量 、 的数量积,记作 。

即 = ,

向量 :

(4)性质与运算率

⑴ 。 ⑴

⑵ =0 ⑵ =

⑶ ⑶

四.典例解析

题型1:空间向量的.概念及性质

例1.有以下命题:①如果向量 与任何向量不能构成空间向量的一组基底,那么 的关系是不共线;② 为空间四点,且向量 不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那么点 一定共面;③已知向量 是空间的一个基底,则向量 ,也是空间的一个基底。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

①② ①③ ②③ ①②③

解析:对于①如果向量 与任何向量不能构成空间向量的一组基底,那么 的关系一定共线所以①错误。②③正确。

例2.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若 与 共线, 与 共线,则 与 共线;

向量 共面就是它们所在的直线共面;

零向量没有确定的方向;

若 ,则存在唯一的实数 使得 ;

解析:A中向量 为零向量时要注意,B中向量的共线、共面与直线的共线、共面不一样,D中需保证 不为零向量。

题型2:空间向量的基本运算

例3.如图:在平行六面体 中, 为 与 的交点。若 , , ,则下列向量中与 相等的向量是( )

例4.已知: 且 不共面.若 ∥ ,求 的值.

题型3:空间向量的坐标

例5.(1)已知两个非零向量 =(a1,a2,a3), =(b1,b2,b3),它们平行的充要条件是()

A. :| |= :| |B.a1b1=a2b2=a3b3

C.a1b1+a2b2+a3b3=0D.存在非零实数k,使 =k

(2)已知向量 =(2,4,x), =(2,y,2),若| |=6, ,则x+y的值是()

A. -3或1 B.3或-1 C. -3 D.1

(3)下列各组向量共面的是()

A. =(1,2,3), =(3,0,2), =(4,2,5)

B. =(1,0,0), =(0,1,0), =(0,0,1)

C. =(1,1,0), =(1,0,1), =(0,1,1)

D. =(1,1,1), =(1,1,0), =(1,0,1)

解析:(1)D;点拨:由共线向量定线易知;

(2)A 点拨:由题知 或 ;

例6.已知空间三点A(-2,0,2),B(-1,1,2),C(-3,0,4)。设 = , = ,(1)求 和 的夹角 ;(2)若向量k + 与k -2 互相垂直,求k的值.

思维入门指导:本题考查向量夹角公式以及垂直条件的应用,套用公式即可得到所要求的结果.

解:∵A(-2,0,2),B(-1,1,2),C(-3,0,4), = , = ,

=(1,1,0), =(-1,0,2).

(1)cos = = - ,

和 的夹角为- 。

(2)∵k + =k(1,1,0)+(-1,0,2)=(k-1,k,2),

k -2 =(k+2,k,-4),且(k + )(k -2 ),

(k-1,k,2)(k+2,k,-4)=(k-1)(k+2)+k2-8=2k2+k-10=0。

则k=- 或k=2。

点拨:第(2)问在解答时也可以按运算律做。( + )(k -2 )=k2 2-k -2 2=2k2+k-10=0,解得k=- ,或k=2。

题型4:数量积

例7.设 、 、c是任意的非零平面向量,且相互不共线,则

①( ) -( ) = ②| |-| || - | ③( ) -( ) 不与 垂直

④(3 +2 )(3 -2 )=9| |2-4| |2中,是真命题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D

解析:①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不满足结合律.故①假;

②由向量的减法运算可知| |、| |、| - |恰为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由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故②真;

③因为[( ) -( ) ] =( ) -( ) =0,所以垂直.故③假;

例8.(1)已知向量 和 的夹角为120,且| |=2,| |=5,则(2 - ) =_____.

(2)设空间两个不同的单位向量 =(x1,y1,0), =(x2,y2,0)与向量 =(1,1,1)的夹角都等于 。(1)求x1+y1和x1y1的值;(2)求 , 的大小(其中0 , 。

解析:(1)答案:13;解析:∵(2 - ) =2 2- =2| |2-| || |cos120=24-25(- )=13。

(2)解:(1)∵| |=| |=1,x +y =1,x =y =1.

又∵ 与 的夹角为 , =| || |cos = = .

又∵ =x1+y1,x1+y1= 。

另外x +y =(x1+y1)2-2x1y1=1,2x1y1=( )2-1= .x1y1= 。

(2)cos , = =x1x2+y1y2,由(1)知,x1+y1= ,x1y1= .x1,y1是方程x2- x+ =0的解.

或 同理可得 或

∵ , 或

cos , + = + = .

∵0 , , , = 。

评述:本题考查向量数量积的运算法则。

题型5:空间向量的应用

例9.(1)已知a、b、c为正数,且a+b+c=1,求证: + + 4 。

(2)已知F1=i+2j+3k,F2=-2i+3j-k,F3=3i-4j+5k,若F1,F2,F3共同作用于同一物体上,使物体从点M1(1,-2,1)移到点M2(3,1,2),求物体合力做的功。

解析:(1)设 =( , , ), =(1,1,1),

则| |=4,| |= .

∵ | || |,

= + + | || |=4 .

当 = = 时,即a=b=c= 时,取=号。

例10.如图,直三棱柱 中, 求证:

证明:

五.思维总结

本讲内容主要有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平行向量,垂直向量坐标之间的关系以及中点公式.空间直角坐标系是选取空间任意一点O和一个单位正交基底{i,j,k}建立坐标系,对于O点的选取要既有作图的直观性,而且使各点的坐标,直线的坐标表示简化,要充分利用空间图形中已有的直线的关系和性质;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同平面向量类似,具有类似的运算法则.一个向量在不同空间的表达方式不一样,实质没有改变.因而运算的方法和运算规律结论没变。如向量的数量积ab=|a||b|cos在二维、三维都是这样定义的,不同点仅是向量在不同空间具有不同表达形式.空间两向量平行时同平面两向量平行时表达式不一样,但实质是一致的,即对应坐标成比例,且比值为 ,对于中点公式要熟记。

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分以下三类:

1.以选择、填空题型考查本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此类题一般难度不大,用以解决有关长度、夹角、垂直、判断多边形形状等问题。

2.向量在空间中的应用

在空间坐标系下,通过向量的坐标的表示,运用计算的方法研究三维空间几何图形的性质。

在复习过程中,抓住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指导方针。本讲考题大多数是课本的变式题,即源于课本。因此,掌握双基、精通课本是本章关键。

高三数学复习课件 篇3

【高考要求】:三角函数的有关概念(B).

【教学目标】:理解任意角的概念;理解终边相同的角的意义;了解弧度的意义,并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

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初步了解有向线段的概念,会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表示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教学重难点】: 终边相同的角的意义和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知识复习与自学质疑】

一、问题.

1、角的概念是什么?角按旋转方向分为哪几类?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角分为哪几类?与 终边相同的角怎么表示?

3、什么是弧度和弧度制?弧度和角度怎么换算?弧度和实数有什么样的关系?

4、弧度制下圆的弧长公式和扇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5、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是什么?在各象限的符号怎么确定?

6、你能在单位圆中画出正弦、余弦和正切线吗?

7、同角三角函数有哪些基本关系式?

二、练习.

1.给出下列命题:

(1)小于 的角是锐角;(2)若 是第一象限的角,则 必为第一象限的角;

(3)第三象限的角必大于第二象限的角;(4)第二象限的角是钝角;

(5)相等的角必是终边相同的角;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

(6)角2 与角 的终边不可能相同;

(7)若角 与角 有相同的终边,则角( 的终边必在 轴的非负半轴上。其中正确的命题的序号是

2.设P 点是角终边上一点,且满足 则 的值是

3.一个扇形弧AOB 的面积是1 ,它的周长为4 ,则该扇形的中心角= 弦AB长=

4.若 则角 的终边在 象限。

5.在直角坐标系中,若角 与角 的终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则角 与角 之间的关系是

6.若 是第三象限的角,则- , 的终边落在何处?

【交流展示、互动探究与精讲点拨】

例1.如图, 分别是角 的终边.

(1)求终边落在阴影部分(含边界)的所有角的集合;

(2)求终边落在阴影部分、且在 上所有角的集合;

(3)求始边在OM位置,终边在ON位置的所有角的集合.

例2.(1)已知角的终边在直线 上,求 的值;

(2)已知角的终边上有一点A ,求 的值。

例3.若 ,则 在第 象限.

例4.若一扇形的周长为20 ,则当扇形的圆心角 等于多少弧度时,这个扇形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矫正反馈】

1、若锐角 的终边上一点的坐标为 ,则角 的弧度数为 .

2、若 ,又 是第二,第三象限角,则 的取值范围是 .

3、一个半径为 的扇形,如果它的周长等于弧所在半圆的弧长,那么该扇形的圆心角度数是 弧度或角度,该扇形的面积是 .

4、已知点P 在第三象限,则 角终边在第 象限.

5、设角 的终边过点P ,则 的值为 .

6、已知角 的终边上一点P 且 ,求 和 的值.

【迁移应用】

1、经过3小时35分钟,分针转过的角的弧度是 .时针转过的角的弧度数是 .

2、若点P 在第一象限,则在 内 的取值范围是 .

3、若点P从(1,0)出发,沿单位圆 逆时针方向运动 弧长到达Q点,则Q点坐标为 .

4、如果 为小于360 的正角,且角 的7倍数的角的终边与这个角的终边重合,求角 的值.

高三数学复习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等差中项与等比中项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基本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等差中项与等比中项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基本问题。XX

教学过程

等比数列性质请同学们类比得出。

【方法规律】

1、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联系着五个基本量,“知三求二”是一类最基本的运算题。方程观点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

2、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常用的方法使用定义。特别地,在判断三个实数

a,b,c成等差(比)数列时,常用(注:若为等比数列,则a,b,c均不为0)

3、在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小)值时,常用函数的思想和方法加以解决。

【示范举例】

例1:(1)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30,前2n项和为100,则前3n项和为。

(2)一个等比数列的前三项之和为26,前六项之和为728,则a1=,q=。

例2:四数中前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后三个数成等差数列,首末两项之和为21,中间两项之和为18,求此四个数。

例3: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奇数项之和为44,偶数项之和为33,求该数列的中间项。

高三数学复习课件 篇5

导数及其四则运算

一、考试要求:(1)导数概念及其几何意义①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②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2)导数的运算①能根据导数定义,求函数的导数.②能利用下面给出的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求简单函数的导数,能求简单的复合函数(仅限于形如的复合函数)的导数.

二、知识梳理:

1、如果当时,有极限,就说函数在点处可导,并把这个极限叫做在点处的导数(或变化率)。记作或,即。的几何意义是曲线在点处的切线;瞬时速度就是位移函数对时间的导数。

6、点是曲线上任意一点,则到直线的距离的最小值是;

7、若函数的图像与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8、若点在曲线上移动,则过点的切线的倾斜角取值范围是

9、设函数(1)证明:的导数;

(2)若对所有都有,求的取值范围。

10、已知在区间

高三数学复习课件 篇6

●知识梳理

函数的综合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函数内容本身的相互综合,如函数概念、性质、图象等方面知识的综合.

2.函数与其他数学知识点的综合,如方程、不等式、数列、解析几何等方面的内容与函数的综合.这是高考主要考查的内容.

3.函数与实际应用问题的综合.

●点击双基

1.已知函数f(x)=lg(2x-b)(b为常数),若x[1,+)时,f(x)0恒成立,则

A.b1 B.b1 C.b1 D.b=1

解析:当x[1,+)时,f(x)0,从而2x-b1,即b2x-1.而x[1,+)时,2x-1单调增加,

b2-1=1.

答案:A

2.若f(x)是R上的减函数,且f(x)的图象经过点A(0,3)和B(3,-1),则不等式|f(x+1)-1|2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f(x+1)-1|2得-2

又f(x)是R上的减函数,且f(x)的图象过点A(0,3),B(3,-1),

f(3)

答案:(-1,2)

●典例剖析

【例1】 取第一象限内的点P1(x1,y1),P2(x2,y2),使1,x1,x2,2依次成等差数列,1,y1,y2,2依次成等比数列,则点P1、P2与射线l:y=x(x0)的关系为

A.点P1、P2都在l的上方 B.点P1、P2都在l上

C.点P1在l的下方,P2在l的上方 D.点P1、P2都在l的下方

剖析:x1= +1= ,x2=1+ = ,y1=1 = ,y2= ,∵y1

P1、P2都在l的下方.

答案:D

【例2】 已知f(x)是R上的偶函数,且f(2)=0,g(x)是R上的奇函数,且对于xR,都有g(x)=f(x-1),求f(20xx)的值.

解:由g(x)=f(x-1),xR,得f(x)=g(x+1).又f(-x)=f(x),g(-x)=-g(x),

故有f(x)=f(-x)=g(-x+1)=-g(x-1)=-f(x-2)=-f(2-x)=-g(3-x)=

g(x-3)=f(x-4),也即f(x+4)=f(x),xR.

f(x)为周期函数,其周期T=4.

f(20xx)=f(4500+2)=f(2)=0.

评述:应灵活掌握和运用函数的奇偶性、周期性等性质.

【例3】 函数f(x)= (m0),x1、x2R,当x1+x2=1时,f(x1)+f(x2)= .

(1)求m的值;

(2)数列{an},已知an=f(0)+f( )+f( )++f( )+f(1),求an.

解:(1)由f(x1)+f(x2)= ,得 + = ,

4 +4 +2m= [4 +m(4 +4 )+m2].

∵x1+x2=1,(2-m)(4 +4 )=(m-2)2.

4 +4 =2-m或2-m=0.

∵4 +4 2 =2 =4,

而m0时2-m2,4 +4 2-m.

m=2.

(2)∵an=f(0)+f( )+f( )++f( )+f(1),an=f(1)+f( )+ f( )++f( )+f(0).

2an=[f(0)+f(1)]+[f( )+f( )]++[f(1)+f(0)]= + ++ = .

an= .

深化拓展

用函数的思想处理方程、不等式、数列等问题是一重要的思想方法.

【例4】 函数f(x)的定义域为R,且对任意x、yR,有f(x+y)=f(x)+f(y),且当x0时,f(x)0,f(1)=-2.

(1)证明f(x)是奇函数;

(2)证明f(x)在R上是减函数;

(3)求f(x)在区间[-3,3]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证明:由f(x+y)=f(x)+f(y),得f[x+(-x)]=f(x)+f(-x),f(x)+ f(-x)=f(0).又f(0+0)=f(0)+f(0),f(0)=0.从而有f(x)+f(-x)=0.

f(-x)=-f(x).f(x)是奇函数.

(2)证明:任取x1、x2R,且x10.f(x2-x1)0.

-f(x2-x1)0,即f(x1)f(x2),从而f(x)在R上是减函数.

(3)解:由于f(x)在R上是减函数,故f(x)在[-3,3]上的最大值是f(-3),最小值是f(3).由f(1)=-2,得f(3)=f(1+2)=f(1)+f(2)=f(1)+f(1+1)=f(1)+f(1)+f(1)=3f(1)=3(-2)=-6,f(-3)=-f(3)=6.从而最大值是6,最小值是-6.

深化拓展

对于任意实数x、y,定义运算x*y=ax+by+cxy,其中a、b、c是常数,等式右边的运算是通常的加法和乘法运算.现已知1*2=3,2*3=4,并且有一个非零实数m,使得对于任意实数x,都有x*m=x,试求m的值.

提示:由1*2=3,2*3=4,得

b=2+2c,a=-1-6c.

又由x*m=ax+bm+cmx=x对于任意实数x恒成立,

b=0=2+2c.

c=-1.(-1-6c)+cm=1.

-1+6-m=1.m=4.

答案:4.

●闯关训练

夯实基础

1.已知y=f(x)在定义域[1,3]上为单调减函数,值域为[4,7],若它存在反函数,则反函数在其定义域上

A.单调递减且最大值为7 B.单调递增且最大值为7

C.单调递减且最大值为3 D.单调递增且最大值为3

解析: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在各自定义区间上有相同的增减性,f-1(x)的值域是[1,3].

答案:C

2.关于x的方程|x2-4x+3|-a=0有三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a的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作函数y=|x2-4x+3|的图象,如下图.

由图象知直线y=1与y=|x2-4x+3|的图象有三个交点,即方程|x2-4x+3|=1也就是方程|x2-4x+3|-1=0有三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因此a=1.

答案:1

3.若存在常数p0,使得函数f(x)满足f(px)=f(px- )(xR),则f(x)的一个正周期为__________.

解析:由f(px)=f(px- ),

令px=u,f(u)=f(u- )=f[(u+ )- ],T= 或 的整数倍.

答案: (或 的整数倍)

4.已知关于x的方程sin2x-2sinx-a=0有实数解,求a的取值范围.

解:a=sin2x-2sinx=(sinx-1)2-1.

∵-11,0(sinx-1)24.

a的范围是[-1,3].

5.记函数f(x)= 的定义域为A,g(x)=lg[(x-a-1)(2a-x)](a1)的定义域为B.

(1)求A;

(2)若B 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1)由2- 0,得 0,

x-1或x1,即A=(-,-1)[1,+).

(2)由(x-a-1)(2a-x)0,得(x-a-1)(x-2a)0.

∵a1,a+12a.B=(2a,a+1).

∵B A,2a1或a+1-1,即a 或a-2.

而a1, 1或a-2.

故当B A时,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2][ ,1).

培养能力

6.(理)已知二次函数f(x)=x2+bx+c(b0,cR).

若f(x)的定义域为[-1,0]时,值域也是[-1,0],符合上述条件的函数f(x)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f(x)的表达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设符合条件的f(x)存在,

∵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是x=- ,

又b0,- 0.

①当- 0,即01时,

函数x=- 有最小值-1,则

或 (舍去).

②当-1- ,即12时,则

(舍去)或 (舍去).

③当- -1,即b2时,函数在[-1,0]上单调递增,则 解得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函数有两个,

f(x)=x2-1或f(x)=x2+2x.

(文)已知二次函数f(x)=x2+(b+1)x+c(b0,cR).

若f(x)的定义域为[-1,0]时,值域也是[-1,0],符合上述条件的函数f(x)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f(x)的表达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是

x=- ,又b0,- - .

设符合条件的f(x)存在,

①当- -1时,即b1时,函数f(x)在[-1,0]上单调递增,则

②当-1- ,即01时,则

(舍去).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函数为f(x)=x2+2x.

7.已知函数f(x)=x+ 的定义域为(0,+),且f(2)=2+ .设点P是函数图象上的任意一点,过点P分别作直线y=x和y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

(1)求a的值.

(2)问:|PM||PN|是否为定值?若是,则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3)设O为坐标原点,求四边形OMPN面积的最小值.

解:(1)∵f(2)=2+ =2+ ,a= .

(2)设点P的坐标为(x0,y0),则有y0=x0+ ,x00,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知,|PM|= = ,|PN|=x0,有|PM||PN|=1,即|PM||PN|为定值,这个值为1.

(3)由题意可设M(t,t),可知N(0,y0).

∵PM与直线y=x垂直,kPM1=-1,即 =-1.解得t= (x0+y0).

又y0=x0+ ,t=x0+ .

S△OPM= + ,S△OPN= x02+ .

S四边形OMPN=S△OPM+S△OPN= (x02+ )+ 1+ .

当且仅当x0=1时,等号成立.

此时四边形OMPN的面积有最小值1+ .

探究创新

8.有一块边长为4的正方形钢板,现对其进行切割、焊接成一个长方体形无盖容器(切、焊损耗忽略不计).有人应用数学知识作了如下设计:如图(a),在钢板的四个角处各切去一个小正方形,剩余部分围成一个长方体,该长方体的高为小正方形边长,如图(b).

(1)请你求出这种切割、焊接而成的长方体的最大容积V1;

(2)由于上述设计存在缺陷(材料有所浪费),请你重新设计切、焊方法,使材料浪费减少,而且所得长方体容器的容积V2V1.

解:(1)设切去正方形边长为x,则焊接成的长方体的底面边长为4-2x,高为x,

V1=(4-2x)2x=4(x3-4x2+4x)(0

V1=4(3x2-8x+4).

令V1=0,得x1= ,x2=2(舍去).

而V1=12(x- )(x-2),

又当x 时,V10;当

当x= 时,V1取最大值 .

(2)重新设计方案如下:

如图①,在正方形的两个角处各切下一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如图②,将切下的小正方形焊在未切口的正方形一边的中间;如图③,将图②焊成长方体容器.

新焊长方体容器底面是一长方形,长为3,宽为2,此长方体容积V2=321=6,显然V2V1.

故第二种方案符合要求.

●思悟小结

1.函数知识可深可浅,复习时应掌握好分寸,如二次函数问题应高度重视,其他如分类讨论、探索性问题属热点内容,应适当加强.

2.数形结合思想贯穿于函数研究的各个领域的全部过程中,掌握了这一点,将会体会到函数问题既千姿百态,又有章可循.

●教师下载中心

教学点睛

数形结合和数形转化是解决本章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应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用函数的图象及方程的曲线去处理函数、方程、不等式等问题.

拓展题例

【例1】 设f(x)是定义在[-1,1]上的奇函数,且对任意a、b[-1,1],当a+b0时,都有 0.

(1)若ab,比较f(a)与f(b)的大小;

(2)解不等式f(x- )

(3)记P={x|y=f(x-c)},Q={x|y=f(x-c2)},且PQ= ,求c的取值范围.

解:设-1x1

0.

∵x1-x20,f(x1)+f(-x2)0.

f(x1)-f(-x2).

又f(x)是奇函数,f(-x2)=-f(x2).

f(x1)

f(x)是增函数.

(1)∵ab,f(a)f(b).

(2)由f(x- )

- .

不等式的解集为{x|- }.

(3)由-11,得-1+c1+c,

P={x|-1+c1+c}.

由-11,得-1+c21+c2,

Q={x|-1+c21+c2}.

∵PQ= ,

1+c-1+c2或-1+c1+c2,

解得c2或c-1.

【例2】已知函数f(x)的图象与函数h(x)=x+ +2的图象关于点A(0,1)对称.

(1)求f(x)的解析式;

(2)(文)若g(x)=f(x)x+ax,且g(x)在区间(0,2]上为减函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理)若g(x)=f(x)+ ,且g(x)在区间(0,2]上为减函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1)设f(x)图象上任一点坐标为(x,y),点(x,y)关于点A(0,1)的对称点(-x,2-y)在h(x)的图象上.

2-y=-x+ +2.

y=x+ ,即f(x)=x+ .

(2)(文)g(x)=(x+ )x+ax,

即g(x)=x2+ax+1.

g(x)在(0,2]上递减 - 2,

a-4.

(理)g(x)=x+ .

∵g(x)=1- ,g(x)在(0,2]上递减,

1- 0在x(0,2]时恒成立,

即ax2-1在x(0,2]时恒成立.

∵x(0,2]时,(x2-1)max=3,

a3.

【例3】在4月份(共30天),有一新款服装投放某专卖店销售,日销售量(单位:件)f(n)关于时间n(130,nN*)的函数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函数f(n)图象中的点位于斜率为5和-3的两条直线上,两直线的交点的横坐标为m,且第m天日销售量最大.

(1)求f(n)的表达式,及前m天的销售总数;

(2)按规律,当该专卖店销售总数超过400件时,社会上流行该服装,而日销售量连续下降并低于30件时,该服装的流行会消失.试问该服装在社会上流行的天数是否会超过10天?并说明理由.

解:(1)由图形知,当1m且nN*时,f(n)=5n-3.

由f(m)=57,得m=12.

f(n)=

前12天的销售总量为

5(1+2+3++12)-312=354件.

(2)第13天的销售量为f(13)=-313+93=54件,而354+54400,

从第14天开始销售总量超过400件,即开始流行.

设第n天的日销售量开始低于30件(1221.

从第22天开始日销售量低于30件,

即流行时间为14号至21号.

该服装流行时间不超过10天.

高三数学复习课件 篇7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解三角形及应用举例

教学重难点

解三角形及应用举例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精讲

掌握三角形有关的定理

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问题:

(1)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从而进一步求出其他的边和角);

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问题:

(1)已知三边,求三角;(2)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

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变形形式,利用三角公式解一些有关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问题.

二.问题讨论

思维点拨: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问题,用正弦定理解,但需注意解的情况的讨论.

思维点拨::三角形中的三角变换,应灵活运用正、余弦定理.在求值时,要利用三角函数的有关性质.

例6:在某海滨城市附近海面有一台风,据检测,当前台

风中心位于城市O(如图)的东偏南方向

300km的海面P处,并以20km/h的速度向西偏北的

方向移动,台风侵袭的范围为圆形区域,当前半径为60km,

并以10km/h的速度不断增加,问几小时后该城市开始受到

台风的侵袭。

一.小结:

1.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问题:

(1)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从而进一步求出其他的边和角);2。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问题:

(1)已知三边,求三角;(2)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

3.边角互化是解三角形问题常用的手段.

三.作业:P80闯关训练

高三数学复习课件 篇8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数列求和的综合应用

教学重难点

数列求和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典例分析

3.数列{an}的前n项和Sn=n2-7n-8,

(1)求{an}的通项公式

(2)求{|an|}的前n项和Tn

4.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S100=145,则a1+a3+a5+…+a99=

5.已知方程(x2-2x+m)(x2-2x+n)=0的四个根组成一个首项为的等差数列,则|m-n|=

6.数列{an}是等差数列,且a1=2,a1+a2+a3=12

(1)求{an}的通项公式

(2)令bn=anxn,求数列{bn}前n项和公式

7.四数中前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后三个数成等差数列,首末两项之和为21,中间两项之和为18,求此四个数

8.在等差数列{an}中,a1=20,前n项和为Sn,且S10=S15,求当n为何值时,Sn有值,并求出它的值

.已知数列{an},an∈NXX,Sn=(an+2)2

(1)求证{an}是等差数列

(2)若bn=an-30,求数列{bn}前n项的最小值

0.已知f(x)=x2-2(n+1)x+n2+5n-7(n∈NXX)

(1)设f(x)的图象的顶点的横坐标构成数列{an},求证数列{an}是等差数列

(2设f(x)的图象的顶点到x轴的距离构成数列{dn},求数列{dn}的前n项和sn.

11.购买一件售价为5000元的商品,采用分期付款的办法,每期付款数相同,购买后1个月第1次付款,再过1个月第2次付款,如此下去,共付款5次后还清,如果按月利率0.8%,每月利息按复利计算(上月利息要计入下月本金),那么每期应付款多少?(精确到1元)

12.某商品在最近100天内的价格f(t)与时间t的

函数关系式是f(t)=

销售量g(t)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是

g(t)=-t/3+109/3(0≤t≤100)

求这种商品的日销售额的值

注:对于分段函数型的应用题,应注意对变量x的取值区间的讨论;求函数的值,应分别求出函数在各段中的值,通过比较,确定值

高三数学复习课件 篇9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二面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一个图形,它是在学生学过空间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角之后,研究的一种空间的角,二面角进一步完善了空间角的概念。掌握好本节课的知识,对学生系统地理解直线和平面的知识、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乃至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设计

理解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能确认图形中的已知角是否为二面角的平面角;能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并能初步运用它们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的形成以及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作法。

四、教学流程设计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 新课引入

1。复习和回顾平面角的有关知识。

平面中的角

定义 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图形

结构 射线点射线

表示法 AOB,O等

2。复习和回顾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定义,及其共同特征。(空间角转化为平面角)

3。观察:陡峭与否,跟山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角大小有关,而山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角就是两个平面所成的角。在实际生活当中,能够转化为两个平面所成角例子非常多,比如在这间教室里,谁能举出能够体现两个平面所成角的实例?(如图1,课本的开合、门或窗的开关。)从而,引出二面角的定义及相关内容。

二、学习新课

(一)二面角的定义

平面中的角 二面角

定义 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课本P17

图形

结构 射线点射线 半平面直线半平面

表示法 AOB,O等 二面角a或—AB—

(二)二面角的图示

1。画出直立式、平卧式二面角各一个,并分别给予表示。

2。在正方体中认识二面角。

(三)二面角的平面角

平面几何中的角可以看作是一条射线绕其端点旋转而成,它有一个旋转量,它的大小可以度量,类似地,二面角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半平面以其棱为轴旋转而成,它也有一个旋转量,那么,二面角的大小应该怎样度量?

1。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课本P17)。

2。AOB的大小与点O在棱上的位置无关。

[说明]①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或平行两种情况,为了对相交平面的相互位置作进一步的探讨,有必要来研究二面角的度量问题。

②与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做类比,用平面角去度量。

③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三个主要特征:角的顶点在棱上;角的两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角的两边分别与棱垂直。

3。二面角的平面角的范围:

(四)例题分析

例1 一张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纸片ABC,以它的高AD为折痕,将其折成一个 的二面角,求此时B、C两点间的距离。

[说明] ①检查学生对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的掌握情况。

②翻折前后应注意哪些量的位置和数量发生了变化, 哪些没变?

例2 如图,已知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 所在平面外有一点P,使PA=PB=PC=a,求二面角 的大小。

[说明] ①求二面角的步骤:作证算答。

②引导学生掌握解题可操作性的通法(定义法和线面垂直法)。

例3 已知正方体 ,求二面角 的大小。(课本P18例1)

[说明]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

(五)问题拓展

例4 如图,山坡的倾斜度(坡面与水平面所成二面角的度数)是 ,山坡上有一条直道CD,它和坡脚的水平线AB的夹角是 ,沿这条路上山,行走100米后升高多少米?

[说明]使学生明白数学既来源于实际又服务于实际。

三、巩固练习

1。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 中,求二面角 的大小。

2。 若二面角 的大小为 ,P在平面 上,点P到 的距离为h,求点P到棱l的距离。

四、课堂小结

1。二面角的定义

2。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及其范围

3。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常用作图方法

4。求二面角的大小(作证算答)

五、作业布置

1。课本P18练习14。4(1)

2。在 二面角的一个面内有一个点,它到另一个面的距离是10,求它到棱的距离。

3。把边长为a的正方形ABCD以BD为轴折叠,使二面角A—BD—C成 的二面角,求A、C两点的距离。

六、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设计不是简单地将概念直接传受给学生,而是考虑到知识的形成过程,设法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发现、问题解决全过程。二面角及二面角的平面角这两大概念的引出均运用了类比的手段和方法。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层层铺垫,学生的主动探究,使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有意识地加强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

高三数学复习课件 篇10

排列问题的应用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笔者在教学中尝试将排列问题归纳为三种类型来解决:

下面就每一种题型结合例题总结其特点和解法,并附以近年的高考原题供读者参研.

一. 能排不能排排列问题(即特殊元素在特殊位置上有特别要求的排列问题)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特殊元素或特殊位置优先.或使用间接法.

例1.(1)7位同学站成一排,其中甲站在中间的位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2)7位同学站成一排,甲、乙只能站在两端的排法共有多少种?

(3)7位同学站成一排,甲、乙不能站在排头和排尾的排法共有多少种?

(4)7位同学站成一排,其中甲不能在排头、乙不能站排尾的排法共有多少种?

解析:(1)先考虑甲站在中间有1种方法,再在余下的6个位置排另外6位同学,共 种方法;

(2)先考虑甲、乙站在两端的排法有 种,再在余下的5个位置排另外5位同学的排法有 种,共 种方法;

(3) 先考虑在除两端外的5个位置选2个安排甲、乙有 种,再在余下的5个位置排另外5位同学排法有 种,共 种方法;本题也可考虑特殊位置优先,即两端的排法有 ,中间5个位置有 种,共 种方法;

(4)分两类乙站在排头和乙不站在排头,乙站在排头的排法共有 种,乙不站在排头的排法总数为:先在除甲、乙外的5人中选1人安排在排头的方法有 种,中间5个位置选1个安排乙的方法有 ,再在余下的5个位置排另外5位同学的排法有 ,故共有 种方法;本题也可考虑间接法,总排法为 ,不符合条件的甲在排头和乙站排尾的排法均为 ,但这两种情况均包含了甲在排头和乙站排尾的情况,故共有 种.

例2.某天课表共六节课,要排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体育共六门课程,如果第一节不排体育,最后一节不排数学,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课方法?

解法1:对特殊元素数学和体育进行分类解决

(1)数学、体育均不排在第一节和第六节,有 种,其他有 种,共有 种;

(2)数学排在第一节、体育排在第六节有一种,其他有 种,共有 种;

(3)数学排在第一节、体育不在第六节有 种,其他有 种,共有 种;

(4)数学不排在第一节、体育排在第六节有 种,其他有 种,共有 种;

所以符合条件的排法共有 种

解法2:对特殊位置第一节和第六节进行分类解决

(1)第一节和第六节均不排数学、体育有 种,其他有 种,共有 种;

(2)第一节排数学、第六节排体育有一种,其他有 种,共有 种;

(3)第一节排数学、第六节不排体育有 种,其他有 种,共有 种;

(4)第一节不排数学、第六节排体育有 种,其他有 种,共有 种;

所以符合条件的排法共有 种.

解法3:本题也可采用间接排除法解决

不考虑任何限制条件共有 种排法,不符合题目要求的排法有:(1)数学排在第六节有 种;(2)体育排在第一节有 种;考虑到这两种情况均包含了数学排在第六节和体育排在第一节的情况 种所以符合条件的排法共有 种

附:1、(20xx北京卷)五个工程队承建某项工程的五个不同的子项目,每个工程队承建1项,其中甲工程队不能承建1号子项目,则不同的承建方案共有( )

(A) 种 (B) 种 (C) 种 (D) 种

解析:本题在解答时将五个不同的子项目理解为5个位置,五个工程队相当于5个不同的元素,这时问题可归结为能排不能排排列问题(即特殊元素在特殊位置上有特别要求的排列问题),先排甲工程队有 ,其它4个元素在4个位置上的排法为 种,总方案为 种.故选(B).

2、(20xx全国卷Ⅱ)在由数字0,1,2,3,4,5所组成的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中,不能被5整除的数共有 个.

解析:本题在解答时只须考虑个位和千位这两个特殊位置的限制,个位为1、2、3、4中的某一个有4种方法,千位在余下的4个非0数中选择也有4种方法,十位和百位方法数为 种,故方法总数为 种.

3、(20xx福建卷)从6人中选出4人分别到巴黎、伦敦、悉尼、莫斯科四个城市游览,要求每个城市有一人游览,每人只游览一个城市,且这6人中甲、乙两人不去巴黎游览,则不同的选择方案共有 ( )

A.300种 B.240种 C.144种 D.96种

解析:本题在解答时只须考虑巴黎这个特殊位置的要求有4种方法,其他3个城市的排法看作标有这3个城市的3个签在5个位置(5个人)中的排列有 种,故方法总数为 种.故选(B).

上述问题归结为能排不能排排列问题,从特殊元素和特殊位置入手解决,抓住了问题的本质,使问题清晰明了,解决起来顺畅自然.

二.相邻不相邻排列问题(即某两或某些元素不能相邻的排列问题)

相邻排列问题一般采用大元素法,即将相邻的元素捆绑作为一个元素,再与其他元素进行排列,解答时注意释放大元素,也叫捆绑法.不相邻排列问题(即某两或某些元素不能相邻的排列问题)一般采用插空法.

例3. 7位同学站成一排,

(1)甲、乙和丙三同学必须相邻的排法共有多少种?

(2)甲、乙和丙三名同学都不能相邻的排法共有多少种?

(3)甲、乙两同学间恰好间隔2人的排法共有多少种?

解析:(1)第一步、将甲、乙和丙三人捆绑成一个大元素与另外4人的排列为 种,

第二步、释放大元素,即甲、乙和丙在捆绑成的大元素内的排法有 种,所以共 种;

(2)第一步、先排除甲、乙和丙之外4人共 种方法,第二步、甲、乙和丙三人排在4人排好后产生的5个空挡中的任何3个都符合要求,排法有 种,所以共有 种;(3)先排甲、乙,有 种排法,甲、乙两人中间插入的2人是从其余5人中选,有 种排法,将已经排好的4人当作一个大元素作为新人参加下一轮4人组的排列,有 种排法,所以总的排法共有 种.

附:1、(20xx辽宁卷)用1、2、3、4、5、6、7、8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八位数,要求1和2相邻,3与4相邻,5与6相邻,而7与8不相邻,这样的八位数共有 个.(用数字作答)

解析:第一步、将1和2捆绑成一个大元素,3和4捆绑成一个大元素,5和6捆绑成一个大元素,第二步、排列这三个大元素,第三步、在这三个大元素排好后产生的4个空挡中的任何2个排列7和8,第四步、释放每个大元素(即大元素内的每个小元素在捆绑成的大元素内部排列),所以共有 个数.

2、 (20xx. 重庆理)某校高三年级举行一次演讲赛共有10位同学参赛,其中一班有3位,

二班有2位,其它班有5位,若采用抽签的方式确定他们的演讲顺序,则一班有3位同学恰

好被排在一起(指演讲序号相连),而二班的2位同学没有被排在一起的概率为 ( )

A. B. C. D.

解析:符合要求的基本事件(排法)共有:第一步、将一班的3位同学捆绑成一个大元素,第二步、这个大元素与其它班的5位同学共6个元素的全排列,第三步、在这个大元素与其它班的5位同学共6个元素的全排列排好后产生的7个空挡中排列二班的2位同学,第四步、释放一班的3位同学捆绑成的大元素,所以共有 个;而基本事件总数为 个,所以符合条件的概率为 .故选( B ).

3、(20xx京春理)某班新年联欢会原定的5个节目已排成节目单,开演前又增加了两个新节目.如果将这两个节目插入原节目单中,那么不同插法的种数为( )

A.42 B.30 C.20 D.12

解析:分两类:增加的两个新节目不相邻和相邻,两个新节目不相邻采用插空法,在5个节目产生的6个空挡排列共有 种,将两个新节目捆绑作为一个元素叉入5个节目产生的6个空挡中的一个位置,再释放两个新节目 捆绑成的大元素,共有 种,再将两类方法数相加得42种方法.故选( A ).

三.机会均等排列问题(即某两或某些元素按特定的方式或顺序排列的排列问题)

解决机会均等排列问题通常是先对所有元素进行全排列,再借助等可能转化,即乘以符合要求的某两(或某些)元素按特定的方式或顺序排列的排法占它们(某两(或某些)元素)全排列的比例,称为等机率法或将特定顺序的排列问题理解为组合问题加以解决.

例4、 7位同学站成一排.

(1)甲必须站在乙的左边?

(2)甲、乙和丙三个同学由左到右排列?

解析:(1)7位同学站成一排总的排法共 种,包括甲、乙在内的7位同学排队只有甲站在乙的左边和甲站在乙的右边两类,它们的机会是均等的,故满足要求的排法为 ,本题也可将特定顺序的排列问题理解为组合问题加以解决,即先在7个位置中选出2个位置安排甲、乙, 由于甲在乙的左边共有 种,再将其余5人在余下的5个位置排列有 种,得排法数为 种;

(2)参见(1)的分析得 (或 ).

高三数学复习课件 篇11

等差数列

考试要求:1.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

2.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的公式。

基础检测:

1.已知等差数列满足,,则它的前10项的和()

A.138B.135C.95D.23

2.若等差数列的前5项和,且,则()

(A)12(B)13(C)14(D)15

3.在等差数列{an}中,若a2+a4+a6+a8+a10=80,则的值为()

A、4B、6C、8D、10

4.已知等差数列的公差为,且,若,则为()

A.B.C.D.

5.两等差数列{an}、{bn}的前n项和的比,则的值是()

A.B.C.D.

6.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则当取最小值时,n等于()

A.6B.7C.8D.9

7.设是等差数列的前项和,若,则()

ABCD

8.设是等差数列的前项和,若=,则等于()

A1B.-1C.2D.

咕咚课件范本十五篇


教案是老师上课之前需要备好的课件,每位老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有完整的教案有助于教师把握课堂进度和内容,撰写教案时需要考虑什么?“咕咚课件”是我们从网络收集和整理的,祝你在学习和工作中越来越有成就感!

咕咚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跟”7个汉字。学习“羊字头。”“足字旁”2个新部首。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或亲自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并能悟出寓意。

2.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4幅插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揭题 激发期待

1.教师模仿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教师再故做神秘地发出“咕咚”的声音,再让学生猜,从而引入课文学习。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一遍课文,标出自然段。

2.对照插图读一遍课文,找出课文共讲了几种小动物,能按出场顺序说出来。

3.同桌共读一遍课文,读后互相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以读为本 顺学而导

(一)1、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谁?听到声音,小兔什么样儿?

2、读第2自然段,哪句话写出图上的内容。

3、“撒腿就跑”看出了什么?小兔为什么害怕?你也有过吗?

4、小兔不仅跑,还边跑边喊,谁来喊一喊?

5、指导朗读

(二)学习3—7自然段

1、听到他的喊声,狐狸、猴子、小鹿、松鼠,他们是怎么做的?(跟、跑)读3、4自然段。

2、狮子跟他们有什么不同?他是怎么做的?(追、问)读5—7自然段,划出描写狮子的句子。

3、对比两幅图,小动物们和狮子的表情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答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比较表现 明白道理

1.小组讨论,狮子的表现跟其他动物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2.你觉得狮子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识字教学

1、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自由认读,读准字音。

2、认一认

没有了拼音宝宝帮忙,你还认识吗?(赛读词语)

3、玩一玩

①同桌拿出识字卡片,互相认读

②摘果子,(多媒体示一棵苹果树,苹果上分别写了生字,认对了,苹果就会掉下来)

4、议一议

①小组合作学习,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②谁愿意把自己的识字方法介绍给大家。

二、朗读全文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选“看”“玩”扩词。

2、同桌间说一说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师范写(重点指导写好新偏旁“羊”和“足”)

4、生临写

5、练写,互相评价(引导学生从字形,书写速度,书写姿势等方面评价)

板书设计

(动脑筋想、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咕咚课件(篇2)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故事通过典型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节,生动、优美的语言,吸引着幼儿,使他们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培养爱憎分明的情感,并把学到的好思想见诸于行动。故事能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咕咚》是一篇充满童趣、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故事讲的是小兔在听到“咕咚”的声音后就吓的逃跑,而其他小动物也是盲目的跟着它一起逃,最后只有狮子提出了质疑,要自己亲自去看看,要弄明白事情的真相,这才让大家明白:“咕咚”是木瓜掉在水里发出的声音。这个故事让我们大家明白:在遇到任何事情时都不要随便的听信他人,一定要将事情的真相弄明白,才能去做,我们要相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道理。这个故事的结构比较简单,故事中间部分的内容都是平行的,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时也就相对容易了。故事中小动物之间的对白也是比较简单,便于幼儿理解、记忆和模仿。

2、幼儿情况分析:

大班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他们喜欢听故事,对情节曲折离奇、内容丰富的故事更是着迷。他们对故事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也有很好的倾听和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幼儿园快三年的学习我们班的幼儿也学过听过了许多的故事,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词汇。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达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但是,我们班也有一些不好的现象比如:小朋友喜欢以鹅传讹。这样会让原本很小的事情扩大化,会让事情变的越来越严重,使得幼儿在交往过程中遇到问题。而故事是运用儿童文学作品向幼儿进行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所以我选择了《咕咚》着个及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3、制定目标:

《纲要》中指出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再结合大班年龄段语言发展的特点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现将目标定为: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咕咚”是木瓜落到水里的声音。2、通过故事理解耳听为需,眼见为实的道理。3、乐于用语言、肢体动作表演故事,体验表演游戏的乐趣。这三个目标中蕴涵了语言能力的培养、知识经验的获得和情感方面的培养,体现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我们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理解故事的内容,了解小动物奔跑的原因,学说故事对话上。对大班幼儿来说理解故事的内容是比较容易的,通过完整的欣赏故事幼儿都能明白“咕咚”是木瓜掉到水里发出的声音,而故事中小动物的对话内容也是比较简短,幼儿在学说时也不会有太大的困难。但是,这是幼儿理解故事寓意和进行故事表演的基础,是幼儿一定要先了解的。因此我将他作为活动的重点。难点是让幼儿明白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是要让幼儿从一个具体的故事中去提炼隐含在其中的寓意是有一定的困难的。所以我将他作为活动的难点。

4、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作了以下准备:背景图一副;在奔跑着的小白兔、狐狸、猴子、狗熊、梅花鹿和老虎;故事录音《咕咚》;故事中小动物的胸饰;木瓜一只。

遵循感受理解、体验迁移、想象创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幼儿视、听、说等多种感官分析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让幼儿明白遇到事情会动脑筋想一想,不盲目的跟随别人。所以本次活动我主要采用了猜测讨论法,猜测讨论能开拓幼儿的思维,是激发幼儿言语的重要方法,而言语是幼儿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手段。运用猜测讨论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儿积极言语,最终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直观法,直观法具体形象,符合幼儿思维特点,幼儿期的材料主要是以形象、生动的画面为主,直观的画面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及注意,容易感知故事的'内容,为突破重难点服务的;游戏法,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为主的,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幼儿对故事的表演更有利于获得最切身的感受和体会。遵循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学习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调动每个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幼儿运用了多种感受官,在观察、讨论、模仿中积累了经验,整个活动过程,幼儿都是在积极主动中进行学习的。

三、教学过程:

根据《纲要》提出的语言教育指导要点及本班幼儿年龄特点,本次活动设五个环节完成目标。第一环节是猜猜讲讲,引起兴趣。第二环节是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咕咚”的秘密。第三环节是理解故事的含义。第四环节是表演故事。

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的关键,在开始部分,我抓住幼儿好奇这一特点,出示背景图片,以猜猜“它们在干什么?”“为什么要奔跑?”这两个问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为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做准备。

这个环节是为解决重点计置的,我遵循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第一步,先让幼儿知道“咕咚“的秘密。我运用了设疑法,在欣赏故事前设问“小动物听说“咕咚”来了都害怕的逃跑了,那“咕咚”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听故事,听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我在讲述故事时回将故事的第一段暂时不讲,因为故事的第一段一讲完大班幼儿肯定就能知道“咕咚“的秘密了,有些幼儿就有可能会对故事失去兴趣。第二步,让幼儿了解故事的具体情节。通过一系列问题的逐步深入使幼儿能更好的理解故事。谁第一个发现“咕咚”?故事中还有谁?它们分别听谁说的“咕咚”?他们是怎么说的?可以和幼儿一起学说角色对话。孩子们在开心的模仿过程中理解了故事内容,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为地三个目标作好了铺垫。它们听了以后是怎么做的?最后狮子是怎么做的?经过这一系列递进式的提问幼儿对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就有了很清楚的了解了也就顺利的解决了活动的重点,也为解决活动的难点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这一环节是突破难点的关键。为了突破难点采用了假设法、比较法、提问法、迁移法。将大狮子在听到“咕咚”后的表现和其他小动物在听到“咕咚”后的表现做一个比较。大狮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假如大狮子不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利用这个假设性的提问让幼儿认清这样做的危害,使幼儿理解故事的含义。为了使幼儿有更深的感受将它迁移到了幼儿平时的生活中,教师讲述一两个典型的例子引起幼儿的共鸣,帮助感受故事的含义。这样活动的难道也就完成了。

活动的最后是游戏——表演故事,创设游戏情景,让幼儿自由选者角色,带上胸饰,进行故事表演。鼓励幼儿边做动作边表演,让活动过程动静交替,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纲要》指出:应注重幼儿情感体验的培养,活动结合了第二和第四环节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进行故事表演游戏,感受到了表演游戏的乐趣。

咕咚课件(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1个生字(热),认识“四点底”。

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2、会读指定的词语,能用“热闹”说一句话。

3、能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复述下来。

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听别人说的话也要动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别人说的是对还是错。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听别人说的话也要动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别人说的是对还是错。

教学难点:

1、能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复述下来。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听别人说的话也要动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别人说的是对还是错。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2’)

1、(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在这座美丽的森林王国里,生活着很多可爱的小动物。在这里,每天都会发生很多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座森林王国,看看又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发生了。

2、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2’)

1、自己看音节读课文,要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2、你能叫出下面词语朋友的名字吗?

木瓜:谁知道木瓜是什么?指名说。

看图介绍:木瓜是一种植物的果实,它生长在温度较高的地区,木瓜可以吃,也可以用来入药。

水花:你见过水花吗?在哪儿见到的?(石头扔进水里;手拍打水面……)

咕咚:当石头扔进水里的时候,我们不仅能看到水花,还能听见声音呢。出示词。

逃跑:这个词表示的是一种动作,谁愿意给大家做一做?

跑的时候要用到脚,所以跑这个词就是足字旁。

跟着:像这样的词还有“跟着”,跟着别人走也要用到脚,所以它也是足字旁。

热闹:提示“闹”在这里应该读轻声。

课文里怎么热闹了?出示句子读:这下子可热闹了,动物们全跟着跑起来。

是啊,那么多的动物都跟着跑起来,能不热闹嘛。

你还见到过哪些热闹的场面?你能用热闹说一句话吗?

齐读:吓坏、正巧、熟了、大伙儿(提示儿化音)、哈哈笑

3、把这些词带回课文里,再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

4、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都标好了自然段,说一说共有几个自然段。

5、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读思感悟:(15’)

(一)、通读全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课文里提到了哪几种小动物。

(1)指名请一位同学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上小动物的图片。

(2)引导学生:只有这三种小动物吗?你是从那个词看出来还有很多很多小动物的?(板书:动物们)

2、小动物们遇到了一件什么事?他们在遇到这件事之后的反应一样吗?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二)、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说小动物们遇到了一件什么事。你是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2、赶快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从这一段还知道什么了?

3、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把你知道的都读出来。

(三)、第二、三自然段。

1、原来是一个木瓜掉到水里,发出了“咕咚”的声音,不过小动物们可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小动物们在遇到这件事之后,它们的反应一样吗?(不一样)快点读读二、三自然段,看看它们是怎么做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逃跑、拦住)

2、小动物们为什么要逃跑呢?(因为他们都很害怕)

3、可不是,第一个听见“咕咚”声的兔子就被吓坏了,(出示句子)赶紧读读这个句子,你从哪儿看出兔子被吓坏了?

(提示:“拔腿就跑”说明兔子心里很害怕,所以跑得特别快。)指导朗读。

4、其他的小动物听见兔子的喊声也很害怕,全都跟着兔子跑起来。

自己把第二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读出兔子和小动物们惊慌的样子来。自由读,指名读。

5、小动物们知道“咕咚”来了,全都吓得逃跑了,只有大象没有跑,他把大伙儿拦住了,我们看看大象是怎么说的。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

6、出示第三自然段,找找这些话分别是谁说的。用不同的颜色标示出来。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7、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把小动物们的对话读清楚。

(四)、第四自然段。

1、听了大象的话,他们又一起来到湖边要看个究竟,那结果怎么样呢?我们赶快读读第四自然段。

2、大家为什么“悄悄”来到湖边呢?(他们还不知道“咕咚”是什么,怕惊动了“咕咚”,所以“悄悄”的。)

3、当他们悄悄来到湖边终于弄明白了,原来是木瓜掉进了湖里,如果这时你就是在湖边的一个小动物,亲眼见到什么是咕咚后,你也笑了,你心里会想什么呢?(引导学生知道虽然都是笑,但每个动物想的不一样,笑的内容也不一样)。

4、多有趣的结局呀,难怪大家都笑了,让我们再读读第四自然段吧。

5、试着背诵第四自然段,不会背的同学可以看着书一起读。

四、复述课文,发展语言:(5’)

1、朗读全文,思考:你读后有什么感受?(学生可能说兔子和小动物自己吓自己;也可能说兔子不该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就乱说……)总结板书:不对、对。

2、你喜欢这篇童话吗?能试着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吗?自己练一练。指名复述。

五、学习生字:(5’)

过渡:由于没弄清是怎么回事,这个“咕咚”可让森林王国热闹极了。

1、出示词“热闹”,读词,“热闹”的“热”是这课的一个生字,看音节读准字音。

2、认识新偏旁:四点底。会读会写(提示:第一个点是左点,稍大,中间两个右点都比较小,最后一个右点较大)。

3、你怎么记住这个字呢?

4、组词:热闹、火热、炎热、热情、热烈、热水、热心……

5、指导书写:整体观察,上大下小。

生描红,边描边想想还有什么要注意的。(横折弯钩和“飞”字中的横折弯钩一样,要写得斜一些。)

师范写,学生练习。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到了森林王国,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我们以后做事要向大象学习,听别人说的话也要动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别人说的是对还是错。回去以后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6、咕咚来了

小兔图 小猴图 —— 逃跑

动物们

大象图 —— 拦住

咕咚课件(篇4)

一、教学目的:

1、能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随文认识“猪、应、该、粗、神、鹅、翅、膀、漂、加、立、刻、结”14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立、次、加、角、些、画”7个字,学习两个新偏旁;

3、学生在阅读中应学会尊重事实,遇事多动脑子想想,有自己的主见,不能盲目的随从别人的意见,语文教案-咕咚。

三、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课文中角色的语气,在朗读中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小猪最终把小花猫画成了一只大怪物。

一、教师激趣:一向懒惰的小猪爱上了画画,今天,它画了幅画,许多小动物们都来看,我们也去课文里瞧瞧它画了啥?

二、出示课题:

19、小猪画画(齐读课题)学生认识课题中的“猪”字,并读准翘舌音。

四、学生自读课文师:小朋友想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朋友听吗?学生自己借助拼音将课文读通顺、读懂。把课文中的生字画出来多读几遍。

五、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由结果探究原因师:谁能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指导学生把话说简要地完整(小猪听了小松鼠、小山羊、小白鹅的话,把一只可爱的小松鼠画成了一只大怪物,幼儿教案《语文教案-咕咚》)板书:可爱教师出示“结果”(一张大怪物的画)随机认识词语“结果”、“一张”板书:大怪物师问:小猪为什么会画这么一只怪物呢?生:(因为小猪听了小松鼠、小山羊、小的鹅的建议)

2、3自然段小松鼠给小猪提了什么建议?生读小松鼠的话。教师出示课件:小松鼠师:你觉得小松鼠的尾巴长得怎么样?生:小松鼠的尾巴确实又大又好看。小松鼠这时是在炫耀自己的长处,你们想想哪些词语要读得重一些?学生思索后再读“你看,我的尾巴又大又好看,应该把猪的尾巴画大一些?学生集体练习读出示词语卡认识:应该大些师:小猪认真想过小松鼠的话吗?生:没有。师: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学生通过课文语句理解“马上”一词:“马上”说明小猪心里想了吗?生:小猪想都不想,拿起笔就画。学生用“马上”一词练习说话看图认识词语:又大又粗

三、四自然段。教师提出学习要求:讨论一下课文怎样读,小山羊的话对吗?为什么?出示课件,检查学习效果:推荐朗读小能手读小山羊的话。师:你为什么把多神气读得重呀?生:小山羊的角的确很神气,它在夸耀自己的长处,挺骄傲的。所以语气在自己的长处上要重一些。随机认识词语“神气”“一对角”师:小山羊的话对不对?为什么?生回答师:小猪想过小山羊的话吗?你从哪个词知道?学生找了出“连忙”一词。师:这个词和前面所学的哪个词意思相近?学生练习用“连忙”说句话。

5、6自然段指名学生读小白鹅的话。出示课件,教师引导理解小白鹅的心理:小白鹅最欣赏的就是它的翅膀,可眼见小猪的画上没有自己最美的部分,又急又得意。学生再读,师生评议你看,我的翅膀多漂亮,给猫加上一对翅膀该多美呀!认识词语:一对翅膀漂亮加上师:小猪还是没作过多的细想,就怎样做?学生了解近义词:连忙、马上、立刻

5、学生通过连忙、马上、立刻帮助小猪分析画成大怪物的原因。

6、请学生把自己的意见说给小猪听。

7、给动画片配音分角色朗读。

咕咚课件(篇5)

一、复习导入

1.巩固读音

(1)开火车读生字。做到人人过关。

(2)游戏——找朋友

2.辨清字形

(1)小组合作,自主交流识记字形办法。

(2)检查反馈

(3)比较字形,引导区分。

二、指导书写

1.出示:

(1)跟。

①引导学生说一说如何记住这个字,利用字族识字的方法记忆。

②指导学生观察“跟”的特点,它的笔画较多,需要注意右边是“艮”。

③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书空、描红,每字对比书写两个。

④组词,说话。

(2)谜语:撇刀头下一扁口,一撇穿口往外走,弯钩里面两小撇,一撇一捺在外头。

①出示谜底:象

②教师引言:“象”是个象形字,本课还有一个象形字“羊”,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象”字和“羊”字的演变过程。(课件出示字的演变过程)

③引导学生观察教师范写,指出注意的'地方:“象”中“口”里的撇是一笔写下来的,“羊”三个横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

④组词:盲人摸象、气象万千、亡羊补牢、羊肠小道。

3.师生评价。

三、复述课文,发展语言

1.分角色朗读全文,思考:你读后有什么感受?(学生可能说兔子和小动物们自己吓自己;也可能说兔子不该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就乱说……)

2.你喜欢这篇童话吗?能试着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吗?自己练一练。指名复述。

四、排演课本剧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到了森林王国,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我们以后做事要向野牛学习,听别人说的话也要动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别人说的是对还是错。回去以后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吧。

咕咚课件(篇6)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学习“?” 、“?”两个新部首。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进行分角色表演。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咕咚”究竟是怎么回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分组表演,实现师生多边互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育学生凡事要讲根据、眼见为实,不能道听途说,盲目地下结论。

根据这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我采取激趣促读、创设情境的教法,做到教与读结合、扶与放结合。引导学生采取自学探究、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来学习这篇课文。力求建设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让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二.理解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表演课文。

教学难点为:

了解课文主旨,体会“听到任何事情,都要动脑筋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

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让学生初读课文,理清层次,通过合作学习,将课文中的大量对白组成小剧本,进行表演,再以句带段,以读带讲,深入分析课文,理解文章中心。第二课时主要学习生字、书写生字。运用多种形式,将枯燥的生字教学渗透于有趣的游戏、情境之中,通过摘木瓜、开火车的游戏,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生字。

以下我着重对第一课时的教学做进一步说明。

一. 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激趣导入。

好的开端是一堂课成功的一半。正因为如此,我运用激趣导入,进行猜谜语、听声音比赛。利用课件引导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渠道运作起来,积极参与到学习中。而且我还特别设计了个别声音用耳朵比较难以辨别,学生只好用眼睛揭开谜底,从而初步接触课文“眼见为实”的主旨。最后出示“咕咚”的声音,让学生猜猜这样的声音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让学生模拟发“咕咚”声,从而引出课题。并且告诉大家:千万别小看这个有点奇怪的声音,它可在森林中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呢。

二. 初读感知,理顺层次。

通过教师的范读和学生自读,让学生解决三个问题。

1. 文章有多少个自然段落?

2. 课文中出现了哪几种动物?

3. 根据插图,复述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这个环节中,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复述故事,出示课文中的四幅挂图,要求学生按照“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顺序,完整地说说每幅图的意思,并且集体评议。发挥师生评价的作用,促进学生的认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并且为下一步的合作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善于读书的人,会把书越读越薄。意思就是说在理解的基础上,要自己会归纳和总结。善于学习的人,同样会把课文越学越精简。这篇长课文,情节却很简单,对白比较多,我便引导学生自己用笔划出所有的'对白,组成一个小剧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熏陶感染和示范作用,因此,我通过插图和创设情境,让学生把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经过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表演,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表演,小组和小组之间的表演等多次反复的朗读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来体会短小的剧本所表达的故事精髓。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而传统的教学弊端在于:教师用烦琐的教学分析占用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事实上,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当学生有迫切的学习兴趣,并且这篇文章又简单易懂,我便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去学习。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伙伴;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甚至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方式。使课堂上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信息交流呈现出双向和多向互动的局面,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

有了小剧本作为主线,我就做到由“扶”到“放”,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学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或者几句对白,找到课文出处,学习探讨整个段落中小动物的心理活动、动作反应、表达情绪的关键词、朗读的语气等等。

通过小组讨论,孩子们在全班交流了学习成果。如小兔的第一句对白,出现在第二自然段,孩子们紧扣“撒腿就跑”的这个动词,抓住小兔胆小的心态。充分发挥想象,“咕咚”究竟是个如何可怕的东西。学生还能结合生活实际,形象地模拟“撒腿就跑”这个动作。其他动物的盲目跟随、慌乱紧张,狮子的好奇大胆、要一探究竟的场景都在合作学习中一一再现。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情感体验之后,带感情朗读便水到渠成。此时再次让学生整体朗读全文,进行总结,完成“总—分—总”的课文学习结构。

五. 动脑动口,升华主旨。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综合性学习要求,第一学段的学生要结合语文学习,观察自然,并结合社会活动,用语言或图文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所以在《咕咚》这课的设计中,我设计了一组问题,进行口语表达练习,并给孩子留下情感发挥的余地。

1. 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种动物,为什么?

2. 你想和他们说些什么?

3. 以后我们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怎么办?

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领悟到“凡事要动脑筋,要眼见为实,不要盲目跟随别人。”的道理,使课堂有效地结合学生的生活与情感体验。

六. 作业练习,课内外结合。

我设计了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评一评等自主选择练习,体现了学习的层次性、综合性。

咕咚课件(篇7)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的生字和认读字,会写“热”“闹”两个字,认识掌握“四点底”这个偏旁。

★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及课文的内容,知道听别人说话要动脑筋想一想,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能够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生字、认读字的字音及“热闹”的书写指导。

★了解课文重点词句的意思,读出语气。

教学难点

★写好“热”字。

★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知道听别人说话要动脑筋想一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这节课,咱们一起学习第6课,齐读课题。

提问:咕咚是什么呀?还谁知道呀?”

过渡:既然咕咚是一种声音,那它怎么能来呢?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习反馈(重点是生字新词)。

投影片:逃命正巧熟了热闹

大伙儿吓坏了跟着跑说一说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开火车读。

(4)去掉拼音读。

教师顺势点拨“跟着跑”的字形及意思:跟着别人跑要用到脚,所以这两个字都是足字旁。

3、学习“热闹”

(1)出示句子:这下子可热闹了,动物们全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喊:“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2)读词。认识新偏旁“四点底。”(引导学生观察四个点的方向不同、长短不一,)跟老师一起书空写写四点底。

(3)了解偏旁表示的意思。“四点底有两种意思:一种表示火,还表示小鸟的尾巴。想一想,热字里面的四点底表示什么呢?”

(4)记字形。仔细观察这两个字,谁有好办法记住它们?指名说一说。

(5)写字。

①观察“热”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提示字形特点。

②教师范写“热”字。

③师生共同完成“闹”字的范写。

④学生练习。写字前提醒:身直、头正、肩平、臂开。

⑤反馈,再练。

(6)再次出示句子。

过渡:动物全跟着跑起来,能不热闹嘛。究竟因为什么,让这里变得如此热闹呢?”

1、自己读读第1自然段。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知道了什么?

3、指名读:读清楚,让大家都能听明白。

过渡:我们听清楚了,是一个木瓜‘咕咚’一声掉进了水里。”(贴图)

1、自由读。这个声音首先被谁听到了?(板书:兔子)你从哪知道的?咱们都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2、指导朗读:兔子听见咕咚的声音,(板书:听见)它是怎么做的?再读这段:找一找,画一画。

3、指名读。(板书:跑)

课件出示图和句子:兔子听见吓坏了,拔腿就跑,边跑边叫:“快逃哇!咕咚来了!指导朗读:

(1)指名读,了解情况。

(2)结合学生朗读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点拨。重点提示“拔腿”“边跑边叫”以及兔子的表情。

(3)练习读。

4、过渡:兔子的叫声被猴子听见了,它是怎么做的?(板书:猴子)自己读一读。(板书:跟着)思考:为什么说猴子也跟着跑?再读读写猴子的句子。

5、森林里的很多动物都听见了,它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1)指名读句子。

(2)教师语言描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3)媒体演示,情景再现。

(4)学生交流,回归文本。

(5)学生有感情朗读,展示学习成果。

1、自由读,找出大象说的话。过渡:大伙儿正乱做一团时,大象走来了,拦住了大伙儿,它说了什么?自己读读下面这个自然段。

2、理解大象说话的意图。(板书:看见)

3、朗读练习,注意语气。

过渡:原来小动物们谁都没有看见“咕咚”,只是听见的,听了大象的话,小动物们决定去看个究竟。

1.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感知内容。

提问:(1)动物们来到了哪?它们是怎么来的?

(2)它们看到了什么?

(3)它们有什么反应?

2.教师点拨,指导背诵。

3.通过小练习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复习巩固学过的字词。

4.试着背诵。

5.说说:它们在笑什么?

1.有声有色地朗读全文。

2.交流讨论:你们能明白些什么?”

在我们生活中,也可能会遇到类似的事情,我们要弄清事情的真相,可不能像小动物那样听到什么就是什么。

1.回去以后背背第四自然段。

2.把这个有意思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咕咚课件(篇8)

教学要求:

1、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跟”7个汉字。学习“羊字头”、“足字旁”2个新部首。

2、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表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遇事不动脑筋、盲目地跟着别人,就容易做错事。教育学生遇事要多思考,不要盲目跟从。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平;识字、写字练习。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具准备:

本课生字卡片、动物贴画、头饰、多媒体课件。

小朋友,大森林里每一天都有许多有趣的事情。今天,森林里又发生了什么事?你听……

1、播放声音(动物声,咕咚声),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板题)请大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字要写得横平竖直才好看。)齐读课题

3、细心的孩子,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形声字,拟声词)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声音的词语?小朋友们积累的词语真多。

4、提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这个有趣的故事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大家快去读读吧!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做到正确、通顺、不加字、不漏字。对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b、看谁反应快,指名小组读。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c、(双层火车读)没有了拼音宝宝帮忙,你还认识吗?瞧,木瓜快熟了,谁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会掉下来。

3、刚才小朋友们读了课文,知道这“咕咚”声是成熟的木瓜从树上掉下来,落到湖面的声音。可就是这个声音,却让森林里小动物们——乱哄哄地(撒腿就跑)。这是为什么呢?

4、再快速读课文,边读边用“——”画出课文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看看它们发生了什么事?

(示图1)听到声音,小兔什么样儿?

2、读第2自然段,哪句话写出图上的内容。自己读一读。

3、什么叫“撒腿就跑”?(板书:跑)看出了什么?小兔为什么害怕?在小白兔心里,咕咚是怎样的东西?这样的经历你也有过吗?

我急得撒腿就跑。

我紧张得撒腿就跑。

6、指导朗读:他吓得撒腿就跑……咕咚来了!”(读出兔子当时十分恐惧的语气,拔腿就跑要读得快,小兔害怕得连想也来不及想。)

9、想看看兔子是怎样撒腿就跑的吗?请同学们给它配音:咕咚来了!想想在什么时候配?(在尖叫之后)

1、听到兔子的喊声,其他小动物是怎么做的?(示图2、3)对比两幅图,小动物们和狮子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你会用什么?(慌慌张张、不慌不忙)

2、课文哪些段落描写了这两幅图的内容,自已大声读一读。

狐狸跟着兔子跑,猴子、小鹿和松鼠跟着狐狸跑,大伙儿都害怕极了,惊慌极了。(在黑板上连箭头)

狮子不慌不忙,是因为。

6、小结:“咕咚”到底是什么?小动物们谁知道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指导写字。

1、今天我们要写两个字。

2、字卡,兔(独体字)组词,说句。怎么记?观察,关键笔画是什么?跟老师书空。

3、跟(左右结构)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偏旁“足”字旁,“足”字旁的字与什么有关系?你还知道哪些“足”字旁的字?

物理复习课件范文


如果您对该话题感兴趣幼儿教师教育网建议您不妨阅读一下“物理复习课件”,请把这篇文章收藏为自己的未来积蓄力量。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工作的一部分,相信老师对写教案课件也并不陌生。制定好教案是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反映。

物理复习课件(篇1)

问题由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提问:

阳光通过家庭内的养鱼缸,有时会在墙上出现彩色的光带.在阳光的照射下,雨后的天空中会出现美丽的彩虹.人工喷泉在空中喷出的细小水珠,有时也能形成“人造彩虹”……

这些美丽的色彩是从哪里来的呢?

难道阳光是由这些美丽的色彩构成的吗?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引发他们的思考

光的色散演示实验:

让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在墙上形成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彩色光带。学生观察

白光使用七色光板,通过快速旋转来演示七色光复合成白光的现象。

请学生把七色光按一定的颜色比例,画在圆盘上,现场制作七色光板。

让学生用自己做好的七色光板,完成七色光复合成白光的实验。学生观察

学生动手制作七色光板:

在预先准备好的圆纸板上,划分成六个面积不等的扇形,扇形区的颜色和圆心角按逆时针顺序分别为: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紫色.颜色可以用水彩或彩色粉笔涂上,也可以贴上不同颜色的色纸.然后用笔在圆盘中心扎一个孔,再插入一根火柴棍即完成。

学生做七色光复合成白光的实验.转动这个圆盘,观察盘上颜色的变化。

物理复习课件(篇2)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⑴概念:

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其中g=9.8N/kg,粗略计算的时候g=10N/kg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⑶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应用: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2、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②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也可写成:F1/F2=l2/l1。

1.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3.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3.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4.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5.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6.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7.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8.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例如:樟脑丸变小,冬天结冰的衣服干了);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例如:霜、冰花、雾凇)。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

4.三种杠杆:

(2)费力杠杆:L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杆,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定滑轮)

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动滑轮重的几分之一。(忽略摩擦阻力)

物理复习课件(篇3)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了解近视眼与远视眼的调节。

基本教学思路: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制作眼睛模型,通过讨论、观察实验的方法了解眼睛成像原理以及眼镜的矫正方法。

凸透镜、烧瓶、水、牛奶或墨水、平行光源或多媒体课件、凹透镜。

1.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什么?

2.为什么有的人要戴眼镜才能看清物体?

眼睛能看到物体是由于眼球相当于一架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

近视眼是由于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面而看不清,可以用凹透镜来矫正。

远视眼是由于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面而看不清,可以用凸透镜来矫正。

眼睛就好似一架照相机,你知道是如何看物体的吗?

明确利用眼球模型(或多媒体课件、挂图)观察分析,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当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时,我们就看见物体了。

我们是如何看清远处与近处的景物的?

明确讨论分析,看远处与近处景物通过调节晶状体形状,使景物的像始终落在视网膜上就看清楚了。

探究探视眼的矫正。

明确由于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使晶状体变凸,或睫状体调节能力降低,远处的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前面,形成近视眼。引导学生设想用凹透镜将光线发散,使远处景物传来的光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能看清远处的景物。

探究远视眼的矫正。

明确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近处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后面而看不清。引导学生设想用凸透镜将光线会聚,使近处物体传来的光线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的物体。

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各自的度数不同,镜片相同吗?

明确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眼镜度数不同,眼镜的凹凸程度不同。度数越深,焦距越小。

(1)眼睛就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像是倒立的。(填“正立”或“倒立”)。

(2)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需利用凹透镜来矫正。

(3)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远视眼需要利用凸透镜来矫正。(远;近;凸透镜)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了解了远视眼与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本节课通过制作眼球模型了解眼睛结构及成像原理,观察了远视眼与近视眼的矫正方法,运用了讨论的探究方法。

1.目前,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小红到医院做了治疗近视的准分子手术,摘除了戴了几年的眼镜,你知道准分子手术是怎么回事吗?

2.老花镜的“度数”等于它的焦距的倒数乘100,你能替爷爷测出他的老花镜的度数吗?

物理复习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探究光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特点,认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自然界中最快的,记住真空中的光速。

2、通过各种光现象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光现象与生活和自然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知道影子、日食、月食的形成。

学生阅读课本图4-1,4-2,4-3,4-4,让学生感受五光十色的大自然及城市夜景的美丽。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找出光源的概念,并举例。

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又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将刚才学生的举例分类)

与声音的传播相比较,先让学生回顾声音的传播:在真空中不传声,在介质中传播时V固>V液>V气。

演示实验:

(1)利用点燃的香烟产生的烟雾,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2)在水槽中放一些奶粉之类的物质,使水呈浑浊状态,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

(3)观察光在玻璃砖(一面为磨毛面)中的传播路径。

物理复习课件(篇5)

静电——电荷种类的判断;验电器结构(P45图);电量(单位:库仑C)

物质微观结构——原子结构(可与化学中原子概念对照);摩擦起电原因(核外电子的转移)

电流(及方向:正电荷移动方向);电源;导体、绝缘体;串联、并联;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及运动方向;电路图;通路、断路及短路;常见电路(楼道电路;电冰箱电路:第一册P60图4-18)

等效电路的判断——先去除电流表/电压表(电流表:短路;电压表:断路)再做判断

1.各个物理量(I、U、R、P)的定义、单位(单位符号)及含义、换算

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量程及量程的选择、串并联、正负极、能否直接接电源两端)及其构造

2.电阻的测量(基本方法及变化);影响电阻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使用(P94图7-7);变阻箱的使用及读数(P95图7-9、7-10;电位器);滑动变阻器的变形(如P101图7-19)

4.串并联电流、电压、电阻公式(注意条件。如串联时功率和电阻成正比,并联时成反比;焦耳定律求功率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求热量时适用于一切电路)

常用结论(各比例式;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时,电路中各物理量的变化情况-注意推导顺序)

5.电功——W=UIt=UQ;电能表及利用电能表测功率(P130);

6.电学计算——①画等效电路图(几个状态画几个图);②按串联、并联找等量关系和比例关系;③求解(注意电流、电压、电功率均应取同一状态下的值)

物理复习课件(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正确理解人造卫星做圆周运动时,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来推导第一宇宙速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我国在卫星发射方面的情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感知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促使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第一宇宙速度的意义和求法.

2.人造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

1.近地卫星、同步卫星的区别.

2.卫星的变轨问题.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宇宙航行

1.基本知识

(1)牛顿的“卫星设想”

如图所示,当物体的初速度足够大时,它将会围绕地球旋转而不再落回地面,成为一颗绕地球转动的人造卫星.

(2)原理

一般情况下可认为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由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

(3)宇宙速度

(4)梦想成真

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

2003年10月15日,我国航天员杨利伟踏入太空.

2.思考判断

(1)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的速度可以是10km/s.(×)

(2)在地面上发射人造卫星的最小速度是7.9km/s.(√)

(3)要发射一颗月球人造卫星,在地面的发射速度应大于16.7km/s.(×)

探究交流

我国于2011年10月发射的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试问这个探测器应大约以多大的速度从地球上发射

【提示】火星探测器绕火星运动,脱离了地球的束缚,但没有挣脱太阳的束缚,因此它的发射速度应在第二宇宙速度与第三宇宙速度之间,即11.2km/s

二、第一宇宙速度的理解与计算

【问题导思】

1.第一宇宙速度有哪些意义?

2.如何计算第一宇宙速度?

3.第一宇宙速度与环绕速度、发射速度有什么联系?

1.第一宇宙速度的定义

又叫环绕速度,是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具有的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v=7.9km/s.

2.第一宇宙速度的计算

设地球的质量为M,卫星的质量为m,卫星到地心的距离为r,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为v:

3.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广

由第一宇宙速度的两种表达式可以看出,第一宇宙速度之值由中心星体决定,可以说任何一颗行星都有自己的第一宇宙速度,都应以

式中G为万有引力常量,M为中心星球的质量,g为中心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r为中心星球的半径.

误区警示

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小的发射速度.卫星离地面越高,卫星的发射速度越大,贴近地球表面的卫星(近地卫星)的发射速度最小,其运行速度即第一宇宙速度.

例:某人在一星球上以速率v竖直上抛一物体,经时间t物体以速率v落回手中,已知该星球的半径为R,求这个星球上的第一宇宙速度.

方法总结:天体环绕速度的计算方法

对于任何天体,计算其环绕速度时,都是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的思路,卫星的轨道半径等于天体的半径,由牛顿第二定律列式计算.

1.如果知道天体的质量和半径,可直接列式计算.

2.如果不知道天体的质量和半径的具体大小,但知道该天体与地球的质量、半径关系,可分别列出天体与地球环绕速度的表达式,用比例法进行计算.

三、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问题导思】

1.卫星绕地球的运动通常认为是什么运动?

2.如何求v、ω、T、a与r的关系?

3.卫星的线速度与卫星的发射速度相同吗?

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通常认为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卫星的线速度v、角速度ω、周期T与轨道半径r的关系与推导如下:

由上表可以看出:卫星离地面高度越高,其线速度越小,角速度越小,周期越大,向心加速度越小.

误区警示

1.在处理卫星的v、ω、T与半径r的关系问题时,常用公式“gR2=GM”来替换出地球的质量M会使问题解决起来更方便.

2.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得越高,需要的发射速度越大,但卫星最后稳定在绕地球运动的圆形轨道上时的速度越小.

物理复习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②.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①.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②.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③.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教学过程;

师: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把铜丝作为斜面,让滑轮滑下来)滑轮在前半程滑的快,还是后半程滑的快?生答。

师:前半程或后半程或一样快。要想知道哪一段滑的快,就得比较平均速度。速度又怎么知道呀?用路程除以时间,路程用刻度尺来测,时间要用表来测,那具体应测哪些物理量呀?今天我们就要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从而来验证斜坡上自由滚下的物体在前半程快还是后半程快。板书课题:平均速度的测量。

实验器材可从实验台上选取。要求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先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画出实验表格,进行分组实验,收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请同学们拿出实验报告,分组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上的第4、第5项内容,时间为5分钟。

拿出一组同学的实验报告在展台上展示。

师:很好,那么后半程的时间如何测量呢?生答。

总结:可以用总时间减去前半程的时间。那秒表又如何使用呢?哪位同学知道呢?生答。

总结:很好,按一下开始计时,再按一下停止计时,再按一下回零。外面的长针走一圈是30秒,长针走两圈里面的短针走一格是一分钟。我们会使用秒表了,下面就开始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把数据填在表格里。时间为10分钟。开始:

实验结束把一组同学的报告展示出来。

师:哪位同学发现他们的数据有什么问题没有?

很好,长度测量的结果要有准确值和估计值,他们这一组同学没有写出估计值。长度测量写出估计值的同学请举手。你们的路程测得怎么不一样呢?生答。你们是怎么测量的呢(找学生演示他们是如何测量木板的长度的)?我们通过这个实验就验证了,物体从斜面上滚下来时,后半程比前半程的速度快。你们能比较出哪一组的小车滑的快吗?不能,有什么办法吗?有同学说比速度,怎么比呢?请同学们完善你们的实验方案,算出小车在斜面运动时全程的平均速度,时间为2分钟。

再拿两组实验报告比较一下,哪一组小车滑的快。

物理复习课件(篇8)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道力的概念及矢量性,会作力的图示.

2.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会确定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理解重心的概念.

3.了解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教学重难点

1.力的概念及矢量性,作力的图示.

2.重力产生的原因,确定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心的概念,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教学过程

[知识探究]

一、力和力的图示

[问题设计]

做一做以下实验,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总结力有哪些作用效果.

(1)小钢球在较光滑的玻璃板上做直线运动,在小钢球的正前方放一磁铁,小钢球靠近磁铁时;

(2)在与小钢球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一块磁铁;

(3)分别用手拉和压弹簧.

答案

(1)小钢球的速度越来越大;

(2)小钢球的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

(3)用手拉弹簧,弹簧伸长;用手压弹簧,弹簧缩短.

力的作用效果有: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或使物体发生形变.

[要点提炼]

1.力的特性

(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我们谈到一个力时,一定同时具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力的相互性: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又是施力物体.

(3)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

2.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使物体发生形变.

说明只要一个物体的速度变化了,不管是速度的大小还是速度的方向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发生变化.

3.力的表示方法

(1)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有向线段)来表示力.

①线段的长短(严格按标度画)表示力的大小;②箭头指向表示力的方向;③箭尾(或箭头)常画在力的作用点上(在有些问题中为了方便,常把物体用一个点表示).

注意(1)标度的选取应根据力的大小合理设计.一般情况下,线段应取2~5个整数段标度的长度.(2)画同一物体受到的不同力时要用同一标度.

(2)力的示意图: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二、重力

[问题设计]

秋天到了,金黄的树叶离开枝头总是落向地面;高山流水,水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无论你以多大的速度跳起,最终总会落到地面上……试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答案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正是由于地球的吸引才会使物体落向地面,才会使水往低处流.

[要点提炼]

1.重力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产生原因: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不能说成“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3.大小:G=mg,g为重力加速度,g=9.8m/s2,同一地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不同地点重力的大小因g值不同而不同.(注意: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物体是否受其他力无关)

4.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竖直向下不是垂直于支撑面向下,也不是指向地心).

5.作用点:在重心上.

(1)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2)重心位置与质量分布和物体形状有关,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重心可以不在(填“可以不在”或“一定在”)物体上.

物理复习课件(篇9)

加深对电功率的理解。

通过测量,体验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锻炼学生根据公式P=IU设计试验的方法。

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态度。

重、难点:

电路的设计、连接,作出电路图。

分析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区别。

标有“220V 11W”“220V 22W”的灯泡各1只,

若把它们串联起来接在220V的电路中,它们的.实际功率各是多少?

二、导学达标:

能否利用所学知识测出小灯泡的电功率?

(3)作出对应的电路图对学生的电路要进行讨论。

电压U 电流I 电功率P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第三次测量     第四次测量     (5)实验结果:

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是不同的;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1、如何连接电路,从课后操作看来似乎还有较大问题,必要进行示范。

2、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应进行必要的复习。

圆的复习课件十四篇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老师在写教案课件时还需要花点心思去写。设计教案需要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有请阅读“圆的复习课件”相关内容,这会为你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机会!

圆的复习课件【篇1】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总复习第2课时《百分数的整理与复习》“百分数”这一单元主要包括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以及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等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概念和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分数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总复习时,应将复习重点放在百分数的应用方面,同时要注重与分数乘除法问题的对比,分析百分数问题与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在解题思路上的一致性,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深化学生对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促进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优化。通过总复习,既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也可借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发芽率、合格率等。所以同学们必须熟练掌握本单元的基础知识,才能轻松地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基础上,经历体验问题的形成和解决过程,引发学生对百分数问题的结构特征,解题策略和规律的深层次思考,克服学生消极接受的惰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构建自身知识体系。

本节课通过获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集体交流,小结方法等环节,引导学生自己对百分数应用题进行整理和复习,深化了学生对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优化。数学教学不应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应重视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据、获取数学信息,并从中选取有用的信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生活化”、“数学化”得到和谐统一。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百分数单元知识的归纳和整理,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百分数问题。

2、在百分数知识的迁移与综合运用中使学生经历一个整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3、在百分数单元复习的过程提升数学思考。发展学生思维,激发起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4、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过程与方法:

经历百分数的回顾和应用过程,体验归纳整理、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乐学的情感。

重点:

1、掌握百分数的意义,以及与分数、小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找准量和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教学中的重点。

(一)复习百分数的意义。

教师谈话:我们上段时间学习的哪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板书:百分数的整理与复习)

1、复习百分数的意义。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比或百分率。)

2、判断:“4/5=80%,4/5米=80%米。请同学们说明理由。(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的比;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的比,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

3、复习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相转化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百分数化成小数:先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化简。

【设计意图:通过整理使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进行回顾,使学生把各类知识联系起来,系统性的建构知识。百分数和小数、分数的互化,让学生自己探索,再通过“做一做”,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互化的规律,从而找出快捷的互化方法。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打下了基础。】

(二)根据信息,请同学们提出相关的百分数问题。

老师今年36岁,丁俊同学今年12岁。

问题:

1、老师的岁数是丁俊同学的百分之几?

2、丁俊同学的岁数是老师的百分之几?

3、老师的岁数比丁俊同学的大百分之几?

4、丁俊同学的岁数比老师的少百分之几?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根据给出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独立解答,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问题的结构,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三)复习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

我校男生人数比女生少10%。

问:

2、已知女生人数有500人,求男生有多少人?

3、已知男生人数有450人,求女生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变式练习,运用对应思想,数行结合思想,转化思想等,让学生在“联”中求“变”,掌握解决问题的各种思路与方法,达到熟练解决问题的能力。】

1、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

2、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3、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利息与本金之间的比值叫做利率。

问:什么是利息?如何计算利息?在计算利息时要注意什么?

4、计算:王叔叔2007年买了2000元国债,定期三年。三年国债的利率为5.4%。由于买国债可以免交5%的利息税,王叔叔可以免交利息税多少元?到期时,王叔叔可以取回多少钱?

【设计意图:让学生敏锐的数学眼光和灵活的数学思维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得到训练和发展,同时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问题结构更加明晰,思路更具条理性,也再次突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1、方方说:“书价是30元,书店给打了九折。”毛毛说:“我付的钱数是方方所付钱数的50%。”园园说:“我付的钱数是方方所付钱数的13”丁丁说:“我付的钱数是方方所付钱数的1.5倍。”请问他们各付了多少钱呢?

【设计意图:创设开放性情境,为学生提供信息,并让学生选择相关信息来解决实际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通过对比,渗透了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思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使不同层中的学生都能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2、昨天我们班有2人请假了,大家能计算出昨天我们的出勤率吗?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不应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应重视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据、获取数学信息,并从中选取有用的信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新鲜感,增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我们今后要用99%的努力+1%的灵感去创造100%的成功。

意义互化应用找准单位“1”

圆的复习课件【篇2】

一、教学设计思路:

“酸碱盐”是初中化学的重点,也是初中化学的难点和分化点;这部分知识系统性强,反应的规律突出,内容较多,历届中招考试中都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在陕西20xx年中考试题中占 22分(约占总分值的44%)。出题一般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因此很有必要对酸碱盐进行专题复习。

本节课改变了以往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复习了“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之后,设计了一些与之有关的初步运用,针对性练习、拓展练习,通过创设一些问题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使他们仿佛置身于中考,从亲身体验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①通过复习,巩固“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②创设情景,让学生置身于中考,从亲身体验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常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规律。

②让学生通过具体题目的。要求和条件,学会分析题意,掌握做题的方法,提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养成严谨务实的`生活态度。

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己讲题,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通过复习,巩固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

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具体题目要求和条件,会分析题意,掌握做题的方法,提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迁移能力。

四、学情分析:

课本在新课教学阶段并没有系统的对酸碱盐化学性质进行归纳,学生对酸碱盐的一些化学反应的了解也只停留在表面,及时让学生对酸碱盐知识进行复习归纳,有利于学生更深一步理解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有利于学生更深一步理解复分解反应以及发生条件;有利于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迁移能力。

采用提问、创设问题情境、多媒体辅助等,充分体现“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2、学法:

思考、小组合作、讨论、归纳总结、交流等。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善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ppt展示教学目标以及复习重点,开门见山,直入正题。

活动一:

ppt展示“幸运课堂——猜猜他是谁?”引起学生注意,并进入复习。通过本活动让学生对本专题所涉及的主要物质的性质有一个初步的回忆和了解。

活动二:

认识酸碱盐的定义,通过如下ppt展示常见的酸碱盐,让学生读写,并尝试复述酸碱盐的定义。然后通过对酸碱盐进行分类,强化学生对概念定义的理解。

活动三:

认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ppt展示如下生活或学习中经常会遇到的反应,让学尝试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根据所写方程式,系统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544”。

通过如下ppt趣味性的展示出酸的化学性质,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在中考前长时间的复习,学生精神上有些倦怠,通过趣味性的题型设计能充分调动兴趣和积极性。另外也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酸碱盐化学性质的理解和认识。

圆的复习课件【篇3】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内容: 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懂得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 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了解和掌握个位、十位的数位的概念。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重难点、关键: 1、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难点:数100以内数,特别是数到几十九、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数几十比较困难。 3、关键: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因此教材特别注意讲清数位的意义,使学生在理解数位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读法和写法。了解数位的意义包括知道数位的名称、数位的顺序、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6课时 数数,数的组成……………………………………………………………1课时 读数,写数…………………………………………………………………1课时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1课时 多些,少些…………………………………………………………………1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第一课时:数数,数的组成   教学内容: 数数,数的组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会数位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弄清数的组成。   2、难点:理解计数单位。 教学准备: 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投影片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  )  20是(  )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  )  (  )个十和(  )个一组成17 2、投影出示第31页图。 提出问题: (1)面上有几个小朋友?(4个) (2)他们在干什么?(数一共有几只羊)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有的说大概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 教师:他们回答对吗?这些羊大概有几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二、新授课。 1、教学例1。 (1)教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根用橡皮筋捆一捆(学生动手操作)。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 教师: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根) 教师:大家数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潢10根又要捆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 (2)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块)拿3排木块是多少块?(30块)再加2块呢?(32块)接着再加3块现在一共是几块?(35块) (3)教师:刚才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10个一是一百。(板书) 在教学中要注意每数到接近整十时,再数一个是几十要停顿强调。如29后面是30,39后面是40……同时每数完整十数就问同学们怎么办?(捆成一捆)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10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2、教学例2。 (1)数小棒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35根小棒,看谁拿得快(3捆又5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数一直数到四十二。(强调数到三十九再数一根是多少)四十二根是几捆又几根? (2)离开实物直接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 教师:谁知道八十九数完数是多少?九十九数完数是多少?学生回答后,让全体同学一起数,再指名个别数。 (3)做课本第33页例3上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先从五十六根小棒数到六十三根,再接着数到七十二根,有些学生可能对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数是什么有困难,老师要给予辅导。 3、教学例3。 教师出示3捆又5根小棒问学生现在一共是多少根小棒?(35根小棒)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5根小棒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3个十和5个一组成多少呢?(3个十和5个一组成35)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第33页例3下面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形,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独立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2、(首尾呼应)再投影出示第31页图。 提问个别学生:画面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这些羊有几只? 3、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学号,再说出它的组成。 甲:我是15号。十五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乙:我是50号。五十是由5个十组成的。 丙:我是32号。三十二是由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

圆的复习课件【篇4】

首先我要感谢各位评委老师,谢谢你们,希望你们对我的课提出宝贵的意见。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酸碱盐复习——酸碱盐化学性质》。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设置、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过程设计以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说课。

酸碱盐部分的知识因其知识点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紧密而成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难点,而和酸碱盐有关的考题又在中考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中考题中有不少题型是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如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与开放性题、信息题型的知识区域,考查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主要达到以下“三维目标”:

3.复习复分解反应,金属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发生的条件。

1.体会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的过程和乐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创新的科学品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对物质进行鉴别、讨论离子共存问题。

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准备采用包括问题和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归纳法等过程式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式”和“讨论式探究”的.复习法, 学生在做酸碱盐的题目时,不懂得自觉利用酸碱盐的性质规律分析题目,或者做出来也不清楚自己思考的过程。 所以这节酸碱盐的复习课首先让学生从物质类别的角度出发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旨在帮助学生梳理酸碱盐部分的.知识点,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然后通过例题分析,动手实验引导学生在解题时能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应用在解题中,如:物质的鉴别、离子的共存问题。

围绕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编排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提问,实验习题,在练习、讨论探究中让学生复习酸碱盐的知识的同时,能力和思维得到提高,科学素养得到升华。

引入课题:

利用氢氧化钠遇酚酞变红的实验现象 营造春天延边地区金达莱花开的教学情景,由酸碱遇指示剂变色的知识点引入课题。

课件演示习题回忆所学的酸碱盐知识,将各物质类别进行分类整理。培养学生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能力。并组织学生讨论,找出能相互反应的并写出方程式,再进一步深入拓展归纳整理酸碱盐之间反应规律。总结完善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复习常见离子反应,利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哪些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共存的问题,跟进组织学生动手实验鉴别题,应用酸碱盐的化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学习基本知识点是为了应用,培养学生自觉应用知识点解题的意识。

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自我总结回顾,不但要弄明白学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弄清楚?通过展示板书设计进行反思回顾,整理归纳,并通过精选的练习拓展延伸,让学生学会将知识点和具体题目结合在一起,将思维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讨、自主总结、自主实验,学生就不会乏味,而且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多方面都得到提高。 教学反思本节课由于探究、讨论整理的环节偏多,所以课堂节奏的调控需要深入思考,需要在课堂上灵活地处理和把握,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圆的复习课件【篇5】

9以内数的复习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内容:

9以内数的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活动,复习9以内数的认识,加深对基数和序数的理解。

2、通过数学活动,复习9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

3、通过数学活动,巩固对物体和图形的认识,进一步感知分类和比较的意义。

4、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

教学设计:

活动一:过桥

活动目标:通过过桥,复习9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

活动过程:

口算:用手势比出桥上各算式的得数。

活动二:买门票

活动目标:通过说出机器人身上物体的名称及数一数这一活动,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活动过程:

1、说出机器人身上各种物体的名称。

2、数出机器人身上各种物体分别有几个。

活动三:野生动物园

活动目标:通过野生动物园,让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一步理解基数和序数的含义,掌握左右方位。

活动过程:

1、让学生看图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2、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基数和序数、左右方位的巩固练习。

活动四:买面包

活动目标:通过买面包的`活动,引导学生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初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活动过程:

1、分小组进行买面包活动。

2、小组汇报。

活动五:小兔玩游戏

活动目标:通过学生独立认真地观察小兔图,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小兔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过程:

1、认真观察小兔图。

2、小组讨论,对小兔进行分类。

3、小组汇报。

4、拓展题:把9只小兔关在三个一样大的房子里,想一想有几种不同的关法。

全课总结。

课外延伸:用学具盒里的图形拼一幅美丽的图画。

圆的复习课件【篇6】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单元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难点:数100以内数,特别是数到几十九、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数几十比较困难。 3、关键: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因此教材特别注意讲清数位的意义,使学生在理解数位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读法和写法。了解数位的意义包括知道数位的名称、数位的顺序、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懂得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了解和掌握个位、十位的数位的概念。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4、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约6课时               NO:1   教学内容: 数数,数的组成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理解计数单位 教学准备: 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投影片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  )  20是(  )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  )  (  )个十和(  )个一组成17 2、投影出示第31页图。 提出问题: (1)面上有几个小朋友?(4个) (2)他们在干什么?(数一共有几只羊)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有的说大概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 教师:他们回答对吗?这些羊大概有几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二、新授课。 1、教学例1。 (1)教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根用橡皮筋捆一捆(学生动手操作)。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 教师: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根) 教师:大家数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潢10根又要捆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 (2)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块)拿3排木块是多少块?(30块)再加2块呢?(32块)接着再加3块现在一共是几块?(35块) (3)教师:刚才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10个一是一百。(板书) 在教学中要注意每数到接近整十时,再数一个是几十要停顿强调。如29后面是30,39后面是40……同时每数完整十数就问同学们怎么办?(捆成一捆)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10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2、教学例2。 (1)数小棒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35根小棒,看谁拿得快(3捆又5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数一直数到四十二。(强调数到三十九再数一根是多少)四十二根是几捆又几根? (2)离开实物直接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 教师:谁知道八十九数完数是多少?九十九数完数是多少?学生回答后,让全体同学一起数,再指名个别数。 (3)做课本第33页例3上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先从五十六根小棒数到六十三根,再接着数到七十二根,有些学生可能对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数是什么有困难,老师要给予辅导。 3、教学例3。 教师出示3捆又5根小棒问学生现在一共是多少根小棒?(35根小棒)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5根小棒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3个十和5个一组成多少呢?(3个十和5个一组成35)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第33页例3下面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形,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独立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2、(首尾呼应)再投影出示第31页图。 提问个别学生:画面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这些羊有几只? 3、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学号,再说出它的组成。 甲:我是15号。十五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乙:我是50号。五十是由5个十组成的'。 丙:我是32号。三十二是由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           NO:2   教学内容: 读数、写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学重点: 读数与写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学准备: 计数器1个、小棒100根、铅笔24枝、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1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  )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  )个一。 (2)(  )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  )个十。 (3)个十和2个一组成(  ) (4)十和5个一组成(  ) (5)7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16、25、50、68. 二、新授。 1、教学例4。 (1)出示计数器。 十 位 个 位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   叫十位,并在计数器分别贴上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启发学生说出2捆铅笔表示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珠子,4枝铅笔表示4个一,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表示。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4”。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数。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2、教学例5。 (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个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3)第二行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30、40、50……个位都写“0”。若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为什么? 3、教学例6。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把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1”,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2)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4、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游戏:接通电话(投影出现)。             NO:3   教学内容: 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及数的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100以内数目表一张、例8放大图两幅、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出下列各数。 35、76、89、90、96、100 2、老师报数,学生在本子上写数。 六十九、九十三、八十、三十、一百 3、口答。 (1)一个两位数,高位上是5,低位上是9,这个数写作(  )。 (2)一个数,百位上是1,十位、个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 二、新授。 1、教学例7。 (1)按照数的顺序,学生逐行独立完成。教师出示放大的100以内数目表(已有的数字用彩色笔写)指定学生填写。师生共同订正。 (2)让学生回答例7提出的两个问题。 A、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涂上粉色,引导学生逐项完成。 B、你从表里发现哪些有趣的排列?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横行看、竖行看等来发现。 从横行看:第一行是填单数,第二行是填双数。每一横行的个位都是1、2、3、4、5、6、7、8、9、0。 从竖行看:第一竖行的个位数都一样,十位上的数是0、1、2、3、4、5、6、7、8、9排列(0没写出来)。 教师提问: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55前面一个数是多少? 2、教学例8。 (1)出示鸡蛋图。 教师问:左边有多少个鸡蛋?右边有多少个鸡蛋?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8  26 教师追问:“左右两边的鸡蛋,哪边的多?(左边多)28和26两个数比较,哪个数大?” 学生回答,老师再做说明,28和26相比较,28大,26小,我们用“>”来表示它们的关系。(在28和26的中间板书“>”学生读式子两遍) (2)出示计数器图。 让学生观察后问: “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39○45,又问:“39和45这两个数相比较,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应该怎样表示?”老师在○里填上“<”大家齐读式子两遍。 另一幅图提问个别学生谁大于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3、做课本第39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学生可对照数目表,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练习。 1、把下列卡片按数的大小顺序,先从小到大排,再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35  60  71  90  19 

圆的复习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欧阳修的主要经历及其多方面的成就。

2、了解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端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娱情山水以排解抑郁的复杂思想感情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3、学习写景与抒情自然结合,语言骈散相融,节奏富于变化的写法。

教学设想:

1、对文章字词的学习, 用自主参与教学法,充分利用课内时间,学生进行阅读思考,教师解疑释难,减少讲解和分析。

2、通过示范朗诵、自读和齐读等环节掌握也和而字的语气,了解本文语言骈散相融,节奏富于变化的写法。

3、通过线条串联法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从而背诵全文。

教师:同学们,我说一个古代的年号,看看你们能联想起哪一宗历史事件。

教师:非常正确。实际上,这次改革,受贬谪的不止滕子京一个人,范仲淹本人在庆历五年也被贬知邓州。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也在同一年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范仲淹在被贬谪邓州的第二年,也就是庆历六年,写下了《岳阳楼记》,寄托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治理想;同一年,欧阳修也在滁州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

记是古文中一种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体裁,多用来描写作者的旅行见闻。它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类似的文章有:《岳阳楼记》、《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满井游记》、《桃花源记》等;类似的古文文体还有:铭(《陋室铭》)和说(《马说》、《爱莲说》)。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后来他考取进土,在朝廷作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样。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

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当太守时写的。

欧阳修在历史上以奖掖后进着称。他大力扶植、提拔有才之士,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询、苏轼、苏辙、曾巩,还有王安石等人都出自他门下,得到过他的栽培。

欧阳修是有名的散文大作家,他的散文成就很高。他的文章平易晓畅,委婉多姿,自成风格,在北宋以至后来的文坛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我们通过《醉翁亭记》,对欧文的风貌也可窥见一斑。欧阳修不仅以散文着称,他的诗词、文评也有很高的成就。

欧阳修还是著名的史学家。二十四史中有两部是他编撰的,即《新五代史》、《新唐书》。

欧阳修称得上是位饱学之土。他一生对我国的文学、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教师范读文章,学生标示生僻字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2、学生齐读一遍文章。

四、学生分四人小组疏通文字障碍(提醒学生利用课下注解和古汉语字典等工具书)。

2、需重点掌握的句子。

①环滁皆山也。

②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④若夫日出……山间之朝暮也。

⑤野芳发而幽香……山间之四时也。

⑥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⑦至于负者……往来而不绝者。

一、导入: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的名篇《醉翁亭记》。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作者的情况和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并且疏通了字词障碍。这节课我们要在此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诵全文并且理解文章的写法和主旨。

二、播放《醉翁亭记》的朗诵录像,学生注意欣赏和模仿。

三、学生分段朗读。

1、学生齐声朗读文章的第一和第二段(教师事先标明朗读的节奏和生僻字的读音)。

2、教师简单点评学生齐声朗读的情况,并提出新的要求: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第三和第四段(难度加大,没有标明节奏和生僻字的读音)。

3、教师点评学生单独朗读的情况之后全班齐声朗读第三和第四段。

四、师生共同探讨文章的写法(线条串联法)。

1、通过刚才的反复朗读,我们对文章的'内容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大家能不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呢?

明确:醉翁亭的地理环境和得名的原因、山间朝暮四时的景色、众人出游的情况、醉罢晚归的情景。

2、如果每一部分都与醉翁亭挂上钩的话,可以归纳为:点出亭亭外景亭中宴离亭归(此处为教师专门做出的范例)

3、那么我们能不能让每一部分都含有醉字呢?

4、如果要求大家每一部分都用含有乐字的短语来归纳,该怎样归纳呢?

5、能不能每一部分都含有醉翁和乐呢?

教师小结:这个环节我们通过线条的串联理清了文章的层次,不难发现贯穿全文的线索是醉和乐字。而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面现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那么作者想通过这种写法表达什么样的主旨呢?

五、师生共同探讨文章的主旨。

1、请大家通过以上分析,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两人小组讨论一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旨究竟是什么?

①作者自号醉翁。醉不只指酒醉,更指陶醉”。实际上是借寄情山水来排遣内心抑郁的心情。

②在写太守宴之前先写滁人游,是为了表现与民同乐的旨趣。作者被贬到滁州,由于自己的努力,滁州变得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滁州人寄情山水之中,作者自然感到欣慰。

③太守之乐其乐乃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情感,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政绩,政通人和的欣慰。

2、知识拓展:文章告诉我们,作者此时的身份为滁州太守,他怎么能不务政事而整天游乐呢?

明确:作者虽然被贬谪,但并没有消沈,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得滁州政通人和(滁人游、溪深鱼肥、山肴野蔌),是一种尽责之乐。

梁启超:尽责最乐;尽得大的责任,便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便得小快乐。>

无官一身轻(尽了责任后的最大放松)。(党的十六大结束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六、布置学生综合全文的内容设计文章的板书。

七、在设计板书的基础上理解性背诵全文。

圆的复习课件【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复韵母ie üe、特殊韵母er、整体认读音节yeyue及四声,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复韵母ie üe组成的音节,能熟练拼读。

3.能用音节组词说话,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声母和ieüe相拼的音节作为重点进行练习。

教学准备:

1.单韵母卡片、ai eiao ui iu的卡片、yuyi的卡片。

2.和课文配套的情景图。

3.画有四线三格的黑板一块。

4.录音机一只,语境歌的录音磁带。

1.唱读单韵母儿歌。

2.认读复韵母:ai eiao uiiu(学生读后问,刚才这些复韵母,你还记得它们的发音方法吗?)

1.引导看语境图。

谈话:前不久,我们刚过了一个愉快的中秋佳节。看,老师这里一幅图画的就是中秋节的夜晚(出示:图、ie )。

2.听语境歌。

老师读,学生欣赏:中秋夜,月儿明,妈妈讲故事,孩儿静静听。学生朗读一遍。

3.揭示目标:图上的复韵母就是汉语拼音12课要学习的内容,要两节课才学完。

⑴教师范读,学生看口型变化。

⑵学生说说发音方法。

⑶教师再次范读。

⑷学生用这种方法在小组里练习发音。

⑴出示ie的四声。

⑵学生在小组里练习。

1.谈话:复韵母ie 很喜欢和声母交朋友,当它和声母j、q、x碰在一起时,你会读吗?(出示j-ie-jieq-ie-qie x-ie-xie)⑴学生在小组里练习拼读。

⑵指名做小老师领读。

⑶老师读声母和韵母,学生读音节。

2.谈话:老师这里还有很多音节,请大家静下心来仔细看,并把它们暗暗地拼在心里。

⑴老师一张一张翻卡片,学生暗拼。(bie pie mie die tie nie lie)。⑵学生在小组里练习拼读。⑶听音取卡片。⑷做猜字游戏。

⑴指名认读。齐读。

⑴指名认读。男女生读。

⑵师:今天小朋友带来了橡皮泥,我们一起来捏一捏,边捏边跟着老师读:nie ,捏橡皮泥的nie 。

⑶学生捏橡皮泥。

⑷进行说话练习。

(师:你捏了什么?生:我捏了______。师:他捏了什么?你觉得怎么样?生:他捏了______。我觉得______。师:这个是谁捏的?你觉得怎样?生:这个苹果是他捏的。我认为______。)

5.谈话:你们的小手真巧,你们的小嘴真会说,下次劳动课上我们再来开展捏橡皮泥比赛,教学反思《韵母ie 、üe、特殊韵母er、整体认读音节ye yue及四声》的教学设计和反思》。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新本领。(出示:布鞋的音节及图)

⑴学生练习读音节。

⑵指名先读x-ié-xié,再读bù xié.

⑶会读的自己站起来读。齐读。

⑷指导用bùxié练习说话。

6.小结:刚才小朋友一起努力学习了复韵母ie 以及ie和声母的拼读。最棒的是还会给音节组词、说话。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拼音故事,想听赶快坐端正。

(老师讲述:在秋高气爽的一天早上,复韵母ie 到公园散步。走着走着,它累了就在一张长椅子上休息。这时,它的好朋友大y来了,有礼貌的小i忙把座位让给了大y,这样复韵母ie就成了整体认读音节ye。)

⑴齐读ye。

⑵出示ye的四声,学生认读。

⑶给ye的四声组词。(随机出示:椰子图及音节;野兔图及音节;树叶图及音节。)

2.读句子:xiǎo lì lizài xiě zì。

这节课上,小朋友学习了复韵母ie 和整体认读音节ye。大家积极开动脑筋,热烈发言,学得真棒!下面我们学习最后一个本领,正确书写复韵母ie 和整体认读音节ye。

1.完成《小状元》第一题中的ie 与ye的书写。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生学习复韵母ie üe、特殊韵母er、整体认读音节yeyue及四声中,学生都掌握得很好,我分几个环节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读准音(指导发准音,并注意发音部位和嘴型)——识记形——学会运用(拼读教学),先让学生观察后按一定的顺序介绍图中的内容。结合看图练习说话,让学生发现“ie、üe、er”的读音。 “读准音,ie和 üe在发音较短,e响亮而长,老师先示范,学生跟着模仿,反复练习发音。

在卷舌音er的发音,用“耳”引入借助伸手平,四指上翘,表示卷舌的手势,帮助学生正确发音,在练习发音时,引导学生观察老师的口形,要求把舌头卷起来,两个音一起发出来,另外还可以借助er的有关词语(儿童)、(耳朵)、(一二一),并告诉学生er是特殊韵母,只能单独做音节,不能和声母相拼,它的用法很特别,所以我们把它叫作“特殊复韵母。”识记字形:重点区分ie和ei的字形,我借助i和e两个单韵母的卡片,不断交换位置让学生认读,区分两个复韵母的字形。提醒学生注意借助读音分清字形,只要把复韵母的第一个读音读准,就可以很容易把这两个形近复韵母区分开来。

在整体认读音节ye和 yue的教学时:先对比复习单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i—yi、ü—yu,并提示学生i和ü不能自成音节,需要y来帮忙,然后借助熟字“月、乐”和韵母ie、üe引出整体音节。整体认读音节与复韵母的教学结合进行,注意区别比较,ie和ye的读音相同,ie是韵母,需要和声母相拼才能够组成音节;ye是整体认读音节,由y和üe组成,两个成音节的时候,ü上两点要省略。利用“字形变换歌”引导学生反复体会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不同。

在拼读教学时:先复习拼读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拼读,但j、q、x和üe相拼ü上两点一定要省略。但老师不用自己说出来,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自主发现: j、q、x和üe相拼ü上两点一定要省略,可以同桌互相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像玩游戏的形式进行朗读。通过这样教学的形式进行学习,学生掌握得较快,教学的效果很好。

圆的复习课件【篇9】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115页第一、二个红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2.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3、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4、通过整理和练习,养成乐于思考、善于质疑的良好习惯,体会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会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探索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动画导入:教师放映曹冲称象的故事。

2、谈话:看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哪些启发呢?学生自由交流感受。

教师适时小结:曹冲能将复杂的事情与简单的事情相转化,从而巧妙的解决了问题。转化也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转化的策略来解决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

以学生比较熟悉、感兴趣的动画导入新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利于充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活动。

3、多媒体出示

⑴学生先独立计算并思考。

⑵小组内交流。

⑶师引导学生发现:

①小数乘法可以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

②小数除法可以转化成整数除法来计算。

③异分母分数加法可以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法来计算。

④分数除法可以转化成分数乘法来计算。

⑤发现:计算时经常用到转化的方法。

4、质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用到转化的策略,请同学们想一想,除了以上所说,还有哪些知识也用到了转化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

①平面图形:

②立体图形:

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

④解比例的问题:

⑤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小结:其实象这样运用转化的策略来解决问题的情况还有很多,转化”的策略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很常见,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应积极使用“转化”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下面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先自行讨论,再进行交流)

预设:把新知识转化成熟悉的或者已经解决过的旧知识,使问题更加容易解决。

【设计意图】

通过唤醒学生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已有经验,引入“转化”策略的学习,做好教学的衔接与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彼此帮助,共同完成“转化”策略的探究,师生进行小组评价。及时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体会“转化”策略的广泛应用,形成积极应用策略的情感。

5、教师多媒体展示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转化过程。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看来同学们对于转化的知识掌握的不错,赶快来检验一下吧:

(一)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1.25÷1/8(2)16-2.54-7.46

(3)9÷0.25(4)(5l×11×l9)÷(57×77×17)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怎样算比较快。

2、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友情提示:

此题在于培养学生的转化意识,运用转化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转化方法的重要性,因此重点让学生说说转化过程。

3、你能用最快的方法写出它们的结果吗?

友情提示:

此题既考查学生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能力,又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看来刚才这几道题难不倒同学们,下面老师期待你们更精彩的表现。

1、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友情提示:

把曲线转化成线段来进行测量周长。

2.求出下面图形的内角和。

友情提示: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转化为一个平角。

3、质疑:对于转化这一策略,现在你有什么样的体会?

预设:运用转化这一策略可以将较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

(板书:复杂+简单)

(三)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你们刚才的表现真是棒极了!继续发挥你们的集体智慧,老师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计算1/2+1/4+1/3+1/16,你发现了什么?

友情提示:先让学生试算,然后出示图片。

质疑:你能运用转化的策略来解决这一问题吗?

引导学生交流算法,明确把加法计算转化为减法计算的过程。

圆的复习课件【篇10】

定语从句,一个简单句跟在一名词或代词后(先行词)进行修饰限定,就叫做定语从句。

(1)语言目标:能用定语从句较自如地描述及谈论人和物。在活动中训练学生的听力,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创造力。

(2)情感目标:促进同学间积极合作交流,发展同学间的友谊 。

2.教学方法:多媒体的运用能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学生也很感兴趣,极大地鼓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呈现在课堂上能使教学更生活化,也更直观和具体。

以学生为主体,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帮助学生理解、归纳、总结、讨论等方式学习定语从句,由于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学习定语从句,要达到让学生初步掌握定语从句这一目的。

定语从句,起形容词的作用,在句中常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被修饰的词称为先行词,引导定语从句的词称为关系词, 关系词的作用一是放在先行词与定语从句中间起引导作用;二是在意义上代替先行词,并在从句中充当一个成分。其中关系代词:who, whom, whose, which, that, as;关系副词:when, where, why。

eg. She is the girl who sings best of all.

The pen which my uncle gave me is missing.

He lives in a house whose windows face south.

The factory where my father works is in the east of the city.

Perhaps the day will come when people will be able to breathe clean air in cities.

eg. He is a man( ) never leaves today’s work till tomorrow.

The boy ( ) is standing there is my cousin.

2. 先行词是人,作宾语,关系代词用 whom, who, that,

eg. Here is the man ( ) you’ve been expecting to meet.

The man ( ) you met yesterday is Mr. Smith.

eg . The train ( ) has just left is for Guangzhou.

Children like to read books ( ) have wonderful pictures.

4. 先行词是物,作宾语,关系代词用which, that,或省略

eg. The book ( ) you borrowed yesterday is really interesting.

The pen ( ) my uncle gave me is missing.

eg. He is the professor ( ) name was Jackson.

China, ( ) population is the largest in the world, is developing very fast.

1.先行词是表示时间的名词,在定从中作时间状语,关系代词用when

eg. I can’t remember the date ( ) he went abroad.

I’ll never forget the day ( ) I joined the army.

2.先行词是表示地点的名词,在定从中作地点状语,关系代词用where; 其中注意表示抽象概念的地点名词,如,situation、stage、degree、point等表示方面或程度时,也需用where

eg. This is the village ( ) Uncle Wang once lived.

They have reached the point ( ) they have to separate with each other.

He’s got himself into a dangerous situation ( ) he is likely to lose control over the plane.

3. 先行词是reason,在定从中作原因状语,关系代词用why

eg. I don’t know the reason ( ) he was late.

None of us know the reason ( ) Tom was absent from the meeting.

4.引导定语从句的关系副词也可以用“适当介词 + which”来代替。

eg. October 1, 1949 was the day when ( = )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as founded.

This is the factory where(= ) we worked a year ago.

I don’t believe the reason why (= ) he was late for school.

Ⅳ. 关系代词that & which的区别:

① 先行词为all, everything, anything, nothing, little, much等不定代词时。

eg. There is nothing ( ) can prevent him from doing it.

② 先行词被any, only, few, no, very, little 等修饰时。

eg. This is the very book ( ) I’m looking for.

③ 先行词被形容词最高级或序数词修饰时。

eg. The first place ( ) they visited in Guilin was Elephant Trunk Hill.

This is the best film ( ) I have ever seen.

④ 先行词既有人又有物时。

eg. He talked about things and persons ( ) they remembered in the school.

⑤ 先行词被the only, the very修饰时。

eg. Mr. Smith is the only foreigner ( ) he knows.

⑥ 句中已有who或which,为了避免重复时。

eg. Who is the man ( ) is standing beside Tom?

eg. He had failed in the maths exam , ( ) made his father very angry.

② 介词 + 关系代词。

eg. This is the room in( ) my father lived last year.

Ⅴ. as引导定语从句时的用法(as 相当于that & which)

① as引导限制性定语从句通常用于the same … as, such … as结构中。

eg. This is the same book ( ) I lent you.

Such machines ( ) are used in our workshop are made in China.

② as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既可放在主句之前,也可放在主句之后,位置灵活,用来修饰整个句子。通常用下列句型:as is known to all, as is said, as is reported, as is announced, as we all know, as I expect 等。

eg. ( ) I expected, he got the first place again in this mid-term examination.

Taiwan, ( ) we all know, belongs to China.

Ⅵ. 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主要区别:

限制性定语从句: 一般紧跟在先行词后面,不用逗号把从句与先行词分隔开来。使先行词的意思十分明确,成为特定的人或物,是句子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少了它句子就会失去意义不能成立,或意思不清楚,不能说明问题。通常译为定语。

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通常由逗号与句子其他成分隔开。只是对先行词作进一步的说明,没有它句子仍能成立,意思仍很清楚。通常译为并列的句子。

eg. I was the only person in our office ( ) was invited.(去掉定语从句,意思就不完整)

Tom’s father, ( ) is over sixty, still works hard day and night.(整个句子可分成两句来翻译)

即先行词与关系代词、副词之间被介词短语,同位语,谓语等分隔开来。

此种定语从句,在选择关系词时,要注意找准先行词。

eg. There is an expression in his eyes ( )I can’t understand.

I was the only person in my office ( ) was invited to the important ball.

I suggest you choose someone I think ( ) is very kind and friendly.

课后反思:

提倡任务型教学活动,是为了让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等方式,力求最大限度地把语言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逐步实现预定的任务目标并感受成功。我在这堂课的设计里要求自己新颖别致,突出故事的完整性,要有一气呵成的感觉,重点落实,定语从句自始至终贯穿每个环节,活而不乱,生动有趣,贴近生活,气氛活跃。能发挥学生们的主体互动性和能动性,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积极参与。课后感觉任务型教学有所体现,学生们积极性高,参与面广,训练量较大,能初步运用定语从句。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有个别学生基础太差,虽在课堂中他们也积极参与,但有时很盲目,甚至不知道老师和同学们在进行什么内容,从他们的目光和神态中,我了解到他们对知识的渴求,我暗自告诉自己,一定要帮助他们,这很难,但一定要坚持,决不放弃。

圆的复习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除法的计算。

2、会用“四舍五入”取商的近似值。

3、会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采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近似数。

4、培养学生分类学习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知识的归类与整理,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整理本单元学习的基本内容

四人为小组交流上节课的作业:第二单元知识整理

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知识图。

二、分类练习

1、复习小数除的计算方法。

(1)观察两列算式,有什么异同点?

43.5÷2928.6÷1.1

18.9÷2720.04÷0.24

1.35÷153.6÷1.08

(2)独立完成,做完后想一想你是怎么想?

(3)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做的,要注意什么。

(4)总结:①小数除法中,都是将除数转化成整数来计算。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②在计算过程中要做到:看清除数有几位小数需要扩大几倍,被除数也要扩大相同的倍数,位数不够,用0补足。

2、复习循环小数。

(1)观察最后一题的商,你发现了什么?

除了循环小数,我们还学了哪几种小数?怎么样的小数是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和循环小数?你能举个例子吗?

(2)算一算,这些版式的商分别是什么小数?如果是循环小数,请用简便记法表示。

5.7÷97÷86.64÷3.3

(3)把下列循环小数用简便记法表示,再按要求取近似值。

1.02929…=()≈()0.018383…=()≈()

0.33333…=()≈()9.675675…=()≈()

3、复习用计算器求商和探索规律。

(1)用计算器计算:

48÷2.37.09÷0.52(保留一位小数)

1.3÷0.036.509÷0.27(精确到0.01)

45.5÷3826.37÷3.1(精确到千分位)

(2)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24÷8=

2244÷68=

222444÷668=

22224444÷6668=

()÷()=()

说说找到了什么规律。

4、复习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

(1)书36页第2题。

(2)练习七第4题。

先读题,独立解题。

全班汇报流,说一说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

5、拓展:练习七第6题。

三、课堂小结。

通过复习,我们不仅可以把所学知识通过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起来,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而且可以获得温故知新的效果。

圆的复习课件【篇12】

复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复习课的深度、广度和容量是新授课教学所难以达到的,它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知识系统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实践能力的好机会。以往的复习课,我很注重知识点的串讲和知识点的运用,但我发现学生只是习惯于做笔记,没有真正理解,所以复习效果不尽人意,更谈不上思维的创新和能力的提高。我想只要改变这种以老师为主的复习方法,将思维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讨、自主总结、自主实验,学生就不会乏味,而且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多方面都得到提高。

本课学习目标是复习酸、碱、盐的性质,以及由性质引出来的酸、碱、盐的区别方法。

课前我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精心挑选了4组物质:

将每组物质在区别时可能涉及的物质名称和仪器列出名单,交给实验老师准备好实验用具。我想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设置巧妙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达到低起点、高要求的复习设想。

课堂上,我将事先设计的4组物质写在黑板上,问:“4组物质在类别上有什么共同点?”同学们都回答:“分别是酸、碱、盐的溶液。”我说:“你们能将它们区别出来吗?”学生开始分组讨论。

有的组的同学拿出小纸条将区别的试剂罗列出来,有的组的同学翻出酸、碱、盐的溶解性表一一核实,有的组的同学时而大声分辩各抒己见,有的组的同学则各自思考……

当同学们讨论结束后,我让同学说出他们的方案:

a组的方案有:(1)CO2、Fe(2)CaCO3、CuSO4(3)BaCl2、CuSO4(4)Na2CO3(5)BaCl2、FeCl3(6)Fe、石蕊溶液(7)Mg(OH)2(8)Ba(OH)2(9)CO2、Ca(OH)2(10)CO2、BaCl2

b组的方案有:(1)看颜色、Na2CO3(2)CuSO4(3)Fe(4)测pH值(5)看颜色、FeCl3(6)看颜色、NH4NO3 (7)Ca(OH)2(8)大理石、看颜色或CO2(9)敞口放置,看质量变化(10)组内的物质反应

c组的方案有:(1)HCl、石蕊溶液(2)H2SO4、石蕊溶液、CO2(3)用组内物质两两反应(4)Na2CO3(5)大理石、酚酞溶液、H2SO4 (6)CO2、酚酞溶液(7)CO2、石蕊溶液(8)HCl、CO2(9)HCl、酚酞溶液(10)组内的物质反应

d组的方案有:(1)CuSO4、Ca(OH)2或 Ba(OH)2(2)Fe、BaCl2(3)Na2CO3、BaCl2(4)石蕊溶液(5)AgNO3、酚酞溶液(6)CuO、酚酞溶液(7)BaCl2、石蕊溶液(8)Na2CO3、CuSO4 (9)NH4NO3、BaCl2(10)BaCl2、AgNO3

我将同学们的方案写在黑板上,不加评论。只是说:“这些方案的`对与否,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检验一下。”同学们开始动手实验。

创设情景,再次探究,先动脑,再动手。有的同学边做实验,边发感慨:“这个方案简单,这个方案操作复杂,这个方案很妙,我没有想到……”也有的同学通过做实验对黑板上的方案提出了不同看法:例如a组中的(7);d组中的(5)……对于同学们提出的看法,我让他们说出理由,并再次质疑:“如何加以改正呢?”有了前面的讨论和实验,同学们很快说出了正确的方案。

实验结束后,我指着黑板上的方案,问:“每组的方案很多,大家能不能从诸方案中找出一个最佳方案?”学生本以为做完实验后就万事大吉,思维陷入一种停滞阶段。

再设置一个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掀起一个高潮。当出现一个新的问题后,他们马上活跃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指出别人的不足,课堂辩论气氛热烈,一个好的方案引起全班鼓掌喝彩,一个繁复的方案让同学们修理得一目了然。

已经下课了,同学们的情绪仍然很兴奋,于是把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当成自主课后作业。本节课表面上没有复习罗列酸、碱、盐的性质,但学生学会了用酸、碱、盐的性质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化学复习课充满活力和智慧。

本节课我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采取创境设疑、诱思探究的策略,注重创设生动的情境,设置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研究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但是由于实验分组太少(班上学生很多),有的学生没有动手实验,是这次探究活动的不足。

圆的复习课件【篇13】

一、学习目标:

1、巩固圆的特征,熟练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灵活、全面地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

4、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地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前准备:

1、圆的教学模具

2.纸圆一张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

师:今天我们对圆的有关知识进行一下系统的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圆的整理和复习)

(二)回忆整理。

1、师:老师在课前已经让大家翻阅了这部分内容,那么谁来说说,我们在这一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概念?

生1:圆心、半径、直径。

生2:圆的周长、圆周率、圆的面积、圆。

生3:扇形、圆心角,轴对称图形。

2.教师检查,提问背诵概念。

穿插判断:

(1)直径长度是半径长度的2倍。( )

(2)在同一个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 )

(3)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圆的直径就是圆的对称轴。( )

师问:本单元学了哪些公式?

生4:C=πd C=2πr d=C÷π r=C÷2π C(半圆)=πr+2r 生5:半周长=πr s=π S(半圆 )=?π S(圆环)=π( - ) 师问:圆的周长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生:是做实验得出的结论,在实验中发现: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

是π,这样就得出了圆的周长公式C=πd.师:说得好!

师问:C=2πr又是怎么来的?

生:因为任意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π倍,在同一个圆中,直径长度是半径长度的2倍,即d=2r,这样就得出了c=2πr.

师:真不错,你知道圆周率最早是谁发现的吗?

生:我们国家的祖冲之。

师:你有信心成为一个像祖冲之那样的大数学家吗?

师:乔老师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在座的会产生一位像祖冲之那样的大数学家。

师:我们来看几道判断。

(1)π=3.14。 ( )

(2)圆周率就是圆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 ( )

(3)圆越大,圆周率就越大。 ( )

(4)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 )

(5)一个圆的直径越大,半径和周长就越大。( )

(6)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 )

(7)在同一个圆中,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中,直径是最长的。( )

2、师:同学们,在上面这些公式中,哪些在应用中感觉有困难?

生1:求半圆的周长,求半圆的面积。

师:有什么困难?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生2:在计算半圆周长的时候,有时候只算了圆的周长的一半,而忘记加上直径长度。

师:半圆的周长是指什么?

生3:圆的周长一半+它的直径长度。

师:很好!先想一想半圆这个图形,再把半圆周长公式在心里记上几遍,这样就不会忘记了。

师:计算半圆的面积有什么困难的?

生:有时候计算了圆的面积后,忘记除以2

师:半圆的面积比它的周长计算要简单,不难,在计算中要仔细才是,吴静玲同学,你认为呢?

师:一起来做两道题。赵晓宇和吴静玲这两位同学在黑板上来做。

(1)右图是一个半圆,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2)一个半圆的周长是25.7厘米,这个圆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师:在应用半圆的周长=πr+2r时,要灵活,算出r后,计算出πr,2r直接应用图形中的数据。不需要再计算2r.4.师: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生: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偶数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即πr,长方形的宽是半径r,长方形的面积是长×宽,即πr×r,所以圆的面积是πr×r,即π 。

师:说的`真好!我们给她鼓励!

师:哪个同学能用我这个圆模具说说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生:拼凑并用文字叙述。

师:我们一起来看课件(出示圆面积公式推导动画,右图)

师:观察刚才的展示,同学们能获得什么信息?

生:长方形的面积和圆面积相等。

师:为什么相等?

生:因为长方形是由圆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也就是圆的面积,所以相等。

师:观察比较仔细。

师:同学们再观察,除了这个重要的信息,还能获得别的信息吗?

生:周长有变化。

师:周长怎么变化?

生:把圆拼成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比圆增加了2条半径的长度。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因为圆拼成近似长方形后,长方形的2条长的和等于圆的周长。长方形的两条宽就是比圆的周长多出的长度。

师:观察细致入微,张思源同学,如果围绕你刚才得出的结论出一道题,你能做吗?

生:试试看嘛!

师:将一个圆分成若干偶数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增加了10厘米,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生板演并集体讲解。

师:我手里有一个铁丝圈,将它拉成一个长方形后,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生:周长不变。

师:你是怎么观察到的?

生:是把圆拉成长方形,所以周长不变。

师:慧眼识珠。

师:面积呢?

生:面积变小。

师:为什么?

生: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圆的面积最大,长方形的面积最小,因为是把圆拉成长方形,所以面积变小。

师:同学们,把圆变成长方形有几种方式?

生:拼成和拉成。

师:两种方式得出的结论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

生:圆拼成长方形,面积不变,周长变大。

圆拉成长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师:从圆到长方形的变化,同学们一定要把题目看清楚,是怎样变化的,再根据变化的类型做题,一定要把题目看清楚!

师:好,今天的复习就到这里,同学们自觉完成长江第五单元检测题。

圆的复习课件【篇14】

一、导入  。

冬天到了,外面天寒地冻。可是北方独有的冰雪却为我们带了无穷的乐趣。今天让我们到滑雪胜地去感受滑雪带来的欢乐!

二、过程:

“火车五分钟之后就出发了,如果同学们能成功地填写完音节下面的汉字,就能乘上去滑雪场的火车了。可要加油啊!”

生写,同桌拼读,全班齐读,注意琴、已、休、再、候、猴等字的写法和重点笔画。

根据实际情况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好习惯。同时比赛的形式也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

火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障碍,我们该怎么班呢?是后退还是继续前行呢?小组合作学习,看哪个小组先写完,哪组就是“小勇士队”。

(三)、勇闯三关,进入滑雪场。

“火车到了滑雪场,可是我们要通过三关才能进入,同学们有信心吗?”

3、反义词练习。

“成功闯过三关,我们可以进入滑雪场了!”

“终于到了我们盼望已久的滑雪比赛,谁能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查完下面的字,谁就是今天滑雪比赛的冠军,同学们努力啊!”

三、总结。

“今天我们经历了一场愉快而有意义的滑雪比赛。同学们表现很出色。下课后,请同学把你的答题卡上交,让老师也来分享你们学习的快乐吧!”

相关推荐

  • 拼音复习课件十五篇 今天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大家推荐的是一篇关于“拼音复习课件”的优秀文章,如您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请关注我们的网站。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备好教案课件,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教学内容是教案设计的核心要点。...
    2023-08-11 阅读全文
  • 高三数学复习课件(范本11篇) 在老师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也是其中一种,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不能敷衍了事。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与理论补充的有力工具,优质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这篇网络上的好文“高三数学复习课件”听起来很简单但内容实用,希望本文能够为您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减少您的困扰!...
    2023-09-16 阅读全文
  • 咕咚课件范本十五篇 教案是老师上课之前需要备好的课件,每位老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有完整的教案有助于教师把握课堂进度和内容,撰写教案时需要考虑什么?“咕咚课件”是我们从网络收集和整理的,祝你在学习和工作中越来越有成就感!...
    2023-08-02 阅读全文
  • 物理复习课件范文 如果您对该话题感兴趣幼儿教师教育网建议您不妨阅读一下“物理复习课件”,请把这篇文章收藏为自己的未来积蓄力量。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工作的一部分,相信老师对写教案课件也并不陌生。制定好教案是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反映。...
    2023-08-21 阅读全文
  • 圆的复习课件十四篇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老师在写教案课件时还需要花点心思去写。设计教案需要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有请阅读“圆的复习课件”相关内容,这会为你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机会!...
    2023-09-27 阅读全文

今天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大家推荐的是一篇关于“拼音复习课件”的优秀文章,如您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请关注我们的网站。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备好教案课件,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教学内容是教案设计的核心要点。...

2023-08-11 阅读全文

在老师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也是其中一种,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不能敷衍了事。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与理论补充的有力工具,优质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这篇网络上的好文“高三数学复习课件”听起来很简单但内容实用,希望本文能够为您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减少您的困扰!...

2023-09-16 阅读全文

教案是老师上课之前需要备好的课件,每位老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有完整的教案有助于教师把握课堂进度和内容,撰写教案时需要考虑什么?“咕咚课件”是我们从网络收集和整理的,祝你在学习和工作中越来越有成就感!...

2023-08-02 阅读全文

如果您对该话题感兴趣幼儿教师教育网建议您不妨阅读一下“物理复习课件”,请把这篇文章收藏为自己的未来积蓄力量。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工作的一部分,相信老师对写教案课件也并不陌生。制定好教案是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反映。...

2023-08-21 阅读全文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老师在写教案课件时还需要花点心思去写。设计教案需要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有请阅读“圆的复习课件”相关内容,这会为你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机会!...

2023-09-27 阅读全文
Baidu
map